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_刘英

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刘 英1 王 雪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2.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0)摘 要: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家的作品既饱含历史理性,又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她们所倡导的环保、平等、民主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保障,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针对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日益淡化,人文责任的逐渐丧失,重倡文学的乌托邦精神,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
本文以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5女儿国6、玛吉#皮尔西的5在时间边缘上的女人6和娥秀拉#勒瑰恩的5黑暗的左手6为例,探讨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关键词:女性主义乌托邦;人文关怀;生态关怀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vision of a new social structure based on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w ith the natural w orld is a di sguising feature of American feminis t utopian novels.These novels seek to eliminate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 d present a gender -free alternative w orld.Fem i n i st utopian novels also substitute an ecologically balan ced society for an ecologically corrupted male society.They emphasize ecological w el-l being more than techno -logical advancement or economic gai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umanisti c and ecological concern through th e lens of three feminist utopi an novels:Char -lotte Perkins Gilman .s Her land ,Ursula Le Guin .s L e f t H and of Dar kness and M arge Piercy .s Woman on the Edge of T ime.Key Words:feminist utopia;humanistic concern;ecological con cern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4-0038-0420世纪以来,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性别压迫和种族歧视一直困扰着人类社会。
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甘晓敏【摘要】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强调女性经验来质疑文学传统,评判男性权威意识,对西方女性生活起到了实践指导意义,但这种女性主义趋势的演化并不是一蹴而成的,本文从英美文学的历时性发展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反映文学创作对女性生存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英美文学 女性主义 两性冲突 女权思想 优生学一、母亲身份与优生学:英美文学的女性意识萌芽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的早期是以“母亲”作为对女性身份的第一界定,我们在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英美文学中很难看到女性的职业身份,那时候英美文学赋予女性的文学形象是承担国家人口生育之大计,因此女性的形象塑造常常与妇女贞洁联系在一起,反映生物学意义上的某个具体的女人与社会主流女性群体的不同,如果一个女人不符合社会主流女性的身份本质,那么她的命运就完全陷入了灾难,《黄色糊墙纸》中的主人公渴望成为一个知识女性,她的丈夫认为她缺乏女性气质是一种病态的表现,以“休养”为由将她囚禁在一间昏暗的婴儿房内,直到她被迫生下一个孩子。
此类文学作品创作在揭示女性命运的同时将“生育”作为父权制的陷阱引起了各方批评,反对将女性生育天赋与父权制牵扯在一起,女性权益保护的道路受到了阻碍,但英美女性文学领域却获得了较大突破,更多的女性作家拿起笔思索社会派定给女性的固有角色,企图跳出“生育”这一狭隘的视野关注女性婚姻、女性工作、女性情感、女性教育等更广阔的天地。
二、生存抗争与道德情节英美文学的女性价值呈现女性主义被父权制包围的篱笆上还有一个生存的坎,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并不提倡妇女写诗,男权意识形态代表的是男性中心文化,妇女都在家里做家务,是没有文化的群体,怎么能写诗呢?可见女性性别基础上尚且没有分离出文化异质的条件,即没有女性经济基础上可以被呈现的与男性中心文化相区别的女性文化。
