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度调节剂对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PH调节剂

PH调节剂

PH调节剂简介PH调节剂是一种化学物质,用于调节溶液或其他介质的酸碱性。

它能够增加或减少溶液的pH值,从而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或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PH调节剂在许多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制药、化妆品、食品、农业等。

PH值和酸碱性pH值是用来表示酸碱性的指标,它是测量溶液酸碱程度的标准方法。

pH值的范围从0到14,其中7表示中性。

小于7的值表示酸性,而大于7的值表示碱性。

pH值的计算是通过测量溶液中氢离子(H+)的浓度来实现的。

pH值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活性。

PH调节剂的分类酸性调节剂酸性调节剂是指能够降低溶液pH值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酸性调节剂包括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等有机酸。

它们能够与水中的氢离子结合,从而降低溶液的pH值,使溶液呈现酸性。

碱性调节剂碱性调节剂是指能够增加溶液pH值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碱性调节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性物质。

碱性调节剂能够释放出氢离子,从而增加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使溶液呈现碱性。

缓冲剂缓冲剂是一种能够稳定溶液pH值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在溶液中吸收或释放氢离子,从而调节溶液的酸碱平衡,使pH值保持相对稳定。

常见的缓冲剂包括乙酸/乙酸钠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等。

PH调节剂的应用制药行业在制药行业中,pH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的配方中。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pH稳定性要求,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pH调节剂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此外,pH调节剂还可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化妆品在化妆品中,pH调节剂常用于调整产品的pH值,以保持适宜的酸碱平衡。

适当的pH值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改善肤感,并且有助于维持皮肤的自然酸碱平衡。

常见的pH调节剂包括水杨酸、乳酸等。

食品行业食品行业中使用pH调节剂主要是为了调整食品的口感和防止食品变质。

例如,在饮料中使用酸性调节剂可以增加酸味并改善口感;在果酱中使用碱性调节剂可以中和果酱的酸性,延长其保存期限。

酸碱调节对乳制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酸碱调节对乳制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酸碱调节对乳制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引言:酸碱调节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控制食品的酸碱性质来调节和保持食品的稳定性。

对于乳制品而言,酸碱调节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分析酸碱调节对乳制品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制品工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酸碱调节原理及作用机制酸碱调节作为乳制品加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质上是借助酸、碱的性质来调节产品中的pH值。

在酸性条件下(低pH值),乳制品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凝集,形成一种稳定的胶体结构,这有助于乳制品保持较长的保质期。

相反,在碱性条件下(高pH值),乳制品的蛋白质解聚,导致产品结构松散,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因此,酸碱调节在乳制品中起到调控产品稳定性的作用。

第二部分:酸碱调节对乳制品的影响2.1 酸碱调节对乳蛋白的作用乳蛋白是乳制品中最主要的组分之一,它的性质和结构受酸碱调节的影响很大。

在低pH值条件下,乳蛋白分子会发生电荷变化,其中的阴离子化乳蛋白和阳离子化乳蛋白结合成胶束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降低产品的体积颗粒大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而在高pH值条件下,乳蛋白会发生形状变化,导致结构松散,从而降低产品的稳定性。

2.2 酸碱调节对乳脂肪的作用乳脂肪是乳制品中的另一个重要组分,它在酸碱调节下也会发生变化。

在低pH值条件下,乳脂肪的聚集现象得到抑制,乳脂肪粒子的分散性增强,从而使乳制品更加稳定。

而在高pH值条件下,乳脂肪的结构变得不规则,导致乳脂肪粒子易于聚集,从而降低产品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酸碱调节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3.1 酸碱调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酸奶是一种常见的乳制品,其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在酸奶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酸性调节剂(如柠檬酸、乳酸等),可以降低产品的pH值,促使乳蛋白凝聚,形成胶体结构,从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并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3.2 酸碱调节在乳化剂的改良中的应用乳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工业中的食品添加剂,它能够稳定乳液,防止乳脂肪粒子的聚集和沉淀。

溶液的稳定性

溶液的稳定性

溶液的稳定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因其特性,溶液常被用于生物化学、工业制备和工程领域。

溶液的稳定性是控制溶质和溶剂结构的关键因素,在溶质吸附、溶质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溶液的稳定性以及其由什么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溶液的稳定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溶质的数量和性质溶质的性质包括它的电荷、碱度、极性等,而溶质的数量指溶质摩尔浓度。

