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初中语文阅读拓展能力比赛

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初中语文阅读拓展能力比赛
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初中语文阅读拓展能力比赛

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初中语文阅读拓展能力比赛

考试须知

1.认真填写试卷密封线内的参赛者信息。

2.将准考证及身份证放在桌子右上角。

3.进入考场须关闭所有的通讯设备、视听设备,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4.在考试中,应当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如发现任何作弊行为即取消考试资格;凡出现雷同卷一律作废。

5.考试开始后1小时方允许交卷。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草稿纸一并交给监考教师,不得将赛卷带出考场。

6.答题期间上洗手间必须举手示意,并由监考教师陪同。

7.本赛卷共14页,如有缺、漏页,请及时找监考教师更换。

一、填空题(共17小题,40分。1-16题各1分;17题4分)

1.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一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是,古代称为。

2.我国民俗中在门上贴春联是由挂演变而来的。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门上的。这副春联的上联是“新年纳余庆”,下联是“”。

3.古人称“金木水火土”为“五行”,视其为万物之源,认为“五行相生相胜”。“相生”是说二者,“相胜”就是相克,是说二者。例如,“土生金,金生”;“木胜土,土胜”。

4.下面作品中的句子属于假设复句的是,属于目的复句的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C.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D.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5.“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句中的“江表”指的是的广大地区。

6.“鸿门宴”是项羽兵临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当时刘邦驻军,项羽驻军鸿门。

7.《诗经·卫风·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指淇水。在今省。《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岱宗指。

8.“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一文。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诗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9.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

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后世又称“”。

10.汉代朝廷设立专门管理音乐的机关,叫,负责培训乐工,制定乐谱,搜集和整理歌辞并配以乐曲。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的、近于五七言的诗歌体裁。

11.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和等典故,抒写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理想和情思的迷恋以及幻灭后的怅惘。

12.自五四时期开始, (文体)被正式赋予“抒情或写景”的文学意蕴,是“叙事与抒情”的美文,成为与小说、诗歌、戏剧并驾齐驱的一种文学体裁。

13.洪深导演的《》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用完整的西方话剧导演体系来导演的话剧,剧本则是改编自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柔石的《》在同类“典妻”题材作品中,比许杰的《赌徒吉顺》和罗淑的《生人妻》都更深刻,也更具影响。

14.“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

15.“硬汉性格”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所创造的《》中的主人公而得名。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告诫人们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在暴力、死亡、失败面前要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保持男子汉的风度。卡夫卡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主人公叫K,作品没有结尾,所以对它的解释也是无止境的。作品的未完成性是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16.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他人就是地狱”是他的作品《》中的名言。“黑色幽默”作家群中最有影响的是海勒,他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经典性的作品。

17.结合这幅漫画的画面,具体分析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意思。(4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题(共8小题,3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22题。(14分)

博浪沙

(元)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

18.“祖龙”所指的是:(2分)

19.诗中涉及了两个历史典故,试加以说明。(4分)

20.诗的三、四两句的字面意思是:

(4分)21.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从借古讽今的角度来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意思?(2分)答:

22.唐代诗人章碣写过一首题为《焚书坑》的诗,与这首《博浪沙》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诗的原文是:“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5题。(16分)

题燕太子丹传后

(唐)李翱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於齐桓,曹沫①功成,荆柯杀身,其所遭者然也。及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②?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注:①曹沫:即曹刿。相传齐国君与鲁公相会,曹持剑相从,扶持齐国君与鲁国订立盟约,收回了鲁国的失地。②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据《燕丹子》记载,燕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置丰宴款待。席中令美女弹琴助兴。荆轲称赞她的琴弹得好,并说自己最爱她的手。燕丹遂砍下弹琴女的手,用玉盘装盛着献给荆柯。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函.匕首入秦,劫始皇

(2)及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

(3)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

....

24.将下列文字译成现代汉语。(4分)

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

答: 25.作者李翱认为荆轲刺秦王之举“陋矣”。他的这一不同于以往的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试作分析。(6分)

答:

三、现代散文阅读题(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31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

..。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片的双季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他们大多数连县城也没有去过一次,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早稻和晚稻就像生长在不同季节里的一对姐妹,一长一短是她们的宿命。有些乡间文人形容早稻像个红颜薄命的女子,短得如报刊上的小品文,刚一入眼就已到结尾,来不及让你思索和回味。早稻草因为生长期短,而且草秆纤维粗糙,个体短小而生硬,除了晒干后成为牛羊的饲料外,大抵没有太大的用场,因此常被撒入田中,当作绿肥还田。晚稻的生长期比早稻要长得多,一般都在三两个月,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每年的十月中下旬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晚稻就像T台上的模特,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晚稻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脚踏式打谷机发出震耳的轰响,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颗粒归仓。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起来,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添上了一种美妙的诗意。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一直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完整的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吃的是草、挤出来是奶的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他们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股绳,然后把三股绳子汇聚起来,变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用来给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搓绳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在平原地带,稻

