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电池剩余容量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电池剩余电量测量方法

电池剩余电量测量方法

电池剩余电量测量方法电池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电池的频率越来越高。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对电池剩余电量的测量也越来越重要。

电池剩余电量指电池还能供应电力的时间或容量。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电池的剩余电量,以便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

本文将介绍几种电池剩余电量测量方法。

一、使用软件测量在现代智能手机和电脑上,通常都有内置的电池管理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监控电池的状态,包括剩余电量、充电状态、温度等信息。

使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地了解电池的状态,并按照需要进行充电或关闭电子设备来延长电池寿命。

二、使用电池测试器测量电池测试器是一种可以测量电池电压和电流的设备。

使用测试器可以精确地测量电池剩余电量。

测试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电池放入测试器中,然后按下测试按钮即可得到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读数。

一些更高级的测试器还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电池信息,例如电池容量和充电循环次数等。

三、使用电池电量指示器测量电池电量指示器是一种小型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电子设备上。

这些指示器通常是一个LED灯,可以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

不同的指示器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例如有些指示器会在电池电量低于一定阈值时发出警报声。

使用电池电量指示器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电池的剩余电量,以便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

四、使用电池容量计测量电池容量计是一种可以测量电池容量的设备。

使用容量计可以直接测量电池的容量,从而得出电池剩余电量。

使用容量计需要将电池放入设备的测试槽中,然后按下测试按钮即可得到电池的容量读数。

容量计通常可以测量各种类型的电池,包括镍氢电池、锂电池等。

总结电池剩余电量测量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使用软件测量适用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设备,使用电池测试器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电池电压和电流读数,使用电池电量指示器可以直接显示电池的剩余电量,使用电池容量计可以测量电池的容量。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我们都应该及时了解电池的剩余电量,以便及时充电或更换电池,延长电池寿命。

电池容量公式

电池容量公式

电池容量公式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储存电能的能力,通常用安时(Ah)来表示。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电池的容量计算公式。

1. 铅酸蓄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等场合。

其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容量(Ah)= C20 /100其中C20代表蓄电池在20小时放电时间下的容量,单位为安时。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蓄电池在20小时内放电完毕,其容量等于实际容量的百分之一。

2. 锂离子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它的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容量(Ah)= 电池标称电压(V) ×电池容量(mAh) / 1000其中,电池标称电压是指电池额定的电压值,通常为3.7V。

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可以存储的电量,单位为毫安时(mAh)。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容量单位为安时(Ah)。

3. 镍氢镍氢电池是另一种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池,如数码相机、无线麦克风等。

其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容量(Ah)= 电池标称电压(V) ×电池容量(mAh) / 1000和锂离子电池类似,镍氢电池的容量计算公式也是通过电池标称电压和电池容量进行计算得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容量公式只是一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电池的使用时间或实际可用电能。

实际使用中,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工作效率、电流输出等因素。

总结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电池的容量计算公式,包括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池的容量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为电池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式只是理论计算的结果,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电池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电池状态估计方法比较

电池状态估计方法比较

电池状态估计方法比较电池状态估计方法比较电池状态估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确定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健康状况。

这对于电池的使用和维护非常关键,因为准确地知道电池的状态可以帮助我们规划使用时间、预防过度放电和延长电池寿命。

下面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电池状态估计方法:1. 电压法: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电压法通过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来估计其状态。

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其剩余容量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对测量值和已知电压-容量曲线来估计电池的剩余容量。

2. 电流积分法:这种方法基于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通过对电池的电流进行积分,可以得出电池的容量变化情况。

通过与已知电流-容量曲线对比,可以估计电池的剩余容量。

3. 内阻法:电池的内阻会随着电池的衰老和使用次数增加而增加。

通过测量电池的内阻,可以估计电池的健康状况。

内阻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地测量电池的内阻,因为内阻的测量需要对电池施加特定的电流和电压。

4. 温度法:电池的温度变化与其容量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通过测量电池的温度,可以估计其状态。

然而,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和位置。

5. 模型预测法:这种方法使用电池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状态。

数学模型基于电池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等因素,可以通过对输入电流和电压的观察来预测电池的剩余容量。

