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咳嗽》(ZY/T001.1~001.9-94)制定。

(1)好发于冬春二季,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

(2)病前多有感冒病史。

(3)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闻及干啰音。

(5)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X线检查: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

2西医诊断:参照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急性支气管炎》(第7版)制定。

(1)症状:以咳嗽为主症。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明显的咳嗽,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

轻者无明显病容,重者可有发热、头痛、胸痛、纳差、乏力,也可伴有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体征:肺部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啰音,以不固定的中等湿啰音为主。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胸部X线检查多阴性或仅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

(二)证候诊断一、风寒袭肺证: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或伴恶寒,无汗,咽部不红。

苔薄白,脉浮紧。

二、风热犯肺证:咳嗽,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

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三、痰热壅肺证:咳嗽,痰黄白粘稠,咯吐不爽,咳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四、痰湿蕴肺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

苔白腻,脉滑。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仁、紫苏、荆芥、白前、金沸草、姜半夏、桔梗、生姜、大枣等。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咳嗽”、“咳喘”范畴。

多由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以及痰浊、痰热内生所引起。

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脾气肺阴均伤,能转成虚证或虚中夹实的病证。

治不及时,咳嗽(喘)反复发作,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

【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急,有恶寒、发热、咽痛、干咳,1〜2天后有少量黏痰,以后痰量多,颜色转黄或白色,黏稠难出。

如出现鼻煽气急,高热不降,注意并发肺炎。

2 .慢性咳嗽,有反复发作和受凉发病史。

3 .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干啰音、痰鸣音。

胸部X线检查,一般均在正常范围,或见肺纹理增粗。

4 .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咳喘痰鸣者,要注意转成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法,过去以内服药为主,近年来发展了敷贴疗法、拔罐疗法、雾化吸入疗法,以及香囊佩戴预防外感等外治疗法,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采取了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发病和降低复发率。

一、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主要分外感、内伤两大类,由外感风寒风热致病的,称为外感咳嗽;若反复发作,脾肺气阴皆伤,痰热、痰浊内生的,称为内伤咳嗽。

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干呛或有稀白痰,畏寒发热,鼻塞流涕,喉痒,苔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杏苏散加减(参见上呼吸道感染节)。

加减:寒重、咳甚或喘,加制麻黄4〜5g。

发热无汗,表寒重者,加荆芥、防风各6go(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干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头痛,微汗出,舌苔薄黄,脉数。

此风热犯肺,宣肃失常。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举例: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各IOg,甘草3g,桔梗、薄荷各5g,芦根30g。

加减:发热、口渴重,加生石膏30g,黄苓IOg0气粗、喉间痰声辘辘,加射干6g,摹茄子6g,制麻黄5g,或用碟石滚痰丸(包煎)12g,去桔梗、薄荷。

2.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咳嗽阵作,痰稠色黄,咽干口渴,舌红苔薄,脉细数。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支气管肺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一、支气管肺炎的定义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

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二、一般原则江苏省中医院儿科袁斌(一)西医:支气管肺炎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

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某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一)辨证论治1.常证(1)风寒闭肺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三拗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牛蒡子、前胡、鱼腥草、甘草。

加减: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苏子、陈皮、半夏、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若寒邪外束,肺有伏热者,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中成药:杏苏止咳颗粒、通宣理肺丸、止咳止喘糖浆可选择一种口服治疗。

(2)风热闭肺①轻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咳嗽气急,痰少,口渴不甚,咽红,舌红,苔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化痰。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2.01•【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138号•【施行日期】2019.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诊断标准正文关于印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化水平,减少和有效控制重症肺炎发生,确保治疗效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2019年2月1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016年肺炎造成92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98%来自发展中国家。

肺炎也是当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绝大部分儿童肺炎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腺病毒肺炎等遗留的气道闭塞,是造成儿童患慢性气道疾病、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CAP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医疗机构还存在抗生素应用不尽合理、检查方法选择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鉴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各相关学科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重点聚焦重症CAP的诊断和高危因素识别,经验性和目标治疗等,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本文将探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

一、中医病因病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肺炎喘嗽”范畴。

其病因主要外因为感受风邪,内有痰湿,导致肺气郁闭,而发生肺炎喘嗽。

中医认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病机主要在于肺热、痰湿、气滞、血瘀。

因此,中医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应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二、中医治疗策略1.中药治疗(1)汤剂:对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中医常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汤剂进行治疗。

