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图3 2020年7月12日古冶5.1级地震前1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 Fig.3 The one-year scale gravity field changes map before the Guye Ms5.1 earthquake on July 12th,2020
2.2古冶5.1级地震前1年尺度重力场变化
74
华南地震
41卷
天津间重力场呈正值变化,幅值20 ^Gal; 2019-04—2019-09 期间(图 2b):张家口一保
定间形成的梯度带消失,在唐山一天津间形成与 蓟运河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梯度带,梯度带两侧 的重力差异变化约40 ^Gal,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 值线附近发生了 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4.5级
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重力监测网2018—2020 年的流动重力复测资料,分析区域不同时间尺度 重力场变化与古冶5.1级地震的关系。
1京津冀地区重力测网及数据处理。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地震局开始在京 津冀地区建立地震重力监测网,并进行复测(图 1),其空间分辨率约20-60 km,重力场变化具备 监测4级以上地震的潜在能力叫
地震;2019-09—2020-05期间(图2c):唐山一天 津间重力正值变化,并形成30 ^Gal的局部重力异 常区及与唐山一古冶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梯度带,
零等值线在唐山附近拐弯,重力差异变化约40 ^Gal,2020年7月12日古冶5.1级地震就发生在 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
114°E
115°E
点值精度平均值/ ^Gal 8.8 8.6 7.2 8.3 9.1
114"E
115"E
116-E
117'E
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短期预测的实践

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短期预测的实践
邵永新;王俊国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2008(28)2
【摘要】回顾了2006年7月4日文安MS5.1地震前天津市地震局的预测过程.文安地震前,天津及邻近地区曾出现了地震活动及4项地下流体异常.在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三要素的预报上,根据地震活动异常认为地震发生的地点应在天津及邻近地区;根据流体异常认为发生的时间应在7月中旬以前;而根据地震活动和流体异常综合分析认为震级应在ML4.5左右.这种预测结果在天津市地震局文安地震前的周、月会商中均已体现.从预测的结果看,时间、地点预测基本正确,震级有一定偏差.
【总页数】7页(P108-114)
【作者】邵永新;王俊国
【作者单位】天津市地震局,天津,300201;天津市地震局,天津,30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2006年河北文安Mw 5.1地震震源机制 [J], 张小涛;韩丽萍;赵长红;张双凤;吴鹏
2.从云南地震预报实践探讨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新途径 [J], 付虹;倪喆
3.从云南地震预报实践探讨地震中短期预测的新途径 [J], 付虹;倪喆
4.2006年文安及1967、1973年河间地震与邢台地震群子序列的对比 [J], 杨锐;张凤秋;王想;冯向东;边学峰
5.河北文安5.5级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分析 [J], 庞群英;岳秀侠;马君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地震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 S5.1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小震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陈学忠李艳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00081)摘要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M S5.1地震,震前的2001年10月始在震区附近形成了M L≥1.5地震空区,这次地震发生在该空区边缘。
本文在近震源条件下,根据Brune模式,利用北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到的波形资料,测定了该空区边缘发生的20次M L≥2.0地震的地震矩和地震能量,进而计算了地震视应力,分析了空区形成过程中这些地震的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2004年出现了明显的视应力升高过程。
这说明该空区的形成伴随着应力的增强过程,可能具有预测意义。
关键词文安地震,空区,视应力0 引言震前区域中小地震活动会有别于正常情况而出现某种规律性展布,例如空区、条带等。
地震空区是人们最早注意到的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异常图象,并受到了极大关注(梅世蓉,1960;Fedotov,1965;Liu et al,1984;张国民等,2001)。
空区做为强震前常常出现的异常图象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尽管在识别地震空区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且这些成果的应用在实际地震预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强震发生前要准确识别空区还是很困难的。
岩石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随应力的增加,岩石破裂和变形由无序向有序转化,地震空区的形成可能正是这种转化的效应之一。
因此,地震空区的形成是与应力增强过程相伴随的。
2006年7月4日11时56分24秒,河北文安地区发生M S5.1地震,微观震中在(38.9°N、116.3°E)。
震前的2001年10月~2006年6月间的4年又9个月的时段内,形成了长轴长约110km、短轴长约90km、近南北向的M L≥1.5小震空区(图1),M S5.1地震就发生在该空区边缘内侧。
1970年以来,空区内部的小震活动时有发生,但出现M L≥1.5地震4年9个月的平静期现象还是首次,2003年11月4日以后空区内再未发生M L≥1.0地震,这也是自1970年以后较为少见的现象(图2)。
文安5.1级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文安5.1级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余丹;魏星;纪寿文
【期刊名称】《华北地震科学》
【年(卷),期】2014(032)002
【摘要】应用文安地震200 km范围内的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在研究断层活动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在文安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部分测项在震前均出现张性或者压性转折变化,或者阶跃变化;(2)地表潮汐平面应变状态在中强地震前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3)平面应变参数曲线2011年前后发生同步转折变化,且变化幅度很大,但首都圈及附近地区并没有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可能与引发2011年3月日本9.0级特大地震的板块构造应力场变化有关.
