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表演解说词

合集下载

宝华香道表演演说词

宝华香道表演演说词

宝华香道表演演说词宝华香道表演演说词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60度双手交叉鞠躬)首先,欢迎你们光临宝华沉香会所。

我是宝华沉香会所香艺师(—艺名),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品赏宝华的香道香艺。

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

潜心摄受入鼻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它点出神秘悠远的空间传递,兼具沉稳优雅的视觉。

香气如烟,烟形如画,丰富美丽,回旋飘忽,如音乐、如舞蹈,回味绵长。

我国用香、品香的历史悠久,可以说香始于远古,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普及于当代。

两千多年来的中国上层社会、文人墨客、高僧大德也始终以香为伴,对香推崇备至。

现在,由我来为各位嘉宾表演宝华的香道香艺,请大家静下心来,和我共享“宝华香道”的温馨和怡悦。

宝华香道演艺划分为古印香篆和隔火熏香两大部分。

下面我给大家表演宝华古法印香、古法拓燃和隔火熏香仪轨:一、介绍宝华云如意古印香篆的全套工具香篆打拓的必需品包括:香炉香灰香粉香篆香勺香铲香扫灰押火机香碟香席等等。

1.标准拓炉(香炉):香炉是最常见的香道用具,其外形各式各样,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

材质多为陶瓷、石料或金银铜等金属。

明清以来流行铜香炉,铜炉不惧热,而且造型变化多端。

其他材质的香炉,多在炉底放置石英等隔热砂,以免炉壁过热而炸裂。

2.香灰:也称牙灰,用于空熏炉和香炉中。

3.香篆:香篆又叫香拓,香印,香模。

这是古人玩香的一种方式。

香篆还有计时的功能,古人的香篆有很多玩法。

虽然香篆打拓看起来不难,但是想做好也不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宝华香篆的用香套具,均为“云如意”旗下开发的名牌产品,云自云南、云产自云南;如意出云南,好运不断,以香开运,结以香结缘,交四方如意之友。

4.七件套:这里说的七件套,是打香篆与空熏法中常用的七件套,有○1银叶夹:夹取银叶用;○2香匙:舀取香粉或小颗粒香木用;○3香筷:调和香粉,夹取香木用,亦称香筋、香箸;○4一种别针,别香包用;○5羽帚(羽扫)清扫香炉边的香灰用;○6灰押:处理香灰,做香灰造型用;○7香铲:压香灰,铲取多余香灰。

香道雅集解说词

香道雅集解说词

精心整理香道雅集解说词1、??活动开始:各位嘉宾大家好:很荣幸能和大家相聚在??????????????????????????????,我是今天是引香人,今天的雅集是一场很高规格的品香会。

在古代也称香席,源自唐代宫廷的隔火茗香,穿越千年岁月尘埃,让我们在优雅的香道中放下尘世的琐碎,忘却疲惫,相忘于此。

我们的雅集就要开始了,请允许我叨扰几句君子之约。

请我们到场的香友将手机调整到静音状态,香席之间请勿大声交谈!!!2、??香道师出场——行礼——汉礼现在有请我们的香道师。

香道师在香席中称香元。

现在香元给我们行的是汉礼。

汉礼是汉族的礼仪,华夏名族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也源自我们优秀的礼仪文化。

3、????调息—观赏香道表演之前,让我们跟随老师共同进行一个调息的活动,让我们的呼吸更加顺畅,深长。

请大家选择最舒适的坐姿,挺直腰背,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之上,随着这美妙的旋律,逐渐放慢我们呼吸的节奏,放松我们的面部表情,鼻吸口呼三次。

4、??赏香????香席中所使用的香,并非市场上所见的一般香料,而是十分名贵的沉香,沉香一直被称为植物界的黄金,不但是贵重香料,也是珍贵的中药,《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都有明确记载。

沉香能入人体的六经,调五脏,平心静气,温肾暖肾,常时间吸闻对调理睡眠、美容养颜、调节肠胃功能、心肺功能以及降血脂降血压都有很好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又发现沉香中的很多有益成分都有抗癌作用。

