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览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览引言高一物理必修一是高中物理研究的重要阶段,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知识点列表1. 物理学导论- 物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物理学分支与基本物理量- 科学探究方法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对论基础3. 力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重力、弹力与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 能量与能量守恒- 动能、势能与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的应用5.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波的叠加与干涉- 声学基础6. 热现象与热力学- 温度、热量与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传递与热传导7. 电学基础- 静电学- 电路与电流- 欧姆定律与电阻- 电能与电功率8. 磁学- 磁场与磁力- 电磁感应- 磁通量与磁通量密度- 电磁波基础9. 光学- 光的传播与反射- 折射与全反射-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谱与颜色10. 现代物理简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量子力学基础-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相对论简介结语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阶段。
通过本文档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能量与动量、电学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运动学1. 物体的位置:位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用图象来描述运动、用函数来描述运动。
二、力学1. 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簧力与摩擦力:胡克定律、摩擦力的类型及计算。
3. 静力学:静平衡、平衡力的条件。
4. 动力学: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及冲量定理。
5. 万有引力:质点的万有引力、行星的运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弹力与重力的比较。
三、能量与动量1.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及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与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守恒、机械能的应用。
2. 惯性力与非惯性力: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四、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阻和电阻器。
2. 电压与电功:电压的概念、电压和电动势、电功和功率。
3. 理想电源电路:理想电源的作用、电流分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半导体与 PN 结:半导体的性质、PN 结的形成、PN 结的特性与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善于与实际应用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必修一物理主要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物理主要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一是物理学习的起点,必修一内容涵盖了一系列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高一必修一物理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必修一中,主要包含了牛顿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础,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很重要。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物体加速度与所受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示是F = 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通过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牛顿第三定律表达了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它指出,物体之间的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说明了物体之间的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解释了地心吸力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根据这个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而且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这个定律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以及天体运动很重要。
第二章: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进行物理活动时产生的物理量,它是衡量物理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
在高一必修一中,主要涉及了功、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功是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做功的能力的物理量。
当力沿着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移动时,所做的功就是力乘以位移。
功的单位是焦耳,它对于我们理解力和位移的关系非常重要。
动能是物体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量值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动能定理指出,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动能将会改变。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与它周围物体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高一必修一主要讨论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因为重力而产生的,它与物体的质量、重力场强度以及物体的高度有关。
而弹性势能是因为物体的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它与物体的形变量和材料的弹性系数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整理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一)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二)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力的合成方法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三)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笔记整理 一、引言 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高一必修一的物理课程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石,涵盖了力学、运动学、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下面是对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
二、知识点整理 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定的参照物。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系。
(3)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是矢量。
(4)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是矢量。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
2. 第二章: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4)竖直上抛运动: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的运动。
3. 第三章:曲线运动 (1)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轨迹运动。 (2)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等于零,且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抛体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同时运动。
4.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第五章:动量和能量 (1)动量: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 (2)冲量:力在时间内的积分,是矢量。 (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总动量保持不变。
(4)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5)势能:物体在重力场或弹性力场中具有的能量。
(6)机械能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大全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规律以及与能量和力的关系。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高一必修一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主要围绕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展开讲解。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的大全,以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第二章:机械能与能量守恒1.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3. 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4.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有关。
第三章: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位移是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值,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2.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推导。
3. 抛体运动:水平抛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公式推导,包括水平抛体的飞行时间、水平位移和最大高度等概念。
第四章:力与压强1. 压强的概念:物体受力作用时的压力与物体表面积的比值。
2. 压强与压强传递:液体或气体的压强与液体或气体的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有关。
3. 浮力和浮力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浮力原理的推导和应用。
4. 压强与浮力应用:液压系统和气垫船等原理及应用。
第五章:静电场1. 电荷的基本性质:电荷的基本单位、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等规律。
2. 库仑定律:描述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和方向。
(完整版)高中物理选修1-1知识点

选修1-1知识点一、电磁现象与规律46.电荷电荷守恒定律(A)(1)自然界中只存在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橡胶棒带负电。
(2)自然界中两种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使物质带电的过程,就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如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或者是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静电感应),不管何种方式,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3)自然界任何物体的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e=1.6×10-19c)的整数倍,电子、质子的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但电性不同,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元电荷是指“电荷量”不是电子或质子等实物粒子(4)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47.库仑定律(A)(1)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真空中静止的点电荷。
