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压差双管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研究及应用

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研究及应用

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研究及应用X周洪军1,李积祥1,杨海龙2(1.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桩西采油厂;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甘谷驿采油厂原油集输站) 摘 要: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老河口油田桩106块油藏为中高渗疏松砂岩油藏,该油藏由于各层系间压力系统和渗透率间的差异很大,层间矛盾突出,井深结构(井斜和方位角)的影响,目前的分注管柱难以满足该油藏分层注水的要求。

因此,开发研制了新型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注管柱,解决了水井分注难题。

该管柱施工成功率高100%、层段注水有合格率高、分层可靠性高、洗井方便,控制操作简便的优点。

关键词:液控封隔器;分层注水;同心双管1 前言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老河口油田桩106块油藏为中高渗疏松砂岩油藏,该油藏有Ng1、Ng2、N g3、Ng4等多套开发层系,由于各层系间压力系统和渗透率间的差异很大,层间矛盾突出,难以用一套井网注水开发,因此对该类油藏的开发必须分层注水开采。

目前在该区块的分注管柱主要有:空心分层注水管柱、偏心分层注水管柱、斜井集成分层注水管柱。

但是由于井斜和方位角的影响,使得斜井集成分注管柱在投捞和测试、测调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无法投捞、测试和测调,同时由于水质等因素的容易堵塞水嘴,无法保证该区块正常注水。

因此我们研究了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层注水管柱,该管柱可以使各层的实际注入量由地面控制和计量、配注精确、后期管理简单,同时实现了地面验封,对水质的适应性也比较好,不存在堵塞水嘴现象,有效的解决了该区块油藏大斜度分层注水的难题。

2 管柱工作原理、结构、技术指标2.1 管柱结构液控封隔器同心双管分层注水工艺采用液控封隔器(保护套管封隔器和分层封隔器)、外管、内管三大部分组成(见图1),无配水器,其中液控封隔器是用一根1/4寸控制管线来坐封和解封,只要控制压力保持稳定,井下无液压泄漏,在地面即可观察到井下封隔器的密封情况;278寸油管和1.9寸油管分别由两套套管四通悬挂,使每个油层均有单独的注水通道,互不影响。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一、选题背景地下水是地球上的宝贵财富之一,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生产等。

然而,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下降,岩溶地区发生地面塌陷,严重危及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地下水管理中,注水技术可用于维持地下水位、提高采水能力、改善水质等方面。

但传统的注水技术往往会导致注水层与提水层之间的水动力隔离,降低了水文地质效应,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研究新型注水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二、选题意义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注水技术。

该技术采用TS-1分层注水管,在同一注水管中设置多层防砂网和分流器,形成分层注水结构,实现了建筑结构的多功能化。

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制造,既可以有效过滤淤积和颗粒物,又可以实现不同层次的注水和提水,减轻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提高地下水的采水效率。

因此,在地下水管理中广泛应用,对于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高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优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在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和研究。

2. 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的性能测试和评估,包括过滤效率、分布管水力特性、整体水力特性等。

3. 在地下水管理中应用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的实验研究,分析其对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效应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实验室测试主要包括分离管力学特性测试、滤材筛选试验、分离管局部阻力试验等。

