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2)(1)

合集下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教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教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特点和优越性。

2. 让学生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

3.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国家观念,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特点、优越性及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

2.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特点、优越性及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参政议政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引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特点、优越性: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特点和优越性。

3. 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让学生掌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参政议政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特点、优越性及其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案例分析、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掌握其特点和优越性,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行机制,能够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体内容为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详细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与权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与运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2. 使学生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与权力,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提高其国家主人翁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与权力。

难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方面的具体作用;掌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与运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现实例子,引发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举例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与权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方面的具体作用。

六、板书设计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定义特点作用地位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权力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运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特点及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2)论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与权力。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开,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四单元“政治制度”第十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定义、性质与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与职权;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地位,理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2. 使学生掌握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与职权,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的定义、性质与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与职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代表大会的定义、性质与地位,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3. 内容讲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与职权。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以身边的实例为例,让学生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实际运用。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内容:(1)定义、性质与地位(2)产生与发展(3)组织结构与职权(4)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的定义、性质与地位。

(2)列举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职权。

(3)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的理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朱唐庄中学王加云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和优越性2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3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材料和图片,加深对我国对我国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2运用探究、讨论、多媒体等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请的好制度,坚定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难点: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党和人民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许多政治制度的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多媒体)设计意图:与一、二单元相呼应,导出课题。

板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推进新课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突出本可与前一课的联系:让学生对国家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设疑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板书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教师:权力机关—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委这些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国家机构。

这些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权力如何划分?这些内容反映了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知识过渡)板书: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政体含义教师:- 政体反映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其国家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知识过渡)活动讨论:二者是什么关系?(多媒体)设疑探究: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板书1教师:有什么样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国体与之相适应。

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要反映国体。

(知识过渡)活动:思考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哪个?设计意图:突出本课知识与上一节课知识的联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精选(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精选(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政治制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职权与作用等方面,重点探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组织结构。

2.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国家政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职权与作用,以及在实际运作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组织结构和职权作用,让学生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全面的认识。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身边的实例为例,让学生体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关键作用。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织结构、职权与作用。

2. 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体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答案要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体现等。

2.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要点:优点(如民主监督、代表履职等),不足(如改进空间、完善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深入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现状和改革举措,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1)政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解:(1)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2. 能力方面:(1)自学阅读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2)全面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四.教学方法:1.自学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法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及职权是什么,及其人大代表的产生?(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人大代表有两种产生方式,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出(是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

从而引出这节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板书)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来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和基本内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通过自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板书)教材并没由给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通过老师的引导来总结出含义。

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板书)通过阅读教材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案(1)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案(1)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详细内容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 使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高参政议政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和作用。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其提案,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民主法制观念。

六、板书设计1.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内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发展(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情况。

(2)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和作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完整版)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 教学目标1、目标:(1)识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说明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2.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及其优越性。

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和表现。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3. 教学用具4. 标签2.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过程复习旧课 (PPT,学而时习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PPT出示本课知识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是什么)含义、地位、组织活动原则、内容2.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新课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物。

人民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叫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1、我国的政体问题1、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1)政体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

(2)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体只能是采用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的活动,知识点较多,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大政治活动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4页,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了解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6页,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最高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由谁组成的?他们在我们国家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二、人民代表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6页“相关链接”,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修改)。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明确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

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

2、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7页“三镜头”,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点评:镜头一反映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镜头二反映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镜头三反映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认真行使自己的职权,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改进国家机关的工作。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四)实例探究[例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A.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政府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答案:A[例2] 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

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认真修改后获得通过。

上述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大的()①最高立法权②最高任免权③最高决定权④最高监督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例3]上题材料表明全国人大()A.是我国的领导核心 B. 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C. 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D. 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答案 B[例4]人大代表必须把密切联系选民,反映民意、履行职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

这表明()①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③人民代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④人民代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课余作业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活动,体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的。

5.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和其他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涵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人民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二)进行新课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

1、我国的政体(1)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也就是通过什么方式、制度来组建国家政权机关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国家机构一般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

不同国家在具体设置上有所不同。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同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了解』: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一个国家的政体总是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为维护国家性质服务。

(2)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体只能是采用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思考:什么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它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阅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形成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保障,只有统一人民的意志,才能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

离开民主的集中和离开集中的民主,就会导致专制独裁和无政府主义。

(2)表现: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法予以罢免。

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0页“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国家机关分工实施,各司其职,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权力制约和监督。

既有利于权力机关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统一行使权力,又有利于其他国家机关在集中指导下依法行使民主职权。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