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合集下载

摄影师的伦理道德观

摄影师的伦理道德观

摄影师的伦理道德观1 摄影师伦理道德观作为一名摄影师,不同专业、不同风格以及不同表现出的图像都会因需求而变化。

通过技术和创造力,摄影师从新探索着不断把自然风光结合到拍摄中,并确保每幅画面的有效性和艺术特性。

这就要求摄影师追求高尚的伦理道德标准,否则他们的作品将不能受到良好的体现,也不能被公众认可。

1.1 爱护自然爱护自然是摄影师伦理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有了自然环境,才会有更好的摄影作品。

因此,在拍摄时,摄影师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在摄影场所破坏植物、不污染空气、不破坏或损坏摄影地点的自然环境,使摄影地点仍能像最原始的时候一样。

1.2 遵守诚信“商业摄影师的职业操守遵循的最重要的准则是誠信”,摄影师应该做在摄影行业的人间诚信,以合法和安全的方式拍摄,堅持以真实提取形象。

因此在拍摄时要始终如一地保持艺术审美,不随意变造现实,并保留真实的情节和照片。

1.3 保护作品版权尊重版权是摄影行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而摄影师的伦理道德观也涉及版权问题。

摄影师应在符合适当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创作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单词图像都应有合法拥有者拥有权,并且有权知道其作品被用于何处,对于在记录文化方面遵循传统和文艺风格,而损害他人权益或职业利益时,应予以控制。

1.4 尊重主题拍照时,摄影师应该尊重拍摄主体,在不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的情况下,把作品上传到互联网和公共媒体,给他人以正确的评价。

特别是拍摄色情、暴力、恐怖和政治观念的照片,要有责任感和心理准备,保护不同群体类型的拍摄,并避免偏激的拍摄,以保护社会秩序和文明礼节。

摄影师的伦理道德观不仅是专业技术,而且重庆文明礼仪,他们在拍摄过程中要让更多人看到自然环境中的奇迹,让更多摄影爱好者走进自然,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保概念,创造出越来越新颖、合理和美妙的摄影作品,这也是一个摄影师出发点与终结点,在拍摄之前和拍摄之后,摄影师必须始终遵守伦理道德,才能表现出更完美的摄影作品。

新闻职业道德课件

新闻职业道德课件
维护媒体公信力
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增强公众对 媒体的信任和认可。
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起源于西方新闻业的职 业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新闻业的不断 发展和壮大,新闻职业道德也逐渐完 善和丰富。
国际规范与准则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增多 ,国际社会也制定了一系列新闻职业 道德规范和准则,以促进全球新闻业 的健康发展。
案例四
总结词
默多克与窃听门事件揭示了新闻集团在商业 利益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
详细描述
2011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爆出窃听门事 件,涉及众多名人和政治人物。该事件引发 了广泛的社会谴责和商业损失,突显了商业 利益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和新闻媒体需要 平衡两者的关系。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多元文化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对不 同群体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建立公平、公正的新闻评价体系

侵犯隐私权与名誉权
侵犯隐私权
未经授权收集、泄露或传播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个人身份 、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名誉权
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或恶意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和尊 严。
挑战
如何在报道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名誉权,同时满足公众的知 情权。
传播正能量
新闻报道应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尊重被采访者
在采访中,应尊重被采访 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攻击性 语言。
保持客观公正
新闻采访应尽可能客观地 呈现事实,避免偏见和歧 视,确保公正性。
遵守承诺和协议
在采访过程中,应遵守与 被采访者达成的承诺和协 议,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 性和可信度。
新闻编辑中的职业道德实践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新闻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对党,对国家负责和对广大群众一致性。

努力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热情宣传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和奉献精神,准确反映他们的愿望,呼声和正当要求。

支持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勇于批评,揭露违背人民利益的错误言行和消极腐败现象,积极,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满腔热情地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重视群众来稿,妥善处理群众有关建议,批评,申诉和检举的来信,来访,开展多种多样为群众服务的活动。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闻报道中,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来。

