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5篇)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
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2.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3.重点体会: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朗读、理解)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
板块C(1)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3)以读促悟。
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
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 6.质疑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简单回顾,典礼主体部分场面描写的方法及人民群众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作者善于运用“场面描写”,让我们从典礼的盛况中,我们感受到了全中国人民群众无比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铭记“大典”,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达标总结
(一)达标评价
(1)作者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盛大的场面。
(2)感受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理解这样激动的原因。
(二)收获整理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反复手法第一次接触,要让学生掌握好。
3、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二、单元展开
(一)第一单元——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多通道导学
1、学习生字词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自主性预学
学生自主读课文,同桌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查。
3.交互式研学
(1)学习字词
读词语:
典礼、协商、汇集、诞生、迎风招展、排山倒海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群众进场、阅兵式中、群众游行”这三个场面我们下节课再学。
(三)拓展延伸
作业:1、《课堂作业本》第一、五题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26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_0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这是教学的难点。
二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知道这是哪儿吗?生:天安门2、1949年10月1 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典礼,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
3、齐读课题4、注意“典”是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典”在田字格中)谁能说一说写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5、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字,同时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边写边说)书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横拉长。
6、给“典”字口头组词。
7、理解“大典”的意思(盛大的、隆重的典礼)。
9、“开国大典”的意思就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盛大的、隆重的典礼)。
二、检查预习: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谁来读一读这些生词?(课件出示:协商、诞生、擎着、瞻仰、飘拂、直奔)2、指名读第一行,注意“擎”的后鼻音。
3、指名读第二行,注意“奔”是多音字。
4、结合释义给多音字“奔”选择恰当的读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采用理解字义的方式来选择正确的读音)5、齐读生词。
6、理解生词“擎着”、“瞻仰”。
(1)通过动作理解“擎着”的意思。
(2)什么是“瞻仰”?(生答:看)是的,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看,课文中讲的是瞻仰什么?(生:五星红旗)那我们应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生:激动)不止是激动,我们还要怀着无比恭敬的心情去看五星红旗,这就叫瞻仰(生:五星红旗)还有哪些事物是让我们怀着恭敬之心去看的?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生: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又是哪儿?(课件出示毛泽东故居)(生:毛泽东故居)所以我们可以说瞻仰(五星红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故居)(设计意图:联系课文和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26课一、导入。
(铺垫开国大典的意义)1、同学们,请通过以前了解的《圆明园的毁灭》、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例,用一个词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辛酸屈辱、丧权辱国、内忧外患。
2、在这样的环境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聪明勇敢的二小放牛郎、小英雄雨来、誓死不屈的江姐、刘胡兰、用胸膛堵抢眼的黄继光、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狼牙山的五壮士等,(图片)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八年的抗战,三年的解放战争,终于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
从此中国人民当家作。
屈辱沧桑的历史一去不回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吧。
(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大典中)(一)复习梳理课文。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理清课文顺序。
(学生互动)()阅兵式()群众入场()宣读公告()群众游行()庄严宣告()退场()升旗鸣炮(二)学习庄严宣告和升旗的场面。
1、过渡:随着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开国大典正式开始!这个宣布的人是谁啊?(毛泽东)1)了解毛泽东主席,感受伟人的风采。
2)图片,介绍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感人事例。
毛泽东重视人民的疾苦。
从医学上讲:毛泽东真是华佗在世。
毛泽东重视教育。
从教育上讲:毛泽东是比孔夫子更伟大的教育家。
毛泽东重视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从经济上讲:毛泽东是务实的经济学家。
毛泽东历来重视民主和支持民主。
从民主上讲: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民主运动的领导人。
毛泽东重视外交战线和改革开放。
从外交上讲:毛泽东是高明的外交家。
在残酷的战争和苦难的环境下,毛泽东一些子女或不幸夭折,或失却音信,或壮烈牺牲。
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他是革命家他是战略家他是理论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是诗人他是书法家。
他就是我们敬爱,拥戴的毛主席。
2、默读5-9自然段,画出大典时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感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
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
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
26.《开国大典》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开国大典》。
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以引导学生感受他作为伟人的风采和作为凡人的情怀为训练重点,本文位于该组的首篇位置,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诞生、瞻仰”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
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积极倡导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思维,读中感悟。
三、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上课伊始,我会边播放开国大典时的图片,边有感情地介绍历史背景,渲染庄严的气氛,再让让学生谈谈感想。
我觉得这样导入,能够拉近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26.开国大典》教案

26开国大典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要求: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
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精读第二部分◆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小学语文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26《开国大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6《开国大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开国大典场面的宏大。
2.在阅读中学习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法。
3.体会点面结合、烘托气氛两种场面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他们能够按照已经养成的预习习惯读通、读懂课文,但是对于作者的表达方法还处在懵懂的状态。
这篇课文很突出的表达方法就是场面描写。
这需要教师清晰、准确地把握好这个本体性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鉴于孩子们对于这种表达方法并不是很熟悉,课前可以利用短小的微课加以指导,为课上达成目标做好铺垫。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点面结合、烘托气氛两种场面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4.1共二课时(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描写的场面。
2.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能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大典的过程。
3.初步认识什么是场面描写。
学时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能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大典的过程。
学时难点读懂课文描写的场面,初步认识什么是场面描写。
教学活动1【导入】(一)板书解题,读词正音(约5分钟)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一起说——板书课题典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好的这个字要注意里面的六个空白要匀称。
老师写,你们看——写的时候,强调长横要舒展。
看好了,拿出笔,在课题的旁边写一个漂亮的“典”字。
2.解题: 师:这篇课文里“典”是典礼的意思,什么的典礼才能称为“大典”呢?(隆重,盛大) “开国”又是什么意思呢?(新中国成立)师:连起来谁来说课题“开国大典”的意思。
2【活动】(二)整体感知,通读理序(约23分钟)1.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出课件)2.给小标题,找自然段。
3.师: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
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法学法: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
学生分析:《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
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
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导入、板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
2、板题:《开国大典》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检测学情
㈠、填空练习,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
说说课文大意。
1、(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2、说说课文大意。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3.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2)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
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5.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6~8节。
㈢、精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㈣、精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㈤、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
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
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
四、当堂训练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毛主席出现
大典盛况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开头接着
群众游行红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