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软横跨装配

软横跨装配

二、软横跨调整
⒉ 调整处理 ⑴ 更换直吊线 ① 将硬梯挂至需换直吊线的上方(短直吊 线不用硬梯) ② 用滑轮组将直吊线卸载(短直吊线可用 紧线器)。 ③ 拆除旧吊线,安装新吊线。 ④ 松开滑轮组并复查调整符合要求,然后 拆除各种工具。
二、软横跨调整
⑵ 调整直吊线布置位置 ① 将硬梯挂至需调整直吊线的上方(短直吊线不 用硬梯)。为防止硬梯移动,应在挂硬梯的地方 安装一线夹或钢线卡子。 ② 用滑轮组将直吊线卸载(短直吊线可用紧线 器)。 ③ 调整横向承力索线夹或U型线夹至要求位置。 卸掉防止硬梯移动的线夹或钢线卡子。 ④ 调整直吊线长度,钢筋混凝土支柱调整开式螺 旋扣,钢柱调整杵头杆螺栓,保证上部定位绳呈 水平状态。
软横跨装配
一、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准备工作 ⒈ 人员:4~12人。 ⒉ 工具:接触网作业车、平板车、车梯、手锤、 紧线器、钢丝绳套子、U形挂环、断线钳、手板 葫芦、单滑轮、钢卷尺、安全带、梯子、安全防 护工具等。 ⒊ 材料:镀锌铁线、白油漆、毛笔、棕绳、钢丝 绳等。 ⒋ 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软横跨安装图等。
一、工作方法和步骤

⑵ 全补偿链形悬挂软横跨装配形式及节点类型图
全补偿链形悬挂软横跨装配形式及节点类型图
一、工作方法和步骤



各结点所代表的形式和含义: 节点1、2是软横跨在钢支柱上的装配形式(1表示非站台,2表示站台 侧),节点3、4是软横跨在钢筋混凝土支柱上的装配形式(3表示非 站台,4表示站台侧)。 各结点所代表的形式和含义:结点Q1:全补偿链形悬挂中间定位; 结点Q2为道岔处一支全补偿链形悬挂定位,另一支半补偿链形悬挂道 岔定位(L型); 结点Q3为道岔处一支全补偿链形悬挂定位,另一支半补偿链形悬挂道 岔定位(LY型); 结点Q4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下锚时的中间转换; 结点Q5为全补偿链形悬挂中间定位与半补偿链形悬挂非工作支相交; 结点Q6为全补偿链形悬挂下锚支中间转换升高。

接触网上部技术交底软横跨安装

接触网上部技术交底软横跨安装

软横跨预制
软横跨安装
软横跨调整
结束
软横跨预制技术要点:
1、软横跨预制时均要按照工程科下发的软横跨预制表进行预制。 2、软横跨预制均需在中心料库进行预制。 3、软横跨的横承采用LBGJ-70线材、中部及下部固定绳采用LBGJ-50线 材。 4、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一人按预制图中各分段尺 寸读数,一人用中性笔做标记; 5、按中性笔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预制横向 承力索或上部固定绳; 6、在横承力索线夹的U型环内安装上部吊线,预制上部固定绳,则在定 位环线夹的环内安装斜拉线,斜拉线安装要求同上部吊线;均采用直径 为6mm的不锈钢丝绳。吊弦预制图如下: 7、在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安装的支柱号, 然后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盘成圈。用铁线绑扎紧便于运 输;
当导高为6000mm 时,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轨面 向上6400mm, 中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7540mm 。
当导高为6450mm 时,下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轨面 向上6850mm, 中部固定角钢安装高度为7990mm 。
软横跨安装:
当软横跨固定角钢安装完毕后,后续施工顺序如下:
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及绝缘子等运送至现场,按标记分 散至各支柱; 2)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展开。根据软横跨预制图直吊线 长度,将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逐根联结; 3)软横跨柱顶端爬上一人。扎好安全带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大滑轮吊上 连接好,然后将大绳吊上,传入滑轮; 4)在下面的人,待上面将大绳穿入大滑轮后。用大绳的一端扎好绝缘子 串,此时上面的人作好准备; 5)下面的人拉大绳另一端,徐徐吊起横向承力索,当吊到支柱顶端时, 柱顶人员用一手抓住杵头杆(或杵头环),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 把环杵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装好; 6)当安装横向承力索时,一人爬到支柱上部固定绳角钢处,并扎好安全 带。抓住上部固定绳端部。当横向承力索安装好后,把上部固定绳杵头杆 与固定角钢孔(钢筋混凝土柱为开式螺旋扣与固定底座夹板)相连结,带 上球形垫片,然后拧上2个螺母。软横跨的一边即安装完成;

