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浅谈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

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血府逐瘀汤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有何特别之处?今天肖建民老师带我们回归本方出处《医林改错》本身,学习其原方症目,分析其核心病机,指出“它能活血化瘀,但是重点的方机却是调神”,这张方子更是“气血靶向调节剂”,分享了临床活用的主症抓手及临床运用于多种疾病的加减用药经验,一定让大家有所受益。
各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血府逐瘀汤临床活用》这么一个专题。
血府逐瘀汤是我临床应用非常多的一张方子,但是比较匆忙,没有太多准备,在今天晚上的分享当中,如果能让大家有一丝体会或者半点启发,那我就没白忙活。
好,下面我们开始正题。
血府逐瘀汤这张方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甘草、牛膝、桔梗十一味药组成,是临床上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张方,同时也是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针对这个方子,历来有很多争议,我们今晚先回归到《医林改错》这本书本身,看看王清任究竟是怎么用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的,然后再看临床应用当中有什么体会,其中也会包括我个人临床活用的一些思路。
一、何为血府?关于这张方,在《医林改错》里边王清任先生没有描述组方原理,只是说这个方针对的是“胸中血府瘀血所生”。
那么什么是胸中血府瘀血呢?首先,我们来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血府。
实际上血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血府指的是我们的周身脉道,这在《内经》里面已经有详细的说明,狭义的血府指的就是王清任所说的胸中血府。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里面说,“人胸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之所化,名曰血府”,他说在我们隔膜上形成一个坡度性的池子,这池子里面没有别的东西,都是血,这个血是人体精气所化,这个位置就叫胸中血府。
王清任认为胸中血府最容易出现瘀血证,基于此就创立了血府逐瘀汤。
二、血府逐瘀汤十九症目在血府逐瘀汤的症目里面,王清任记录了一堆主症,也就是它的适应症,我数了一下,大概有19个,原文是比较乱的,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我重新做了整理,大家看一下。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

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血府逐淤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汤剂,其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血府逐淤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介绍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一、血府逐淤汤的临床应用血府逐淤汤是一种由桃仁、红花、川芎、全香附等中药组成的复方汤剂。
其主要功效是疏通经络、活血化淤。
在现代临床中,血府逐淤汤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1. 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减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并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此外,血府逐淤汤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黏稠度,对预防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关节炎血府逐淤汤在关节炎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等作用,缓解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关节的康复。
临床观察研究显示,血府逐淤汤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相比,疗效相当,但副作用较小,适用于长期服用。
3. 痛经对于痛经患者来说,血府逐淤汤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痛经是由于子宫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症状,血府逐淤汤可以通过活血化淤、调理月经等方式,减轻痛经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在治疗痛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不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二、血府逐淤汤的实验研究进展除了临床应用外,血府逐淤汤也受到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关注。