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尽管稻草火力不强,烧起来需要专人侍候,有点麻烦,但它能让村庄

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烹饪出独特的农家风味。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只有一床薄薄的老棉被当作铺盖。木板不仅生硬少弹性,而且根本无法防寒保暖,此时乡人便有了铺垫稻草的方法。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让贫寒的日子加快向前。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却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蚕丝被,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时时感到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了。

(选自2008年2月《散文选刊》)26.第②段中“闲笔”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27.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8.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何种表达手法?要表达什么意思?(2分)

答:

29.以下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

.....是(2分)

A.第二段文字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起到了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的作用。

B.孩子们在草垛中嬉戏,他们的笑声为山乡增添了活泼和童趣,增添了真实的生动。 C.文章选取了一些农村生活的典型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自然。 D.作者说“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表达了他对童年的留恋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30.作者将“温软”一词入题,点睛传神。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它好在何处。(6分)

答: 31.有人认为应把第①段改成:“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想起了一辈子耕耘和劳作的父辈。想起父辈,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改后的文字和原文哪一个更合理?简要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答:

四、现代小说阅读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2-35题。

法律门前

(奥地利)卡夫卡

①在法律门前仁立着一个守卫。一个乡下男子走到这个守卫面前,恳求进入法律大门。不行,守卫回应道,他现在不能让他入内。那个男子想了想,接着问道,他是不是可以等一会儿再进去。

②守卫告诉他:“这是有可能的,但现在不行。”

③由于这扇通向法律的大门与往常一样敞开着,而此时守卫又往旁边站了站,于是,男子弯下腰,想透过大门向里边张望。当守卫看到这一幕时,笑道:“如果它是如此地吸引你,那你尽可以不顾我的禁令,试着走进去。不过注意了,我可是大权在握的。而且我只是最低级别的守卫。在里面,每个厅堂之间的大门都有守卫,他们一个比一个更有权力。光是瞅一眼第三个守卫就足以让你肝胆俱裂了。”

④那个乡下男子可万万没预料到困难会如此之大,他以为,法律大门应该对每个人都随时保持敞开。然而,当他现在定睛端详这个身着皮大衣的守卫时——他看到了他的又高又尖的鼻子,还有他那细长、乌黑的鞑靼式胡子——他决定,在获得通行许可之前,还是一直在此等待比较好。这个守卫给了他一把凳子,让他在门边坐下来。就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那里。他尝试了很多次,让守卫给他放行,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央求着守卫。而守卫却不时地对他盘问这,盘问那——询问他的老家以及其他许多事情——这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就像是大人物们常提的问题一样。不过,守卫最后总会说,还是不能为他放行。那个男子为这趟行程置办了不少物品,而他将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用来贿赂这个守卫。虽然守卫对于礼品来者不拒,但他嘴上却说:“我之所以接受这些东西,就是为了让你相信,你什么都没错过。”

⑤在这些年里,男子几乎从没有把视线从守卫身上移开。他忘掉了其他的守卫,这第一个守卫俨然成了他进入法律大门的唯一障碍。在开头几年里,他总是大声咒骂着这个不幸的遭遇,说一切都是天意弄人。再后来,当他变得垂垂老矣了,他就只是对着自己咕咕哝哝,愤愤不平了。他变得小孩子气十足。而且,经过长年对守卫的研究,他还分清了守卫皮领子上的那些跳蚤。他同样也恳求那些跳蚤帮他一把,让守卫改变主意。最后他变得老眼昏花,以至于都分不清楚,到底是周遭变得更加黑暗了,还是他的眼睛在作弄他。然而现在,他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这丝光亮从重重的法律大门中透射出来,虽然微小却无法被抹杀。眼下,他已经濒临死亡。

⑥而就在他瞑目之前,他脑海中一辈子的经验都汇聚成了一个问题,可至今,他都还没向守卫提出这个问题。由于身体已经僵硬,他无法再站立起来,因此他只有向他挥手。

⑦此时,因为两人之间悬殊的高度差距使得男子处于绝对的劣势,守卫只有朝他深深地弯下腰,问道:“你现在还想了解什么?你可真不知足。”

⑧男子说:“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追求法律的真谛。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除了我以外

竟没有人要求进入法律大门呢?”