【总页数】7页(P62-67,72)
【作者】余丹;魏星;纪寿文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5
【相关文献】
1.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同震位移及震中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J], 赵国强
2.汶川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场及孕震特征研究 [J], 江在森;武艳强
3.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J], 马海萍;武艳强;杨立明;江在森;刘晓霞;张辉
4.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J], 马海萍;武艳强;杨立明;江在森;刘晓霞;张辉;
5.2020年6月26日于田MS
6.4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J], 朱治国;刘雷;丁宇;孙小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安地震与区域应变场变化综合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1 8 期
20 2月 8年 0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URNAL OF GE ES O OD Y AND GE ODYNA I S M C
Vo . 8 No 1 12 .
Fe b.. oo 2 8
文章 编号 :6 1 9 2 2 0 ) 1 0 8 5 1 7 - 4 (0 8 0 - 2 - 5 0 0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天津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天津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马建英;刘学领;李君英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2008(028)001
【摘要】分析了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地震前,天津地区王3井、王4井水汞及潘庄井、高村井水位出现的前兆异常.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在震中区周边,流体观测前兆异常表现明显,但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一、不连续的特征;位于不同构造位置井孔的相同观测项目,异常形态却不尽相同;从异常出现的时间上看,异常主要集中在短临阶段,并且有随着发震时间的临近而不断增多的趋势;热水井观测异常出现的时间要早于冷水井观测,尤其是处在地热异常区的观测点对异常反映更为灵敏.
【总页数】6页(P73-78)
【作者】马建英;刘学领;李君英
【作者单位】天津市地震局,天津,300201;天津地震局宝坻地震台,天津,300180;天津市地震局,天津,30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张北6.2级地震前廊坊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J], 范秀丽;张宝民;郝书琴
2.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小震视应力随时间的变
化 [J], 陈学忠;李艳娥
3.河北文安5.5级地震前天津地区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分析 [J], 庞群英;岳秀侠;马君钊
4.辽宁岫岩—海城
5.6级地震前盘锦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J], 佟占岭;王亚男
5.河北唐山M4.5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分析 [J], 唐杰;张素欣;张子广;盛艳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王武星;石耀霖;张晶;史彦华【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09(29)2【摘要】分析了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前后文霸流动重力测网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垂直形变和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重力改变,并对重力资料进行了高程改正.研究结果认为,文安地震前后,测网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测区的重力异常以重力上升为主,且上升幅度大的区域主要在测网南部;地震震中在震前形成重力高梯度带,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短期内的重力变化表现最为明显;测区内的正负重力变化的分界线,地震前后出现逐渐偏转的特点,且在2007年10月逐渐恢复.【总页数】8页(P40-47)【作者】王武星;石耀霖;张晶;史彦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河北省地震局保定测量队,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 [J], 苏树朋;张纳莉;李非;史彦华;王顺昌2.利用小震重新定位结果研究河北文安地震前地震活动三维空间特征 [J], 薛艳;周龙泉;马宏生;刘杰3.河北文安地震与云南盐津地震震害比较分析 [J], 任志林;白立新;杨建思;刘爱文;姜旭东;徐志强4.鲜水河断裂带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 [J], 李铁明;徐云马;杨永林;冯胜涛5.基于小波分析的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J], 侯晓真; 祝意青; 刘芳; 马栋; 屈曼; 陈建国; 刘洪良; 张展伟; 高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小震重新定位结果研究河北文安地震前地震活动三维空间特征

利用小震重新定位结果研究河北文安地震前地震活动三维空间特征薛艳;周龙泉;马宏生;刘杰【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10(030)001【摘要】利用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结果, 研究了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结果表明: ① 文安地震前5年, 河北平原带中段M_L≥3.0地震活动出现明显的增强(持续43个月)-平静(持续17个月)特点, 蠕变曲线表现为加速-转平; ② 震前4年, 在15~20 km深处存在一个纬向长约70 km、经向长约90 km的三维空区, 文安地震的起始破裂点位于该三维空区的下部边缘;③ 2003年4月~2004年10月, 平原带中段M_L≥2.0地震震源深度从10 km的浅处逐渐增加到30 km左右的深处, 在此过程中, 中下地壳(20~30 km深度范围内)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总页数】10页(P10-19)【作者】薛艳;周龙泉;马宏生;刘杰【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大华北地区一些中强地震前小震活动时间分维特征的研究 [J], 戴维乐;叶峰2.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S5.1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小震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 [J], 陈学忠;李艳娥3.2014秭归4.5、4.7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研究 [J], 吴海波;申学林;杜承宸;陈俊华;王杰4.四川青川ML≥4.0地震前小震短临活动特征研究 [J], 吴微微;苏金蓉5.包头6.4级地震前后小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破裂方式研究 [J], 张晁军;赵蒙生;王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20 0 6年 7月 4 日在 河北 文 安 发 生 的 5 1级 地 . 震, 是华北 地 区 19 9 9年 以来 继 张北 、 同 、 大 岫岩 、 河
在 该 区内 , 中国地震应 急搜救 中心在 18 9 5年布 设 了 流动重 力监测 网 。文安 5 1 地震虽 发生在重 力 网 .级
文章编 号 :6 5 4 ( 0 8 0 - 1 -6 17 -9 2 2 0 )20 60 1 0
河 北 文 安 5 1级 地 震 前 的重 力 变 化 .
