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管理

三、体育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教师培养)、入职教育(入 职培训)和在职教育(在职培训)。教师教育是整个教育 事业发展的质量保障系统。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 ,首次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即是在终身教育思想 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 养、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师范 教育”是一种局部的“小教育”,而“教师教育”则是系 统的“大教育”,它体现了教师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 开放性和终身性。
体育教师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体育教师教育(一)体育教师的培养 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主要是由师范教育系统的体育院
系和全国体育学院系统的体育专业院校来承担的。 (二)体育教师的培训
1、培训目标:强化职业信念,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思想 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观 念,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一定的本学科专业理 论和教育理论,熟悉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掌握 基本教学技能,能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且教学效果较好 ;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能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和理论 研究
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
(2)国家体育总局系统:职能部门群体司青 少年体育工作处。主要职能:实施指导和 监督。
(3)有关社会团体:共青团、学联等。主要 职能:指导和协助。
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
2、学校体育的微观管理机构与职能 指一所学校的体育工作管理
(1)主管校长:《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十五 条规定: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
体育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二)体育教师的地位
1951年8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起到大学二年级都要开设必修体育课, 每周2学时。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 1982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 育活动的通知》。1990年3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和《学校卫生条例》。推行体育合格证制度。1995年,国务院发 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 对象,而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从1998年国家教委又规定,在全 国逐步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加试体育的制度。199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 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 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学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ppt课件

第三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
• 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 • 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重点:
• 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难点:
• 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
1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
1、什么是结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
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 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其反应了系统的内 部关系,是系统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
(一)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 等专业学校,15-18岁。 • 生理上,身体各个方面发展趋于成熟。 • 心理上,智力发展接近成熟;感知和观察 能力强;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逻 辑思维能力;自尊心强;情感稳定。
.
12
(二)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 主要内容:竞技、娱乐以及休闲等运动项 目。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内容:基本活动技 能,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 爬、攀登等;体操,包括各种徒手和轻器 械体操、模仿操、韵律操和各种简单的队 列队形变换以及各种游戏。
——采用游戏(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教育性) 和小型比赛进行——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 发展,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爱 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 形式:丰富,“选项课”,“三自主选 择”,选修课;课外灵活性大;社团、俱 乐部较多。
.
16
(三)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 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能 从事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体育欣赏比 赛以及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能力。
.
17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
4
一、学校教育阶段体育 (幼儿园,学前班,3-6岁)
教学目标:
• 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 • 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重点:
• 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难点:
• 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
1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
1、什么是结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
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 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其反应了系统的内 部关系,是系统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
(一)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 等专业学校,15-18岁。 • 生理上,身体各个方面发展趋于成熟。 • 心理上,智力发展接近成熟;感知和观察 能力强;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逻 辑思维能力;自尊心强;情感稳定。
.
12
(二)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主要特点
• 主要内容:竞技、娱乐以及休闲等运动项 目。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内容:基本活动技 能,包括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 爬、攀登等;体操,包括各种徒手和轻器 械体操、模仿操、韵律操和各种简单的队 列队形变换以及各种游戏。
——采用游戏(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教育性) 和小型比赛进行——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 发展,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爱 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 形式:丰富,“选项课”,“三自主选 择”,选修课;课外灵活性大;社团、俱 乐部较多。
.
16
(三)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 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能 从事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体育欣赏比 赛以及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能力。
.
17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
4
一、学校教育阶段体育 (幼儿园,学前班,3-6岁)
学校体育学PPT幻灯片课件

