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7篇)

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7篇)

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7篇)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918等中国历史事件。

2回顾历史,牢记中华民族曾经承受过的深重灾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发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重点:图片形式回顾918等历史事件。

三活动准备: 918等中国历史事件图片。

四活动过程:1开场白,老师师宣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队会开始。

2播放升国旗视频。

3展示历史图片《918事变》《鸦片战争》《南京大屠杀》。

4班主任老师作总结。

班主任小结:爱国是一个很老的话题。

但是,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艺表达了各自对爱国的理解。

每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相信每个人的也都有自己的收获。

爱国,干大事,我们太小,让我们从小事,从热爱学习,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这才是今天对四国主义的最好诠释。

主持人:谢谢班主任的总结发言。

是啊,我们要把“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决心,化成我们对今天祖国峥峥日上经济的珍惜,化成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让我们共同宣誓:(全班同学宣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愿为了你的崛起而奋斗不息!主持人:三(1)中队“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班会到此结束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篇2)一活动形式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活动。

二主要内容1各班挑选一名同学主持班会,主持人协助班主任组织同学开展活动。

2每班组织2-3名同学准备发言稿,并上台发言。

缅怀英灵,重温历史。

3全体同学集体讨论发表观点,表决心立壮志。

4班主任老师做总结性发言。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了解“九一八事变”和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暴行,经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以此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让同学们牢记国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发奋读书。

918爱国主义教育班会教案(篇3)【一】设计理念:让广大学生了解祖国的兴衰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豪情,从小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课程标准】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原因及西安事变的解决,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勿忘国耻,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课,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已养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近代史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对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等人物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学生能说出一二来,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9月18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请看视频(纪念九一八事变83周年视频),为什么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了解那段苦难的岁月。

(目标导航)目标导航AB CE√√√√背景、目的、时间、主要经过、结果—和平解决(原因、过程、结果、意义)西安事变AB体会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勿忘国耻,好好学习、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时间、地点、主要经过、结果九一八事变难忘九一八概括比较综合分析应用理解识记检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说明:测试题型。

A.选择题 B.材料解析题 C.填空题 D.判断题 E.简答题“事变”一般指突然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性变故本课主要学习两个事件: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通过了解这两个事变的史实,体会东北人民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我们要好好学习,勇于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晅滨中学曹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学准备《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

——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一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子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子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9。

18事变)学习新课:板书:一、九一八事变1931。

9。

18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勿忘国耻纪念918主题班会教案篇二设计背景1931年9月18日10时许,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引入新课】老师:同学们,近年来在每年的九月十八号,我国沈阳城都会拉响防空警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因为历史上在沈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老师:对,我们不要忘记国耻。

九一八事变到底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注意听清楚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制造者和简单的经过。

【讲授新课】学生看视频。

(板书,写上课题)老师:好,请同学们快速抢答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制造者和简单的经过学生1:1931年9月18日夜学生2:日本关东军学生3: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在沈阳北郊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老师:因为这次事件是发生在九月十八号,所以称为“九一八事变”。

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到当时日本是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那么这次事件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70页中间的蓝色小字部分的内容了解,待会请一位同学来简单概述一下。

(学生看书,老师继续在黑板上板书)老师:同学们,请停下来。

当时日本是怎样有阴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学生:当时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东北军所为,并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一、前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918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自立。

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918事变,使学生深刻理解国耻,增强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918事变的爆发1. 背景介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的野心,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

2. 事变经过:讲述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假象,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第二部分:日本侵华的罪行1. 侵占东三省:918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实行殖民统治。

2. 南京大: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犯下滔天大罪,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

3. 慰安妇制度: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犯下严重战争罪行。

第三部分:英勇抵抗与民族觉醒1. 抗日救亡运动:918事变后,我国人民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

2.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日本侵华的罪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918事变及日本侵华罪行的了解程度。

2. 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表达对历史的认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播放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导入新课
提问“是什么原因是东北人民这样的呢?”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
运用音频手段教学
播放九一八事变的段视频
启发学生,更让学生知道它是日本蓄谋以久的侵华战争。
学生再次复述重点,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运用了ppt技术,包括音频、视频、flash动画、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再加上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打造高效和谐充实的历史课堂。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选择了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导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当学生进入那种同情、愤怒的情绪时,提问“是什么原因是东北人民这样的呢?”顺理成章,进入主题,符合学生思维特点,为学生进入状态奠定基础。
通过课本剧的展示,学生在快乐中吸取知识。
课外探究活动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如何?
学生增长历史学习人们的努力和史料的丰富而不断呈现于世,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引起学生关注史学动态,联系时事学习历史,多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以学以致用。

14难忘九一八说课.教案

14难忘九一八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第14课难忘九一八粮中厚朴刘爱蓉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内容:本课属于八上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线是中国军民团结抗日------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

