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国防卫作战之探讨

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国防卫作战之探讨
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国防卫作战之探讨

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国防卫作战之探讨

诺曼底战役期间德国防卫作战之探讨陈郴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E-Mail: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069346.html,/mailto:c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069346.html,.t

w 摘要

在一九四三年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决定了对德国占领下的西欧实施登陆作战。此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始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D-Day) 盟军攻击登陆法国诺曼底海岸。尽管凭借着先期战场经营所构筑的工事与阵地,德军却未能击退盟军登陆并阻止其向内陆突破。德军防卫作战无法有效遏阻盟军攻势的主要原因在于装甲预备队

部署分散,未能在盟军登陆的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影响。此外,居于绝对劣势的海、空军兵力、指挥系统混淆与缺乏弹性的作战指导,均决定德国防卫作战最后失败的命运。诺曼底之役不仅象征着德国在西欧战场上的失败,更暴露出德军的西部防线已濒临崩溃边缘,巨大的战争耗损更使得德国在各战场的作战难以为继,而逐步迈向败亡之途。关键词:德黑兰会议、两栖登陆作战、装甲预备队、作战指导。

原载:《欧美研究》第三十二卷第三期(民国九十一年九月),499-566 .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壹、前言

一九四四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对

希特勒(Adolf Hitler) 统治下的德国而言,一九四四年也是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一年。此时德国在军事上已陷于困境,大西洋潜舰作战业已完全失败,不论在大西洋或是欧洲大陆,盟军已掌握绝对制空权并日以继夜的轰炸德国工业设施与城市。东线战场方面,德军由于苏联日渐强大的反攻而损失重大并被迫向边境节节撤退,南方意大利战场更因为意大利政府于一九四三年九月投降并脱离轴心阵营而使战况

陷入胶着(Salewski, 1995: 8-9; Padfield, 1999: 388-389)。来自各线战场的压力,迫使德国尽可能的运用有限的资源加强防卫仅存的西部战线,以防止盟军自西欧登陆入侵,造成德国三面受困的绝境。因此西线防卫的成败对希特勒政权的继绝存亡实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事实上,为响应斯大林(Josef Stalin)的要求──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在东线单独对抗德军之压力,英、美于一九四三年“卡萨布兰加”会议(Casablanca Conference, Jan. 14-25) 中,就开始讨论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的可能性。历经同年五月(11-26)“三叉戟”会议(Trident Conference) 与八月(17-24)“魁北克”会议(Quebec Conference),于一九四三年底“德黑兰”会议(Tehran Conference, Nov. 28-Dec. 1) 中,美、英、苏确立次年五月,对德军占领下法国发动陆海空三栖突击的“大君主作战”(Operation Overlord,按:大陆译为“霸王行动”。),同时苏军并配合从东线发动攻势,共同夹

击德军(Hillgruber, 1977: 332-350; Boog, Krebs, & V ogel, 2001: 502-506)。

根据盟军作战计画1 将先使用3个空降师进行突击作战,以掩护诺曼底登陆地区侧翼,接着第一梯队攻击兵力的4个军,共6个师分别于法国诺曼底海岸地区5处滩岸登陆。

盟军登陆兵力的战斗序列如下:美国第一军团(司令布莱德雷中将O. N. Bradley),所辖兵力为第七军(军长柯林斯少将J. L. Collins),辖四个师,第四师为先锋,后续为第九十、第九和第七十九等三个师,主攻犹他(Utah) 海滩;以及第五军(军长格鲁少将L. T. Gerow),共三个师,第一师和第二十九师一部任先锋,后续为第二装甲师和第二师,主攻奥玛哈(Omaha) 海滩。英国第二军团(司令邓普西中将M. C. Dempsey),所辖兵力为第三十军(军长布克纳尔中将G. C. Bucknall),共三个师,第五十师和第八装甲旅领先,后续为第七装甲师和第四十九师,突击黄金(Gold) 海滩;以及第一军(军长克罗克中将J. T. Crocker),共三个师,加拿大第三师和加拿大第二装甲旅在前,海军陆战队第四特勤旅在后,主攻天后(Juno) 海滩;英国第三师和第二十七装甲旅在前,第一特勤旅、第五十一高地师和第四装甲旅在后,登陆宝剑(Sword) 海滩。空降部队方面则为:英国第六空降师、美国第八十二和第一○一2个空降师(隶属美国第七军)。

俟登陆成功并突破德军海岸防线后,则分兵朝东向瑟堡

(Cherbourg) 及不列塔尼(Brit-tany) 半岛方向进攻,以取得各海港及机场作为后续作战的补给根据地。当前述目标完成之后,再使用左翼英国第二军团在康城(Caen) 地区中作威胁性的突破,以吸引德军预备队。一旦牵制住德军主力于康城地区之后,美国第一军团和后续登陆的第三军团,即在西面右翼上实行突破,一直向南推进到罗亚尔河(Loire)上,以攫取足够的作战空间。最后全部作战正面以康城为枢轴而逆时钟旋转,使右翼美军向东转进达到塞纳河(Seine) 上直趋巴黎,最终目标是朝向德国重工业中心鲁尔(Ruhr) 地区进攻,以求彻底摧毁德国赖以进行战争的神经中枢,为结束欧洲战事奠定胜基。D. Eisenhower) 将军,而预计使用于作战的盟军兵力计有39个师:其中英军17个师(包括3个加拿大师)、美军20个师、法军和波兰军各1个师。

本文主要利用战时德国国防军总部战争日志(Kriegstagebuch des Oberkommandos der Wehrmacht, 以下简称KTB/OKW)、联邦档案馆军事档案

(Bundesarchiv-Milit.rarchiv)、希特勒作战训令以及历史档案汇编等史料,3 从军事史观点分析一九四四年诺曼底登陆前后,德国对于防卫攸关最后战争胜负之盟军登陆的军事计画与作为、战役期间作战指导的实际缺失,并检视德军防卫作战失败的结构性因素及其对德国在大战末期欧洲军事作战以及最后趋向军事失败的影响。

贰、登陆战前德国西线战场的防卫计划与兵力部署

对德国的战争前景而言,一九四二年是极具关键性的一年,因为美国的参战以及苏联要求开辟“第二战场”均对德国的西方战略态势形成极大的压力。针对此,德国开始积极构筑所谓的“大西洋长城”(Atlantikwall)——沿着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海岸,总计约2,700余公里海岸线构筑的防御工事。可是直迄一九四三年,除了主要港口和加莱(Calais) 地区以外,其余的地区并未构筑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同时希特勒更命令荷兰至西班牙边境的海岸线据点保持战备警戒,显然一九四二年英军突击法境圣纳萨(St. Nazaire, Mar. 26-28) 德

国海军基地以及英国及加拿大的突击队对法国西北海岸第

厄普港(Dieppe, Aug. 18-19) 的突击行动令他十分不安。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盟军登陆法属北非后三天,希特勒更命令执行“安东”(Anton) 计划--以德军进占法国维琪政府(Vichy) 辖区(Die Berichte des Oberkommandos der Wehrmacht, 1988: 307-308),以免南翼暴露于敌人威胁之下。不过,这项行动却使德军西线的防区额外增加了四百公里的濒地中海海岸防线。随着意大利投降(1943, Sept.),德方研判盟军即将于一九四四年春季或夏季间进行越过英法海峡

