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中考物理重点题型补充题库测量物质的密度课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件--密度的测量

易错点:不注意操作顺序,导致质量偏大,密度偏大
练习2: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从而确定金属的种类,小明进行 了下列操作:
A在量筒中盛适 量的水,记下 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拴好金属块 C、用天平量出金 浸入水中, 记下液面 属块,的质量m 所对应的刻度V2 用细线拴好金属块浸没水中
(1)上述实验步骤B中有明显的错误,应改为
涉及浮力知识的密度计算
练习5:将一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有2/5的体积露出液面, 则木块的密度为 kg/m3。
练习6: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用图1所示
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
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
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
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归纳2:液体密度的测量,如盐水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密度的测量 专题复习
旧识回顾 目标展示:
你还记得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吗?它 们分别有怎样的作用呢?
1.从密度的公式 ρ=m/ V可以得出 m=ρV 。
对于不便称量的庞大物体,利用此种方法 可以方便地求出它的质量。
2.从密度的公式 ρ=m/ V可以得出 V=m/ρ。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不便测量的较大物体,利 用此种方法可以方便地求出它的体积。
。
(2)改正步骤B后,按上述步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比实际的密度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_金__属__块__上__附__有__
中考物理总复习——测量物质密度实验 (共36张PPT)

既无量筒又 无天平
四大考点
谢谢
肖蝶
考点三:密度的求解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中考考点
考点四:偏差分析
1.所测体积小于实际体积,测出的ρ偏大;反之偏小。 2.所测质量小于实际质量,测出的ρ偏小;反之偏大。
练习:
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 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乙 所示,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中考考点
考点一:有关天平的考查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游码归零; 3.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4.砝码的取用; 5.左物右码; 6.天平的读数。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中考考点
考点二:量筒的读数
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测量物质密度实验中考考点
3.自制密度计
既无量筒,又无天平
实验器材准备:直尺、铁丝、烧杯、水、待测液体
液体
练习:
小明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 的下端封起来,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用刻度尺测出 密度计的长度为L,然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 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h2,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请写出待测液 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
本部分重点:常规方法求密度
必
特殊方法求密度
考
实
验
考查题型:实验探究题
初中物理 测量物质的密度17 人教版1优秀课件

通常情况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 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量程, 即最多能测量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 1,使用时一定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能倾 斜使用
• 2,使用前要观察它的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其中“mL”表示“毫升”。 “L”表示 “升”。 1L=1000mL 1m3 =1000L 1mL=1cm3 1L=1dm3
练习:
1. 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 (A)调节横梁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把物体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记录称量结果 正确的顺序应该 是 (B)(C)(A)(D)(E)(G)(F).
优胜劣态适者生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不管是怎样的活法。人都应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投身生活,去追逐目标。不管你是羚羊还是狮子,当太阳升起之时,就要毫不迟疑地向前奔去。生活就是这样。 这个是个人生哲学,这个故事也能说明很多做人道理。如今,不比20世纪,现在的生活条件竞争激烈,每个人都不想被淘汰,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但是成功与失败最大的区别是,成功的人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去说他们的梦想和理想,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去抱怨他们的苦难与困境,不在乎花时间去羡慕和仰慕别人的成功而让自己感到自卑;成功的人只会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只会面对他们的困难,不会有抱怨,更不会有羡慕,因为他们心中有目标,理想,动力以及那颗沉淀的心。
对托盘天平的使用你有什么问题?
1、读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时,是按游码左端对准读, 还是按游码右端所对准的刻度读? 答:左端
2、砝码生锈,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偏大还是偏小。 (生锈后砝码质量变大)
2017版中考物理考点研究-(2)测量物质的密度【人教版】物理课件PPT

