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中消毒液日常监测登记本
10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
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1)一级暴发报告:报告指标: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5)保持诊室内每诊位1病员,每位病员陪人不超过2人。
(6)巡视候诊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根据病人需求,提供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8)认真填写门诊日志,符合规定要求。
(9)发现传染病,按规定要求进行隔离、上报及诊室消毒.
3、就诊后
(1)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3。对就诊患者观察、处理不到位扣3分。
4。病人对服务不满意,有投诉每起扣5分。
5.其余1处不符合标准扣1分。
(四)安全管理
1.有科室安全管理制度.
2.有差错事故防范及报告制度.
3.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重点安全环节做好警示说明,如防滑、安全用电、安全用氧等各种安全警示、提示及措施。
5.病情危重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且有护士陪同.一旦发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6)手术废弃物应置黄色垃圾袋内严密封装,标识明显,封闭运送至固定地点无害化处理。
3、用后医疗器械及物品的处理
(1)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加酶浸泡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2)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应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加酶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3)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必须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2。 11。检查消毒设施和消毒方法。
3。 12。查看麻醉设施的使用和消毒.
4.提问相关知识。
1。 9。手术包不符合要求扣5分。
2. 10。消毒方法不符合要求扣10分。
3. 11.回答问题不完全一人次扣1分。
5、手术室监测
(1)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⑴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⑵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指示卡(管)放入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中央。指示胶带粘贴每一待灭菌的物品包外.⑶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有阳性对照。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维修、改造或更换主要设备部件的灭菌器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⑷B—D试验:每天灭菌前进行,并有结果和记录.
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1.评价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
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二、监测时机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三、采集方法i.被检人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3。
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拭子,并浸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4.取_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予;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予涂擦另一只手。
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ra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四、标本检测(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1.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左右。
2.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lmJ待检样品接种于2个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中。
3.再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将平皿置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5.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cm2)(二)细菌种类鉴定1.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
2.若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浑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3.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
六、注意事项1.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应≤5cfu/cm2。
2.应根据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3.倾注时温度必须控制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4,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监测目的在于考察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
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科室:______年度:______〔资料至少保存3年〕填写说明1、本手册是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考核依据,各项内容要求及时填写,字迹清楚。
2、本手册应由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指定人员妥善保管。
3、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定期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质量进展督查,督查结果列入考核。
4、对于院感科和本科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科室应在月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上有记录和评估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
5、如遇医院感染管理特殊情况需记录,可另加附页。
6、培训考核笔试必须保存试卷。
7、本手册按年度编印,每年一册,每年初更换新册,请注意保管。
一、科室控感组织:二、科室201 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案三、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四、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职責:五、监控医生及护士职責:***医院科耐药菌监测登记〔全年〕2页〔30行〕***医院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全年〕201 年月一、消毒隔离及消毒液浓度监测登记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五、第四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六:月自查考核评分标准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给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输血科七、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八、 1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九、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五、第四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六:月自查考核评分标准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给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七、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八、 2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九、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五、第四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六: 3月自查考核评分标准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给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七、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八、 3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九、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五、第四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六: 4月自查考核评分标准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给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七、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八、 4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九、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五、第四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六:月自查考核评分标准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给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七、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八、 5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九、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五、第四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六:月自查考核评分标准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供给室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七、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汇总分析八、6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自查考核小结九、院感三级网络会议内容记录备注:根据需要在相应栏内打“√〞二、第一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三、第二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四、第三周环节质量自查记录。
消毒液检测报告

消毒液检测报告为了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市售的消毒液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提供对消毒液成分和杀菌效果的详细描述,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消毒液。
首先,我们对消毒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经过化学实验和质谱分析,我们确定了消毒液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含量。
我们发现,该消毒液含有酒精、过氧化氢和氯化铵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消毒作用。
此外,我们还检测了消毒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成分,如香料和染料等,并确认这些成分符合相关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我们对消毒液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测试。
我们选取了常见的细菌和病毒作为测试对象,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流感病毒等。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培养,我们发现该消毒液对这些细菌和病毒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能够有效消除它们在表面和空气中的存在。
最后,我们对消毒液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我们测试了消毒液在不同浓度下对人体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性和毒性,并确定了其安全使用的浓度范围。
我们还对消毒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以确保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杀菌效果。
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得出结论,该消毒液成分安全、杀菌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有效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消费者可以放心选用该消毒液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以保障家庭和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总之,本报告对市售消毒液的成分、杀菌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评估结果。
我们将继续对消毒液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监测