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五味消毒饮、清气化痰汤等。

根据病情加减,可适当调整方药。

(2)中成药:市面上有很多针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肺热咳喘颗粒等。

家长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使用。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

常用穴位有关元穴、肺俞穴、足三里穴等。

针灸治疗可促进肺部功能恢复,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婴幼儿的特定穴位,达到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胸俞穴、肺俞穴、膏肓穴等。

推拿治疗适用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轻症患者。

4.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主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可适当给予患儿一些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绿豆等。

5.预防调护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饮食调理和预防调护等方面。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家长还需注意患儿的日常护理,配合中医治疗,共同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取得最佳效果。

对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治疗策略,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深入挖掘。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治疗指导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治疗指导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治疗指导肺炎的类型有很多,大家知道的应该都不太具体。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这里小编想介绍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1.风寒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怕冷,气急,无汗,痰稀色白。

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口服液(颗粒),定喘止咳糖浆,三拗片等。

用药指导:该证型多见于肺炎初期。

伴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者,宜选用通宣理肺口服液,本品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伴喘咳、胸腹胀满等症状者,宜选用定喘止咳糖浆。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2.风热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怕风,咳嗽气急,咽部红肿,痰黄。

常用中成药: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小儿咳喘灵泡腾片(颗粒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等。

用药指导:该证型多见于肺炎初期。

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口干等症状较轻者,宜选用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及小儿咳喘灵泡腾片;气急、痰多,或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宜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3.痰热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憋喘,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痰黄黏稠。

常用中成药:止嗽化痰颗粒,止咳橘红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用药指导:本病多见于肺炎极期。

咳嗽,喘息带痰,呼吸困难,不得入眠者,宜选用止嗽化痰颗粒;咳嗽痰多,胸中满闷,气急短促者,宜选用止咳橘红颗粒或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4.毒热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喘憋,烦躁口渴。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用药指导:本病多见于肺炎极期。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宜选用喜炎平注射液;发高烧、口渴、喘憋烦躁者,宜选用炎琥宁注射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5.阴虚肺热证主要临床表现:干咳少痰,低热,夜间睡眠出汗,面色潮红。

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膏、颗粒),固本丸,槐杞黄颗粒等。

用药指导:该证见于肺炎后期,病程迁延者。

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者,宜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午后低热、咳嗽咯血、白天及夜间都易出汗者,宜选用固本丸;易出汗、食欲不振、体虚易感冒者,宜选用槐杞黄颗粒。

中药辩证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综合篇

中药辩证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肺炎综合篇

一.风寒闭肺治则: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三拗汤加减。

加减:痰白量多,加象贝10克、莱菔子10克;呼吸急促,加苏子10克(包煎)、葶苈子10克;唇周青紫,加桃仁10克、红花6克;四肢不温,加桂枝6克、细辛3克。

主方分析:本证风寒闭肺,宜宣散与降逆并施。

三拗汤专于宣散,又能化痰降逆,较为对证。

方中麻黄辛温,宣肺散寒;杏仁苦温,降气化痰;甘草甘润,既可制麻黄之峻烈,又可甘润护肺。

处方举例:麻黄6克杏仁6克前胡10克防风10克淡豆鼓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白芥子10克桔梗3克甘草6克二.风热闹肺治则;辛凉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发热恶风,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气急痰多,加苏子10克(包煎)、象贝10克;口渴欲饮,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

主方分析:麻杏石甘汤为清宣肺热的主要方剂,在《伤寒论》中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本方与三拗汤相较,增石膏一味,能清肺泄热,用量要适当加重,此药还能制约麻黄辛温之性。

处方举例: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桔梗3克甘草6克三.痰热闹肺治则:清热宣肺,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苏葶丸加减。

加减:热重苔黄,加寒水石15克、山栀10克;痰多色黄,加陈胆星10克、黛蛤散10克(包煎);口唇青紫,加丹参10克、红花6克;大便干结,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

主方分析;本证为肺炎重症,痰热搏结,壅盛于肺,故宜用大剂清凉泻肺开闭治疗。

五虎汤即麻杏石甘汤加细茶组成,具有清热平喘功效,细茶能清火利水。

苏葶九中苏子降气,葶苈子泻肺化痰。

两方合用,清热与降气化痰并重。

处方举例: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绿茶10克苏子10克(包煎)葶苈子10克黄芩10克鱼腥草30克桔梗3克甘草6克四.正虚邪恋治则:益气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加减:痰多者,加半夏10克、陈皮6克;动则汗出,加黄芪10克、牡蛎30克(先煎);肺内湿??音不吸收,加竹节白附6克(先煎)、制南星10克。

