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庄子《触蛮之战与蜗角之争》原文、译文及寓意

合集下载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

《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庄子》寓言四则·原文和翻译蜗角之争《庄子·则阳》惠子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

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惠施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

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

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魏惠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

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魏惠王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佝偻者承蜩《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duō)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及标准答案)

庄子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及标准答案)

屠龙之技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寓意]: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

老汉粘蝉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改变自己的脸色),望洋向若(海神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

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二人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庄子·秋水》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他花光了千金的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4、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寓意: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包含了浪漫的思想和丰富的哲学思考。

5、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音节)。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原文及译文解析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原文及译文解析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原文及译文解析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庄周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

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

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

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

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

”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⑤。

尧、舜,人之所誉也。

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注]①莹,魏惠王名。

田侯牟,齐威王名。

②犀首:武官名。

③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

④胥靡:服役的人。

⑤管,一种乐器。

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

嗃(xiāo),洪亮而悠长的声音。

吷(xuè),细微的声音。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莹与田侯牟约约:结盟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伐:攻打C.王与蛮氏有辩乎辩:辩论,争辩D.臣请为君实之实:证实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庄子二则原文译文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二则原文译文 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

庄子二则原文译文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庄子二则原文译文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庄子二则(原文及注释)《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庄子与惠子神思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淡然,就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傥我无人知晓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无人知晓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惠子相梁,庄子Thelle之。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远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尝。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二者,宰相,这里用做动词,搞宰相的意思。

2.国,国都,京城。

3.终了,暂停,这里就是潮间带的意思。

4.安,疑问代词,怎么。

一、译文1.惠子相梁惠施搞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回去探望他。

有人说惠施说道:“庄子至梁国去,想要替代你搞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惧怕,在国都抓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到他,说道:“南方存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做,你晓得吗?从南海降落飞至北海回去,不是梧桐树不潮间带,不是竹子的果实吃,不是清纯例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滚至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到,猫头鹰转头看著,收到‘吓坏’的斥责声。

现在你也想要用你的梁国去‘吓坏’我吧?”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道:“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欢乐啊。

”惠施说道:“你不是鱼,怎么晓得鱼的欢乐呢?”庄子说道:“你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晓得鱼的欢乐呢?”惠施说道:“我不是你,固然不晓得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庄子《触蛮之战与蜗角之争》原文、译文及寓意

庄子《触蛮之战与蜗角之争》原文、译文及寓意

庄子《触蛮之战与蜗角之争》原文、译文及寓意原文: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忘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

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忄尚然若有亡也。

庄子《庄子·则阳》译文: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

”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

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

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惠王说:“没有。

”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

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

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

”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寓意: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

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蜗角之争的故事及寓意

蜗角之争的故事及寓意

蜗角之争的故事及寓意
蜗角之争是中国古代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两只蜗牛因为争夺谁能够爬得更高而发生争执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寓意是劝人谦虚谨慎、不要自高自大,否则将会招致失败和挫折。

据说,在古代中国,有两只蜗牛住在同一个花园里。

它们都喜欢往一株高大的葡萄藤上爬,以获取那里的美味葡萄。

一天,它们同时爬到了藤架的顶端,然后开始互相争辩谁爬得更高。

它们互相竞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位置,直到它们想要下来时才发现,自己爬得太高,无法下来,而被困在藤上。

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蜗角之争的故事寓意深远。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成就,不要贪心,否则会因为自己的无谓竞争而失去原有的成功。

其次,它提醒我们要谦虚,不要过于自信,否则会导致犯错、失败,最终无法从
高处下来。

另外,蜗角之争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相互竞争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失败和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相互合作,以实现更大的目标。

总之,蜗角之争的故事及寓意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谨慎、谦虚、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文言文卞庄子刺虎翻译

文言文卞庄子刺虎翻译

原文:昔者卞庄子与齐战,三战三北。

齐师既败,庄子归,其家问之:“子之与齐战,三战三北,何也?”庄子曰:“吾知齐之勇,吾知齐之怯。

吾观其勇也,若猛虎之搏人也;吾观其怯也,若兔之走也。

吾欲刺之,必先待其搏人而勇,而后待其走而怯。

吾故三北也。

”齐师既去,庄子乃刺虎。

虎方搏人,庄子挥戈而前,虎亦随至。

庄子挥戈,虎亦随止。

庄子曰:“吾待其搏人而勇,而后待其走而怯也。

”虎既搏人而勇,庄子乃挥戈,虎亦随止。

庄子又曰:“吾待其走而怯也。

”虎既走而怯,庄子乃挥戈,虎亦随止。

庄子又曰:“吾待其搏人而勇,而后待其走而怯也。

”虎又搏人而勇,庄子挥戈,虎亦随止。

庄子又曰:“吾待其走而怯也。

”虎又走而怯,庄子挥戈,虎亦随止。

如是者三,虎不得搏人而走,庄子乃得刺之。

翻译:古时候,卞庄子与齐国交战,连续三次都败北。

齐军战败后,卞庄子回到家中,他的家人问他:“你与齐国交战,三次都败北,是什么原因呢?”卞庄子回答说:“我了解齐国的军队既勇猛又胆怯。

我看他们勇猛的时候,就像猛虎扑向人一样;我看他们胆怯的时候,就像兔子逃跑一样。

我想刺杀他们,必须先等待他们勇猛地扑向人,然后再等待他们胆怯地逃跑。

所以我三次都退避了。

”齐军已经撤退,卞庄子于是决定刺杀老虎。

老虎正在扑向人,卞庄子挥舞着戈冲上前去,老虎也跟随着他。

卞庄子挥舞戈,老虎也随之停止。

卞庄子说:“我等待他们勇猛地扑向人,然后再等待他们胆怯地逃跑。

”老虎一旦勇猛地扑向人,卞庄子就挥舞戈,老虎也随之停止。

卞庄子又说:“我等待他们胆怯地逃跑。

”老虎一旦胆怯地逃跑,卞庄子就挥舞戈,老虎也随之停止。

这样反复了三次,老虎无法扑向人而只是逃跑,卞庄子终于有机会刺杀了老虎。

这个故事通过卞庄子与齐军、老虎的对抗,展现了卞庄子机智、勇敢和冷静的性格特点。

他善于观察敌情,利用敌人的弱点,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有耐心和智慧,抓住时机,才能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触蛮之战与蜗角之争》原文、译文及寓意
原文: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忘乎?”君曰:“然。

”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

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

”客出而君忄尚然若有亡也。

庄子《庄子·则阳》
译文:
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


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

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

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
惠王说:“没有。


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

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
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

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


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寓意: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

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