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春秋争霸

合集下载

《春秋争霸》 讲义

《春秋争霸》 讲义

《春秋争霸》讲义一、春秋时期的背景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 年-公元前 476 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的重要阶段。

西周的统治在周幽王时期走向衰落,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自此开始。

这一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无力掌控天下局势。

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崛起,不再完全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开始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经济方面,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生产得到显著提高,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

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城市逐渐兴起。

在思想文化领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二、春秋争霸的主要诸侯国1、齐国齐国是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管仲主张“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的好坏来征收赋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军事上,实行兵民合一的制度,加强了齐国的军事实力。

齐桓公凭借强大的国力,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晋国晋国在晋文公时期崛起。

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在城濮之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此后,晋国长期保持着强大的实力,在春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楚国楚国是南方的大国,楚庄王在位时,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他曾率军北上,在邲之战中战胜晋军,成为中原霸主。

楚国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对中原诸侯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4、秦国秦国在秦穆公时期逐渐强大。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贤臣,向西发展,开拓疆土,称霸西戎。

但秦国在与东方诸侯国的争霸中,始终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三、春秋争霸的原因1、政治因素周天子权威的衰落,使得诸侯失去了约束,纷纷追求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不断进行政治斗争和外交博弈。

2、经济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争霸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春秋争霸 PPT课件

春秋争霸 PPT课件

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 出土于河南新郑。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21、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22、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23、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24、悲伤逆流成河,蔓延了我那过往的曾经,侵蚀着那段远走的岁月。十月已不是十月,而是蚀月。视线渐渐模糊,记忆慢慢远去。这个十月,我依然未能拾起那久违的快乐,反而,蚀进了更多的伤悲。

10、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11、多美的幻想,多美的你,多美的过去,多美的回忆。梦想与现实交错,颓废与纯真相依。

12、深沉的孤独中,无法控制的一次次回想你的微笑,你的温度,你的纤手,你的话语!一种渴望一种期待一种失落,一种真情,让我此刻如此的难过。 19、伤心也许总是难以避免,落泪成为不舍的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春秋争霸》 讲义

《春秋争霸》 讲义

《春秋争霸》讲义一、春秋时期的背景在西周覆灭后,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变革的时代。

当时,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衰落,对各诸侯国的控制力大大减弱。

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逐渐独立,开始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扩张。

经济方面,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日益繁荣。

这为诸侯国的强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上,分封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剧,一些卿大夫逐渐掌握了实际权力。

二、春秋争霸的原因1、争夺资源和土地春秋时期,人口增长,对土地和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各诸侯国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牧场和矿产资源,纷纷展开争夺。

2、提升政治地位在周室衰微的情况下,诸侯国通过争霸战争的胜利,可以提高自己在诸侯中的威望和地位,甚至有取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野心。

3、解决内部矛盾一些诸侯国为了转移国内的政治矛盾和经济压力,通过对外战争来凝聚人心,巩固统治。

三、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

1、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的好坏来征收赋税,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他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打着尊崇周天子、抵御外族入侵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晋文公早年流亡在外,历经磨难。

回国即位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一战而霸。

3、楚庄王楚庄王即位之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他整顿内政,任用贤能,使楚国国力大增。

邲之战中,楚军战胜晋军,楚庄王饮马黄河,成为中原霸主。

4、秦穆公秦穆公积极向东方发展,试图争霸中原,但由于晋国的强大,多次受阻。

于是他转而向西发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5、宋襄公宋襄公以“仁义”自居,在泓水之战中,坚持等楚军渡河列阵后才开战,结果大败。

宋襄公的争霸以失败告终,但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道德观念和战争规则。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课件 中华书局版
5、战国七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6、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奴隶 社会
奴隶社会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形成(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 (前770--前476)
1、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2、齐桓公首霸
3、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
4、吴越争霸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5、“秦霸西戎”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 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 日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内 容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结果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仲管
称齐 霸桓

➢任用管仲改革


➢提出“尊王攘夷“口号会

➢联合他国伐楚

谈兵)
口诀记忆: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



庞涓
孙膑

历史剧表演: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政治、经济的改革与文化的 交流
课堂练习
1、_________年,_______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_____, 他任用_____为相, 进行改革,又提出___的号召,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

