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是1925年秋末, 33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 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 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 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 战斗生活,不禁心潮起 伏,写下这首动人诗篇。
解题: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题。
关 于 词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 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谁主沉浮?→ 同时巧妙地回答了上阕提
出的革命领导权归属的问 题。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 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 若不同,则请 上下阕构成一个大的设问。
下阕:
②下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 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 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 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 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 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 来主宰这个世界。
鱼翔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湘江秋景图
小结:远近结合,动静交错,红绿辉 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问: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惨 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 多彩,充满生机?
不同的心境形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感觉、 心态决定了看待事物的眼光。
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诗人想到了什么?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万类霜天都自由”的区别:
“竞”字突出了万物都奋发自强、蓬勃发展 的生机;“都自由“则只显示了一种状态, 不能体现这种竞争性。
看万山红遍, 自 秋 层林尽染; 然 色 漫江碧透, 景 绚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物丽
千古绝唱《沁园春 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

千古绝唱《沁园春·长沙》原文欣赏及创作背景解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早年词作。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秋景以抒发革命激情;下阕侧重抒情,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
全词风格豪放,用典贴切,景物壮丽,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全文如下:【原文欣赏】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背景解析】此词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通过在社会中的磨练,他接受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促进了湖南省总工会的成立,后来被通缉,在1925年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注释及赏析

沁园春长沙注释及赏析(1)寒秋:深秋,晚秋。
(2)橘子洲:长沙城西湘江中一沙洲。
(3)舸:船。
(4)万类:指一切生物。
(5)霜天:秋天。
(6)百侣:形容伴侣之多。
(7)恰:正当,刚好。
(8)挥斥:奔放。
(9)遒:尽头。
(10)激扬:激浊扬清。
(11)万户侯:个人的功名富贵。
(12)中流:水流之中。
沁园春长沙》赏析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沁园春长沙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鉴赏历史角度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含拼音)——【作者】毛泽东qìn yuán chūn chánɡ shā沁园春长沙dúl ìhán qiūxi ānɡ jiānɡběi qùj úzǐ zhōu tóu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 shān h ónɡbiàn cénɡ l ín j ìn r ǎn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ɡb ìt òu bǎiɡězhēnɡli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ɡ j īchánɡk ōnɡyúxi ánɡqiǎn d ǐwàn l èishu ānɡti ān j ìnɡz ì yóu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ɡ li áo kuòwèn cānɡ mánɡ dà dì shuí zhǔch én f 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i él áib ǎi l ǚ cénɡy óu yìw ǎnɡx ī zhēnɡr ónɡsuìyuèchóu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 àt ónɡxuéshào ni án f ēnɡ huázh ènɡ mào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 ēnɡy ìq ìhuī chìf ānɡqi 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原文拼音注释

沁园春长沙原文拼音注释《沁qìn园yuán春chūn ·长cháng沙shā近jìn 》独dú立lì寒hán秋qiū,湘xiāng江jiāng北běi去qù,橘jú子zi 洲zhōu头tóu 。
看kàn万wàn山shān红hóng遍biàn ,层céng林lín尽jìn染rǎn ; 漫màn江jiāng碧bì透tòu ,百bǎi舸gě争zhēng流liú。
鹰yīng击jī长cháng空kōng ,鱼yú翔xiáng浅qiǎn底dǐ,万wàn类lèi霜shuāng天tiān竞jìng自zì由yóu 。
怅chàng寥liáo廓kuò,问wèn苍cāng茫máng大dà地dì,谁shéi主zhǔ沉chén浮fú?携xié来lái百bǎi侣lǚ曾céng游yóu ,忆yì往wǎng昔xī峥zhēng嵘róng岁suì月yuè稠chóu 。
恰qià同tóng学xué少shào年nián ,风fēng华huá正zhèng茂mào ; 书shū生shēng意yì气qì,挥huī斥chì方fāng遒qiú。
指zhǐ点diǎn江jiāng山shān ,激jī扬yáng文wén字zì,粪fèn土tǔ当dāng年nián万wàn户hù侯hóu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
“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峥嵘岁月图
战斗风云:携来百侣曾游
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忆 往 昔 峥 嵘 岁 月 稠
绘群体英雄形象 抒革命豪情壮志
自主学习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n 沁园春( qì 峥嵘(zhēng róng 挥斥方遒( qiú ) ) ) 百舸( gě ) o kuò 寥廓( liá ) 浪遏飞舟( è )
字词知识积累
• • • • • • • 怅:失意。 文中表达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情。 携:带领。 遏:阻止。成语有“怒不可遏”。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文中指 特殊,不平凡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不是真的水浅。 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 此处指大军阀,大官僚。
体会情感
“诗言志”——《诗经》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出诗人的伟大胸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谁来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作者情怀: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 怀和豪情壮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问题探究 是什么触发诗人这种情感的? 眼前之景 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 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 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 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 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眼前景
象
“怅”世间万
物
“问”谁主沉浮?
层林尽染 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 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鹰击长空 “击”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 之强劲有力。 鱼翔浅底 “翔”突出鱼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 地游动,犹如在天空飞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 勃《腾王阁序》)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 改造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课后拓展
古人笔下秋景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 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曹雪芹 《红楼梦》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 鹰 百漫 翔 击 舸江 浅 长 争碧 底 空 流透
这首词写出了四幅图 画,找出来并给予命名。 四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幅 画 面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 立 寒 秋 图
湘江秋景图
“看”
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江碧透,百舸争流(动、静)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瞰:鱼翔浅底 (动)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目标: 1.体会情感 2.体会精当的用字
简介词的有关知识 词:词兴起于隋 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 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 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 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 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 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 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 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 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 的主要内容。 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展现力挽狂澜之英雄气概 艺术地回答了上阕的发问
浪遏飞舟?
只有我们革命者, 才是主宰天下的主人!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毛泽东
上阕:由眼前之景 抒心中之情
问
谁主沉浮?
下阕:忆峥嵘岁月 记豪迈气概
答
写景、叙事和抒情的完美结合
•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雄姿英发,志向远大,充满社会责任感和 革命使命感的进步青年。
词牌名 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如梦令 虞美人、卜算子、忆江南、江城子 破阵子、满庭芳、水调歌头、 雨霖铃 、一剪梅、永遇乐、菩萨蛮
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1925年 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 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随着革命 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 的争夺更为激烈。毛泽东回到韶山从事革 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 民的掩护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 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长沙是 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 方。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 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 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 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 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