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一节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七章

阿隆的理论
雷蒙· 阿隆的代表作《工业社会18讲》 他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看成是工业 社会的同一类型的不同表现形式。认为 生产力(技术)已经取代了社会关系 (财产)的中心地位。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理论
后工业社会是不同于前工业社会的新型 社会。 后工业社会到来的标志 1、理论知识占据了中心地位 2、产生了新的智力技术,如计算机 3、知识阶层不断扩大,技术阶级和专 家阶级是社会中增长最快的集团
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能力计算报酬, 按工作效率确定能力,即按劳分配 未来社会国家将要消亡,军队和警察已 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对物的管理将取代 对人的统治,社会管理由科学家组成最 高科学委员会管理
20世纪西方社会学家预言
1、德国经济史学家松巴特的理论 他把资本主义分为早、中、晚三期。到 晚期资本主义,它的社会内部发生变化, 是资本主义成分的消弱和公私混合经济、 国营和集体公共工程、非资本主义经济 活动的增加,资本主义周期性摇摆变弱, 政府干预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 崇高的社会理想
1.
2.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 会的展望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 义社会的展望
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 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二、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原第七章课件

马原第七章课件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被广泛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门课程进行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七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但与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还有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商品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经济中既存在公有制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
国家通过统一规划和引导,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主导作用。
2.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水平。
3.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人民不再受剥削和压迫,成为国家的主人。
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权利和利益,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等措施,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基础。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实现国家经济的均衡发展。
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要推进依法治国,依法保护公民权利,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章1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 还处在初级阶段, 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 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 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 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 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 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两个决不会”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的 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三)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而 不 做 详 尽 的 细 节 描 述 立 足 于 揭 示 未 来 社 会 的 一 般 特 征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 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 物质基础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自我否定的趋势 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 史暂时性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工人阶级推 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揭示了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 揭示了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而把具体情形留给 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2020/2/17 13
❖ 针对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后应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马克 思尖锐指出,问题“提得不正确”。“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 不着边际的,因而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 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判”因为“在将来某个特 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 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 恩格斯:“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 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 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 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 明。”
❖ 列宁:“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定会使人类 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 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 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2020/2/17 6
一.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 问题上,是否坚持科 学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 来的基本前提,也是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 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020/2/17 7
(一)在揭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 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 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
2020/2/17 14
二. 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PPT课件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 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 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 详尽的细节描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 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 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 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 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 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
◆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 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 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 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 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 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 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1.3)--第七章第1课电子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电子教材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关键词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社会的未来,并作出自己的预见。
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定共产主 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义必胜信念 “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 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 根本价值目标, 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 会的根本特征。 会的根本特征。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
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 会”的关系
1、“两个必然”的含义 两个必然”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 挥出来以前, 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 不会出现的。 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 ——马克思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 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 有理想。” ——邓小平 有理想 ”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 神支柱, 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江泽民
马原 第七章(课堂PPT)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 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前景。
24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在共产主义社会, 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 生的手段,而成为乐 生的活动,成为“生 活的第一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展望 未来社会时,总是只 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 展的方向、原则和基 本特征,而把具体情 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 回答。
9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思考
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 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 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p220-跟世界潮流
7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 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 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 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 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8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 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1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 各方面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发 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 会交往也得到发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平
22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 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预见未来的科学态度 “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 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 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 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 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 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 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 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 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 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 --列宁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 主义社会的展望
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 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 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 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 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 的未来的发展。” --列宁
人的 依赖 关系
物的 依赖 关系
人的自由 而全面 的发展
共产主 义社会
人的自由时间 大大延长
1、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预测未 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 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 静止状态。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和前进的社会。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 史的开端。 2、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觉历史的开端。
•
•
按 需 分 配 ” 实 现 的 意 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无阶级
阶级
国家
阶级消灭
国家消亡
社会管理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国家也将消 亡,战争也不复存在。
社 会 关 系 高 度 和 谐
阶级战争消亡
三大差别消失
国家消亡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 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
“三大差别”消灭
社会真正和谐
工业与农 业的差别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 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 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这是共产主 义新人的重要体现。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 对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 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 面的才能,而且也具有高度的觉悟,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作出贡 献。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科学方法,概括起来 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 然界的发展一样,具 有自己客观的规律, 揭示了这些规律就能 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 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 向导。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马克思在《哥 达纲领批判》中, 曾经用“集体财富 的一切源泉都充分 涌流”来形容共产 主义社会的物质财 富的极大丰富。 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 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2、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 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 会直接占有。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社大期义的家方家学 会理性社主关法预习 主想;会要于;见和 义,树实观共把未掌 建积立现点产握来握 设极和的;主马社马 事投坚历深义克会克 业身定史刻社思的思 。于共必认会主科主 中产然识基义学义 国主性共本经立经 特义和产特典场典 色远长主征作和作
•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 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 旧社会的,将是这样 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 —摘自《共产党宣言》
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方面看,人的发展的历程经 历了或必将经历如下三个阶段或三个时期。在第三个时期里, 人的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这就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 了前提。
消物 费质 资财 料富 按极 需大 分丰 配富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有计划的生产和管理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 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和管理。
个人利益
个人劳动
直接统一
社会劳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利益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
—— —— ——
的动这就正酬起人 实的“ 任上样狭确”胃们 现需各 何的一义的这和的 人要尽 不差个的原个肉头 类进所 平别原消理以体脑 在行能 等不理费应我需和 分生、 ,会,而当们要智 配活按 任引换言 目的力 上资需 何起句 前差的 的料分 特在话 因的别差 真的配 权占说变为制。别 正分” 。有:为这度“, 平配, 和活“个为按根 等,将 消动按原基能本 。从根 费上需理础力不 而据 方,分是的计应 最人 面劳配仅不报引 终们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 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 程中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 的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 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 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一切谜底,而应 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 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 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 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