相关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1. 药理学研究药理学研究表明,血府逐淤汤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多种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血府逐淤汤可以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血府逐淤汤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缓解关节炎等疾病的症状。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了血府逐淤汤的具体作用机制。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doc

---------------------------------------------------------------最新资料推荐------------------------------------------------------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doc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 11 味药组成。
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满意,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临床治疗; 实验研究; 综述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等 11 味药组成。
此方在中医现代临床被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实验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
现将近年来对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 1.1 胸部闭合性损伤高永昌等[1]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养血接骨,可缩短疗程,促进愈合。
张加宇等[2]对 156 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都运用西药止血,脱水,消炎等基础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入院第 2 日开始至伤后半月之内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的缓解肋骨骨折早期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降低血气胸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降低康复时1 / 13间和住院费用。
彭力田等[3]研究显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两组均治疗 7 天为 1 疗程,共观察 2 个疗程。
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好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更好地促进血胸的吸收。
1.2 妇科陈何红[4]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吴桂芳[5]研究表明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卵巢囊肿能大大地缩小患者的囊肿体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三苯氧胺治疗。
浅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体会

血府逐 瘀汤 出于清代著 名医家王 清任 的《 医林改错》 书 , 一
是用 以治疗胸 中血府 血瘀 之证 的有效方剂 。冠心病多见于 中老
年人 , 在临床上 以心痛 , 心悸 , 闷 , , 胸 腹胀 食少无力 , 睡眠欠佳 为
冠心病为西 医病名 ,祖 国医学古 称之为 “ 心痛” “ 、 卒心 病” “ 、久心病 ” “ 、厥心病” “ 、心痹” “ 、真心痛” 。 等 早在两千多年 前的春秋 战国时期 , 我国较早 的一部 医学专著 《 内经 ・ 问》 素 中 就记 载有心痛病名 , 是喻其发 病急 , 变化J 死亡率高 。素问 ・ 决, 《 脏气法时论篇 》 中云 : 心痛者 , 中痛协支满 , 胸 协下痛 , 后背肩
m %, 油三酯 10 g 用西药治疗月余 , 果不佳 。 以血府 g 甘 8 %。 m 效 投
逐瘀汤加味治疗 。
胛 间痛 , 内痛 。灵枢 ・ 两臂 《 厥病》 中云: 篇 真心痛 , 手足青至节 , 心痛甚 , 夕死 , 旦发 夕发旦死。素问 ・ 《 举痛论篇》 中云 : 心痹者 , 脉不通 , 烦则心下鼓 , 气喘。东汉末年大 医学 家张仲景所 暴上
饮 食少 ,腹胀 短气等症 状基 本消失 。体重 8 g 3k,血 压 10 4 8/ 9
