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箍筋与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限值表

合集下载

钢筋砼梁承受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承载力表

钢筋砼梁承受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承载力表
钢筋砼梁承受集中荷载的附加横
共 同
吊筋承载力 承 载 力
45º 115
双肢 Ⅰ级 Ⅲ级 163 217 244 326 326 435

12 60º 90º 45º 157 320 374 401 483 483 592 411 496 539 666 666 835 523 646 707 890 890 1134
422 476 503 585 585 694 513 598 641 768 768 937 625 748 809 992 992 1236
550 604 631 713 713 822 641 726 769 896 896 1065 753 876 937 1120 1120 1364
662 716 743 825 825 934 753 838 881 1008 1008 1177 865 988 1049 1232 1232 1476
22
60º 90º 45º 499
25 547 710 764 791 873 873 982 801 886 929 1056 1056 1225 913 1036 1097 1280 1280 1524
250 449 516 549 649 649 783 561 665 718 873 873 1080 698 849 923 1148 1148 1446
Ⅰ级 Ⅲ级
四肢
Ⅰ级 Ⅲ级
双肢Biblioteka Ⅰ级 Ⅲ级254 339 382 509 509 678 366 489 550 733 733 977
箍筋 直径 (㎜ )
10
三肢
Ⅰ级 Ⅲ级
四肢
Ⅰ级 Ⅲ级
双肢
Ⅰ级 Ⅲ级
12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

附加箍筋及吊筋的设置原则及计算混凝土规范(2010)9.2.11条: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的范围内,此处,s=2h1+3b(图10.2.13)。

当采用吊筋时,其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2.7条的规定。

次梁和主梁相交时,附加箍筋在主梁两侧都加;当附加箍筋不够时,才加附加吊筋。

主梁KL1收到次梁KL2传来的剪力为117+97=214KN;
附加箍筋主梁两侧各3根一级8的钢筋,即6根一级8的钢筋,双肢箍,可承受的附加剪力为210*6*2*50.3=126.756KN
则还需配置附加吊筋,其吊筋的抗力应该大于等于214-126.76=87.24KN。

荷载及配筋计算表

荷载及配筋计算表

T形截面
肋形梁(板)
独立梁
倒L形截面 肋形梁(板)
按计算跨度L0考虑 按梁(肋)净距sn考虑
L0/3
L0/3
L0/6
b+s
b+s/2
当h'f/h0>0.1
b+12h'f
按翼缘高度h'f考虑 当0.1>h'f/h0≥0.5
b+12h'f
b+6h'f
b+5h'f
当h'f/h0<0.5
b+12h'f
b
b+5h'f
1.5591mm2/mm (φ10)78.500mm2
箍筋间距
50.34979607 抗扭纵筋的计算
Ast=ζAst1fyvUcor/fys
3231.572376
构造要求抗扭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或梁宽b
扭筋分层:
4
上层
807.8930939
中层 下层
807.8930939 2313.35823
b=1000mm
大偏心受压构件(墩墙)
截面高度
h=2500mm
轴向力至截面重心的距离e0 e0=1667mm
纵向受拉钢筋至受拉边距离 a=60mm
计算截面高度
h0=2440mm
ρmin=(ρ0minγdNe0/fybh02)1/2 0.11403%
T 形及倒L形截面受弯构件翼缘计算宽度b'f
考虑情况
fyv=210N/m2
箍筋截面面积
Asv=50.3mm
箍筋沿梁轴向的间距
s=150mm
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新规范最全构造配筋表

新规范最全构造配筋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最大高度(m)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方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粱的最大高跨比l0/h值
框架柱的界面形式一般采用矩形、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面宽度和高度:
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小于300mm;
圆柱截面直径及多边形截面的内切圆直径不宜小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

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3。

框架柱的截面宜满足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面宽度和高度)。

框架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宽比的限值
墙体自重表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钢筋配筋详细表

钢筋配筋详细表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质量
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25mm)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30mm)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30mm)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净保护层厚度:35mm)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理正结构常用表格

理正结构常用表格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每侧3根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100mm2)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估算板厚度h/l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抗震框架梁非加密区构造配箍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f w)
c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表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表
内横墙 747.474 墙汇总 4164.936
门窗 54.1575
KN
总重 592.413 57.703 76.937 92.324 85.569 759.168 178.675 47.520 27.562 23.443 23.443 0.000 249.912 30.186 463.320 43.992 7.098 0.284 3.402 0.000 31.752 17.280 7.056 1.512
53.22 27.72 80.9424
38.02 19.9584 57.9744
1 0.4 1.92 0.5 1.146
2 2
0.4 25 8
个数 28 4 8 4 16 32 6 1 1
外纵墙7-8A 外纵墙7-8D 外纵墙8-9 内纵墙5-6 内纵墙6-7 内横墙AB,CD
内横墙BC 木门
铝合金门
39.2832 0.2835 14.7312 54.2979
KN KN KN
KN KN KN
KN/m2 KN/m2 KN/m2 KN/m2 KN/m
KN/m2 KN/m2
KN/m2 KN/m2 KN/m2
总重 592.413 57.703 76.937 92.324 85.569 1445.069 345.946 66.528 46.5696
50mm厚复合发泡水泥保温层
抹面砂浆+耐碱网布格
厚度 m
2.1
0.02
0.24 容重 容重 容重
20
容重 22
20 14 12 25
容重
25
25 17
25 17
25 17
25 17
25 17
8 0.4 1.26 0.34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新规范构造配筋表
混凝⼟强度设计值(N/mm2)
纵向受⼒钢筋混凝⼟保护层最⼩厚度(mm)
现浇钢筋混凝⼟房屋适⽤最⼤⾼度(m)
钢筋的计算截⾯⾯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板宽内的钢筋截⾯⾯积表
梁内钢筋排成⼀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箍筋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
梁受集中荷载时的附加吊筋
每⽶箍筋实配⾯积
钢筋混凝⼟结构构件中纵向受⼒钢筋的最⼩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钢筋最⼩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配筋⽩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c/f w)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钢筋最⼤根数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锚固长度
300~450宽框架梁受扭钢筋配筋⽅法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估算板厚度h/l
估算梁截⾯(⾼跨⽐h/l)
粱的最⼤⾼跨⽐l0/h值
框架柱的界⾯形式⼀般采⽤矩形、⽅形、圆形或多边形等。

截⾯宽度和⾼度:
⾮抗震设计时均不宜⼩于250mm,抗震设计时均不宜⼩于300mm;
圆柱截⾯直径及多边形截⾯的内切圆直径不宜⼩于350mm;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度不⼩于600mm。

截⾯⾼度与宽度的⽐值不宜⼤于3。

框架柱的截⾯宜满⾜L0/bc≤30;L0/hc≤25;
(L0为柱的计算长度;bc, hc分别为柱截⾯宽度和⾼度)。

框架柱的剪跨⽐宜⼤于2。

地震作⽤下弹性层间位移⾓的限值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间距(m)
A级⾼度⾼层建筑⾼宽⽐的限值
墙体⾃重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