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走基层 帮扶解难抒情怀
郭庆文:用实绩书写为民情怀

天就 拉 着 张 孟 江 等 村 干 部 到 全 村 走 “ 刚 开 始 , 我 以 为 他就 是 做 做 样
访摸底。
子,哪想到他是动真格的。”张孟江说。
那 时 , 张 孟 江 跟 着 郭庆 文 到 村 民
家 了解情况 ,每 天 要步行七 八公里 。 眼 看天快黑 了,张 孟江焦躁起 来 ,因 为夜 晚 山路 不好 走 。 但 郭庆 文走 完一 家 还惦记着另一家,下山时天已黑透了。 “山路 陡 峭 ,在 手 机 不太 明 亮
容 乐 观— —
掌握 了全村 所有情况 ,郭庆 文变
得沉默又忙碌。
室,先后 引入养 蜂 、养兔 、养鸡 等项
目……
他 开始埋 头写计划 :修建 村委会 办公楼 、选举 新一届有 能力 的村 支书
在 贵阳市息烽 县西 山镇联合 村驻 村一年 ,4 3 岁的第 一书记郭庆 文用实 绩 赢得 了民心 。
固执 ,对 于修 路要 占用 他家耕地 的事
十 分 反 对。 穆 四爷 寻 思 ,无偿 捐 地 一 点
也不划算,不修路他还能多种点蔬菜。
为 了做 通 穆 四爷 的 思 想 工 作 , 郭 庆 文 数 次 登 门拜 访 ,穆 四爷 均 是 冷 脸 以对 , “ 你 来 干 什 么? 我 不 会 改 变 主
I 山里山外贵州人 I 贵 州榜样 ・ 时代先锋 ・ 文明行 动
郭庆 文 :用实绩书 写为 民情怀
文 一当 代 贵 州 全 媒 体 记 者 马 红 梅
贵 妨样
为 制 定 精 准 扶 贫 方 案 ,他 勤 于 走 访 、深 入 实 际 、认 真 听取 群 众 意 见 和 心 声 : 为 精 准 扶 贫 能 出成 效 、快 见 效 、 多 见 效 ,他 以项 目 实施 为 抓手 ,带 领 联 合 驻 村 工 作 组 协 调 各 类 资 金 ,这 是 驻 村 第 一 书 记 郭 庆 文 的 为 民情 怀 。
陆良人民最难忘的县委书记

陆良人民最难忘的县委书记——张登高张登高(1921-1971),云南省陆良县沙锅村人。
1947年秋,中共地下党在龙海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积极参加革命武装斗争,任游击队长。
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被选为龙海山区行政委员会主席。
1950年8月,他被选为云南省首届农民协会代表,后又被选为陆良县农会主席。
1952年10月后担任万清、三岔河区委书记。
1956年7月开始,先后任过中共陆良县委委员、县检察院检察长。
1957年7月担任县委副书记,1959年任书记处书记,并兼中原泽开河造田、西桥炸滩、兴修响水坝三大水利工程任总指挥。
1964年任县委书记。
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20世纪60年代他出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忍受着肝病带来的疼痛,把兰考的盐碱地改造过来,受到中央的表彰,但他也因肝癌,死于兰考。
张登高以焦裕禄为榜样,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从治水入手,专管水利多年,他与县委领导班子的同志一道制定了水利建设的宏伟规划:以南盘江为中心上堵(建干流中的响水坝水库),下泄(加深开炸西桥13公里长的石河床),中开发(在滞洪区中原泽等湖泽中开河排水建农田),四山长腾“结瓜”(在支流上修水库蓄水浇灌),在陆良坝子东西侧修建引水河道(实现东河、西河双发岔,满栽满插陆良坝)。
在抓水利建设初见成效之后,又组织领导架设曲靖至陆良的高压输电线,在坝区兴建了数十个电力排涝、灌溉站;制定和实施西水东调方案,将永清水库水东调灌溉农田;同时编制山区水利建设长期规划。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电力碾米、磨面坊遍布坝区,机耕面积大幅度增长。
为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领导修建了大批村庄、田间道路。
在农业生产上,端正了以粮食为纲,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注重抓典型、树样板,及时总结推广三岔河公社大沟大队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以副养农,由穷到富的经验、推广了三岔河公社棠梨大队利用河堤栽桑养蚕的经验;板桥公社旧州大队在路旁植树和发展经济林木的经验。
他还积极带领县级机关干部绿化被拆除砖石的城墙,到太平哨一带造林,提出了新建和扩建太平哨经济林木场,开发乱石滩栽桑养蚕等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
署名文章:办法就在基层群众中—县委书记的署名文章

