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阅读答案
[学习资料]高中一年级资料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
![[学习资料]高中一年级资料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79a81444011ca300a6c390c3.png)
枣阳二中2015年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及“无辜”的目标,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
据英国《泰晤士报》11月5日报道,一种使用“隐形智能炸弹”靶向癌症的纳米治疗技术将在明年进行首期人体临床试验,这种新型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可有效避开人体的免疫细胞进行药物递送并杀死肿瘤细胞,这无疑将是人类对抗癌症病魔的一大突破性进展。
BIND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专门研究纳米粒子靶向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而所谓靶向药物,顾名思义便是针对某种特定疾病开发,并且只针对此疾病发生作用的药物。
该公司的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朗格教授和哈佛大学的奥米多·法罗萨德教授均为纳米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精密的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优化纳米粒子靶向系统,为特定的治疗方法传递药物,而BIND014纳米粒子就是他们最新推出的“重磅炸弹”。
优化纳米粒子的目的,就是要使得药物能够在积聚在每个指定的部位的同时,尽量减少系统性风险,从而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的“脱靶”效应。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BIND的组合式优化纳米粒子得益于被动和主动靶向机制:其中被动靶向机制使得BIND的纳米粒子集中于病变组织,特别是与“外漏”的血管系统相连,从而能使溢出物和纳米粒子积聚在病变处;而主动靶向机制又促使该纳米粒子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或细胞外基质成分相结合。
经过优化的BIND纳米粒子靶向药物,在通过一系列生物组织时,可以避开免疫系统,锁定到目标位置,并在靶组织上蓄积,得到所需的药物释放速率。
BIND014纳米粒子药物是为治疗前列腺癌而设计,它通过优化,将药物包裹在一个“特别制造的传送包内”,解决了药物传递中的3大难题:如何确保治疗分子到达体内正确的病源,如何在数天内缓慢地释放药物,以及如何保证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将其视为异物从而破坏它们。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洞井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洞井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顶着橡树的牛犊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因处女作获赫鲁晓夫批示发表而声名鹊起,又因诺贝尔文学奖流亡国外20年,晚年回国后还因对叶利钦批判和对普京的赞誉而饱受非议。
无论被推崇还是被鞭笞,他永远只为“正义”说话,挥舞着“战笔”,为国家的前途开出“良方”。
1965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发表给他带来巨大声誉。
这部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小说引起重视,主要在于索尔仁尼琴提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人对人的不人道、人类心灵中的邪恶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
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
1967年,索尔仁尼琴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苏联作家协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叛徒的决议。
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国》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
无奈之下在法国发表,两部作品一问世,立刻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的抗议。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
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索尔仁尼琴受到苏联当局的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
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哥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
1973年,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4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上饶市上饶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零班、奥赛、实验)

上饶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零班、奥赛、实验班)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人:高翔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菲翔学校高三寒假作业 专题18 传记类文本阅读测含解析 试题

墨达哥州易旺市菲翔学校专题18传记类文本阅读——测一测〔45分钟50分〕分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5分〕物理HY爱因斯坦1900年爱因斯坦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毕业。
1902 年春,爱因斯坦任职伯尔尼专利局,干起了专利审查员的工作。
这使他解除了经济上的困难,也进步了他的工作兴趣,并时时激发他的科学想象力。
除了8小时的工作,他有充分的空余时间是来思索宇宙之谜了。
在伯尔尼专利局7年的业余时间是里,这位年轻的专利审查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奇迹。
1905年,是爱因斯坦在科学上获得辉煌成就的一年。
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其中有4篇成为物理学不同分支开展道路上的重要标志。
他几乎同时在相对论、光量子理论和分子运动论这三个不同领域里齐头并进,并获得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
这一年被称作物理学史上的爱因斯坦年。
1916年,广义相对论的根底一文发表。
这篇论文是广义相对论在理论上的完好形成,表达出惊人的独创性。
这一年,是爱因斯坦彪炳史册的伟论创立的年份,无疑是他科学生涯的顶峰。
1922年底,爱因斯坦去HY途经中国的时候,瑞典驻领事馆领事给带来了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
在这以前几年,早有传闻要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直到1922年11月才正式决定授予他1921年度的物理学奖金;同时,还决定把1922年度的奖金授予玻尔。
其实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的三篇论文,每一篇都应得到一份诺贝尔奖金,更不用说后来的广义相对论了。
可是他的科学思想太革命了,受到保守的物理学家的反对。
有些人甚至口出恶言:假设给相对论的创立者颁发诺贝尔奖金,他们就要退回诺贝尔奖金。
如今,评委会找到了一种聪明无比的措辞: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奖,是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和物理学方面的其他研究〞。
爱因斯坦说:“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时却觉得其味无穷。
〞幼年、青年时的爱因斯坦对孤独感到是厌恶、愤懑和痛苦。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15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文,达成1—3 题。
人类是独一会脸红的动物人类是独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到和最具人类特色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觉难为情时都见面红耳赤,而包含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说不了这类奇异的现象。
有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绘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独一对难堪情境或许谎话被揭示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但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类表达心里感情的信号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碰到特别刺激时,人们经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遇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色是,少许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充,特别惹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充;但是大批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缩短。
当外界刺激比方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许肾上腺素,就惹起面部血管扩充,血流增添,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简单惹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以为,假如用“邪恶、野蛮和无礼”来描绘人类初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冲犯是可能致使暴力矛盾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抱歉的方法,以告诉他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觉懊悔。
想一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
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显现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慨——这是痛悔的表示。
对大部分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腾的狗持续保持愤慨。
与此近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记。
经过脸红,我们能够告诉他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锲.而不舍qiè饿殍.piáo 静谧.mì团箕. qíB.冯.虚御风pín 恣.意zì打夯.hāng 蛩.音qióngC.命途多舛.chuǎn 枕藉. jiè颓圮. pǐ急湍. tuānD.引觞.满酌 shāng 愀.然qiǎo 跬.步 guǐ玉玦. m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弥漫文采剑拔驽张肆无忌惮B.噩耗苍桑黯然失色蓬头垢面C.桀骜良宵绿草如茵起承转合D.寥阔箜篌阴谋秘计不能自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如缕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 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iPhone 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C.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D.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4月12日下午近三时左右,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竞选总干事向支持者发布邮件,公布希拉里将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消息。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
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
“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
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
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那些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
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
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
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
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
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语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
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2017年江苏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文化联合测试语文模拟试卷四

2017年江苏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文化联合测试语文模拟试卷四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张再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
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一如也。
”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
然而,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
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
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
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
在这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刘作忠 1910年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
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
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
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在首都机场,胡秋原向前来欢迎他的老朋友和媒体记者强调说:“爱国就不能不赞成统一,如果不赞成统一,你就不够资格谈爱国和过问国事。
任何中国人都应该赞成统一”。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
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就很快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伺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
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
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在抗战时期和去台初期的重要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
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1)E 3 分 D 2分 C 1分。
(2)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
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
③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
(3)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
②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4)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
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地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