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及《乌托邦》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莫尔创作出《乌托邦》,对社会主义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部著作?一、人物及概念界定托马斯·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
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莫尔生活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始时期。
这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对羊毛需求的激增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引起了莫尔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向往,从而使他超越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界限,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516年,莫尔写成并发表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即《乌托邦》,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乌托邦:汉语中乌托邦一词是由英文中utopia音译过来的,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不存在,寓意是那些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和事物。
古希腊乌托邦思想分为神话乌托邦、政治乌托邦、远地乌托邦,对后世、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社会空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语中乌托邦意为“好地方”,所以这个词有双重意义。
现代对“乌托邦”的定义一般采用后者,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有时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共分三个阶段:16-17世纪,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闵采尔;18世纪,代表人物有摩莱里、巴贝夫;19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ppt课件

结束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感谢 聆听!
被误解的《乌托邦》
《乌托邦》的名字十分响亮,问世后,很多人用它来代 表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或“理想国”。后来,马克思推崇 莫尔,称莫尔是社会主义英雄,并借用《乌托邦》来当 作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国。但事实上,这很可能是一种误 解。 莫尔在《乌托邦》中描绘了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 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宁可 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轻易使用自己的公民; 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女性也可以做全职人员; 公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人人参加劳动。然而,《乌托 邦》的理想国本身就是饱受批评的。莫尔在书中一方面 倡导人人平等自由,另一方面,却同时讲述了理想国中 奴隶的存在,十分矛盾。因此,大多数学者会批判式的 评析并质疑《乌托邦》中理想国的可行性。 后来的马克思,一方面称赞莫尔的乌托邦,一方面,提 出暴力等许多与其相违背的观点,因此乌托邦是否真的 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说的理想国,是有待思考的。
胞这个理由出发,帮助其他所有的人也
达到上面的目标……我们照顾到别人的
康乐幸福,才是值得赞扬的。”(《乌
托邦》,第73-74页)
➢ “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
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
(《乌托邦》,第75页)
《乌托邦》的缺陷
莫尔在《乌托邦》中阐发的伦理思想也有许多缺陷, 比如他将快乐当作道德的核心概念,这本身就是理论不成 熟的表现。在他的描写中还有许多颂扬宗教禁欲主义之处, 这虽然与莫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有关,但与该书提倡的 快乐主义伦理观明显矛盾。莫尔对公有制度的描写也有很 大的片面性,他所主张的平均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十分低 下的手工劳动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 是,莫尔没能指出实现道德理想的现实道路,这是由他所 处的历史时代的限制造成的。因此,虽然莫尔描述了一幅 理想社会的美好图画,但它仍然只掉这个文本框哦)
《乌托邦》读后感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渔业学院2014813030程大川乌托邦是一个空想共产主义社会,它是远在四百多年前,由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想象出来理想社会并撰写成为《乌托邦》。
“乌托邦”是希腊字的音译,意为不存在的地方或者虚构的国家。
在莫尔生存的时代,(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在萌芽状态中。
这个制度的剥削本质才刚刚暴露,可是莫尔能够敏锐的察觉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祸害并大胆的提出了美好的共产主义幻想,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故有人认为他是西欧空想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通过了解莫尔的生平,我们了解到莫尔是个人文主义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亨利八世的重臣,最后成了天主教的殉道者。
好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吧。
一、消灭私有制文章开头叙述了莫尔在出使弗朗德勒(现在分属比利时、法国和荷兰)期间,曾去拜访安特卫普城(现属比利时)。
在这里,莫尔认识了一位葡萄牙的水手及旅行家希斯拉德。
这个人谈起了他在一个美好的乌托邦的所见所闻,引起了莫尔极大的兴趣。
莫尔便邀请他做客家中彻夜详谈。
这个开头,只是莫尔在文字上的巧妙运用。
他写作《乌托邦》一书,正是地理大发现的时期(十五到十六世纪)。
当时,对于欧洲人来说,每一个新发现,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并且也都有人信以为真。
因此,莫尔就采取了那种叙述的方式,并且增强真实感。
希斯拉德和乌托邦一样,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那时候,在欧洲的一些港口,许多远航归来的水手经常谈论到过的国家和民族的故事,这倒是事实。
他们到过的地方,有美洲、亚洲(印度和中国等)以及非洲。
在水手们有声有色的叙述中,他们谈到一些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居民情况,那里的人们还不知道“你”和“我”之间的区别,他们共同使用土地,他们鄙视黄金和珠宝等。
所有这一切都推动莫尔去思考。
他联系了当时的欧洲,特别是英国社会现实,于是就想像出了理想社会的情景。
他利用人们对外邦异国的普遍兴趣,便把幻想的社会安置在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上。
书中也写到一些真实的人,如莫尔小时候伺候过的莫登,他的朋友查尔斯等。
莫尔的《乌托邦》

莫尔的《乌托邦》英国著名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了一本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全书》,该书简称为《乌托邦》,而“乌托邦”则是作者在书中虚构的一个社会组织的名称。