这个时期的英美文学走上了女性独立生存的抗争之路,美国著名作家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女性祖先繁重劳动的记忆,文中的主人翁在家里没有地位,有一次看见庭院荒芜的一角生起了想要开辟一所花园的念头,她的丈夫和父亲对她漠不关心,对她的“奇思妙想”更是嗤之以鼻,就这样主人翁专注于自己的园艺工作,但这个花园的蔬果和树木每长出来的一次,男主人便以某个名目将其毁掉,他的理由很简单:“世界上不曾有过女人的花园”,该作品借用这一角色展示了男权主义对女性价值的最高蔑视,文学中主人翁最终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花园,但却吸引了大批谱写女性价值的作品,一些被排斥在文学史外的女性作家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她们的作品成为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例如玛丽•爱尔曼的《思考女人》,凯特•肖班的《觉醒》等等。
刍议以女权主义乌托邦出发的新视点解读英美文学

在 英美 文学研 究领 域 中,女权 主义 乌托 邦文 学作 品却被置 息。 身于严 肃 的女权 文学 ,没有 从独立 的试 点 出发予 以解 决, 吉 尔曼 试图要 通过 《 她 乡》来 表达 女性 的才能 由于 男 那 么就 有必 要建立 起女 权主 义乌托 邦新视 点 ,对英 美文 学 性社 会 的统治 而受 到 了压 抑 ,如果 没有后 天构 成 的性别秩 进 行解 读 。 序 ,女性 就可 以成为 独立 的主体 ,与 男性抗 衡 。 从社 会 学的角度 审视 吉尔 曼 的 《 她 乡》 ,其所 寻求 的 女权主义乌托邦对文学的影响 女权主 义 思想 的出现 ,是对父 权社 会 的一种精 神上 的 女权主义 已经 延伸 到对 社会 的重新 构建 。女性 系谱 的建 立 颠覆 。将乌 托邦 思想渗 入 到女权 主义 文学作 品 中,可谓 是 就意味着 男性 的消 亡 ,妇女 之间 的联系 即为 主体之 间 的联 人类文 化的 重构 , 当然也成 为 了女权主 义文 学创作 的 目标 。 系。没有 了性 别压 迫 , “ 性阶 级 ”也就 随之覆 灭 。缺少 了 处于 男权社 会 中,女性 的 意识被压 抑和 控制 ,部 分女权 主 男性 的女 性在 繁衍后 代 时, 主要 依赖 于“ 处女生 殖 ” 或 者“ 自 义者希 望从 精神 上获得 释放 ,发泄 对 当时社会 的颠覆性 意 体 生殖 ” ,这 就意 味着 “ 母性 ”的概念 需要重 新界 定 。在 识 。女权主 义乌托 邦作 品则 从关注 女 性和人 类未 来的角 度 男性话语 文化 中 , 母 性是 生育 哺乳 。 在吉 尔曼 的 《 她 乡》 中, 出发 , 将 女权主 义思 想展示 出来 。由于乌托 邦精神 的存 在 , 对 “ 母 性 ”概念 的界定 脱离 了社会 性 ,母亲 和女儿 的关 系 女性 的精神 家 园被营造 了出来 ,一个 完全不 同于 现实社 会 虽然是社 会 的核 心,但 却不 再实现 母亲 功能 ,也不 再承 担 的美好 世界 在文 学作 品 中表 达 出来 ,构成 了超现 实的 文学 社会化 教养 的责任 , 目前呈 现 出一 种无 价值 状态 。吉尔 曼 创作现 象 。 笔下 的女性 ,成为 了广 义上 的 “ 妇 女 ”形象 ,是建 立在 对 母 性文化 高度 认 同的基础 上 ,女性 系谱 因此 而 建立起来 。 二 、女性乌托邦小说 是女性 自我重塑 十九 世纪 末期 ,女权 主义文 学作 品掀起 了文 学浪 潮 , 三 、女权主义乌托 邦文学作品所表达的生态意义 美 国女作 家 夏洛特 ・ 帕 金斯 ・ 吉 尔曼 成为 了其 中极 具影 响 人 类社 会进入 二十 世纪 ,社会 危机 和环 境危机 接踵 而 力 的女权 主义 作家之 一 。吉尔 曼在文 学创 作中 ,将乌 托邦 来 。当高潮 迭起 的女性 解放 运动 与生态 效应 相伴而 来 时 , 思想 引入文 学创 作 中,并 以此为 视角 ,展示 了女 性 的精 神 种人 与 自然和谐 相处 的生命 价值 观产 生 。社 会性 的互 爱 境界 , 从 此在 文学领 域 中, 打破 了父 权乌托 邦 的垄断局 面 。 和互 惠、 自然属 性的生 态环 境延 续 ,都 成为 了女权 主义 乌 在 吉尔曼所 创作 的文 学作 品 中,中 国学者所 关注 的有 托邦作 品 中极为 受关注 的主 题 。生态危 机不 仅是 自然 的危 短篇 小说 《 黄 色墙纸 》 、 《 她 乡》等 等 ,这些都 是其 在女 机 ,更是人 类 的危机 。只有 在人 与 自然 共处 的环 境 中,促 性 乌托邦 小说 繁荣 时期 的创作 作品 。事实 上 ,关于女 权主 进科 学技术 与 自然生 态环境 的平 衡 ,才 能够 构建 和谐共 处 义 的乌托邦 文 学作 品最 早 可以追溯 到十 八世纪 中 叶。 萨拉 ・ 的人类 社会 。 鲁 宾逊 ・ 司各 特的经 典作 品 《 千年圣 殿 》则是其 中 的一例 , 关于 人类与 生态 环境 的和谐 ,从 女权主 义 的一些作 品 于1 7 6 2年 出版 ,其 中的 内容就 涉及 到 女 性的 自我发 挥 , 中就 有所体 现 。 比如 在 《 黑暗 的左手 》 中,就有 关于科 技 组 成 了 自由而 理想 的过渡 。但 是 ,在 作 品 内容 的描 写中 , 适度 发展 的 内容 , 比如:格 辛星 是寒 冷 的星 球 ,格辛 星人 女 性并 不会与 男性 共 同携 手 ,而是 自己的力量 营造 了属于 为 了能够抵 御寒 冷 ,采用 了科技 的手 段改 善星球 的 自然环 女性 自己的完 美社会 。很 显然 ,作者 所要 表达 的思想 是对 境 。同样 的科技 成果 ,在地 球上 需要三 年 的时 间就 可以获 男权文化 的挑 战 。 得成 果 ,而 在格 辛星 上则 要持续 近三 十年 的时 间 。因此 , 关 于女 性的 自我重 塑,在 吉尔 曼的 《 她乡 》 中就 有深 人类 在科 技应用 的过 程 中,一定 要首 先考虑 人 与 自然 的和 切 的表达 。事 实上 ,该作 品本 身就 是对父 权制 与女性 生存 谐发 展 。 