然而,模型预测法需要对电池进行较为复杂的建模和参数估计,因此需要详细的电池特性数据。

综上所述,电池状态估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应用需求、可用的测量设备以及对准确性和复杂性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通过相互验证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1. 基于放电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电池在特定负载下的放电时间来计算容量。

具体步骤如下:
a. 选择一个恒定的负载电流,例如1安培。

b. 将电池连接到负载电阻上,并开始计时。

c. 直到电池电压下降到特定的终止电压(通常是电池额定电压的一部分),停止计时。

d. 计算放电时间(单位:小时)。

e. 根据放电时间和负载电流,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池容量:
容量(Ah)= 放电时间(h)× 负载电流(A)
2. 基于电流消耗的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电池在特定时间内的电流消耗来计算容量。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电池连接到一个已知的负载上。

b. 测量电池在特定时间内的电流消耗,通常以安培(A)为单位。

c. 根据测量的电流消耗和时间,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电池容量:
容量(Ah)= 电流消耗(A)× 时间(h)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计算方法都假设电池是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试,即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如果实际使用中的温度与标准条件不同,电池容量可能会有所偏差。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电池容量的计算,如电池的年龄、使用环境、充电和放电速率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准确计算电池容量,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总结起来,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可以基于放电时间或电流消耗。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试,并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电池容量值。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理解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有所帮助。