托马斯?莫尔1477年生于伦敦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法官。
莫尔幼年就在伦敦圣安东尼学校学习拉丁文,1492年进牛津大学攻读拉丁文和形式逻辑,后改学法律,1501年成为正式律师。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莫尔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曾任王室请愿裁判长、枢密顾问官、财政副大臣,并获爵士称号;1523年当选为下议院议长,1525年受命为兰开斯特公国首相,1529年任内阁大臣,由于对国王的离婚案持异议并拒绝宣誓承认国王为英国教领袖而被捕入狱,1535年被处死,头被悬挂伦敦塔上示众。
莫尔正处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新航线、新大陆、新人种的发现,使欧洲人大开眼界,思想解放。
莫尔本人对人文主义的研究和他在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时期担任的政治要职以及他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使他经历丰富,见闻广博。
莫尔善于观察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弊端。
他看到在亨利八世的统治下,王室巧取豪夺,草菅人命,对外尚武好战,不讲信誉,妄图称霸于一时。
国王的一些宠臣不但不为百姓说话,而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在都铎王朝卵翼下的英国贵族、大商人,为了自己发财致富,残酷剥削劳动群众,与政府狼狈为奸。
百姓动辄得咎,性命不保。
当时莫尔最关心的问题是贵族富豪的圈地运动。
他们把成千上万的农民强行赶出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把农民的土地改为牧场养羊。
被赶出的农民流离失所,被迫到处流浪,或饿死于沟壑,或沦为盗匪,出现了“羊吃人”的悲惨状况。
亨利八世是个非常残忍的暴君,如果公开对社会现状表示不满或控诉,就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莫尔于是用隐蔽假托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理想,采用游记体裁记述和一个航海家对话的方式来描述他的理想之国——乌托邦。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乌托邦》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
该作品创作于16世纪初,当时欧洲正经历着启蒙思想的浪潮。
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制度,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与探索成为重要的主题。
莫尔以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为线索,创作了这部具有启蒙思想精神的作品。
莫尔的意图是通过《乌托邦》,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他以乌托邦社会为对比,暗示了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
通过乌托邦国家的描述,他表现了对特权、贪婪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莫尔试图激发人们对于社会制度的思考,以期通过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对《乌托邦》的理解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首先,在政治方面,乌托邦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集体决策制度,取消了私有财产和特权。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正和平等。
然而,乌托邦的制度也存在着过度集体化和个人尊严缺失的问题。
其次,在经济方面,乌托邦国家实行了共产主义的经济体制。
个人从事的职业是被国家指派的,个人收入被集体掌握。
这种经济制度消除了对财富的私有化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但也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现实社会中的乌托邦无法实现,但《乌托邦》的价值在于它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思考。
它让我们认识到现实社会的问题,并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实现社会公正和进步。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注意到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不应被任何制度所侵犯。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莫尔创作出《乌托邦》,对社会主义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部着作?一、人物及概念界定托马斯·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着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
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莫尔生活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始时期。
这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毛纺织业。
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对羊毛需求的激增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引起了莫尔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向往,从而使他超越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界限,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516年,莫尔写成并发表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着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即《乌托邦》,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乌托邦:汉语中乌托邦一词是由英文中utopia音译过来的,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不存在,寓意是那些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和事物。
古希腊乌托邦思想分为神话乌托邦、政治乌托邦、远地乌托邦,对后世、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社会空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英语中乌托邦意为“好地方”,所以这个词有双重意义。
现代对“乌托邦”的定义一般采用后者,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有时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
共分三个阶段:16-17世纪,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闵采尔;18世纪,代表人物有摩莱里、巴贝夫;19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托马斯·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和他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1477--1535)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以后又遵照父亲的意愿转到新法学院学习法律,这期间深受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毕业后,很快成为伦敦有名的律师。