溶质的性质和数量会影响溶液的弱电解质平衡和表面张力,以及溶质的聚集状态。

这些因素对溶质活性、离子对抑制和结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溶液的稳定性。

二、温度温度一般在室温左右,当温度变化时,溶液的稳定性也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上升时,溶液的分子运动速度会加快,使溶质分子互相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强,这会增加溶液的热稳定性,也会增加溶质分子的聚集状态,这也会增加溶液的热稳定性。

三、pH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受到溶质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pH值的变化有利于溶液的稳定性;而当pH值过大或过小,溶液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溶液的不稳定。

四、离子浓度离子浓度指的是溶液中离子的数量,它会影响离子的吸附能力和聚集程度,从而影响溶液的稳定性。

一般来讲,离子浓度越高,溶液的稳定性越强;反之,离子浓度越低,溶液的稳定性越弱。

五、添加剂添加剂可以改变溶质的分子形态,通过改变溶质的结构来影响溶液的稳定性。

添加剂可以调整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也可以增加溶剂的极性,从而改变溶质分子的聚集状态和形貌,从而调节溶液的稳定性。

此外,溶液中还存在其它影响溶液稳定性的因素,如溶质的紊乱程度、溶液中的悬浮物等。

溶液的稳定性是控制溶质和溶剂结构的关键因素,是影响溶液结构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了解溶液的稳定性,对工业生产和实验反应都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

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受温度,值,光线,浓度,包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聚维酮碘溶液不稳定,低浓度聚维酮碘溶液,宜现配现用.贮存期因厂家不同各不相同.【关键词】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贮存期聚维酮碘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的络合物,溶液剂由于用途不同有多种不同的浓度,具有广谱抗细菌,真菌和病毒作用,其杀菌作用快速,持久可靠,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是高效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1990年药典开始收载.国内外评价甚好,但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不是很理想,给生产,贮存,使用带来不便.笔者就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文献资料,现总结如下.1稳定性影响因素1.1温度温度对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0.5%的聚维酮碘溶液(值3.26)在25,30,35,4,45℃恒温条件下贮存60,照美国药典方法测定,含量分别为原含量的79.99%,78.86%,73.57%,59.23%,53.22%.40℃和45℃与25℃,30℃,35℃之间的含量变化有极显着性差异….1%,0.2%的聚维酮碘溶液置于磨口玻璃瓶中在22℃的水浴箱中保温60,浓度分别为原浓度的99.3%,98.5%.温度提高到30℃时,60后浓度分别为89.1%,52.4%[.1.2值聚维酮碘溶液在碱性环境中极不稳定,且有效碘量随溶液升高(体系趋向弱碱环境)而逐渐降低,在同一温度下,有效碘浓度值在5,6,7范围上升时稳定性变化不甚明显,但当值上升到8时,稳定性显着降低,特别是溶液在50℃,为8时,10后溶液中有效碘浓度即下降为零.在聚维酮碘溶液中加入酸性试剂,使溶液值下降,不仅可以增加溶液的稳定性,还可使聚维酮碘对细菌,芽胞的杀菌率升高.1.3湿度,光线与包装容器湿度,光线对本品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有少量乙醇存在时光线对有催化作用,而密闭性对本品的稳定性则有较大影响.0.5%聚维酮碘溶液分装于不同容器在室温(22—23℃)放置7(168),结果棕色瓶密闭,棕色瓶密闭见光贮藏的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较高,有效碘浓度分别是原浓度的98.27%,96.85%,棕色瓶见光开口,白色瓶见光开口贮藏的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很差,48后浓度下降20%以上,7后,有效碘有效碘浓度分别是原浓度的42.05%,41.43%.