小学生必知的45条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小学生历史典故阅读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

小学生历史典故阅读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

小学生历史典故阅读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以中国古典文学、神话中的典故为内容。

里面蕴含着众多深刻的道理,小学生多阅读是有好处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小学生历史典故阅读大全_历史典故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小学生历史典故【1】塞翁失马【出处】《淮南子・人问训》。

【释义】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历史典故】战国时期,有位老汉住在与一胡一人相邻的边塞地区,他们一家人以养马为生,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一性一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群中,有一匹马不知什么原因,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跑来安慰他。

塞翁却不以为意,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各位有心了。

丢一了一匹马,不是什么大的损失,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邻居们听了个个疑惑不解。

没过几天,塞翁家的那匹迷途老马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一胡一人骑的骏马。

邻居们听说了,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有远见。

这时的塞翁却满脸愁容,他忧心忡忡地对众人说:“唉,白白得到了一匹马,谁知道会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灾祸呢?”塞翁的话又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这匹一胡一人骑的骏马,塞翁的独子喜不自禁,天天骑马兜风。

有一天,他因一时疏忽,竟从飞驰的马上掉了下来,,命虽然保住了,但摔伤了一条腿。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前来慰问,塞翁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又过了一年,一胡一人一大举入侵中原,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很多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独子因为是个跛子,免服兵役,所以也得以保全了自己的一性一命。

小学生历史典故【2】田忌赛马【释义】田忌用孙膑的计谋在赛一马中赢了齐王。

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

【历史典故】战国时候,齐王经常要田忌和他赛一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

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小学生必知历史典故

小学生必知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小学生必知的55条历史典故,读懂中国,说给孩子听!1-10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11-20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三年级常用的历史典故大全_著名的历史典故

三年级常用的历史典故大全_著名的历史典故

三年级常用的历史典故大全_著名的历史典故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一些历史典故来形容人或事,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三年级常用的历史典故大全_著名的历史典故,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常用的历史典故【1】煮豆燃萁【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释义】燃:烧;萁:豆一茎一。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历史典故】曹丕与曹植都是曹一操一的儿子,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与他们的父亲曹一操一合称“三曹”,以他们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植因才华出众,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疼一爱一。

曹一操一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个妒忌心很重的人,他一直都很嫉妒弟弟的才华,同时也担心弟弟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于是就想置弟弟于死地。

一次,曹丕命人传曹植觐见,他对跪在地上的弟弟说:“父王在世的时候,总是夸奖你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可是,我怀疑那是别人替你写的。

现在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才华。

你我乃是兄弟,便以此为题,但诗中不可出现‘兄弟’二字。

限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得出来,,便饶你不死,否则……”曹植明知曹丕有心为难自己,但又无计可施,既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这首诗,觉得自己对弟弟太过分了,不禁感到惭愧,便饶恕了曹植的一性一命,将其贬为安乡侯。

常用的历史典故【2】同室操戈【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

【释义】同室:自己人;一操一:拿起;戈:古代的兵器。

自家人动刀。

比喻兄弟自相残杀。

泛指内部斗争。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氏长得特别漂亮,人见人一爱一。

下大夫公孙楚和上大夫公孙黑见过她之后,都想娶她为妻。

下大夫公孙楚送了聘礼,订为未婚妻;上大夫公孙黑倾慕徐吾氏的容貌,也送来礼物,强作婚约。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

小学生必须知道的55个历史典故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1. 炎黄子孙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三个较大的氏族部落,分别是黄帝,炎帝,和蚩尤。

黄帝打败炎帝部落,炎帝投降,炎黄部落合并。

后来炎黄部落一起打败了蚩尤,蚩尤的臣民也融入炎黄部落里面,炎黄部落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地繁衍下来。

我们便开始把炎帝黄帝奉为始祖,以炎黄子孙自居。

2. 大禹治水续炎黄之后,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领袖,他们分别是尧,舜,和禹。

尧舜之时,洪水滔天,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

大禹常年在外与百姓共同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舜晚年把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以表彰他的治水之功。

3. 商汤灭夏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夏朝。

夏朝末代国君桀是一个暴君,他骄奢淫逸,暴虐无道,对百姓和所属部落进行残酷压榨,引起很多诸侯国的憎恨与反感。

汤在商丘积蓄粮草,训练军队,在鸣条打败夏军并一举灭掉夏朝,建立商朝。

4. 武王伐纣商纣王沉湎酒色,横征暴敛,与夏桀并称“桀纣”。

周武王姬发联合各族部落一起讨伐纣王,于牧野打败殷商,纣王自焚于鹿台。

商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稿京(今陕西西安)。

5.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一妃子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虽然她生得如花似玉,性格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周幽王从来没有见她笑过。

周幽王想尽一切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幽王悬赏求计,谁能逗笑褒姒,赏金千两,故“千金博一笑”。

有一大臣名叫虢石父提议让幽王平白无故点燃烽火台以逗褒姒一笑。

昏庸的幽王依计行事,各方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是犬戎进攻,纷纷带兵前来勤王。

当诸侯看到幽王和褒姒只是放烟火取乐,个个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禁嫣然一笑。

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又多点了几次烽火,但诸侯渐渐就不来了。

后来犬戎真的进攻稿京,周幽王连忙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援,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勤王。

不久犬戎攻破稿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并帮助周王室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自此周王在诸侯国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乱战的春秋战国开始了。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

40个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辅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公,武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历史典故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或典故。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故事。

1.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两军相持不下,孙膑便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命令士兵在河边打造草船,然后让船上的士兵扮演普通百姓,假装逃亡。

庞涓见状大喜,派兵射箭射击草船,结果箭矢尽数射在船上。

孙膑趁机派人捡箭,一箭两用,既打击了敌军的士气,又增加了自己的兵力。

2.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蜀汉时期的一段佳话。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成就了蜀汉的一统大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才能够取得成功。

3. 楚霸王醉酒。

楚霸王醉酒是中国古代楚国国君楚庄王的一则典故。

相传楚庄王酒后大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醒来后,他问自己的大臣,我刚才是楚庄王还是蝴蝶?大臣回答说,陛下,您是楚庄王。

楚庄王听后,感慨万分,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4. 唐僧取经。

唐僧取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了西天取经的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信念,不怕困难,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5.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则典故。

楚国人武王克服了心中的怯懦,卧薪尝胆,最终得到了楚国的支持,成功称霸天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典故故事的一些盘点,这些典故不仅富有教育意义,更是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小学历史典故

小学历史典故

必知历史典故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程门立雪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人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里休息。

他们不忍打扰,于是静静等待老师醒来。

不一会儿,屋外下起大雪,天气寒冷,等程颐一觉醒来,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而“程门立雪”也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3、苏武牧羊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匈奴贵族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还将他流放至遥远偏僻的北海牧羊。

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岁月流逝,节竿上缀的三层牦牛尾都落尽了。

虽然历尽艰辛,他也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4、管鲍之交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的敌人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

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5、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地有个叫季步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仗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6、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他同族的一个长辈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把竹席要走了,王恭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

王恭回答,我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7、赵柔卖犁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

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

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有利可图便动心呢?还是把犁卖给了原来那个人。

8、缇萦救父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处肉刑,并被押送上京。

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

9、杨震拒金东汉时有一名大臣名叫杨震,为官清廉,常向朝廷举荐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