本课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由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丢失华北危机,最后导致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全民族坚决要求抗战的意志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课程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知识目标: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能力目标:探讨东北速亡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情感目标: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抗日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责任;分析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全局观;居安思危,勿忘国耻。

6、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7、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的对日政策及影响;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本课内容大概只知中国曾经遭受日本侵略和中国抗日这样一件事,其余基本处于无知状态。

而如果临时要学生去加补这些课外知识又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是不明智不现实因而也是不可能的。

三、教法设计:从教师自身风格习惯与现实的教学条件出发,本课将以教师讲授为主兼用其它教学方法,如讨论、师生互动、识图、影音加入等多种方法。

教师的讲授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梳理日本侵华线索、引导分析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的对日政策及影响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采用线索梳理的复习式方法导入。

首先罗列近代史上第一个敲开中国大门的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给中国带来灾难最多的国家引出日本;再梳理近代以来日本“大陆政策”的企图及步骤;最后历数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1、教学内容分析:《难忘九一八》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4课,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非常感兴趣,但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容易偏激,不够客观。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西安事变经过的报道,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4)通过辩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的探究、小组合作、辩论探讨,培养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4、教学重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

利用根据史料总结,和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5、教学难点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突破难点:先利用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利用辩论会的形式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抒发感情,再后分析各界的主张和原因,指出共产党的主张,然后小组讨论共产党和平解决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二、课堂系统导入:播放新闻片段《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每到“九一八”,全国各地总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沈阳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80年前在沈阳所发生的一幕。

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非常关注社会热点,视频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国难——九一八事变1、播放视频。

让学生通过视频找出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信息。

(时间、经过、结果)【设计意图】视频生动形象,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同时培养学生从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出示材料,独立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总结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归纳总结:(1)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大陆政策)(2)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3)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设计意图】利用史论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3、出示九一八事变图。

小组探讨。

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理解柳条湖的战略位置和日本侵略军的阴谋和野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锻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二、国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教师导语:面临国家危难之际,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是怎样做的呢?1、出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张学良铣电(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在江西剿红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电(三)东北军奉命:“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九一八事变真相》(1)蒋介石是什么态度?(不抵抗政策)(2)蒋介石为什么这样做?(攘外必先安内)(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2、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里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阅读材料总结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1)条件不如日本战必败。

(2)幻想国联调解。

(3)攘外必先安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国殇——日本侵略军在华的暴行教师导语: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举国哀悼。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高潮部分并出示日本在华惨无人道的暴行。

看了图片你想对日本人说些什么?你想对当时的中国人说些什么?【设计意图】利用冲击力很强的图片,震撼着学生的灵魂,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四、国魂——中国人民英勇抗战教师导语:蒋介石不抵抗,全国人民是怎样做的?都是这样的软弱妥协吗,请看中国的脊梁。

1、利用图片介绍抗日英雄人物的故事。

马占山、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介绍《义勇军进行曲》。

齐唱《义勇军进行曲》,感受当时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激发全国人民抗战的激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感受东北人民抗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五:国幸——西安事变教师导语:在祖国的危亡之际,在抗日高潮下,蒋介石不但不抵抗,反而调动大批部队围攻红军,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无奈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读课本第1、2、3自然段找出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利用记者的身份报道这件事。

【设计意图】通过记者的报道,培养学生讲述历史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播放电影《西安事变》的片段。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辩论会: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辩论中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泄自己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也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4、小组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主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为什么?(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

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奔赴西安进行调解,最终使蒋介石答应停住内战联共抗日。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政党)【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初二的学生理性比较差,容易偏激,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够客观,通过上个环节的辩论,学生也初步了解释放蒋介石的原因,在本组讨论中主要让学生讨论“如果杀掉蒋介石,中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从而导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的政党,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

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西安事变的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我们本课的主题是“难忘九一八”,九一八”究竟为什么使人难忘: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令人心痛,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令人气愤、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九一八”事变虽然已经过去整整80年,但是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我们决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所以同学们,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只有警钟长鸣,才能知耻后勇,只有勿忘国耻,才能发奋图强!三、课后设计1、课后作业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行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进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10年后,面临民族的危亡之际,经过多方努力国共两党再次握手言和,国共第二次合作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哪些努力?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15、16课和上网查阅找找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做了哪些工作?2、学生课后活动建议社会调查:九一八怎样过九一八是我们的国耻日,是值得我们应该沉痛悼念的日子,而今有些人取“九一八”的谐“就要发”,把九一八定位吉日。

进行剪彩开业,结婚庆贺……一边是空袭警报声的长时间鸣响,一边是新人正在快乐的拍摄外景,徜徉甜蜜……(1)社会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