的入侵行动。而德国方面担负实际防卫盟军入侵任务的是于一九四二年三月间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的伦德斯特(Gerd von Rundstedt) 元帅,其辖区包括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全境。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三日,希特勒颁布“第五十一号训令”作为未来西线战场防卫作战方针的基础,其中他曾明白指出西方日益增大的侵入威胁,并强调法国对德国继续进行战争所具有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增强西部防线的战备。同时希特勒在训令中强调在战术运用上“一俟盟军登陆上岸,应立即发动反击以阻止其滩岸阵地的扩张并将其驱之入海”。依据训令中所反映出的战术思想,德国防卫作战是以主动的攻势作为,以击溃敌人于滩岸为最高原则。而欲有效防卫敌人可能的登陆则有赖良好的海岸据点与防御工事。因此希特勒指示应强固沿海工事并将炮台集中建造在英法海峡最狭处,也是最受威胁的法国西北部海岸线上,尤其是在主要港口以及潜艇基地,德军均建有各式海岸阵地以及高炮阵地。事实上,盟军入侵西欧将带给德国心理上与战略上的双重影响,因为一旦丧失法国战场不仅意谓着通往德国的门户洞开,同时军事上的失利将使业已低沉的国内士气再遭重击。再者法国距离德国本土与重工业心脏鲁尔地区最近,而后者更是德国生产作战物资的主要根据地,因此法国的失陷将比其它任何战线的崩溃更加危及到德国军备生产的命脉。根据希特勒的军事、政治战略考量,他将西方战场的军事胜利视为决定欧洲战争胜负的转折点,唯有在西方击败盟军攻势,德国才可能重新获得战场主动权,进而迫使英、美退出战争或接受和谈。易言之,只要能击溃盟军登陆,德国就可为自己在外交、战

略运作上赢得更大的空间以及足够的时间,并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迅速转移兵力至东方全力应付苏联,并对苏联攻势进行长期坚强的抵抗,争取最后全面的胜利。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希特勒任命隆美尔元帅指挥新成立的西线B集团军,同时视察由北海、英吉利海峡直至大西洋沿岸海岸防务。这个视察任务并不受西线总司令节制,其主要目的在于监察西线战场的全盘防务并对反击敌人登陆的作战方式提出具体建议。在该年底呈希特勒的报告中,隆美尔研判敌军登陆作战的焦点极有可能是指向法国西北部海岸地区(Hart, 1978: 574)。至盟军登陆,德军在西线总共完成15,647个掩体及799座钢筋水泥炮台。

一九四四年元月十五日,B集团军司令部正式成立,并负责指挥位于荷比卢三国以及法国西、北部的第七及第十五军团(防区参见附图1)。虽然隆美尔在指挥系统中系处于西线总司令伦德斯特之下,但实际上,希特勒却赋予隆美尔执行强化西线防务的责任,并对其直接负责。而自五月初,西线另行成立G集团军归由布拉斯考维兹(Johannes Blaskowitz) 将军统辖,负责法国南部地中海地区的防务之后,11 隆美尔辖下部队便成为西线德军中对抗盟军入侵的主要兵力。

在一九四四年的前六个月中,隆美尔在加强战备方面所做的努力远超过去二年之总和,包括将敷设于法国北部海岸防卫地带的地雷数量增加三倍,达到5,000,000-6,000,000(500

万~600万)枚、加强前置防线中要塞、防卫据点及部队防御工事之结构、重新调整重要单位的戍守地区以及设置各式陷阱、海中障碍与海岸障碍物于盟军可能入侵的途径上,目的在增加盟军登陆的困难性并同时减低其奇袭功效。

不过,由于时间不足、缺乏劳力以及缺乏水泥与其它材料,隆美尔加强战备的努力还是无法将“大西洋长城”补强到令他满意的地步,使其发挥岸边阻止盟军登陆之效力。虽然先前隆美尔认为盟军登陆的地点可能是指向法国西北部海

岸地区(第十五军团防区),但他以后却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诺曼第地区,这可能是受了希特勒的影响,在少数认为敌人可能在该地

区登陆的德方高层决策人士当中,希特勒也是一个。其结果是增强了赛纳湾沿岸中的海防,例如:建筑了混凝土的工事,加设了雷阵和铁丝网,滩岸上加建了战防障碍物和水底障碍物。在卡伦坦(Carentan) 河口边缘上的沼泽地区中,以决堤造成泛滥地。不过,虽然希特勒本人在几个月前曾指出,盟军侵入的地点可能会在诺曼第。但是负西线主要防卫重责的伦德斯特与隆美尔两人却依然确信,登陆的重点地段应在法国西北部海岸的加莱地区,因为加莱地区是距离德国工业心脏鲁尔区最近的地点。同时海军亦认为诺曼底地区因海流和岩礁关系,不太可能成为敌人登陆地点,因此经希氏批准,西线在此地区集结了较强大的十五军团作为防卫兵力(Ose,

1985: 89)。

在一九四四年的春季中,西线总部所指挥的兵力共有2个集团军和1个西线装甲兵团,其所辖主要单位如下(详见附表2):B集团军,统辖35个师,主要分属2个军团,部署从比利时至法国不列塔尼半岛之间广阔的海岸线上,主要负责法国西部海岸防卫。其中第十五军团,兵力共4个军18个师,防地介于比利时安特卫普(Antwerpen) 与法国奥恩河(Orne) 之间;第七军团,兵力共4个军14个师,配置在法境奥恩河与罗亚尔河之间,其中有一师戍守于英法海峡中“海峡列岛”(Kanalinseln) 上。集团军另直辖第八十八军,兵力3个师驻防荷兰。

第十五军团虽拥有较多兵力(18个师),但其中只有4个是步兵师。而第七军团虽仅有14个师,但却有一半(7个师) 都是战斗力较强的步兵师。因此就步兵的战斗效力而言,第十五军团未必是兵力雄厚而且战斗能力强,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五军团战斗地境内控制有5个装甲师(3个为总预备队),而第七军团仅有1个。同时前者防区内对于海岸防御采取纵深防御部署,尤其是在加莱-哈佛(Le Havre)-布隆尼(Boulogne) 之线(距英国东南方最近之线),各师前后配置,密度为西线之最(参考附图1)。此外,第十五军团防区内的工事以及炮兵阵地密度约为第七军团的二倍。在后者防区内,不仅炮阵地大都没有掩体,甚至要塞建筑都还在开始构

工阶段。

G集团军,下辖第一和第十九两个军团,总计13个师。前者辖2个军5个师,防守罗亚尔河至庇里牛斯山脉(Pyrennes) 之间-即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 地区;后者辖2个军8个师,驻守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Hart, 1979: 233)。

西线装甲兵团,一九四四年一月成立,主要负责西线10个装甲师及装甲步兵师的行政、训练与后勤支持,对各装甲师并不具实际指挥权。

德军虽在西线集结远较盟军登陆部队强大的兵力,不过仅以师数量为衡量双方实际战力标准并非客观方法,若计算战斗部队人数以及装备(见附表4) 则为一种比较接近事实的方式。

一九四四年德军戍守在西线之陆军师依其性质与编装分为

两类:一为步兵师,其编制为每师下辖3个步兵团(各辖2营)、1个炮兵团(辖3营)、反装甲营、工兵营、警卫营、预备营各一以及师后勤及直属部队;一为守备师,固守在海岸线上的某地区,专责海岸防卫及部队训练,大都成立于一九四○年占领法国以后。并由后备兵力组成,战斗力不及步兵师,其编制为每师下辖2个步兵团(各辖2营)、1个炮兵团(辖3营)、预备营、反装甲连、工兵连各一,师后勤及直属部队。

除陆军各师外,另有隶属空军地面部队的伞兵师,其编制除

每师有3个各辖3营的步兵团外,余类同陆军步兵师。伞兵师不仅在人员数量方面较陆军步兵师多,由于其兵员年龄层低,武器与训练均佳,在质量方面也更为优良,每师总兵力约在16,000人左右。

不过,防守西线的德军各步兵师,除了编制人数并无一定标准,而且大多数兵员不足额。另外在成员素质上亦逐年下降,多数为训练、经验不足的士兵,尤其平均年龄偏高。甚至普遍的配属东方部队(Osttruppe, 苏联的少数民族组成) 于各单位以为补强。

一九四四年的德军步兵师(含守备师),兵员总数介于

10,000-12,500人之间。而美军步兵师编制为3个步兵团(每团3营),另辖4个炮兵营、1个战车营或反战车营,总兵力超过14,000人;英军步兵师则辖3个步兵旅(每旅3营),另配属3个炮兵团(每团3营)、1个防炮团以及反战车团,总兵力高达18,000余。相较之下德国步兵师不仅在步、炮兵方面的实力逊于盟军,兵员总数也只有盟军同级单位的2/3强。一九四四年德国陆军成员平均年龄为31.5岁,而美国陆军则为25.5岁,相差达6足岁;西线德军方面以七○九守备师为例,全师平均年龄高达36岁;更有甚者,一六五守备师全师官兵高达90%均患有胃疾,师内并提供疗养餐饮,因而赢得“胃”师、“白面包”师之诨号。