第3课春秋五霸

第3课春秋五霸

要忠于周王,为 周王镇守疆土, 并缴纳贡赋,率 军随周王出征作 战。定期“述职”
春秋五霸
春 秋 大 国 争 霸 形 势 图
周王成 各诸侯国都城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另一说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
一是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 听天子命令,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二、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 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周王成 各诸侯国都城 吴军进兵路线
越军进兵路线
诸侯争霸的影响?
• 材料一: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 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 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 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发生 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230次。
检测题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2 .春秋五霸中首位称霸中原的霸主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3.在齐国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辅佐齐桓公称酒霸业的著名政治家是 A. 姜尚 B. 伊尹 C. 比干 D. 管仲 4.晋文公大败楚国、确立霸业的著名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桂陵之战 D. 城濮之战 5.春秋末期在长江下游展开争霸的两个诸侯国是 A. 齐国与晋国 B. 晋国与楚国 C. 吴国与越国 D. 晋国与宋国 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人民带来灾难 B.加快了统一步伐 C. 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D.加剧了分裂

洛邑 镐京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 《春秋》而得名。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 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

七年级上期_历史_春秋争霸

七年级上期_历史_春秋争霸

(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第3课 春秋争霸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 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别在践 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 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 主地位。
第3课 春秋争霸
晋文公死后,晋 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 原的霸权。(公元前 597年)楚晋军队在邲 (今河南荥阳北)进 行决战,晋军大败。 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
晋楚 争霸
晋文公征战想像画
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
第3课 春秋争霸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晋 公子重耳出亡)及楚,楚子飨之,曰: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返)晋国,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 舍。’‛
卧薪尝胆
第3课 春秋争霸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 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 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寓意:越王勾践被夫差战败,囚 禁在吴国。勾践在吴三年,受尽苦难。 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吴王 夫差赦勾践归国。他回国后,广纳贤士, 立志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屈辱,他在室 内挂了一个苦胆。吃饭时一定要先尝苦 胆。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 警惕,不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 决心。后来越国终于强大起来,灭掉了 吴国。‚卧薪尝胆‛常被用来形容人刻 苦自励,发奋图强。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 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 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成语寓意: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少 数民族山戎侵犯北燕。北燕来齐国告 急。齐桓公率军联合燕军讨伐孤竹国, 在归途中迷路。管仲提出找几匹当地 的老马,让它们在前面走,也许能走 出迷路。齐桓公于是叫人挑了几匹老 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 着齐、燕大军走出迷谷。后来人们便 用‚老马识途‛比喻年龄大又有经验 的人对事情常常比较熟悉,知道如何 做好。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

七年级上历史第二单元第3课

(1)齐桓公称霸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齐桓公率先争霸 的原因。 ㈠优越的地理环境 齐国负山面海,是东方的大国,有丰富的鱼、 盐和矿藏,为争霸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和 经济条件。
㈡善用人才,措施得当

齐国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 生产力改革军制。这些措施,使齐国实现了“通 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拥有了强大的实力。 这是齐桓公称霸的根本原因。

做一做 请你收集一些与春秋战国 时期有关的成语,讲一讲其大意。
㈢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王,打退周边各族的进攻。)
说一说
你是怎样看齐桓公的“尊王攘夷”的?
“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 地位,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 “尊王”在当时是一面“正义”的旗帜,在此旗号下,齐国 打败山戎,保护燕国;击退楚国,保护中原,在诸侯国中威 望大增。齐国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
第3课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
“春秋”这个名字的由来
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指的是从公元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476年周敬王 卒这一历史时期。
请仔细阅读课文,并回答为何会出现“春 秋争霸”?他们的目的在于什么?
周王室的衰落 (周王的地位日益衰落,大的诸侯国 乘机争霸)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 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扔保留着天下共主 的地位,但实力上势力已经一落千丈,王室直接统 治的地区日趋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 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 逐步强大的诸侯国乘机脱颖而出,开始挑战周天子 的独尊地位,争做霸主。目的是争夺更多的领土和 财富,获取周天子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学习主题 第3课 春秋争霸》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学习主题 第3课 春秋争霸》学案