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

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

电池,充电器技术学习交流,求助-> 锂电池容量计算的电压法一.首先几个概念解释:1.OCV:open circuit voltage的缩写,开路电压.2.锂离子电池:本篇讨论的是目前手机上普遍采用的以4.2V恒压限制充电的单节锂离子电池.3.mAh:电池容量的计量单位,实际就是电池中可以释放为外部使用的电子的总数.折合物理上的标准的单位就是大家熟悉的库仑.库仑的国际标准单位为电流乘于时间的安培秒.1mAh=0.001安培*3600秒=3.6安培秒=3.6库仑mAh不是标准单位,但是这个单位可以很方便的用于计量和计算.比如一颗900mAh的电池可以提供300mA恒流的持续3小时的供电能力.4.fuel gauging:电量计量,原意是油量计量,后在电化学上被引用为电量计量的意思.最科学的并且是最原始的电池的电量计量方法是对流经的电子流量的统计.即库仑计(coulomb count).★要想获得锂离子电池的电量使用的正确情况,只有用库仑计.就象大家家里面的水量计量用的水表的作用原理.要计算流经的电荷的多少才能获得锂离子电池的电量使用情况.二.电压与容量的关系但是锂离子电池有一个对电量计量很有用的特性,就是在放电的时候,电池电压随电量的流逝会逐渐降低,并且有相当大的斜率.这就提供给我们另外一种近似的电量计量途径.取电池电压的方法.就好像测量水箱里面的水面高度可以大概估计剩余的水量这个道理一样.但是实际上电池的电压比水箱里面的平静的水面高度测量要复杂的多.用电压来估计电池的剩余容量有以下几个不稳定性:1.同一个电池,在同等剩余容量的情况下,电压值因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变化.放电电流越大,电压越低.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电压最高.2.环境温度对电池电压的影响, 温度越低,同等容量电池电压越低.3.循环对电池放电平台的影响,随着循环的进行,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平台趋于恶化.放电平台降低.所以相同电压所代表的容量也相应变化了.4.不同厂家,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放电的平台略有差异.5.不同类型的电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放电平台有较大差异.钴锂和锰锂的放电平台就完全不同.以上这些都会造成电压的波动和电压的差异,使电池的容量显示变的不稳定★★一台手机上用电压计量电池容量时,因为手机不可能一直处于小电流的待机状态.暂时的大电流的损耗,比如开背光,放铃声,特别是通过,都会造成电池电压很快降低.此时手机显示的容量要降低得比实际容量降低更多.而当大电流撤掉以后,电池的电压会回升.这就会造成手机容量显示反而上升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三.电池电压对电池容量的表格说了这么多,下面给出一个标准的电压对电池剩余容量的表格(左侧)以及大电流恒流放电是电池电压对容量的表格(右侧)标准条件描述:1.室温2.新的电池3.完全充饱以后进行GSM模拟放电4.测量电池电压时,关断放电回路,测量电池开路电压.排除放电电流对电压的影响.5.选用钴锂的电池,因为目前手机上大多选用的是钴锂.锰锂很少.大电流恒流放电条件描述:1.室温2.新的电池3.完全充饱以后进行550mA的恒流放电4.测量电池电压时,不关断放电回路,测量电池实际工作电压.携带放电电流对电压的影响.5.选用钴锂的电池,因为目前手机上大多选用的是钴锂.锰锂很少.具体数据如下,以10%的容量间隔进行划分OCV电压对容量关系550mA恒流放电电压对容量关系100%----4.20V 100%----4.20V90%-----4.06V 90%-----3.97V80%-----3.98V 80%-----3.87V70%-----3.92V 70%-----3.79V▲60%-----3.87V 60%-----3.73V50%-----3.82V 50%-----3.68V40%-----3.79V▲ 40%-----3.65V30%-----3.77V 30%-----3.62V20%-----3.74V 20%-----3.58V10%-----3.68V 10%-----3.51V5%------3.45V 5%------3.42V0%------3.00V 0%------3.00V以上数据为我三年来对锂离子电池测试的统计,因为电池电压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表中的仅供各位参考.注意这里电池电压与容量不是线性关系.也没有其它公式可以套用.手机只能实现制备一个对应的表格来对照实际测量到的电压,来近似取得电池的容量.锂离子电池的OCV放电电压在4.20V到3.90V之间下降斜率较快.在3.8V前后有一个相对平缓的放电平台在低于3.7V以后,电压随容量下降急剧降低到3.0V而对照的大电流放电(1C)的放电平台出现在3.65V左右由对比表格可以看到.如果长时间处于大电流放电状态,当电压降到3.79V时,手机这个时候认为只有40%(参考左侧)的电量.而实际电池应该还有70%的电量(参考右侧).当手机重新进入小电流待机时,电池电压会回升到对应左侧的3.92V(70%).那么手机的容量显示就会出现反跳现象.四.手机上采用测量电压法来计量电池容量的具体应用:1.手机设计的电量显示就是根据这个电压对容量的关系来设置手机上电量的显示.2.常用的电量格.有三格或四格的.以四格电量的显示来讲.各个手机设计时每一格代表的电量并不一定是平均的25%.实际情况往往可能是第一格代表了50%或者更多.第二格代表20%.....是一种不平均的分配.波导S1200的第一格电量就代表了前面的60%以上的电量.厦新A8的第一格电量代表了前面的70%左右的电量.其它三星手机,philips的都有各自不同的格子定义.当然采用这种原理的也有用百分比来显示的(就象上面的百分比).3.但是只要是采用电压来计量容量原理来工作的手机,这个电量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下述弊端电量的精度(分辨率)不高.三格,四格或10格(就象上面的百分比).电量会出现反复变化,比如打完一个电话后从两格降低到一格后,过一会儿又反弹回两格这种现象.4.手机对电池电压的采样,一般会尽量采用低消耗电流时的电压(比如待机时),这时获得的电压比较有参考价值.而且手机软件会采用"多点采样计算平均值"的算法来避免瞬间电流对电压的干扰.5.手机里面设定容量格数的电压临界值是固定不变的.而电池随着循环的进行或选用放电平台很差的电池时,其对应的剩余容量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比如放电平台高的电池,其第一格所代表的电量可以用3天,而循环了100次的电池和差的劣质电池.其第一格电量却只能用1到2天.甚至出现在电量为空格的时候却还可以待机2天的怪异现象.6.在处理电压反跳现象时,有些手机会采用锁定容量格数的一个算法.即容量显示不反跳,但是当前的容量格数的使用时间会相对延长一点.7.有些早期的手机使用的是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同样镍基电池也可以绘出一个放电电压对容量的关系.其原理也是一样的.这里不另行详细说明.总之,采用测量电池电压来计量电池容量是个简单易行,但是略显粗糙的方法.真正高级的锂离子电池电量计量只有采用库仑计并使用高级的电量计量算法.遥控飞机锂电池容量加大我买了个遥控飞机,锂电池参数3.7V,100mAh 每次飞行时间在5分钟左右,1我想问能否换个锂电池,比如3.7V,1000mAh.这样是否就可以延长飞机的飞行时间2还有,买飞机的时候送了个USB的充电设备,再问,一般电脑USB输出电压和电流分别是5V,500mA,我能否用我手机充电器-输出参数5V,500mA(变压器+USB线的那种)加上飞机带的USB线充电呢?可以自己换电池,但现在锂电池虚标容量现象严重,要买大品牌正品,而且因为锂电池过放电的话会报废,最好带保护板的锂电池。