戍守诺曼底与不列塔尼地区的八十四军,在其直辖5个师共

42个步兵营中,有8个系由苏联少数民族(哥萨克、鞑靼、乔治亚) 志愿军所组成,占其总兵力几达20%。其中又以诺曼底地区的七○九(3营) 及七一六师(2营) 为最。

而在机动力方面,与英美盟军拥有完全机械牵引火炮及运输工具的机械化步兵师相较,德军步兵师大多数仍是以配备马匹牵引火炮及运输工具为主。由于缺乏足够的机械运输载具,德军步兵师根本谈不上战场机动力,即使装甲及机械化步兵师亦缺乏足够装备与训练。

一九四四年德军步兵师中拥有的机械车辆数尚不及战争初

期步兵师标准的一半,而马曳车辆却较前增加1/3。

一九四四年初德军装甲师的制式编制如下:1战车团(下辖2营)、2装甲步兵团(各辖2营)、1装甲炮兵团(下辖3营)、1装甲工兵营、1装甲搜索营、1防空炮兵营、1反装甲营、1装甲通信营以及师后勤单位,兵员总数介于14,000-17,000人不等。党卫军装甲师的编制较陆军为大,其每师装甲步兵团各辖3营,兵员总数介于17,000-20,000人左右。

因此,从战术角度观察,德军在西线部署的防御部队,其战力很难符合一般反登陆作战计划中要求的标准。

至一九四四年六月为止,德军在西线总共部署58个师的防卫兵力,其中具有战斗经验的步兵师仅占少数,大部分是缺乏训练与作战经验的守备师(33个守备师,15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23 其中除了10个装甲师外,38个师部署在海

岸线上,而另10个师则位置在战线后方(Guderian, 1998: 300),防守自荷兰、比利时蜿蜒至于法国大西洋以至地中海,长达三千余公里的海岸线。而部署在荷兰、比利时境内有8个师,另有17个师分布在法国南部。

沿着三百余公里的诺曼底地区沿岸,只有6个师(4个是守备师),其中3个师戍守在柯腾丁(Cotentin) 半岛之西部--即瑟堡地区,另外两个师驻防介于维尔河与奥恩河之间六十四公里的海岸线(正值盟军登陆滩头地区),另外一师则位于奥恩河东侧。

据西线总部参谋长布鲁门提特(Günther Blumentritt) 将军的说法“德军的部署态势,正确描述应为保护海岸而不是防卫入侵”(Hart, 1979: 238)。正因为德军采取沿海岸线布防战略,形成“备多而力分”,兵力分散反而不能发挥集中优势。

一九四四年初德国国防军地面部队总兵力计4,270,000人,其中部署在西线的兵力约有950,000人(约占总兵力之22%),1,400-1,600辆战车,以及近5,000门各式口径火炮(7.5-42 cm, 其中仅1,102门为德造,3,823门为掳自外国)。诺曼底地区德军兵力分布与盟军登陆部队对比由西向东为:七○九守备师(犹他海滩:美第四步兵师);三五二步兵师(奥玛哈海滩:美第一与二十九步兵师);七一六守备师(黄金、天后、宝剑海滩:英第三、五十步兵师与加拿大第三步兵师),另七一一守备师位于英加部队登陆东侧之接壤地区,

是日与盟军亦发生实际战斗。

而装甲机动力方面,整个诺曼底地区也只有1个装甲师,即第二十一装甲师)可用于反击敌人登陆。虽然隆美尔辖有3个装甲师,并且在紧急状况之下可彼此支持,但另外两师均远在塞纳河东侧,在缺乏空中掩护与交通条件恶劣的情形之下,能及时驰援战斗地区之机会微乎其微。而从当时德军装甲师平均的战车数量不过只及美国或英国装甲师所拥有的三分之一来看,反击规模庞大的盟军登陆战,德军所能掌握的机动兵力是如何薄弱(Hart, 1979: 240)。

空军方面,德军第三航空司令部虽位于西线防区,不过却直接受空军总司令戈林(Hermann G.ring) 指挥。其辖下共有815架各式飞机,而飞机堪用率仅为50%,亦即只有半数左右的飞机适合作战。

而德国在海峡地区的海军兵力计有:100艘左右各式潜艇、8艘驱逐舰和大型鱼雷艇、5艘小型鱼雷艇、34艘鱼雷快艇以及262艘扫雷艇与巡逻艇。虽然岸上配置有海军炮台,但海军并未拥有自己的侦察飞机,得以实施海峡侦搜。毫无疑问以这样的海、空军兵力与装备是很难对即将发起的盟军入侵作有效的防御。

因此,据美国官方的估计,一九四四年间一个德国装甲师的实际战车数量约为90-100辆,仅相当于美方标准的一半,详细装备比较参见附表4。

英德装甲师战车数量对比表

各式战车(辆) 兵员总数(名)

美国轻装甲师245 10754 重装甲师390 14664

英国270-306 14964

德国陆军90-100 13843 SS 120-190 17000

全部飞机中有325架(40%) 为轰炸机,315架(39%) 为单、双引擎战斗机,仅有75架(9%) 为对地攻击机。

德国在诺曼底地区的海军只拥有4艘鱼雷艇、15艘快艇以及6艘炮艇。

比较双方的三军战力,理论上盟军在英国已经集结了足够的兵力,在掌握绝对海空优势条件下,几乎可以对任何他们选定的目标进行攻击并形成局部优势。

事实上,由于大西洋海岸线太长以及缺乏足够的物资与兵员,所谓的“大西洋长城”,远不如宣传中那样强固。直到隆美尔就任B集团军司令,才开始加速补强海岸工事与反登陆障碍等措施。即令如此,在重要的海岸防御地区,防守兵力与德军当时可用的兵力亦不相称,何况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都部署的相当分散,每师的防御正面过宽。

以诺曼底地区防卫美军登陆要冲的三五二师步兵为例,该师防御正面高达五十七公里,而防卫英军及加拿大军登陆方面的七一六守备师,其防御正面亦宽达四十公里,均远超过一个正规师所能有效防卫——约十公里正面的能力之外。因

此,依赖这些部队有效防守绵长的海岸线显然是力有未逮。唯一值得注意的是,驻防于西线的装甲师大多是久历戎行并具有丰富东线苏联战场作战经验的部队。其中陆军第二、九、十一3个师以及第一SS、第二SS 2个师均为参加一九四三年“卫城作战”(Operation Zitadelle) 后,于一九四三年秋冬之际从苏联前线调至法国各地整补训练。

第一一六装甲师虽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始于法国组建,但其前身为在苏联作战经年的第十六装甲步兵师。第二十一装甲师则自一九四一年起就转战北非战场,一九四三年五月始遭盟军击灭,同年七月于法国重建。比较新的部队只有装甲教导师(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于波兹坦[ Potsdam] 成立)、第十二SS装甲师(一九四三年七月成立) 以及第十七SS装甲步兵师(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成立)。

“卫城作战”乃指东线德军于一九四三年七月对库尔斯克(Kursk) 地区苏军所发动的大规模夏季攻势。不过,在西线装甲师的数量虽众,但他们毕竟多是转战经年,战力损耗的部队,即使经过整建,在装备补给方面仍是相当缺乏,尤其是战车方面的实力明显不足。

除了装甲师多具东线战场作战经验外,西线德方高级将领中,除了隆美尔及其辖下第七军团司令多尔曼(Friedrich Dollmann) 从未在苏联前线服务过,其余如伦德斯特、第十五军团司令萨尔穆特(Hans von Salmuth)、装甲兵团司令史

维本堡(Geyr von Schwep-penburg) 等人均是转战苏联战场经年的高阶部队指挥官。苏联战场经验对他们的战术思想与作为影响深远,由于他们尚未见识过盟军在北非以及意大利战场上所展现的海空优势,因此他们所了解的战争型态局限于二度空间,而未能充分理解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性。