⑨守卫看出,男子马上就要咽气了,为了让他在弥留之际仍然能听清自己的话,守卫对着他近乎咆哮地吼道:“其他人可没法在这里得到通行许可,因为这扇门只为你而开。我这就关门下班。”

32.小说第⑤段中,“这丝光亮从重重的法律大门中透射出来,虽然微小却无法被抹杀”象征了什么?(2分)

答: 33.分析文章对乡下人的心理描写,阐述这篇小说的情节发展有什么特点?(4分) 答: 34.小说第⑧段,在乡下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问:“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追求法律的真谛。可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除了我以外竟没有人要求进人法律大门呢?”作者借乡下人之口所说的这句话相当辛辣、深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35.小说中的乡下人等了一生也没能进入法律的大门,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认识。(4分)

答:

五、现代论述文阅读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40题。

历史的机会是怎样失去的?

钱理群

①还是在我与子平、平原一起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时,我们就曾思考过一个问题:尽管20世纪中国文学在其发端期,即有了“走向世界文学”的意向,而且确实出现了鲁迅这样的世界性的大作家——鲁迅的思想与文学和同时期世界思想、文学发展趋向是一致的,几乎达到了同一水平。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为什么我们的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距离却越来越大了呢?这里的原因自然十分复杂,有待于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有一个事实却很值得注意,即我们错过了历史提供的三次机会。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我们发现,曾经有过三次全球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冲击着亿万人的心灵,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就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后世界殖民帝国瓦解,第三世界兴起(包括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二十年代的兴起,三十年代的席卷全球,五十年代的兴盛,六七十年代的危机,八十年代的改革浪潮。这三次历史性事件,曾带来了全球性的大震荡,大分化,大瓦解,大困惑,同时也为世界思想与文学的大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西方世界通过对一、二次世界大战及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产生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与文学艺术。随着世界殖民帝国的瓦解,欧洲中心主义的幻

灭,又孕育着东、西方文化新的融汇。前几年发生的拉丁美洲文学的爆炸,显然与世界殖民地帝国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兴起存在着内在的深刻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危机,更是直接产生了帕斯捷尔纳克、昆德拉的文学。以上几个方面正是构成了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的几个高峰。我们说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也主要是与上述世界文学高峰比较而言的。

③应该是,历史本没有亏待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殖民帝国的瓦解,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危机所造成的全球性震荡中,中国处于中心地带,无论人的命运变化,人的心理、情感、意识、观念的变革,人性的改造、曲扭、升华……人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嬗变,其深度、广度都是世界其他国家所难企及的。这本来是为思想与文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前提、条件与机会的。然而我们不但没有抓住历史所提供的机会,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文学的前列,而是坐失良机,反而拉大了与世界文学的发展距离。且看看在历史提供的同等机会面前,当世界各国都在乘机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将本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推向新的水平时,我们在干什么吧。首先,总是有人跑出来设置种种的“禁区”,这也“不准”讨论,那也“不准”描写,又规定无数清规戒律。说穿了,无非是将反思历史的权利垄断在少数人手里,一切由他们作出结论,思想家、文学家的任务仅仅在于用逻辑的推理与形象的描写来证明先验的结论的正确。可悲的是,根深蒂固的奴性传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作家总是在这关系思想、文学生命与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上,作出屈辱性的让步。结果怎样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我们的“抗战文学”里只有一片颂歌,根本不敢触及战争中的矛盾、苦难,更谈不上深刻的反思;标志着殖民主义政策破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文学仍然高唱最肤浅的凯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过去了,我们的文学除了歌颂斗争的胜利,就是停留于感伤的悲叹。这不能不使我们想起鲁迅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说过的话:“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己经自己不觉得。”我以为,鲁迅的批评切中了我们的20世纪中国文学(含当代文学在内)的要害。缺少思想与艺术的独立性,缺少“正视淋漓的鲜血”的胆识,陷于“瞒与骗”的大泽,这正是我们终于错过了三次历史机会的作家主观的重要原因。而且可以断言,我们的文学如果继续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与世界文学的距离还会继续拉大。

④当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仅仅是一个前提;还有一个是否按照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去“看到”与“写出”的问题。20世纪中国文坛上,也出现过一些敢于“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作家与作品,但他们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与描写,常停留于政治的、伦理的层次,常陷入对于现实及现实中的自我直接、简单的描摹,他们缺乏足够的思辨力量与艺术想象力,始终不能进入形而上的层次,创造出超越现实时空与自我的审美的艺术世界。以西方文学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与我们的抗战题材文学相比较,以拉丁美洲爆炸文学与我们的一些作品对民族革命的反思相比较,都可以

