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九年级物理下期第七讲密度、力运动
九年级物理密度课件

养牲口的房子有了着落,随后父亲又东拼西凑地买了一匹便宜的母驴,虽说它的一只眼睛瞎了,但赶着它拉车时一点也不走斜路。有了牲口,就得有专人喂养,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了我。虽说与 驴共处一屋,又是在门口打的地铺,但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屋,当时内心也是万分欢喜。盈丰体育
无论家里有多穷,开朗的父母依然让我们上了学堂。十岁之前,我们是没有听说过大米的,更别说吃大米了。直到六姨结婚后,我们才知道了什么是大米,因为他们那儿属于盐碱地,只能种稻谷。 小姨上有一个小脚婆婆,常年无法去地干活,小姨一结婚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虽说已经分田到户,我们的日子在慢慢好转,但对于每天吃上白面大米,还是遥遥不可及的。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全解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全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过程,可以通过位置的变化来描述。
运动的描述包括:1. 位移:描述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距离与方向变化。
位移可以是直线位移或曲线位移。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速率,可以分为匀加速度和非匀加速度。
4. 图表中的运动:通过图表分析物体的运动,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
第二章:力和运动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的原因,常用的力有以下几种:1. 弹力:是物体表面产生的恢复力,它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状态。
2.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3.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存在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化学力:是物体之间通过化学作用施加的力,如化学反应中的爆炸力。
5. 法向力:是物体受到支撑面施加的垂直于支撑面方向的力。
第三章:受力的效果力的效果包括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有以下几种:1. 物体平衡: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物体运动: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会产生运动,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多个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时,可以使用合力和分解力的方法来分析力的效果。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
第四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主要包括动能和势能。
1. 动能: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 势能:势能是由物体的位置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有关。
3.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反之亦然。
4. 能量守恒:系统内能量的总量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成像光的传播和成像是光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约为3×10^8m/s。
九年级物理密度课件 共18页

二、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2、公式:通常我们用字母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用v表示体积。则
密度=质量/体积 即 ρ= m / v
3、单位:
当质量的单位取千克(kg)、体积的单位取立方米 (m3)时,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当质量的单位取克(g)、体积的单位取立方厘米 (cm3)时,密度的单位为克Βιβλιοθήκη 立方厘米(g/cm3)。谢谢!
xiexie!
如何辨别它们的成分呢?
是金条还是 镀铜铁条 ?
是银制品还是 不锈钢?
探究一: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不同。
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探究二: 实验视频
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 正比,且比值恒定。不同 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 比值是不同的。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三、密度的应用
例题: 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 t,体积是 250 dm3 ,求铝的密度.
解:
V m06.725 35k2 m g.7 130kg3/m
答:铝的密度是 2.7103.kg/m3
小结:
1、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 的密度。用ρ 表示
2、公式:
密度
B 把铁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就变小了 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
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 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
大。 2、一块冰全化成水后,水的质量 不变 ,
体积 变小 密度 变大 。
卡盟 88svip 卡盟 lps37hkm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理论知识中有着关键地位,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紧密相连。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密度。
密度简单来说,就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的紧密程度。
打个比方,一块铁和一块同样大小的木头,铁明显要比木头重得多,这就是因为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密度的定义是: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密度=质量÷体积,通常用字母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那么公式就可以写成ρ= m /V 。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如果质量相同,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体积越小,密度就越大。
反过来,如果体积相同,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质量越小,密度就越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³),所以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常常会用到克每立方厘米(g/cm³)这个单位。
1 g/cm³=1000 kg/m³,大家要记住这个换算关系,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用到。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
测量固体的密度,一般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m ,再根据固体的形状,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宽度、高度等算出体积 V ,或者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最后根据公式算出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稍微复杂一些,首先要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₁,然后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 ,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m₂,那么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就是 m = m₁ m₂,最后根据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
了解了密度的测量方法,我们再看看密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比如,在挑选金银首饰的时候,商家可以通过测量密度来判断其纯度;鉴别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也可以通过比较密度来区分;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测量种子的密度,可以判断种子的饱满程度,从而筛选出优质的种子。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在初中物理学中,学习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解析初中物理中与密度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密度的定义密度(Density)是指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占体积的比值。
公式表示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D = m / V)。
常用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二、密度的计算1. 计算物体的质量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称重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读取所示质量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
2. 计算物体的体积计算物体的体积时,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可以考虑:(1)规则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以通过测量各边长来计算体积。
(2)不规则几何体:如圆柱体、圆锥体等,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体积。
(3)液体:用量筒、烧瓶等工具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4)不可测量的物体:可以通过浸水法测量体积。