由于所经历的战场条件完全迥异,对于现代海空军优势以及三军联合整体作战力量所带来的冲击,显然隆美尔要比其它西线战场的将领在实际作战上具有更多的经验。

毫无疑问,希特勒指派隆美尔负责从荷兰至法国罗亚尔河河口的海岸防务,正是考虑敌军可能会对该地发动大规模的两栖作战。德军的作战方针是以击灭敌人于滩岸为最高原则,对已登陆或突破的敌军,则依海岸永久工事及纵深据点拘束阻击,并配合机动部队之适时集中转用,彻底歼灭敌人于预想地区。

自一开始隆美尔与他的直属长官伦德斯特,在防卫盟军登陆的战术运用上见解分歧。隆美尔主张所有的部队——包括装甲部队,必须要在盟军发动登陆四十八小时内立刻投入战场扫荡敌军,否则在盟国空军轰炸之下,德军地面部队将不会再有自由机动的机会。但伦德斯特(按:大陆译为,龙德斯泰特。)却认为敌人的滩岸阵地,应该交由一支以装甲部队为主的预备队来肃清,伦德斯特的作战指导方式是集中装甲

部队并在确定敌人登陆后再寻求决定性的会战。

关于伦德斯特与隆美尔之间对反登陆作战与装甲预备队配

置问题的辩论其来有自,因为从一九四一年起,希特勒即早已决定应在滩岸上就把登陆的敌军击退。隆美尔的意见大致与希特勒相同,按隆美尔的海岸防卫计划来看,主要的战场,应该是在滩岸,海岸线也就是主抵抗线。因此他采取坚固阵地为基础之静态防御,亦即战术作战层面重于战略运动,力求守住阵地而非去计划一场大型运动歼灭战,因此加强阵地防卫力量之重要性要高于提升打击力量。戍守滩岸的步兵其主要任务在于尽量迟滞敌人建立稳固的滩头堡,并争取时间以利从其它地区调来装甲部队支持,并对已登陆的敌军进行决定性的反击。

与此相对,伦德斯特则秉持传统的观念,即控制一支强大而具机动性的战略预备队──装甲部队,并且认为在登陆日初期很难确知敌人真正的攻击意图与重心,因此主张等到确定盟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时再利用装甲部队发动一场典型的突

穿(breakthrough) 攻势,摧毁其滩岸阵地,以期彻底击败盟军。

不过,隆美尔认为以盟军所拥有的空中优势而言,此一战略预备队根本难以迅速开赴前线。隆美尔根据在北非与盟军作战的经验,确信由于敌军享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在所有主要桥梁以及道路将遭炸毁的情况下,德军在白天里根本无法机

动。易言之,他们认为除非已确知敌军在何地登将毫无战场运动的可能性,即令是在夜间,装甲部队的行动也都非常困难。并且在即将来临的登陆战中,预期敌军将使用数倍于北非作战时的空中武力,其对德军在法境作战调度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将远非德军在北非沙漠作战时所能比拟。因此他主张除了用重兵驻守海岸线以外,更要求预备部队——尤其是装甲师,应配置在海岸防卫线附近,使得步兵在遭受攻击时能立即获得装甲部队的支援。证诸事后战局的发展,他这种见解似乎是很正确的。然而伦德斯特在装甲部队总监(Generalinspekteur der Panzertruppe) 古德利安和装甲兵团司令史维本堡两人的支持下,坚持完全不同的一个意见。

事实上,有关西线防卫问题,伦德斯特、古德利安与史维本堡三人均同意,由于敌人拥有海空军绝对优势,使得防卫工作日形艰困,特别是盟军的空中优势对德军所有军队调动影响最剧,以至于他们只能利用在夜间快速集结部队。并且认为防卫作战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支由装甲师及装甲步兵师所构成的预备部队,并将其部署于离海岸防线远距离的后方,以利规避敌人于登陆初期对滩岸阵地大规模的空中轰炸与舰艇炮击。俟认清敌人主攻地点后,迅速实施机动反击。

隆美尔在北非以及意大利战场与盟军对阵之经验,似乎使他成为希特勒心目中较其它只具有东线战场经验的将领更适

合担任防卫西线的战场指挥官。

对于如何配置装甲预备部队的论辩突显出德军高层对防卫西线策略上的歧异。这个歧异直到一九四四年四月下旬,希特勒以一个折衷方案始告解决。他同意拨给隆美尔的B集团军3个装甲师,另将3个装甲师交由新设立的G集团军,他本人则控制4个装甲师担任总预备队。38 在希特勒的折衷方案中,一方面组成了一支装甲预备兵力置于海岸防御线后方位置,以期能在确定盟军主力位置时立刻予以打击。但是却规定装甲部队参加作战的时机,必须等候他的命令,不允许西线总部擅自运用。39 另一方面同意隆美尔将其部队部署在盟军可能的攻击发起点海岸附近。此外,从这事件处理方式上,亦不难看出德军高层指挥系统中的致命弱点,就是希特勒不断的侵犯伦德斯特的职权。他不仅自己控制了装甲预备队,同时也习惯直接下命令给伦德斯特的下属隆美尔,甚至在盟军登陆后西线总部都未能拥有统一的指挥权限。叁、诺曼底登陆战期间德国作战指导与战局演变

一九四四年上半年,盟军在各战线都加强对德军的攻势,除了盟军的空中攻击持续对德国各大城市及交通路线轰炸,三月间美国空军更首次对柏林实施日间轰炸(Krause, 1997: 29-30)。在南线义大利战场,德军亦被迫不断北撤,六月四日,盟军进入罗马,这也是第一座从德国人手中收复的欧洲国家首都。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战争的体系破击战制胜机理

(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战争的体系破击战制胜机理

信息化战争的体系破击战制胜机理 体系破击战是我军确立的基本作战思想和战法。这壹思想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内于规律和本质要求。 以攻心夺志手段破击敌认知系统 信息化战争,认知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战场,认知领域的斗争,于传统谋略对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高技术内涵,技术和谋略且举成为认知领域斗争的必然趋势。对认知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仍同时涉及使物质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且认为,精神因素是致胜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战争领域,“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于壹场战争中,当交战双方物质力量损失大体相等时,“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攻心夺志的心战手段摧毁对方的精神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主导着物质和能量的发挥。随着信息平台的创立,作战双方的意志、智慧有了实时表达的中介系统,智力对抗于体系对抗中更趋突出,攻心夺志成为人们谋求心理制胜的基本指导。攻心夺志的手段很多,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是典型的手段。通过攻心夺志,动摇和瓦解敌决策层的意志和信念,瓦解敌民心士气,从心理上击溃敌人,从精神上瘫痪敌人的作战体系,能够直接达成制止危机、战胜敌人的目的。借助现代高科技成果,广泛开展舆论战、法律战,宣传我正义性和合法性,于舆论上先声夺人;法理上先敌取势,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陷敌于广泛的道义谴责之中,置敌于心

理弱势和劣势;于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得到高度支持,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震慑敌人,使其失去挑衅、对抗的信心,放弃分裂恐怖的图谋和活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增进基本民众的了解认同和友好感情,使和平、统壹、发展、稳定成为主流民意,认清分裂不得民心。必要时,配合军事打击,发动心理攻势,通过实施精神和心理压制来瓦解敌方的军心士气,使其遭受挫折和失败,从而夺取作战的主动权。 传统的攻心夺志手段和攻城略地相比,壹直处于辅助地位,随着高度精确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攻心夺志手段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其渗透性、时效性、震撼性更加突出,已成为破击敌认知系统的重心。因此,于体系破击战中,要游离传统的歼灭战模式,融合“技―谋”夺心方略,采用攻心夺志的方法,更好地瓦解敌军斗志。 以信息作战手段破击敌网络化信息系统 打击敌核心要害部位历来为军事家用兵之首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打击的是同他作战的那些国家的心脏。”体系破击战的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是破坏支撑敌作战体系的网络化信息系统,造成敌方作战体系整体作战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敌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火力打击以及支援保障等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和关联,精心选择信息作战手段,重点对敌指挥、预警、情报及信息节点目标,实施信息攻击,迅速破坏敌作战体系的信息和结构重心,使其结构失当、运行失序、行动失调,瘫痪其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斗应激反应减员预计研究