明显地看出我们的作家在思辨地艺术地把握世界上的一些差距,而这又与我们这个民族思辨力、艺术想象力不足的弱点相联系。这就涉及我们的民族素质,知识分子的素质与作家素质上的一些更加根本的问题。

⑤正视这些差距与弱点,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也会激励我们,作出更加自觉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与改造民族与知识分子、作家的素质入手,逐渐缩短与世界的差距。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清醒的反省、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再不能阿Q式地始终“自我感觉良好”了。

36.用尽量简明的文字解释题目中所说的“历史的机会”的含义。(2分)

答: 37.第①段,作者认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距离越来越大,是我们错过了历史提供的三次机会。请具体说明是哪三次机会。(3分)

答: 38.试结合此文分析哪些原因使中国文学坐失良机,拉大了与世界文学的距离。(6分) 答: 39.作者认为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做?(4分)

答: 40.本文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

答:

六、写作题(30分)

41.阅读下面微型小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地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让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的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只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让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地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路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

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去了。她是要帮我寄信,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600

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2-09-27T16:12:31.873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46期供稿作者:贾爱英[导读] 语文拓展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辨别事物的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拓展探究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四川通江县二中贾爱英语文拓展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辨别事物的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拓展探究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想真正切实的推行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语文拓展式教学不是表面的拓展阅读,拓展练习,而是教学空间的拓展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为:着重完成基本任务和知识教学任务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对于塑造青年一代的灵魂,培养青年一代的人格魅力,是其它学科难以伦比的。所以,语文课的素质教育,更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的开放教学。当然,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还必须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拓展式语文教学空间的延伸开拓其实就是突出"四个延伸",即: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包括课外阅读)延伸;从书本知识向社会延伸;从学校向社会延伸;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学手段延伸。 二、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要注重目的性 确定目标,明确重点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前提。在语文拓展教学活动中,目标及其重点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起到先决性,指导性的作用。教师再对教材进行认真处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划分教学内容,选定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对目标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将拓展式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导向锁定,突出某一侧重点,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与共鸣,最大限度地拓展对原作的理解。如果不注重拓展内容的目的性,拓展内容与文章的教学目标严重脱节,就会造成拓展的画架子,起到得不偿失的作用。 三、语文教材内容的拓展要注重衔接 注重衔接,层层深入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关键。由于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引伸和展开,因此,在拓展教学活动中必然以原文为载体来进行。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入手,并以此为有效的载体,在拓展活动中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重点突出。在问题的设置上突出导向性,梯度性,在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文脉,理解情节,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点等内容。教师对拓展重点的具体解读和拓展内容的衔接是展教学功效落实与否的关键所在。掌握特点,举一反三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内核。拓展就其本意来说,是一种学习迁移,它需要学习者对原知识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并在相似的学习情景中进一步展开。就某一篇文章来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是拓展活动的最终教学宗旨。由于学生对一些新知识从未接触,必然的会产生茫然懵懂的感觉,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相关特点,尤其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掌握规律,如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写景状物,伏笔照应,推敲文字等等,在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再结合课文认真分析,细心领会,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一般特点。要真正体现"拓展"的教育意义,就必须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进行"举一反三"的迁移式学习,学生在与老师一起分析技巧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经验加以运用或对照,使学生的认识从知识性的理解上升到实践性的感悟,尽可能地实现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拓展活动要多样化,形式轻松自由 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拓展,课堂上的拓展不应该只是教学课件的简单知识罗列。拓展式教学常用的训练方式有: (1)书写训练:书写不仅仅是写几个字的问题,而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生学习的思维态度,学习习惯,是我们这无形间培养了学生生活,学习的严谨作风,无形间开拓了语文教学的空间。(2)出作文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在作文中。而好作文(我个人认为)从来都不是老师改出来的,写作苗子从来都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只是我们老师好方法的激励罢了。(3)开展朗诵,辩论,演讲活动,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多种语文教学形式的扩展使学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这是原来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五、使训练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就我个人认为,只要我们真正把它放在更广阔的空间来加以思考,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突破口,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核心,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开放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完全可以的。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标志。如果说课内的情景式训练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课外的任务式作业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因为,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问题情景之中,并很好地解决问题,才能算是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认为,"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拓展教学落到实处的一个标志。 拓展不只是内容和时空上的延伸,更是学习方法,教学观念以及师生关系的更新和转变,在拓展式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应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教师是这种平等关系中的首席,师生关系也必将由传统的"师教生学观"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共生互学观"。如果真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那么,拓展式教学对于教育理念的更新所起的作用必然是十分深远而颇具前瞻性的,它必将对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臵上;不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论语》)(1分) (2)□□□□□,关山度若飞。(《木兰诗》)(1分)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2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人,是jiàn wàng()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2)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rěn jùn bù jīn()的笑容。(4)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lín cì zhì bǐ()。 (1)健忘(2)拮据(3)忍俊不禁(4)鳞次栉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 ..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起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 ..,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 ....,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C(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修饰讲语法)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作者:————————————————————————————————日期: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