首先测量容器装满水的初始高度,然后将物体放入容器,在读取水面的高度变化,计算体积差。
3. 计算密度通过上述步骤计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后,代入密度计算公式即可得到密度的数值。
三、密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这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范围:1. 固体物质:铁(7.5-8.0 g/cm³)、铜(8.5-9 g/cm³)、金(19.3 g/cm³)、木材(0.4-1.2 g/cm³)、塑料(0.9-2.0 g/cm³)等。
2. 液体物质:水(1 g/cm³)、石油(0.7-0.9 g/cm³)、乙醇(0.8 g/cm³)、甘油(1.3 g/cm³)等。
四、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 区分物质通过密度的测量,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
当知道某物质的密度后,可以通过测量未知物质的密度来判断其成分和性质。
例如,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可以判断其是否为纯净水。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总结归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描述了物质的紧密程度,是一个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在初中物理学中,密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中的密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密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密度的定义:密度(ρ)是指物质单位体积(V)内所包含的质量(m),即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表示为:ρ = m/V。
密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
如果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则可以用公式:ρ = m/V 来计算其密度。
二、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1. 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密度,而密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会沉浮在某种介质中的情况。
2. 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介质的密度,则物体会下沉到介质中,反之则会漂浮在介质上。
3.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介质的密度时,物体将悬浮在介质中,不会向上浮起也不会向下沉没。
三、密度与物体材质的关系1.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该性质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的特征和进行质量的鉴别。
2. 在常温下,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如下:- 水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
- 铁的密度约为7克/立方厘米。
- 铝的密度约为2.7克/立方厘米。
- 木材的密度约为0.5克/立方厘米。
3. 利用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可以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如油水分离、矿石浮选等。
四、密度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无关1. 密度是与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2. 无论一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和大小,只要它的质量和体积确定,其密度就是固定不变的。
五、密度的单位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克/立方厘米、克/毫升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量。
六、应用举例1. 船舶设计:在船舶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船体的密度,以确保船只在水中浮力与重力平衡,保持平稳浮行状态。
2. 宝石鉴别:宝石的密度与伪造品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的测量来鉴别真宝石和假宝石。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一、密度的概念与公式密度的概念: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大,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小,通过密度可以判断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密度的公式:密度的数值是用质量除以体积得到的,通常用ρ表示,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物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使用千克/立方米(kg/m³)。
二、密度的性质1.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密度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的种类。
2. 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3. 密度与压强有关。
当物质被外力挤压变形或被压缩时,会使密度增加。
而当外力减小或取消时,密度也会趋于恢复原状。
三、密度的测量方法1. 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比重法、水银柱法、测量密度计法和容积法。
2. 通常情况下,比重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比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比较,通过量取某物质质量和在水中排开体积来测定物质的密度。
3.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重尺和比重瓶可以方便地进行密度的测量。
比重尺是一种浮标测量仪器,可以利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来测定物质的密度;比重瓶也是一种测定密度的工具,通过特定的设计,可以直接通过称量并且量取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金融领域的黄金密度测定、工程建筑领域的材料密度测定、生产工艺领域的流体密度测定等等。
2. 在日常生活中,密度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烹饪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食材的成熟度;在交通运输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船只和飞机的载重能力;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密度测量身体内部的组织情况。
3. 通过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初三下物理力学知识点

初三下物理力学知识点初三下物理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3. 弹力: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的恢复原状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矢量运算,可以将多个力合成为合力,或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6.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运动学:-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加速度恒定。
8. 功和能:- 功: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9.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
10. 简单机械:- 杠杆: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来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
-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的装置。
- 轮轴:一种简单的机械,通过改变力的作用半径来改变力的大小。
11. 压力和压强: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12. 流体力学基础:包括流体的压强、流速和伯努利原理等。
13.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这些知识点是初三下物理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九年级物理下期第七讲-----质量和密度、力和运动姓名时间【重要知识点】1、密度公式:单位:2、速度公式:单位:3、重力公式:4、力和运动的关系:5、惯性:6、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力检测】1、有一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在左盘放了50 g、20 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到4g处使天平平衡,这个物体的质量应是A.78 gB.74 gC.70 gD.66 g2、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试估算一个中学生整个身体的体积大约是)A.5 m3B.50 dm3C.50 cm3D.50 mm33、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上C、测量时,左盘应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4、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A、1:2B、2:1C、9:2D、2:95、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合每立方厘米含沙量约为()A、35g B、3.5g C、3.5×10-1 g D、3.5×10-2 g6)A、10 m/s B.1.2 m/s C.60 km/h D.340 m/s7)A. B. C. D.8、.有关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D9、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飞龙7型”反舰导弹可由飞机或舰艇发射,在离海面很低的高度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速度达500 m/s,其射程超过32 km,世界上只有我国和俄罗斯研制成功了超音反舰导弹,因为它接近敌舰的速度极快,很难拦截.