日常熏用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心情愉悦。

接下来请欣赏我们的香道表演并品闻沉香。

五.??首先香道师会给大家展示我们香道专用工具“君子之器”俗称7君子。

首先火筷??用于夹碳,捣松香灰;香筷??用于夹取原木香材;灰压??用于压整灰型;香勺??用于舀取粉状香材??羽尘??用于清理炉壁;香针??用于开火窗;香夹??用于夹取云母。

二、程序解说:1、备火香席可以说完美地结合了中国的五行,刚才我们香道师为大家展示的香道具就是金的化身(动作),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五行之火,备火是备什么呢?其实是“备心”,因为火主心。

香道文化宣传片解说词文案

香道文化宣传片解说词文案

香蕴古今·道藏万象一缕清香,感悟人生真理。

千载不息,品鉴万象妙趣。

中国香文化,源自新石器时期的一脉相承。

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它历经岁月更迭,几经变化,形成了集香品制作、品鉴的一系列文化体系。

香,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王公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雅之事,更是寻常百姓家养生保健的生活方式。

而伴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开拓,在驼铃声中,在浪涛之间,中国的香文化不断与各国文化交流融合发展。

香道,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宋朝陈敬所编纂的《陈氏香谱》,对香道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记载有香方一百多篇,以及香药的收储、香品、香茶、香珠等修制方法。

今天,香文化在不断传承古法技艺的基础上,更结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制作出了香牌、香珠、香囊、香口丸、妆品及各种功效的生活日用品。

例如夏日经常佩戴的“避暑香珠十八子”,精选有沉香、木香、白檀、薄荷、白芷、楠木、等香材,经过细细研磨调成香泥,放于手心反复揉搓,使其表面紧实光滑,随后将香泥填入模具压实,用工具剔除多余部分,预留出流苏穿孔位置,放到阴凉处自然风干即可。

十八子因每串以十八为数,有“祈福纳祥”的寓意,故得其名。

夏日佩戴,具有避暑驱秽、提神醒脑的功效。

同样工序制作而成的莲韵香牌,其香气萦绕,经久不绝,除了把玩佩戴、装饰、熏体之外,也常用于互相馈赠,表达情意!品味袅袅香蔼,洞察世事万千。

中国传统的香纂法,是古往今来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风韵雅事。

香炉内放置适量香灰,取香筷轻搅香灰至均匀松软,用香扫轻扫余灰入炉,香纂精置于香炉正中,将香粉慢慢填置于香纂上,再用香铲将香粉轻轻平铺开来,均匀平实的轻压至镂空图案之中。

此时,屏气凝神,将香纂垂直提取,用线香点燃香纂一端,但见余韵悠悠,轻烟如画。

一炉清雅香火,一盏莲心香茗。

以香传意,香知香惜。

远离俗世生活喧嚣的烦恼,感悟中国千年文化魅力,放空自我,找到心灵的归宿。

香道优美开场白

香道优美开场白

香道优美开场白
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清静之中。

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

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

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

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

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大大开发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香道馆香道体验讲解词及流程(隔火熏香)

香道馆香道体验讲解词及流程(隔火熏香)

香道馆香道体验讲解词及流程隔火熏香一、入定环节(话语讲解)香道,起源于中华文化,兴盛于中华文明,品香、斗茶、挂画、插花的相互结合,演化成为休闲与学养内外兼修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古时最时尚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东方世界。

下面,请跟随我一起进入香道的理想国度,一同领略香道的动人之妙。

请大家调整好舒适的坐姿,慢慢闭上双眼,放松眉心,放松双肩,放松全身,露出您莲花般的笑容;调整呼吸,吸入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呼出身体里的浊气、污气,慢慢睁开您的双眼。

行香过程必须全神贯注,屏息静气,暂且抛开世俗的功利和凡尘的执着,让心灵滑进祥和的时空。

香道表演形式有很多种,今天为大家演示的是隔火熏香,我国自唐宋以来就有了隔火熏香的方法,并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首先,来介绍一下香道用具(附带手势)。