【2019年整理】中成药说明书

【2019年整理】中成药说明书

清降片【处方】蚕砂、大黄、青黛玄参、皂角子、赤芍、板蓝根麦冬、连翘、牡丹皮、地黄甘草、白茅根、双花、薄荷脑、川贝母【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用于肺胃蕴热证所致咽喉肿痛,发热烦躁,大便秘结。

小儿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见以上证候者。

【用法】周岁一次3片,一日2次;三岁一次4片,一日3次;六岁一次6片,一日3次。

双黄连颗粒【处方】金银花、黄苓、连翘【功能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与用量】一次5g, 一日3次;6个月以下,一次1.0〜1.5g ; 6个月至一岁,一次 1.5〜2.0g ; 一岁至三岁,一次 2.0〜2.5g ,三岁以上儿童酌量。

化积口服液【处方】茯苓(去皮)、海螺蜗、鸡内金(炒)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红花、槟榔、雷丸、鹤虱、使君子仁【功能与主治】健脾导滞,消积治疳。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疳积,症见面黄肌瘦,腹胀腹痛,厌食或食欲不振,大便失调。

【用法与用量】周岁以内,每次5ml,每日2次;二岁至五岁,每次10ml,每日2次;五岁以上,每次10ml,每日3次。

复方鲜竹沥液【处方】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素油【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

用于痰热咳嗽,痰黄黏稠。

【用法与用量】一次20ml,日2〜3次。

参苓白术颗粒【成份】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苞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澹,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用量】一次3g , 一日3次。

小儿肺咳颗粒【成份】人参、北沙参、茯苓、内金、白术、黄氏、桂枝、胆南星、鳖甲、附子(制)、陈皮、地骨皮、麦冬、枸杞子、炙甘草、大黄(酒炙)青蒿、干姜、瓜萎、冬花、紫苑、桑皮。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止咳平喘。

用于肺脾不足痰湿内壅所致咳嗽或痰多稠黄,咳吐不爽,气短喘促,动辄汗出,食少纳呆,周身乏力,舌红苔厚。

小儿支气管炎见以上证候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首席医学网2009年03月17日11:22:05 Tuesday
♦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
♦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风湿关节炎
作者:李燕宁,张葆青,潘月莉,汪受传,赵霞,韩新民,王力宁,艾军
「勺加入收藏夹L推荐阕读
〈〈中华临床医师
由学临床医师杂志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支气管炎(bronchitis )
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

属于中医学咳嗽
范畴。

3诊断
3. 1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肺部闻及干啰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 2实验室检查
3. 2 . 1X线全胸片
肺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浓。

3. 2 . 2血象检查
病毒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辨证
4.1风寒袭肺证
咳嗽频作,痰稀色白易咯,鼻塞,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咽痒声重,口不渴,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4. 2风热犯肺证
咳嗽不爽,痰稠色黄难咯,鼻流浊涕,发热,恶风,有汗,咽痛,口渴,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4. 3燥邪伤肺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鼻干,口干欲饮,咽痒咽痛,发热,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而干,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4. 4痰热壅肺证
咳嗽痰多,或痰稠色黄难咯,发热口渴,面赤心烦,或伴气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4. 5痰湿蕴肺证
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而稀,喉间痰鸣,胸闷纳呆,口不渴,神疲肢倦,大便澹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4. 6阴虚肺热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痛声嘶,口舌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4.7肺脾气虚证
咳嗽无力,痰稀色白,久延难愈,神疲自汗,气短懒言,面白少华,少食纳呆,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

5治疗
5.1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分清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基本法则,根据寒、热证候不同,分别治以散寒宣肺或解热宣肺。

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疗时不宜过
早使用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应分清虚实。

实证有痰热、痰湿之不同, 痰热者治以清肺化痰;痰湿者治以燥湿化痰。

虚证有气虚、阴虚不同,气虚者治以益气补肺、健脾化痰;阴虚者治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本病除内服汤药外,还可运用中成药、推拿等疗法。

5. 2分证论治
5. 2 . 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