办法就在基层群众中——县委书记的署名文章“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是办法”,这是省委XX书记在今年第四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所强调的。
作为20XX欠发达县份的县委书记,感受尤为真切、深刻。
“十二五”末,XX的各项主要指标在全省县(市)的排名基本上都是垫底,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排全省倒数第一与第二。
怎样才能让父老乡亲的“口袋”尽快鼓起来,是我到XX工作一年多来始终焦虑、苦苦思索和用心实践的重大课题。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XX乡岗北村是我今春大走访的第一站。
之所以选择这个村,是因为岗北既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又是组织部门排出的软弱基层党组织之一,是“双料”后进。
前年底任职XX下村调研的第一个点也去了岗北,当时给我的震撼很大,全村60%的农户年收入还不到全县平均水平的一半,特困户有62户,集体收入基本没有;“两委”班子不齐,支书长期空缺,而且是“七个党员八颗牙”。
那次走访贫困户朱继才,75岁的老人守着3亩薄田度日,老伴72岁长期有病,唯一儿子40多岁还是光棍,一家人住在2间小房子里。
那是我见过最差的房子,家徒四壁,都不敢相信还有这种房子。
记得当时抓住老人干枯的手,看着他佝偻的身板,五味杂陈,尽管把牙咬得紧紧的,但还是没能控制住噙在眼中的泪……去年9月村级换届前,我又去了趟岗北,感觉有了些起色。
一晃大半年又过去了,现在的岗北情况怎么样?朱继才老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扶贫开发进展得怎么样?这些问号都提醒我,一定要再去岗北看看。
到岗北只有半个多钟头的路程。
再次来到朱继才家,房子还是那房子,但整洁了许多,老人脸上的愁容也不见了,乐呵呵地对我说,县里、镇里和村里都把他家当重点来扶贫,村里潘书记还拉他家进家庭农场,为儿子介绍了份工作,收入4万多元,准备积蓄一两年盖新房,讨个儿媳妇。
听了老人的话,很欣慰,似乎看到了岗北脱贫的一丝曙光。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该村新任书记潘家凤说:上任后铺了路、修了渠,办了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花木苗圃,准备再发展千把亩大棚,建光伏顶棚电站。
申涛:真情帮扶解民忧

申涛:真情帮扶解民忧作者:马骏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03期一口地道的石楼方言,雨靴沾满了污泥,挨家挨户排查登记房屋安全信息,如果忽略身上那个挎包,你很难想象到眼前这位青年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来的“第一书记”。
2021年10月,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石楼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灾情,身在基层的申涛与群众共同奋战,共克时艰。
2020年7月,山西醫科大学汾阳学院继续教育部综合办公室主任申涛被派驻到石楼县和合乡土社村任扶贫队员,2021年5月,转任石楼县义牒镇石家坪村第一书记。
随着时间的推移,申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们的认可和赞誉。
村民告诉记者:“一年多的时间里,书记用亲历亲为的干劲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奋力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村民富了,村子大变样了。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申涛克服语言关、转型关和生活关,先后参与了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21年5月,作为队内骨干成员,和学校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友一起,被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是农村基层政治生活的重要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申涛同志与义牒镇党委、帮扶村紧密配合,积极推进工作,协助石家坪村顺利完成了村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白天走上田间地头,晚上进村入户。
”在驻村帮扶过程中,为摸清情况,申涛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石家坪村的7个自然村。
对脱贫户进行宣讲,与脱贫户交流谈心,向脱贫户认真宣讲国家的各项帮扶惠农政策;与脱贫户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共商精准帮扶大计。
从支部建设、产业发展、台账建立,到入户调查、移风易俗、疫情防控,申涛积极地参与村里的每一项工作。
同时,申涛充分发挥自己所在单位是医科类院校的优势,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在走访帮扶村的过程中,为帮扶村的多名群众联系吕梁市最好的医院——汾阳医院就医看病。
第16期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曾祥林等

