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分析题中你至少得知道这三个概念
行测备考联系:资料分析必懂概念

行测备考联系:资料分析必懂概念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李秀经过近半年的复习,大家对于资料分析的基础概念已经烂熟于心,但是在真正做题时,却有些题目难以读懂,增加值增长量憨憨的分不清楚,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怎么联系上的……,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这些稍显生疏,对于做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必懂概念。
一、总产值和增加值总产值,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即全部产品价值的总和。
增加值,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可以理解为:增加值是一种价值,切记增加值≠增长量)二、三大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三大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涵盖了全社会所有的产业。
第一产业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林、牧、副、与、渔;第二产业指加工业,即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等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最佳指标。
即三大产业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这回知道为什么材料里经常把这四个值放在一起了吧。
三、工业企业类型工业企业首先可以分为轻工业企业和重工业企业,按经济类型又可以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按全社会工业口径份又可以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一下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是指全部国有以及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四、进出口贸易以及顺差和逆差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即进出口总额。
贸易差额又称净出口额,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2019国考行测辅导:资料分析必备术语

2019国考行测辅导:资料分析必备术语
本网准备了2019国考行测辅导:资料分析必备术语,供考生们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资讯请关注更新。
2019国考行测辅导:资料分析必备术语
其实资料分析必须掌握的术语并不多,但是我们必须理顺清楚,绝对不能有一丝懈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这里再适合不过了。
有时一字之差意思千差万别,万不可模棱两可。
下面本网为大家总结了资料分析必备术语,务必仔细研读,清晰把握。
1、基期量与现期量
我们常见到这种描述: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基期:被用作参照物的时期称为基期,描述基期的量即为基期量。
现期:相对于基期的称为现期,描述现期的量即为现期量。
2、增量、增速、增长率与增幅
增量:增长的绝对量=末期量-基期量
增速: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增量与基期量之比。
增幅:即增长的幅度,也可理解为增量。
3、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n%,即n/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n%或n/100(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
4、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上一年的同一期相比。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
2019年国考(省考)资料分析要点精华

word 文档整理分享参考资料第 2 讲:统计术语(1)增长最多:增长量最大; 增长最快:增长率最大。
➢ 平均增长率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 ,经过N 期之后变为B ,平均增长率为x %,那么:A(1x %)N B➢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 2 倍。
翻 n 番:即变为原来的2n 倍。
➢ 累计数额累计数额一般以月份或季度来计算,指的是当年从年初至该月份或该季度的总数额。
三大产业的产值又经常被称为“产业增加值”,所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就是第二产业 GDP ,而不是第二产业 GDP 与上年相对的增长量。
➢ 指数如果我们固定某一个时期为基期,那么得到的指数称之为“定基指数”;如果我们总以上期为基期,那么基期其实是浮动的,这样得到的指数称之为“环比指数”。
对于“定基指数”,我们可以直接用指数代替原来的数值来计算其增长率; 对于“环比指数”,我们可以直接将指数减去 100,再加个百分号,就是其增长率。
下表是2006-2013年我国GDP 指数,其中定基指数以1978年数值为基期,环比指数以 上年数值为基期。
如果我们要计算2009 年的GDP 增长率:1. 如果用定基指数计算,直接计算即可:(1872.7-1714.4)÷1714.4; 2. 如果用环比指数计算,将 109.2 减去 100,再加个百分号,得到9.2%就是其增长率。
第 4 讲:结构阅读第 5 讲:网状图“网状图”一般用一个三角形网状图表示某个对象在三个方面的分布比例,这种图形一般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操作方式。
➢定性分析:某个点离哪个顶点越近,说明在这个顶点所代表的方面的分布比例越高;➢定量分析:某个点在一个顶点所代表的方面的分布比例=这个点到该顶点对边的长度÷该顶点到对边的长度第 6 讲:核心要点要点提示:➢时间表述:注意时间表述上的相似与错位;➢单位表述:注意单位表述上的相似与错位;➢适当标记:标结构、标重要信息、标需要计算的数据等等;➢简单着手:先易后难;➢答案选项:决定了我们方法的采用,简化了很多计算与思维过程。
2019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统计术语27页

2019年行测指导:资料分析基础重要统计术语◇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在这里,三个量代表的都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如果它们需要代表绝对量,材料当中会有比较明显的说明。
◇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譬如:n个百分点,代表n%。
当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当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时,一般使用“百分点”来表示,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如:当期为2019年4月,则同比增长指相对2009年4月的增长,环比增长指相对2019年3月的增长。
需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如2019年1月,其环比增长指相对2009年12月的增长。
◇翻番翻番:即变为原来的2倍。
翻n番:即变为原来的2n倍。
两个重要的易混概念“增长率/增速/增幅”是有正负符号的。
因此,比较其最大、最小值时应该带着符号进行比较。
譬如,-15%的增长率就应该比-10%的增长率更小。
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增长率时,一般不包括第一年的增长率。
譬如,计算2019—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除特殊情况外,都是以2019年的数值为基期,2009年的数值为末期得到的数值,这其中包括“2019—2019”、“2019—2019”、“2019—2019”、“2019—2009”这四年的增长,但不包括2019—2019年的增长。
行测资料分析:易混统计术语鉴别一、增量(增长量)、增速(增长速度)、增长率与增幅增量:增长的绝对量(也作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速:增长的相对量(也作增长速度)=(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其严格含义为增量与基期量之比。
资料分析题中必须知道的三个概念