研究原著 文章编号:1000-2790(2006)02-0179-03 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斗应激反应减员预计研究 王欣宇1,季 林1,向 英1,刘 涛1,徐 雷2 (1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33,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勤与情报所卫勤研究室,北京100850) 收稿日期:2005-07-05; 接受日期:2005-11-01 基金项目:全军 十五 后勤学术研究计划课题(01G001-1) 通讯作者:徐 雷.Te:l (010)66931186 Em ai:l xu l ei@f mm u https://www.360docs.net/doc/0f15069346.html, 作者简介:王欣宇.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徐 雷).Te:l (029) 84774857 Em ai:l w eiqi n @f mm u .edu .cn Forecasti ng of co m bat stress reaction losses i n high -technol ogy local war WANG X i n-Yu 1,JI L i n 1,XIAN G Y ing 1,LIU T ao 1,XU Lei 2 1 D epart m ent o fH yg iene and H ealt h Serv ice ,Schoo l of P reventi ve M ed i c i ne ,F ourth M ilitary M edical U niversity ,X i an 710032, Ch i na , 2 Instit u te o f H ea lth Se rv ice and M edica l In f o r m ati on , A cademy ofM ilitary M ed i ca l Sc i ences ,Be ijing 100850,Ch i na Abstract A I M:T o t heoreti ca lly explore the f o recasti ng of combat stress reaction (CSR )losses i n future high -techno l ogy local wa rfare .M ETHODS :In t h is study ,the me t hods o f litera -t u re rev i ew and data collecti ng w ere used to obtain t he latest i nfor -m ati on i n th i s field .Comb i n i ng literature ana l ys i s and t heor i es of m ed ica l l osses ,w e used bo th qua lita ti ve and quantitati v e m ethods to f o recast t he occu rrence o f CSR and the l osses caused by it .RE S ULTS : In t he f u t ure battlefield , ar m ed f o rces would be fac i ng mo re difficult tasks and m ore tough surroundings .Ser i ous CSR casualties would result .T he forecasti ng pattern o f CSR l osses w as estab lished based on the ana l y si s o f the m ain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CS R casua lti es .CONCLUS I ON :T he results no t on l y have so m e theo re ti c values bu t a lso prov i de so m e theo retical ev i dences and technolog i c s upport for the psy cholog i ca l hea lt h service i n future w arti m e . K eyword s co m bat stress reac ti on ; forecasti ng pattern of l o sses ;factor ana l ys i s ,statistical 摘 要 目的:在理论研究领域探求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斗应激反应(CSR )减员预计的问题.方法:广泛查阅文献和收集大量相关数据,采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卫生减员理论,对我军CSR 的发生及减员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结果:在未来战争中,军队的任务更加艰巨,战场环境更加恶劣,战斗应激减员将大量发生.根据CSR 减员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建立CSR 减员预计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在战时和平时,可以为部队心理卫生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 战斗应激反应;减员预计模型;因素分析,统计学 中图号 R149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战斗应激反应(co m ba t stress reaction,CSR)减员是战时卫生减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战场的危险性、艰苦恶劣的环境,以及高技术条件下全方位、全时空和多层次的心理战的强大攻势,必然给参战官兵带来巨大的压力,大量出现CSR 减员会严重影响作战部队的战斗力.研究CSR 发生和减员规律,分析战争状态下的诸多因素对CSR 减员的影响,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作战特点,探索科学、适用的CSR 减员预计方法,更准确地预计CSR 发生和减员人数,对完善我军心理保障体系和提高官兵的心理保障水平,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现实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CSR 减员数据,英军在马岛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在中东战争和黎巴嫩战争中CSR 的统计资料,以及我军在朝鲜和西南边境作战的相关资料. 1.2 方法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明确CSR 减员的定义和后送标准,然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以军和英军的CSR 减员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从战役的角度,分析历史和未来战争的特点,探讨CSR 发生和减员的规律,分析引起CSR 发生和减员的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军实际,建立预计CSR 减员的计算公式,最后将影响CSR 减员的主要影响因素量化取值,通过CSR 减员预计模型,对CSR 减员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建立C S R 减员预计计算公式 大量的数据表明,CSR 的发生及其减员和W I A 的关系最紧密,可预测性最强 [1] .在30d 的常规作战中,CSR 和战伤 (w ounded i n action ,W I A )之比是1 4~5,激烈战斗中达到1 2,使用核、化学、生物武器时达到1 1;使用

攻击迫线战法

攻击迫线战法 所谓攻击迫线是指:在第一个交易日涨停板之后,第二个交易日先扬后抑并收出或阴或阳的带有长上影十字线,上影幅度约在7%以上,且不补跳空缺口,并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第三个交易日用长阳或涨停的形式,吃掉第二个交易日的长上影线。这种K线组合形态,可在第二个交易日形态确定以后逢低介入。在介入点上,面对这种K 线组合形态的个股,投资者莫要急于追涨,追涨极易加大朋友们的持仓成本或被套,正确的方法是:等待K线组合形态确认之后再行决定是否介入,注意不能回补掉当天的跳空缺口(即:突破性缺口),若回补了当天的跳空缺口,上涨动能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一般应在尾盘介入,这是第二要点。 攻击迫线:=OPEN>REF(HIGH,1) AND CLOSE>REF(HIGH,1) AND LOW>REF(HIGH,1) AND HIGH>CLOSE AND REF(CLOSE,1)/REF(CLOSE,2)>=1.09 AND V>REF(V,1); K 线组合短线战法——三只喜鹊闹枝头战法 原理:上升中途的骗线洗盘。 三只喜鹊闹枝头的短线战法类似于直升机空中加油战法和阳包阴的综合体。这这种形态出现在一波上涨的初始阶段或者中途阶段,是对之前上涨趋势的延伸。这种出现后,第二天通常低开的机会就是买点,记住,第二天低开的点位基本上会在K3的最低点处。所以买点很好把握,关键是看你有胆量如何。因为第二天的低开就是第四个阴线了。 基本技术形态:

要点:1 KI之前的K线是一个放量的中大阳线。整个技术形态的三根K线必须在这个放量中大阳线的控制之中。 2 K1的形态必须是长下引,十字星也可,阳线也行,反正一定要是长下引线就行。量能必须萎缩,而且量越小越好。 3 K2的形态必须在K1的控制范围之内,基本上也是长下引的阴线或阳线的十字星或锤子线,K2也必须缩量,而且要比K1的量还少。 4 K3的运行必须在K2的控制范围,可以超越但不能更低。形态要求是一根长上引线的锤子线。也必须缩量,而且量少于K2. 5 买点:三只喜鹊出现之后,第四天低开就是买点 6 卖点:出现这样的技术形态,至少有20%的空间。 经典案例: 002377国创高新

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抢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 赵宗岐 面对波及全球、涉及许多领域的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战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军事斗争准备,把打赢信息战作为军事工作指导的重大课题。 一、应时而动,在世界军事变革中把握机遇 适应战争形态变革的主动抉择。信息化战争,是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的高技术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式。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着眼瘫痪敌人整个作战体系,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体现在对抗形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战争形态的转型,促使原有的军事斗争准备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军事斗争准备只有立足于经受信息作战的考验来谋划,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迎接信息化挑战的迫切需要。面对信息化战争,世界主要国家军队都在抓紧实施信息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以谋求新世纪战略主动权。美军先后制定了信息战政策和条令,设立了信息战中心,组建了数字化部队,进行了信息战试验,建设了一体化的C4ISR系统。俄、英、法等国也在积极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机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以争夺信息优势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竞赛业已展开。不难预见,未来局部战争中,信息领域的对抗必将异常激烈。落后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会失去新军事革命的历史机遇,甚至可能会出现以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对抗信息时代的数字化军队的被动局面。 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本质要求。世界新军事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江主席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抓住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做好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心转向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把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转向信息化,在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这个大背景下展开各项建设。信息化作战准备不上台阶,机械化作战准备就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事实上,我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作战能力整体提高和有效发挥的一个“瓶颈”。在军事斗争准备领域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有所作为,需要我们把加快信息作战准备步伐作为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信息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带动整体作战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乘势而上,通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谋求跨越式发展 强化创新意识,解决思想观念滞后问题。由于我军总体上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加部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如何摆脱思维惯性,更新观念,是一个难度颇大的新课题。首先,要以抓信息作战理论的学习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信息作战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研究,不断强化信息制胜意识和跨越式发展意识,破除陈旧观念,澄清模糊认识,校正错误思想。其次,要把眼光定向未来,敏锐地捕捉世界新军事革命信息,大胆地展望和预测未来战争的发展走向,积极寻求有效对策和发展思路,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的观念谋划发展。 注重统筹协调,解决系统集成滞后问题。提高部队的信息作战能力,要改变以局部优势弥补整体不足的传统观念,针对当前战斗力各要素系统构成不配套、技术体制不兼容的弊端,围绕实现战场感知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的综合集成,搞好研究论证,加强统筹协调,搞好顶层设计。既要有全军性的总目标,又要针对各军兵种、各战区部队

