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效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效率2014-12-29 13:43:00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摘要: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是农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和天然气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主要能源,农作物秸秆被随意抛弃和焚烧,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提高秸秆再利用的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和秸秆焚烧的治理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农作物收获后会在田间残留一部分秸秆,很多农民采用焚烧的方式去除田间剩余秸秆,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秸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市农业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每年玉米和水稻收获的季节,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防止农民私自进行秸秆燃烧,但是收效甚微,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是目前农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1 制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农作物的秸秆都被焚烧掉,不但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污染,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农作物综合利用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推广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目前进行秸秆再利用的机械主要有秸秆还田机以及打捆机等,且其数量跟我国现有农作物的数量相比非常少,不能够满足我国农田秸秆再利用的需求。
同时为了加快收割速度,收割过程中农作物秸秆的留茬较高,影响农作物的继续播种,为了抢农时农民不得不将其焚烧。
(2)我国农村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是小型承包制,每户农民承包土地的数量有限,现有秸秆再利用技术设备跟一家一户秸秆收集方式存在着冲突,影响了配套机械的生产。
秸秆收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回收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跟其综合利用成本相比较高,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使用。
(3)秸秆综合利用是近几十年新型的一个产业,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量较多,但是目前用于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经费数量有限,秸秆综合利用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论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

论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秸秆是生产农作物后剩余下来的植物茎秆和叶片等,常见的有稻秧秸秆、玉米秸秆等。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秸秆往往被认为是农田中的农业废物,往往会直接焚烧或者堆放在农田中,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污染大气、影响土壤质量等。
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废弃物问题,还能够在农业环保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可以作为农田的有机肥料,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秸秆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提供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和能量,可以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
秸秆还可以作为能源的来源,通过生物质能源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燃料,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
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在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中,大量的秸秆被焚烧,造成大气中的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而将秸秆还田或者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处理秸秆,不仅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和温度,减缓土壤侵蚀,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秸秆综合利用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秸秆作为有机肥料,可以降低农田的化肥使用量,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秸秆还田,还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利用秸秆生产生物质能源,可以提供农村地区的能源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将秸秆转化为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意识,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应用。
五河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河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河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是一个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县,近年来积极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五河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河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过于依赖化肥农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并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切实保护土壤和水源。
五河县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结构单一问题突出。
五河县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农民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主要集中在这些传统农作物上,导致农作物结构单一,农业风险加大。
应加大农作物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农民的种植业务范围。
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较好的农作物,如优质稻谷、高山蔬菜等,增加农业的多元化。
五河县农产品加工能力相对较弱。
五河县农产品产量较大,但加工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无法及时加工销售。
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政府应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的价值提升。
第四,五河县农村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现代生态农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五河县农村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应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广农村互联网+农业模式,提供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促进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五河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因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在销售渠道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农民往往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这也是制约五河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拓宽和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合理流通,提高农民的收益。
五河县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化肥农药过度依赖、农作物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农村信息化程度低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摘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成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产业。
总结了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提出了领导重视、规划利用、开发与研究并重、示范推广、禁止焚烧等对策措施,以期指导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据统计,五河县农作物年产秸秆65万吨,其中30%用于农村燃料,20%的直接还田或过腹过田,8%作为工业或其他用途,剩余的42%未被利用,这些过剩的秸秆被丢弃在田间地头、场院房头,不仅占压大量的土地,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过剩的秸秆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一大“公害”,必经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1.1打捆用作工业原料麦稻秸秆碾压后经打捆机打成一定规格的草捆作为商品对外地出售。