隔火熏香需要准备的器具,除香瓶、香炉、香铲、香匙、羽扫及灰押外,还需要准备:1.火箸(zhu):用于夹取香碳或香料;2.烧碳盘:是放香碳或烧香时专用的盘子;3.云母片:用于导热的薄片;4.银叶夹:用来夹取云母片;5.点火器:用来点燃香料的专用点火器。

二、行香环节1.烧碳先将香碳点燃,烧制通红,如此品香时,才能完全无碳味。

2.捣松香灰——挖碳孔用香箸捣松香灰,便于空气流通,在香灰正中心挖出一个碳孔(大小够放香碳即可)。

3.入碳用香箸将已烧透的香碳,夹入碳孔,再用香灰盖上。

4.压香灰用灰押将香灰押成45度的小山形状,切匆压得太紧,以免空气过少使香碳无法充分燃烧。

5.打香筋(可省略)用香箸在香灰上打上香筋;6.打碳孔用香箸从香灰顶部正中心插入,通达香碳,形成一个通气孔。

7.放云母片用银叶夹夹取云母片放在气孔上;8.置香材将所要品香之香材,用香箸放至云母片上。

以上便是隔火熏香的行香方法。

二、品香环节今天演示所用的香料是沉香块,让我们近距离品赏一下纯正的沉香。

①品香时,以左手持炉底,右手半掩炉面,双臂展平。

②低头将鼻靠近香炉一至两拳的距离,缓缓吸气品香;③换气时,将头转向左边呼气,吐出浊气。

香道和茶道表演解说词

香道和茶道表演解说词

香道和茶道表演解说词焚香、品茗、挂画、插花,是中国古时文人的“四般闲事”,以闲养心,通过雅致之趣颐养情志、修身养性。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香道和茶道表演解说词,欢迎阅读。

香道表演解说词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fàn烟缥缈。

潜心摄受入鼻之香气,或馥fù郁yù、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它点出神秘悠远的空间传递,兼具沉稳优雅的视觉。

香气如烟,烟形如画,丰富美丽,回旋飘忽,如音乐、如舞蹈,回味绵长。

几千年文明的演绎,凭借对“香”的迷恋,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香道” 。

香道缘起于中华文化,兴盛于中华文明,萍乡、斗茶、侍花和挂画的相互结合,演化成为休闲与学养内外兼修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古时最时尚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东方世界。

今天我们邀请大家进入香道的理想国度,领略香道的动人之妙。

印香在唐时已经流行,现在的盘香即源自于印香。

其制作方法是用香印,即印香模、香篆模、框范、压印而成。

香匙:用于盛取香灰或香料;香铲:常用来处置香灰、平整香料,多为铜质;香压:用于压实香灰或香料;香扫:用于清扫香炉外壁,拭去余灰;香篆炉:香篆炉模具以各种吉祥符号与文字问图案;“福”字香篆:祝福到万家,幸福美满;“莲花”香篆:清雅高洁,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在香炉里倒入适量香灰,作为香篆炉的基底,有助燃只功用;用香铲打散整理香灰;再用香压将香灰压紧、压实;整理香灰这一过程必须全神贯注,屏息静气,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需要有扎实的地基,这一细节将影响到后续品香的效果。

如果香灰不磨平,将会令香粉松紧不一,香粉无法燃烧连续。

伴着晨钟暮鼓,伴着如水佳音,暂且抛开世俗的功利和凡尘的'执着,让心灵滑进祥和的时空。

将香粉放入香篆炉中,压成各类吉祥如意的图案,是古人玩香的一种方法,将时光变得悠长有趣。

沉香,四大香系之首,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发现,沉香中的某些成分,能作用于脑中枢,平静心绪、抗焦虑性失眠、抗细胞衰老和激发记忆潜能等。

