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排砖原则
建筑立面设计原则 处理手法

人们对于建筑美的感知往往是从外立面开始的,外立面是建筑个性和建筑风格的重要体现。
下面就来说说建筑立面该如何打造,建筑立面设计的处理手法。
一、建筑立面设计原则1.时代性原则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
其次,经典和传统是时代性之根,建筑外立面设计离不开经典和传统的作用。
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地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地传承。
2.地域性原则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该在尊重地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认同和归属。
福建保利•和院里和会馆——闽南风情的社区会所3.大众性原则第一,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应是设计师个性化的体现和实验性的产物,而是综合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设计。
第二,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该注意到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创造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认同的装饰,做到“雅俗共赏”。
4.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应有准确的定位。
由于建筑外立面设计可以用作表达财富和经济地位的象征,很容易导致不顾建筑装饰的艺术性而将各种豪华材料堆砌起来,成为实现城市“形象工程”的手段。
从经济性原则出发的建筑外立面设计,既不是盲目地追求豪华气派,也不是不顾场合地降低标准,而是本着节约和控制的原则,根据建筑的性质、周围的环境、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理性地确定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定位。
二、建筑立面设计的处理手法1、立面的比例与尺度立面的比例与尺度的处理是与建筑功能、材料性能和结构类型分不开的,由于使用性质、容纳人数、空间大小、层高等不同,形成全然不同的比例和尺度关系。
比例是建筑艺术中用于协调建筑物尺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指局部本身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比例控制是建筑设计最难于把握的,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评判一座建筑的美学效果,首先要看这座建筑的外形比例,很多美学家认为,建筑的外形比例或许就是建筑美学的基础。
建筑设计中的外立面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外立面规范要求建筑外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更承载着建筑美学、功能性、安全性等多重要素。
为了确保建筑外立面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行业内有一系列外立面规范要求需要遵循。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外立面规范要求。
一、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建筑外墙遵循的规范要求涉及到外墙材料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项要求:1.材料的可持续性。
选用环保、可再生、耐久的材料,避免使用具有有害物质的材料。
2.耐候性和防水性。
建筑外墙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候性和防水性能,以抵御各种天气条件和雨水侵蚀。
3.防火性能。
材料选用应符合建筑消防规范,确保建筑外墙具备较高的防火安全性。
4.隔热和保温性能。
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外立面设计的比例和尺度外立面设计与建筑整体的比例和尺度密切相关,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设计既能体现建筑美感,又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以下是外立面设计涉及的一些规范要求:1.整体比例协调。
外立面的每个构件的大小、形状、布局等应该与整个建筑的比例协调,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美感。
