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 一代穷世代穷(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社会“阶层固化”后果严重

社会“阶层固化”后果严重

社会“阶层固化”后果严重杨亚军201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

如今这篇文章再次被媒体引用,11月3日的《广州日报》继续对阶层固化现象表示忧虑。

当前,高房价、就业难、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阶层的分化也正在加剧。

一些底层民众经济上贫困,“先天不足”使他们拼不过资本、拼不过权力、拼不过“关系”、拼不过声望,他们勤劳却不富有,他们有理想却没机会,他们渴望认同却屡屡碰壁。

从户籍制度到财富分配机制,从行业潜规则,到升学就业买房,到处都有看不见的“天花板”横亘在他们面前,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小,上升的通道几乎被堵塞,他们被固化在社会底层。

然而,位于上层的利益既得者在权力和财产权上占据着垄断地位,他们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后代承袭着权力和财富。

“官者”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多的就业机会,“富者”可以通过财富的传递,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

当前,社会的分层已经是客观的现实。

分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的固化。

如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希望,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而现在,底层民众的希望几乎破灭,路是越走越窄,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如果社会阶层继续固化就会带来两大恶果,一是整个社会流动陷入僵化,长久下去这个社会将失去生机和活力甚至出现断裂。

二是对立情绪日益激化,如果矛盾不能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关系随时可能擦出火花。

其实,无论那个阶层的人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他在接受市场资源配置时,就应该要体现现代市场的平等、公平、竞争和开放性的特点。

显然,社会阶层固化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这样下去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一个民主开放的健康社会里,每个人都不应该命中注定要在祖辈的身份和影子中继承其角色,定位终生。

阶级固化的发展趋势

阶级固化的发展趋势

阶级固化的发展趋势阶级固化是指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相对稳定的状态,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较低。

阶级固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展趋势与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经济因素是阶级固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收入分配不均以及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都会导致阶级固化的趋势。

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城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较大,边缘化地区和人群往往难以获得教育和社会资源,使社会阶层固化更加显著。

此外,企业间竞争激烈,社会上富人更容易积累财富和资源,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加剧阶级固化。

其次,教育机会不均也是阶级固化的重要因素。

教育资源的不均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受教育机会不同,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机会。

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教育,进入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较低,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使得社会阶层的固化程度上升。

再次,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也会影响阶级固化的发展趋势。

在某些社会中,身份认同与社会地位紧密相关,他们身上的标签成为了他们社会地位的决定因素。

例如,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社会偏见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此外,社会中存在的观念和价值观也会影响人们对于社会地位的追求和认同,进一步加剧阶级固化。

最后,政治因素也对阶级固化起到一定影响。

政治体制的不公平、特权阶层的存在以及腐败问题,都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

在一些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精英阶层通过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的掌控,牺牲公平正义的原则来保持其地位,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阶级固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教育机会不均、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政治因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阶级固化的趋势。

为了减少阶级固化,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改革经济体制,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消除歧视和偏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治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就业难、房价高、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分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变动,加剧了社会分化,造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流通堵塞,长此以往,逐渐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的情况出现。

社会阶层固化现状在经济制度、教育资源、政府政策几方面都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下去必定会阻塞社会流动、加剧社会阶层矛盾、阻碍社会发展,必须引起重视。

标签:社会阶层;阶层固化;原因;看法前言近些年,“二代”一词十分流行,“富二代”、“穷二代”等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关于各种“二代”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二代”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反映出了我国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出现了停滞、疲软的情况,人脉资源和财富地位在代代传承之中发生了垄断,在这一趋势之中,其实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阶层矛盾冲突和社会安全隐患。

一、我国社会阶层发展现状“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的产物。

”〔1〕阶层划分主要受收入状况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一定阶段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阶层固化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者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在短期或者较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发生变化。

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改革,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的调整和变化,经济繁榮,国力昌盛,社会阶层也日益多元化。

我们从去年大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就可看出,剧中五个女孩其实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真实的展现了我国当下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

中上层正在慢慢发展还属于上升发展状态,就目前而言,社会阶层状态其实是中下层人们占大多部分,上层占小部分的“洋葱头”型阶层结构形态。

而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中层占大多部分,上层和下层占小部分的“橄榄球”型的形态。

“在‘洋葱头’的社会阶层结构下,阶层固化也潜滋暗长。

使各阶层之间流动缓慢甚至停滞。

贫穷的烙印如何消除社会阶层固化

贫穷的烙印如何消除社会阶层固化

贫穷的烙印如何消除社会阶层固化在当今社会,贫穷的烙印似乎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现象日益严重。

社会阶层固化意味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出身和家庭背景的限制,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向上流动。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消除贫穷的烙印,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的枷锁呢?首先,教育公平是消除贫穷烙印、打破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均衡。

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往往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落后。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

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设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会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此外,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其次,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消除贫穷的烙印至关重要。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能够为贫困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

政府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确保贫困人群在面临疾病、失业、养老等风险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救助和支持。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建立健全的就业援助制度,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

此外,还应加大对贫困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再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是消除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环节。

在就业市场中,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现象,如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等,这些都限制了贫困人群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 2、有政策制度不完善不公正的原因 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 面待遇差别较大。 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缓慢:高招 制度、高考移民、农民工流动人口边缘化
• • • • •



人民日报:底层上升通道受阻 一代穷世代穷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 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 高中,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这代人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 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 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 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 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 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 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 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 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推进城镇化重点是人口城镇化,阶层固化阻碍了农民变市民,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 冲突和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破除制度篱笆。首先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 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 地”,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 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加强农村教育”的 决心。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让农村学子重燃希望,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