3、通过课前讲课和课中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学校体育对人才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手段 讲授、提问
社
课
讲
实
会
引考综
的
授
验
实
导核合
适
类
课
课
践
课课课
应 社 会 内 容
型 1.学生参与讨论,锻炼语言表达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 力。
培 养 学
生
课 √
过 程
(2)、平时考核内容 A、实践能力考核(40分) 具体分值如下:检查笔记(10分)、调查报告(15分)、完
成一次体育课设计方案(15分)。
B、创新能力考核(10分)课堂提问(2分);书面作业题(8
分)。
C、人文素质考核(10分)
出勤(5分);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5分)
三、提问导入本课教材内容
2、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五)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2、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五、总结并归纳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课的小节。
点名,检查出勤人数。
六、作业
1、书面作业1,理论讲稿。
2、布置课堂实践
学生认真听讲。 认真记笔记。 认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 认真记笔记。 认真听讲。
沉着果断的精神、竞争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团 学生认真听课和思考,认真
结 协 作 和 开 拓 进取的精神、自我控制和自 记笔记。
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回答问
3)体育文化素养:体育知识:体育基础知识、 题。
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竞技运动 学生认真听讲。
重点 难点
学校体育对人才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手段 讲授、提问
社
课
讲
实
会
引考综
的
授
验
实
导核合
适
类
课
课
践
课课课
应 社 会 内 容
型 1.学生参与讨论,锻炼语言表达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 力。
培 养 学
生
课 √
过 程
(2)、平时考核内容 A、实践能力考核(40分) 具体分值如下:检查笔记(10分)、调查报告(15分)、完
成一次体育课设计方案(15分)。
B、创新能力考核(10分)课堂提问(2分);书面作业题(8
分)。
C、人文素质考核(10分)
出勤(5分);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5分)
三、提问导入本课教材内容
2、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五)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2、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五、总结并归纳本次课的内容,进行课的小节。
点名,检查出勤人数。
六、作业
1、书面作业1,理论讲稿。
2、布置课堂实践
学生认真听讲。 认真记笔记。 认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 认真记笔记。 认真听讲。
沉着果断的精神、竞争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团 学生认真听课和思考,认真
结 协 作 和 开 拓 进取的精神、自我控制和自 记笔记。
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回答问
3)体育文化素养:体育知识:体育基础知识、 题。
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竞技运动 学生认真听讲。
体育管理学(第三版)课件第一二章

管理理论的辐射
• 影响因素二
(二)科学技术发展 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发展提供了可能
• 影响因素三
二、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一)萌芽
时期(20 世纪30年 代—50年
代初)
(四)相对 成熟时期 (20世纪 80年代至
今)
(二)创立
时期(20 世纪50年 代中—60 年代中)
(三)发展
时期(20 世纪60年 代—70年 代后期)
(一)体育 管理学的学
科位置
(二)体育 管理学的学
科结构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三、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历史性
(二)社会 性
(三)综合 性
(四)适用性
四、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体育管理的实施
象
过程、体育管理 过程的基本规律
和一般方法及体
育管理的本质和
结构
研究方1.科学实验和调查
一、决策职能 二、计划职能 三、组织职能 四、控制职能 五、创新职能
决策职能
1.体育决策:是指在体育管理中一个人或组织为 了达到一定目标或目的,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最 优化要求,选择方案或策略,进行实施的过程。
2.体育决策制定的过程 (1)研究现状,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价和选择方案 (5)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销
技
负
术
责
负
人
责
人
财务会计 人事
法律事务 公共关系
返回
组织设计的依据
(1)战略需要 (2)环境情况 (3)技术力量 (4)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返回
• 影响因素二
(二)科学技术发展 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发展提供了可能
• 影响因素三
二、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一)萌芽
时期(20 世纪30年 代—50年
代初)
(四)相对 成熟时期 (20世纪 80年代至
今)
(二)创立
时期(20 世纪50年 代中—60 年代中)
(三)发展
时期(20 世纪60年 代—70年 代后期)
(一)体育 管理学的学
科位置
(二)体育 管理学的学
科结构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
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三、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一)历史性
(二)社会 性
(三)综合 性
(四)适用性
四、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体育管理的实施
象
过程、体育管理 过程的基本规律
和一般方法及体
育管理的本质和
结构
研究方1.科学实验和调查
一、决策职能 二、计划职能 三、组织职能 四、控制职能 五、创新职能
决策职能
1.体育决策:是指在体育管理中一个人或组织为 了达到一定目标或目的,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最 优化要求,选择方案或策略,进行实施的过程。
2.体育决策制定的过程 (1)研究现状,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 (4)评价和选择方案 (5)方案的实施与控制
销
技
负
术
责
负
人
责
人
财务会计 人事
法律事务 公共关系
返回
组织设计的依据
(1)战略需要 (2)环境情况 (3)技术力量 (4)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பைடு நூலகம்返回
第08章 学校体育管理1