软横跨安装

软横跨安装

软横跨安装13.1软横跨测量、计算13.1.1适用范围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混凝土支柱和钢柱接触网软横跨的测量和计算。

13.1.2作业内容接触网软横跨的测量和计算:绘制测量示意图、现场测量、数据整理、计算、填写计算单。

13.1.3技术标准1如最高轨面股道为曲线,应以轨面连线中点为标准。

2支柱位于站台上,还应测量站台边缘至支柱内缘(钢筋混凝土柱)或外缘(钢柱)的距离。

3根据测量数据,即可计算 CX1、CX2 和各股道线间距。

4测量数据精确到 mm。

13.1.4施工准备1按照表 13.1.4-1~表 13.1.4-3 的要求,做好劳动组织、施工机具、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

(1)劳动组织表 13.1.4-1 劳动组织(2)工机具表 13.1.4-2 工机具397工具。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清楚作业标准和注意事项。

13.1.5软横跨测量、计算工艺程序1工序流程图图 13.1.5-1 工序流程图2操作程序(1)施工准备1)按照 13.1.4 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送工车把测量人员和工具送到测量地点,防护人员按职责做好防护工作。

398(2)测量 1)测量准备:根据施工设计平面图绘制测量示意图。

2)现场测量图 13.1.5-2 软横跨测量示意图① 电化股道曲线超高及基础面相对标高的测定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 13.1.5-3),现场计算出 H 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图 13.1.5-3 电化股道曲线超高测量示意图399② 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 50m 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 CX1、CX2、(或CX1′、CX2′)和各股道间距 a2、a3、a4、a5 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 13.1.5-4)。

接触网工程 第五章 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 第五章  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第五章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 技术标准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软横跨预制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第8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

第8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

第八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软横跨装置是车站多线路接触悬挂的支持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弹性好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稳定性差,调整不便的缺点。

第一节软横跨结构软横跨由支柱、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及连接零件组成,其结构形式如图8-1-1所示。

图8-1-1 软横跨结构图一、软横跨支柱与线索1、支柱软横跨支柱一般采用桁架式钢柱,只在跨越四股道及以下的小站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

软横跨由两棵支柱构成一跨式,最多跨越的股道数不超过8道,超过8道时采用两跨或三跨式。

软横跨根据跨越的股道数目的不同,一般采用13m或15m钢柱,它承担着接触悬挂及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荷。

2、横向承力索横向承力索承担着悬挂及软横跨装置的全部垂直负荷,为减少支柱容量,横向承力索弛度较大,一般为横向跨距的1/8~1/10。

当软横跨悬挂6组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并列的两条承力索称为双横承力索,否则采用单横承力索。

横向承力索一般采用Gj-70镀锌钢绞线或LXGJ-80、LXGJ-100镀铝锌钢绞线。

3、上部定位索上部定位索用于固定纵向承力索,承担着纵向承力索传来的全部水平负荷,其状态呈水平,可略有负弛度。

一般采用GJ-50或LXGJ-50钢绞线。

4、下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用于固定接触线,承担着接触线传来的全部水平负荷,其状态及使用线材同上部定位索。

二、软横跨节点软横跨为多组接触悬挂的定位而设置,由于车站线路情况不同,对悬挂定位要求不同,软横跨的安装形式也不同,为了方便起见,把这软横跨装置划分成不同的节点,每一节点表示一种安装形式,这样就可以把不同形式的软横跨看成是不同节点的组合。