在其政治生涯中,先后担任过议员、副财政大臣、下议院议长等职,并被任命为大法官。
后来因与国王亨利八世发生冲突,被迫辞去官职,1535年被处死刑。
莫尔的名字之所以流传至今,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他那部虚构的<乌托邦)。
在这部书中,莫尔以他和一位名叫拉斐尔·希斯拉德的虚构人物对话的方式,借用后者之口,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
所有城市都具有共同的风格、语言、习俗和法律。
每座城市分成四个相同的区,居住着6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人口都在10到16名之间。
城市所有的适龄人口都要劳动,每天工作6小时,产品集中到位于各区中心的市场;由各户户主任取所需,而不必用货币或其他物品相交换。
居民们按每30户一厅的规模集中用膳,最美味的食品由老年人首先食用,然后大家再平均分配。
在乡村,每户不少于40人,外加两名农奴。
每家农户都自给自足,没有的物品则可以到城市领取。
乡村每户每年有20人返回城市,他们都是在乡村住满2年的。
其空额由从城市来的另20人填补。
乌托邦因为没有游手好闲的人,所以能够生产出用之不竭的产品。
城市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但是同样不需要用货币来交换。
他们把大量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换回自己缺少的铁和大量的金银。
金银的主要用途是雇用外国人为乌托邦作战。
除此之外,它们就只配用作制造便器和惩罚罪犯的锁链了。
乌托邦的所有财产都不属于任何个人私有。
但乌托邦人也有阶级之分。
除了选举官员管理公共事务,官员还要选出500人为学者,不必参加劳动。
官员和学者在公共医院里可受到特殊的照顾。
莫尔《乌托邦》的教育理念

• (2)论全面发展的教育
• 1.德。乌托邦人认为主要的精神之乐来自德行的实践以 及高尚生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意识。美德占首位,知识占第二位。
• 2.智。乌托邦人的知识非常丰富,在算数、几何等领域 都有许多发现;“对星辰的运行、天体的运动,极有研 究”,“从长期实践所发现的确切征兆能预测风雨及其 他一切气候变化”。乌托邦人对外国过客带来的欧洲古 代书籍(文、哲、史、植物学和医学等)都能认真保存 和阅读。
亨利八世 红衣主教 安妮•博林 莫尔
二、《乌托邦》1516年
•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 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无有之乡,不存在于客观
世界)
• 莫尔借航海8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抨击了当 时欧洲各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在第二部 分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国度——乌托邦。(空谈
的见闻家)
亨利八世红衣主教安妮?博林莫尔二乌托邦1516年?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无有之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莫尔借航海8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抨击了当时欧洲各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在第二部分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国度乌托邦
莫尔的《乌托邦》
——茶马古刀
一、莫尔的生平(1478-1535)
• 托马斯•莫尔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城市家庭, 父亲是法官,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后进 入牛津大学,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并结 识了伊拉斯谟。后遵父命学习法律成为律 师,最后因反对亨利8世借新教打击天主教 而被处死。 • 莫尔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的年代,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年代,也是 一个宗教教派纷争激化的年代。
• 莫尔的《乌托邦》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描绘了空想 社会主义的图景,首次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 恶,提出了以组织生产、普遍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理 想社会和消灭工农、城乡、脑体劳动对立的思想,奠 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根基。其中,教育方面的国民教 育和教劳结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尔及《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
其父约翰.莫尔曾任英国皇家高等刑事法庭法官,深受英王爱德华四世器重,获得贵族爵位。
莫尔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14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拉丁文和
形式逻辑。
大学时代对希腊拉丁古典文学研究造诣颇深,受到前辈学者的器重。
曾担任过律师、政府官员、下院议员、下院议长、大法官,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因不满英王朝对中下层人们
群众的残酷统治,写成了《乌托邦》,英文名为Utopia,其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该书的出版和流行,在当时英国的学术界甚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强大的学术反响。
作为大法官,
据说曾因宗教问题反抗英王亨利八世、并对国王离婚案提出异议,后被迫辞去大法官职位,1535年被诬陷以“叛国罪”处以死刑,走上断头台。
莫尔之死也成了英国历史上评价英王亨利八世心胸偏狭的代名词。
至今,英国人们仍
以多种形式在纪念他,称他为英国历史上的伟人,在英国许多地方都建有莫尔的纪念碑。
《乌托邦》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乌托邦》写成于1516年,时值英国“圈地运动”倍受欧洲诟病和新航路
开辟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
莫尔以与一位航海家对话的形式表述了他的政治主张。
Utopia,系莫尔根据六个拉丁语字母虚造而成,在书中指的是航海家所发现的大西洋上的某个海岛,后被理解为“无何有之乡”的意思。
《乌托邦》全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其中地名、人名皆用拉丁文虚造。
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是对当时英国社会政治黑暗的批判,是对英国社会现实的影射。
第二部分是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包括城
市、官员、职业、社交与生活、奴隶、战争、宗教等7个问题。
其主要内容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A、实行财产公有、议事民主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以家庭为单位的平等生产劳
动,经济发展中以务农为本。
劳动时间为每天6小时。
奴隶和仆人主要从事家务劳动。
C、取消商品货币,主张按需消费,反对浪费。
以高尚的娱乐、正义为主要幸福追求
D、反对战争。
E、重视卫生健康工作。
F、发展教育与学术研究事业等。
《乌托邦》与《理想国》的比较。
《乌托邦》的成书显然是受《理想国》的影响。
但其学术贡献也是突出的,这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A、对待家庭问题的认识。
B、对待贫富问题的认识。
C、关于社会成员中的等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