钱崇付将同一聚维酮碘溶液分装于白软塑,绿软塑,白玻瓶,棕玻瓶,放置50后测定含量发现,白软塑与绿软塑之间,白玻瓶与棕玻瓶的含量下降程度均无显着性差异(&;0.05),两种软塑瓶与两种玻璃瓶之间的含量下降程度有显着性差异(&;0.05),聚维酮溶液用不同包装材料包装稳定性不同,玻瓶对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小.1%聚维酮碘溶液分别置于有衬底和无衬底的橡皮塞玻璃瓶中,30℃中恒温60,有效碘含量分别下降到88.8%,41.0%.后者的有效碘含量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前者,可能是游离碘与裸露橡皮塞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物等填充剂发生了氧化还原应.1.4溶液的浓度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不同,浓度越稀有效碘下降的比率越大,受温度影的也响更大.1.5某些物质的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存在也对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有明显影响.长期贮存有少量乙醇存在时,受光线作用,会发生系列反应使游离碘消耗,有效碘浓度下降.聚维酮碘能不断地解离出碘,碘与水反应生成与一,而能进一步歧化生成,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聚维酮碘不断减少,含量不断下降,以上反应是可逆的,加入碘酸钾可增加溶液中的碘酸根离子浓度,使生成碘酸根离子的反应不易进行,从而增加了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2贮存期预测将同一批聚维酮碘溶液测定含量(11.11%),分别装入白软塑,绿软塑,白玻瓶,棕玻瓶中,进行室温放置50观察,按一级反应计算预测贮存期分别为:65,80,139,129_6.2.5%聚维酮碘溶液溶液,恒温水浴中加速反应.根据实验数据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线性关系显着,确定聚维酮碘溶液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室温(25℃)有效期,=818,与留样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0.2%的聚维酮碘溶液,用经典恒温法实验,预测25,30,35,40℃的贮存期.9分别为664,260,104,43.3小结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受温度,溶液值,浓度,包装材料的种类和密封性能,光线,还原物和某些催化剂(如乙醇)的影响;温度,湿度,包装材料的密闭性对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是影响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配制的温度不能过高,以防止碘在配制过程的升华挥发而引起的损失;成品应在阴凉处贮存.为了增加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和提高杀菌效果,用酸调节溶液的值7以下(药典规定3.0—6.5),并可加入稳定剂碘酸钾.碘具有氧化性,易分解,升华使有效碘浓度降低,包装应密闭,最好选择性质稳定的棕色玻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密闭,并避免与乙醇及还原剂的接触和掺入,以免触发氧化还原反应,防止有效碘含量下降.在制备聚维酮碘制剂时不仅应考虑到碘本身的挥发性与升华性,还应考虑制剂辅料的稳定性及其对聚维酮碘的影响.因其低浓度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差,如需要使用低浓度聚维酮碘溶液,宜现配现用.恒温法加速试验,是在实验条件下,按一级降解反应速度计算出室温贮存期,与实际包装情况有一定的区别,因包装材料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故不能类推到其他包装的聚维酮碘溶液.贮存期的预测的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碘酸钾25KG/桶药用级135.00元/公斤。