mm 。患者 由于病情好转心情舒畅恢复正常工作 。 Hg 五诊 :9 0年 1 2 19 月 1日,自诉 已去沈 阳市红十字医院心血 管 疾病 流研室做血脂检查 , 高密度脂 蛋白上升 3m , g 其他几项 血 脂指标均呈下降趋势 , 随访半年 , 疗效理想 。
死, 发作有时 , 经久不也 。清代 著名 医家王清任在《 医林 改错 》
中论述了用 活血逐瘀法治疗瘀血证 的经验 ,王清任制订了血 府 逐瘀 汤治疗心痛 、 心痹获得较好 的疗效 , 至今一直沿用。王 清任的《 医林 改错》 一书至今仍是 中医临床上研究活血化瘀 疗 法的主要 书籍之一 。
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

黄 志余 等[ 取 因症 就 诊 、 中等 至大 量 胸 腔 积液 的渗 1 1 选 有
出性胸 膜炎 患者 6 7例 ,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 机 分 为 观 察 组 在 随
3 5例 , 血府 逐瘀 汤 加 味煎 剂 1服 治疗 , 用 2 1 1剂/ , 一 疗程 , d 6剂
共用 3个疗 程 , 程 间隔 2 4d 对照 组 3 疗 ~ 。 2例 , 强 的松 治疗 用 4 。 0d 疗程 结束后 , 对照组胸 膜厚度 大于观察组 , 产生胸 膜粘连
血府 逐 瘀 汤是 由 当归 、 仁 、 芍 、 花 、I 、 胡 、 桃 赤 红 川芎 柴 枳 壳、 梗、 膝 、 桔 牛 生地 、 草 1 甘 1味 药 材组 成 . 方 源 于清 代 王 本 清任 的《 医林 改错 》 是 血瘀 症 的传 统名 方 。现 代药 理 实验 证 ,
明 , 方 具有 改善 血液 凝 固性 和血 液流 变 性 、 善微 循 环 、 本 改 增 强机 体免疫 功 能 、 保护 心肌 细 胞 、 向调 节 血管 、 双 增加 毛 细 血 管开 放 数量 等 多种 药 理 作用 . 心 血 管 系统 、 对 内分 泌 系 统及
逐瘀 汤 组 3 2例 和对 照组 1 8例 。对 照组 予 以 常规治 疗 ; 血府 逐瘀 汤组 在常 规治 疗 的基础 上加 服 血府 逐 瘀汤 , 组均 用药 两 8周 。分 别 采用 放射 免疫 法 、 法 、 酶 酶取得 了 良好疗 效 。但 有关 本方 的现代 工 艺 和质量 标 准 研 究 尚有 不 足 之处 .本 文 总 结 血 府逐 瘀 汤 目前 的 l 应 用 情 临床 况 , 进一 步将 本方 开 发为疗 效 确切 、 为 工艺 先进 、 质量 可 控 的 现代 中药 制 剂打 下 良好基 础 。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摘要】本文探讨了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实际临床病例的经验。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发现,该方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合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讨论,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操作技巧。
在结论部分评价了血府逐瘀汤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总结了该方剂的临床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为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临床病例、治疗效果、适应症、禁忌症、临床操作技巧、临床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府逐瘀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据传始于东汉时期的《伤寒论》中,被称为“本方背太阳病治瘀血之最良法”。
该方剂主要由当归、川芎、红花等多种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功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创伤出血等多种疾病。
2. 正文2.1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府逐瘀汤是根据《伤寒论》中经典方药调配而成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运用血府逐瘀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运用血府逐瘀汤对于一些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比如对于血瘀导致的疼痛症状,血府逐瘀汤能够快速疏通经络、化解瘀块,有效缓解疼痛。
血府逐瘀汤还具有调和气血、滋养肝肾的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确保用药合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临床医生还需要掌握良好的操作技巧,确保药物的有效使用和疗效观察。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医林改错》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关键词】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逐瘀汤即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