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做嫁衣。 四、拓展延伸要把握拓展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忘了语文姓什么?本想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的资源,加深对教学内容

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3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 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洗濯./烧灼.炫.耀/头晕目眩.B.慰藉./嫉.妒告罄./惟吾德馨. C.炽.痛/叱.咤点缀./因病辍.学D.泯.灭/器皿.纯粹./猝.然长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证据确凿人声顶沸机构臃肿搏学多才 B.仰慕之情家瑜户晓妇儒皆知鞠躬尽瘁 C.深恶痛疾出言不逊匿名举报诘责当局 D.器宇轩昂禁固思想张惶失措颔首低眉 3.下列与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B.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C.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5.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 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 1

初中语文知识拓展(原创,非应试)

语文字词积累 常见,明白词义,运用不熟练 风景、静物 草木葳蕤(wei rui 2)柏树苍幽野草荒藤松涛如怒/ 纤毫毕现/ 山野、荒野、旷野砾石/ 细雨霏霏疾风骤雨云横风狂暮色四合落日熔金/ 屋舍俨然/ 孤烟寥寥/ 松涛如怒/ 疾风骤雨云横风狂夜深露重/ 大漠孤烟万里长河浩瀚深海/ 通衢大道市井深巷 人物情态、动作 浪掷/ 穿凿附会张口结舌照本宣科/ 死样活气/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絮语/ 紧锣密鼓/ 轻描淡写/ 前言不搭后语/ 粗声大嗓/ 口笨舌拙/ 不明就里/ 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推己及人/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大惊失色无可奈何神采奕奕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喜出望外、忐忑不安、心慌意乱、胆战心惊、心旷神怡、心花怒放、乐不可支/ 三复斯言鞭辟入里/ 臊眉耷眼(羞愧、窘迫)/ 事与愿违大相径庭/ 经天纬地虚怀若谷/ 见识广博才华横溢/ 三令五申/ 斧正/ 耳提面命 人、生命、生活、世界 游侠浪客孤胆英雄/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筚路蓝缕/ 越山渡洋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亘古不变/ 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物走星移/ 积重难返/ 长年累月/ 历久弥新/ 乏善可陈/ 人事音书/ 倾盖如故/ 疏狂(青春不应当有一种游侠浪客的疏狂吗?或者两手空空依然义无反顾的勇气)枕戈待旦(可用于形容中高考备考)/ 公序良俗/ 藩篱 *附加词(好玩的词) 剪草为马撒豆成兵 九头身:指头和身高的比例为1:9,最美的身体比例 见(xian)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老子 三纸无驴:写了三张纸,还没有见到一个“驴”字。讽刺废话连篇,不着边际,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马上风:性交猝死 打秋风:假借名义、利用关系向人索取财物或赠与的一种社会现象。 仙人跳:鸡喊捉贼,男女骗子唱双簧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口口口口口口。(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南宋诗人赵师秀《约客》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独坐灯下的寂寞心情。(2分)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分) ④口口口口口,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⑤请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按拼音写词语。(4分)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②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wān yán()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③“jūgōng jìnCuì(),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④希望你能够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作为借鉴,以免chóngDǎo fùzh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 ..,我心里隐隐作痛。 B.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 ..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2016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广东省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 1.【答案】(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识记性知识。 【考点】古诗文默写 2.【答案】(1)健忘 (2)拮据 (3)忍俊不禁 (4)鳞次栉比 【解析】平时要注意常见字的积累。尤其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如“健忘”不能写作“键忘”,“拮据”不能写作“节据”,还要注意“忍”“鳞”不要添加或减少笔画。 【考点】字形 3.【答案】C 【解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形象逼真,更强调形似,真假难辨。而句意是说老师把语法讲得生动形象,成语与句意不符。A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B建树:建立的功绩。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考点】词语 4.【答案】B 【解析】“原来”和“因为”都表因果关系中的原因,不用改正。 【考点】病句