络合剂PVPK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效果改进

络合剂PVPK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效果改进

㊃论 著㊃络合剂P V P -K 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及效果改进谈智1,孙巍1,唐晨晨1,葛建明2,李放1,田野1,王溪11.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09;2.常州市蓝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D O I :10.13668/j.i s s n .1006-9070.2019.01.004基金项目: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重大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科技示范工程 (B E 2015714);流行病学重点学科(Z D X K A 2016008)作者简介:谈智(1970 ),女,湖南湘潭人,主任技师,主要从事消毒研究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㊂ 摘要:目的 研究络合剂P V P -K 30对聚维酮碘杀菌效果的影响和效果改进㊂方法 采用两种来源的络合剂,以相同方法与碘粉络合,配制聚维酮碘A ㊁B ,并选择效果较好的络合剂配方,加入碘酸钾增效,制备聚维酮碘C ㊂对3种聚维酮碘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并测定3种配方的p H 和稳定性㊂结果 原液对含3%牛血清白蛋白菌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3m i n ,聚维酮碘A 的杀灭对数值>5.00,聚维酮碘B 的杀灭对数值仅为2.31;聚维酮碘C 原液作用0.5m i n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㊂A ㊁B ㊁C 配方聚维酮碘的p H 值分别为3.4㊁3.4㊁4.0;54ħ存放14天后,有效碘下降率分别为12.10%㊁21.43%㊁7.86%;37ħ存放3个月的有效碘下降率分别为10.54%㊁17.79%㊁5.29%㊂结论 络合剂对聚维酮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有影响,碘酸钾对聚维酮碘具有增效作用㊂关键词:消毒液;P V P -K 30;聚维酮碘;碘酸钾;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 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9)01-0010-03E f f e c t o f c o m p l e x i n g a g e n t P V P -K 30o n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a n d t h e i m pr o v e m e n t o fm e t h o d T A NZ h i *,S U N W e i ,T A N GC h e n -c h e n ,G EJ i a n -m i n g ,L IF a n g,T I A N Y e ,WA N G X i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i a lC e n t e r f o rD i s e a s eC o n t r o l a n dP r e v e n t i o n ,J i a n g s uN a n j i n g 21000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ef f e c t o f c o m p l e xag e n tP V P -K 30o n g e r m i c i d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a n d i t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M e th o d s T w oki n d s o f c o m p l e x i n g a g e n t sw e r eu s e d t o c o m p l e xw i t h i o d i n e p o w d e rb y t h e s a m em e t h o d t o p r e -p a r e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s o l u t i o nAa n dB ;t h e c o m p l e x i n g a ge n tf o r m u l aw i t hb e t t e r e f f e c tw a s s e l e c t e d ,t h e n p o t a s s i u mi o d a t ew a s a d d e ds y n e rg i s t i c a l l y t o p r e p a r e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s o l u t i o nC .Th e s u s p e n si o n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b a c t e r i c i d a l t e s tw a s c o n d u c t e d u s i n g a -b o v e 3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s o l u t i o n s f o r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o f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t h e p Ha n d s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3f o r m u l a t i o n s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R e s u l t s T h r e e s o l u t i o n sw e r e a p p l i e d t o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c o n t a i n i n g 3%b o v i n e s e r u ma l b u m i n s u s p e n s i o n f o r 3m i n ,t h ek i l l i n g l o g a r i t h mo f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A w a s>5.00,a n d t h ek i l l i n g l o g a r i t h mo f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Bw a s o n l y 2.31.T h ek i l l i n g l o g a r i t h mo f t h e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Cs o l u t i o n f o r 0.5m i n t r e a t m e n t a g a i n s t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w a s>5.00.T h e p Hv a l u e s o f 3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s o l u t i o n sA ,Ba n dCw e r e 3.4,3.4a