关 系的研 究 ,其研 究的 出发 点 ,就 是将人 类社 会 的生活状 结语 : 态 分为 两种 , 即父权统 治下 的社会 和没有 父权 统治 的社会 。 综上 所述 ,女权 主义 乌托邦 作 品主要表 达 的是对 男权 在 父权 社会 的统治 下 ,女性 的艰辛 生活使 她们 期待着 理想 社会 现实 生活 的不满 ,特 别是 人类社 会 处于生态 危机 、社 家 园 。吉尔曼 在作 品 中塑造 了 “ 她 乡 ”,这是 被女 性所理 会危 机时 代 。女权主 义乌 托邦 文学家 则 以此为 背景 ,开辟 了维 护女 性意识 的新 的协 作途径 ,以此来 促使 人类 对社会 想 化的社 会途 径 ,也被 女性看 作是 人类最 完美 的栖 息地 , 这 个缺少 男权 的世 界成为 了女性 生存 的世外 桃源 。 发展 进行 反思 。 “ 一个人 之所 以为 女人 ,与其 说是 天生 ’的 ,不如 参考文献 : 说是 ‘ 形成 ’的 ”,这 是法 国女性 主义波 伏娃 的名 言 。在 [ 1 ]曾桂 娥 . 理想 与现 实 的对话— —论 女 性主义 乌托 邦 《 她 乡 》中 ,这一 涵义 被表达 了出来。在 男权 社会 ,女性 小 说 范式 Ⅱ 】 . 国外文 学 ,2 0 1 2( 0 3 )。 的弱势地 位从 她们 那柔弱 的身 躯和娇 羞 的面容 就可 以体现 作者简介 :张丹丹 ( 1 9 8 2 . 6 一 ), 女, 湖北宜城人,硕 出来 。而在 非男权 统治 的乌托 邦社 会 ,女性则 是独 立而主 士研 究生 ,讲 师 ,研 究方 向:语 言 学及应 用语 言学 。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服饰、建筑空间、生态环境。
一、服饰乌托邦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它的 产生与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及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反映了特定社会的审 美,也体现着权利关系,传递着一系列复杂的信息符号,表达 身份地位、权威和情绪欲望,它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是禁锢 身体的牢笼。对女性而言,服饰具有规训作用,服饰的多与 少、松与紧、红与黑、遮盖与裸露都蕴含着超越服饰的政治和 文化内涵。波伏娃 曾 经 在 《第 二 性 》中 指 出:“时 装 的 目 的, 并非为了让她表 达 独 立 人 格,而 是 为 了 把 她 和 “超 越 性 ”隔 开,使她成为男性欲望的牺牲品。因此,通过服装,社会不但 不鼓励她独 立,反 而 阻 止 她 独 立。”[2]对 《她 的 国 》中 女 性 服 饰的研究可以观察这个女性世界权利话语的运作机制,更能 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理想家园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019年 4月 第 38卷第 4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04.035
Apr.2019 Vol.38No.4
营建理想家园———吉尔曼《她的国》 中的家园乌托邦思想
叶连华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吉尔曼在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她的国》中为女性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 角出发,在作品中改革了服饰、空间、生态环境,使女性摆脱传统服饰的束缚和空间的囚禁,享受和谐的自然环境,与 自然合二为一。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的乌托邦文学见解评析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的乌托邦文学见解评析女权主义乌托邦对文学的影响乌托邦思想与女权主义思想有着共同的目标—重构人类文化。
在使用女权主义思想或者乌托邦思想实行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二者的共同策略就是把颠覆父权社会与重构人类文化结合在一起。
美国学者指出:“乌托邦主义所倡导的重构人类文化正是女权主义写作的目标”。
传统的乌托邦作品仅仅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反映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为真正的两性平等在历史上从未存有和实现过。
女权主义者就在作品中构建一个没有性别压迫,甚至是两性平等的社会女权主义乌托邦作品,反映女权主义思想,体现乌托邦精神,注重女性和人类未来。
女权主义乌托邦作品把女权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起来,以唤起被压抑的集体记忆,致力于新的社会文化建构,讨论主体性、女性属性、身体欲望和个体差异,借助想象在作品中营造着女性和人类的精神家园,对父权社会实行全面的抵制和颠覆。
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乌托邦”一词出现后,女权主义乌托邦的观点被众多的文学批评家引用和发挥,而且成为女权主义文学评论和乌托邦文学的又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20世纪后半叶,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再度兴盛,小说创作从以男权文化的现实主义批判转向了对女权文化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的展望。
即他们在承袭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融入鲜明的女性主题。
