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学特点分析
260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学分析

2 6 0例 狼 疮 性 肾炎 的临床 与病 理及 免 疫 学分 析
吴艳英① 卢雪红② 刘 飞① 于宏宇② 刘声茂② 罗 萍② 苗里宁②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狼 疮性 肾炎的病理类型、 免疫学异常 和临床特 点之 间的 关 系。方法 : 2 0 0 5年 1月 一 2 0 1 2年 1 2月
在我 院住 院并进行 肾活检 的 2 6 0例 L N患者 , 肾活检病理 类型按 照 2 0 0 3年 I S N / R D S分型方案 , 临床 资料 来 自病史记载 , 实验 室指标取 自首次肾活检 的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 病理类型分布 、 各病理类型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结果 : 2 6 0例
0 . 0 5 ) , 水肿主要 出现在 Ⅳ型、 V +Ⅳ型、 V型 , Ⅳ型浆膜 炎发 生率 高于其他 病理 类型 ( P< 0 . 0 5 ) 。I I 型、 Ⅲ型 A I 、 C I 、 T L评分
低, Ⅳ型、 V +ⅣA I 、 C I 、 T L评 分 高, 此二 型是 活动 性、 慢性 化 程度 最 高、 临床 表现 最 突 出, 预 后 最差 。患者 S L E D A I 评分 > 9分, 各病理类型之 间 S L E D A I 评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 : L N病理 类型 以Ⅳ型为主 , Ⅱ型 肾外表现较 为 突出, 以发 热、 关 节痛、 皮肤损 害 多见 , L N不 同病理 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免疫 学特征 , 反 映 了不 同的免疫发病机制。
伤新的标记物 。
1 i a l c e l l p r o t e i n C r e c e p t o r a u g me n t s p r o t e i n C a c t i v a t i o n b y t h e
狼疮性肾炎——精选推荐

狼疮性肾炎目录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注意事项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注意事项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狼疮性肾炎 ((Ipusnephretis,LN))概述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红斑狼疮典型病案一例供同仁及患者参阅 病案:(肝肾阴亏,虚热内扰)。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或呈片红斑,或面部红斑呈暗红色,双手红斑及甲下红斑,皮疹或皮肤光过敏,低热或自觉发热,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目赤心烦,牙龈出血,或有皮下紫斑,或皮下网状青斑,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病例:李某某,女,33岁,教师。
家住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10月8日初诊。
患者自3年前有间断关节疼痛,曾服用解热止痛的西药无明显好转,半年前出现面部红斑,发热,关节疼痛加重,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强的松及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半年来面部红斑时轻时重,就诊时口服强的松每日15mg,面部蝶形红斑呈暗红色,双手红斑色鲜,自觉发热,五心烦热,体温正常,口干咽燥,失眠盗汗,口腔溃疡,脱发,疲乏,多关节疼痛,下肢皮下见数个紫斑,刷牙时偶有牙龈出血,腰部有酸因感,饮食及二便正常,月经量少,色淡后期,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化验血红蛋白103g/L,血白细胞5.0×109/L,血小板60×109/L,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g,尿中红细胞+,血沉34mm/h,肝肾功能正常,杭核体阳性,滴度为1:160,抗Sm抗体阳性,血免疫球蛋白系系在正常范围,补体C3稍低于正常。
辨证:综合分析患者症状,辨证为肝肾阴亏,虚热内扰。
中医诊断;周痹。
西医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药用:狼疮定配方颗粒每天1包,每天2次。
连续应用4周,面部红斑明显消退,五心烦热消退,能正常睡眠,月经来潮,量、色正常,再用8周后,化验血小板正常,尿蛋白阴性,血沉18mm/h,面部红斑消退,无关节疼痛,病情稳定,狼疮定配方颗粒继服,门诊随访巩固治疗。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关系分析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关系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2T15:40:28.1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5期作者:潘峰[导读] 总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类型存在必然联系,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病理诊断与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关。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更加全面深入地知晓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对其进行肾活检,从而细致分析临床和病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其中Ⅳ型多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慢性肾炎综合征者大都是Ⅳ型或Ⅱ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者通常表现为Ⅱ型。
其中Ⅴ型属于临床非活动状态,而Ⅱ、Ⅲ、Ⅳ型病患属于生活中常见的狼疮活动。
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中肾脏会遭到明显攻击,由此可推断,狼疮性肾炎临床特点和病理之间一定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临床特点;病理关系前言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仅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而且还属于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年轻强壮的女性是此病主要攻击群体,多见于皮肤、心、肾等器官和部位。