n d 4.0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f t e r 14d s t o r a ge a t 54ħ,t h e ef -f e c t i v e i o d i n e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e sw e r e 12.10%,21.43%a n d 7.86%,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f t e r s t o r ag e a t 37ħf o r 3m o n th s ,t h e e f f e c -ti v e i o d i n e r e d u c t i o n r a t e sw e r e 10.54%,17.79%a n d5.29%,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m p l e x i n g a ge n t h a s a nef f e c t o n t h eb a c t e r i c i d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f o r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a u r e u s .P o t a s s i u mi o d a t eh a sas y n e rg i s t i ce f f e c t o n 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K e y wo r d s :D i s i n f e c t a n t ;P V P -K 30;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P o t a s s i u m i o d a t e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T h e k i l l i n g l o g a r i t h m ;S t a b i l i t y医院常用消毒液中,研究较多的除了备受关注的医疗器械用消毒液[1],还有手和皮肤用消毒液,其中碘伏类产品使用最为广泛㊂有人抽检市场上含碘消毒剂杀菌性能,发现不同种类和品牌含碘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差别较大,部分产品消毒效果偏低[2-3]㊂聚乙烯吡络烷酮(简称P V P )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按其平均分子量大小分为四级以K 表示,K 值越大其粘度越大,粘接性越强㊂碘与聚乙烯吡络烷酮络合可以形成一种可溶性复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又称聚维酮碘(P o v i d o n e I o d i n e ,P V PI o d i n e ),能释放活性碘,有较强的杀菌作用㊂P V P -K 30是一种非离子型㊃01㊃江苏预防医学2019年1月第30卷第1期 J i a n gs u JP r e vM e d ,J a n .,2019,V o l .30,N o .1高分子化合物,是聚乙烯吡络烷酮产品中的一种,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㊂近年来,聚维酮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的异常现象已有报道[4],本中心实验室也发现了聚维酮碘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效果差的现象㊂在消毒剂研制过程中,为提高效果或增强稳定性,需要添加辅助成分,辅助成分对戊二醛㊁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影响的研究也有报道[5-6],但对碘伏杀菌效果的影响还未见报道㊂为研究聚维酮碘消毒液辅配成分来源和剂量变化对杀菌效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相同的碘粉来源和投加量,加入碘化钾或碘酸钾,并与不同来源络合剂络合,制备消毒液进行杀菌试验㊁p H测定㊁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试验,现报告如下㊂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消毒剂为聚维酮碘,委托某企业以一种进口碘单质粉分别与某国产和进口P V P-K30络合,加入一定量某进口碘化钾和p H调节剂,制备成聚维酮碘A㊁B㊂选择配方中杀菌效果好的络合剂,与等量进口碘单质粉络合,并加入一定量碘酸钾㊁适当降低原配方中碘化钾含量,加入p H调节剂,制备聚维酮碘C㊂制备3种碘伏时,碘的投加量均占总量的0.5%㊂采用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提供的国家二级标准物,进行含量滴定;以p H213酸度计检测其p H值㊂电位滴定法使用的仪器为809型电位滴定仪(瑞士M e t r o h m公司),进行样品稳定性测试的存放仪器为恒温恒湿培养箱(T h e r m o公司)㊂试验指示菌采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 T C C6538)冻干菌种管,肉汤复苏并传代后,使用新鲜培养的第5代斜面培养物㊂中和剂为含0.6%硫代硫酸钠㊁1%吐温-80的T S B,杀菌试验前进行中和剂鉴定实验[7]㊂有机干扰物为3%牛血清白蛋白,经过滤除菌后备用㊂1.2试验方法1.2.1有效碘含量测定分别取A㊁B㊁C3种碘伏的样液20.0m L,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有效碘测定方法(碘量法)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中聚维酮碘的测定方法检测样液中有效碘含量(电位滴定法)㊂鉴于按‘规范“的碘量法检测时,需在样液中加入36%醋酸溶液5滴,而按‘药典“的电位滴定法不要求加入醋酸,本研究增加了两种与原方法不同的状态,即分别在样液加和不加5滴醋酸溶液的情况下,以碘量法和电位滴定法检测有效碘含量㊂1.2.2中和剂鉴定及悬液定量杀菌试验[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进行6组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的化学法中和剂鉴定,试验重复3次,选择适宜的中和剂㊂悬液定量杀菌时,以灭菌T P S液(1.0g/L胰蛋白胨生理盐水)洗脱斜面培养18~24h新鲜培养菌,适当稀释后,加入等量3%牛血清白蛋白,以碘伏原液进行杀菌试验㊂取4.0m L碘伏消毒液,加入1.0m L 菌悬液,作用预定时间,将菌药混合物加入中和剂中,中和10m i n后稀释㊁接种㊂同时,以T P S代替消毒液,同步试验,为阳性对照,同时以同批次试剂接种平皿,倾注营养琼脂,(36ʃ1)ħ培养48h㊂试验在(20ʃ1)ħ水浴中进行,重复3次㊂1.2.3稳定性试验将3种碘伏原包装分别于(54ʃ1)ħ恒温恒湿箱存放14天,(37ʃ1)ħ恒温恒湿箱存放90天后,按碘量法进行含量测定,与存放前比较,计算含量下降率㊂1.3统计分析采用S P S S16.0软件进行统计㊂将3种碘伏不同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W i l c o x o n检验(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有效碘含量及p H值测定结果碘伏A㊁B㊁C的p H值在3~4㊂碘量法和电位滴定法同时检测3种配方的碘伏有效碘含量㊂是否加入醋酸,对碘伏A㊁碘伏B的含量检测均无太大影响,但对碘伏C的含量检测结果影响大㊂碘伏C加入醋酸后测得的有效碘,碘量法从4.899g/L升高为8.997g/L,电位滴定法从4.930g/L升高为8.158g/L㊂见表1㊂表1有效碘含量(g/L)检测结果样品p H值碘量法电位滴定法加醋酸不加醋酸加醋酸不加醋酸碘伏A3.424.6304.5215.0145.062碘伏B3.404.6204.6224.8124.811碘伏C3.988.9974.8998.1584.930 2.