2.高层建筑的立面比例。
高层建筑应注意立面的垂直比例,适当的竖向划分可以减轻建筑塔楼造成的视觉冲击。
3.门窗的尺寸和位置。
门窗的尺寸和位置应根据使用功能、采光和通风要求进行设计,并符合当地的建筑规范。
三、外立面的色彩和材质搭配外立面的色彩和材质搭配是外立面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视觉效果和建筑物内外空间的体验感。
以下是一些规范要求:1.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外立面的色彩搭配应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与建筑风格相契合。
2.材质的质感和纹理。
外立面材质的选择应与建筑风格相匹配,纹理和质感的处理应符合整体设计理念。
3.日光反射和光线的利用。
外墙材料的反射率、吸光率和透光率应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进行合理选择,以减少热岛效应和提高采光质量。
四、外立面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外立面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是外立面规范要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浅谈外墙砖的质量控制

贴标准 点的工作 , 以控 制饰 面砖 出墙 尺寸及其垂 直度 、 平 整度 。 大面砖离小面砖 8 - 1 0 mm, 后续进行勾缝处理 。 对于水平 阳角 , 砖 每道分格线应按 同一 水平 标高交 圈闭合 ,便于控制面砖 镶贴整 体竖贴 , 对碰 4 5  ̄ 角, 大面压 小面 。对于水平 阴角 , 砖体竖贴 , 大面
角部使用配套转角砖或拼接 。面砖大面效果要求横贴, 其镶贴 的 不 能采 用常规的满涂 型 ,而采用勾缝 刀将勾缝剂填满拼缝后 沿 O m i n后 , 用湿海棉或湿布将面砖表面 横竖缝均为 8 ~ l O m m 宽、 下 凹不大于半砖厚 的半圆缝 ( 包括与不 着砖缝进行勾缝 。勾缝约 l
2 0 1 3年 3月
【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0 7 — 0 1 0 9 — 0 2
窿 村 国 蒜 崧
施工技术
浅摘 要 : 外墙饰 面块材施工质量直接 影响到建筑工程 的外观立 面效果 、 防水性 能, 甚至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 通 过对相 关工程 外墙 面砖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技 术的总结, 以期对提 高外墙饰 面块材 的施 工质量有所裨益。
同材质交接处) 。 多余 的勾缝剂擦拭干净 。 ( 6 ) 表面 防护 : 面 砖镶 贴及勾 缝后 , 应采 取措施进 行遮盖 防 护, 避免在 2 4 h内被雨水淋湿 。待砖缝 中的填缝剂 终凝后 , 利 用 清水进 行全面清 洗 ,并在其表面干燥 后及时用专用 防护 剂进 行
罩面处理 。
所裨益 。
( 3 ) 选砖 : 外墙面砖镶贴前 , 应挑选颜色及尺 寸规格一致的面
( 4 ) 粘贴 : 在 砖背面涂上专用胶粘 剂, 并铺满 砖底 , 然 后按分 格 线铺在墙上 , 对准基 面按 上去 , 并根 据镶贴基准 点控制 好出墙 面 尺寸。对于粘贴按压挤 出砖体 的粘 贴剂 , 及 时清 理, 以便于确
这个总工总结的经验真牛!10分钟让你学会墙、地砖排砖技巧

这个总工总结的经验真牛!10分钟让你学会墙、地砖排砖技巧第一篇:这个总工总结的经验真牛!10分钟让你学会墙、地砖排砖技巧这个总工总结的经验真牛!10分钟让你学会墙、地砖排砖技巧简介: 一些个性化的特点和经验,希望有助于读者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打造务实与分享的平台。
编辑整理:豆丁施工作者:赵志刚(QQ:498552191)赵志刚,男,蒙古族,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科班出身,历任大中型建筑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项目经理等。
建筑施工实战派讲师,出版施工实战类专著二十余部,房建施工实战技能网络培训第一人。
一、墙地砖排版的作用1、从排版图上可精确算量,提料依据。
2、通过排版图知晓装饰效果。
3、施工依据,避免盲目施工。
二、怎样制作排版图实测数据→确定饰面作业的先后顺序→确定饰面厚度与安装厚度→按饰面材料规格试排→调正→出图→审核→确认。
三、墙地面砖排版原则、墙、地面的面砖规格相同时,墙、地面砖的缝隙应贯通,不应错缝,规格不相同时可不做要求。
2、面砖预排时,应尽量避免出现非整块现象,如确实无法避免时,应将非整块的面砖排在较隐蔽的阴角部位。
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3、在施工前能确定面砖规格,排版设计出现非整块砖时,可建议适当变更墙体位置或门窗洞口位置及尺寸。