现场实验方案设计包括注、排水试验、水位位移监测、水质监测和土体变形监测等。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评估同心集成分层注水技术在地下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分层注水工艺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分层注水工艺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测试 , 不同小 层间注水量直 接测试 , 克 服 了层间干扰 的影 响 , 提 高 了分层流量调 配的准确度 。
取全 区某时刻 ( 段) 地 层压力有 三种表示方 法 , 分别是油 井平均 地 层压力 、 水井平 均地层 压力和油水 井平均地 层压 力。三者 各 有 所侧重 , 其 中油水井平 均地层压 力最能表 现全油 田的压力变 化情 况。
分层注水工艺及其应 用效果评价
何磊 ( 中 国石 油长庆 油 田分公 司采油 五厂 , 陕西 榆林 7 1 8 6 0 0 )
摘要 : 我 国陆上 大部 分油 田为 多层砂 岩油 藏 , 储层 渗透 率 以确定分注工艺对油藏开采的适应性 , 及时调整分层配水量 , 非均质 性普 遍较 重 。分层 注水技 术将 渗透 率差 别较 大的层段 改善开 发效果 , 提 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 分 隔开来进 行 注水 , 可 达到提 高 中低 渗透 层储 量动 用程度 、 提 2 . 1产 吸剖 面 法 高注水利 用效率 、 减缓 老油 田产 量递减 的 目的 。根据 分 注工艺 产 吸剖 面是 油 田 日常 生产过 程 中最常 见的 一项 生产测 试 实施前后 产吸剖 面 、 区块含水上 升率 、 水驱特征 曲线 、 地层压 力 资料 , 包 括采油井 的产液剖面 和注水井 的吸水剖 面两部分 。对 等的变化, 对分注工艺进行有效评价 , 对该技术提高矿场适应 单井产 液 ( 吸水 ) 剖面 , 可直接 对比其分 注前后不 同层 间的产液 性、 提 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具有 重要 意义。 ( 吸水 ) 相 对量 变化 , 来 评定 分注效 果 。一般来 说 , 分 注前产 液 关键词 : 分层 注水 ; 产吸剖 面; 动 用程度 ; 增油量 ( 吸水) 为 单 层控 制型 , 即产 液 ( 吸水 ) 主要 集 中在 某一 高渗 透 人工 注水 开发 作为一 项应 用 最为普 遍的 提高 油藏采 收率 层 , 占 了较 大 比重 。而 中低 渗 透 层不 产 液 ( 吸水 ) , 或 比例 很 技术 , 在 国 内外 石油矿场得 到广泛应 用 , 起 到 了补 充地层能 量 、 小 。分注后 则层间注采均匀性会 有所改善 。 提 高油 井产液 量并 最终 提高 油藏 整体开 发效 果的 作用 。人工 对 全 区产吸剖 面 , 可 进行 统计处 理后 , 绘制 全区 产吸剖 面 注水按注水层位间是否用封隔器卡开, 可分为笼统注水和分层 的 劳伦兹 曲线 , 并 采用微 积分 法计 算 曲线的不 均 匀度 , 来定 量 注水两种 。 评价全 区分注 前后产吸剖 面变化情 况。 另外 , 根 据产吸剖 面资 对 均 质性 较 好的 储层 , 不同注 水 层间渗透 性差 别不 大 , 可 料计算 油 田不 同年 度 月份 的水驱储量 动用程 度变化 , 可更直 观 直接 采 用笼统 注水 进行 注水 即可达 到注 水要 求 。但对于 储 层 展现分 注前后 开发效果 的改善程 度。一般说 来 , 分注后 油田动 间渗 透性 差 异较大 、 非均 质性较 强 的注水井 , 直接 笼统注 水 的 用程度 会变大 。 结果 往往是 高渗透 层吸水量偏 多 、 中低渗透 层吸水很 少或不 吸 2 . 2油藏工程法 水, 造成高 渗透 层注 水量 多、 驱 油效果好 , 导致 油井过早 见水水 油藏 工程方法 是油 气田开发工程 中的常 用方法 , 其本 质是 淹 。而 中低渗 透层 由于 无法有效 注水 , 动用 程度较 差 , 成 为剩 根据 相关 计算 理论 公式 、 经验 公式 、 物 质平 衡方 程等 对开发 中 余油 富集区 。为提高 中低渗透 层注水开发 效果 , 对此类 注水井 的各开发指标 进行统计分析 。 般 采取分 层注水 工艺进行注 水 , 即在注水 井井筒 中人为下入 基于 油 田生 产动 态 数据 , 计 算 油 田在 分注 前后 含 水上 升 封 隔器将 渗透 性差 异大 的层 位分 开来注 水 。并及 时开展 分 层 率 、 水 驱指 数等 的变化 , 可对 油 田分 注前后 水 驱开发 效果进 行 结合 理论 曲线评 价油 田整体 开发 效果 。 另外 , 根据 油 田 注水 实施 效果 评价 , 分 析分 层注 水工 艺技 术有效性 , 以对 分注 评价 , 工艺 配注 参数动态调 整。 分注 前后 日 产油( 月产油 ) 增减情 况 , 是最直观 的分注效 果评价