均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笔者临床运用逐瘀汤加减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具有气血双调的功能,既能活血祛瘀,又能理气止痛。
方中牛膝、枳壳,其性下降,既能引瘀下行,又能与桔梗、柴胡相配理气散瘀。
配伍上体现了升降结合的治疗特点。
总体上看,血府逐瘀汤在活血祛瘀中兼有补养扶正之意,祛邪而不伤正。
适用于胸中血府之瘀血,气滞疼痛之证。
如胸闷、胸痛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面色晦暗,舌质暗有瘀点,脉涩;还能治血瘀气滞之顽固性头痛。
杨某某,男,45岁,2008年4月3日初诊。
患者3年前发现劳累后胸闷心悸。
去年发作较频,近日感胸痛且闷,有时痛引背部,心悸气短,动则更甚,头晕肢麻,畏寒,脉沉缓无力,舌质胖嫩边有紫点,苔白。
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止痛。
组方:当归、生地各12g,桂枝6g,瓜蒌仁、薤白各12g,生甘草6g,炒枳壳、赤芍各12g,柴胡5g,川芎、牛膝各12g,5剂。
4月9日二诊:胸闷时作时止,心悸不寐,治拟前方加黄芪15g,茯神12g,夜交藤、丹参各15g,5剂。
4月15日三诊:胸痛未作,仍有胸闷心悸,寐尚欠安。
原方继服5剂,病情基本控制。
本案是心阳不足,寒气乘之,痹阻气机,为虚寒而兼有瘀血之证。
故初诊以血府逐瘀汤去桃仁、红花,加桂枝、瓜蒌仁、薤白温通心阳;二诊,前方加黄芪、茯苓、夜交藤补气养血安神,加丹参以增强补血活血之力度。
病情虚中有实,治拟通补兼治。
2隔下逐瘀汤隔下逐瘀汤作用与血府逐瘀汤相似,但方中配有五灵脂、延胡、乌药、香附等疏肝理气之药,重在通络消瘀止痛,尤适用于隔下有瘀结肿块,痛有定处,刺痛,胀痛者。
陈某某,女,42岁。
2008年5月14日初诊。
患者2天前骑自行车跌倒,右胸肋被车柄击伤,当时局部疼痛发麻,到下午伤处疼痛加剧。
略论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

略论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吉林吉林132000标签: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法临床体会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桃仁、红花、当归、枳壳、甘草、川芎和生地黄组成。
功能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渐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癍,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所治各证,皆因内有瘀血,血行不畅,阻滞气机所致。
遵循古训,我们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治疗冠心病,顽固性失眠,呃逆久治不愈及慢性咽炎,术后长期发热等疾病,每获显效,简介如下。
1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多因气滞血瘀;胸阳痹阻所致。
但以情志所伤,气机郁结,气滞日久,血流不畅,脉络瘀滞;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者为多。
症见:胸痛固定不移,伴有心悸.气短.入夜尤甚,舌紫,边缘有瘀点,脉沉涩。
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厚劳损。
用此方治疗,如胸痛甚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索。
兼胸阳不振,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伴痰湿内盛者,加生姜.陈皮.茯苓.杏仁等,若阴寒极盛,胸痹之重者,合用乌头赤石脂方或苏合香丸。
若阳气虚衰,心阳欲脱者,合用参附龙牡汤。
患者应注意休息调整情绪,此病属于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心脉瘀阻为病,故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方血俯逐瘀汤加减治疗,收到显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此方又可降低由于血细胞成分及其数量改变.血粘度增高所致的“污秽之血为血瘀”的作用。
2顽固性失眠中医也有“不寐”之诊断。
失眠多由思虑劳倦,内伤心脾,或心肾不交,或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痰湿中阻等所致。
常有舌质红暗,苔薄黄,脉弦数。
气瘀化火,上扰心神,久病久痛气滞血瘀,神失所养,病情顽固。
若暴怒.思虑.忧郁.劳倦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
病因与病症彼此相互影响,每多形成顽固性失眠,而久病久痛多有血瘀,从此着手,时获佳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 逐 瘀 汤 临 床 应 用浅 谈
彭 肖容 张桂珍
广 东广 州 50 6 1 20 广 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摘
要
运用 中医理论 ‘ ‘ 著者逐 之 ”“ 以通 为用 ”“ 则 不痛” 的原理 ,立 活血化 瘀 法 ,以血 府逐 腑 通 活血 化瘀 中 医药疗 法 血 府逐 瘀 汤