这是五河县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产业。
随着造纸、建材业的不断上马,对作物秸秆需求迅速增加,成为企业争购的抢手货。
过去麦稻秸秆之所以成为废弃物,是因为没有打捆机而使零乱散装的秸秆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更重要的是秸秆利用率较低。
现在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小型造纸厂、轻型建材业、有机肥料厂等企业相继发展后,当地的秸秆无法满足需要,而打捆机的出现为秸秆作为商品参与流通成为可能。
据调查,我县已拥有各类打捆机68台套,每台打捆机可加工秸秆12~16t,全年可加工秸秆1 700~1 900t,收获后的秸秆每千克价格为0.08元,打捆后为0.15~0.20元,打捆机真是把秸秆变成了“黄金草”,有时秸秆生产淡季,往往供不应求,本地的秸秆满足不了加工需求,一些农机户就自发到周边乡、县农户家购买秸秆卖给加工者,提高了农民收入。
1.2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是比较原始的利用方式。
方法主要有:一是秸秆堆沤还田。
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利用厌氧发酵沤制,所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产出量少,成本低。
现在已发展推广应用催腐剂、酵素菌等快速堆沤秸秆,缩短了沤制时间,这种方法只适合农户小规模应用。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发展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发展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大部分被丢弃,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对农作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的二次利用价值是目前农村农业发展中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次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发展。
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求。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一、皖北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地区,根据农业部门公布的数据可知:在皖北地区2019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为634.35万亩,主要以玉米、水稻和小麦为主,伴有大豆,油料等。
在皖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大部分都会产生农作物秸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19年皖北地区共产生秸秆为534.99万吨,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目前皖北地区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发展现状主要如下:(一)农作物秸秆还田目前在皖北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占比最大的就是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
秸秆可以说是一种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垃圾,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土地的肥料。
在农业种植中秸秆本身含有土地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影响物质,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秸秆污染的问题。
秸秆得到了有效的二次利用,不仅解决了秸秆的农村污染问题,也提高了土地的肥料来源问题。
作为肥料的农作物秸秆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地中的营养成分,加快土地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农作物秸秆用作饲料在皖北地区作为农作物收获后产生的秸秆,在很多畜牧业地区可以用作畜牧业牲畜的喂养。
农作物作为一种植物可以为农民牛羊饲养提供足够的饲料来源。
很多农民就会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作为饲料喂养牲畜。
作为畜牧业的饲料不仅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还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二次利用。
(三)作为生活能源1.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目前皖北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部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还可以进行生活能源进行利用,利用秸秆直接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生活。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浅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秸秆。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焚烧或者堆放,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进行浅议,探讨其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一、生物质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资源,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技术进行利用。
首先是生物质颗粒燃料,将秸秆经过粉碎、压制成颗粒状燃料,可以用于取暖和发电。
其次是生物质气化技术,将秸秆进行气化处理,可以生产出生物质燃气,用于替代天然气和煤炭。
生物质能源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土壤改良利用农作物秸秆还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土壤资源。
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秸秆在土壤中分解后可以释放大量的养分,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支持。
通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三、造纸和纤维板材利用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用于造纸和制作纤维板材。
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可以提取出秸秆中的纤维素,进行造纸生产。
秸秆还可以和木材等其他原料一起,进行热压成型,制作纤维板材,用于家具制造和建筑材料。
这种综合利用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对天然森林的砍伐,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环境压力。
四、畜牧业的饲料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发酵,可以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
将秸秆进行粉碎或压块,加工成饲料,可以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
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成分对畜牲的生长和肥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随着农业生产的增加,秸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回收利用秸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垃圾的堆积,而且还可以减少野生动物的损失,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缓解农村垃圾的堆积。
许多农村的秸秆随意丢弃,不但占用耕地,而且还会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而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现象。
通过生物质燃烧、气化、压成燃料和埋地还田等方式,可以将秸秆变废为宝,减少农村的垃圾积累,保持农村的美化环境,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
其次,回收利用秸秆还可以减少野生动物的损失。
大量的秸秆堆积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而且会成为野生动物们的栖息地。
在这些秸秆堆里,可能会有老鼠、蛇、蚂蚁等各种害虫,它们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而回收利用秸秆,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的堆积,减少野生动物与害虫的接触,从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此外,秸秆的回收利用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
将秸秆还田,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实现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最后,回收利用秸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秸秆是一种资源丰富、价格廉价的生物质原料,可以通过压块、制纸、发电等多种方式进行利用。
这些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农户的人工成本和能源支出,还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的收益。
当农民将秸秆变废为宝,将秸秆利用起来,不仅能够为自己赚取收益,还能够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回收利用秸秆,可以缓解农村垃圾积累、减少野生动物的损失、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多个方面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河县秸秆还田与土壤质量变化

五河县秸秆还田与土壤质量变化介绍五河县秸秆还田特点,开展土壤地力监测评价,分析秸秆还田对土壤质量的保护,指出秸秆还田措施,耕地土壤改良措施。