4、如果在一个墙、地面确实出现无法避免的小于1/4块的小条砖时,应将一块小条砖加一块整砖的尺寸平均后切成两块大于1/4的非整砖排列在两边的阴阳角部位,并且位置要对称。
四、起铺点设置的总体规则1、原则上除不规则部位,尽量用整砖。
2、铺砖时尽量减少裁砖。
3、瓷砖压向要求门口处正视;侧墙压横墙,墙砖压地砖。
五、墙砖起铺点设置1、遇阳角由阳角起砖。
2、主卫、厨房;遇门窗洞口,由洞口双向起整砖。
3、门及窗上下侧半砖均匀居中;出现1/2块的小条砖时,应将一块小条砖加一块整砖的尺寸平均后切成两块大于1/2的非整砖排列在门及窗上下侧两边的部位,并且位置要对称。
建筑外立面整治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建筑外立面整治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一节墙体改造施工本墙体工程仅指改造新建部分需要增加的构造墙体;墙体采用MU10页岩多孔砖;用M5砂浆砌筑。
1、施工准备所有运至施工现场的砌块应有生产合格证明,并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尺寸,且无缺棱掉角、裂纹等现象。
测放出墙体轴线,并明确弹划出门、窗洞口等预留洞口的位置,经有关人员复核无误后才能施工。
且应预先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浇水湿润,不得有浮浆和杂物。
常温下,砖应提前1~2天湿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0~15%。
砌筑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泥块、草根等杂物。
拌制砂浆的无机掺合料可用石灰膏、粘土膏、粉煤灰、磨细生石灰粉,严禁采用干石灰或干粘土,砂浆稠度宜控制在70~90mm。
2、施工要求砌体砌筑时,多孔砖的孔洞应重直于受压面,砌筑前应试摆。
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采用全顺式砌筑。
砌体灰缝应饱满且应横平竖直。
水平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宜大于12mm。
砌体灰缝应填砂浆。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采用加浆填灌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但严禁用水冲浆灌浆灌缝。
砌体采用“三一”砌筑法砌筑。
墙体砌筑时应立皮数杆,皮数杆应在墙体转角处或墙两端立杆,当墙体一侧有柱时可将皮数杆线直接刻划在柱上。
皮数杆要反映出砌体的皮数,灰缝厚度,并注明门、窗、洞口、过梁等主要部位的标高。
新旧墙体连接处设锚墙筋Φ6@500.一端锚入新增构造柱内,一端与原建筑采用Φ8的膨胀螺栓焊接相连,竖向间距500mm。
3、空调板防水做法:a. 防水水泥砂浆(含3%防水剂)保护层,向外2%找坡;b. 板面和侧墙面转角处防水水泥砂浆R=100圆弧倒角、板外侧安装地漏,外侧20mm高挡水线;c. 结构板(侧墙必须有250mm高混凝土反坎、向外2%找坡。
第二节屋面改造施工本工程以下做法仅指新加建部分,原有屋面构造层次予以保留,如在施工过程中损伤到原有屋面构造时应进行修复加强。
外墙面砖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外墙面砖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①、材料要求:a、面砖: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其品种、规格、尺寸、色泽、图案应均匀一致,砖表面应光洁、方正、平整、质地坚固,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有缺棱、掉角、暗痕和裂纹等缺陷,其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其吸水率不得>10%,耐急冷急热合格。
b、水泥: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若出厂超过三个月,应按复试结果使用。
c、砂子:宜选用中砂,使用前应过筛。
含泥量控制,刮糙、找平层用砂不得小于等于5%,镶贴用砂不得小于等于3%。
应作砂中硫化物抽测,防止砂中有害物超标。
d、石灰膏:应选用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得小于15天。
使用时灰膏内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颗粒和其他杂质。
灰膏贮存砖砌(或铁质)灰槽内,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灰膏。
e、107胶,应选用复试合格的指定厂家产品,且有产品合格证。
①、作业条件a、利用上主体结构时的外防护挑架子,进行相应的搭设和调整,架子的步高、栏杆,脚手板铺设、隔离防护等均要符合面砖镶贴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b 、墙面基层清理干净,脚手眼、临时洞、窗台、阳台栏板等修理完毕。