5.【答案】示例:丰富你的知识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性情净化你的灵魂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观察例句的句子结构,发现画线部分都是“动词+你的+名词”结构,还要注意例句强调思考对人的益处,所以作答时要注意内容上要突出阅读对人的视野、性情等各方面的益处。 【考点】仿写句子 二、 6.【答案】(1)异:感到诧异 (2)属:类 (3)规:计划 【解析】(1)“异”后面带了宾语“之”,可以判断出“异”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诧异” (2)“属”是一词多义,在此处翻译为“类” (3)“规”是“计划”的意思,现在“规划”仍保留此意。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7.【答案】(1)(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考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8.【答案】D 【解析】成语“柳暗花明”出自陆游的诗《游山西村》,并非出自《桃花源记》。 【考点】文章内容 9.【答案】C 【解析】A名词,书籍/动词,写;B如果/好像;C均为停止;D接着/占据。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10.【答案】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根据句中动作行为存在的时间先后顺序和句子结构来进行判断。句子的主语是亭林先生,“呼老兵诣道边酒垆”是其最初行为,“对坐痛饮”是接下来的行为,“咨其风土”与“考其区域”结构相同,都是动宾关系的句子,故在这三处中间断开。 【考点】文言文断句 11.【答案】①勤奋好学;②注重实地考察;③治学严谨;④学习专注。 【解析】解题时注意从人物的行为人手,进行归纳。如文中写亭林先生手不释卷,即使外出都带着书,可见其勤奋好学;注重到边塞考察风土人情,如他经常叫老兵和他同饮,询问边塞风土情况;他治学严谨,一旦发现与自己平生所听说的情况不同时,就要打开书本考证,可见其严谨认真;在马上背诵书籍时,即

浅谈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施

浅谈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施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拓展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文 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是把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一些课外内容引入课堂,以此来帮 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教材文章的内涵和意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 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规律,达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夯实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拓展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 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先“厚实”起来。“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师一桶水才能教 给学生一杯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当然是认真地学习,广泛地博览,不断地积累。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之前,教师就要认 真阅读《中国文学史》,必须充分了解杜甫一生经历的四个时期及创作特点,教师有这些知 识做前提,才能把握好教材诗歌的内涵,才能很好地开展拓展教学——在什么时候拓展、在 哪里拓展、拓展什么内容。教学《奇妙的克隆》、《桥之美》等说明文时,教师更要博览课 外书籍。如果教师不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把这些材料摆在那里,也很难做到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就不可能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 二、熟悉教材要点,做好拓展的前提准备。 新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精美典范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 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语文拓展教学不能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在每堂课的教 学过程中,必须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材内容和生活内容应该紧密相连,课文分析与课外拓展必须密切相关,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要熟悉教材要点,并 且让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思路及写作技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教学。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师就必须先带领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向上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盼春——绘春——赞春”的行文思路,领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语言特点,学习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巧妙构思。当这一切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才可以由课文出发开展拓展教学。由此可见,熟悉教材 要点,运用好教材上的范文,是进行语文拓展教学的前提准备,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终南捷径。 三、明确拓展目的,有序施行拓展的过程。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每次拓展教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叫学生看课外 读物、查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这次活动要读什么书、了解什么内容、怎样读。比如《中国石 拱桥》一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古往今来石拱桥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资料,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学生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进而感知中国石拱桥的 特点。这次拓展活动的目的就是掌握有关石拱桥的知识,培养搜集、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拓展过程也很明确。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桥梁知识,更重 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搜集、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自然能达到预期效果。再如《桃花源记》 一文,教师适时补充《桃花源诗》和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其目的 在于补充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见解。学生带着这个目的去比较探究, 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拓展教学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有序合理地进行拓展。 四、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拓展的情感内容。 “生活有多宽阔,语文就有多宽阔”。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在开展拓展教学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 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仅供参考: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目 1、2013山东滨州市中考作文 二选一 (1)生活中不能没有你 (2)以“疼痛”为话题 2、2013山东济宁中考作文:成长的快乐 3、2013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目:我和xx相遇 4、2013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 5、成都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为《再也没有》,材料与社戏结尾有关。 社戏结尾材料为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6、福州中考语文试题作文,作文(65分,书写占5分) 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她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2013宁波中考作文: 夏天如约而至,2013年夏天,是一个特殊的夏天,我们即将告别初中生活,开始新的人生旅程。在这个夏天,我们有温暖的回忆,离别的愁绪,美好的期待。迷惘、思考、选择、拼搏、自由、梦想……都将成为这个夏天的关键词。请以“2013,我的夏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8、2013年安徽省中考统一卷作文题为:以“那段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以下四个词中选一个填入空白处写作:温暖、孤独、自由、烦心。 500字左右,文体不限。 9、临沂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汇编