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电池容量是指电池存储和释放电能的能力,通常以容量单位毫安时(mAh)来表示。

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取决于电池的类型和特性。

一般来说,计算电池容量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
1. 读取电池标识信息:许多电池都在其外壳或标签上标示了容量信息。

您可以查看电池上的标签,找到电池容量的数值。

2. 借助电池容量测试仪器:有些专业的测试仪器可以直接测量电池的容量,提供准确的结果。

3. 基于电流和时间的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充电过程中的电池容量计算。

您需要测量电池的电流和充电时间,并根据充电时的电流值进行计算。

充电时间乘以电流值,即可得到近似的电量值。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电池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些特定类型的电池(如锂电池)可能需要更专业的方法和设备来进行准确的计算。

最后,如果您对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有具体的需求,特别是在
工业应用或重要设备中使用,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电池制
造商的指南和技术文档,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关于电池容量计算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个回答主要介绍了电池容量计算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并提供
了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由于电池的类型和特性各不相同,具体的
计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为了获得准确和可靠的计算结果,建议
参考电池标识信息、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或咨询专业人士或电池
制造商的指南和技术文档。

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

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

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公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1.蓄电池容量=自给天数×日平均负载×最大放电深度。

例如在设计蓄电池可以在阴天提供制冷/制热
所需要的功率时,取自给天数2天,日平均负载38AH,最大放电深度以80%计算,得到蓄电池容量为95AH。

2.蓄电池容量=负载功率×日工作时间×(存贮天数+1)÷放电深度÷系统电压。

其中,蓄电池容量单位
为Ah,负载功率单位为W,日工作时间单位为h,存贮天数单位为d,放电深度一般取0.7左右,系统电压单位为V。

例如,在蓄电池充满的情况下,若在阴雨天可连续正常工作6天,负载日耗电量为7.5Ah,则需要的蓄电池容量为7.5×10×7÷0.7÷12=63Ah。

以上计算公式仅供参考,具体计算方式可能因蓄电池类型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蓄电池的放电率、温度等因素对容量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计算结果。

蓄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蓄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蓄电池容量计算方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蓄电池容量计算部分1、常用的蓄电池容量计算方法 (1)容量换算法(电压控制法)按事故状态下直流负荷消耗的安时值计算容量,并按事故放电末期或其他不利条件下校验直流母线电压水平。

(2)电流换算法(阶梯负荷法)按事故状态下直流的负荷电流和放电时间来计算容量。

该方法相对于电压控制法,考虑了大电流放电后负荷减小的情况下,电池具有恢复容量的特性,该算法不需在对电池容量进行电压校验。

2、采用容量换算法计算容量按持续放电负荷计算蓄电池容量,取电压系数Ku=,则计算的单个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V (4-1)蓄电池的计算容量:(4-2)式中 Cc —事故放电容量;Kcc —蓄电池容量系数; Krel —可靠系数,一般取对于阶梯型负荷,可采用分段计算法计算。

以东直门车站为例,各阶段负荷分I1=325.27A I2=293.45A I3=46.36A I4=13.64A m1= m2= m3=1h m4=2h80.1108220885.0=⨯=Ud ccsrel c K C K C =在4个不同阶段,任意一个时期的放电容量为:(4-3) 总的负荷容量为:(4-4)在计算分段ta 内,所需要的蓄电池容量计算值为:(4-5) 其中,容量系数Kcca 按计算分段的时间ta 决定。

通过查图 (GF 型蓄电池放电容量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应于事故时间4小时和放电终止电压,得出容量系数Kcc=。

分别计算n 个分段的蓄电池计算容量,然后按照其中最大者选择蓄电池,则蓄电池的容量为:(4-6) 放电电压水平的校验(1)持续放电电压水平的校验。

事故放电末期,电压将降到最低,校验是否符合要求的方法如下:事故放电期间蓄电池的放电系数(4-7) 式中,Cs —事故放电容量(Ah ),t —事故放电时间通过计算出来的K 值和对应的事故放电时间,可以通过蓄电池的冲击放电曲线,求出单只电池的电压,再乘以蓄电池只数,得到蓄电池整组电压,该电压值应大于198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电池剩余容量的常用方法
阅读次数:105 我要发表评论
作者:optimumchina发表时间:2010-10-13
本文将讨论尽可能精确计算剩余电池电量的重要性。