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及应用

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及应用

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及应用提要:胜利油田河67区块砂二稳属低渗透油藏,油层非均质严重,分层注水层间差异大,且油层埋藏深,温度高,管柱蠕动严重,封隔器易失效,分层注水存在”分不开,测不出,调不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压注水井的分层问题,实现了不需投捞死芯子而保证分隔器可靠的座封及直接检查管柱密封的需要,不需要辅助直接注水,实现了座封、注水、分层改造一次性管柱,独特的液力投捞装置,投捞成功率高,计算机回放打印,录取数据准确,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注水井;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应用。

1、概述胜利油田河67断块位于现河庄构造的结合部,属河50构造的一部分,该块是管理局未动用储量开发招标块,未动用储量层为砂二稳矿,含油面积2.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16万吨。

该区块1964年投入开发,共钻井27口,钻遇油层764米/295层,油水同层414.3米/105层,投产22口井,共射开油层558米/260层,油水同层161.6米/33层,已累计采油59.5万吨,累计采气21.5百万立方米,累计采水104.55万立方米。

历史上,该断块H51井、H57-5井等注水井分层注水管柱采用K344或Y341封隔器及偏心配水器,测试用106、107流量计,压力等级低,不耐高压,地面配套的防喷器与注水压力不配套,由于无法分层测试、投捞测试、投捞和调配,使分层注水有名无实。

因此,H67断块基本采用地层能量采油,某些井油层严重水侵,每年含水平均上升7.8%左右。

为了使该区块分层注水方案有效实施,进行了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的研究。

2、高压分层注水配套技术的内容及特点2.1、工艺技术简介该配套技术主要包括深井高压空心液力投捞管柱和高压分层测试调配技术两部分,作业下入高压分层注水管柱,利用ZJK空心配水器完成座封及试压,洗井后下入存储式涡轮流量计测试吸水量,地面回放打印出所需要的时间、水量等测试资料数据,而后再据此资料进行水嘴调配工作,直至满足地层配水要求。

分层注水技术--注水工艺讲座

分层注水技术--注水工艺讲座
5、 测试调配中,因打捞工具上没有扶正机构,使配水芯 子捞获后因磕碰、井斜等因素的影响而落井。
密封圈脱落情况
1.3 偏心配水管柱
注水层 注水层 注水层
偏心配水器
封隔器 偏心配水器
1.3 偏心配水管柱
偏心配水器
配水器堵塞器 配水器工作筒
1.3 偏心配水管柱
小直径偏心配水器
配水器堵塞器
1.3 偏心配水管柱 偏心配水器投捞器
1.2 空心配水管柱
空心配水器参数
级数/参数
甲乙丙
总长 (mm)
540 540 540
最大外径(mm) 106 106 106
中心管最小内径 57 48 40 (mm)
芯子最小通径 (mm)
46 40 30
凡尔启开压力 (MPa)
0.7 0.7 0.7
1.2 空心配水管柱
优点: 1、配水器结构简单 2、投捞成功率高
KZH-115
25 120 1460 1260 1450 115 60
\ 56、52
DQY341
25 90 950 950 576 114 55、52 28.5、26 60、55、52
1.4 组合配水管柱
优点:
1、分注层数4-5层, 一次投捞调配多层。
2、配注层间距不受限制, 适应多个薄夹层细分 注水。
测试球座 封隔器 节流器
球座
1.2 空心配水管柱 空心配水器
注水 层
注水层
注水层
空心配水器甲 封隔器 空心配水器乙 封隔器 空心配水器丙 撞击筒 球座
液力助捞: 液力助捞器进入相关配水器,配水器 芯子与液力助捞器形成临时活塞,此 时进行反洗井就可把芯子捞出配水器, 由录井钢丝起到地面。

