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种类及处理方法
运动常见损伤和紧急处理方法

运动常见损伤和紧急处理方法
运动常见损伤和紧急处理方法如下:
1.肌肉拉伤:由于肌肉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
肌肉组织损伤。
处理方法: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裂时,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
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2.关节韧带拉伤: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而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若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须夹板固定;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3.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外伤,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
女性。
处理方法: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按摩、针灸、理疗、痛点注射;若韧带完全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
此外,还有擦伤、撕裂伤、骨折等运动损伤。
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提前做好热身运动,避免因运动而受伤。
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体育运动损伤是常见的运动伤害,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疼痛和缓解损伤。
以下是常见的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1. 按摩:适用于拉伤、扭伤等轻度损伤。
可以通过按摩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 加压止血:适用于切割、撞击等出血较多的损伤。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加压止血,并及时就医处理。
3. 冷敷:适用于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损伤。
可以用冰袋、冰块等冷物品冷敷受伤部位,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4. 热敷:适用于肌肉酸痛、疲劳等情况。
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等热敷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5. 固定:适用于骨折、脱臼等严重损伤。
可以用绷带、夹板等固定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伤害。
6. 休息:适用于各种轻度或严重的运动损伤。
应尽量避免继续运动,保持静止状态,给予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康复。
以上是常见的体育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如果损伤较严重或者不确定是否需要就医,应及时向有关专业人员咨询或寻求医疗协助。
体育课优质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体育课优质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运动安全与损伤处理》第三节“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如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具体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运动损伤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具体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模型、急救箱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绷带、碘伏、创可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图片,让学生解运动损伤严重性,引发他们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关注。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具体表现和紧急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3. 实践操作:4. 例题讲解:以擦伤为例,讲解如何进行现场处理和后续护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紧急处理方法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1)擦伤(2)扭伤(3)肌肉拉伤(4)骨折3.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针对运动损伤紧急处理指南。
(1)运动损伤定义、分类及原因。
(2)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及康复训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同学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处理方法不准确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更多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知识,提高自己运动安全意识。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

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运动损伤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正确运用预防措施,降低损伤风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等;2. 学具:笔记本、笔、运动防护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肌肉拉伤:介绍肌肉拉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2)关节扭伤:介绍关节扭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3)骨折:介绍骨折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4)皮肤擦伤:介绍皮肤擦伤的类型、症状及处理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运动损伤,模拟损伤发生时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运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组关于常见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2. 损伤症状及处理方法:肌肉拉伤: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冷敷、抬高患肢、休息关节扭伤: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冷敷、固定、休息骨折:骨折部位畸形、疼痛、功能障碍;固定、送医皮肤擦伤:皮肤破损、出血;清洁、消毒、包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3)正确掌握运动技术,避免动作错误。