其中,受累最严重的器官通常是肾脏,其占比是25%-66.67%,同时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死的主要原因。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了我院2014-2017年确诊的1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希望能够为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关系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进而提升病患生活质量。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法,随机选取在我院2014-2017年就诊的1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
被确诊的16例病患均为女性,且年龄在16-5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2岁。
1.2观察方法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详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分型进行了重新评估。
两位肾脏病理专家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病理学分型,并根据IS/RPS重新阅片诊断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
男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SLE)是 一 种 侵 犯 多 系 统 和 多 脏 器 的 自 身 免 疫 性 疾 病 ,多 见 于 育 龄 期 女 性 ,男 性 较 少 见 。狼 疮 性 肾 炎 (LN) 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国内外文献报 道 男 性 LN 的 临 床 表现、病理类型均明显有别于女性,临床工作中容易造成误、漏诊。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 4 年收治的男性 LN 患者 9 例,并 与 同期 56 例 女性 LN 患者进行比较,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男性 LN 的流行 病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和差异性。
多浆膜腔积液
面部蝶形红斑
口腔溃疡
1(17.86) 8(14.29)
>0.05
0(0.00) 47(83.93)
<0.05
1(17.86) 35(62.50)
<0.05
关节痛
1(17.86) 33(58.93)
<0.05
光敏感
0(0.00) 40(71.40)
<0.05
脱发
0(0.00) 37(66.07)
表 4 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比较[n(%)]
组别
抗 dsDNA抗 体
抗 Sm抗 体
男
7(77.78)
6(66.67)
女
56(100.00)
54(96.43)
P
>0.05
>0.05
组别
男 女 P
肺损害
1(17.86) 0(0.00) <0.05
狼疮性肾炎143例临床病理分析

狼疮性肾炎143例临床病理分析梁兰青;列才华;冯维;刘阳;阿孜古丽;黄海;王建平;鲁维维;屈珊【期刊名称】《临床肾脏病杂志》【年(卷),期】2009(009)012【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免疫性疾病,肾脏是最重要的受累器官.约50%以上的SLE患者有肾脏损害[1],若行肾脏组织学、免疫病理、电镜检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肾组织受损[2].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临床表现多样,病理变化也多种多样,各系统受累程度不平行.【总页数】3页(P555-557)【作者】梁兰青;列才华;冯维;刘阳;阿孜古丽;黄海;王建平;鲁维维;屈珊【作者单位】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狼疮性肾炎1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J], 王文莉;刘铭2.中老年狼疮性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J], 张敏;娄岩;刘树军;曲志杰3.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分析 [J], 赵亚峰; 边静; 李娜梅; 程小红; 于小勇4.伴新月体形成的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J], 林烁; 李虎才; 王立新5.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J], 顾叶文;李虎才;王立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狼疮性肾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 摘要 】 目的
分析狼疮性 肾炎( L N ) 患者并发 医院感染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1 8 8 例L N患者 中并
发 医院感染 9 5 例, 分析其临床与病理 因素特点。结果 L N医院感染率为 5 0 . 5 3 %( 9 5 / 1 8 8 ) , 常见的感染部位 为下呼吸道( 5 4 . 7 4 %) 及泌尿道( 1 8 . 9 5 %) , 常见病原茵为大肠埃希茵, 其次为真菌。L N临床类型为急性 肾炎 综合征型、 急进型肾炎综合征型、 肾病综合征型及 肾炎并肾病综合征型的患者医院感染率均较尿检异常型和终 末 期尿毒 症 明显增 高 ( P< 0 . 0 5 ) ; L N病理 类 型 为 Ⅲ、 Ⅳ、 V型较 Ⅱ型 和 Ⅵ 型 医 院感 染 率 明显 增 高 ( P<0 . 0 5 ) ,
在 为 临床实 践提供 参考 。
9 5 例并发感染者 中, 根据临床表现或 ( 和) 细菌培养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2 0 0 5年 7月 至 2 0 1 2年 6月 我 院收
及药敏试验、 影像学检查 ( 如 x线胸片或 c T等) 结果 等给予抗感染治疗或抗病毒治疗。
1 . 3 统计 学分析 采用 S P S S 1 9 . 0软 件进 行统 计 分 析, 计 量资 料用 ( ±s ) 表示 , 计 数 资 料 的 比较采 用 x 检验 , 两两 比较 采用 S c h e f f e 法, L N患者 S L E D A I 与 医
治L N患 者 1 8 8例 , 其 中男 1 8例 , 女 1 7 0例, 年龄 l 4~ 6 5 ( 3 2 . 0±1 6 . 5 ) 岁。1 8 8例 患 者并 发 医 院感 染 9 5例 , 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 断标准 J 。L N的诊断标
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te td p te t t e a al r . Efe tv aewa 2.3 . mo t iywa 6. % . r ae a in swih r n f iu e l f c ie r t s7 % ra t s 1 6 l Concu i n lso