(完整word版)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 军事文献中用来描述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心理、精神障碍的名词很多,例如:“炮弹休克”、“战争精神症”、“战斗衰竭”、“战斗应激”、“战斗应激反应”等。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士兵在战争中出现的心理、精神上的异常,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例这类减员是战场癔症性失明,出现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希腊史学家Herodotus是这样描述的:雅典人Epizelus异常勇猛,但在马拉松混战之后却丧失了视觉。奇怪的是他的身上没有任何受到损伤或被击中的痕迹,而眼睛却什么也看不见了,且其整个后半生都是如此。Epizelus认为自己失明的原因是当时看到一个非常粗壮的男人就在面前。那是个胡子长得把整个盾牌都遮住丁的怪物,他猛冲过来一下子杀死了站在自己身边的一个人。一瞬间,Epizelus的整个世界一片漆黑。由于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主要减员原因是刀箭伤,战场情况对士兵的心理压力不大,故这类战场癔症性减员的数量很少,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美国内战、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战争中,精神性减员数量的增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了解这种精神异常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士兵在战场上出现的影响战斗力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的本质进行探索,其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一、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贪生怕死”的阶段 这个阶段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开始时间,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自从有了军队、军纪和战争,该阶段就开始了。这是在战场这个特殊的条件下形成的,尤其是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完全有理由将士兵现精神心理障碍看成“贪生怕死”的表现,是一种违反战时纪律的行为,因而这时的士兵应该被送到战时的军事法庭,按照违反战时军纪处理。在各个国家的军队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这种“违反军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的认识。通常对这类士兵的处罚比较严厉,如:将这些士兵关进监狱,强迫其加入“突击队”,甚至处决。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白人部队中有3%的士兵因患严重的“思乡症”而失去了战斗力,并被以“违反军纪”的罪名处决,但这种办法并未能降低“思乡症”的发病率。在现代战争中,“违法军纪”的观点仍被很多军事人员所坚持。究其原因,除了对这个问题的本质认识不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正的违纪行为与心理应激性违纪行为之间的界限不易确定。 二、将此类心理、精神异常视为“精神病”的阶段 l8世纪,一些法国军医最早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精神医学问题。他们了解到,部分受到军事法庭审判的士兵(其中包括一些违反纪律的士兵甚至逃兵)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因为这些士兵存在着病态的心理障碍,故而不能理智地对待错误,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以是不应该受到审判的。于是在l759年,法军建立了一所医院,专门收治那些怀疑其违纪犯罪行为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的士兵。此后,有心理障碍的士兵就不再因其违反了纪律而受到军法制裁了。由于战时出现的精神异常表现与日常人们见到的精神疾病表现十分相似,所以法国军医提出“精神疾病”本质论,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但是,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军事精神病学保障工作却遇到了很多难。例如,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军一方发生大量的精神病减员现象,俄军将领认为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重要军事医学问题,于是在哈尔滨设立了一所精神病中心医院。这里每天可以接收43~90名病员,但经过l5天的治疗,病员中只有极少数在短期内归队,在收容的275名军官中就有2l4名被后送,l072名士兵中有983名被后送。从日俄战争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将战时的精神性减员按平常的精神疾病性减员处理,虽然使士兵免遭军法制裁,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仍然流失了大量的有作战指挥技能的军事人才。 三、将战时心理、精神异常视为“应激”的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的ThomasSalmon博士提出处理此类伤员“及时、就处理战时精神异常人员的三原则。这个里程碑标志着“精神疾病”的阶段发展到了高潮,也标志着应激阶段的开始。三原则提出以后,大量的战争心理医学保障的经验教训主要是对精神异常本质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有很多事实表明:当战斗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出现精神异常。通过对这类减员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减员的主要原因是战场环境因素一应激源一造成士兵的心理生理适应障碍。战场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战斗的激烈程度、指挥官的组织指挥能力、部队凝聚力的强弱等等。还有一个重要的战场环

信息战

论信息战争的新特点 考号:考点:姓名: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战争也呈现了它不同于以往传统战争的一些新特征。本文将对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及其特征等进行探讨,论述与研究。对于积极推进我军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提高军队实战能力希望能起到一定得作用和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基本形态新特征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新型作战手段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作战空间日益拓展,战争形态与作战方法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的一些特点正逐步暴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战争发展的新趋势,对于优化作战指导,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意义重大。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这一军语概念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 1995年他在原国防科委首届科学技术交流大会上的书面发言中提出“现阶段和即将到来的战争形态为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这是首次开创性地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时,信息化战争也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信息

化战争与其他战争相区别“信息化“是核心,是关键。信息时代的战争也不只是信息化战争一种类型。在一定时期内发展中国家间战争主要打的还是机械化战争。但从整体上看,信息化战争将是主要的战争类型。 信息化战争的定义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定论。近年来,中外军队对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提出过多种观点。除了我军普遍采用的信息化战争和美军使用的信息战争外,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还使用过第三次浪潮战争,壁龛战争;俄罗斯军事理论家弗·伊·斯里普琴科则使用了六代战争的称谓。在不同场合,我军也先后使用过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等。2001年7月,美国防部在其海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概念的基础上,将“网络中心战”作为信息时代的基本标志。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观点,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作战形态认识方法上的不一致。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有人认为“所谓信息化战争就是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条件对胜负发生关键性作用的战争。”也有人认为,“信息化战争,是指以信息化为主导,以高质量的机械化装备为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信息化理论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但并不是说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没有必然联系。通过将新时期诸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与二战,朝鲜战争等典型的工业时代的战争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战争构成的社会基本要素没有改变。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让、仍然是基本的社会因素。发生变化的仅仅是战争资源要素的地位和运动方式。由以物质资源为主发展到以信息为主。战争的战场作战形态由兵力火力的交战演变为信息化作战。这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其他时代战争的本质。 基于这两方面情况,我们可以认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应该是以信息化作战体系为依托,以信息化作战为核心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一体战。(1)这也是从外部特征上对信息化战争的定义。但是信息化战争是发展着的战争形态。一方面,它保留了机械化战争的一些特点,并随着机械化要素的不断发展,使之更为丰富。另一方面,