要坚持下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鼓舞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新闻不得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愚昧,迷信及其他格调低劣,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新闻工作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宣传纪律。

坚定地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得利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宣传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内容。

维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不揭人隐私,不诽谤他人,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

维护司法尊严,对于司法部门审理的案件不得在法庭判决之前作定性,定罪和案发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3,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一节新闻道德的原则•一、什么是道德:•道:路,途径;指法则、规律;方法,办法。

等等。

•德:本义“得”,人们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获得,就是“德”。

•《老子》:“道”指事物运行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德”本义“得”,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有得于已,称为“德”。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它对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责任与义务。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是社会职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新闻道德的原则•新闻职业道德的特殊要求(原则)——和其它职业道德相比,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遵守法律法规、发扬优良作风等,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在采访报道中,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是:要客观真实地拍摄和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不能单纯追求专业主义至上,注重获得新闻照片的行为与过程。

•三、违背新闻摄影道德原则的常见情形:一、假照片现象二、暴力照片的传播三、先拍摄而不是先救人四、“帕帕拉齐”现象【图片】6月23日,一列试运行的火车驶过野生动物通道五北大桥,同时,一批迁徙的藏羚羊从桥下经过。

7月1日,青藏铁路将全线开通试运行.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障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自由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沿线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让藏羚羊自由迁徙. 《大庆晚报》刘为强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图片】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第一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

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和本专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这里所说的职业道德指新闻人的道德责任与职业素养。

2.体现新闻职业道德的条约或文件国际社会1945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新闻及道德公约》;1954年国际工作者联合会《记者行为基本原则宣言》;1999年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媒介伦理和自律》美国比较著名的是《纽约时报新闻伦理》;2000年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者协会伦理规范和职业操守》加拿大有加拿大广播公司联合会(CBA)道德规范、日报联合会关于原则的陈述(1995);加拿大发行量最多的报纸《多伦多星报》的原则自述》英国这方面的文件很多,比较有名的有:1994年《英国记者联合会规范》、1998年的广播标准委员会《新闻公正和保密的规范》、《BBC约章》。

其他国家,如德、法、俄,韩国、日本也有类似的法律文件或公认章程。

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1991年全国记协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在1997年第二次修改时其准则由原本的八条变为六条。

2007年曾着手第三次修订,但至今没有出台。

中国香港在2000年的“陈健康事件”(1998年10月19日香港上水天平邨发生一宗伦常命案,事件主角陈健康因在深圳另结新欢、令妻子不悦,妻子其后将两名儿子从上水天平邨住所抛落地下,然后跳楼自杀身亡。

香港传媒争相报道事件,追访陈健康的下落及包二奶的细节,其中《苹果日报》记者向陈健康提供5000港元召妓,拍下独家照片,事件引起公众哗然,该案件亦成为探讨香港传媒专业操守的案例及教材。

)后,原本互相对立的四个新闻工作者组织联合起来制定了《记者协会道德准则》。

台湾有《台湾报业道德规范》、《台湾电视道德规范》,以及台湾记者协会指定的《台湾记者协会伦理规范》3.我国职业新闻从业者道德意识现状根据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和2002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陆晔等人所做的有关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对比发现五年里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处在停滞不前的地步.对于记者与被采访方发生利益交换的问题,为数不少的记者是持赞同态度的.而这种态度所造就的中国传媒界的种种问题,社会也都有目共睹.这一现状令人难堪与担忧.4.我国新闻界职业道德缺失典型表现1.假新闻。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2009年11月9日修订)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严守法纪,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第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1.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挖掘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使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3.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和呼声,批评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第二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动摇,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3.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4.采访报道突发事件要坚持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全面客观报道事件动态及处置进程,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新闻伦理新闻从业者应如何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闻伦理新闻从业者应如何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闻伦理新闻从业者应如何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愈发迅猛。

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层面,新闻伦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闻从业者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确保传播真实、准确、公正的信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一、坚守真实与客观原则作为新闻从业者,成为一名忠实的信息传递者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应当追求真实,并且承担起发掘、研究和报道真相的责任。

