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南昌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南昌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南昌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一、选择题1.秦法记载“五人行盗,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偷盗猖獗C.刑法残酷D.徭役繁重2.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下列成语典故与其有关的是①投鞭于江,足断其流②八公山上,草木皆兵③风声鹤唳④破釜沉舟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3.梁朝时,建康有几十万人口,商业繁荣,有四个大市,还有上百个小市,四方商旅在这里会集,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A.江南经济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大一统的推动D.南方政权稳定4.陈琳国在他的读书札记《西晋治世为何昙花一现》中说:“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下列选项中对西晋“骤灭”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王莽篡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5.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战役不属于此类型的是()A.赤壁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华佗──麻沸散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D.祖冲之──“五禽戏”7.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A.西域都护的设置B.班超曾出使大秦C.丝绸之路的存在D.这些地区都曾属中国版图8.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释放奴婢,“欲归父母者,悉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等。

此举意在A.增加劳动力以发展生产B.贯彻“无为而治”的儒家思想C.完全铲除奴隶制的残余D.延续西汉的“盐铁专卖”政策9.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

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小明同学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

南昌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百度文库(2)

南昌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百度文库(2)

南昌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百度文库(2)一、选择题1.“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刘邦、项羽起义B.巨鹿之战C.楚汉之争D.陈胜、吴广起义2.“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其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北魏政权很快土崩瓦解B.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C.东晋迅速强大统一北方D.出现“王与马,共天下”局面3.“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4.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有A.秦朝、西晋B.东汉、西晋C.西汉、东晋D.秦朝、北魏5.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图4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长平之战D.淝水之战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论语》B.《离骚》C.《史记》D.《资治通鉴》7.“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C.促进了物种的交流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8.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

其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专权B.皇帝昏庸腐败C.王莽施政的危害D.地方军阀割据9.如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蜀、西晋、北魏B.西汉、东汉、北魏C.蜀、西晋、南魏D.蜀、西夏、南魏10.“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中歌颂的是A.楚汉之争B.文景之治C.大泽乡起义D.光武中兴11.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主要因素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12.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①灭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⑥修建灵渠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13.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14.《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2023南昌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023南昌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023南昌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我们今天了解元谋人的历史状况,主要依据()A.考古出土文物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推断分析2.观看下图,这是某个时期我国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哪一原始居民生活居住过的()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国庆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王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炎黄大战板泉B.黄帝发明历法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4.“得道多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下列人物与这一思想背离的是A.夏禹B.商汤C.商纣D.周武王5.下列表述与下图最相符的是A.严格的等级界限消除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C.青铜器成为百姓日常用品D.青铜器使用不分权力大小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考古发现是A.A B.B C.C D.D7.清人吴文锡描述中国古代一项水利工程:“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

神功名永著,山势斧分开。

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

眷言秦太守,一步一低回。

”此诗的名字应是()A.永济渠B.灵渠C.都江堰D.大运河8.下面三幅图片可共同佐证A.中华文明形成的历程B.秦灭六国战争的进展C.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的活跃D."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9.截至2020年9月,修订后的《中国问责条例》实施已满一年。

一年以来,各级纪委问责的数量不断上升,成为推动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利器”。

秦时负责监察事务、督促百官恪尽职守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B.丞相C.郡守D.太尉10.刘邦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慰劳刘邦的军队,“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南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6)

南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6)

南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6)一、选择题1.《秦始皇本纪》记述“赭衣(罪人,穿有罪衣的人)塞路,图圈(监狱,牢房)成市”,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法律非常严苛B.社会治安混乱C.徭役兵役沉重D.禁锢思想言论2.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C.都定都洛阳D.都曾统一过北方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手工业发展情况B.商业发展情况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农业发展情况4.历史示意图能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的是()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三国鼎立局面逐步形成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5.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

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指挥官渡之战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6.魏晋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主要原因是A.儒家从此走向没落B.社会动荡不安C.统治者提倡三教合一D.佛教道教学说的扩张性7.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

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A.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B.瓦解地方豪强势力C.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D.开辟陆上丝绸之路8.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

下图所示的画像砖和陶院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东汉时期的①社会生活②文学成就③教育成就④艺术成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9.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

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小明同学进一步查阅史料发现:华佗死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则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

南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2)

南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2)

南昌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2)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回答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图①→图②→图③→图④B.图③→图②→图④→图①C.图②→图③→图①→图④D.图④→图①→图③→图②2.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交战于淝水。

此次战役史称“淝水之战”。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说法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仅有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B.淝水之战时期,前秦团结一致,从容应对C.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D.淝水之战前秦获胜,打败东晋3.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

”这种现象出现于哪一时期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朝时期4.西晋后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

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B.八王之乱C.魏、蜀、吴的连年战争D.游牧民族内迁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没有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孙权称王,国号吴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曹操率军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6.某电视剧组准备拍摄以下四组历史镜头,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刘邦在灯下阅读《史记》B.秦始皇带兵进入寺院C.汉武帝练“五禽戏”强身健体D.张仲景在纸上为病人开药方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无关..的是A.削弱相权B.设刺史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D.设西域都护8.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A.社会安定B.民族矛盾尖锐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9.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10.历史上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景象称为“盛世”、“治世”,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表述错误的是()A.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B.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D.为西汉进入鼎盛奠定了基础11.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科学的方式是()A.神话传说B.口口相传C.学者推断D.考古发现12.它开创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后来的行政区域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2023南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2023南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2023南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元谋人牙齿化石和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反映出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A.对考古实物的发掘B.对历史史料的实证C.对历史书籍的研究D.对神话传说的归纳2.歌谣“骨柘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下列那个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传说古代陕西渭河流域有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他”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4.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几次烽火戏诸侯,最初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之所以会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5.如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契丹文D.西夏文6.下列哪种现象不符合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A.周天子衰微,号令不行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C.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D.各诸侯国掀起变法运动7.在战国后期的秦国,要免除徭役,最佳最有效的办法是()A.移民到其他的国家B.投靠高官显贵C.积极生产粮食与布帛D.从事工商业活动8.大教育家孔子所办私学的招生原则是A.招收品德高尚的学生B.招收不同类别的学生C.招收智商足够高的学生D.招收出身底层的学生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是A.直辖郡县开宏宇,文轨衡同定法章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10.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A.强征赋税B.修骊山陵C.严刑苛法D.统一度量衡11.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12.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13.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到汉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釆取了宽刑薄赋的政策。