第16期2012年3月7日深入基层解民意真心扶贫谋富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曾祥林等深入盐锅峡镇开展“双联行动”3月2日,盐锅峡镇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动员会议。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曾祥林,县政协副主席孔维萍参加指导了会议,县人社局、供销社、机关工委等相关联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该镇全体干部职工和村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曾祥林就如何开展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二是要保证进村入户时间;三是要真帮扶、实帮扶;四是要帮扶见成效。
他强调指出,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这次活动中,要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努力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争取村村完成道路硬化任务,户户搭建一座钢架蔬菜温棚。
会后,曾祥林先后深入到贫困户党存辉、黄良虎、党存乐家中,详细询问了他们家里的经济情况,了解群众生活中最需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入户过程中,曾祥林与帮扶对象促膝而坐,问寒嘘暖,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向他们传达了省、州、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内容,当他得知联系党存辉和黄良虎是两户残疾户,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所得,还有一户是养殖户,因几年前一场猪瘟返贫,目前家境困难的情况后,鼓励他们要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并为联系户每户送去了500元的帮扶款。
孔维萍来到党川村,就地与村社干部和部分群众召开座谈会,向大家介绍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详细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并帮助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共谋脱贫致富办法。
随后她深入到自己所帮扶的3户特困户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面临的现实困难。
其中有一户叫党存旭的特困户,父亲下身瘫痪,妻子常年重病,还供3个女儿上学,家庭生活特别困难。
当孔维萍了解到党存旭一家这样的现状后,鼓励他们要克服困难,鼓起生活的勇气,并告诉他们,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为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变生活面貌的。
曾瑜:干部的好“班长”群众的好“亲戚”

曾瑜:干部的好“班长”群众的好“亲戚”作者:暂无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5年第10期文/黄霞和老百姓的每一次接触,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触动,看到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我都对自己说,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对得起他们热切的期盼。
——曾瑜一条粉红丝巾温暖了群众的心。
一个清瘦身影走遍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一位干练“班长”引领了一个贫困县转型崛起。
她,就是现任贵州省遵义市委常委、遵义县委书记曾瑜。
今年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崇高荣誉。
她对党忠诚的品质、敢于担当的精神、务实廉洁的作风,成为干部眼中的好“班长”,群众心中的好“亲戚”。
解决贫困问题是最大的务实“关爱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
”曾瑜提出并深化“三关爱”工程,不仅更好地解决了困扰习水多年的民生难题,“三关爱”工程也入选全国第二届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解决贫困问题,不让一个老乡在全面小康中掉队,这就是最大的务实。
”曾瑜用实际行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兑现诺言。
在曾瑜的带领下,一场“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的“双亲”活动在遵义县不断深化拓展。
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结亲近2万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万个。
在黔北山区工作多年,曾瑜深知,加快解决贫困问题,不让一个老乡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遵义县是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县,基层困难群众的生活总是牵动着曾瑜的心。
“和老百姓的每一次接触,对我来说都是一次触动,看到他们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我都对自己说,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对得起他们热切的期盼。
”说起老百姓,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县委书记露出了柔情的一面。
2014年,遵义县在深化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子”中,曾瑜就与因车祸致残的贫困户王相坤结上了“穷亲”。
曾瑜对她的“穷亲”关爱有加,实打实帮扶,让他早日脱贫。
2014年,遵义县减贫2.5万人,8个贫困乡镇有5个顺利脱贫。
几年前,曾瑜从市直机关下县工作,大面积的贫困现状和群众渴求改变的眼神深深触动了这位年轻女干部的心。
2023年最新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