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2.2.1中和剂鉴定试验含0.6%硫代硫酸钠㊁1%吐温-80的T S B均能有效终止的3种碘伏的残留毒性,且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和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㊂2.2.2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在(20ʃ1)ħ水浴环境中,络合剂为某国产P V P-K30的碘伏A原液作用3m i 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5.00;络合剂为某进口P V P-K30的碘伏B原液作用3m i 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仅为2.31㊂碘伏C原液作用0.5m i 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7.09,作用1m i n及以上杀灭对数值均>7.32㊂阳性对照平均回收菌量,碘伏A㊁B均为7.29ˑ107c f u/m L,碘㊃11㊃江苏预防医学2019年1月第30卷第1期J i a n g s u JP r e vM e d,J a n.,2019,V o l.30,N o.1伏C为7.32ˑ107c f u/m L㊂表2可见,碘伏A原液作用不同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高于同样条件下碘伏B的杀灭对数值,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Z=1.155,P= 0.248);碘伏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显著强于碘伏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㊂表2不同碘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样品络合剂来源作用不同时间(m i n)平均杀灭对数值0.51.01.53.0碘伏A国产0.372.164.015.86碘伏B进口0.010.751.322.31碘伏C7.09>7.32>7.32>7.32注:试验温度(20ʃ1)ħ,结果为3次试验结果平均值㊂2.3稳定性试验碘伏A㊁B㊁C在(54ʃ1)ħ存放14天后,有效碘下降率分别为12.10%㊁21.43%㊁7.86%;在(37ʃ1)ħ存放90天后,有效碘下降率分别为10.54%㊁17.79%㊁5.29%㊂3讨论本研究中,尽管在配制碘伏时使用了相同的碘粉投加量(0.5%),但因选择了不同来源的络合剂,碘伏A和碘伏B在有效碘浓度相近的情况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的杀菌效果,虽然在试验的4个时间段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碘伏A的杀菌效果比碘伏B提高更快,作用3.0m i n时杀灭对数值>5.0,达到消毒合格要求,而碘伏B仅为2.31㊂此现象说明,络合剂对碘伏的杀菌效果有一定影响,提示即使碘伏产品生产企业配方不变,如果更换络合剂来源,有必要重新进行杀菌效果测试㊂本实验中,碘伏C加入一定量碘酸钾㊁适当降低了配方A中碘化钾含量,但其杀菌能力大大提高,原液作用0.5m i 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达7.09,远远高于碘伏A同样剂量的杀灭对数值0.37㊂在试验进行的4个时间段杀灭对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碘酸钾对碘伏的杀菌效果有增效作用㊂本研究结果表明,是否加醋酸对碘伏C的检测结果影响大,但对碘伏A㊁B无明显影响㊂可能是因为碘伏C中加入了碘酸钾,加入醋酸后形成酸性环境,使检测出现高于原料中碘粉添加量0.5%的虚高现象㊂不加醋酸时,碘量法和电位滴定法检测到碘伏C的有效碘结果相近,与样品中碘粉0.5%的投加量相符㊂这一现象提示,碘量法进行消毒剂碘伏C有效碘测定时,不宜在检测体系中加入醋酸,而应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电位滴定法一样,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直接滴定㊂碘伏配方不同,对有效碘的稳定性也有影响㊂碘伏A㊁B配方比例和络合方法一样,但由于络合剂来源不同,导致稳定性加速试验的结果不同㊂加入某国产P V P-K30的碘伏A经加速试验后,有效碘下降率低于使用某进口P V P-K30络合的碘伏B㊂对于使用同样络合剂的碘伏A㊁C而言,碘伏C加速试验后,有效碘的下降率比碘伏A低,且满足下降率ɤ10%的要求,可能原因是碘伏C的辅助成分中有碘化钾和碘酸钾,而碘伏A中只有碘化钾,碘化钾和碘酸钾同时存在,有助于提高碘伏的稳定性㊂‘消毒技术规范“以化学测试法检测消毒剂稳定性时,分为加速实验法和室温留样法㊂常规产品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经验法进行加速试验,缩短检测周期㊂孙守红等[9]用自然留样法与经验法对4种消毒剂进行稳定性试验,发现结果不一致,对于不稳定的消毒剂,经验法所得到的有效期不能代表自然留样法㊂碘伏被认为属于稳定的消毒剂,一般进行经验法加速试验,但单质碘加热时,容易升华为蒸汽碘,尽管碘粉与络合剂络合后,对其稳定性有所改善,但所形成的碘伏消毒液仍以游离碘发挥杀菌作用,可能仍保持单质碘的升华特性,受高温影响较大㊂本研究结果显示,37ħ存放3个月下降率均比54ħ存放14天的低,提示碘伏存在不耐高温情况㊂对于不耐高温的消毒剂而言,可能出现高温存放比低温存放时含量下降率高,显示出两年稳定性加速试验合格,而一年稳定性加速试验不合格的倒挂现象㊂如果条件许可,建议尽量使用室温留样法确定化学消毒剂的稳定性㊂参考文献[1]王玲,谈智,张伟,等.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对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1):105-106.[2]张亚增,张亚尼,宋晖,等.市场抽检九种含碘消毒剂消毒性能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1):46-47.[3]张亚增,宋晖,张亚尼,等.市售四种含碘消毒剂杀菌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1):1022-1023.[4]魏兰芬,潘协商,倪娜,等.聚维酮碘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与浓度的关系[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0):948-950. [5]李俐,葛洪,王立平,等.戊二醛复方中辅助成分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4):305-308.[6]于溟雪,张文福.一元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配方的研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267-268,272.[7]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126.[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497.[9]孙守红,李新武,黄美卿,等.两种方法保存消毒剂化学稳定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20(1):10-14.收稿日期:2018-08-31编辑:周羚㊃21㊃江苏预防医学2019年1月第30卷第1期J i a n g s u JP r e vM e d,J a n.,2019,V o l.30,N o.1。

