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优质学案.doc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 优秀公开课教案

南水北调 优秀公开课教案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

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4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基础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2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亿人。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2022年1月8日10时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22—2022年度供水开始202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12]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亿m3。

农业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

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南水北调学案

南水北调学案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预习案(学生展示)★目标引领•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即产生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特点、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读教材第62页,完成下列内容)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低于;2、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性,具体时空表现在:【应用提升一】1、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不是因为()A.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B.水资源浪费严重C.气候较干旱,耕地面积大D.深处大陆内部,蒸发旺盛2、下列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开采地下水B.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C.南水北调D.推广污水净化技术,在城市中用“中水”浇灌花草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读教材第64页,结合图3—3---2,填表)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阅读教材第65页,完成下列内容)(一)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缓解矛盾,利于社会。

2、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的,改善,缓解。

(二)消极影响:1、长江径流量,海水,盐度,水质。

2、可能引起。

3、东线工程范围内因,易发生。

4、东线工程又因,水质。

【应用提升二】1、南水北调工程将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A.控制地下漏斗区的进一步扩大B.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C.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2、东线调水工程对沿线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有利于沿线水生生物的生长B.沿线位地下水抬升,可解决用水紧张问题C.工程沿线可能使土壤盐碱化更加严重D.有利于沿线城市污水的排放※课堂案(合作探究、学生质疑、教师精讲)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原因是什么?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和人为)解决措施有哪些?(工程、生物、技术、管理)4、思考探究:我国的跨流域调水为何选定从长江引水?☆当堂达标——巩固案1、阅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时间、空间)(2)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3)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规划是: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游市江都段取水,利用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河进入。

南水北调中班教案

南水北调中班教案

南水北调中班教案教案标题:南水北调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南水北调的背景和意义。

2. 认识南水北调的主要工程和水源地。

3. 了解南水北调对中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习惯。

教学内容:1. 南水北调的背景和意义a. 介绍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b. 解释南水北调的概念和目的。

c.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对中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2. 南水北调的主要工程和水源地a. 介绍南水北调的三条主要通道:中线、东线和西线。

b. 介绍每条通道的起点、终点和经过的省份。

c. 引导学生理解南水北调的工程规模和复杂性。

3. 南水北调对中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a. 分析南水北调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作用。

b.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环保意识和节水习惯的培养a. 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惜水资源的必要性。

b. 提供节水的实际方法和建议,如修复漏水设施、合理使用水资源等。

c.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水习惯。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南水北调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知识讲解: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南水北调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工程。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南水北调的理解和意见。

4.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讨论如何改善和节约水资源。

5. 活动与游戏:设计相关活动和游戏,如水资源保护小报的制作、节水宣传海报设计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思。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PPT等多媒体资料,用于展示南水北调的相关信息。

2. 水资源利用情况的观察表,用于学生实地观察和记录。

3. 活动与游戏所需的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等。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观察实践和活动游戏等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对南水北调背景、意义和工程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或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评估。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课题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及优缺点。

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总结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们所知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二、师生互动过程【合作探究】1、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⑴降水总量不大,径流量的——、——变化大,径流量小。

⑵——资源配合欠佳(地多水少)加剧了北方缺水的程度人为原因:⑴工农业——人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⑵——、——严重;⑶⑷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2、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

•(2)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3、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原因:东线工程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学案:南水北调

学案:南水北调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比较“南水北调”三条路线方案优缺点。
方案
东线工程
知识点补充:
1、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
淡水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增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水污染严重
资源浪费
2、北方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河输水到
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
从上游引水到
上游
水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游
中游水库、
水库
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

下游地区;下游地区;流域
平原;地区;
下游
地区


优点
有可以利用
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可供水
时间:2015年10月26日
编写人:刘沂旺
审核:高二地理组
编号:
课题: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南水北调 学案

南水北调 学案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从长江流域调水的原因、三线调水的路线2、能力目标: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原因、三线调水的利弊、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结合知识窗的西气东输工程,进一步理解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学习,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图、表、文结合比较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优缺点。

【课前检测】 见检测题【梳理知识,构建网络】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调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世界水资源总量排序: 、 、 、 、 、 2、 我国水资源 空间上: 多 少, 多 少。

分布不平衡 时间上,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 分配不均( 多 少)和 变化较大3、【图表导读】表3—3—1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 (1)比较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北方人多、地多、水少的特征,也说明了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需从南方调水的必要性。