标签:秸秆还田;特点作用;土壤质量评价;改良措施;安徽五河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游下段,总面积14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6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
五河县位于东经117°24′~118°05′,北纬32°54′~33°20′。
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为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为14.7℃,年降雨量平均为896.3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06.7小时,无霜期年平均为212天。
土壤分7个土类、16个亚类、48个土属、87个土种。
其中以砂疆黑土、潮土、棕壤、黄棕壤、水稻土面积较大。
紫色土和石灰岩土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
一、秸秆还田情况1.秸秆还田量情况近3年来,五河县小麦面积110万亩左右,秸秆量50万吨左右,秸秆还田60万亩,还田量29万吨左右;水稻面积50万亩左右,秸秆量28万吨左右,秸秆还田量17万吨左右。
玉米面积25万亩左右,秸秆量17万吨左右,秸秆还田量12万吨左右。
大豆面积13万亩左右,秸秆量2.5万吨左右,秸秆还田量1万吨左右;花生15万亩左右,秸秆量8万吨左右,基本不还田。
2.连续还田情况。
通过入村调查,我县连续3年(含3年)以上秸秆还田涉及的村有137个,面积41.94万亩,连续2年秸秆还田涉及的村有87个,面积18.2万亩,秸秆还田1年涉及的村有78个,面积19.18万亩。
3.秸秆还田方式我县秸秆还田方式基本上是秸秆粉碎后,直播或灭茬机灭茬,然后种植下季作物的,深翻深耕后种植下季作物面积较小。
4.秸秆还田不利影响由于秸秆还田方式缺陷,造成土壤上层秸秆量大,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失墒,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后作苗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增施速效氮较少,因为秸秆腐解需氮较多,造成微生物与农作物争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摘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成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产业。
总结了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提出了领导重视、规划利用、开发与研究并重、示范推广、禁止焚烧等对策措施,以期指导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据统计,五河县农作物年产秸秆65万吨,其中30%用于农村燃料,20%的直接还田或过腹过田,8%作为工业或其他用途,剩余的42%未被利用,这些过剩的秸秆被丢弃在田间地头、场院房头,不仅占压大量的土地,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过剩的秸秆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一大“公害”,必经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1.1打捆用作工业原料
麦稻秸秆碾压后经打捆机打成一定规格的草捆作为商品对外地出售。
这是五河县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产业。
随着造纸、建材业的不断上马,对作物秸秆需求迅速增加,成为企业争购的抢手货。
过去麦稻秸秆之所以成为废弃物,是因为没有打捆机而使零乱散装的秸秆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更重要的是秸秆利用率较低。
现在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小型造纸厂、轻型建材业、有机肥料厂等企业相继发展后,当地的秸秆无法满足需要,而打捆机的出现为秸秆作为商品参与流通成为可能。
据调查,我县已拥有各类打捆机68台套,每台打捆机可加工秸秆12~16t,全年可加工秸秆1 700~1 900t,收获后的秸秆每千克价格为0.08元,打捆后为0.15~0.20元,打捆机真是把秸秆变成了“黄金草”,有时秸秆生产淡季,往往供不应求,本地的秸秆满足不了加工需求,一些农机户就自发到周边乡、县农户家购买秸秆卖给加工者,提高了农民收入。
1.2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
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是比较原始的利用方式。
方法主要有:一是秸秆堆沤还田。
利用夏季高温季节,把秸秆堆积,利用厌氧发酵沤制,所需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产出量少,成本低。
现在已发展推广应用催腐剂、酵素菌等快速堆沤秸秆,缩短了沤制时间,这种方法只适合农户小规模应用。
二是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
使用加工的对象一般是小麦、玉米秸秆,采用机械对秸秆粉碎加工是近年来农机部门着力推广的为解决秸秆过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使用时须联合收割
机械或大中型拖拉机配套。
1.3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饲喂畜禽,通过发展畜牧增值增收,同时达到秸秆过腹还田。
这是一种效益很高的秸秆利用方式。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实行农牧结合,形成节粮型牧业结构,是一条符合我县县情的畜牧业发展道路。
近几年,五河畜牧及家禽业发展迅猛,畜禽饲料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必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通过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项目,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羊肉产量,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还可以节约饲料用粮,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同时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
此外,秸秆用于农村能源建设,将秸秆转化为燃气,缓解农村能源供应短缺,改变农村传统的生火做饭模式;还可用作种菇和其他工业原料,丰富居民菜蓝子,既可引导农民致富,又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2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2.1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
各级政府要把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切实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注意调查研究,正确引导,避免项目推广中的盲目性。
同时要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立示范基地,并对政常的推广项目给予适当补贴,主要用于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在项目的运营中政府应给予政策上倾斜,协调金融部门安排农业政策性贷款。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鼓励农户购置必要的秸秆加工机械,并实现购机补贴。
2.2规划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
根据国家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发展及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秸秆等综合利用项目推广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包括秸秆生物制肥项目在内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的中长期规划。
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使之切实可行,指导各地区推广安排要相对集中,以便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格局,并体现分步实施、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的思路。
在沿淮重点推广秸秆还田与制肥还田技术,把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在浍北重点推广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玉米、花生秸秆加工饲养家畜,过腹还田。
2.3搞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重点解决秸秆转化中的技术问题
目前可推广的秸秆利用项目中的技术还不成熟,有的还需研发。
技术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
用。
由于我县财政收入较低,科研投入不足,在技术不成熟就投入应用往往所造成的负面损失远远大于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需要的投入。
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加大科研投入,精心组织有关专业领域的科技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针对项目推广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缩短技术熟化时间;同时要积极争取部、省、市农机部门的支持。
2.4积极搞好示范推广,实现产业化经营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适宜的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建立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项目应用村和乡镇的联系,通过现场会、明白纸、音像资料等形式搞好示范和宣传,以点带面,在有条件的地区,搞好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强大示范影响作用。
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引导农民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化经营。
2.5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禁止焚烧秸秆
严格执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等有关法规,并围绕秸秆还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对焚烧秸秆、掠夺式经营土地的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增加有机肥投入、进行秸秆还田或有效利用的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