提高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的方法_姜山

提高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的方法_姜山

生物制品检定所);甘露醇注射液(规格:250ml∶50g,本院生产)。

2 方法与结果2.1 细菌内毒素限值(L)的确立 根据细菌内毒素限值L =K·M-1。

其中K为最小致热阈值(5.0EU·kg-1),M为家兔给药剂量(10ml·kg-1),计算得甘露醇注射液内毒素限值为0.5EU·ml-1。

2.2 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方法[1]。

取鲎试剂16支分别加0.15ml无热原水溶解后备用。

另取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981)用1ml无热原水溶解后制成等比稀释液,最终内毒素浓度为1.0,0.5,0.25,0.125,0.06,0.03,0.015EU·ml-1,每一稀释步骤的混匀时间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混匀后,各取0.15ml分别加入到上述溶解的鲎试剂中,同时做阴性对照(n=2),混匀后插入BET-16型细菌内毒素测定仪内进行检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T ab1 Assurance of criteria fo r the standard curve内毒素浓度EU·ml-1平均反应时间T50/s实测内毒素EU·m l-11.012750.87320.514750.57640.2519900.24550.12524450.13650.0632800.05910.0354650.02820.01566700阴性对照66700 标准曲线:log T=3.08483-0.35086log C;相关系数T =-0.9971;线性范围0.03~1.0EU·ml-1;最低有效浓度λ1 =0.03EU·ml-1。

2.3 干扰试验2.3.1 标准曲线的制备 同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

标准曲线:lo g T=3.08576-0.34212log C;相关系数T= -0.9981。

聚维酮碘溶液不同pH值下稳定性观察及贮存期预测

聚维酮碘溶液不同pH值下稳定性观察及贮存期预测

计 对 盐 酸 麻 黄 碱 的 标 准溶 液进 行 光 谱 扫 描 , 由扫 描 图谱 看 出 ,
盐 酸 麻 黄 碱 的 紫 外 最 大 吸 收 为 2 8 m, 虑 到此 波 长 处 为 末 0n 考 端吸收 , 干扰 严 重 , 把 最 大 吸 收 波 长定 在 20 m。 故 1n
3 3 曾有 文 献 采 用 H L 法进 行 测 定 。 , 们 也 曾 选 用 乙 . PC 我 腈 0 0 to ・ 磷 酸 二 氢 钾溶 液 、 .1 l L o 甲醇 一 、 腈 一 作 为流 动 水 乙 水 相 , 酸 麻 黄 碱 峰 形 较 宽 , 测 灵 敏 度 低 等 后 选 用 甲 醇 一 盐 检 00 to ・ -磷 酸 二 氢 钾 ( 4:7 ) 流 动 相 , 用磷 酸 调 节 .1 l L 1 o 2 6为 且
维普资讯
海峡药学
吸取 2 5 L、 、 o i 1 2 注 入 高 效 液 相 色谱 仪 , . 5 L l c 5 I O L 、 、 测
2O O7年
第1卷 第1 9 期
品中黄 芩苷 的含量 , 3批 样 品 ( 号 分 别 为 0 1 0 、 5 0 9 批 50 7 0 10 、
定 峰 面积 。 以峰 面 积 积 分 值 为 纵 坐标 , 柚皮 苷 对 照 品进 样 量 为
横 坐标绘 制标准 曲线, 算 回归方程 为: 计 Y: 1 7 2 一 4 3X
011) 50 1 中黄 芩苷 的含 量 分 别 为 1 3 、 . 2 1 3rg 粒 。 . 3 13 、. 3 / a
0 10 ; 酸 麻 黄 碱 含 量 1 3rg 粒 ) 5 , 密 称 定 , 取 507盐 .3 / 02g精 a 共

pH值调节剂

pH值调节剂

pH值调节剂引言pH值调节剂是一类常用于调节溶液酸碱度的化学物质。

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应用中,精确控制溶液的pH是至关重要的。

pH值调节剂可以将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值调整到特定的范围,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pH值调节剂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应用。

定义pH值调节剂是一种可以改变溶液酸性或碱性的化学物质。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pH值调节剂可以分为酸性pH值调节剂和碱性pH值调节剂。

酸性pH值调节剂可以降低溶液的pH值,而碱性pH值调节剂可以提高溶液的pH值。

分类根据pH值调节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无机pH值调节剂和有机pH值调节剂。

无机pH值调节剂无机pH值调节剂是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如硫酸、盐酸、碳酸氢钠等。

这些无机化合物能够反应生成酸或碱,从而调节溶液的pH值。

有机pH值调节剂有机pH值调节剂是由有机酸或有机碱组成的,如醋酸、柠檬酸、氨基甲酸等。

这些有机化合物在溶液中可以产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调节溶液的pH值。

性质pH值调节剂的性质取决于其化学成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质:酸性pH值调节剂的性质•可溶于水,生成氢离子(H+)。

•pH值小于7。

•常见的酸性pH值调节剂有盐酸和硫酸。

碱性pH值调节剂的性质•可溶于水,生成氢氧根离子(OH-)。

•pH值大于7。

•常见的碱性pH值调节剂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pH值调节剂的稳定性pH值调节剂的稳定性对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至关重要。