未来数字单兵系统作战平台_周雪莲

科技日报/2004年/06月/15日/ 未来数字单兵系统作战平台 周雪莲 由于未来战争中人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单兵数字化装备是各国军队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未来勇士”发展计划,其目的就是使这些未来士兵更具机动力、协同力、耐久力和生存力,当然也更具杀伤力,从而成为未来战场上的“先锋” 2003年3月26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乌姆盖斯尔与伊军的激烈战斗中,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第40突击队队员、25岁的埃里克·瓦尔德曼,因为那顶凯芙拉头盔而成为伊拉克战争中比较幸运的人。因为有4颗子弹击中了埃里克的头盔,但是由于头盔上有异常坚硬的凯芙拉合成纤维的保护,子弹没有伤及埃里克。 凯芙拉纤维,是美国杜邦公司1960年研制出的合成纤维,并于1972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它是一种芳香纤维,有优良的结晶结构、抗撕裂性、高强力及韧性、耐火性,可以迅速吸收外来能量,预防瞬间破坏,强度比强力尼龙要高3倍,用它制成的头盔比原来的钢盔强度提高了25%40%。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装备了新的轻型军用头盔。每顶头盔的造价大约是63美元。与传统的作战头盔相比,它不仅舒适可靠,而且还拥有很好的通信能力。使用这种头盔,当全副武装的使用者卧倒时仍然能对目标进行打击。 世界各国的陆军都在积极研制用于单兵的信息化装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武装冲突。在这几次冲突中,由于海军和空军凭借自身装备的高科技武器而大出风头,一度使人们认为陆军在今后的战争中将居于次要地位。但是,客观地分析一下具体情况,就会发现由于这几次冲突的敌对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根本不能说明问题,一旦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最终的解决办法恐怕还是离不开步兵,俗话说“大炮不能上刺刀”嘛。 在战场上,对一个士兵来说,与死亡的距离如此之近,如何生存下来并保持强大的战斗能力至关重要。俗话说,兵不在多,而贵在精。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队伍可以顶得上数倍于己但装备、训练落后的敌军。为此,世界各国的陆军都在积极研制用于单兵的信息化装备,英、美、法等国都陆续推出自己的单兵信息化作战系统发展计划。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自的“士兵系统”计划 现代化单兵的发展将使得士兵之间、士兵与战场上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及指挥机构之间能够实现实时通信,甚至能与运行于外层空间的卫星联络。陆军实现全面数字化后,士兵可以直接控制打击火力,将从单兵扩展到战场上其他兵器甚至海、空军的各种作战平台。 目前,西方军事强国正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数字化单兵作战平台”发展规划。如美国的“21世纪地面勇士计划”,法国的“系统化战斗员计划”,英国的“未来士兵战斗系统计划”,俄罗斯的“巴尔米察实验设计工程”和澳大利亚的“温杜拉工程”等。此外,德、意、加以及比利时、挪威、西班牙、土耳其等国,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士兵系统”计划,而且在发展上已各有新突破。未来,“数字化”的士兵,将不再是执行作战命令的最小单位和简单的“地面人”,而是有指挥、协调、保障功能的作战单元。

加强内控建设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内控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0-09-13 建立周密的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周密与否,其执行情况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为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保险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保险公司合规、庄重、有用经营,中国保监会近期制定下发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的颁布,将使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更为统一,形成更为统统的体系,具有非常严重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严重性及《准则》颁布的严重意义 近年来,我国对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成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纲领性文件。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全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真正发挥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严重作用,正逐渐成为整个行业的一大严重课题。2010年8月《准则》颁布,是保监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监管,切实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平庄重康发展的一项严重举措。《准则》将使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更为统一,使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更为统统的体系,对于保险公司防止“跑冒滴漏”、加强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 二、华泰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的实践活动 华泰保险公司经过多年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形成了“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并且这个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公司目前已基本建立了“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管理层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检查监督、业务单位负首要责任”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第九章 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第九章应激:应对,管理和预防 (一)应对与应对方式 ★★简单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应对方式的定义和特点(注意:待补) 1.问题焦点策略与情绪焦点策略 i.问题焦点策略:是一种直接处理问题或应激的策略。在此过程中,个体积极寻 找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提高自己为改变情境所需要的能力。当人们相信自己 拥有的应对资源足以应对应激性情境的需要时,就倾向于使用问题焦点的应对 策略。问题焦点策略有助于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或排除应激。 ii.情绪焦点策略:是指并不针对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情绪策略或认知策略,它着力于改变对压力情境的看法,或直接缓解情绪。当人们认为一件事情不能控制、 自己无法改变应激情境或是自己可利用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应激的需求时,往往 会采用此方式。 2.斗争反应与预防反应 i.预防策略:通过认知重建来改变对需求的感知,或是通过增加应激影响的承受 力,从而预防应激源的出现。 ii.战斗策略:当某种应激源引发了防御性反击时,我们试图以一定的方式征服、减轻或击败应激源。 3.回避(淡化)与面对(警觉) 短期威胁用回避(淡化)策略更有效,而对于长期威胁用回避(淡化)不能估计和处理长期的问题,相反,通过面对(警觉)来处理威胁事件的个体可能更好地认识问题、调节情绪,因而能成功处理长期威胁。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应激源的持续时间。 4.独自作战与互助友好 独立作战是指当个体觉察到一个威胁的时候,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躯体迅速地被激活和唤醒,以对抗威胁或是逃避。由于社会生物学和社会化中的不同角色和特征,两性在应对发生上可能存在差异,对于雌/女性一般以互助友好策略为主。而雄/男性一般以战斗——逃跑反应为主。 5.自我防御机制 指自我用以避开正常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焦虑和冲突,进行自我保护的一些心理策略。 6.Janis的五种应对策略(详见P206) 无冲突继续、无冲突改变、抗拒性逃避、过度警惕、警惕 领会: 1.应对的概念 应对时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应激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应激带来的效应。

防空兵掩护摩步师山地进攻战斗战法研究

防空兵掩护摩步师山地进攻战斗战法研究 所谓战法,是作战方法的简称,是遂行作战任务的各种方法的统称。防空兵战法,是指防空兵进行防空作战的各种方法。它是现代战争战略战术在防空作战中的具体运用,是现代防空作战思想的具体化。山地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峰峦起伏,气候多变,电磁环境复杂,严重制约了敌我双方的作战行动。在这种环境下作战,防空兵机动、部署及战斗效能都将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合理组织使用兵力兵器,活用战法,才能确保防空作战任务的完成。 1基本战法及内涵 山地进攻战斗防空兵部队的基本战法,是指防空兵在山地进攻战斗全过程使用的作战方法,确立防空兵在山地进攻战斗中的基本战法,对整个山地进攻战斗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根据摩步师山地进攻战斗的特点及防空兵部队的战斗能力,山地进攻战斗防空兵应确立“小群编组、纵深配置、重点掩护、混合部署、机动抗击”的基本战法。即将参加山地进攻战斗的防空兵按照战斗各时节的任务和要求,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以较小规模的战斗编组形式,在作战地域内形成全纵深、有重点的掩护,混合配置,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实施不间断掩护,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在没有对空掩护任务的情况下参与对地面固定目标及装甲目标射击,保障山地进攻战斗的胜利。 2 确立战法的依据 2.1摩步师山地进攻战斗战法 摩步师山地进攻战斗的战法,是防空兵部队确立自身战法的基本依据。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战场环境,摩步师的机动和配置受地形的限制较大,指挥和组织协同困难,观察和射击不便,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工程保障作业难度大,因此,摩步师在山地进攻战斗中有其特别的战法,主要有:多路攻击,重点突破;梯次投入,逐点攻击;夺点控道强进纵深;地空一体,越点攻击;火力毁瘫,渗透袭击;穿插迂回,分片割歼。山地进攻战斗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强行突进,夺点控道。此阶段,主要是集中兵力、火力和器材,强行突破敌之防御,并夺取山间通道两侧制高点、山垭口和交叉路口等目标,迅速控制通向敌纵深道路、谷地、山脊的战斗行动;二是穿插迂回,割裂遮断。山地进攻战斗,只要条件允许,指挥员应不失时机地指挥穿插迂回部队先于正面攻击部队行动,力求在正面发起攻击的同时抵达预定位置,采取穿插分割的战术手段,迂回卷击敌人,割断敌前后联系,分点围歼敌人;三是抗击敌人反冲击。当反冲击之敌集结和向前机动时,指挥员应指挥炮兵、支援战斗的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等,集中突击集结和机动中的敌预备队,压制敌支援反冲击的兵力兵器,削弱其力量,制止其行动。四是多点围攻,分片割歼。在突破敌前沿,决心楔入敌纵深后,应指挥各攻击部队对各自预歼目标或当面之敌,以兵力、火力和障碍相结合构成近距离立体封锁,阻止敌人机动、增援、转移或逃跑,各个歼灭顽抗之敌。防空兵指挥员应深入了解和把握山地进攻战斗各阶段特点,围绕如何掩护进攻部队指挥所、主攻部队、炮兵群、预备队和重要垭口等目标的对空安全这一核心,不断明确战斗各时节的任务重点,灵活确定战斗编组,合理地配置战斗队形,形成适合进攻部队战斗节奏和特点的战法与行动。 2.2山地地形特殊的战场环境 在山地进攻战斗中,对防空兵的运用既要贯彻一般原则,也要注意山地环境