幼儿园香道文案怎么写

幼儿园香道文案怎么写

幼儿园香道文案怎么写在幼儿园香道文案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写作:介绍香道的概念与特点、香道与幼儿的关系、香道对幼儿的影响、香道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等。

以下为一个500字以上的幼儿园香道文案示例:欢迎来到我们幼儿园的香道世界!在这里,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并感受到香道的美妙。

香道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艺术,更是一种培养孩子们内心平静、增强集中力和感官觉知的教育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香道的奥秘,感受它带给幼儿的魅力!香道,又称为修养之道,强调个体与自然、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和谐。

香道注重香的品质、气味的传达、心的净化,并通过香的燃烧与散发,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呼吸和感觉上。

幼儿正处于敏感期的阶段,通过学习香道,他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身心进行沟通,培养自我意识,提高自律及专注力。

香道不仅能够调节幼儿的情绪,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感官觉知能力。

每一种香味都有其独特的气息和特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嗅觉感受不同的味道,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力。

同时,在体验香道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够通过观察火焰的变化、感受烟雾的旋转等方式,锻炼视觉和触觉等感官能力,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力。

在我们的幼儿园中,我们将香道融入到了日常教育和活动中。

每天早上,孩子们会参与到香道的实践活动中,点燃香炉,配合着音乐,感受香味的散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孩子们用心去嗅闻香味,与自然共鸣,放松身心,平衡情绪。

此外,我们还会利用香道的原理,搭配其他课程活动,如绘画、手工等,创造一个更加有温度和美妙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对自己感官和内心需求的探索。

香道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带给孩子们内心的舒适和平静。

在我们的香道世界中,孩子们将能够感受到香道的美妙和影响,培养自己的感官觉知能力,提高自我控制和专注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园的香道世界,领略这一古老文化带来的神奇与魅力吧!。

中式香道表演精华版2小时流程解说

中式香道表演精华版2小时流程解说

中式香道表演精华版2小时流程解说中式香道表演精华版2小时流程解说香来自于天然,天然的芳香植物生机盎然,她的芳香伴随着呼吸沁入心扉,天然的香气成分使人产生愉悦之感。

香是人类共通的精神享受,它能唤醒我们内心种种美好的感受。

香料不同,气味芬芳不同,药性不同,用香方法不同,带给人的精神享受也谓之不同。

静心端坐之时,香料通过熏点、涂抹、喷洒等方式产生香气和烟形,使人身心放松、呼吸深入,周身毫毛孔窍开放,继而产生令人心神愉悦、舒适、安祥、兴奋等诸多美妙的感觉。

香前准备(5分钟):1.参加香席的人必须谨礼仪,尊和气,按主客次序就座。

2.为了不与香木之香气掺混,所着衣物不得使用香水、花露水等。

3.男性一般穿传统服装或西装(须系领带);女性可着裙子,以简朴大方为佳。

4.入香席前,取下戒指、手表等可能会妨碍闻香行为的物件。

5.香会结束前,不私语,不中途退席。

6.即使感到有些闷热,也不使用扇子,不开门引风。

(香室讲究通气不通风)7.拿稳香炉,勿使香材从香炉中滑落。

8.闻香时不随意评点香材之好坏。

9.如果了解其他流派的仪规,也须尊重当前流派的仪规。

10.顺时针传递香炉,香客轮流进行闻香。

11.焚香前要净手、净身,甚至沐浴更衣。

走近国香文化,感受香的魅力。

香的气息捉摸不定,需要配合您感性的心灵和丰富的想象力,产生出诗意的联想……一、清心入境(3分钟):场景:香客入场,行古乐二、香具置备(3分钟):场景:助手将香道表演用具,依次置放于香案上。