他们应当避免夸大事实、歪曲真相,以及利用采访、编辑等手段捏造或者重新排列信息。

提供真实、准确且客观的新闻报道对于公众的决策、判断和公共利益至关重要。

二、尊重社会个体的权利和尊严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需要尊重社会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他们应当遵守事先取得许可的规定,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声誉权。

在报道的选择和处理上,他们应当考虑到人们的个人权益和尺度,避免恶意侵犯、扭曲和攻击。

三、遵循新闻报道的公正原则新闻从业者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偏袒、不片面。

他们应当保持独立和客观的立场,避免受到外部利益集团的干扰和控制。

他们应当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和公开报道各方当事人的观点,理解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并在报道中给予公正的平衡。

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作者,他们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他们应当根据新闻的意义和价值,发挥着公共利益优于商业利益的原则。

他们应当围绕社会、环境、人权等重大问题,以真实完整的方式进行报道和跟踪。

同时,他们还应当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积极参与和引导公众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新闻行业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新闻从业者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范。

他们应当遵循行业行为准则,积极维护公信力和信誉。

他们应当拒绝非法利益的获取,并且避免利用新闻职务谋取个人利益。

他们应当对自己的报道负责,勇于承担后果,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综上所述,新闻从业者应当始终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伦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觉悟。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观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人们对其从业者的道德水准的认定也越明确。

职业道德观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

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观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对于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保证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和富于敬业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全文共六大点: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当前,新闻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出卖版面;为抢“卖点”,大量刊登色情、暴力新闻,甚至编造假新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新闻自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信任危机”。

当前新闻工作者中,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缺失,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

一段时间以来,传媒界把“加强行业自律、强调职业道德、刹住不正之风”局限于集中“对有偿新闻进行专项治理”,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就记者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

应该看到,当前损害媒体和记者声誉的,不仅是有偿新闻,还包括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方面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 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协调人 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新闻从业者不能单纯 追求专业主义至上。 •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传播活动所体现出来的 道德意义,不仅存在于照片的内容之中, 还体现在现场采访和拍摄照片的过程之中。 新闻传播引起的社会效果,不仅有广泛的 社会影响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第四章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新闻道德原则 新闻摄影的道德选择 新闻道德评价与培养
第一节 新闻道德原则
一、什么是新闻道德
在英语中, “伦理” (ethic)指“道德 行为的体系”, “伦理的” (ethical) 即 “合乎道德的”;“道德”(moral) 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指道德上的 (关于行 为对错原则和善恶区)”,第二层指 “道 义上的 (基于行为何为合适,强调基于行 为的合法或有效)”。
• 网络在新闻娱乐化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 新闻摄影从业者应引以为戒,防止新闻摄 影娱乐化趋势导致新闻质量的下降,从而 给自己的事业和行业带来危机。
第三节 新闻道德评价与培养
新闻道德评价,指对新闻报道活动中的行为 做出认识和判断。新闻摄影中的道德评价, 主要是指对新闻摄影采访、拍摄、编辑、 发表等信息采集、传播行为的过程和传播 内容的接收、反馈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并 在此基础上形成业内普遍认可并遵循的行 为规范。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相互依托, 相互制约。
一、影响新闻道德的因素 (一)新闻摄影活动中的行为动机和效果可 以分为四种情况: (1)动机善,效果善。 (2)动机恶,效果恶。 (3)动机恶,效果善。 (4)动机善,效果恶。
(二)影响新闻道德的因素
1.影响新闻道德的内部因素 (1)新闻从业者对所从事工作的道德内容 的认识和自我评价。 (2)新闻从业者对职业、社会和国家的道 德情感以及对三者相互关系的认同度 (3)媒体内部对职业道德操守的落实管理。
• 美国新闻摄影师协会前会长约翰· 朗 (Jo hnLang)提出,以下问题有助于区 分有必要刊登的照片和仅仅是骇人听闻的 照片:“这一事件对社区有普遍意义吗? 此事牵扯到重要的社会利益吗?这张照片 是否能提高我们对社区中某一方面的认识 ?他们能帮助我们这个社区作出有利的选 择吗?”
链接 争议性照片的处理方法
《信息时报》罔顾生命尊严、恶语嘲讽死者
2003年11月2日,一名外省男子 站在广州市的一座天桥上,对着 桥下京广铁路边的高压线撒尿, 由于尿液导电而身亡。 “记者在现场看到,死者全身被 高压线烧得黑黑乎乎的,像烧焦 的烤鸭”,“‘潇洒’撒尿当场 毙命”; “那男子对着高压线撒尿时, 突然听见‘砰’的一声,那名男 子整个身体被高压线吸引过去粘 在上面,这时又发出‘砰’的一 声巨响,那男子的衣服突着火, 燃烧1分钟左右后,男子的衣服 烧光后变成了‘烤鸭’,从10多 米的高压线上掉下来当场毙命”。
2.影响新闻道德的外部因素 媒体在市场化操作下,新闻内容采编和媒体) (1)经营活动两者在实际运作中缺乏清晰 的界限。 (2)媒体恶性竞争。 (3)媒体间相互监督、公众和社会对媒体 的监督。 (4)行政手段对媒介报道实施不正当干预。
• 在这样一个追求 “视觉极限”的时代,许 多读者确实带着看娱乐电影或恐怖片一样 的心态来看新闻摄影,新闻摄影工作者是 否有必要提供各种 “视觉盛宴”来满足受 众过分的好奇心和追求娱乐的心理呢?
• 犯罪现场的报道尺度
• 出现新闻娱乐化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本质是传媒市场化、商业化的驱动。一 些媒体把信息娱乐 (或娱乐信息,inf otainment)当作新闻操作的新 理念、同行竞争的新法宝。
§10-2 坑人
厦门马路陷阱太