一些pH值调节剂可能在特定温度、光照或其他条件下发生分解或反应,从而影响其性能和效果。

应用pH值调节剂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工业应用工业中许多工艺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溶液的pH值,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效率。

例如,在纺织、造纸、化工和电子等行业中,pH值调节剂被用于调整废水处理系统中的pH值,以充分去除污染物。

此外,pH值调节剂也常被用于金属加工、矿山浮选和农业等领域。

实验室应用在实验室中,pH值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制备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度调节剂对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酸碱度及缓冲液对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不同pH值的聚维酮碘溶液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聚维酮碘原液和加入缓
冲液样品pH值稳定,其它样品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H值越高,下降幅
度越大。加入缓冲液的样品有效碘含量下降幅度较大,未加缓冲液的样品有效碘
含量变化值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1%聚维酮碘溶液与5%聚维酮碘溶
液pH值稳定性观察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酸性条件有利
于聚维酮碘溶液稳定,缓冲液使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低浓
度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含量稳定性较高浓度聚维酮碘溶液差。

【关键词】聚维酮碘溶液;酸碱度;缓冲液;稳定性

聚维酮碘是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与碘的复合物,其中有80%~90%
的结合碘可解聚成游离碘,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无刺激性和致敏性,毒性低[1]。
聚维酮碘溶液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及治疗化脓性皮肤炎症,效果良好。聚维酮碘
溶液原液偏酸性,配制过程需要调整酸碱度使符合有关标准(pH3.0~6.5)。本
文通过加碱性组分(氢氧化钠)或缓冲液使药物在不同的pH值环境中,按有关
规定包装封存,定期检测聚维酮碘溶液pH值和有效碘含量,观察其稳定性。

1 样品的制备
1.1 材料:聚维酮碘(广东庆发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配制方法:将聚维酮碘细粉均匀撒在纯化水表面,待自行溶解后,用0.2%
氢氧化钠或不同pH值的缓冲液调酸碱度,然后加纯化水至全量,混合均匀即得。
氢氧化钠应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以防局部溶液碱性过强,使有效碘含量下降。

1.3 聚维酮碘溶液样品的制备:配制不同酸碱度(分别为pH 3.5、pH 4.5、pH
5.5、pH 5.6、pH 6.5)的1%和5%聚维酮碘溶液适量,灌封于不透光的塑料瓶中,
置凉暗处贮存。原液为不调酸碱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作为对照品。

1.4 缓冲液分别为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4.5)、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液(pH
5.6)和磷酸盐缓冲液(pH 6.5)。

1.5 聚维酮碘溶液pH值和有效碘含量稳定性观察:(1)检验仪器:PHS-2C型
酸度计、ZD-2型自动电位滴定计、移液管、烧杯。(2)pH值测定方法:①按《中
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pH值测定方法规定测定。②有效碘含量测定方法:按《中
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聚维酮碘溶液项下操作。③观察周期:观察6个月,分
别于样品配制当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测定样品pH值和有效碘含量。

1.6 质量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本品pH值应为3.0~6.5。本
品含聚维酮碘按有效碘(I)计算,应为标示量的8.5%~12.0%。

2 实验结果(见表1、2)

3 讨论
3.1 从表1、表2 pH值稳定性观察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原液和加入缓冲液样
品pH值稳定,其它样品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H值越高,下降幅度越大,
可见聚维酮碘溶液在酸性及弱酸性条件下易保持稳定。1%聚维酮碘溶液与5%聚
维酮碘溶液pH值稳定性考察结果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3.2 从表1、表2有效碘含量稳定性观察结果表明:通过与聚维酮碘原液(对
照品)比较得知,加入缓冲液样品有效碘含量下降幅度较大,属于非正常降解过
程。未加缓冲液的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含量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1%
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含量下降幅度比5%聚维酮碘溶液大,表明低浓度聚维酮碘
溶液的有效碘含量稳定性比高浓度聚维酮碘溶液差。

3.3 加入缓冲液虽可使聚维酮碘溶液pH值稳定,但却使有效碘降解加速,6
个月内有效碘含量下降最高达34%,应注意选用。从考虑聚维酮碘溶液有效碘含
量和pH值稳定性及对用药部位刺激性来看,建议将pH值调整至4.5~5.5。1%
聚维酮碘溶液在贮存期内有效碘含量稳定性较5%聚维酮碘溶液差,建议不同浓
度聚维酮碘溶液的效期应有所区别。

参考文献:
[1] 张素梅,房传珍. 聚维酮碘滴眼液的制备和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5,15(10):474.

收稿日期:2007-0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