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开发和实施拓展型课程,是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开发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呢?本文从教材、学生、学校乡土资源、社会力量、时尚元素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拓展型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课程改革明确指明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现在语文教学来说,我们的教材单一,学习内容过多、过分强调共同基础、不够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一系列的问题横亘在语文教育出路的面前,亟需进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拓展性课程备受关注,同时却也让学校管理者和多数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该怎么开发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呢?经过学习、研究与思考,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有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一、立足语文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学科知识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无所不包;从培养目标来看,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语文教学内容来看,包括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综合系统。它的综合性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契机。 李海林老师说得好:“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延迁、引申,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显而易见,立足教材是拓展延伸最基本的原则。教材中的文本,可从写作话题、写作主题、写作特点、作家等四方面进行专题阅读拓展。 (一)抓住教材文本,进行专题阅读 按写作话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话题把课内外相关文章结合起来,例如《初中语文读本》就是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很好地课外拓展读物;按写作主题来开发拓展型课程,补充语文本主题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引进现实生活中有关这个话题或主题的各类文章,整合成专题阅读。以“生命”话题拓展型课程开发为例,教材课文有《紫藤萝瀑布》、《贝壳》、《蝉》、《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热爱生命》、《那树》,课外的文章有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汪国真的《热爱生命》、索尔?贝洛《自由与生命》等;炙手可热的书如余华的《活着》、卡勒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渗透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还将拓展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举一反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些课堂,虽然授课教师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但还留有一定的遗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多媒体的运用:幻灯片上的内容等同于板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眼耳并用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教《变色龙》时,如果将描写奥楚蔑洛夫的神态的文字变为一张张图

片,将描写他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学生就能在图片和动画的观察中更深刻地理解“变色龙”多变的性格。《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讲解《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通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亲身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这才是课程改革。有些人上语文课,往往把有关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文字比较多,密密麻麻,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因此,还不如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学生还能边听边作笔记。只有那些有关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图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实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7751883.html,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杜赟 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17期 编者按: 课程资源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是北京市课程自主创新实验改革遨游项目校,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通过课堂教学中校本拓展资源的建设来提升课堂效益,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校充满活力。经过多年的思考、实践和积累,学校在课堂教学校本拓展资源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我们选取该校部分学科教师的实践研究经验和成果,分两期刊发,以飨读者。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所以在当今时代环境下,要提高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我们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探讨“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文本一般都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活图景,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个精彩的“书中世界”,透过这个完整的“书中世界”,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学生能看到当时的社会境况,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体会作者创作时的个人思想甚至是社会思想。结合对创作大背景的了解,学生才能对作者所颂扬的精神或所批判的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等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知,这是单篇短章的文章很难做到的。有了这样的认知,再联系自身实际,学生对书中的内容、思想等取精华去糟粕,最终实现自身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是名著阅读,更是当前形势下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需关注和研究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整本书阅读”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实施,以此带领学生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活动。 关于这个问题,自2016年年底,学校就拟定了分三个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并组织初中语文教学专家和教師进行了反复的研讨。三阶段的第一阶段是阅读指导,第二阶段是过程引导,第三阶段是阅读评价。每一个步骤都有课内和课外的勾连,这样在教师的指导和不断的评估中,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以上三个步骤是一个宏观规划,具体每一阶段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读前指导方案、过程引导方案和读后的评价方案等,则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体裁、内容以及阅读目标等来决定。 我以七年级下册两本必读名著——《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为例,介绍一下我们七年级语文组在“整本书阅读”拓展资源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200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

200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D

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cǎi()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 qiān xǐ()jīngcǎi() 4.联系上下文,仿照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4分) 就像______,并不是非要到达_______________。 5.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分) 抵达起伏琐碎不胜其烦弥足珍贵 按要求完成第6—8题。 《滨海晚报》报社将组织中学文学社社员进行“母亲河溯源”活动,沿着家乡的青龙河上溯考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你很想参加这次活动,请填写报名表中的下面3项内容。 6.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你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愿望。(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7.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4分) 8.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安排提出两条建议。(2分) 二、阅读(54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1题。 (一)(12分) 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0.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其妻“_____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用原文填空)(4分) 11.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4分) (二)(14分) 信仰之光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我问他:“做法事很累吧!”他随口答道:“是呵,挣钱真不容易。”一句话表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当时,我正乘船航行。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惟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请,请。”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后来,通过交谈,这一直觉得到了证实,我发现他谈吐不俗,对佛理和人生有很深的领悟。 ③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