1、节点1、2节点1、2用于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索在钢柱上的固定,其中,节点1用于非站台侧,节点2用于站台侧,节点形式见图8-1-2及8-1-1零件表图8-1-2 节点1、节点2安装图软横跨固定角钢选用表表8-1-2采用双横承力索时,绝缘子由腕头挂板及V型联板与双横向承力索连接,其他零件不变,如图中所示。

普速线路软横跨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普速线路软横跨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普速线路软横跨安装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软横跨安装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安装技术标准 (4)4.3. 安装作业流程 (6)4.4. 安装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7)4.5. 安装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7)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软横跨安装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软横跨安装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12-15人4.1.2 工具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接触网作业车台1-22 车梯台 13 大绳滑轮组1:3 套 24 单大绳20m 根 25 链条葫芦 1.5T 个 16 钢丝套800mm 根 27 卡线器50-150 个 38 软绳套个 29 工具包个 110 皮尺100m 把 111 钢卷尺把 112 水平尺600mm 把 113 力矩扳手套 214 断线钳900 把 215 扭面器85-120 把 316 铁榔头把 217 木手锤(橡胶锤)把 118 记号笔支 119 测量工具测量仪或测杆套 120 安全工具21 防护工具4.1.3 材料序号材料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横向承力索计算组 1 已按尺寸预制2 上下部定位绳计算组各1 已按尺寸预制3 悬式绝缘子串软横跨结构确定或硅橡胶4 耳环杆600 根 25 杵头杆1300-1600 根 46 杵座楔形线夹50、70 个软横跨结构确定7 双耳楔形线夹50、70 个软横跨结构确定8 腕头挂板个软横跨结构确定9 V形挂板个软横跨结构确定10 球头连棍个软横跨结构确定11 横承力索线夹个软横跨结构确定或双横承线夹12 定位环线夹个软横跨结构确定13 U型线夹个软横跨结构确定14 杵座鞍子个软横跨结构确定或悬吊滑轮15 定位线夹个软横跨结构确定16 开口销个适量各种型号17 弹簧销个适量各种型号18 销钉个适量各种型号19 钙基脂润滑油袋 120 镀锌铁线 4.0 m 适量4.1.4 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软横跨安装图和计算预制表4.2.安装技术标准4.2.1 横向承力索分单横承力索和双横承力索。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

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1. 合用范围合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采集,包括路线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采集。

3. 技术标准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 0.5-1kN 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者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 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密切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 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 • 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 60mm ,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 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软横跨预制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暂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 $ 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3.7 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作业指导书

3.7  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作业指导书

3.7 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作业指导书3.7.1. 适用范围时速160公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软横跨、硬横梁钢柱基础测量 3.7.2. 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进行外部作业时提前将各点坐标计算完成才能进行放样测量。

3.7.3. 技术要求1、纵向测量的标准要求同JJWZYZDS-12、横向测量时,硬横梁两基础中心连线(即图中O-A-O1连线)应垂直于正线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º。

软横跨允许偏差不得小于3°。

3、两基础顶面标高应相等,允许误差±30mm 。

软横跨允许偏差 ±200mm 。

4、标记内容:支柱号、基坑限界、基础类型、基础顶面相对于辅助桩的高差。

3.7.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1、施工程序1)选择起测点和线路①选择正线上标准定位道岔或设计指定位置为起测点。

②选择正线为测量线。

图JZ-07—01三角形定位图B ACO 1O 2 Ⅰ 3 5标高辅助桩中心辅助桩中心辅助桩 标高辅助桩2)纵向测量定位①从起测点开始,根据设计跨距,沿钢轨逐尺丈量 ②在测定的轨腰上作好标记,仅标明硬横梁组号。

