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研究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

浅析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1. 引言1.1 煤矿安全现状煤矿作为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柱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煤矿采掘作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近年来,尽管我国加大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但仍然频频发生各类事故,给煤矿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煤矿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煤与瓦斯突出、顶板垮落、矿井火灾等方面。
顶板垮落是造成矿工伤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其支护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安全现状依然存在较大的隐患,煤矿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必须不断加强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的研究和优化,提高支护参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需求煤层下层煤回采是指在地下煤矿中,采用传统采煤方法开采底部煤层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支护需求。
由于底部煤层与上层煤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回采时容易造成巷道破坏、地压增加等问题。
巷道支护在煤层下层煤回采中显得尤为重要。
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底部煤层的支护范围较大,且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来确保巷道的稳定性;底部煤层的采动过程中,地压变化较大,必须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参数来应对;巷道支护参数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矿工的安全,也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
对煤层下层煤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近距离煤层回采技术介绍近距离煤层回采技术是指在矿井开采过程中,通过采取合理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在煤层下层进行回采作业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通常应用于煤层下的矮煤层、薄煤层和窄煤层的开采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煤矿资源并提高矿井的开采效率。
近距离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优化研究

近距离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优化研究
蔡渝梁;翟成;余旭;孙勇;唐伟;武建国
【期刊名称】《煤炭工程》
【年(卷),期】2024(56)4
【摘要】针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后遗留煤柱下位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技术难题,以开滦集团唐山矿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对上位煤层采动后的底板破坏深度、残留煤柱底板应力分布及下位煤层巷道顶板非均布载荷下易被破坏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上位煤层开采引起的支承应力导致的最大破坏深度为31.5 m,对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产生影响;煤柱底板的垂直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布性,下位煤层回采巷道更易达到抗拉极限而产生变形破坏。
同时对比了下位煤层四种巷道布置方式下的主应力分布特征,优选出内错式和平移式布置方式。
进一步,通过巷道的应力改变量Δσ和位移改变量ΔD评估回采巷道顶板受应力及变形的不均衡程度,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工业性试验数据印证,得出9~#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最佳内错距离为37.5 m,为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提供了借鉴依据。
【总页数】8页(P8-15)
【作者】蔡渝梁;翟成;余旭;孙勇;唐伟;武建国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3
【相关文献】
1.倾斜特厚煤层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研究
2.下位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分析
3.塔山煤矿近距离煤层群特厚煤层巷道合理布置
4.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下覆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随着煤炭市场的不断扩大,煤矿开采面积也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煤矿开采带来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和环保,必须对煤矿的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和通风系统进行优化研究。
1.巷道位置的选择为了满足煤矿开采的需要以及保障安全生产,首先要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煤巷布置。
在选择巷道的位置时,要先考虑开采的煤层情况,确定好主采巷、副采巷等工作面的位置。
2.巷道的断面形状巷道的断面形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在选取巷道的断面形状时,不仅要考虑到巷道内煤和废石的运输,而且要充分考虑瓦斯、灰尘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3.巷道的宽度在巷道宽度的设计上,应当根据巷道内的矿体情况和工作面采煤机的选用进行布置。
在巷道宽度计算时,必须考虑到采煤机和运输设备的交通掉头需要的宽度,还要考虑到供电、通风、排水管道等设备的布置。
二、通风系统的优化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其优化对于煤矿的安全和环保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1.新风量的确定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新风量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新风量的过大或过小对于煤矿的生产均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2.风机的选型风机的选型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回采面巷道的通风要求进行选择。
3.通风管道的设计通风管道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矿井内的瓦斯、灰尘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
4.通风系统的控制通风系统的控制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在控制通风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采煤机的运转状态以及巷道内的气体浓度等问题。