2. 作业题目:当发生肌肉拉伤时,应该如何处理?答案: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抬高患肢,休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掌握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方法不熟练、急救措施不正确等。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常见的运动损伤

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常见的运动损伤
1. 扭伤:扭伤是指肌肉或韧带过度拉伸或扭曲,造成肌肉或关节周围组织损伤。
常见的扭伤部位包括脚踝、膝盖和手腕。
2. 摔伤:摔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因意外失去平衡而摔倒,导致身体受到撞击或压力的损伤。
常见的摔伤部位包括头部、手臂和膝盖。
3. 擦伤:擦伤是指皮肤被摩擦或刮擦而受损。
常见的擦伤部位包括膝盖、手肘和脚踝。
4. 撞伤:撞伤是指身体部位与硬物相撞造成损伤。
常见的撞伤部位包括头部、胸部和手臂。
5.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指肌肉过度拉伸或撕裂,导致肌肉功能受损。
常见的肌肉拉伤部位包括腿部、背部和手臂。
6.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组织受到拉伤或过度使用,引起背部疼痛。
常见原因包括错误的体位或运动姿势。
8. 碰伤:碰伤是指身体部位受到轻微的撞击或碰击。
常见的碰伤部位包括腿部、胳膊和肩膀。
9. 脚趾骨折:脚趾骨折是指脚趾骨头断裂或裂化。
常见的脚趾骨折是因为重物压在脚趾上或者脚趾被重物踩到。
10. 瘀伤:瘀伤是指皮肤或软组织受到冲击或压迫而导致的暂时性血管破裂,引起局部的出血和青紫状。
常见的瘀伤部位包括手臂、腿部和头部。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全,体格较弱,因此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和家长应加强监督,确保孩子们正确地进行运动,避免受伤的发生。
对于已经受伤的孩子,应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并引导他们进行恰当的休息和康复。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2. 知识讲解(15分钟)(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①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②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复位。
③骨折:保持伤肢固定,尽快就医。
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急救包,让学生动手实践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情景模拟,检验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①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②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复位③骨折:固定伤肢、尽快就医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2.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③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的安全④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方法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方法一、拉伤、扭伤:1、拉伤:即肌肉组织被拉伤,造成的变形和痛苦。
拉伤多由拉力过大而受损所致,常见的有腰椎病、肩周炎等。
处理方法:(1)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水敷料,每次20—30分钟。
(2)绷带:绷带可以稳固损伤部位,以防外力扩散损伤,减缓损伤症状。
(3)止痛药:有疼痛剂或消炎剂等药物,以缓解病痛。
(4)运动恢复:可以适当做一些温和的活动,以促进组织恢复。
2、扭伤:即指因外力作用,使肌肉及骨头收到拉伸力,导致肌肉和骨头发生拉伤。
常见的有膝盖内侧拉伤、股四头肌拉伤等。
处理方法:(1)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水敷料,每次20—30分钟,可以减缓受伤部位的炎症及疼痛。
(2)止痛药:可服用止痛药,药物剂量应由医生指导下决定。
(3)应用助力夹板:可以用助力夹板,将受伤部位按住,以防外力扩散损伤。
(4)运动恢复:可以做一些循序渐进的运动,以帮助损伤部位恢复。
二、跌伤1、皮肤跌伤:皮肤受到外力的刺激,出现的是外伤性皮肤破裂,常见的有擦伤、挫伤、凹陷伤等。
处理方法:(1)清洁:如果伤口表面有碎片,应用温水洗净。
(2)止血:如果伤口开裂,可以使用绷带、止血膏或纱布包扎来止血。
(3)消毒:可用消毒液或洗料水对伤口进行消毒。
(4)保护:可用涂抹有抗生素的抗菌药膏,还可以用纱布遮盖伤口,以防止伤口被外部细菌感染。
2、骨折:即骨头受力过大而发生裂痕,其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压痛等。
处理方法:(1)定位:受伤部位非常重要,要尽量将其定位,以便更好的治疗。
(2)夹板定型:可以用夹板及绷带,牢牢将受伤部位定位。
(3)止痛:可服用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4)运动恢复:可做一些循序渐进的运动,以帮助骨头修复。
田径课堂教学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田径课堂教学常见运动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田径运动有很高的技术性和运动强度,常常会出现一些运动损伤,对于田径课堂的教学来说,了解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田径运动损伤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跑步时常见的损伤:
- 跑步时大腿内侧疼痛:这可能是股内侧肌群拉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适当进行冷敷和按摩缓解肌肉疼痛。
- 外侧膝疼痛:这可能是跳跃过程中外侧半月板损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
- 足底疼痛:这可能是跑步时踝关节或跖骨骨骼受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注意适当的热敷和保护脚部。
4. 投掷项目常见的损伤:
- 肩关节疼痛:这可能是由于过度使用或不正确的姿势引起的肩袖损伤,处理方法是休息并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
- 腰背疼痛:这可能是由于发力时腰部肌肉过于用力引起的,处理方法是休息并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理疗。
田径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多与肌肉、骨骼和关节有关,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冷敷、按摩、物理治疗以及合理的康复训练。
对于教学来说,教练应该学会观察、分析和判断损伤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损伤给予学生相应的处理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体育课教学时,经常会遇到运动损伤的发生,如何及时处理,给学生带来健康,使学生身心不受更大的伤害,作为体育教师平时要多学习体育保健知识,要能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处理方法
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会遇到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如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呢?作为体育教师应平时加强此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运用,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健康。
现将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介绍如下:
一、肘内侧软组织损伤
(一)概念:肘内侧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手肌群在肱骨内上髁附着点以及内侧副韧带的损伤。
(二)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掷标枪出手动作、投铅球出手动作、羽毛球扣球、篮球单手长传等。
(三)处理方法:急性损伤后应局部立即冷敷防止肿胀、瘀血,然后再进行药物包扎,在损伤24小时后,可局部进行轻柔、按摩和理疗。
重者可辅以药物注射。
(四)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练习此类运动前应重点做好上肢活动和肘部自我按摩,练习中应纠正错误动作,加强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恢复练习应在肿痛基本消失后,进行自我按摩,逐步过渡到正式练习,局部运动量逐渐增加,练习时可戴护肘进行保护。
二、指关节扭伤
(一)概念:指关节扭伤是指手指受到侧方向冲击或受到暴力的作用使关节过伸所致的损伤。
(二)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篮球运动中手指被球撞击、排球运动中传球错误动作、推铅球时手指拔球动作等。
(三)处理方法:受伤后应立即包扎,然后再进行冷敷,最后做绝对固定,24小时后可进行用药、按摩、理疗等。
若脱位,应尽快复位,然后将伤指用木板固定两周。
如韧带断裂则应及时到医院开刀治疗。
(四)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练习前应做指关节专门活动,使手指关节得到预热。
例如,双手五指对压、握拳打开练习等,练习中应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伤后恢复练习应在固定或术后2至3周左右进行大范围,小运动量练习,练习时可戴护指加以保护,待局部运动正常后逐步参加正规练习。
三、踝关节扭伤:
(一)概念:踝关节扭伤是指跑跳时,由于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在腾空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偏向一侧所导致的韧带扭伤,它是运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运动性损伤。
(二)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篮球抢扳球、足球抢球、跳高、羽毛球运动等。
(三)处理方法:一般性韧带扭伤应先止血,然后进行冷敷,最后进行包扎、固定。
伤后24小时,可进行热敷、按摩等。
若韧带断裂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在进行教学时,应作针对性练习。
例如,绕踝运动、提踵练习、原地纵跳等,以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伤后恢复练习应逐步过渡,有一定的适应期,可先负重提踵、足外侧行走、慢跑等小强度练习再投入到正规练习。
四、腰扭伤
(一)概念:腰扭伤是指中挑或搬动重物时,由于肌力不足突然过猛前弯和后仰而形成的韧带损伤。
(二)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杠铃练习中的提举动作、推铅球时的发力动作、跑步中的急起急停等。
(三)处理方法:伤后可采用按摩和药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采用揉捏、理筋等方法进行多次康复性处理。
同时,伤者宜睡硬板床。
(四)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活动前做好腰部准备活动,平时应加强腰肌力量练习,如做腹背运动、腰部运动和自我按摩等。
伤后应停止练习,待疼痛基本消失后,可做俯卧背伸和仰卧起坐等,在腰部不痛后才逐渐加大力量和强度练习。
五、脑震荡
(一)概念: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外力作用后,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因被震荡而引起的一时性意识功能障碍。
(二)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器械运动、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等。
(三)处理方法:伤者必须平卧、安静,不可坐起或站立。
昏迷者,可用手指掐人中或闻氨水,促其苏醒;呼吸停止者,可进行人
工呼吸,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四)预防和伤后恢复练习:练习时应注意自我保护,教师教练时应注意安全性教育,练习中要组织严密、保护措施得力。
另外,在练习时不准学生嘻戏、打闹,确保练习安全。
伤后恢复性练习主要以调节和轻微锻炼为主,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逐步调节直至痊愈。
六、鼻出血
(一)概念:鼻出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原发性和疾病性引起的。
(二)主要发生的运动练习:田径接力、篮球运动、足球运动等。
(三)处理方法:伤者取半卧位,将头抬起,然后用拇指、食指向内上方压迫鼻翼2至3分钟,伤者用口呼吸、用冷水湿敷前额和后勺。
有条件时可将双脚泡于热水中。
同时,可用棉花或纸巾作鼻腔堵塞,这样基本能止血,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四)预防和伤后恢复性练习:在运动中应尽量避免发生碰撞,注意危险性动作。
原发性出血在恢复期可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敷鼻、鼻浴等,以提高鼻内粘膜的抗击力,必要时可戴鼻罩或脸罩。
疾病性出血者应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