液控式同心双管分层注水技术

液控式同心双管分层注水技术

万方数据
一60一

油机械
2009年第37卷第5期
管锚的侧面有1道轴向沟槽,液压控制管线从巾穿 过,不会被油管锚的锚牙损坏。油管锚是水力压差 式,注水时油管内压力大于管外压力,油管锚锚 定,停注后管内外压力平衡时,油管锚解锚。 地面叠装2套油管头,注水管汇在地面分2 路,一路自采油树翼阀注入,从内油管注入到油层 2(图I中虚线箭头所示);另一路自上边的油管 头翼阀注入,从内外油管的环空下行,注入到油层 1(图1中实线箭头所示)。图1所示是油层l注入 压力高于油层2的情况。当情况相反时,要对分层 注水管柱进行调整,去掉油层1所对的带孑L管,把 密封插入改为一个带“1卜”字交叉孔的密封插入, 这样内油管的水就进入油层1,而内外油管环空的 水进入油层2,如图2所示。
密封插入
管柱内外压差来实现注水时封隔器的f:下密封,当 洗井阀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结垢、水嘴刺大、节流阀 刺坏等现象时,都能使封隔器的洗井阀失去注水时 的密封作用,而这种变化在地面不能及时得到判 断,只有通过验封才能确认,而现场分层注水井的 验封工作很难保证,冈此其有效分注率也就无法得 到保证。采用该技术无需验封,在地面就能直接观 察井下封隔器的密封情况,相比之下能够较好地保 证分注合格率。 (4)停注时层间不窜流。注水井在计划停注 或其它原冈停注时,控制液控封隔器的压力并不卸 去,封隔器在井下仍保持密封状态,层I刈注入水不 会发牛窜流现象。这与使用带洗井阀结构的封隔器 分注管柱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使用带洗井阀结 构的封隔器分层注水管柱在停注时,管内外压差消 失,洗井阀便失去密封作Hj,注入的层间水由于压 差的作用极易发生窜流。 (5)具有油层上部套管保护功能。该技术在 油层以J?安装了液控封隔器,无论是存注水过程巾 还是在停注时,都能保证其以上部位套管小受注水 压力的破坏。 2

探讨油田注水工艺配套技术与现场应用

探讨油田注水工艺配套技术与现场应用
足, 递减 加大 , 严 重 影响油 田开 发效益 。 注 水是保 持 油藏压 力 , 提高 水驱 效率 的 有效 途径 , 在 及时 注水保 持地 层 能量 的同是 , 需 要不 断调整 注采 强度 和水驱 油 方向 , 提 高注 水波及 体 积 , 才能保 持 单元产量 高 位运行 。 本 文 以胜坨 油 田为 例 , 探 索 了注 水工 艺 配套 对 改善 油 田开 发效果 的 作用 , 成 立 注水 项 目攻 关组 ,强 化深层 分 注 、 中浅层 增 注措施 , 提 高注 水层 段合 格 率 。 1油 田现 状和 问 题 目前油 田注水开 发存在 问题 ( 1 ) 注 采矛盾 突出 , 井网不完 善 , 储量动用 不均 衡; 由于堵塞 以及地 层渗 透性差 , 水 井欠注 注不进 , 水 驱效果 差 , ( 2 ) 层 间非均 质
2注水 工 艺配 套新 技 术
2 . 1 分层 注 水工艺 技术
由水源井、 存水设备 、 过滤设备、 增压设备及注水井组成。 基本思路是将水源井
作为 洁净 水来 源 , 通过 过滤设 备去 除机 械杂质 , 然后 由增压 泵将 合格水 质 注入 油层 , 对 应油 井综 合含 水 下降 7 . 2 %, 精 细注 水效 果初 步显 现
内” 三大矛盾, 加强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 以“ 注上水、 注好水 、 注足水、 高效注水”
为 目标 , 强化 以注水 为核 心的老 区综合 治理 , 推广应 用注水 新工艺 , 开展 井 网完 善、 注 采调 配 、 源 头水 质一体 化管理 , 着力 改善注 水开 发效果 。 通 过治理 , 注采对 应 率提 高5 . 4 %, 油 田深 层和 中浅 层注水 符 合率分 别上 升 l O . 1 % 和2 0 . 2 %, 夯 实