孙铭 心 刘 善 华 杨 怀 宁
( 中国 地 震 应 急搜 救 中心 , 京 北 104 ) 00 9
摘 要 对20 06年7月4口河北文安5 1 . 级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结
的南侧边缘 , 但震 前 首都 圈重 力场 存 在较 明显 的异
常 变化 。本 文利 用 20 0 1年 以来 的 首都 圈 重 力 网观
测 资料对 文安 5 1 . 级地震 前后 重力场 的变化进 行研
北滦县 5 0级地震 之后 的第二个 5级 以上 地震 。这 . 次 地震 京 、 、 地 区 的震 感 较 滦 县 5 0级 地 震 显 津 冀 .
go n te s i g n c p o e s f h e a s . a t q a e o u y4, 0 6 ae su id in i h e s e i rc s e W n n M 5 1e r u k n J l 2 0 r t d e .T e rs l h w t a mo o t h h e u t s o h t s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 8 期
2008年 4月
大 地 测 量 与 地 球 动 力 学
J URN F GE E Y AND G O AL 0 OD S EOD YNAMI S C
Vo . 8 No. I2 2
Ap ., 0 r 2 08
sunmingxin5910163com重力监测网概况首都圈流动重力监测网始建于19852000年进行了优化改造加密了流动重力监测点扩大了重力网的监测范围首都圈流动重力监测网总测点数达到150个构成15年开始每年观测两期到现在为止共观测了12期所有重力测量都是采用lcrg型重力仪完成的观测精度优于1010首都圈的构造及重力监测网布设略图figgravitysurveynetworkcapitalarea资料处理和重力场动态变化计算对资料进行处理使用的软件为中国地震局实用化攻关推广软件lgadj以香山绝对重力点为起算点对重力网监测资料进行平差香山绝对重力点点位稳定外界干扰小且有高精度的绝对观测为减弱和消除测量粗差和地壳浅表与局部效应的影响提高较大范围和深部构造因素的重力效应
t p do he u — wn— p v rai n fg a iy beo e e rhq a e r h bvo e e to fme i m —h u —e m n ma y u a to s o r vt fr a i t u k ae t e o ius rf c in o d u s o ttr a o l . l
( ai a E r q aeR sos Sp o e i , ei 10 4 ) N t n l at u k e ne up r r c B in o h p S ve j g 0 0 9
Ab t a t T eao 1 s ait nadd nm ceou o h r t iis f h rvt f l eC pt — sr c h nma u r i n ya i vlt nc aa e sc egai e i t a i1 e o v ao i c rt o t ‘ i d nh y o r
Th y a c p t r so rvt ed rfe tc e ryt e e o ui n r r c s ft e g a iyfed:q a ih mo e e u e d n mi at n fg a iyf l e c l a l h v l t ay p o e so h r vt l e i l o i u s— o g n o s sa e n n h mo e e ussa e e rh u k c u r n e Th r ssmia v l to h rc e itc ft e g a i e d b — tt . o — o g n o tt— a q a e o c re c . e e i i lre ou in c a a trsi so h r vt f l e t yi
t e e a . a h u k n fL a xa i . a h u k n J n a y2 2 0 . we n W n n Ms5 1 e r q a e a d o u n i n M 0 e r q a e o a u r 0. 4 t 5 t
果表 明: 震前 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 是较 明显 的 中短期异 常反映 ; 重力场 动态 图像较清 晰地 反映 了研
究 区重 力 场 的 准 均匀 态 一 非 均 匀 态一 发 震 的 演 化 过 程 ; 安 5 1 地 震 与 20 文 .级 04年 1 河 北 滦 县 5 0级地 震 的重 力 月 . 场 变 化 具 有 相 似 特征 。
关 键词 文安地震; 重力异常; 重力场变化; 孕震体膨胀; 演化特征
中图分 类号 :3 5 7 6 P 1.2
文献标 识码 : A
GR I Y VA AT ON E OR E AV T RI I B F E W NAN Ms . AR HQUAKE 5 1E T
S n Mig i u n xn,Li ha h a a d Ya g Hu ii g u S n u n n an n
Ke r y wo ds: n n e rh u k g a iy a o l v rai n o r vt e d; es g n c o mp n i g; v l to We a a q a e; r vt n ma y; a it fg a iy f l s imo e i b dy i e d n e ou in t o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