(3)如果他们在操作(1)过程中,只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 左端的“0”刻度线后,便直接测量质量,由此测得小石 块的密度会比真实值偏_小___.
补充设问 (1)将小石块切掉一半后,它的密度不__变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将天平调平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放 入最小的砝码后,天平指针在分度盘右侧稍偏,则接下 来的操作是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链接】其他试题见专题三实验4
实验二 测量液体的密度(10年2考,2011.17、 2001.17)
命题点: 1. 实验原理( m )
V
2. 天平的使用和读数2011.17(1)、2007.17(1)] 3. 量筒的使用和读数4. 实验步骤的补充、排序、设计 及改正[2007.17(2)]
5. 设计表格或补充表格[2011.17(1)] 6. 密度的计算或表达式[2007.17(3)] 7. 误差分析及原因 [2011.17(3)] 8. 实验方案的选择、评价
补充设问
(1)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 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1所示,此时他应将 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左__调
(2)在测量盐水质量的过程中,小聪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后, 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这时要使 天平平衡,他应该( D )
例 2 (2016福州)小亮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_水__平___桌面上,将游__码___移至标尺 左端零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图甲是他测量空瓶质量时的情景,错误的是 _物__体_与__砝__码__放__错_盘___.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瓶质量是20 g. (3)用瓶子装满5液3.体2 ,用天平测得瓶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 乙所示,是____0_.8_3_g,已知瓶子的容积是40 mL,则 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g/c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
第1题图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
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
g/cm 3.
【答案】(1)用手直接拿砝码;(2)2.7.
【解析】(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是在称量时直接用手拿砝码;(2)由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铝块的质量为13.5g 时,对应的体积为5cm 3,其密度 =2.7g/cm 3
; 2.小红物理学习小组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天平、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等,她的实验过程如下:
2
第2题图
(1)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游码移至 处,若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1.
(3)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置于天平上,平衡时的读数为m 2.
(4)如图乙所示,接着用细线将石块拴住使之完全浸没在上述烧杯的水中,天平平衡时的读数为m 3(此时手向上拉住细线另一端,石块不触杯壁和杯底,水不外溢).
(5)若水的密度为,则石块排开水的质量为 ,石块的体积为 .
(6)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 .
(7)此实验过程中若将(3)(4)顺序对换,则所测密度的误差是偏 .
【答案】(1)零刻度 左 (5)m 3-m 2
32m m ρ水- (6)()132·m m m ρ水- (7)小
【解析】(1)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应该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处,横梁的调节平衡是螺母向翘起端移动,所以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时,则左端偏高,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5)将烧杯盛有适量的水测量质量,再把物体用细线悬挂浸没水中测其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故物体排开液体质量等于32m m -;可得排开液
体体积即石块的体积()
32m m V ρ=水-;(6)根据=m V
ρ可得()
1132·m m V m m ρρ==水石-;(7)此实验过程中若将(3)(4)顺序对换,则拿出石块
时带有部分水,导致测量排开水的体积偏大,从而测密度的误差是偏小.
3. 小亮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中如下图所示.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第3题图
(1)如图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则花生米完全浸没在水中下沉时所受的浮力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图乙,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状态,随即停止加盐.
(3)如图丙所示,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9g,如图丁所示,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为 mL.
(5)通过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可知花生米的密度,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为g/cm3(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答案】(1)小于(2)悬浮(3)111 (4)50 (5)1.04
【解析】(1)花生米下沉,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2)只有当花生米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本身的体积,则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悬浮为止;(3)由图丙,游码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为m=100g+10g+1g=111g;(4)由图丁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的读数为50mL.(5)盐水的质量m=111g﹣59g=52g,盐
3
4
水的体积V =50cm 3,则盐水的密度ρ==1.04g/cm 3
. 4.
小红配置了一瓶盐水,想测出它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第4题图
A .将天平调节平衡.
B .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
C .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
D .用天平秤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
(1)用步骤C 操作时,量筒中盐水液面如图甲所示.
(2)按步骤D 操作时,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
(3)请按要求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34mL 刻度线相平,所以水的体
5 积是34mL=34cm 3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 2 = 20g + 20g + 5g+4.6g=49.6g ,所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 =m 1-m 2=90.6g -49.6g=41g;
所以盐水密度为
g/cm 3=1.2×103 kg/m 3.
5.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5题图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如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
B.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 1;
C.、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 ;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 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他是步骤 (选填步骤序号).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 g ,体积为 cm 3,冬枣醋的密度为
g/cm
3 【答案】(1)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2) A (3) 4
4 40 1.1
【解析】(1)用天平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由于测量的是液体的密度,在测液体质量时,是以倒入量筒的液体为研究对象,故只要测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和倒出后剩余的总质量即可,所以不需要测空烧杯的质量,步骤A 是多余的.(3
)
6
待测液体的质量为:m =82.4g -38.4g=44g ,体积为:40mL
,冬枣醋的密度为:
=1.1g/cm 3
.
6. 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小芳第一个完成了实验.请完成下列小题:
(1)她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
B. 将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g ;
C. 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当量筒内液面静止时,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
盐水的体积为 cm 3
.
第6题图
(2)小芳根据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得出盐水的密度= g/cm 3.
(3)小芳同学的实验会带来很大误差,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另一同学很快就想到: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小芳同学主要实验步骤的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小上述误差.这位同学调整后的主要实验步骤顺序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
【答案】(1)26.5 15; (2)1.1;(3)偏大 BAC
【解析】(1)B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0g +5g +1.5g=26.5g ;C 盐水的液面在10mL
整刻线上面5个小格,量筒的分度值为1mL ,所以盐水的体积V =15mL =15cm 3.(2)
盐水的密度(3)测量结果偏大,因为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时,烧杯中有残留的盐水,所测盐水的体积偏小,根据
7 V m =ρ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偏大.将步骤A 和B 的顺序交换一下可减小实验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