资料分析题中必须知道的三个概念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大部分内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
一、规模以上企业:是一个统计术语。
一般以年产量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制订了一个规模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才称为规模以上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
国家统计时,一般只对规模以上企业作统计,达不到规模的企业就没有统计。
规模以上企业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商业企业。
目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年商品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和年商品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
二、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工业销售产值: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包括销售的成品价值和对外加工费收入二部分。
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三、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三步法备考资料分析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三步法备考资料分
析
首先,大家要把资料分析中所涉及的考点和方法吃透,先去理解概念,会列式,然后会计算。
把之前考过的每一个概念都了解一下,拓宽自
己的知识面。
考点中所涉及的概念一定要熟练,尽量节省列式所花费
的时间。
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重点强调一下“增长”这个概念,
“增长”所涉及的概念很多,是资料分析的基础,并且,“增长”能
够与比重、倍数、平均量结合起来考察,所以这个概念必须掌握!
其次,掌握技巧方法之后,一定要多做题,也就是采用题海战术,只有多做题,方法才能得到巩固,数字敏感性才能增强,计算水平和
速度才能提升。
有的考生计算水平很差,所以,除了在做题的时候提
升计算水平外,也要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的计算水平,因
为我们之所以计算水平差,就是因为用的少,在生活中过度的相信计
算器,以至于我们的计算水平慢慢的退化。
那么,怎么通过日常生活
去提升计算水平呢?比如,我们去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能够利用尾
数法算算发票额每一项的金额加起来是否等于付款总额;在买同一品
牌的物品时,去算算大包装的平均每件是多少元,小包装的平均每件
是多少元,等等,这些都能够提升我们的计算水平。
再次,掌握了概念和方法之后,一定要去做一做真题,模拟一下,并且给自己限定时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
在给自己卡时间
的同时,摸清做一套资料分析题所花费的具体时间。
在模拟的时候尽
量采取全真模拟。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板块。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掌握好资料分析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计术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统计术语。
比如: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倍数、平均数等等。
增长率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幅度,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增长量则是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增加的数量,公式为: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倍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 A 是 B 的 n 倍,那么 A =B × n 。
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值。
二、阅读技巧快速准确地阅读资料是做好资料分析的第一步。
在阅读时,要先浏览材料的结构,包括标题、图表的标题和注释等,了解资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对于文字型资料,要关注时间、关键词、段落结构,抓住关键信息,同时可以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标记。
对于图表型资料,要注意图表的标题、横纵坐标、单位以及图例等。
三、速算技巧在计算过程中,掌握一些速算技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尾数法,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判断答案。
首数法,常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观察商的首位数字来选择答案。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接近的分数进行计算。
比如,25% =1/4 ,125% = 1/8 。
有效数字法,根据选项的差距,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四、常见题型1、增长率相关题型包括计算增长率、比较增长率大小等。
在计算增长率时,要准确找到现期量和基期量。
比较增长率大小时,可以先计算出各自的增长率,或者通过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倍数关系来判断。
2、增长量相关题型有计算增长量和增长量的比较。
2019国考行测入门储备之资料分析篇

2019国考行测入门储备之资料分析篇2019国考逐渐拉开帷幕了,资料分析作为行测当中最容易拿分的题目是大家无论如何都必须拿下的。
从近些年资料分析的真题来看,只要我们读懂材料及看懂问法,并能快速判断出所考察的概念列式,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这块的题目,可以说我们是势在必得,那么问题来了,常见的概念列式有哪些呢?下面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常考的概念列式。
一、增长篇
1. 基础概念
2. 增长基本公式
3. 隔年增长
4. 年均增长
年均增长:一个时间段内的增长
二、比重
比重:部分在整体中的百分比
三、平均数
四、倍数
以上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概念及其列式,只有基础打牢了,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分析题中你至少得
知道这三个概念
1.规模以上企业:是一个统计术语。
一般以年产量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制订了一个规模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企业才称为规模以上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也分若干类,如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
国家统计时,一般只对规模以上企业作统计,达不到规模的企业就没有统计。
规模以上企业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商业企业。
当前,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年商品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和年商品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
2.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工业销售产值: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包括销售的成品价值和对外加工费收入二部分。
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
净额的比率。
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水平,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
附加)÷主营业务收入×100%
上述资料,考生可作为常识实行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