• •

2005年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发生在厦门的一组新闻照片,它们记录了一位骑 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 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一 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 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 一些网民认为,记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 责:“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照的人太缺德。明知有坑不设路障,却满怀信心地等着 人栽跟头”,“记者肯定知道会出事,就在一边看着,鄙视”。 但也有赞扬这位记者职业道德的:“记者做得很好很客观,记者本来就是以旁观者身份 存在才是专业的,如果其介入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专业称职的记者了,他就变成义工了”。 新浪网50%的网民认为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照片拍摄者《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接受电话采访时对于网上指责他“守株待兔”感到 委屈。 他说:“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很残酷。当时狂风暴雨,我在那里坚持了差不多一 个小时才等到那个场面。如果没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说明那里有个水坑。拍不到那 个坑,有关单位或许不够重视,今天就不会填补那个坑,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可 能在雨中摔跤。” 这种自辩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的守候明显违反了生命价值原则,失去了人道主义关怀。 谁能说在水坑中摔跤的人没有生命和重伤危险呢?
• 点评: • 面对类似的 “难题”,摄影记者要做出判 断:这种拍摄的目的是什么?拍摄方法是 否有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该不该拍摄? 如何做才能避免造成对他人的伤害? • 作为把关人,图片编辑必须考虑:这样的 照片该不该发?发表的目的和实际结果是 否有冲突?该如何发表?
• 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吴惠连: • “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了一门新闻伦理课,其 实没有什么专门的新闻伦理,我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伦 理仅仅适用于记者,而工人、农民等就用不上了。而且 我相信。我们不能早上起床先穿一件‘伦理’的外衣去 政府工作,回家后换成另一件‘伦理’的外衣与孩子们 共进晚餐,然后披上第三件‘伦理’的外衣去商场购物。 我相信只有一种伦理——无论你来自中国、美国、泰国 等等任何国家,任何6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不要伤害别人, 不要偷盗,不要撒谎… …新闻伦理,其实就是将生活中 的伦理应用到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去。”
•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中归纳了以下几种可能会引起争议 的照片构成因素: • 照片中的人物悲痛欲绝 • 出现尸体 • 照片中有伤痕累累的人体 • 照片是彩色的 • 照片中有种族歧视 • 出现裸体 • 照片中的内容涉及当地事务 • 照片出现在头版 • 照片由报社专职摄影记者拍摄 • 只有照片,未配相应的文字报道
评论二:“人”的视角
• 一个不考虑别人痛苦的记者,问一些令人 痛苦的问题,勾起别人痛苦回忆的行为, 就是在残忍地消费别人的痛苦。——柴静 • 人只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更改的职业,那 就是做人,只有把人这一撇一捺写大,才 能做好别的事情。——白岩松