女权主义者设想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好世界,表现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超现实的追求促动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女权主义乌托邦在中国1989年弗朗西斯巴特库斯基(FrancesBartkowski)在《女权主义乌托邦》(FeministUtopias)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女权主义乌托邦”一词。
当前国内对女权主义乌托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对女权乌托邦理论的译本和研究专著,只有少量的对西方女权主义乌托邦小说的研究专著和相关论文。
这在一定水准上遮蔽了我国学者对女权主义文学整体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不过国外对女权主义乌托邦文学的研究是空前繁荣。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乌托邦文学观述评

乌托邦文学论文:英美文学乌托邦文学观述评作者:孙洁单位:长春金融学院文化基础系女性主义乌托邦对文学的影响乌托邦和女权主义有着重构人类文化的共同目标。
在用女权主义或乌托邦思想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二者的共同策略是将颠覆男权社会与重建人类文化结合起来。
美国学者:指出“乌托邦主义所倡导的人类文化的重建是女性主义写作的目标”。
传统的乌托邦作品只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反映的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为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真正的性别平等,也从未实现过。
女权主义者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没有性别压迫甚至性别平等的社会女性主义乌托邦,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展示了乌托邦精神,关注女性和人类的未来。
女性主义乌托邦作品将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相结合,唤起被压抑的集体记忆,致力于xx的社会文化建设,探讨主体性、女性属性、身体欲望和个体差异,借助想象为女性和人类创造精神家园,从而彻底反抗和颠覆男权社会。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乌托邦”一词出现后,女性主义乌托邦的观点被许多文学批评家引用和发挥,成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乌托邦文学的又一重要切入点。
20世纪下半叶,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和反乌托邦小说再度兴盛,小说创作从对男权文化的现实批判转向对女性主义文化的乌托邦理想主义。
即在继承西方主流乌托邦小说模式的同时,又融入了鲜明的女性主题。
女权主义者想象一个与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好世界,表现出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超现实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的女权乌托邦1989年,弗朗西斯巴特库在《女权主义乌托邦》(女权主义乌托邦)一书中使用了“女权主义乌托邦”一词。
目前,国内对女性主义乌托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女性主义乌托邦理论尚无译著和研究专著,只有少数关于西方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研究专著和相关论文。
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整体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然而,国外对女性主义乌托邦文学的研究空前繁荣。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完整的xx-女性主义乌托邦的视角来解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探析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乌托邦小说;女性主义一、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过程乌托邦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想象中的理想王国。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相反的生活状态。
它们是对立存在的,于是创造出女性乌托邦小说,给予女性追求平等意识的肯定。
从16世纪托马斯•莫尔创作《乌托邦》开始,到18世纪,萨拉•鲁滨逊•司各特创作了《千年神殿》。
18世纪,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男性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与之相比,女性在社会上呈现出没有价值的形象,女性地位不断降低。
《千年神殿》为女性建立了一个井然有序、没有压迫的女性社会。
让对生活绝望的女性可以到这里抚平伤痛。
这也暗示了女性在被社会不公平对待后的心理状况。
女性可以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社会上生活,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意识。