六、手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 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 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的棉拭子,剪去操 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进行细菌菌落总数 和致病菌检测。
结果判定:每个指示菌片接种的溴甲酚紫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 菌合格;指示菌片之一接种的溴甲酚紫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都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 灭菌过程不合格。
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事 先放入一次性注射器中(每个注射器中放1个菌 片),然后封装在一剥离式包装袋内。菌片在灭 菌器内布放的数量应足够多,应放在那些在性能 鉴定时发现是最难灭菌的部位,并均匀分布于整 个灭菌物品中。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 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 细菌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2)致病菌检测:按《消毒技术规范》3.17.15原 则执行。
4、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 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 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2)Ⅱ、Ⅲ类环境布点、采样方法
依 据 《 消 毒 技 术 规 范 》( 卫 生 部 2002 年 版 ) 3.17.8。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 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 4角及中央5点(双对角线),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 1M处。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 样点 处 ,采 样 高度 距 地面 1.5 米(GB15982-1995: 0.8~1.5米),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 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于37℃培养48小时, 计数平板菌落数,并计算出空气细菌菌落总数。
泳池消毒记录表怎么写范本

泳池消毒记录表怎么写范本
一、记录表标题
泳池名称:xxxx游泳池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二、消毒记录
1. 消毒方法:(填写使用的消毒剂、浓度等信息)
•消毒剂:氯含消毒剂
•浓度:x.xmg/L
•时间:xx:xx-xx:xx
2. 检测数值
•游泳池水pH值:x.x
•游泳池水浑浊度:x.xx NTU
•游泳池水余氯含量:x.xmg/L
3. 备注
在消毒过程中发现池内有大量杂物,已清理干净后进行消毒。
三、下次计划
下次消毒计划:xxxx年xx月xx日
•使用消毒剂:(填写计划使用的消毒剂)
•预计消毒时间段:xx:xx-xx:xx
四、复核人员
签字:(填写复核人员签字)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为本次消毒记录内容,如有变动将做相应修改。
以上是范本,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记录,以保障泳池水质安全。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医院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的消毒管理工作。
三、组织机构医院成立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消毒管理政策、制度、流程,指导、监督、检查各科室消毒管理工作。
消毒管理委员会下设消毒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消毒管理工作。
四、消毒管理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对消毒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2. 各科室设立消毒员,负责本科室的消毒工作,包括消毒液的配置、使用、监测和记录等。
3. 医疗、护理、检验、设备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消毒工作。
五、消毒管理内容1. 消毒液的配置和使用(1)消毒液的配置: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由消毒员负责配置消毒液,并做好记录。
(2)消毒液的使用: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和规定,由消毒员负责使用消毒液,并做好记录。
2. 医疗用品的消毒(1)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使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重复使用医疗用品: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处理,并做好记录。
3. 环境的消毒(1)空气消毒:定期对病房、诊疗室等环境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2)物体表面消毒:定期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3)地面消毒:定期对地面进行消毒,并做好记录。
4. 手卫生医务人员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手卫生工作,包括洗手、手消毒等。
六、消毒管理要求1. 消毒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确保消毒质量。
2. 消毒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消毒知识和技能。
3. 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不得伪造、篡改。
4.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5. 医院应建立消毒质量追溯体系,对消毒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七、消毒管理奖惩1. 对消毒工作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中含氯消毒液日常监测登记本
医院
临泉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
使用中含氯消毒剂监测方法
(以最常用的四环牌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为例)
1.适用范围:四环牌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只适用于过氧乙酸消毒剂、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二氯异氰尿酸钠、氯化磷酸三钠、次氯酸钙等。
2.监测方法:测定时,取一条试纸浸入待测消毒剂溶液内,片刻取出,在0.5min~1min内,在自然光线下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该溶液所含有效氯的浓度值。
时间超过1min,颜色会逐渐消退。
3.当消毒剂浓度有效氯含量>1500mg/L时,为取得较准确的监测结果,可稀释至有效氯含量100mg/L~10000mg/L后,再进行测试。
计算含量时,将比色所得值乘以稀释倍数即可。
4.对固体消毒剂监测时,比如泡腾片,应先将消毒剂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00mg/L~10000mg/L的溶液,再进行检测。
计算含量时,将比色所得百分含量值乘以溶液毫升数,再除以所取消毒剂克数,便可得出百分含量。
5.监测试纸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注意避光、防潮保存,过期试纸不得使用。
6.其他品牌试纸,请严格按照其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2.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根据消毒目的、对象及适用范围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剂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