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展示课(二年级上)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整理和复习》,主要内容包括对前五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加强学生对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掌握。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五个单元的学习后,对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上仍有待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运算,能迅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2.熟练认识人民币,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运用。
3.掌握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换算。
4.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分辨各种角。
5.熟悉简单几何图形,了解其特征,能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6.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迅速准确计算。
2.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3.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练习题、测试卷。
3.人民币实物、长度单位模型、简单几何图形模型。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前五个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运算、人民币的认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
引导学生逐一回顾和总结这些知识点。
3.操练(15分钟)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
1. 读句子,用“√”给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大家看了心疼,把他的扁担(dān dan)藏起来了。
(2)同学的家人遇难(nán nàn)了,安慰他好难(nán nàn)。
(3)他披着斗(dǒu dòu)篷在跟小伙伴玩战斗(dǒu dòu)游戏。
2. 拼一拼,写一写。
朱德tóng zhì()是一位hóng jūn zhàn shì(),知道该怎样带领duì wu()去打仗。
3. 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用划横线的词语造句)(2)大家把朱德同志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改成“被”字句)4. 选一选,填一填。
①挑起②穿着③戴着()草鞋()眼镜()扁担()斗笠()雨衣5. 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从藏扁担的事情,我可以看出大家对朱德同志的。
从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6. 挑粮的路既远又不好走,但大家都争着去,这是因为()。
A. 战士们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B.大家都想下山走走C.去挑粮,自己就可以有很多粮食吃二、同步阅读。
总司令换房子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同志率领部队来到一个小山村宿营。
警卫员小张忙着去找村长安排了一间宽敬明亮的正房。
朱德看过之后,说:“换房。
正房咱们不能住。
”小张不高兴地嘟囔:“好不容易让村长找了这么间房子,可您……”朱德同志拍着小张的肩膀,笑着告诉他:“正房是人家长辈住的地方,我们不能住。
决不能忘记,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
”于是,小张找到村长调换了一户人家。
朱德选了一间窗户小、光线差的简陋房子住下。
小张有些沉不住气了,他考虑到总司令要在这间房子里开会、办公,肯定很不方便,想换一间光线好的房子。
朱德不同意,非常认真地说:“不用换,这间房子很好。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方向 教案2美丽的校园——认识地图方向

6. 2美丽的校园——认识地图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74~76页,认识地图方向。
⏹教学提示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课下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时候,学生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因为没有统一规定的平面方向,这样平面方向的出现是那么水到渠成。
本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地图或平面图上的方向,绘制简单的平面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地图或平面图方向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怎样由来的,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下,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规则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会辨认简单的线路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感知图形之间的变化及联系。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东西方向标,南北方向标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学校平面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1)西和()相对,南和()相对。
(2)点名学生按要求做:面向西边,面向北边。
2、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地图上的方向(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复习入手,复习和这节课有关的学习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直接点题,开门见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欣赏学校平面图这个我课下收集的咱们班4个同学的学校平面图,(1)这个同学是面向西绘制的,和她想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师这时的方向是怎样的?生:上为西,下为东,左为南,右为北。
生: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用教师自制学具展示此时的方向)画出来就是这样的:西南北东(2)这个同学是面向东绘制的,和她想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师这时的方向是怎样的?生: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生:上为东,下为西,左为北,右为南。
最新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江雪》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教版(简谱)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江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
歌曲4/4拍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
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相似表达了对孤舟独钓的老翁的赞誉。
衬词“啦”抒发了心中的感慨。
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从高到低,每个乐句也都是这样的走势,表现出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的意境。
学习目标1.欣赏歌曲《江雪》,感受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激发学生古诗咏唱的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感受,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能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回忆描写冬天的古诗词教师:谁能说说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学生:江雪、梅花……(二)朗诵《江雪》教师:让我们朗诵古诗《江雪》,了解古诗的内涵和表达的意境。
学生:朗诵古诗《江雪》。
教师: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独钓寒江雪的图景。
背景空旷,人物镇定,寄托了诗人内心孤傲高洁的情怀。
按照诗句的意思应为白雪皑皑的群山,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找不到一个人的踪迹。
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所以带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二、聆听歌曲(一)感受歌曲与古诗表现的意境。
学习歌曲。
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江雪》。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和古诗的韵味有什么联系。
学生:歌曲已经很幽静沉寂,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相同。
(二)聆听旋律高低。
教师:让我们听歌曲感受旋律的走向。
学生: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线由高向低,表明音乐的发展和诗句意境相联系,词曲结合紧密给人以惆怅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教师出示歌曲谱例)(一)听琴模唱。
教师:让我们跟琴来演唱。
教学要求:学生按乐句听琴学唱。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啦”时气息要连贯、声音要柔和,保持在高位置演唱,这样才能表现歌曲空灵沉寂的韵味。
结束句“独钓寒江雪”,音域较低,学生演唱时气息要保持住,歌词咬字也要讲究位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课件