c 、按照设计要求对面砖尺寸、颜色进行选砖,分类存放备用。
d 、进场镶贴前,应做出样板墙,研定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并向施工管理、作业人员做好交底工作。
样板墙须经总队技质处鉴定合格后,还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单位和施工单位四方共同认定,方可组织工人班组按照样板墙要求施工。
e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等级中间验收已完成,并批准进入装饰施工。
(2)、操作工艺①、工艺流程墙体基层处理→吊垂线、套方正、找规矩→做灰饼、冲筋→凿、垫灰头→找平层抹灰(刮糙、找平)→弹线分格→排砖调缝、做面砖灰饼→浸砖阴干→镶贴面砖→勾缝擦缝→清洗墙面→成品保护→粘结力试验②、砂浆调剂:a、面砖镶贴砂浆,应用1:1水泥砂浆,掺微量石灰膏以改善砂浆和易性和粘结性。
石灰膏掺量重量比1(水泥):0.15(石灰膏),以现场试配为准。
面砖排砖法

一、内墙1.内墙应垂直,避免面砖竖向出现大小头。
2.顶板应水平,避免顶缝宽窄不一致。
3.门窗口边应排整砖,禁止在门窗口角处出现刀把型砖。
小砖应排在阴角处,但宽度不能小于1/2砖,门窗口的小砖甩在中间,门窗口范围内的砖数如为偶数,小砖应为两块,如为奇数,小砖为一块。
4.面砖到顶的房间,原则上必须到顶,不许甩宽缝,但也可以采取顶板与面砖相交处嵌塑料条。
5.排砖时要考虑门窗口的标高,上下口尽量排整砖,同时考虑顶砖和底砖不出现小于1/2砖,门口与窗口不能同时兼顾时,以迎面窗口为主。
6.阳角应做成45°割角,如有突出墙面的管卡子、盒口应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用非整砖随意拼凑镶贴,水平管卡子宜设在面砖立缝上,立管卡子设在水平缝上。
二、地面1.地面应方正,禁止出现大小头。
2.铺砖前应按操作规程要求弹设互相垂直的中线,从中线开始向两边排,周边不应出现太窄的条砖。
3.厕所门口处应镶挡水条,高度约1cm左右挡水条与门框裁口齐4.房间与走道的砖缝原则上要求对齐,走道中间可排非整砖,有圈边做法的也可不对齐。
5.“T”型、“H”型或“L”型走道,无圈边做法时,阳角处尽量避免出现刀把型砖,阳角处一般应设砖缝,并且砖缝要与踢脚线外皮对齐,为的是避免阴阳角处的踢脚板不出现<1/2的非整砖。
长宽两个方向不合整模数时,延长度方向可出现大于1/2砖的非整砖,此时应将非整砖排在合理的部位。
延宽度方向,可出现一块或两块大于1/2砖的非整砖,如为一块非整砖应排在走道中,如为两块非整砖应排在走道边。
6.有圈边做法时,同一部位(一层或一个房间)圈边宽度必须一致(尤其是“T”型、“H”型、“L”型走道部分),不同部位允许有细小的差异,阴阳角处必须作等分割角,不允许对接,圈边宽度应根据平面尺寸统筹考虑,以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为原则。
施工时应从阴阳角处开始,此处排整砖,并做45°割角。
从阴阳角处向中间排砖,中间可出现非整砖。
建筑立面排砖原则

建筑立面排砖原则
1.均衡性:建筑立面的砖块排列应具有均衡感,避免重、轻、对称和
不对称的错觉。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砖块颜色和形式的搭配来实现。
2.协调性:砖块颜色和质地应与建筑整体风格、材料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选择适合的颜色和质地可以改善建筑的整体观感,并与周围环境和谐
统一
3.节奏感:建筑立面的砖块排列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可以通过有序
的重复和间隔来达到,这样能够增强建筑的动感和立体感。
4.空间感:砖块排列的大小、形状和间距可以改变建筑立面的空间感。
合理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使立面看起来更加宽敞、平衡和立体。
5.功能性:建筑立面上的砖块排列应符合建筑的使用功能。
例如,可
以使用大块砖块来增强保温效果,或使用开敞的排列形式来增加通风和自
然采光。
6.创新性:建筑立面砖块的排列也可以反映出建筑的创新和个性。
可
以通过不同形状、尺寸和质地的砖块来创造出独特的效果,使建筑与众不同。
7.结构合理性:建筑立面的砖块排列应考虑结构的合理性。
砖块的布
置应符合力学原理,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合理的成本控制:建筑立面砖块的选择和排列应考虑到成本因素,
以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造价。
总之,建筑立面排砖原则包括均衡性、协调性、节奏感、空间感、功能性、创新性、结构合理性和合理的成本控制。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创造出美观、实用和结构合理的建筑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