对信息化作战的几点思考

对信息化作战的几点思考 (学员四队一班张德辉) 信作战争是现在军事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作战样式和基本作战行动,是以信息化军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力量,在以电子和计算机网络空间构成的电子信息空间进行的战役、战略或战术性作战。信息作战是以计算机网络攻防、电子攻防和以反辐射、电磁脉冲等武器对电子设备的硬摧毁以及这种硬摧毁的防护;其主要目的不是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摧毁敌军事设施,而是破坏这些有生力量和军事设施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包括敌信息传递、信息探测、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在内的军事信息系统。 一、对信息化作战的理解 (一)信息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作战样式。传统理论认为,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的主体具有分离性,信息进攻靠信息对抗部队,而信息防御则靠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和设备。这里有体制制约的原因,目前我军信息进攻力量和信息防御力量在隶属关系上是分开的,作战运用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也有技术缺乏的原因,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得信息作战武器系统基本处于分离状态,影响了进攻和防御的一体化运用。还有手段受限的原因,主要限于电子攻击、网络攻击和反辐射攻击,缺少指控系统对抗、综合网系对抗、新型能量对抗等手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突破,作战单元的一体化和全新作战样式的出现,攻防主体将由分离性逐步向一体性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平台一体,信息作战的武器平台本身具备攻防一体的功能,将信息作战武器与其他军

种武器平台结合成一体化的武器系统,使其同时具备软硬一体、攻防一体的能力。例如美军的B-2A战略轰炸机,就是将侦察、通信、火力打击、电子干扰和电子防护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武器平台。2、结构一体,信息作战已经不再是单个作战单元之间的对抗,而是各个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综合集成基础上的体系对抗,其攻防力量结构必定是一体的,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整体结构的功能优势。3、指战一体,指挥控制系统趋向于武器化,传统的指挥控制系统必须与信息对抗系统相融合,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例如美军提出的指挥控制战,实际上就是攻防于一体的全新作战样式,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信息防护和信息攻击两种职能。4、运用一体,通过高度融合的信息网络,将处于分离状态的攻防力量单元模块,快速组合成攻防一体的作战体系。 (二)信息作战是信息时代争夺信息资源的高级对抗行动。在信息化时代的条件下,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首要的战略资源和第一财富,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资泉、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的命脉、产业进步的支柱、军事安全的核心、政治活动的生命、科技发展的平台。信息作战就是信息时代条件下争夺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和高级的信息对抗活动。1、信息作战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目标一经发现就意味着被摧毁。同时,其破坏性不仅局限在军事领域,而且把攻击矛头指向于国家的“神经系统”和人员的精神领域,对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危害尤为强烈。2000年3月,美国的部分大型网站遭黑客攻击,克林顿总统亲自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2、信息作战受到的限制因素较

单兵应急指挥系统

单兵作战应急指挥系统方案 重庆东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兵作战应急指挥系统”是专门为应急指挥量身定制的,其以最有效、最快速的、最安全的方式,满足了应急指挥的特殊场景设计的一套系统。该系统基于无线网络,以多平台为基础,集合数据、音视频图像传输为一体,同时以无线通讯系统为载体,实现了多功能、多媒体、多单位协同指挥,并拥有安全可靠的数据保护。重庆东电科技同时也是电信级视频监控软件平台提供商。重庆东电的视频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安徽省电信全球眼、北京奥运场馆工程监控等有影响力的项目中。 一、系统特点 先进性:系统在国内率先采用基于WEB嵌入式的视频服务器为核心 的视频监控系统,它采用视频压缩芯片,图像清晰,视频压缩效率高, 是基于第三代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产品。 实用性:系统支持用户的网络监控需求,可多用户多画面实时监控、 远程控制、集中录像、可连接多种报警设备、报警可定时布防撤防等 功能,完全满足用户的监控要求。 兼容性:前端系统可在现有的模拟监控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造,保 护用户设备投资。 扩展性:系统软、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系统升级时,只需 要增加前端的服务器,并升级相应的系统软件即可,不用额外添加或 者废弃原有设备。

灵活性:系统组网灵活,适合在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中使用; 在网络中的授权用户可通过IE浏览器实时监控前端现场,客户端无 需添加任何硬件。 实时性:本系统采用无线3G双卡网络视频服务器,采用专用的视频 压缩芯片,可传输单路15帧/秒的清晰图像。 可靠性: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和专用的硬件结构,保证了嵌入式 网络视频服务器比基于PC机的系统具有更高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 靠性。 二、系统结构 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视频的采集压缩模块 此款手提箱式应急指挥终端内配了高清晰彩色防水摄像机,360度无 限位云台,磁吸式底盘,可吸附于车辆顶部,也可采用三脚架固定, 视频、电源和控制线通过防水航空插头连接到手提箱内,通过此摄像 机可以采集前端视频信号,然后压缩;如果是背包式应急指挥终端可 以通过标配的手持DV或头盔式子弹头摄像机采集前端视频信号,然 后压缩。该模块支持不同的压缩比和图像大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 择不同型号产品。 无线的数据传输模块 视频采集压缩后就可以将压缩好的视频图像文件传送到中心:传送 的方式是通过3G网络,系统具有3G的PPP拨号过程,并嵌入式地 实现了TCP/IP协议、POP3/SMTP协议,同时支持动态IP 中心的监控管理软件系统平台 监控中心只要是一台具有公网IP或者域名的服务器即可。启动服务 后,就等待各个监控终端的连接,对于始终在线模式的终端,可以按 照需要查询当前的图像情况,也可以自动不停地记录监控点的图像变

新兵训练心理应激的预防和调适

新兵训练心理应激的预防和调适 李浩 新兵训练是新战友进入军营的起点,也是最艰苦最难以适应的一个阶段。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加上远离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对未来的一切感到茫然无措,对现实的艰苦训练适应困难,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超负荷的强大的压力。应激反应已经严重地影响训练效果和训练任务的完成,有时还会出现逃兵、自杀等严重的问题。近几年笔者经常深入到新兵训练基地作基础的新兵心理调适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认为新兵训练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和调适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并且要形成一定的制度。现就自己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新兵训练心理应激的表现 在新兵训练基地,带兵的干部经常向我反映,新兵训练工作现在越来越难作了,很多问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说每天晚上很多新兵严重失眠或做恶梦,第二天早操起床困难,白天训练易冲动,对哨音反应过于敏感,出现肌肉紧张和呼吸困难,心慌胸闷,有些严重的出现思维和动作迟缓、目光呆滞、沉默无语,表情平淡冷漠,对事物没有兴趣,有时连家信都不愿拆看。一位连长曾向我说过一个新兵,开始动作不很规范,带兵干部专门把他叫出队列让他做示范,给大家讲解,结果他反应迟钝,动作越做越差,反复下去竟然分不清左右,带兵干部就让他站在队列外看别人训练,到了晚上点名时,到处找不到他,最后在厕所里找到他,他说感到恶心,出现尿频尿急,原来他白天尿了裤子。带兵干部笑话他是胆小鬼,他问题更加严重了,后来这名战士被送进了医院,这是一例典型的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患,造成了非战斗减员。 二、新兵训练心理应激诱因。 环境的转换是诱发心理应激的重要原因。很多新兵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若掌上明珠,且大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社会经验匮

信息化战争试题库完整

一、判断题 1.信息化战争中,将陆、海、空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当成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错,陆、海、空、天、电等。 2.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对 3.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对 4.信息争夺战包括信息进攻和防御装备。错,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 5.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对 6. 信息战争将主要在三条战线进行,即军事战线、外交战线和经济战线上。错,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 7.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以及在信息控制下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对抗。对 8.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对 9.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政府无关,也与大学生无关。错 10.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对 11.C4ISR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

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简称。对 12.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阶段。错,必然阶段。 13.人才是强国兴军之本,决定未来信息化战争胜负的是高素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人才。对 14.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热兵器。错,机械化武器。 15.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宽,战争的威力极大提升,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 16.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作战指挥。错,用于决策和控制 17.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信息化、信息资源主导化、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空间立体化等。错,作战空间多维化。 18.信息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对 19.信息化战争的战场,正在由有形战场向无形战场延伸。对 20.信息化战争是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