(一) 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学习要点
1.我国学校体育管理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目标 3.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工作
主要内容
一、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构建与完善
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管理
四、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
返回
一、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一)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提出的背景
1.“以人为本”的内涵 2.“健康第一”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 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 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力,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所在,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培养 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人”。
1. 民主化原则 2.科学化原则 3.责权对等原则 4.重点突出原则 5.创新原则:体制、内容、制度
返回
四、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是学校体育管理者为 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在组织实施管理 活动中而应用的手段和措施。
1.行政管理法 2.教育管理法 3.规章制度管理法 4.目标管理法
返回
1.行政管理法
3.规章制度管理法
规章制度管理法是通过制定学校体育 管理规章制度,以维持学校体育工作 正常秩序和规范组织行为的方法。规 章制度应在于更多地启发学校成员自 觉地遵守这些制度,而不是单纯的理 解为:管、卡、压。
学习要点
1.我国学校体育管理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目标 3.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工作
主要内容
一、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构建与完善
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管理
四、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
返回
一、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一)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提出的背景
1.“以人为本”的内涵 2.“健康第一”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为根本,真 正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加以肯定,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 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力,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所在,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要,“培养 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人”。
1. 民主化原则 2.科学化原则 3.责权对等原则 4.重点突出原则 5.创新原则:体制、内容、制度
返回
四、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是学校体育管理者为 了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在组织实施管理 活动中而应用的手段和措施。
1.行政管理法 2.教育管理法 3.规章制度管理法 4.目标管理法
返回
1.行政管理法
3.规章制度管理法
规章制度管理法是通过制定学校体育 管理规章制度,以维持学校体育工作 正常秩序和规范组织行为的方法。规 章制度应在于更多地启发学校成员自 觉地遵守这些制度,而不是单纯的理 解为:管、卡、压。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讲义(PPT 74页)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1
(复习)
运动认知是人认识世界 的三大认知之一
概念认知 感官认知 运动认知
2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的的功能; 2、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 3、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
3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21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6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目标/36
的体力在现在同学中是出类拔萃的。”
22
讨论的问题:
1、自然体育课在许多地区实 施可能吗?
2、回忆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一 位体育老师及一件事?
3、体育活动能做什么,不能 做什么?
23
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⑴表现形式:长度、围度、重量及相互关系 ⑵影响因素:遗传,后天环境。 ⑶特点:波浪式,阶段式;不均衡性“身长体轻”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⑴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占主导,抽象能力比较差 初中阶段------抽象能力提高,两个信号系统关系开始协调 高中阶段------大脑结构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10
(四)教育功能的主要表现
1、促进智力发展:何谓智力(智能)?
传统的智能:即学术智能 主要指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自然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11
促进智力的表现
①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② 改善运动感知能力 ③ 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④ 改善运动记忆 ⑤ 提高运动观察能力 ⑥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
1
(复习)
运动认知是人认识世界 的三大认知之一
概念认知 感官认知 运动认知
2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的的功能; 2、明确学校体育的目标; 3、掌握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
3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21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6 第三节 学校体育的目标/36
的体力在现在同学中是出类拔萃的。”
22
讨论的问题:
1、自然体育课在许多地区实 施可能吗?
2、回忆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一 位体育老师及一件事?
3、体育活动能做什么,不能 做什么?
23
一、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1、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 ⑴表现形式:长度、围度、重量及相互关系 ⑵影响因素:遗传,后天环境。 ⑶特点:波浪式,阶段式;不均衡性“身长体轻”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⑴神经系统 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占主导,抽象能力比较差 初中阶段------抽象能力提高,两个信号系统关系开始协调 高中阶段------大脑结构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10
(四)教育功能的主要表现
1、促进智力发展:何谓智力(智能)?
传统的智能:即学术智能 主要指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音乐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自然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11
促进智力的表现
①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② 改善运动感知能力 ③ 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④ 改善运动记忆 ⑤ 提高运动观察能力 ⑥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
30第十三章 学校体育管理