到了19世纪,女性主义处于激进阶段,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走向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一些女性作家开始创作女性乌托邦小说。
例如《米佐拉:一个预言》,小说描写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男性的社会,不用靠男性来繁衍下一代。
这充分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与独立意识。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女性乌托邦小说主要代表作是《她乡》。
三个美国男性到了一个只有女性,且没有国家、种族、职业差异的她乡。
这与美国的社会形态全然不同,三个男性与她乡的三个女性结婚生子,以养育后代的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女性乌托邦小说里,没有男性的社会是女性宣扬女权的一种方式。
但到了女性乌托邦小说发展的后期,女权主义不那么激进,因为20世纪初爆发了世界大战,一些军工厂开始招聘女性进厂工作,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
1928年,妇女拥有了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2]。
女性乌托邦小说中的女性,也是积极构建两性共存的社会改革者。
女性乌托邦小说从一开始的完全批判男权,到两性共存。
这是女性主义取得成就和女性对社会发展思考的结果。
这一时期,女性乌托邦小说大多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和现实中的社会不一样。
从_她乡_看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进步性

从《她乡》看女性乌托邦小说的进步性王娜(枣庄学院外国语系,山东枣庄 277160)[摘 要]由吉尔曼所创造的《她乡》是一部反映作者女儿国构想的女性乌托邦小说。
它所体现的所倡导的平等、民主、环保、对个性的尊重和共同抚养小孩等观点尤其具有进步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女性乌托邦;小说;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77(2009)06-0107-03 1890年~1920年是女性乌托邦小说创作的繁荣期。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美国女性乌托邦主义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她乡》最初于1915年间连载于吉尔曼的杂志《先驱》,后于1979年被正式出版。
《她乡》讲述的是三名男性闯入“女儿国”的故事。
社会学家范和好友花花公子型的地理学家泰利以及多情温柔的医生兼植物学家杰夫三人参加了丛林探险之旅。
途中他们听向导说起当地有一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神秘国度,便决定一探究竟。
三人乘坐飞机深入密林,误打误撞间闯进了“女儿国”。
在女儿国期间,三名男性分别和当地的女性产生了感情,缔结了婚姻。
可惜的是由于泰利不肯放弃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企图凌辱妻子,三人被驱逐出了“她乡”。
这个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以孩子为中心的乌托邦社会,有一套独特的女性文化,反映在宗教、教育和社会形态等方面。
在小国寡民的她乡,女人间没有国家、种族、阶级和职业的差异,全然平等。
为了群体的利益女人们共同努力,彼此合作无间。
她乡的女人拥有才情和智能,以学习为终身生活目标,以养育后代和科学成就为价值标准。
1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历程乌托邦是由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早期所创制的一个术语。
乌托邦即为“空想的国家”,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内在于人的生存结构中的追求理想、完满、自由境界的精神冲动。
”“乌托邦远远不只是作为想象力的产物或愿望的满足,它还是对现代社会困境的批判性彩排,同时还是关于解决这些困境的最佳途径的指示性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乌托邦小说分析
摘要: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
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评论
一、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概述
“乌托邦”一词最早是由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其含义在不同学者看来具有不同的解释。
从字面来看,“乌托邦”大致指“乌有之乡”,但这种解释并没有指明其精神实质和其文化上的独特意蕴。
对西方英美文学史的解读来看,“乌托邦思想”源远流长于英美文学中,在早期较为零散,规模有限,直道莫尔的《乌托邦》,才标志这“乌托邦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
随着后人对乌托邦小说的继承和发扬,在十九世纪,乌托邦小说进入了“盛世”。