高压差分层注水智能阀的研究与分析

高压差分层注水智能阀的研究与分析
( 2)A S SW01ec 软件 介 绍 。ANS SWokec n i met N Y rInh ‘ ) Y rbnhE v mn n
(WE 是新一代多物理场协 同C E A ) A 仿真环境 ,其独特的产 品构架和众多 支撑性产品模块为产品整机 、多场耦合分析提供 了非常优 秀的系统级解 决方案。 ( ) dms 3 a a 软件介绍 。该软件 采用了比较先进的 汁算方法 ,大大 地缩短 了汁算 时问 ,其精确度也相 当高 , 广泛应用于机械 没汁的各 被 个领域 。其有如下 功能 :分析运动学静定 系统 、分析线性系统模态 、 力输入运动 以及模拟控 制系统 。
2 U G建模 与 装 配
R f e et 对建立的儿何模型进 行映射 M格划分. enm n i 方式 . 数值 模拟 求解 : ( 1)定义分析类型 、没置分析类型 为Sai, tc t ( ) 义边 界条件 。在 主要性 能指标 中 ,智能 阀要求 能够在 大 2 定  ̄ 1 Mp 的压 力 下工 作 。所 以施 # Y 向 的约 束 ,施 l X 向 的约 t5 a z U方 / 方 l l 束 ,对分受 力面施l z 向的压 力 :1MP 。耦 合受 力面上所 有节点 J 方 , 6 a Y方 向的 自山度 . . ( 3)求解 。分 别对当前载荷步进行求解 。
数值模拟结 果 : 通过 汁算 ,对于 l .5 57 mm厚 的上塞体 在1 Mp 的压 力作 用下 ,各 6 a
点的 位移云图如 图3 示 根 据主要 性能指标 以及钢材 的变形 量等} 所 4 0 度 试验评估指标 ,要求 每米 变形小 于0 1 m . r 其 汁算结果见表 l 0a
不但大大的延长 了施 工的 期 ,而且还增 大了施 工的难度相比 。最近 使 的压 力传感 器技 术很好的利 了水接收 到来 自地面的控制信号 , 从而取代 了片j 也缆进行地 面与井下信 息交换的方式 。本文 研究 了高压 差分层注水L| } 的关键部件 体 ,通过数字化技术 ,运 用各种软 件来实 现智能蒯的合 利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密闭扩张封隔器
②压缩封隔器 具有洗井通道
洗井开关
二、井下管柱结构优化与技术方案
方案1— — 井深≤ 2200m, P启上> P启下

技术方案
主要特点
双管配水器 1)大压差下 封隔器的密封 可靠性好。 2)可洗井。 定压沉砂洗井阀 3)防层窜、 防反吐。
a 采用泄压环空沉砂结构, 砂子沿环空沉砂通道进入尾 管,防止砂埋洗井阀; a 具有定压开启功能,防止 封隔器中途坐封坐卡及地层反 吐砂进入油管。

技术方案
洗井开关
二、井下管柱结构优化与技术方案
方案2— — 井深≤ 2200m, P启下> P启上

技术方案
a 主要特点:
1) 在管柱上部加 水力锚或防蠕动器,防 止高压层上顶力引起管
洗井液
设计有内管
及环空夹壁两个 通道;
a 分层密封压
差可达25MPa;
柱蠕动; 2)分水器承担内插 密封及内、外管分水两 重功能; 3)可洗井功能由可 洗井封隔器与分水器配 合完成。
N
通过井口测调流量、压力,可判断封隔器密封状态,免
除井下验封。
四、技术优势及现场应用
序号
1 2