三、其它事业机构或民间组织的管理机制
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除了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两大管理系统以外,各行 业系统的学校体育工作受其所辖部委的主管本行业系统、本领域教育工作部门及 其工会、共青团、妇联、学联等社团的管理,此外,还受体育总会、地方体协、 学生体艺联合会、单位体协等的指导。就同一行业、领域而言,他们对体育的管 理也是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上级对下级进行学校体育工作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下级则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并协助上级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
地方学校体育事业管理部门是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下 级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必须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本地区主动开展学校体育组 织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上级所交给的工作任务,并主动接受上级的检查与监督。
除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科、股等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之外,各级教育(科 学)研究院、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中心的体育教育科(部)也承担着一定的 学校体育事业管理与指导职能。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三个不同管理 主体的构成体系其及各自职能;熟悉我国学校体育的纲领性政策法规 制度、运行类政策法规制度和运动伤害事故的政策法规制度;明确学 校体育工作管理的意义、组织和内容,学会学校内部体育管理的具体 工作。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及其运行机制,包括机构设置、权力划分、责任分工 以及工作制度等等。它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实现学校体育总体目标的组织保证。
国家体育总局与地方体育局、文体局等之间是一种业务指导关系,各级体育 行政部门在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工作,接受体育总局的监督。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对 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有所侧重,是一种相互协作与支持关系。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
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除了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两大管理系统以外,各行 业系统的学校体育工作受其所辖部委的主管本行业系统、本领域教育工作部门及 其工会、共青团、妇联、学联等社团的管理,此外,还受体育总会、地方体协、 学生体艺联合会、单位体协等的指导。就同一行业、领域而言,他们对体育的管 理也是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上级对下级进行学校体育工作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下级则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并协助上级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
地方学校体育事业管理部门是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下 级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必须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本地区主动开展学校体育组 织管理工作,积极完成上级所交给的工作任务,并主动接受上级的检查与监督。
除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科、股等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之外,各级教育(科 学)研究院、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中心的体育教育科(部)也承担着一定的 学校体育事业管理与指导职能。
通过本章学习,你将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三个不同管理 主体的构成体系其及各自职能;熟悉我国学校体育的纲领性政策法规 制度、运行类政策法规制度和运动伤害事故的政策法规制度;明确学 校体育工作管理的意义、组织和内容,学会学校内部体育管理的具体 工作。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及其运行机制,包括机构设置、权力划分、责任分工 以及工作制度等等。它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实现学校体育总体目标的组织保证。
国家体育总局与地方体育局、文体局等之间是一种业务指导关系,各级体育 行政部门在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工作,接受体育总局的监督。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对 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有所侧重,是一种相互协作与支持关系。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
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管理本科课程ppt课件

性、随意性上下功夫。 (3)围绕比赛任务,科研服务工作要分清阶段和步骤,体现
出工作的针对性和重点。 (4)科技宏观管理从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杠杆转变。
完整版PPT课件
21
(二)科研管理的措施 1、强化领导体制,形成训练科学一体化的结构
体系 2、加快综合训练科研基地的建设,提高训练科
研技能。 3、科学确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课题 4、创造有利于科研的学术氛围 5、加强运动训练科研信息管理
的积极性,形成了运动项目的横向布局。但从系统管理 的角度来看,仍需要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科学制定运动项目发展战 略和规划,科学设置运动项目布局。 (2)项目布局予以分散,但应加强统一的组织机构— 单项协会的管理。 (3)相对形成项目布局的地域中心。 (4)项目布局是动态的,随各种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 ,使项目布局始终处于合理状态。
完整版PPT课件
9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10
一、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运动项目规定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 规则、锻炼方式等,是开展运动竞赛的基本手段。 (一)运动训练项目设置管理 1、我国运动项目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2、我国运动训练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
完整版PPT课件
11
(二)运动训练项目布局 为发挥地区优势,保证重点项目的发展,调动多方面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管理体系依据“思 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 导思想建立了三级训练体系。这三级训练体 系,在纵向与横向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 立体网络。
完整版PPT课件
25
完整版PPT课件
26
出工作的针对性和重点。 (4)科技宏观管理从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杠杆转变。
完整版PPT课件
21
(二)科研管理的措施 1、强化领导体制,形成训练科学一体化的结构
体系 2、加快综合训练科研基地的建设,提高训练科
研技能。 3、科学确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课题 4、创造有利于科研的学术氛围 5、加强运动训练科研信息管理
的积极性,形成了运动项目的横向布局。但从系统管理 的角度来看,仍需要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宏观调控,组织协调,科学制定运动项目发展战 略和规划,科学设置运动项目布局。 (2)项目布局予以分散,但应加强统一的组织机构— 单项协会的管理。 (3)相对形成项目布局的地域中心。 (4)项目布局是动态的,随各种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 ,使项目布局始终处于合理状态。
完整版PPT课件
9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
完整版PPT课件
10
一、运动训练项目管理
运动项目规定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 规则、锻炼方式等,是开展运动竞赛的基本手段。 (一)运动训练项目设置管理 1、我国运动项目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2、我国运动训练项目设置分类的依据
完整版PPT课件
11
(二)运动训练项目布局 为发挥地区优势,保证重点项目的发展,调动多方面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运动训练梯队管理
我国现行的运动训练管理体系依据“思 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 导思想建立了三级训练体系。这三级训练体 系,在纵向与横向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定的 立体网络。
完整版PPT课件
25
完整版PPT课件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