3)横向测量定位①股道较多车站运用三角形法定出两硬横梁钢柱基础的中心连线并在每根钢轨侧面做好标记。

股道较多车站应采用经纬仪测量,并每个钢轨侧面做好标记。

②根据设计的硬横梁支柱中心的限界并参考设计的横梁长度,确定横梁支柱基坑的中心位置。

在基坑的前后方各打一个中心线辅助桩。

4)基础顶面标高定位用水准仪测量未来基础顶面的标高,在附近各打一个标高辅助桩。

5)书写标记①写明基础限界,基础类型。

②写明基础坑顶面标高相对辅助桩顶的高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中铁XX局XX分公司XX线电气化工程XX项目部接触网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XXX审核:XXX批准:XXXXXXX--XX--XX批准 XXXX--XX--XX实施XX线XX项目部颁布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方法(1)测量①测量准备(2)现场测量①电化股道曲线超高的测定。

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2),现场计算出H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②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50m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CX1、CX2、(或CX1′、CX2′)和各线间距a2、a3、a4、a5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3)。

③测定d值置经纬仪于支A柱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d1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B柱的d2值(如图4)。

2.计算(1)手工计算①整理测量数据表(测量计算数据表见附表)。

②计算 a .支柱斜率 钢筋混凝土柱注:式中10.8m 为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支柱耳环孔至地线孔的距离。

钢 柱b .上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上= a 1′+a 2+……an+an+1′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d 1′=CX 1+S 2·δ1a n +1′= CX 2+d 2′=CX 2+S 2·δH 2钢 柱 a 1′ = C X 1′±d 1′=CX 1′±S 2·δ1a 4 ′= CX 2±d 2′=CX 2′±S 2·δ1钢柱小于外缘直立时取“-”,大于外缘直立时取+。

c .下部固定绳的总长L 下= a 1″+a 2+……a n + a n +1″ 其中钢筋混凝土柱a 1″ = CX 1+S 1·δ1a n +1″= CX 2+S 1·δ2钢 柱 a 1″ = CX 1′±S 1·δ1a n +1″= CX 2′±S 1·δ2钢柱小于外缘直立取“-”,大于外缘直立取“+”。

d.股道间距a,依前述实测及计算数据。

e.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上部固定绳间距离h=S3-S2其中钢筋混凝土柱为:h=10.8±H-S2钢柱为:h=15(13)±H- S2f.横向承力索悬挂点至最低吊弦点的距离f= h - 最低点吊弦长度g.估计最低点,计算l1、l2值h.计算各节点重量F单横承力索 Fn=0.719(a n+a n+1)+悬挂重量+节点重量+所承担绝缘子和分段绝缘器等的重量双横承力索 Fn=1.026(a n+a n+1)+悬挂重量+节点重量+所承担绝缘子和分段绝缘器等的重量注:节点重量查点重量表i.计算悬挂重量对横向承力索悬挂点的力矩和M0M1=a1(F1+F2+……+F i-1)+a2(F2+F3+……F i-1)+a i-1·F i-1M2=a m(F m-1+F m-2+……+F i)+a m-1(F m-2+F m-3+……F i)+a i+1·F ij.求软横跨最低点左侧与最低点相邻的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竖垂直分力利用公式进行软横跨计算,选择横向承力索最低点时:当求出的Y 值符合判别式0≤Y≤F i 说明最低点选对了,否则说明选错了;当Y <0时,则最低点应向左移;当Y >F i 时,则最低点应右移;如Y=0或Y=F 1,则说明横向承力索有两个最低点。

当Y=0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左侧,当Y=F 1时,另一个最低点在所选的最低点的右侧。

k T=l .求相邻两重垂吊弦的高度差Km .求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由于支柱挠度影响,算出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度后,按以下规则减去经验数据。

b 1 和b n 各减n×10mm (n 为股道数) 5股道以上:b 1 和b n 各减50mm 。

n .将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确认无误。

填入软横跨示意图。

1221三.技术标准1、如最高轨面股道为曲线,应以轨面连线中点为标准。

2、支柱位于站台上,还应测量站台边缘至支柱内缘(钢筋混凝土柱)或外缘(钢柱)的距离。

3、根据测量数据,即可计算CX1、CX2和各股道线间距。

4、测量数据精确到mm。

四.注意事项1、测量时应防止钢卷尺短接轨道电路;2、计算前应根据设计采用的材料、支柱、节点等对软横跨计算常用数据进行维护,以确保计算准确无误;3、初次使用应用其它计算方法进行校核,确定无误后运用。