开井日期
08.5.6 08.6.18 08.8.21 09.4.2 09.4.26 09.5.2 09.5.21 09.5.28 09.6.1 09.5.12 08.5.3 08.4.27 08.12.30 09.1.15 09.3.2 09.3.28 09.4.20 09.4.16 09.4.19 09.6.15 09.6.11
大压差双管 分层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9年6月
汇报内容
一、大压差分注概述 二、井下管柱优化及技术方案 三、井口测调流程优化及方案 四、技术优势及现场应用 五、结论与认识
一、大压差分注概述
1、胜利油田大压差分注井基本情况
随着开采难度的增加和精细开发的深入,较多的非均质严重油藏投入开发。大 压差井的数量在逐年增多。截至08年7月底,胜利油田共有分注井 2534口,其中 “ 绝 对大压差 ” (层间注水压差 >8MPa)的注水井约有 350口左右;无法合格调配的 “ 相对 大压差 ”(层间压差不大,但高于两层最大可调配压差)井有 295口,占分注井的 25.5%。
二、井下管柱优化及技术方案
管柱参数、 管柱参数、 配注量参数 配注量参数
腐蚀速率 动荷载 流态判断
大压差井下管柱优化 之井下管柱及井口优化
注水启动压 注水启动压 力分布情况 力分布情况
组合管柱的 强度计算
不同管柱组合 下的压力损失
确 定 高、低 压层位置
防蠕动 工艺上: 工具及管 柱结构 洗井工艺 防反吐 内外密封
内管注水磁电流量计 恒流量调节器 流量调节阀 压力表
主要特点:
1、采用井口磁电流量计,可 对井口流量进行准确计量,并有 微机接口,可实现联网。 2、采用井口恒流量调节器, 可减少压力波动对流量计的冲击 及频繁操作调节阀,提高配水精 度,减轻劳动强度。 3、井口单向控制阀可有效实 现防反吐。
单向控制阀
理论上:内 外管组合及 注入层位
优 化 工 艺
以两层的配注压力 差为目标对内外管 组合进行优化
合理的井下管柱结构
井下管柱优化及技术方案 水力学流态判断
1 0.75 0.5
内管 50m3/d
层流
Re<2000
水力光滑区
2000〈 Re ≤
59 . 7
紊 流
混合摩擦区
2∆ D
Re ≥
1、高压层放大注水,低压层配 注量 <40m3/d时,层间启动压差 >4.92MPa,单纯靠水嘴节流控 制已无法实现合格调配。 2、低压层配注量达 80m3/d 时,采用小水嘴节流可能完成 配注,但需要较高的系统压 力,且水嘴刺坏现象严重,势 必会增加调配次数,造成不必 要的浪费
MPa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汇报内容
一、大压差分注概述 二、井下管柱优化及技术方案 三、井口测调流程优化及方案 四、技术优势及现场应用 五、结论与认识
三、井口测调流程优化及方案
全井筒洗井 防反吐 能量损耗 密封连接方式
井下管柱及井口优化 之 井口测调流程优化
井口 装置 优化
测调 仪器 优化
流量、压力监测
井口流量调节
井口测调流程
方案1— — 井深≤ 2200m, P启上> P启下
胶筒内有密闭机构