(2)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降水量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沿海和内陆、南方和北方的水资源数量相差悬殊【思考】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①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 时间上,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较大 (2)社会经济方面的水资源特点:北方地区人口和耕地占全国比重较大,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所以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还与污染和浪费严重有关 可行性: 【合作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有哪些?【合作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有哪些?(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2)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分别从 调水,以适应 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工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质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质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学习,能用自己的语言独立表达 “南水北调”的原因。

2. 通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初步掌握研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探究活动1(自主学习)3分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表1为“南方和北方人口、耕地等比较表”。

图1 导学一:归纳总结南水北调的原因。

(从水资源分布,水资源丰欠程度,水资源需求角度去分析)(完成学习目标一)探究活动二:(小组讨论,合作。

)5分钟材料二图2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图3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

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地区 人口 (%) 耕地(%) 水资源 总量(%) 人均水资源(m 3) 北方 44.4 59.2 14.7 747南方 50.6 35.2 80.4 3480表1图2 图3业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占1.5%。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20XX年全市用水大概是35.5亿立方米水,其中13%是地表水,7%是外调水,62%是地下水,18%是再生水。

专家指出,多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北京地下水正以年平均1.1米速度下沉,水位已由2021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21年的平均24米左右。

影响调出区调入区沿线地区导学二:社会影响:人口、居民生活、城市化、治安、稳定等经济影响: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就业等生态影响:环境、生物等(完成学习目标二)探究活动3:(归纳总结,思路建模 )5分钟资源调配类问题分析思路:1.分析原因,从资源分布、供需矛盾入手2.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

初中地理南水北调教案

初中地理南水北调教案

初中地理南水北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建设目的、调水路线等。

2.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地图和图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2. 运用比较法,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情况及其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分布如此不均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南水北调工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

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目的、调水路线、涉及省份等。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背景、意义、调水路线及工程难点等。

重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展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些典型实例,如丹江口水库、中线工程、东线工程等,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何影响?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并简要说明分布特点。

2.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列举至少三个对其建设和运行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或设备。

3. 写一篇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小短文,可以从工程背景、建设意义、调水路线等方面进行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线:<
(P26图及材料)
中线:
调水区: 有利:防洪
r东线一(长江口)
区域经济联系(一)
[教学目标]:
1、资源中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影响。

2、了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工程。

[教学过程]: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合作联系的重要形式是 o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西部地区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主要表现:
1、
2、
3、
4、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的不平衡,即资源。

原因
的不平衡。

(一)南水北调:
东线:
西线:
、影响:(P30阅读),有利:
中线一(汉江中下游)
高二地理学案3
4、南水北调首选东线开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水北调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气东输:
1、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
(三)西电东送:
1、水能丰富条件:①;②
2、中国水能丰富的三大地区:、、
3、西电东送线路:
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中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
是5. 5%、63. 8%,这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
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减少黄河
3-4题:

③在西北地区增加灌溉面积,全面发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回答下列5—7题。

5、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B、澜沧江
C、雅者江
D、
④破坏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汉江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6. 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7. 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一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白鳗、花鲤鱼苗,主要作用()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2004年底,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市郊白鹤镇的西气东输全线建成。

回答8・9题。

8. 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9. 对上海而言,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的好处是()
①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发展②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③有利于改善环境,减轻污染④有利于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 674公里。

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0-12题。

D.河流状况
t巩固练习】
2000〜2001年的竿见旱情使整个北方地区用水告急,南水北调工程再次引起固人瞩目,这项耗费巨
大的工程,是情势所逼.根据下表回答1—2题。

C.铁矿、煤炭
11 .天然气作为能源,
A.对大气污染严重
12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 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
(1)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电力构成以—电为主, 电为辅。

10・除天然气外,图示区具全国意义的资源还有
()
A. 森林、草场
B.水能、有色金属
D.铝土、石油 与煤炭相比()
B. 使用方便 D.开发利用难度小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
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6题。

13.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14.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 盐碱化。

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 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 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5. 对④工程正确的叙述是( ) A.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是三条南水北调线路中最佳的方案 C. 不论对水资源的调出区还是调入区,都有重大的生态意义 D. 在调水的同时,受水区也应该加强治污和节水工作 16. 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 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 、 自然原因:
B 、 人为原因:
(2) 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跨流域调水是利用 和 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

为缓解天 津和青岛水资源紧张局面,我国已成功建成 工程和 工程。

18、 读“某区域能源调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2) 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优质的
晋煤,原因 o
(3) 2011年元月,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日益加大。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双选) A. 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电力需求加大
B.渤海冰情严重,晋煤外运受阻
C.经济危机冲击,工厂开工不足
D.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
(4)请针对上题分析的可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