三、入场备香(5分钟)场景:香仪师入场,向香客逐一展示、介绍表演中将要用到的香具:现在为您展现的是国香香仪的第一道程序——备香。

香仪师正在为各位展示的是在表演中将要用到的香具:香席:承载拓香、隔火熏香表演之用。

香灰勺:取香灰之用。

灰押:整理香灰之用。

香匙:取香材之用。

火箸:松匀香灰、夹取香炭之用。

羽尘:清洁香具之用。

气孔锥:隔火熏香表演时,开火窗之用。

银叶夹:隔火熏香表演时夹取云母片之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道表演解说词
一炉香,一缕烟,既可静思,又能洞察梵烟缥缈。

潜心摄受入鼻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它点出神秘悠远的空间传递,兼具沉稳优雅的视觉。

香气如烟,烟形如画,丰富美丽,回旋飘忽,如音乐、如舞蹈,回味绵长。

几千年文明的演绎,凭借对“香”的迷恋,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香道”。

香道缘起于中华文化,兴盛于中华文明,萍乡、斗茶、侍花和挂画的相互结合,演化成为休闲与学养内外兼修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古时最时尚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东方世界。

今天我们邀请大家进入香道的理想国度,领略香道的动人之妙。

印香在唐宋时已经流行,现在的盘香即源自于印香。

其制作方法是用香印,即印香模、香篆模、框范、压印而成。

香匙:用于盛取香灰或香料;
香铲:常用来处置香灰、平整香料,多为铜质;
香压:用于压实香灰或香料;
香扫:用于清扫香炉外壁,拭去余灰;
香篆炉:香篆炉模具以各种吉祥符号与文字问图案;
“福”字香篆:祝福到万家,幸福美满;
“莲花”香篆:清雅高洁,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在香炉里倒入适量香灰,作为香篆炉的基底,有助燃只功用;
用香铲打散整理香灰;
再用香压将香灰压紧、压实;
整理香灰这一过程必须全神贯注,屏息静气,犹如“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有扎实的地基,这一细节将影响到后续品香的效果。

如果香灰不磨平,将会令香粉松紧不一,香粉无法燃烧连续。

伴着晨钟暮鼓,伴着如水佳音,暂且抛开世俗的功利和凡尘的执着,让心灵滑进祥和的时空。

将香粉放入香篆炉中,压成各类吉祥如意的图案,是古人玩香的一种方法,将时光变得悠长有趣。

沉香,四大香系之首,现代中医药学研究发现,沉香中的某些成分,能作用于脑中枢,平静心绪、抗焦虑性失眠、抗细胞衰老和激发记忆潜能等。

在古时,拥有一块上好的沉香,其时尚和奢华一点儿也不比开名车、戴名表、住豪宅一族逊色。

到了清代,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品香,国内上好的沉香及外国进贡的上等沉香锁在库房里,某天用多少,大内都要有记录。

填香入宫,是香道演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操作者需凝神静心,调整呼吸的节奏,手法柔中带刚,既可满足赏心悦目的怡情观赏,又有亲力亲为的喜悦付出。

用心感受香粉在手中由虚到实的变化,经过一番潜心的雕琢,一朵妙笔生辉的莲花已然绽放。

好似巧夺天工的画笔细致描绘,阴阳相生的搭配,向前在香炉中回环萦绕。

点香要用专用的打火机,点燃后香粉将顺序燃尽。

一炉初热,香蔼馥郁撩人,香云已从香篆炉中冉冉而上。

香云随环境、心境变化,显示各种婀娜姿态,专注于欣赏,心中宁静之感油然而生,悠然自得、恬然自在。

品香时,以左手持炉底,右手半掩炉面,双臂展平,轻扰香气,低头缓缓吸气品香,吸纳淡雅的清新之气。

换气时,将头转向左边呼气,吐出浊气。

一韵在天,彬礼相待,天平盛世香永续;
二韵在地,达人知命,五谷丰登世代传;
三韵在人,香丝万缕,以和为贵享安康。

品香炉传递,依顺序传递,从炉主左方递出;传递时,炉主左手持炉上端传出,主客伸出右手接炉,置于左手掌心;传递时需静心,动作轻缓平稳,分享自然的精华;品赏袭人的甘味,传载中华千年香文化,静享高雅精致的心生活。

致谢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