若用它打击15 km 处的来犯舰,则敌舰最多只有( )A.64 s防御准备时间B.30 s防御准备时间C.34 s防御准备时间D.94 s防御准备时间10、汽车突然()A. B. C. D.()A. 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跳得远C. D.12、一根电线上吊着一盏灯,下列各对力中是属于二力平衡的是(A..B..C..D..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地球的吸引力13、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C.改变运动方向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4、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15、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A.在起跳点之后B.在起跳点之前C.仍在起跳点D.无法确定1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1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18、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那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A.车速太快B. 车速太慢C.突然起动D.紧急刹车19、牛顿第一定律是()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结论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20、小孩从滑梯上滑下的过程,受到的力有()A.下滑力、摩擦力B.重力、下滑力、摩擦力C.下滑力、摩擦力、重力、支持力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2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垫上一块胶皮将瓶盖拧开B.往轴承中注入一些润滑油C.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张紧些D.在皮带传动中往皮带上涂皮带蜡22、如下图,物体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物体没有摩擦力的是不是()A、物体随传送带加速前进;B、物体随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23、为了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人们采用了下面一些做法:①自行车车胎表面有花纹:②螺丝刀的木柄刻上一排凹槽;③移动笨重的箱子时,在箱底垫上几根铁管;④农用脱粒机的轮上常涂上皮带蜡。
这些做法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①③B .只有②C .①②④D .②①24、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不打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人前进B .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动人前进C .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减小,人更容易前进D .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难前进25、2个秒表读数分别为 S ,和 s.26、如右图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27、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________;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2________;一张课桌的高度是7.5×105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1.7×10-3 。
28、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 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容积是10L 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 103kg/m 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 ,将煤油倒去4kg 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 。
29、如图1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
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30、坐在直升机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人向上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直升机在________(填“上升”“下降”).31、踢飞的足球碰到墙壁后,在墙壁上留下了一个圆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碰到墙壁后又被反弹回来,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力的作用是 的。
3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 跟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写出2条即可)33、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的测量情况填写下面的表格:图1(写出2条即可)34、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 ,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 h 。
35、甲乙两图是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 和运动速度v 随时间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物体在0.5s 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N ;物体在2.5s 时的速度为,阻力大小为 N 。
36、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2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图12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7、一个人用与水平面成300的角,斜向上向右拉小车,拉力大小为250N,作出这个A B 图12乙 C D 图238、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被马拉动的车辆(画一个方框来代表)受到的力。
39、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书对桌面向下的压力大小为3N,画出这个压力的示意图40、某同学没有利用量筒也测出了一满杯牛奶的密度.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先用天平测出一满杯牛奶的总质量是120 g,然后测得空杯子的质量是50 g,最后他将该杯装满水,又用天平测得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是100 g.请你帮该同学算一算此杯牛奶的密度是多少?41、一列长200 m的火车以54 km/h的速度通过一个长700 m的山洞需要多少时间?42、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小时?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43、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下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44、图(A )中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图(B )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
请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图(A ):图(B ):45、对于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其实验步骤的安排有如下两种,这两种方法中最理想的是方法 (选填“A ”或“B ”)。
方法A :(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 1(2)用烧杯取适量的液体称出总质量m 2(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4)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Vm m 12- 方法B :(1)在烧杯中盛液体,称出它的质量m 1(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面对准某刻度线为宜),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3)称出烧杯及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 2(4)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Vm m 21- 请说出不理想方法的原因4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细钢丝的直径是_________mm 。
47、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而伽利略认为: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A )图(B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的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文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文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的?答: 。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3)请将小文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 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 ___。
根据小文的结论,可以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将做 运动。
48、如图12-15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在想探究木块和 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 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