令人遗憾的是,仅通过测量某些数据点甚至是电池电压无法达到上述目的。

温度、放电速率以及电池老化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充电状态。

本文将集中讨论一种专利技术,该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测量锂电池的充电状态以及剩余电量。

现有的电池电量监测方法
目前人们主要使用两种监测方法:一种方法以电流积分(current integration)为基础;而另一种则以电压测量为基础。

前者依据一种稳健的思想,即如果对所有电池的充、放电流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出剩余电量的大小。

当电池刚充好电并且已知是完全充电时,使用电流积分方法效果非常好。

这种方法被成功地运用于当今众多的电池电量监测过程中。

但是该方法有其自身的弱点,特别是在电池长期不工作的使用模式下。

如果电池在充电后几天都未使用,或者几个充、放电周期都没有充满电,那么由内部化学反应引起的自放电现象就会变得非常明显。

目前尚无方法可以测量自放电,所以必须使用一个预定义的方程式对其进行校正。

不同的电池模型有不同的自放电速度,这取决于充电状态(SOC)、温度以及电池的充放电循环历史等因素。

创建自放电的精确模型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数据搜集,即便这样仍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该方法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在完全充电后立即完全放电,才能够更新总电量值。

如果在电池寿命期内进行完全放电的次数很少,那么在电量监测计更新实际电量值以前,电池的真实容量可能已经开始大幅下降。

这会导致监测计在这些周期内对可用电量做出过高估计。

即使电池电量在给定温度和放电速度下进行了最新的更新,可用电量仍然会随放电速度以及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以电压为基础的方法属于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它仅需测量电池两级间的电压。

该方法基于电池电压和剩余电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已知关系。

它看似直接,但却存在难点:在测量期间,只有在不施加任何负载的情况下,才存在这种电池电压与电量之间的简单关联。

当施加负载时(这种情况发生在用户对电量感兴趣的多数情况下),电池电压就会因为电池内部阻抗所引起的压降而产生失真。

此外,即使去掉了负载,发生在电池内部的张持过程(relaxation processe)也会在数小时内造成电压的连续变化。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基于电池阻抗知识的压降校正方法仍存在问题,本
文会在稍后讨论这些原因。

电池化学反应及电压响应
电池本身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导致其瞬态电压响应。

图1a显示了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开始的电荷转移基本步骤(其它电池的步骤与其类似)。

电荷必须首先以电子的形式穿越储存能量的电化学活性材料(阳极或阴极),在到达粒子表面后以离子的形式存储于电解液中。

这些化学步骤与电池电压响应的时间常数相关。

图 1b显示了电池的阻抗范围,时间常数的范围从数毫秒到数小时不等。

在时域中,这意味着施加负载后,电池电压将随时间的推移以不同速率逐渐降低,并且在去除负载后逐渐升高。

图2显示了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下,对锂离子电池施加负载后的电压张弛情况。

考虑到基于电压的电池电量监测会产生误差,我们假定可以通过减去IR压降来校正带负载的电压,然后通过使用校正后的电压值来获取当前的SOC。

我们将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R值取决于SOC。

如果使用平均值,那么在几乎完全放电的状态下(此时阻抗是充电状态下的10倍以上),对SOC的估测误差将达到100%。

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根据SOC在不同负载下使用多元电压表。

阻抗同样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温度(温度每降低10°C,阻抗增加1.5倍),这种相互关系应该添加到表格中,而这也就使得运算过程极为复杂。

电池电压具有瞬态响应特性,而这意味着有效的R值取决于负载的加载时间,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将内部阻抗简单视为欧姆电阻而无需考虑时间因素,因为即使电压表中考虑到了R和SOC的相关性,负载的变化也将导致严重误差。

