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制度光照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效管理规章制度要搞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须从搞好环境卫生开始,国家倡导开展的创建卫生环境活动,是新时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有效方法,是建好城市,管理好城市,加强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创业难,守业更难;前人栽树,后人更要使这棵树茁壮成长;保卫光照镇卫生治理的品牌,抓好光照镇的巩固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建立光照镇城科学长效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创卫必搞,成果必固,金牌必保”为思想理念,上下形成共识,着力研究探索卫生系统在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精诚团结,主动承担,协调作战,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组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黄俊(光照镇卫生院院长)副组长:田荣泉(光照镇卫生院防保组长)成员:朱朝辉(光照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商科学李娅玲吴光梅孙金艳唐道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防保办公室,由田荣泉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三、加强体系建设,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全面分析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员、投入和绩效考核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财政保障水平。
要结合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疾病控制人员及业务的培训、督导、考核等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按职能定位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管理质量。
四、强化医防整合,提升监测预警等应急反应能力工作机制1.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传染病报告等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特别是社区责任医生)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知识岗位培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警觉性和诊治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监测任务扎实开展传染病、死因等各项监测工作,整合医防资源,实现“关口前移”。
某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

某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切实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能,确保年度岗位目标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把握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新机遇,积极探索医共体模式下公共卫生工作新机制,围绕“健康柯桥”建设,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为全区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二、主要工作任务(一)持续推进中心内涵建设。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中心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实全过程,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纪检监察工作,坚持明责确责追责,遵循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抓,纪检工作各线各科室全覆盖的总基调。
3.完善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柯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手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推进中心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
4.加强信息化建设,探索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实信息技术,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工作水平,传递疾控声音。
5.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加强岗位培训、学习进修和技能比武,不断提高个人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团队整体合力。
(二)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1.加强基孔肯雅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国际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力,防止疫情扩散。
2.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风险预测预警研判能力;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强化快速、准确、全面报送事件信息。
3.巩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果,加强艾滋病早期发现,提高患者随访管理率、抗病毒治疗率、配偶检测率;继续保持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成绩,控制结核传播,减少乙肝感染,巩固血防成果。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检查附件及表格附件:1.2010年第2季度11家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2.2010年第2季度11家综合医疗机构中医服务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3.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4.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投诉举报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5.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及健康咨询工作开展情况汇总表6.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表7.2010年上半年11家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备案登记汇总表附件1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1-1)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1-2)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1-3)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治理过度医疗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1-4)附件2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中医服务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2-1)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中医服务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2-2)“-”代表合理缺项;“∕”代表数据未统计。
附件3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备注:有或是“√”,无或否“×”附件4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投诉举报情况监督检查汇总表备注:有或是“√”,无或否“×”附件5 2010年第二次11家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及健康咨询工作开展情况汇总表(5-1)注:表中“√”表示“是”或“有”或符合要求;“×”表示“否”或“无”或不符合要求;“—”表示为合理缺项。
2010年第2季度11家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及健康咨询工作开展情况汇总表(5-2)注:表中“√”表示“是”或“有”或符合要求;“×”表示“否”或“无”或不符合要求;“—”表示为合理缺项。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渝办发[2010]49号【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3.02【实施日期】2010.03.02【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10〕4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局制订的《重庆市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日重庆市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为切实做好201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关于印发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农医发〔2010〕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类重大动物疫病和鸡新城疫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春、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应免疫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动物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二)城镇宠物犬、农村散养犬狂犬病应免犬只免疫密度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
(三)牲畜免疫标识佩戴率、免疫畜禽建档率、畜禽圈舍消毒面、畜禽驱虫面均达到100%。
二、职责分工市农委、市财政局负责全市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类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的采购、供应并承担疫苗采购经费,督促、检查和指导全市各地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负总责,组织实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确保免疫工作目标的实现。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汇总表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汇总表一、区域绩效考核指标指类别标评价指标指标要求权重分值数1.1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0.1048 1052 1。
传染病预防控制 1.2传染病总发病率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0。
0467 47 向比较,持平或下降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辖区县覆盖率100, 0.0565 57 人口覆盖率60%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 预防控制 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辖区县覆盖率100, 0.0703 70 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100% 0。