《第二学习主题第3课春秋争霸》学案
七年级上科目:历史执笔:
课题课型使用者
上课时间
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春秋时期2春秋局面3春秋五霸4齐桓公首霸5晋楚争霸6吴越争霸过程与方法:阅读、小组交流、听教师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侯争霸使社会动荡、人民生命和财产受损失
重点春秋时期、吴越争霸
难点诸侯争霸使社会动荡、人民生命和财产受损失
教学进程:
【导】:
有一些成语包括着历史典故,如:“反戈一击”、“退避三舍”、“一举成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

通过本课学习,咱们就会明白这些成语所包括的历史典故
【学】:
1阅读“春秋五霸”弄清:
(1)春秋时期
(2)春秋局面
(3)春秋五霸
2阅读“齐桓公首霸”弄清:
(1)管仲治国方法
(2)读读孔子对管仲的评判
(3)议一议管仲与齐桓公的关系
(4)葵丘称霸
3阅读“晋楚争霸”弄清:
(1)写一写晋楚之间进行的闻名战役
(2)熟悉成语“退避三舍”
(3)熟悉成语“一举成名”、“问鼎中原”
4阅读“吴越争霸”
熟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议】:
越王勾践成功给咱们的启发
【练】:
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2春秋时期,最先称霸。

3晋楚之间进行的闻名战役是。

4与楚庄王有关的成语是和。

5“卧薪尝胆”是。

【练】:课后作业第 6 节春秋争霸的课堂小比拼
板书:第 6 节春秋争霸
一、春秋时期
二、春秋五霸
三、晋楚争霸
四、吴越争霸课后反思: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春秋争霸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 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 随之。遂得道。” 成语寓意: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山戎侵犯北燕。 北燕来齐国告急。齐桓公率军联合燕军讨伐孤竹国,在归途中迷 路。管仲提出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前面走,也许能走出 迷路。齐桓公于是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 果然领着齐、燕大军走出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 年龄大又有经验的人对事情常常比较熟悉,知道如何做好。
在战争过程中,先后有5个国君成为一方霸主,即齐 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历史上 被称为“春秋五霸”。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季氏》
第3课 春秋争霸
齐桓公画像
第3课 春秋争霸
晋文公雕像
第3课 春秋争霸
楚庄第3课 春秋争霸
越王勾践画像
第3课 春秋争霸
越王台位于绍兴市区卧龙山南坡,处于越国范蠡所筑之小城内,为当时越王 勾践宫室集中之地。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太守汪纲于原址兴建越王台。抗日 战争时被日寇飞机炸毁,1980年按原貌重建。
返 回
第3课 春秋争霸
课堂小结
春秋五霸
1.周平王东迁的时间及都城 2.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 3.春秋五霸 1.管仲改革 2.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策略 3.葵丘会盟与齐桓公称霸
返 回
第3课 春秋争霸
晋楚争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晋文公征战想像画
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
第3课 春秋争霸
城濮之战形势图
(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第3课 春秋争霸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 别在践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 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第3课 春秋争霸
孙武 《孙子兵法》竹简(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
第3课 春秋争霸
吴王夫差即位后,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
第3课 春秋争霸
错金铭文 “吴王夫 差自乍用鈼 ”( “鈼 ” 即矛 )
吴王夫差矛
第3课 春秋争霸
吴王夫差鉴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
第3课 春秋争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一鼓作气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成语寓意: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亲自领兵迎 战。这时,有个叫曹刿的人主动要求跟庄公一起作战。当齐鲁两 军在战场上摆好阵势后,齐军击鼓进攻,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迎 战,但两次都被曹刿拦住。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时,曹刿才让鲁 庄公下令擂鼓进军,结果把齐军打得大败。打了胜仗后,鲁庄公 问曹刿获胜的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齐军第一 次击鼓时勇气最足,第二次击鼓时勇气便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 时勇气已完全衰竭了,而我军却是第一次击鼓,勇气最足,所以 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这句话被人比喻做事要趁劲头大的时 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不要拖拖拉拉,以致疲沓失败。
齐桓公首霸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1.晋楚城濮大战与晋文公称霸 2.楚庄王称霸
1.吴王改革与吴王称霸 2.越王勾践恢复和发展国力 3.越王称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学习与探究
第3课 春秋争霸
学习活动 讲故事说成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
《史记·夏本纪》:“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 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 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 入。” 成语寓意:距今约4000年前,尧舜时期,黄河流域洪水 泛滥,人们被迫搬到高地生活。禹的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 舜将他杀死,改以鲧子禹继续治水。为了将洪水治服,禹在 外奔波了十三年(一说九年),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回去看 一看。后来禹治水获得了成功,舜便把帝位传给了他。“三 过家门而不入”,反映了一种公而忘私、全身心工作的精神, 为后世人们所赞颂。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列国形势图
返 回
第3课 春秋争霸
齐桓公首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管仲像