由于SOC(V)函数的斜率取决于SOC,所以瞬态误差的范围将从放电状态下的50%到充电过程中的14%不等。

不同电池间阻抗的变化加大了情况的复杂性。

即使是新生产的电池也会存在±15%的低频DC阻抗变化,这在高负载的电压校正中造成很大差异。

例如,在通常的1/2C充放电电流、2Ah 电池典型DC阻抗约为0.15Ω的情况下,最差时会在电池间产生45mV的校正电压差异,而对应的S OC估测误差则达到了20%。

最后,当电池老化时,一个与阻抗相关的最大问题也随即出现。

众所周知,阻抗的增加要比电池电量的降低显著得多。

典型的锂离子电池70个充放电循环后,DC 阻抗会提高一倍,而相同周期的无负载电量仅会下降2%~3%。

基于电压的算法似乎在新电池组上很适用,但是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在电池组只达到使用寿命的15%时(预计500个充放电周期)就会产生严重的误差(误差为 50%)。

两种方法取长补短
TI在下一代电量监测算法开发中选取了电流法和电压法各自的长处。

该公司慎重考虑了这个看似理所当然,但迄今为止尚人涉足的方案:将电流法和电压法相结合,根据不同情况使用表现最为突出的方法。

因为开路电压与SOC之间存在非常精确的相关性,所以在无负载和电源处于张弛状态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精确的SOC估算。

此外,该方法也使得有机会利用不工作期(任何靠电池供电的设备都会有不工作期)来寻找SOC确切的“起始位置”。

由于设备接通时可以知道精确的SOC,所以该方法免除了在不工作期对自放电校正的需求。

当设备进入工作状态并且给电池施加负载时,则转而使用电流积分法。

该方法无需对负载下的压降进行复杂且不精确的补偿,因为库仑计数(coulomb-counting)从运行初始就一直在跟踪SOC的变化。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对完全充电的电量进行更新吗?答案是肯定的。

依靠施加负载前SOC的百分比信息、施加负载后的SOC(两者均在张弛状态下通过电压测量获得),以及二者之间传输的电荷量,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确定在特定充电变化情况下对应于SOC改变的总电量。

无论传输电量多大、起始条件如何(无需完全充电),这点都可以实现。

这样就无需在特殊条件下更新电量,从而避免了电流积分算法的又一弱点。

该方法不仅解决了SOC问题,从而完全避免了电池阻抗的影响,而且还被用来实现其他目的。

通过该方法可以更新对应于“无负载”条件下的总电量,例如可以被提取的最大可能电量。

由于I R 降低,非零负载下的电量也将降低,并且在有负载情况下达到端接电压值的时间缩短。

如果S OC和温度的阻抗关系式已知,那么有可能根据简单的建模来确定在观察到的负载和温度下何时能够达到端接电压。

然而,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阻抗取决于电池,并且会随着电池老化以及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快速提高,所以仅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并没有多大用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 I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实时阻抗测量的IC,而实时测量则能够保持数据库的持续更新。

这种就解决了电池间的阻抗差异以及电池老化问题(如图3所示)。

阻抗数据的实时更新使得在指定负载下,可以对电压情况进行精确预测。

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该方法可以将可用电量的估算误差率降低到1%以下,而最为重要的是,在电池组的整个使用寿命内都可以达到高精度。

即插即用是自适应算法带来的另一大优点,该算法的实施不再需要提供描述阻抗与SOC 以及温度之间关系的数据库,因为这一数据将通过实时测量获得。

用于自放电校正的数据库也不再需要,不过仍需要定义了开路电压与SOC(包括温度)关系的数据库。

但是,这方面的关系由正负极系统的化学性质决定,而不由具体的电池型号设计因素(如电解液、分离器、活性材料厚度以及添加剂)决定。

由于多数电池厂商使用相同的活性材料(LiCoO2 以及石墨),因此他们的V(SOC,T)
关系式基本相同。

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

图4 显示了不同厂商生产的电池在无负载状态下的电压比较。

可以看出它们的电压值很接近,偏差不过5mV,由此可知在最差情况下SOC的误差也不过1.5%。

如果开发一种新电池,仅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而不像现在需要数百个用于不同电池型号的数据库。

这样就简化了电量监测计解决方案在各种终端设备中的实施过程,且数据库并不依赖于所使用的电池。

即使采用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商生产的电池,也没有必要重新编程。

这样,在实现电池监控IC即插即用的同时,精确度及可靠性也相应提高。

/p-7312793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