南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南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

南昌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A.古籍记载B.发掘的灰烬、烧骨C.神话传说D.史书论述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

下面一组图片见证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下列关于原始生活生产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有()①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②开始捕鱼③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④定居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下列各项制度与“选贤与能”相关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以下对商朝青铜器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青铜器制作方法是“泥范铸造法”B.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C.青铜器广泛用于农业和饮食方面D.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6.《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A.诸侯开始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周王室加强了对天下的控制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7.下面的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A.成都平原成为沃野B.古代中国是水利强国C.中国旅游资源丰富D.古代中国人民充满智慧8.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9.《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秦代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分管()A.行政B.军事C.刑狱D.监察10.陈胜呼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角号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2023南昌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3南昌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23南昌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使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A.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B.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古籍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录2.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①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②以种植粟为主的旱地农业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④过着定居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4.“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这段出土于陕西临潼某一青铜器中的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青铜器是A.B.C.D.5.下图为西周青铜器逐公盨(xǔ),盨上铭文开篇写道:“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

”这是现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

这一记载()A.是验证大禹治水最可靠的证据B.证实了夏朝的存在C.有利于后世学者研究中国文明D.时代久远不足为信6.“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水利工程兴修B.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C.各国变法改革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7.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逐渐趋于统一D.适者生存8.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
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已确定的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水稻开始于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北京人()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B.女娲C.神农氏D.黄帝()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是
A.禹B.启C.桀D.纣()5、在世界范围内现已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最大的要数我国商代的
A.四羊方尊B.随县编钟C.司母戊鼎D.青铜立人像()6、春秋时期有许多诸侯称霸一时,其中为后人所知的春秋第一霸主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吴王夫差D.越王勾践()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懂得用畜力代替人力进行生产耕作。

作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
A.牛耕的出现B.马车的出现C.铁器的出现D.骡耕的出现()8、汉字是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的标志。

我国最早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
A.甲骨文B.大篆C.金文D.小篆()9、以下关于孔子的介绍,错误的是
A.大思想家B.写有著作《论语》C.大教育家D.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商朝D.秦朝()11、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了秦王朝的成与败?
①垓下之战②河套争夺③长平之战④巨鹿之战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2、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秦B.西汉C.东汉D.夏朝()13、水排的发明者是
A.西汉的田蚡B.东汉的杜诗C.西汉的王景D.东汉的王景()14、秦汉时期,在蒙古草原过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是
A.越族B.羌族C.蒙古族D.匈奴族()15、下列地区不属于西汉时期所指的西域地区的是
A.龟兹B.今西藏地区C.大月氏D.于阗()16、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所使用的原料是
A.树皮B.树叶C.麻D.羊皮()17、我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是
A.少林寺B.白马寺C.大昭寺D.灵隐寺
()18、曹操统一北方和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分别是
①长平之战②赤壁之战③城濮之战④官渡之战
A.①②B.②③C.④②D.③①
()19、有个成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知道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后来夺取建立了什么王朝吗?
A.魏国B.西晋C.东晋D.南朝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中最突出的贡献是
A.推行汉化政策B.顺应民族融合趋势
C.推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发展了统一局面
()21、祖冲之所著数学著作《缀术》被用做教材是在
①我国的隋朝②我国的唐朝③中世纪的朝鲜④中世纪的日本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书法家王羲之生活的时期是
A.三国B.西晋C.东晋D.南北朝
()23、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两个军阀是
A.袁绍和曹操B.刘备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袁绍和孙权
()24、对赤壁之战的叙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A.曹操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B.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C.赤壁之战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赤壁之战发生在淝水之战以后
()25、促成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南方B.南朝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北方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二、选择搭配(9分)
①《史记》 a.王羲之
②《齐民要术》 b.祖冲之
③《缀术》 c.郦道元
④《水经注》 d.贾思勰
⑤《兰亭序》 f.司马迁
⑥《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g.王充
⑦《神灭论》 h.张仲景
⑧《伤寒杂病论》 i.范缜
⑨《论衡》 j.顾恺之
三、识图题(共2题,26题10分,27题6分,合计16分)
26、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

当时,汉朝正在准备进行一场抗击
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以“断匈右臂”,决定派使者出使大
月氏。

横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辩舌,又要有探险家的胆魄。

宫廷
用招贤榜的方式,向全国招募贤能之士。

张骞义无返顾地应招了。

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肩负出使大月氏的任务。

他自请出使西域,
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是哪一年?(4分)
(2)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
27、四大影响力中青年国画名家之一黄琳清《昭君出塞》
(1)"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是在何事之后?(2分)
(2)昭君出塞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四、材料解析题(2小题,共15分) 28、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鲜卑族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民族融合的步伐。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拔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

上述措施有什么作用?(6分)
29、根据上图,请你完成三国鼎立简表(9分)
魏蜀吴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五、探究应用(10分)
宗教发源地兴起或传入时间主要主张佛教
道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