(2)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如果带电体间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3)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4)公式:F=kQ1Q2/r2k=9.0×109N·m2/c248.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A)(1)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看不见,摸不着,客观存在。
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大小:定义式E=F/q(与F、q无关)q为检验电荷,E与q、F无关;方向:与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
(3)电场线:各点的切线方向反映场强的方向,疏密程度反映场强的大小。
特点:假想的(不存在)、不相交、不闭合,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知道单个的正电荷、负电荷、等量同种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分布。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简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参考系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参考系选取的不同而使分析的物体运动情况不同说明了运动是相对的。
3.坐标系为了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4.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并且只做平动。
5.时刻表示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符号为t。
6.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
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间隔;正确理解2秒内、第2秒内、第2秒初、第2秒末。
7.路程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长度单位。
8.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有大小和方向;大小的单位是长度单位,方向是起点到终点的方向;符号为s。
9.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如质量、时间、路程、能量、温度等。
10.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力、速度等。
1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量;矢量;单位m/s、km/h;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方向是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符号为v。
12.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方向的量;矢量;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单位是m/s2;符号为a。
13.s-t位移图像反映直线运动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图像上某点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像的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14.v-t速度图像反映直线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像上某点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像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上部表示位移为正,下部表示位移为负;图像的截距表示初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 教学内容: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静态平衡或物体间共同加速、减速,需要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 竖直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 绳子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条件:(或球在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
绳约束:达到最高点:v≥,当T拉=0时,v= mg=F向,
杆拉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球在双轨道之间做圆周运动) 杆约束:达到最高点:v≥0
T为支持力 0< v < T=0 mg=F向, v= T为拉力 v>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相同,=,轮上边缘各点v相同,vA=v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处,运行速度3.1km/s。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G,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滑动摩擦力:fNgRgR
gRgRgR
A
C
221r
mm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M/r2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v=、=mω2R=m(2π/T)2R 当r增大,v变小;当r=R,为第一宇宙速度v1== gR2=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g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gGMR02ggRRhRh'()2
2——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g2r
GMrmvrGMm
2
2
rGMrmvrGMm2
2
rGMgR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g△t,△p=mgt ⑦v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点以速度v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点,求:SAB
在图上标出从A到B小球落下的高度h=和水平射程s=,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11. 从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的小球,落到倾角为α的斜面上的B点,此时速度与斜面成90°角,求:SAB
在图上把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v分解为水平分速度v0和竖直分速度vy=gt,可得到几何关系:tgα,求出时间t,即可得到解。 12.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相位,求ytxytgTvSTvxvtvvygtvgtSvtgtvvgttggtvtggtvtgtg
20
002
022240222
00
1214
212
x2
22
1gttv
0
0v
gt 13. 匀速圆周周期公式:T=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转速(n:r/s) 15. 实用机械(发动机)在输出功率恒定起动时各物理量变化过程:
当F=f时,a=0,v达最大值vm→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变化 F不变,不变
当F=f,a=0,vm→匀速直线运动。
svtatvvstvvasvvvvvavvtssmnaTsvvtttsttmnt022022022202202012222
2()··
22vR
频率公式:fTnvR122
速度公式:vstrtT2
向心力:向FmvRmRmTR
2
2
2
2
mfFavPFv
mfFaFvPv
当,恒定PPavPvaFfmmm0 16.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P=mv: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冲量I=Ft:方向由F决定 动量定理:合力对物体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 I合=△P,Ft=mvt-mv0 动量定理注意: ①是矢量式; ②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 ③求合力、动量的变化量时一定要按统一的正方向来分析。考纲要求加强了,要会理解、并计算。 动量守恒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为零; ②F内>F外; ③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动量守恒的应用:核反应过程,反冲、碰撞 应用公式注意: ①设定正方向; ②速度要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都是对地的速度
③列方程:或△P1=-△P2 17. 碰撞: 碰撞过程能否发生依据(遵循动量守恒及能量关系E前≥E后) 完全弹性碰撞:钢球m1以速度v与静止的钢球m2发生弹性正碰,
碰后速度: 碰撞过程能量损失:零 完全非弹性碰撞:
质量为m的弹丸以初速度v射入质量为M的冲击摆内穿击过程能量损失:E损=mv2/2-(M+m)v22/2,mv = (m+M)v2,(M+m)v2
2/2=(M+m) gh
'22'112211vmvmvmvm
121211'vmmmmv121122'vmmmv 碰撞过程能量损失: 非完全弹性碰撞:质量为m的弹丸射穿质量为M的冲击摆,子弹射穿前后的速度分别为和。
18.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 功W=FScosα ,F:恒力(N) S:位移(m) α:F、S间的夹角 机械能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受其它力但不做功 应用公式注意: ①选取零参考平面; ②多个物体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列方程:或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①摩擦力对某一物体来说,可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 ②f静做功机械能转移,没有内能产生; ③Q=f滑 ·Δs (Δs为物体间相对距离) 动能定理:合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方法:抓过程(分析做功情况),抓状态(分析动能改变量) 注意:在复合场中或求变力做功时用得较多 能量守恒:△E减=△E增 (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内能、弹性势能)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分析电热时,通常可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的方法。 19. 牛顿运动定律:运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问题是一个基本方法。 (1)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a. 绳杆轨(管)管,竖直面上最“高、低”点,F向(临界条件) b. 人造卫星、天体运动,F引=F向(同步卫星) c.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f洛=F向 (2)处理连接体问题——隔离法、整体法 (3)超、失重,a↓失,a↑超 (只看加速度方向)
ghmmMv2mMMmv221
0v1v
mvmvMvvmvvM0101()
EmvmvEMv12121202122
碰撞过程能量损失:QmvmvMv12121202122
222121212
1mghmvmghmv
pkEE
WmvmvWEtK总总20222 20. 库仑定律:公式: 条件: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 21. 电场的描述: 电场强度公式及适用条件:
①(普适式) ②(点电荷),r——点电荷Q到该点的距离 ③(匀强电场),d——两点沿电场线方向上的投影距离 电场线的特点与场强的关系与电势的关系: ①电场线的某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②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 ③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可能相交。 ④沿电场线方向电势必然降低 等势面特点: 22. 电容:
平行板电容决定式:(不要求定量计算)
注意:当电容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张角的大小表示电容两板间电势差U。 考纲新加知识点:电容器有通高频阻低频的特点 或:隔直流通交流的特点 当电容在直流电路中时,特点: ①相当于断路 ②电容与谁并联,它的电压就是谁两端的电压 ③当电容器两端电压发生变化,电容器会出现充放电现象,要求会判断充、放电的电流的方向,充、放电的电量多少。
221r
qkqF
qFE
2r
kQE
dUE
kdsC4定义式:CQU单位:(法拉),,FFFpFF1101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