随着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女性乌托邦小说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势头的亚乌托邦类小说。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女性主义思想与乌托邦精神结合的最佳载体,女性乌托邦小说对当时的社会发问:“现状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该如何建立规范?”在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其展开对社会的批判,显示对社会的前瞻性,追求社会的两性秩序。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女性乌托邦小说进入繁荣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她乡》、萨拉·奥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乌托邦女性主义的自我重塑
女性乌托邦小说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对父权,废除父权,提倡两性秩序,在诸多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均体现了对女性乐园的积极建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提供了一个启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为“自我”现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参照时才有存在的意义。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中,其同时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并在父权制强大的“他乡”与父权制缺失的“她乡”,分别描述了各种生活状态,并彰显女性文化,为女性主义者研究两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视域。
女性乌托邦小说多是描繪“阶级性”不复存在、女性摆脱性别压迫的理想社会,这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对女性系谱的追寻。
女性乌托邦小说重新定义了男权社会中“母性”和“母职”,打破了女性与母性的天然联系,她们心理无时无刻不感受崇高的、可以奉献的爱。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女性主义者认为,在被男性定义为“她者”地位时,女性的话语权需要对抗,需要解构主流话语,这是女性主义的叙述声音,是展现女性权威的表现。
对英美文学中经典的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表明,女性文化和女性话语权的构建,与男权文化的解构是相互交错的过程,但在女性乌托邦小说中,并非简单的推崇女性主义,而是在推崇女性主义的同时,建构两性互助的社会,她们对这样的社会充满了憧憬。
这种两性互助的社会,在经典女性乌托邦小说的结尾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吉尔曼的《她乡》结尾,让三位女儿国的女子与三位外来的美国男人结婚,并满心期待孕育更高的文明。
在《克兰福德镇》的结尾,也并未排斥男性,这说明经过发展的女性乌托邦小说已经走出了激进女权的空间,并逐渐发展为成熟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在追寻女性解放的表象下,不断追求全人类的健康发展。
三、女性乌托邦小说的两个维度
从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是在女性受压迫和歧视的背景下,试图批判男权主义来追寻两性秩序的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展开对未来女性和人类的设计。
女性乌托邦小说在不断叩问女性生存现状时,也表现出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
女性乌托邦小说一直在描绘一种人权平等、消除阶级与特权、两性相互尊重的社会形态,这既点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又兼顾对人生存状态的思索。
(一)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叩问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不是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是在画出“存在的图”。
英美文学中经典女性乌托邦小说是在追求“尚未”,是在对存在的叩问中,对未来进行建构,这使得女性乌托邦小说具备了开放结构。
女性乌托邦小说在关注男权主义下的社会失衡,并对女性生存现状进行叩问。
比如在《使女的故事》一书中,作者以未来社会中女性生存的极端形式,以及受到的男权压迫,来隐喻对整个人类未来的担忧,并对时下社会女性生存状况进行思考。
《使女的故事》一书以其夸张的描述,使其超出了纯粹文学的范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关怀
随着历史的推进,社会逐渐成为男权社会,而女性则与儿童、动植物等扮演了“自然”的角色。
在十六世纪之后,人类开始了对自然和女性的不断占有和掠夺,这种状态发展下去,最终将会导致人类的自我毁灭。
女性乌托邦小说对这一主题表现出了深切的关注,女权主义认为,必须对当下的男权主义进行批判和超越,必须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进而建立以互爱互惠、人文关怀为核心价值的两性关系。
在女性乌托邦小说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这正如男人与女人,二者同样是相互依存的。
女性乌托邦小说表达了明显的生态关怀思想,这是人文关怀的升华,这说明女性乌托邦小说家既是社会的良知,也是人类理想家园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