第3课 春秋争霸
齐桓公与管仲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后,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 更加强盛。
第3课 春秋争霸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宪问》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 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 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 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 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首霸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课堂小结
第3课 春秋争霸
导入
春秋战车(想象画)
第3课 春秋争霸
导入
春秋方阵、圆阵示意图 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如果说,通过“反戈一击”, 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 鼎中原”、“卧薪尝胆”等一系列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 霸的历史。
第3课 春秋争霸
吴越争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列国形势图
第3课 春秋争霸
无锡市锡山 区胡埭镇和常州 市武进区雪堰镇 交界处,很有可 能就是古代吴都 阖闾城。图为古 城墙遗址。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郭,任用著名 军事家孙武为将军,国力大大加强。阖闾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 捣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西北)。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把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 阳),历史上称为东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公元前 476年称为春秋时期。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形势图
第3课 春秋争霸
郑国国君郑庄公(前757—前 701年)对周桓王傲慢无理,周桓 王亲率军队讨伐郑国,结果被打 得溃不成军,周桓王的肩膀也中 了一箭。
郑庄公雕像
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周王慢慢仅存有天子的虚名。
第3课 春秋争霸
曹沫挟齐桓公 画像石所绘为春秋 时期鲁国大夫曹沫 挟持齐桓公,要求 他归还鲁国国土的 事。这从侧面反映 了当时诸侯国互相 兼并的情况。
在王权衰落的同时,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夺取土 地、财产和人口,互相连年征战。
第3课 春秋争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列国形势图
第3课 春秋争霸
葵丘会盟台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城 东的黄河故道北岸),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 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第3课 春秋争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陈侯方壶是春 秋时期陈国诸侯为 其母亲制造的礼器。 陈国灭亡后,此器 后为齐国贵族所得, 1963年在齐国贵族 墓中出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雕塑
第3课 春秋争霸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 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第3课 春秋争霸
鸟篆铭文 “越王鸠 浅自乍用剑” (“鸠浅” 即“勾践”,“乍” 即“作”)
第3课 春秋争霸
配儿勾鑃 ,吴国专用于 宴客典礼的乐器。越国灭吴 后,此器归越国。
第3课 春秋争霸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公元前597年) 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 归附楚国。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
第3课 春秋争霸
铜雕《楚庄王出征》
第3课 春秋争霸
春秋列国形势图
第3课 春秋争霸
王子午鼎(附匕)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楚国制。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又名子庚,颇有战功。 铜鼎腹内及盖内有鸟篆书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 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此鼎反 映了春秋时期楚、晋两国争霸的历史。
第3课 春秋争霸
史海拾贝 《春秋》与春秋时期
《春秋》书影
第3课 春秋争霸


第3课 春秋争霸
问鼎中原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 (洛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 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成语寓意:楚庄王为讨伐入侵的戎人来到洛阳,在周 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 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 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 鼎的轻重是不应该询问的。”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 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当时, 鼎代表国家权力。后来人们便用“问鼎”表示图谋夺取政 权的意思。
第3课 春秋争霸
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 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 也。” 成语寓意:越王勾践被夫差战败,囚禁在吴国。勾践 在吴三年,受尽苦难。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 吴王夫差赦勾践归国。他回国后,广纳贤士,立志报仇雪 恨,为了不忘屈辱,他在室内挂了一个苦胆。吃饭时一定 要先尝苦胆。睡觉时候身下垫着木柴,以使自己警惕,不 得居安忘危,丧失报仇雪恨的决心。后来越国终于强大起 来,灭掉了吴国。“卧薪尝胆”常被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 发奋图强。
第3课 春秋争霸
学习测评
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B)。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 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 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