d a o i fl u n p rts wih c rio tr d a d c co ho p m i rat nt mo tp i ns a b e s in o rl e ign ss o up s e h i , t o c seois n y lp s ha de te me , i t s ate t C n e r miso r p ty r - a
05~10 / . .g d加 入 生 理 盐水 或 5 葡 萄 糖 20 l % 5 m 静 滴 , 用 3天 为 一疗 程 , 连 效果 好 , 2周后 重复使 用 , 冲
1 .临床 资料 : 6例 L 男 4例 , 3 3 N, 女 2例 , 年龄 1 5 5~ 0岁 , 病 时 间 3月 ~2年 ( 均 1 发 平 6个月 ) 。全 部 病例 的诊 断 , 符合 1 8 均 9 2年 美 国风 湿病 会 议关 于 S E诊 断标 准 。 3 L 6例 患 者 分 别 于 入 院后 2~8周行 肾活 检 。根据 WH O制 定 L N分 型 , 中系 膜增 生 型 其 ( 型) Ⅱ 5例 , 灶节 段 型 ( 局 Ⅲ型 ) 8例 , 漫增生 型 ( 弥 Ⅳ 型 ) 6例 , 性 肾病 型 ( 1 膜 V型 ) 4例 , 化 型 ( 硬 Ⅵ型 ) 3 例 。实验 室 检查 : 沉增 快 3 血 3例 , 补体 C 、 4降低 3C 1 8例 , 抗核 抗体 阳性 3 2例 , dDN 阳性 2 抗 s A 6例 , 抗 S m抗 体 阳性 2 例 ,2 h尿蛋 白定 量 6 3 1 4 . 2±2 8 g . 6,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 42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42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摘要: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LN临床分型:①肾炎综合征型:轻~中度蛋白尿,伴血尿、管型尿,可伴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②肾病综合征型: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SLE是一个免疫复合物病, 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积是引起SLE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 ,具有以抗核抗体(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而Ⅳ型有18例,占42.6%,是最多见的类型,也是病变最复杂的类型,本组研究中表明,Ⅳ 型LN 多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占55.5%,其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最高,Ⅳ型LN 的患者血中Cr、BUN 升高较为多见,并伴有明显的血清学改变,如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等,肾功能受损较重,AI评分高于其他类型,可见较多纤维素样坏死、苏木素小体、细胞新月体、白金耳样改变,而慢性改变如肾小管萋缩、间质纤维化也常见,肾小球、间质和小血管都有病变且较严重,LN 的所有病变特征在Ⅳ型都可出现[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LN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结果 I、II、Ⅲ、IV、V型各占2.3%、11.9%、28.5%、42.6%、14.3%;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肾活检对判断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通过自身抗原和自身抗体相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肾、关节、心、肺、肝、脑和皮肤等多部位、多系统和多器官的损伤[1]。
全身各器官均可受损害,其中最常受累的是肾脏,表现为狼疮性肾炎(L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学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5T16:56:14.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吴家斌林长达魏立新
[导读]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其主要以发热为首要临床表现,且较为常见的病理分型是Ⅱ型、Ⅳ型发病,免疫学中ANA抗体、抗ds-DNA抗体较为多见。
吴家斌林长达魏立新
(福建医科大学福建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109例患者发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究。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发病的病理特点、临床特点及免疫特点,并记录分析。
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以发热(60.55%)较为多见,且与关节痛(12.85%)、皮肤黏膜损害(11.01%)、浆膜炎(15.59%)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狼疮性肾炎患者病理分型中,以Ⅱ型(40.36%)、Ⅳ型(42.21%)多常见,且高于Ⅰ型(2.76%)、Ⅲ型(6.42%)、Ⅴ型(3.67%)、Ⅵ型(4.58%)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学中,以ANA抗体(42.22%)、抗ds-DNA抗体(39.44%)明显高于A-sm(9.17%)、A-88A(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狼疮性肾炎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常见病理分型为Ⅱ型、Ⅳ型,以ANA抗体、抗ds-DNA抗体较多见。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免疫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R75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97-0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病后,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治疗后并发症较多,致死率高,部分患者在发病5年内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据大量研究表明与机体感染、遗传以及免疫异常、内分泌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患者机体内的T淋巴细胞含量下降,且正常功能受到抑制,B细胞增生速度过快,并与抗原结合成复合物,沉积在机体的肾小球、关节等不同部位,进而引起患者相应部位的组织坏死或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患者的多个系统功能受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1]。