试论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成因及消除对策

试论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成因及消除对策

试论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成因及消除对策针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发展状况,主要就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成因方面进行思考,并就如何推动阶层流动以保障社会和谐,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希望有助于我国的社会阶层健康稳定的流动。

标签: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成因解决对策一、引言纵观历史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农民和工人两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阶级已经开始了快速的分化。

这种阶层之间的多元性变化通过社会分配模式改变以及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更加明显,在短短的20年左右的时间内,这种阶级分化情况得到一定的缓和,并具有一定的固化趋势。

我们可以知道,这种阶层分化则是社会发展和产生冲突的结果,也体现出社会的协调发展特点。

这种阶层分化结果能够保证社会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样性[1]。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阶层的发展,通过有效的政策落实,进行必要的社会管理,这对于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成因分析与思考1.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为了有效保证阶层之间的流动,应该积极创造具有均等机会、公平竞争的社会,能够满足人力资源的配置,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社会进步得到实现。

所以,西方各国都在不断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充分重视教育事业,通过积极努力造成各种条件,来保证公民人权得到进一步保障,另外,也鼓励私营经济通过公平竞争的手段而不断获得发展。

在我国,1999年迎来了高等和中等教育的扩招,使得人们受到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但是,教育资源也朝着一定的不公平方向发展[2]。

首先,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化则是教育机会的不公的直接表现。

对于基础教育的经费保障来说,农村的教育经费远远低于城市;第二,教育机会的获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比如,从高考录取分数线来说,这种地域性的差别就是教育机会获得不公平的体现。

这种教育的不公平性,能够使得家庭条件好的子女更为容易地获得更好的职业地位,同样,也造成了家庭条件差的子女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地位和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

阶层固化对社会的影响

阶层固化对社会的影响

阶层固化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阶层固化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阶层固化指的是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降低,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分配不再公平。

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教育、社会和心理等方面。

阶层固化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中,财富和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则面临贫困和缺乏机会的困境。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不仅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也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因为贫困阶层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教育机会,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无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是阶层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阶层固化的社会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富人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贫困阶层的子女则面临着教育的差距。

这导致了社会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使得贫困阶层的子女很难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而教育是提升社会地位和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缺乏教育机会使得贫困阶层难以摆脱困境,从而导致阶层固化的现象更加严重。

阶层固化还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在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和绝望感。

富人由于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往往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贫困阶层则很难摆脱贫困的困境。

这种心理上的差距使得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了威胁,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受到了影响。

而这种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和矛盾的加剧。

阶层固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阻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凝聚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大对贫困阶层的扶贫力度,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等。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共同富裕。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固化现状2019-08-24作者简介:陈⼩芳,⼥,苗族,1990- ,湖北⼤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3级政治学研究⽣熊霞,⼥,⼟家族,1989- ,⼤连理⼯⼤学⼈⽂与社会科学学部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伴随着社会的⾼速发展,我国的阶层固化问题也⽇趋严重。

《共产党宣⾔》中描绘了⾃由王国的美好愿景,但阶层固化正阻碍着这⼀愿景的实现。

马恩虽未直接使⽤“阶层”⼀词,但是阶层思想在《共产党宣⾔》中早有体现。

本⽂正是通过重新解读《共产党宣⾔》,剖析我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现状,为解决阶层固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共产党宣⾔社会阶层阶层固化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式的产物。

曾提出:“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的深刻变化,全⾯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1]《共产党宣⾔》强调社会的⾼度发达和⼈的⾃由全⾯发展,但社会阶层间⼀旦停⽌流动,这些将会成为⼀纸空谈。

⼀、我国社会阶层现状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社会阶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我国⽬前的社会阶层情况是中低社会阶层占据过⼤⽐例,上中层刚刚开始发展还没有壮⼤,⽽最上层和底层都还占据较⼩的结构,即通常所说的洋葱头型社会阶层结构形态。

正常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两头⼩中间⼤的“橄榄球”型,即中层占⼤多部分,上层和下层占⼩部分。

在洋葱头的社会阶层结构下,阶层固化也开始潜滋暗长。

阶层固化是指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阶层间的流动放缓甚⾄不流动。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呈现出碎⽚化、断裂化、层理化的特征。

碎⽚化是分化了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再扭结,呈现⽆序状态。

断裂化则认为随着贫富差距的拉⼤,社会结构出现断裂,两极化的群体不再有共同利益。

层理化是社会群体横向流动的通道相对畅通,上下流动的通道阻滞,阶层之间形成了分明的界限并且难以实现利益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一代穷世代穷
素材汇编
0602 1850
: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一代穷世代穷
0526 155826 人民网《》
[提要]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

侄女的反应倒很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

”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高中,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从小认定的道理,然而在侄女这代人眼中,这条路越来越难。

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

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5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

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其他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

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

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

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入学率、升学率和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城市。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再加上一些招生制度的影响,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推进城镇化重点是人口城镇化,阶层固化阻碍了农民变市民,将给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冲突和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城乡教育不均衡,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破除制度篱笆。

首先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格局,推进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城乡学校资源均衡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让教育资源从“高地”流向“洼地”,缩小教育的地区差距;加大帮困力度,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改革正在推进:从去年多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到扶贫定向招生,再到今年在高考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心。

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

只要多走一小步,就能让农村学子重燃希望,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