二、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原则 道德的基础是利益,其核心内容是调整利益 关系。马克思说,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 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 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遵从道德的 目的,是增进社会和个人的利益的总和。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两点: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案例 “5· 7”空难黑匣子打捞出水报道引争议
• 图片经由各大报纸刊登后,引发了多方质疑。 • 你认为上述报纸的处理方法合适与否?如果你是 图片编辑,你会如何处理这个新闻?你认为引发 质疑的是什么?你认为记者的拍摄是否应受到谴 责?如果是你在拍摄现场,你会选择哪些报道角 度和拍摄方法? • 面对质疑,新华社签稿人撰文称:“打捞人员已 经在现场连续工作了七天七夜,记者也在寒风刺 骨的海面上守候了六个昼夜,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他们也有妻儿老小,此时完成使命的兴奋和另 一端的悲痛都是人性真实的流露,并没有实质的 冲突,都应该受到尊重,应该彼此包容。”
案例 为何刊登这张照片第二节 新闻摄 Nhomakorabea的道德选择
一、道德选择的难题 常面临的难题有以下几种: (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 (2)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 (3)选择哪些报道、表现的内容。 (4)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方法。 (5)选择哪种拍摄方法。 (6)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 (7)如何编辑图片从而避免道德问题。
• 在汉语中,伦理与道德则是整体与部分的 关系。 “伦”的本义是 “辈”,可引申为 人际关系; “理”本义是 “治玉”,引申 为整治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 则。因而,“伦理”,就是人际关系及交 往的行为规范,这和英语中的词义类似。 • “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和 规则; “道”和 “理”的引申义是一个意 思,都是外在的规范。“德”本义是 “得”,引申为得到品德,是作为个体的 心理内在规范。因而,“道德”就是做人
这样的描述似还不够刺激,报道配上了 两张照片中有一张是该男子的赤裸尸体, 文字说明:“男子被高压电线吸住后, 又从10米的高空摔下,当场毙命。”
生命的“看客”
2004年9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一伙武装分子突然闯入俄罗 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刚参加完新学 期开学典礼的约1128名学生、家长和教师赶进学校体育馆劫为 人质,并在体育馆中及周围安放了爆炸物。 到3日下午,事件基本结束。在解救人质行动中,317名人质被 恐怖分子打死。人质危机期间,央视四套《中国新闻》利用遇 难人数搞了一次有奖竞猜——屏幕下方滚动播出“有奖竞猜: 俄罗斯人质危机中一共有多少人丧生:答案A ××人;B ×× 人;C......;D......,移动用户发送答案至××××,联通用户 发送至„„” 该新闻迅速在网上引起争议和抗议。不久,俄罗斯方面提出抗 议,央视迅速低调处理,一周内当值编辑和两位制片人被解聘。 试想,如果我国五一二大地震正如果出现这样的滑稽,中国观 众的心理如何?这正是鲁迅所谓的看客心理。
• 案例 韩国电视台全程直播男子投江过程遭 质疑
如此标题令人忧……
无独有偶,还有媒体对于生命毫无尊重,采用了如下戏谑嘲 讽性的煽情标题:如 《“火烧狗”成“电烤狗” 男子盗电力设施触电身亡》 一家省级晚报也曾用《奇怪奇怪真奇怪、一条钢筋穿两人》 的标题,报道两个建筑工人坠落,钢筋像糖葫芦一样将他们 “串”了起来。 广州今夏有30余人因酷暑死亡,某媒体竟戏说为“广州酷毙 三十余人”;南京一行人死于车祸,当地一家媒体的标题竟 然是《骑车人“中头彩”惨死》。 “惊天海啸狂涮八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