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精编版
2023-2024学年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秋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播声音C.逢年过节,当社区举行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3、课堂发言的同学声音一定要洪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4、(双选)发生地震时会有地震波产生,地震波的频率一般都小于20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可以听到地震波B.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5、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6、如图所示是科技进校园活动中某同学体验“无皮鼓”的情景。
参与者只要用手在无皮鼓空虚的鼓面上敲击,就能听到铿锵激昂的鼓声,关于“无皮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皮鼓的鼓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无皮鼓的鼓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无皮鼓鼓声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同学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7、“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8、剧场或大礼堂的墙壁表面往往装一层凹凸不平疏松的材料,这是为了()A.美化墙壁B.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C.防止声波减弱D.无法判断9、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有可能损伤听力的是A.在城市道路上刷黑B.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C.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D.长时间带耳机听音乐10、用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琴声,则发出琴声的声源是()A.琴弦B.手指C.空气D.弦柱11、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为网上一款)应运而生。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_声现象_单元精测卷(教师卷)精校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精测卷(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总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1.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解析】选B。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正确;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B。
2.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响度的理解。
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闪烁其辞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与响度无关,故选A。
3.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声音三特性的判断。
通常调节电视、收音机的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B。
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 Hz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有关,所以A 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B错误;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 Hz之间;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C错误;舞曲是扬声器纸盆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D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测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3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二、填空题(21×1分)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
(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 ,频率低时音调。
中考考点强化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说明实验中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考点2 声音的特性4.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5.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7.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8.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声音也可以在真空传播C.只要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波D.若有声波,一定有振动2.关于音乐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低音的声音洪亮”是指音调低响度大B.宾朋们听到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音乐声时而如雨滴敲打瓦砾般轻快,时而又缓慢悠长,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发生变化D.领唱演员通过麦克风唱歌,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人C.只能从噪声的传播途径控制噪声D.“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4.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5.“声波炮”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警察使用它可以震慑暴徒,维护秩序。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频声波是具有很大能量的次声波B.dB 是声音强度的单位C.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频率D.使用“声波炮”时,炮手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就环境保护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是难听的声音B.悦耳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C.噪声强度的计量可用“分贝”作为单位D.睡眠时噪声不应超过30分贝7.重敲鼓面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鼓面相比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8.下列实例中,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大象的“声音”交流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碎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9.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11.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控制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敞开门窗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晚九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12.深夜,非法改装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发出的轰鸣声引发“炸街式”的扰民,南通交警部门责令车主拆除改装部件恢复原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达标测试卷(答案版)

第二章《声现象》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甲乙丙丁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2.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3.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的音调就越高B.如果拨动钢尺振动100次,则声音的频率就是100 HzC.用手向下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D.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4. 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机器人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机器人发出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表示C.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
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甲声音的响度最小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C.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D.丁声音属于噪声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甲乙丙丁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B.乙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丙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确定火山爆发强度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给汽车定位7.如图所示为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且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8.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
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4.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D.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5.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
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A.是次声波B.是超声波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传播不需要介质6.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7.某学校九年级三班在教室举办了一场庆元旦文艺晚会,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B.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C.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D.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8.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①医用B超诊断仪①超声波清洗眼镜①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①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①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9.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A.甲响度小B.甲音调低C.乙振幅大D.乙声速小10.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11.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1 / 7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一种叫做“小蜜蜂”的便携式扩音设备,使讲课声音更加洪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 .响度B .振幅C .音调D .频率2.如图所示,我市城区许多公路两旁安装有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 .噪声的产生B .噪声的接收C .噪声的传播D .以上三种途径都包括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 .适当改变心脏跳动频率,使音调变高B .缩短和病人之间的距离,增大声音的响度C .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D .可以增大心脏跳动振幅,使响度增大4.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 )A .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B .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 .预报海啸、台风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B .声呐利用次声波来探测水中鱼群C .机器底座加橡皮垫来减弱振动,是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噪声D .响度主要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6.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 铁制的空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 ,水中声速为1500m/s ,铁中声速为5200m/s )(不包括其他物体反射的回声)A .1次敲击声B .2次敲击声C .3次敲击声D .4次敲击声7.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8.将耳朵贴在较长刚制水管一端,在另一端重击一下钢管,可听见三次声音,则()A.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B.最先听见的是钢管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C.最先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D.最先听见的是水传播的声音,最后听见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9.下列关于声的描述错误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火山爆发会产生超声波C.超声波清洗眼镜D.医生用 B 超查胎儿的发育情况10.电信局安置的公用电话亭大多采用了一个玻璃罩,隔音效果很好,这主要是利用了玻璃的()A.不能传播声音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C.能较好地传播声音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12.如图是镇远县某次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测试题
(满分120分) (60分钟)
班级________ 座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35 分)
1、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蟋蟀的叫声靠的是
左右翅________发生的振动。
2、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________停止,锣声消失。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
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_中不能传声。
3、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
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4、将机械手表放在桌面上,你写作业时听不到手表的声音,若侧着头将耳朵轻轻地贴近
桌面,就能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填“气体”、“固体”或“液体”)更容易传声。
5、在图中所示的活动中,当不断地将罩内的空气向外抽时,闹钟的声音将________,瓶
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直至变为相对真空时,此人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响声。
6、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_,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决定的,它表示
声音的__________。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___________Hz到____________Hz。
8、物体振动的幅度叫__________,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
__________有关,它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
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和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0、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
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分贝。
11、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
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
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中减弱;第三种是在处减弱噪声。
12、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________,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
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
二、选择题。
(每题4分共40分)
13、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14、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15、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B。
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
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D。
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
16、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如图3)
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频率
17、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 B 、男歌手的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
C、男歌手的音调高,女歌手的响度大
D、他们的响度一样大
1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B。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D。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
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0、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公园里悠扬的音乐,人们在音乐中起舞 B。
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教室里教师讲课时的声音 D。
在会议室里人们发表讲话时的声音21、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
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22、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三、实验探究题(共16分)
23、(6分)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
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
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24、(10分)给你一根钢尺,一张桌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
(两小题任选一题)
(1)研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2)研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请注明你选择的小题)
四、计算题。
25、(8分)某人在雨天看到闪电后4秒就听到了雷声,那么此人离产生雷电处有多远?
26、(10分)小明在野外场地进行射击训练,击发后4秒钟才听到射击时发出的声音
的回音,那么反射物至射击运动员的距离多远?
五、综合能力题
27
m /s )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分)课堂上,胖胖在偷偷的吃饼干,第一次他把饼干快速的塞进口中用力咬了一下,他自己听到很大的“卡嚓”声,他吓的惊恐的望着讲台上的老师,发现不但老师没有任何反应,就连同桌都没有意识到,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胖胖十分开心,心想吃饼干是不会被发现的,于是他大胆的一块接一块的吃得喷香的,直到老师把他抓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除了能学道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课堂上千万莫违纪,违纪必被捉的道理外,还能说明什么样的物理知识,请大家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