0784 78 时率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处置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0.0870 87 ?0.85 置指数4。
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100, 0。
0251 25 覆盖率4。
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100% 0.0315 32 4 评价率评价与干预0.0285 28.5 4。
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90,0.0285 28.5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80,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地区东中西部晓率农村?80% ?70% ?60%城0。
0532 53市?85% ?75%?65% 5。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2 进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地区东中西部0。
0744 74 成率农村?70% ?60% ?50%城市?75% ?65% ?55%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逐年增加,且不低于当地0。
1604 160 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财政支出增长比例6。
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0。
0326 33 ?80% 单位比例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省级?6.70,市级?5.97,0。
0563 56 县级?4.93 5 6。
运行保障 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95% 0.0312 31 比例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1)辖区所有信息网络直报用户?80%; 0。
0346 35 (2)乡镇级?80%,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00% 17 1。
2013年疾病控制工作要点

2013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2013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围绕深化医改和“十二五”规划目标,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积极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与免疫规划管理,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深入推进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健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和水平。
1.认真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
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开展全员培训,按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数据填报和资料整理工作,科学评价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力争我县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市内领先。
2.切实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
充分发挥县疾病控制中心的专业机构作用,将其对基层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技术支撑和指导作为专业机构的重要任务,把公共卫生年度工作任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服务水平。
强化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成效,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督导考核制度,定期收集分析业务工作数据,将日常督导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要将基层项目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疾控整体工作考核范畴。
把对基层的专项工作指导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有效结合起来,做到督导要求一致、考核标准相同。
3.充分发挥健康宣传阵地作用。
加强县、镇、村健康教育网络建设,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落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强化督导检查,推动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成立县级健康教育宣讲专家组,加强对全县健康教育工作技术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培训率达100%。
开展健康教育专职人员能力测评,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等业务技能。
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为主题,围绕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健康防病、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传播活动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力争达到80%和70%。
工作计划,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及标准[优秀范文五篇]
![工作计划,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及标准[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604c5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3.png)
工作计划,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及标准[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工作计划,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及标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及标准关于规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设置的意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科室的合理设置是保证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中明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与义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服务和应变、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现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室设置提出如下意见一、科室设置原则(一)管理规范,精简高效以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为出发点,规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提高机构内部中心领导层与科室二级管理效能,避免出现职能空白和工作盲区。
(二)功能一致,职责明确履行政府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为辖区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服务、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考核评价,同时兼顾辖区主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有利于防病、应急反应和技术储备等能力提高,避免出现科室间职能和工作内容的重复与交叉。
(三)结构合理,资源共享根据机构现有人员条件,使不同业务水平人员合理调配,优化组织结构,明确科室职责和岗位工作任务,以发挥组织的整体合力,完善团队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节约运行成本。
二、科室设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管理实施中心主任、科室科长二级管理。
全国统一基本科室设置,各省可根据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与卫生防病需要设置其它相关的业务科室。
(一)基本科室(必设科室)综合防治管理科、传染病防治科、免疫规划管理科、健康教育与促进科、卫生科、检验科、行政管理科。
(二)增设科室(选设科室)艾滋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地方病防治科、血吸虫病防制科、慢性病防制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信息管理科、消毒与病媒控制科以及结合本地区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所设的科室。
卫生局监督所疾病预防执行方案

卫生局监督所疾病预防执行方案一、目标设定1.减少传染病爆发次数,尤其是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等常见病。
2.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二、策略制定我们要制定策略。
疾病预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3.落实疫苗接种。
针对重点人群和易感人群,确保疫苗接种率达到预期目标。
4.改善环境卫生。
加大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力度,确保环境卫生。
三、执行步骤1.宣传教育(1)制作健康知识手册,免费发放给居民,内容包括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和保健知识。
(2)利用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平台,定期发布健康知识文章和视频,吸引更多居民关注。
(3)组织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讲解,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2.监测预警(1)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实时监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发病情况。
(2)定期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监测和报告能力。
(3)加强与上级卫生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应对准备。
3.疫苗接种(1)制定详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疫苗供应充足,接种点覆盖广泛。
(2)针对重点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开展专项疫苗接种活动。
(3)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消除居民的疑虑,提高接种率。
4.环境卫生(1)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定期检查卫生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加大对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严查非法食品加工和销售行为。
(3)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四、评估与调整1.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