2013年广州中考语文(出错)满分作文及赏析

出错 我是一只小鸟,一只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中飞翔的小鸟。这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一片麦浪翻滚、花香四溢的土地,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宁静、安详。我每天从空中俯瞰着这片美丽、清新的土地,我欢快地唱着歌,歌颂着美好的大自然。 直到有一天,一辆汽车在泥路上飞驰而过,扬起了泥沙,它的到来也打破了这片土地的祥和。 从车上下来几个人,他们的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仪器和报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相信我吧,把这片土地开发成商业区绝对能挣到很多钱呢!我的计算和预测从不出错啊!”另一人点点头,用手中仪器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测量,那仪器很精准,看似绝不会出错。 不久,有一队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着汽车,驾着各种大型挖掘机来到了这片土地。 于是,那些绿油油的麦子全都被切割下来了,我和同伴们栖息的大树们也一颗颗地被连根拔起了。机械的轮子将路边一丛又一丛娇艳的野花压得永远也抬不起头,也永远无法面对那和煦的太阳了。 我和同伴们悲痛欲绝,在空中盘旋着,向这些曾经生机勃勃的植物们献上最后的挽歌。可惜那群人类并没有理会我们凄凉的叫声,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他们的计算,他们的测量从不出错。 过了很久,我再一次飞回那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可是,这还是我曾经栖息、曾经热爱的故土吗?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了,钢筋混泥土建筑而成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那带给人们绿荫的参天大树;阴霾密布的天空代替了曾经蓝得纯洁、蓝得让人心灵不禁沉静下来的天空;喧闹的、鼎沸的叫卖声、吵声、汽车尖叫的鸣笛声代替了我和伙伴们婉转清脆的叫声,还代替了曾经草丛中的蝈蝈声和池塘中的蛙鸣声。我本想唱出最后一首挽歌向这片土地作出最后的诀别,但我刚张嘴便止住了,是唱给那冰冷的高楼大厦听还是那冷漠的霓虹灯听啊?再也没有大树和着春风用树叶给我们打拍子了。 飞着飞着,我又见到了上次那两个人,他们望着这片土地笑得很愉快。一个说:“看吧,我就说我从不出错嘛!现在这里商机无限,你一定赚了很多吧!”另一个人哈哈笑说:“你果然没有出错!” 我听后流下了两行清泪,人类啊!你们真以为自己没有出错吗?以伤害大自然为代价去发展经济,这可是大错特错啊!

关于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研究

关于初中语文拓展性 课程的研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探索语文拓展型课程的开展 合肥市第29中学董婷婷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而语文拓展型课堂正是依据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注重语言学科诸要素的联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诸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相关内容能够在逻辑上密切地联系起来,融合贯通,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学习对象。 我在语文拓展型课程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比如上《爱莲说》时,引进了《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加深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升初中的交流衔接活动中,我设计一节《语文的魅力》,其中对于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做了很多形象化生动化的解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讲到字的含义,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国人起名字的学问,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外国人很多人都叫汤姆,约翰,苏菲等等,而中国的父母呢,总是将最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而起名字的时候可谓煞费苦心。这些知识的拓展,看似与语文课关系不大,其实对于学生的整个语言文字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语文教材的扩展延伸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教材的某一信息点,向教材以外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扩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内在联系,以点拓面,再由面驭点,在沟通相关联

的知识过程中达到综合学习的效果。这是一种对学生思维广度、灵活程度的训练方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王》这篇文章,很多老师在上的时候关注点在老王的“苦”和“善”,我在上的时候着重于深挖文本中杨绛的美好品质,拓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知识,当学生得出那个荒唐的年代有杨绛和老王这样心灵闪光的人着实难能可贵时,我觉得我的课成功了。我觉得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侧重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而今年的部编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新选入了梁实秋的作品《鸟》,这也可看出整个语文教育的一点风向标的变化。梁实秋是个有个性的作家,对人对事对生活对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同于流俗,所以在上这篇文章时,我分析了梁实秋的为人和作品特点,带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又拓展了《雅舍小品》的一些经典篇目,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原来任何东西在有生活情趣的作家眼里都可以写成文采斐然的作品。 总之,作为教师,对拓展型课程的开展活动的反思是教师角色观念问题。教无定法,知识并不一定要规规矩矩的教,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使学生成功地进行拓展活动。因此这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寻求学习意义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过程。毕竟21世纪的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要做到: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读文章内容、读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