技术方案
主要特点
1)大压差下 封隔器的密封 可靠性好。 2)可洗井。 3)防层窜、 防反吐。
结构上采用水力密闭锁紧结 构,停注时仍处于密封状态, 反洗井解封,保持洗井畅通。
配合以洗井开关 ,共同完成内管 、环空的彻底全 井筒反洗井。
四、技术优势及现场应用
1、 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
N N N
根据井深、高低压层不同位置,优化了四种大压差井下
分注方案,针对性强。 四种井下分注管柱均具有全井筒洗井、防层窜反吐、大
压差下密封可靠性高的优越性能。 在井口流量波动的情况下能实时调节,使流量保持恒
定,提高配水精确度;减少频繁操作调节阀及对井口测量仪表的 冲击。
665 − 765 lg 2∆ D
内管50m3/d
0.25 0 500
内管30m 3/d
1 0.5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环空 50m3/d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环空30m3/d
3000 3500
31/2TBG与 1.900TBG组合压损随井深分布
实施双管注水原因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分层调配困难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分层调配困难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分层调配困难 分层调配困难 分层调配困难 分层调配困难 分层调配困难 分层调配困难 层间差异大 层间差异大
施工情况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8/7
59.7 8/7 2∆ D 665 − 765 < Re < 2∆ D
2∆ D
lg
2∆ D
水力粗糙区
根据流态判断,可完成对各种管柱组合的管损进行分析
4 3.5 3 2.5 2 1.5
内管30m3 /d 环空 50m 3/d 环空 30m 3/d
层间压差 >8MPa
2008年7月胜利油田大压差井情况
胜利油田 03-08年大压差井情况
大压差分注概述
2、常规分注及测调工艺在大压差注水井中存在的问题:
1、大压差使水嘴调配难度大,分层配水配不开 2、封隔器胶筒长期承受大压差,密封可靠性变差。 3、停注时层间大压差容易使地层产生激动,发生层窜、 出砂,造成砂埋管柱。 4、层段注水量差别比较大时,井下测量误差大。
二、井下管柱结构优化与技术方案
方案3— —
P启上> P启下 井深∈ ( 2300m, 3500m)

技术方案
方案4— —
P启下> P启上
主要特点:
1)管柱结构在方案1、 2的基础上加装水力锚 、补偿器、水力卡瓦。 2)防反吐、可洗井功 能分别同方案1、2
可有效解决深井管 柱在注水、洗井、停 注过程中压力波动及 温度变化引起的管柱 伸缩及蠕动。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四、技术优势及现场应用
具体实施井例- ST1-3-93
前期情况:砂二34层岩性较差,两 层差异较大,多次调配未能满足地质 需求,治理前采取光油管注水。

现场应用实施井例
防蠕动器
1944m
31 /2 TBG ( 外 管 ) 1963m 双管配水器 1966.6m
700 650 645
2700 2400 2100 1800 1500 1200 900 600 300 0
总分注井数
25.5%
两层分注井 占 90% 左右
2534
600 550 500 450 400 350 300 308 349 388 440 530
350
295
调配困难
250 2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油管环空注水磁电流量计 恒流量调节器 压力表 流量调节阀
来水
单向控制阀
压力表
三、井口测调流程优化及方案
井口采用套管四
通和两个小四通连 接方式。 中间小四通对卡 箍头进行改进。 C126-5N9井口流程
井口恒流量装置流量-压力曲线 2.4 2.1 1.8 1.5 1.2 0.9 0.6 0.3 0 0 5 10 压力(MPa) 15 20
¯ 采用定压开启机构,可配
合不同封隔器坐封及验管要求 进行压力设定;同时可防止地 层返吐造成配水器堵塞。
洗井开关
二、井下管柱结构优化与技术方案
方案1— — 井深≤ 2200m, P启上> P启下
工作原理:
1、下完井。加压确保插封到 位,坐好井口。 2、坐封。关闭低压水闸门, 从环空打压使封隔器坐封,并进而 打压至SKP配水器打开。 3、验封。从环空打压,内管 及套管闸门打开,判断封隔器及插 封的密封情况。 4、反洗井。打开套管闸门, 通过倒流程来实现对内管及油管环 空的清洗。
配注
100/50 150/60 100/80 100/150 60/50 150/100 80/80 80/100 150/30 100/100 60/30 40/20 10/20 50/50 100/100 40/20 50/70 80/70 150/100 120/80 12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