总之,在煤矿回采面巷道布置和通风系统优化方面,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矿井内的煤质、岩层、瓦斯等特殊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为煤矿的安全和环保做出积极的贡献。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优化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优化王卫东(山西汾西贺西煤矿,山西吕梁033300)摘要贺西矿4号煤层回采巷道目前采用内错式布置方式,错距根据经验取为4.0+,但实际生产中,部分区段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本文利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计算 上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确定4号煤层回采巷道仍采用内错式布置,对巷道错距进行优化,认为要保证下煤层巷道围岩稳定 错距8.0+,采用此优化方 对相似条件下的 巷道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近距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中图分类号:TD82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797( 2018 )06-0001-03Location Optimization of Mining Gateway under Goaf in Seam with Closed DepthWang Weidong(Shanxi fenxi group Hexi Coal Mine,Shanxi LvIiang033300)嫖矿规$%__________________2018年第6顧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47(Abstract:Hexi coal mine 4#coal seam are currently using the internal dislocated mode,the offse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4.0 m,but in practical production,some sections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is serious,a huge security risk.This paper,by using the combined method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al floor damage depth,determine the 4#coal seam mining are still using the mode,optim^e the separation of roadway,think to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coal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need to offset of 8.0 m,adopt the optimization scheme,effect is good,for the similar working fa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oadway layout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close distancecoal seams-Mining roadway-roadway l ayout0引言在我国,很多矿区都面临着近距离煤层开采的问题,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下 煤层相互影响较大,尤其是下煤层开采时,受到上煤 层的采动影响,顶板较为破碎,给巷道的支护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针对多次采动影响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应布置于上部开采煤层实体煤侧下方的原岩应力区或采空区侧下方的卸压区中。
上部煤体开采后,在回采空间周围煤体上产生集中应力,该应力向底板深部传递,使底板岩层在一定范围内重新分布应力,在上部22201工作面采空区侧距22201工作面煤壁11.7m处为应力集中区和卸压区边界,下部煤层开掘回采巷道应在大于11.7m处的回采巷道处于卸压区。
标签:采动影响;近距离;煤层群;巷道布置;理论分析0 引言对于煤层群开采,随着煤层间距离减小,上下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会逐渐增大,特别是当煤层间距很近时,下部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程度已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其上又为上部煤层开采垮落的矸石,且上部煤层开采后残留的区段煤柱及一侧采空的煤体在底板形成的集中应力,导致下部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
从而使下部煤层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矿山压力现象。
而回采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尤其明显,由于应力传递规律特殊,矿压显现的时空关系复杂,造成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特别是当回采巷道布置与各煤层开采的时空关系不合理时,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因此,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及围岩控制技术,对于近距离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某煤矿井田走向长22km,倾斜宽4.5~8km,面积约135km2。
全井田地质储量2252.28Mt,工业储量2013.72Mt,可采储量1275.74Mt。
设计生产能力3.0Mt/a,后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为5.0Mt/a。
矿井以两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一水平开拓山西组2、3、4、5号煤,水平标高+400m,二水平开拓太原组6、8、9、10号煤。
矿井目前生产水平为+400m水平。
矿井北翼2、3+4、5号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群,24208工作面为北二采区第八个沿煤层倾向布置的长壁式回采工作面。
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由于其采煤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地下工作环境复杂,煤矿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一直备受关注。
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中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随着煤矿深度的增加和煤层资源的逐渐枯竭,如何优化工作面巷道布置和通风系统,提高煤炭回采效率和安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存在着工作面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煤矿生产中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通过深入研究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为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的研究,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矿工安全生产。
具体目的包括:优化巷道布置,实现工作面矿石的高效回采;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煤矿回采工作面的通风效果,保证矿工健康;提出合理的煤矿安全保障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煤矿回采工作面的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煤矿生产安全高效发展。
1.3 研究意义煤矿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与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矿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矿井内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巷道布置的优化也可以减少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提高采煤效率,减少矿工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煤矿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技术研究对于保障矿工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的优化可以有效控制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积聚,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案

·66·
煤 矿 安 全 ( Total 418) 技术经验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案
黄艳利 1, 2 ,张吉雄 1, 2 ,范 军 1, 2 ,巨 峰 1, 2 ,安泰龙 1, 2
(1.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整个电控系统使用元器件多 ,元器件之间连线 复杂 ,各输入 、输出控制接点在电路中是串联和并联 关系 ,各控制触点容易受电弧侵蚀和环境氧化而损 坏 ,每个节点的通断情况不能采用某种手段进行监 视 ,当出现故障时 ,全凭维修人员的经验去判断查找 事故点 ,使事故处理时间太长 。据北辰煤矿从 2005 年 11月到 2008年 11月 3a来的影响生产的非人身