2023年最新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导语】要彻底解决贫困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主要解决的在于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问题,而要真正站起来,富起来,还需要贫困群众自身的不断努力,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摆脱贫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今年的1月28日,我和往常一样在前往大南沟驻村工作队驻地之前,到卓资山镇观音庙移民楼对所包扶的贫困户兰贵荣家进行了例行走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他家了,每去一次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一进家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环顾家里家外干净整洁,兰贵荣妻子牛利英与婆婆及儿子围坐在茶几前正在挑拣豆芽,我坐在老人跟前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询问老人楼房好不好,老人满脸高兴地说:“真好!”说起动员老人到移民楼居住,真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兰贵荣一家是2023年易地搬迁户,他们一家三口人2023年5月已经搬迁到新楼房居住了,旧房就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一人居住,我们驻村工作队一次一次地登门做工作,老人就是不愿意去楼房居住,她总说,“自己岁数大了,活一天算一天,现在还能自理。
”我们知道这是老人的传统思想在做怪,于是我们通过做老人子女的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合力,终于把这件事情办成了。
兰贵荣家属于特殊家庭,妻子双眼残疾,儿子受母亲遗传双眼视力高度近视看书学习得靠放大镜,对于这样一个家庭,只靠兰贵荣一人种地收入,虽然有低保、残疾人补贴、及各项保障措施,但对于今后及将来,光有这些远远摆脱不了贫困,2023年搬迁到卓镇后,兰贵荣先后在苏宁电器和各个工地打工,冬天缝足球每月固定收入能够达到3000元左右,孩子能够就近在大庆街小学上学接受好的教育,我相信他们家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篇二近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好几户的羊和狗都莫名其妙的丢失。
村民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我们驻村工作队的高度重视。
书记扶贫民情日记:做小事办实事

书记扶贫民情日记:做小事办实事
XX年5月25日星期四天气多云
驻村工作以来,我始终把村民放心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开展亲民、便民、爱民工作。
走访中得知一些因年老行动不便的村民,正为手机没费无法交和卡坏、无卡不能及时和亲人取得联系而犯愁时,我时间和在丰镇移动公司上班的同学取得联系,反映情况后看他们移动公司有什么上门服务的政策,他说正好他们移动公司目前有一个扶贫领域的下乡帮扶活动,让我和营业员联系,在我和营业员取得联系后,共同商定5月25日来xx村大队开展了“亲情呼唤”活动,为xx村行政村的留守老人以及贫困户等人免费发放100余张电话卡,每张电话卡已预存100元话费,为那些长期不能与亲人、朋友见面,缺失亲情、友情的百姓捐赠亲情电话卡,开展“沟通零距离”亲情电话通话服务。
这样一来,解决了因身体和交通不便造成无卡无费不能与亲人及时取得联系的窘况,村民可利用免费电话卡随时与外出打工的亲人进行通话,拉近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距离。
电话卡发放现场,部分村民迫不及待地拨打了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和朋友电话,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亲情呼唤”活动拉近了留守家庭的距离,减少了贫困户的经济负担,为留守家庭、贫困户等搭起一座爱的桥梁,
为村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期)
永乐镇中心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30日
县委书记走基层帮扶解难抒情怀
2012年3月30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穆嵘坤同志率县委办、财政局、教科局、水利局、农牧局等11个单位部门负责人深入永乐镇调研工作。
12时,穆书记一行在永乐镇党委书记张正伟的陪同下,来到永乐镇骊龙中学,查看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计算机室等教育教学设施。
来到学生食堂时,看到学生们正在就餐。
穆书记亲切地询问学生们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吃得饱不饱?听到同学们都说吃得饱,菜也好吃时,穆书记很高兴,关切地告诉学生们:“要多吃蔬菜,加强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他还特意走进食堂工作间,了解食堂卫生及食堂工人的工作情况。
并叮嘱骊龙中学要努力探索食堂管理新模式,让学生吃上丰富的、放心的饭菜。
调研中,吕天泽校长向穆书记汇报学校亟需更换一批新电脑的困难时,随行的教科局局长罗义国向穆书记汇报了今年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将匹配资金改善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将为骊龙中学更换学生电脑45台。
吕天泽校长向穆书记郑重承诺:积极探索食堂管理新模式,让学生吃上营养午餐;带领全镇教师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吕天泽校长还向穆书记介绍了这几年骊龙中学的升学情况。
穆书记说:“骊龙中学升学考试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取得了这样的优异成绩,与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
”随即叮嘱教育主管部门要多从物质、精神上激励、鼓舞老师们勇挑
重担再创佳绩。
县委书记这种“身体力行抓教育,情牵教育心不改”的教育情怀,激励着、鼓舞着永乐镇200多名人民教师奋发有为,辛勤耕耘,为促进永乐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贡献力量。
(中心学校基层办何文田供稿)永乐镇中心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印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