2.收集居民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不断优化方案。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疾病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茶杯里的水已经喝完,窗外的阳光也变得柔和,我知道,这个方案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但第一步已经迈出,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义县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武义县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强县”创建目标,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提高科学规范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加大对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力度,以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综合性工作
(一)明确武义县疾病预防控制“十二五”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内部规范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综合演练。
做好迎接省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各项准备工作。
(二)按照卫生强县考核标准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能力建设,按照规范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措施;要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医疗机构年终绩效考核的依据。
加强对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逐步建立疾控指导团队进社区的模式,真正做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三)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卫生部、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各级实验室检测能力分级要求,不断提高我县卫生防病工作检测水平。
(四)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合作,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和疾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报告;进一步完善与农业等部门信息通报和合作处理机制,落实相关工作责任。
(五)按照《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监测点管理办法》,开展各类监测工作。
加强常见病媒生物(蚊、蝇、蟑、鼠)监测工作。
二、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艾滋病防治
1、研究制定《武义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
加强政府领导和部门合作,实施艾滋病防治基本项目。
2、加强城乡社区预防艾滋病专职干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常态工作机制,重点加强男男性行为人群和低档暗娼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
3、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外来婚嫁女、外来务工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公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五类重点人群滋病抗体检测工作和孕产妇、手术病人进行产前、手术前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
精心组织实施《外来婚嫁女艾滋病监测和控制效果研究》项目。
4、以性病门诊为依托,开展规范化诊疗和预防干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的各项工作,完善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二)结核病防治
1、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全县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重点抓发现和治疗环节,肺结核涂阳病人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努力实现肺结核病人的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
2、继续组织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第二期项目,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
全面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工作。
3、加强医防合作和城乡基层结核病防治工作,努力提高“五率”(医疗机构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
4、加强学校、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结核病疫情监测和控制工作及涂阳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工作。
(三)以甲流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进一步加强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掌握流感疫情动态,做好疫情报告、调查处置、采样检测等工作。
在确保接种安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继续按规定计划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
(四)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
加强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5-10月县级医疗机构开设肠道门诊;开展肠道传染病外环境监测;并做好暴发疫情调查、处置工作。
(五)手足口病防治
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落实相关防病措施,防止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爆发流行;加强医疗机构预防院内感染和重症病人的及时发现和救治工作,减少医源性传播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六)麻风病防治
加强麻风病病情监测和健康宣教工作,及时发现、报告和治疗病人,继续开展麻风畸残病人的康复治疗。
(七)狂犬病防治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理工作规范(2009年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9]18号)精神,合理布局犬伤门诊,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确保犬伤处置规范有效。
三、免疫规划工作
(一)加强冷链装备,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建设。
(二)根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扩大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的规定,继续组织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在2010年8月底前全部完成,以确保到2011年目标人群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以上。
组织开展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推广工作。
(三)实施免疫规划疫苗常态化查漏补种制度,重点落实对外来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
(四)加强麻疹、流脑等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开展疫情监测管理和暴发疫情的规范报告和处置工作。
四、地方病和病媒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血吸虫病防治
1、加强螺情监测,积极组织开展春季查螺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来自外省血吸虫病流行县和疫情回升县的外来暂住人口的查病工作力度,做好粪检点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实施查病奖励制度。
3、规范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内外科治疗救治项目工作。
(二)布鲁氏菌病防治
加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做好以畜牲交易、屠宰、养殖等重点人群的布病监测工作,继续对临床医生开展技术培训,对畜牲交易、屠宰、牧场等业主开展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及时发现和控制人畜间布病疫情。
(三)加强疟疾、登革热等病媒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重点是加强对输入性疟疾、登革热病例的预防控制工作。
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并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监测工作,落实相关防治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地氟病、丝虫病等疾病的监测工作。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一)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启动工作;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单位、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长效运行机制,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争取开展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试点工作。
探索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机制和规范的社区防治管理模式。
(三)建立健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伤害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加强并规范相关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慢病有效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
六、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技术指导
(一)组织开展食品、饮用水等各类公共卫生危险因素的监测、报告和卫生学评价工作,做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监测等业务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居民营养监测及营养性疾病的防控工作,采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合理膳食指导宣传活动。
七、健康教育
(一)组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做好辖区内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申报和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项目中末期评估和干预工作,开展小学生健康行为干预试点。
(二)按照《金华市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与推广实施工作方案(2009-2010)》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
(三)按《浙江省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09-2011年)》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与群众性健身活动相结合,积极运用大众传媒,科学普及卫生知识。
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各类防病宣传日,广泛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