技术经验 煤 矿 安 全 (2009 - 09)
·67·
1所示 。
结合木瓜矿的具体地质条件 ,在分析 9 煤开采 对 10煤的影响关系时 ,取影响角 θ= 40°。由图 3可 知 , 10煤层的巷道必须布置在支承压力影响线外的 煤层中 ,才能避开 9煤留设煤柱压力的影响 ,即要满 足式 (1) (图 3中 Ln 为 10煤层巷道的内错距 ) 。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研究王辉1 吴向儒1 梁苗2 李波11.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摘要:对于采煤采矿人员来说,在进行开采煤矿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开采环境,而近距离煤层开采也属于他们所遇到的开采环境中的一种。
近距离的煤层开采环境虽然是常见现象,但是对其回采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果近距离的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得不合理,那么不仅会影响到采煤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损失煤矿企业的收益,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需要高度重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
本文将针对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进行探究。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对于近距离煤层回采环境而言,有着多种不同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法。
但重要的是就在于如何针对这个煤层的所在环境,合理的进行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
因不同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清楚地了解煤层所在的地形环境,综合考虑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一种合理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法。
只有回采巷道布置的合理,才能提升煤层的回采率,提高煤矿企业的收益。
对于一些近距离的煤层回采巷道,虽然在回采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也可以通过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确保煤层回采工作的顺利。
一、工程地质概况以八连城煤矿西为例,其中的19-2号煤层需要进行相关的开采工作。
其具体的相关地理信息如下:2号煤层的平均深度在500米到600米之间,而煤层的厚度为0.6米到2.5米之间不等,平均厚度为1.5米左右。
在2号煤层的东面是山区,南面是断层和采区边界线,西面也是属于断层,上部则是属于采空区。
2号煤层在219-201区域之间的工作长度范围为910米左右,倾斜的长度为160米,平均倾斜角度为3°左右。
2号煤层的层理比较均匀,发育比较均匀。
煤层顶部存有伪顶,在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冒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研究聂军,岳宁,金思德(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山东邹城273515)摘要采空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方法如果只考虑在常规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而忽略了采场应力场是多维场的特点,就无法全面的考虑整个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难以运用这种方法准确的确定近距离多个工作面采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
所以,应该在考虑多个工作面采空后相互叠加的条件下来研究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
关键词采空区下回采巷道优化布置中图分类号TD822+.2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7-09作者简介:聂军(1962-),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毕业,现任兖州煤业公司南屯煤矿采煤生产副矿长。
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在巷道离煤层底板垂距相同条件下,巷道与煤柱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同,巷道受压状况将有明显差别。
一般的规律是巷道距离煤柱边缘和深入采空区下方越远,其所受支承压力的影响越小。
在确定底板岩巷相对煤柱边缘的位置时,合理的水平错距与合理的垂直距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巷道设计时,常常先要确定一个煤柱向底板传力影响角θ,然后再根据巷道至煤层底饭的合理垂距Z 和煤柱影响角β,确定巷道距离煤柱边界的合理水平距离S ,如图1。
图1确定底板巷道距离煤柱水平距离的计算简图S ≥Zsin (α+θ)sin β式中:α-煤层倾角;θ-β的余角;θ=90ʎ-β;β-煤柱影响角,其值变化在25ʎ 55ʎ之间,通常支承压力越大和煤柱尺寸越小,β角越大。
确定采空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方法如果只是考虑在常规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而忽略了采场应力场是多维场的特点,就无法全面的考虑整个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
因此,应该在考虑多个工作面采空后相互叠加的条件下来研究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
1近距离煤层复杂叠加应力场下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分别取93上05工作面中部(Y =-500)、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9307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峰值区(Y =-320)、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93上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峰值区(Y =-285)、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9307工作面和93上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区(Y =-150)在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剖面整合于图2中,进而对整个93下05工作面的应力场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通过图2可以看出,四个垂直应力分布曲线在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具体表现在峰值应力在煤层中的位置有很大不同。
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典型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征来确定93下05工作面上下顺槽的合理布置位置。
图2典型的垂直应力分布曲线整合图1.1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位置的优化布置为了确定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的合理位置,将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附近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峰值所在位置标于图3内(①线为最大值所在位置、②线为最小值所在位置、③线为93上05工作面上顺槽,④线为9307工作面下顺槽下帮位置),通过对图2和图3分析可以看出,在尽可能减少煤柱损失的情况下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可能布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1)位于X =73的应力最小值区。
在此区域内,在93上05工作面采空区下,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最小,然而,在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方,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较高,特别是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9307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峰值区(Y =-320),垂直应力较高在70MPa 左右,所以,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若布置于此位置,巷道在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方,维护起来会比较困难,同时,此方案留设煤柱尺寸较大,会降低采区回采率。