4、测量时要加强防护,注意来往车辆。

附表:测量计算数据表10一.施工准备1组织2工具、机具3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艺流程2.操作要领(1)软横跨预制1)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接触线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2)用接触线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3)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一人按预制图中各分段尺寸读书,一人用红油漆做标记。

4)按红油漆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

预制横向承力索或上部固定绳。

5)在横承力索线夹的U型环内安装上部吊线,预制上部固定绳,则在定位环线夹的环内安装斜拉线,斜拉线安装要求同上部吊线。

6)在钢绞线断线标记点两端各用Φ1.6铁线绑扎两圈,然后用断线钳断线。

7)按计算长度,煨制回头。

8)在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安装的支柱号,然后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盘成圈。

用铁线绑扎紧便于运输。

(2)软横跨安装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及绝缘子等运送至现场。

按标记分散至各支柱。

2)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展开。

根据软横跨预制图直吊线长度,将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逐根联结。

3)将绝缘子和其他联结零件按图装配好,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联结的开式索具螺旋扣横向承力索的丝扣置于中间位置,上部固定绳的丝扣放到最长的位置。

4)软横跨柱顶端爬上一人。

扎好安全带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大滑轮吊上连接好,然后将大绳吊上,传入滑轮。

5)在下面的人,待上面将大绳穿入大滑轮后。

用大绳的一端扎好绝缘子串,此时上面的人作好准备。

6)下面的人拉大绳另一端,徐徐吊起横向承力索,当吊到支柱顶端时,柱顶人员用一手抓住杵头杆(或杵头环),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把环杵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装好。

7)当安装横向承力索时,一人爬到支柱上部固定绳角钢处,并扎好安全带。

抓住上部固定绳端部。

当横向承力索安装好后,把上部固定绳杵头杆与固定角钢孔(钢筋混凝土柱为开式螺旋扣与固定底座夹板)相连结,带上球形垫片,然后拧上2个螺母。

软横跨的一边即安装完成。

8)在软横跨另一边支柱顶端按前述方法安装钢丝套、大滑轮、大绳。

在上部固定绳处安装钢丝套、滑轮。

9)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当车站股道空闲时,迅速将软横跨运过各股道。

10)用大绳将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扎牢,然后拉大绳另一端,把软横跨吊起来。

11)横向承力索吊到支柱顶端时,上面的人员将杵头(或杵环杆)抓住,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把杵环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安装好。

解开绑扎横向承力索的大绳,卸下滑轮、钢丝套。

12)横向承力索安装完后,在支柱上部固定绳位置的人员,用接触线的钩钩住弹簧补偿器。

13)支柱下面的人员,开始逐渐紧上部固定绳。

上面的人与下面的人配合,把弹簧补偿器与固定底座相联结上,穿进固定角钢孔。

带上球形垫块、垫片、螺母,拧紧螺母,并带上防松螺母。

14)松开接触线,然后卸下滑轮钢丝套。

(3)填写工程记录。

三、技术标准1.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2.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标记为一道红漆,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

3.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4.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5.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6.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四、注意事项1.预制时线盘应支放平稳,不得倾斜。

2.直吊弦应按长度预先加工好,在软横跨预制时,直接装入横承力索线夹。

3.安装横承力索线夹、固定绳线夹时,安装方向应一致,安装下部固定绳定位环线时,安装方向上下应对直,线夹上带凹槽的一面与定位器的拉出值方向一致。

4.如为钢柱软横跨,则将随身带上来的角形垫块预置在安装位置。

5.搬运工程中,每串绝缘子均应有专人负责,同时各个节点的杵座鞍子不要卡在轨道上。

并注意勿使软横跨钢绞线短路轨道电路。

6.注意大、下滑轮应用小绳吊下来。

7.软横跨安装时不得与轨面接触(不应搭在钢轨上)以免影响信号正常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