文 章编号 :1 0 — 4 2 0 71 0 2 5( 0 7)2 — 0 0 0 0 8— 2 5
瘀 汤应 用 在 气滞血 瘀 证病 人 身上 ,能 改善 全 身及局 部血 液循 环 ,具有较 好 的疗 效 。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R 4 2 3 文献标识码 :A
I 血府 逐瘀 汤 是清 代 医家 王清 任 《 林 改错 》 生 地 、 川 芍 、 赤 芍 、 牛 膝 、 桔 梗 、 柴 胡 、 枳 医 中著名 的活血化瘀方 ,原方 为桃仁 、红花 、当归 、
此方加丹 参 1g 去除牛膝 、 2, 积尧 咽 喉干燥 明显者 加石解 、玄参:干咳明显者加川 贝。以此 方加减治 I
6 皮科疾病 在治疗皮肤 白癜风也很 有成效, 以此方加菊花 lg O ,白蒺黎 、 参各 3 g 茺蔚子 、 丹 0, 草决 明各 2 g 0。
治疗瘙痒症证属瘀血 内阻、 不荣肤 、 血 燥而生风 , 治
以活血逐瘀 。以此方加三七粉 6 , 3 g 服 剂而 愈,未
复发。
7 泌尿系统疾病
治疗 尿血 、证属瘀 血 阻络 ,血 不循经 ,治 以 活血化 瘀, 以此方加三七粉6 , 剂后去三七 , g 服4 加
疗哮 喘, 咳痰黄稠结 胸不 爽, 寒热夹杂 。 痹阻肺络 ,
合 小陷胸汤加瓜萎 1g 5 、法夏 6 、黄连 5 、灸麻黄 坤草 ig g g 5 ,继服 2 剂而愈 。其对 于热淋证属湿热未 6 咳痰清稀寒邪入肺加 白芥 子, 舀 莱服子各 l g 灸 O,
除有 阻断痛觉 反射 的功能外 ,还 有扩 张血管 、与
草和 中解百药 之毒 。本方 二乌 加蜂蜜 先煎 ,缓和 毒 性 , 配伍 白芍 、 熟地 ,取 其温 阳和 营 ,温 而
不燥 ,组方 中有芍药 甘草汤 ,四物汤之 意 ,诸 药
激素类药 物一起 改善微循 环 ,达 到修 复组织 、缓
维普资讯
国际 医药卫0 半月刊)
功 ;配 桂枝 、 当归 、丹 参温 经 散寒 ,通 络止 痛 , 鸡血 藤、千年健 、独活 具有祛风湿 ,健筋骨 ,可 加其强湿经活血通痹止痛之 功,佐 以杜仲 、牛膝 、 熟 地 、 白芍 、功 能 补益 肝 肾 ,养 精 血 ,强 筋壮 骨而 治其本 ,熟地 , 白芍又能抑 制本方 的辛热燥
解疾病的作用 。 在腰椎华佗夹脊 穴及局 部阿是穴穴
位 注 射 ,简 单 方 便 、 费用 低 、疗 效显 著 、在 门
诊 可 操 作 ,值 得 推 广 。
相 配 , 祛寒 湿 ,散 风邪 ,温 经通 络 止 痛 ,和 营 补 血 ,补 养 肝 肾 ,扶 正 祛 邪 ,标 本 兼 顾 。
属心脉痹 阻 ,主 要 由胸 中血瘀 ,血行不 畅 引起 胸 服 1 剂而 愈,疗 效甚佳 。 5 痛如 针刺有 定处,伴有 心悸怔 忡 、舌边 有瘀斑 或 舌面有瘀 点, 脉涩 或弦紧,用血府逐瘀汤 治之 ,田 逸之等以此方治疗胸痛症疗效显著 。 2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上干燥性 喉炎 干燥 性喉炎其临床表现咽 喉有干燥感 , 严重声嘶 , 伴有干咳 , 部有异 物感, 咽
[] 吴在德 . 3 外科 学 [] 5 北 京. 民卫 生 出 M . 版. 人
版 社 , 2 0 :9 6 0 0 5
肌 肉萎缩等 症状 , 以, 所 解除突 出组织 对神经根 的 机械性压迫和无菌性炎症 的化学性刺激是治疗此症 收稿 日期 :2 0 — 7 l 0 70一 2 的关键 。 曲安奈得 为一种合 成 的皮 质类 固醇 ,具 责任 编 辑 :陈 建 慧
烈之 性 ;牛膝 、防风 、威 灵仙祛风 化湿通 络 ,甘
有 明显的抗炎作用 ,能消除脊神经根周 围的充血 、 水肿等 炎性反应 ,松解神 经根周 围 的粘连 ,对抗
突 出髓核周围 的无菌性 炎性渗 出物 , 到止痛 的作 起
用, 野木瓜注射液是 中药野木瓜经提取制成 的灭菌 水溶液 ,功能 祛风止痛 、舒筋活络 ,而利 多卡 因
[] 中 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南京. 1 s. 南京 大学
出版 社 . 9 : 1 1 4 2 9 0
[] 田德禄 . 医内科学 []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2 中 M. 人
社 ,2 0 : 3 8 0 2 6
连等无菌性炎症使神经根受到机械性 的压迫和化学
性 的刺激 ,而出现腰腿 痛 、酸 、 、麻 、无力甚至 胀
3 2 现代 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 出症是椎间盘 参考文献 .
发生退变后 ,由于外力或积累性劳损 的作用 , 纤维 环破裂 , 核突出 , 髓 刺激或压迫邻近 的神 经而出现
它所 支配的部位和肢体 出现一系 列症状 口。 出髓 ]突 核 的水肿 、 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损伤 引起的渗出、 粘
壳 、甘草 。本方 以活 血化瘀而 不伤血 ,疏肝解 郁
8 5
维普资讯
j_ l 0 晦 i ¨ 药。 蘧 审
而不耗气 的特 点,在近代 应用 范围广泛 ,笔者通
过文献对本方 的临床应用进 行浅述,现报告如 下。
国 医 卫 导 27 1卷 第 0 半 干 际 药 生 报 0  ̄ 3 2期(月0 0 -第 )
醒 ,不省 人事 ,伴 有心 慌 胸 闷, 治 以活血 化瘀 , 疏肝降逆 ,此 方加丹参 3 g 0 ,薤 白 1g 5 、磁石 2 g 0, 服 1 剂而 愈,以此方加香附 、台乌药 、艾叶、小茴 2
1 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 心病 、心绞 痛 等症 。 中医 称之 为 胸痹 ,
香各 1 g 官桂 、 5, 失笑 散各 l g 柴胡、 O, 生地 减为5 ,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