zhònɡ
zhònɡ
chénɡ
shènɡ
ɡān
ɡàn
nàn
nán
hǎo
hào
标点符号挺重要, 千万不能胡乱点。 一般停顿点逗号, 完整意思用句号。 发出疑问点问号, 感情强烈用叹号。
标点符号儿歌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里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呀?
gān
nán
nàn
0
1.妈妈种( )了白菜种( )子。 2.爸爸盛( )完饭,去给盛( )开 的花浇水了。 3.奶奶先把家里打扫干( )净后,又去地里干( )活了。 4.这场灾难( )使他终身难( )忘。 5.叔叔是个好( )人,他热情好( )客。
轿车 救护车 摩托车 消防车 渔船 货船 油轮 科学考察船
合作交流: 1.同桌交流识字小绝招。 (比比谁的方法最好!) 2.帮助语文乐园中的管理员分类。
轿
救
摩
托
防
渔
货
油
轮
起点
科
终点
考
轿车
摩托车
救护车
消防车
渔船
油轮
货船
交通工具——车
交通工具——船
!
谁帮淘气的虫子回家?
填一填,谁最棒!
1. 田野葱葱绿绿( )美极了( ) 2.老师去哪了( ) 3.妈妈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 ) 4.天上的云好像一群小绵羊( ) 5.树木吐出点点嫩芽( )那是春天的音符 吧( )
,
!
?
!
。
,
?
作 业
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汉字,积累多音字。下节课我们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多!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第15课《大禹治水》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
1. 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 读一读,连一连。
淹没房屋疏通猛兽冲毁百姓耕种河道伤害田地驱赶田地3. 拼一拼,写一写。
hóng shuǐ()给百姓带来无数zāi nàn()。
大禹rèn wéi()治水要紧,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治好了洪水,恢复了nóng yè shēng chǎn()。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大禹采用的办法治水。
他具体是怎么治水的?用“”,画出来。
(2)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开通——()方法——()慢慢——()(3)用“”画出大禹治水的成果。
二、同步阅读。
炎帝创市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后人称他为“炎帝”。
一天,炎帝经过一户农家。
主人留他吃饭。
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谷物和蔬菜。
主人抱歉地说:“我们只会种地,不会打猎、捕鱼,所以只能吃这些东西,要是有肉就好了。
”后来,炎帝经过一户猎人家。
主人也留他吃饭。
他家的饭桌上不仅有鹿肉、兔肉等各种兽肉,还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炎帝指着这些蔬菜问:“这些是你们自己种的吗?”主人摆摆手,说:“不,这些东西是我打猎经过一户农家的时候,拿兽肉跟他们换的。
”炎帝想: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真是个好办法!后来,炎帝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
从此,每天正午,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炎帝把交换物品的地方称作“市”,后来农村的赶集,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1)炎帝受到了什么启发?用“”画出来。
部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

描写朱德同志挑粮时的词语,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析
的精神;《难忘的泼水节》借助词语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 水节的场景;《刘胡兰》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再借助词 句体会刘胡兰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了解 课文内容。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一组古代圣贤关于立志的名 句,旨在引导学生积累。“我爱阅读”让学生体会大禹心系百姓、 无私奉献的精神。
综合性作业
八角楼 的灯光,照 亮了黑夜, 就像照亮了 共产党的前 路,再现了 毛主席当年 工作的情 形。通过聆 听歌曲的形 式,体会当 时革命工作 的辛苦,激 发学生对革 命先辈的敬 佩之情,明 白了现在幸 福生活的来 之不易。
评价主
体:
IV I学生教师口
评价方
式:
自我评价
0
生生互评
□
教师评价
7分钟
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 衣,披着轉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W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段,连毯 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兌到。
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参观校 园内红色长廊,读一读并了解“井冈山精
综合性作业
通过带 领孩子们在 校园内参观 红色长廊, 了解长廊内 容,使孩子 们进一步体 会井冈山的 革命内涵, 感受革命先 辈们不怕牺 牲的无私精 神,激发孩 子们的爱国 热情。
单
本单元围绕“革命先辈”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
元
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这些课文讲
分
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引领学生感受革命领袖
析
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初步重点。其中,《八角楼上》结合
材
插图体会词语的意思,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朱德的扁担》借助
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课文(五)第六单元第15课《八角楼上》

字词识读
qīnɡ
部首:车
笔画:9
组词:轻快 年轻 造句:春天,春姑娘迎着轻快的脚步来了。
字词识读
lì
部首:禾 笔画:7
组词:利润 福利 造句:革命先辈功盖天地,为人民谋福利。
字词识读 lóu zhēnɡ dài lín là
楼 争代临 腊
zhānɡ wò shì shì yóu
章握 视察 油
字词识读 八角楼:一种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 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
深夜:意思是指半夜以后,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军衣:军人穿的衣服。 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弱小,但有远大发展 前途的新事物。 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 胜利: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工作、事业达到预定的目的
课文解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的是:六十多年前黑暗的旧中国,犹 如这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就是在这艰 苦的战争年代,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 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
“单”、“薄”这两个字说明了当时生活条件 很艰苦,但是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依然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课文解读
毛主席右手握着芯,灯光更加明
亮了。
为什么要拨灯芯?
写文章
灯光昏暗
条件艰辛
课文解读
集中注意力
清油灯发出的光亮小,就像星星发 出的光亮,所以称为“星星之火”
给标红的字选择正 确的读音:观察
chá chà chā
15.八角楼上
引入新课
时代背景:早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 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 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 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 的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当时是怎样 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