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109例患者发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以及免疫学特点,特选取109例患者资料,研究后,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23~42岁,平均(29.2±12.5)岁。
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在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强。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与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SLE患者;精神状态正常,可以自行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病情较轻,临床症状不明显;精神状态异常,甚至存在精神疾病,无法自行配合完成研究[2]。
1.2 方法
采用肾脏活检穿刺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欧蒙印迹法的试剂盒(德国欧蒙公司)、间接免疫荧光法的试剂盒(德国欧蒙公司)等对患者的免疫学抗体进行检测[3]。
1.3 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归纳总结,记录分析。
②观察患者的病理特点以及免疫学特点情况,并记录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临床症状情况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以发热(60.55%)较为多见,且与关节痛(12.85%)、皮肤黏膜损害(11.01%)、浆膜炎(15.59%)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1.
2.2患者的病理及免疫学特点情况
狼疮性肾炎患者病理分型中,以Ⅱ型(40.36%)、Ⅳ型(42.21%)多常见,且高于Ⅰ型(2.76%)、Ⅲ型(6.42%)、Ⅴ型
(3.67%)、Ⅵ型(4.58%)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学中,以ANA抗体(42.22%)、抗ds-DNA抗体(39.44%)明显高于A-sm(9.17%)、A-88A(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情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患有该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内存在多种抗体,具有十分典型的临床表现[4]。
该病的患者对EAN抗体存在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对疾病的治愈充满希望[5]。
本研究中显示,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以发热(60.55%)较为多见,且与关节痛(12.85%)、皮肤黏膜损害(11.01%)、浆膜炎(15.59%)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发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与低C3血症有关,且多数患者中,临床分型并不相同,为患者的治疗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应提高对患者病理分型的研究,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6]。
与此同时,狼疮性肾炎患者病理分型中,以Ⅱ型(40.36%)、Ⅳ型(42.21%)多常见,且高于Ⅰ型(2.76%)、Ⅲ型(6.42%)、Ⅴ型(3.67%)、Ⅵ型(4.58%)发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免疫学中,以ANA抗体(42.22%)、抗ds-DNA抗体(39.44%)明显高于A-sm(9.17%)、A-88A(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抗ds-DNA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增加了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检查手段[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的EAN抗体检测过程中明显呈
现阳性,体内为出现抗ds-DNA,故而可根据这种抗体的体内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疾病病情进行评估,进而提高患者的诊治手段,为患者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8]。
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其主要以发热为首要临床表现,且较为常见的病理分型是Ⅱ型、Ⅳ型发病,免疫学中ANA 抗体、抗ds-DNA抗体较为多见。
表1 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n(%)]
【参考文献】
[1]刘瑾,陈惠萍,章海涛等.狼疮性肾炎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3,22(3):224-229.
[2]吴艳英,卢雪红,刘飞等.260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及免疫学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7):617-619.
[3]杨盛梅,唐政,胡伟新等.迟发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9,18(3):207-210.
[4]陈莎莎,张艺艳,刘正钊等.新月体比例在Ⅳ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23(4):314-320.
[5]列才华,梁兰青,冯维等.狼疮性肾炎180例临床病理与免疫学特征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3):182-184.
[6]刘瑾,陈惠萍,陈浩等.伴肾病综合征Ⅱ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病理特征[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21(6):513-518.
[7]梁兰青,列才华,黄海等.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免疫学特征分析[J].新疆医学,2011,41(2):14-17.
[8]李桂芬,万建新,陈虹等.153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肾脏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