(2)水平位置关系上位于93上05上顺槽下方,在两个垂直应力最大值线之间。
由图3可以看出,此处位于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方的三条垂直应力分布曲线(Y =-320、Y =-285、Y =150)的最低值区,这是由于9307工作面开采后会在煤体中存在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而在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方93上05工作面上顺槽的开掘释放了部分垂直应力,使得在此区域内垂直应力较小。
由于侧向支承压力过了峰值后会逐渐降低,最低值位于93上05上顺槽正下方向媒体内错1 3m ,而过了这段区域的一定距离内,在煤体中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仍然对3下煤层产生影响,垂直应力高于原岩应力。
另外,在93上05工作面下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在此区域的值在15 20MPa 之间,略高于原岩应力,从整体上看,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在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后的距离相近。
所以,93上05工作面上顺槽与9307工作面下顺槽之间煤柱留设6 10m。
(上顺槽侧)图33下煤层垂直应力分布最大值与最小值所在位置图1.293下05工作面下顺槽位置的优化布置为了确定93下05工作面下顺槽的合理位置,将93下05工作面下顺槽附近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峰值所在位置标于图4内(①线为最大值所在位置、②线为最小值所在位置、③线为93上03工作面上顺槽,④线为93上05工作面下顺槽),通过对图2和图4分析可以看出,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可布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1)水平位置关系上位于93下03工作面采空区下方。
在这个区域内由于都在93下03工作面采空区下方,不用考虑93下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所以应力水平较低。
但从93下05工作面整体上考虑,若93下03工作面上顺槽布置在这个位置,工作面中部会有一部分液压支架位于93上05工作面与93上03工作(下顺槽侧)图43下煤层垂直应力分布最大值与最小值所在位置图面间区段煤柱下方,在支架上会受到较高的压力,对于工作面的回采不利。
因此,可以将93下05工作面下顺槽布置在93上03工作面采空区下方距离93上05工作面与93上03工作面区段煤柱水平距离4 8m 处。
但应对工作面液压支架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2)水平位置关系上位于93上05工作面采空区下方。
由图4可以看出,在此区域内,应力分为两个部分:93上05工作面采空区和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方。
93上05工作面采空区存在垂直应力最小值,上下层位关系上看,只要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离93上05工作面与93上03工作面区段煤柱的距离大于4 5m ,就能保证93下05工作面处在小于等于原岩应力的应力水平。
而超过93下05工作面停采线,垂直应力的最大值位置逐渐向93上03工作面侧转移,这是由于这段区域是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93上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区向93上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区转移的区域,从93下05工作面下顺槽工程地质条件看,这段区域较短。
所以可以将93下05工作面下顺槽布置于93下05工作面采空区下方离93上05工作面与93上03工作面区段煤柱水平距离5 10m 处。
2主要结论(1)根据近距离煤层叠加应力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将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回采巷道布置于应力降低区,在安全、经济的原则下,确定了93下05工作面上下顺槽的最优布置方式。
(2)确定采空区下底板巷道布置时,不要忽略了采场应力场是多维场的特点,要全面考虑整个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运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地确定近距离多个工作面采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
参考文献:[1]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03 2813[2]钱鸣高.20年来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19(1):1 4[3]武忠,李日官.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研究.煤矿开采,2002,(2):41 81[4]李化敏.下分层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问题研究.煤矿设计,1998,(6):10 12[5]张百胜等.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探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97 100[6]高玉龙.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中的矿压控制.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3):45 46深部矿井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可行性分析郑海建1,李正刚2(1.淄博矿业集团唐口煤业公司,山东济宁272055;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摘要该文为解决唐口矿南部轨道大巷矿压显现强烈、应力集中、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为深部矿井巷道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深部矿井高应力FLAC可行性中图分类号TD353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high mine pressure、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supporting in the southern tail of TangKou Mine,this pa-per design and analysis the support parameters by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And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pport type and support parameters of Roadway in the deep mine all of the world.Key words deep mine high stress FLAC feasibility唐口煤业公司南部轨道大巷位于-990m水平,目前已经施工3750m,该巷道东、南面为实煤区,西面40m处为正在掘进的南部胶带大巷。
垂直上下方各煤层均未开采。
1巷道概况南部轨道大巷位于3上煤层顶板砂岩中,平均抗压强度为30MPa,属二类顶底板。
该大巷与3上煤层距离2 80m。
岩层倾角3ʎ 5ʎ,平均角度4ʎ;顶板为粉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直立裂隙发育,且被方解石充填,普氏系数为f=3 5。
南部轨道大巷中部经过DF15断层(H=22m,∠71ʎ)后煤层逐渐抬高,使巷道在3上煤层底板砂岩中掘进,底板以粉砂岩、中砂岩为主,平均抗压强度为40MPa左右,属较稳定顶底板,里段大巷与3上煤层距离0 105m,局部将揭露三灰。
南轨大巷岩体的煤岩力学参数如表1。
表1煤岩力学参数项目名称岩性名称密度(kg/m3)抗拉强度(MPa)内摩擦角(ʎ)弹性模量(MPa)粘聚力(MPa)泊松比老顶砂岩层26714.0527.53922023.60.17直接顶粉砂岩25765.8634.47834024.40.28煤层3上煤13780.8823110208.40.43直接底粉砂岩26094.3326.53640022.40.31老底中砂岩26274.4125.73856021.60.292巷道支护参数*收稿日期:2011-12-07作者简介:郑海建(1984-)男,大学本科,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专业,现任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开拓一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