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矫情”推理大总结
九年级化学推理判断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推理判断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与应用的科学学科。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推理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推理判断的知识点:第一,物质性质的推断。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独特特性,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种类或者进行分类。
1. 颜色:颜色是一种很直观的性质,对于某些物质来说,颜色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
比如,红色石头很有可能是含有铁元素的矿石,而绿色的蔬菜则可能含有叶绿素。
2. 气味:气味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气味。
根据气味的描述,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种类。
比如,刺鼻的气味很可能是一种酸性物质。
3.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进行推断。
比如,密度大于1的物质很可能是金属,而密度小于1的物质可能是液体或气体。
第二,物质成分的推断。
物质成分是物质所包含的各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组合。
1. 燃烧反应:通过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灰烬或者火焰颜色等现象推断物质的成分。
比如,物质在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很可能含有钠元素。
2. 化学反应:通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结果推断物质的成分。
比如,物质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可能证明物质含有金属。
第三,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推断。
物质的结构与其性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物质的性质可以对其结构进行推断。
1. 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与其结构有关,通过测量物质的导电性可以推断其结构。
比如,能够导电的物质很可能含有金属元素。
2. 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与其结构有关,通过测量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推断其结构。
比如,能够溶解于水的物质很可能是极性物质。
第四,实验观察与推断。
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性质或者反应过程。
1. 气体的产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气体产生现象,可以推断出反应物质的性质。
比如,观察到产生气泡的反应很可能是酸与金属的反应。
2. 颜色的变化:实验中出现颜色变化的现象也可以进行推断。
中考化学 归纳 推理 题型总结

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型总结一、整体概述1.1 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的特点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推理判断能力的题型,需要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解答问题。
1.2 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的分类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可以分为化学现象的推理,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推理,化学原理的应用推理等多种类型。
二、具体题型分析2.1 化学现象的推理题化学现象的推理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及原理的理解能力。
常见的题型包括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性质,根据化学反应结果推测反应类型等。
2.2 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推理题该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问题解决方法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题目通常涉及如何选择实验条件使反应达到最大化,如何提高实验效率等。
2.3 化学原理的应用推理题该类题型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进行推理,进而解决问题。
考查的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推理,化学计算的推理等。
三、解题技巧3.1 仔细阅读题目在解答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描述的化学现象或问题。
3.2 运用化学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和推理。
3.3 结合实际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验中的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提高解题效率。
3.4 多做练习题通过多做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的练习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
四、总结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是考查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灵活应用能力。
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才能够在中考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的学习,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过程以及能量变化规律等。
化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食物的烹饪、空气的污染、水的净化等,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掌握好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考化学归纳推理题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一些化学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解答相关问题。
初中推断题化学总结

初中推断题化学总结
初中推断题化学总结示例如下:
推断题通常涉及化学物质的制备、性质、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断。
在推断题中,常见的出题方式是给出一些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性质等信息,要求从这些信息中推断出未知物质。
这类题目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制备、性质、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梳理出思路,确定推断的方向。
2. 仔细观察题目中所给的图片、数据、信息等,充分利用它们来帮助推断。
3. 善于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推断。
在推断过程中,要善于将未知物质的性质转化为化学方程式的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推断。
4. 善于运用排除法来进行推断。
在推断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个选项都符合题意的情况,这时需要运用排除法,逐个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确定正确答案。
在解决推断题时,需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制备、性质、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善于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推断。
同时,还需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来进行推断,从而提高推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初中推断题化学总结如下:
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常涉及化学物质的制备、性质、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梳理出思路,确定推断的方向。
2. 仔细观察题目中所给的图片、数据、信息等,充分利用它们来帮助推断。
3. 善于运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推断。
初中化学归纳总结各类推断题.doc

归纳总结各类推断题一、考点、热点回顾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
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如(仅列一部分):1、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2、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黄色。
3、CuSO4粉未为白色,但它的晶体――CuSO4•5H2O(胆矾)却显蓝色,但胆矾受热后又会变成白色(CuSO4)。
4、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
5、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下面把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二、典型例题及其分类(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
2、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
现进行以下实验:(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
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整理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物质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化较多,关系复杂,思维强度大,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的各地中测试题中,物质推断题的命题水平越来越高,试题的灵活度也越来教大,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水平.下面就这类题的型题及解法谈一点看法.一、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根据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 假设完全符合,那么说明答案正确.假设出现不符,那么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二、物质推断题的题型及解析例1.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响:(1)A+BC+H2O(2)C+H2SO4D+A(3)E+AgNO3AgCl+C根据上述反响,推断以下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分析此题的突破口在反响式(2),由于由反响式(2)可知D为一种沉淀的硫酸盐.由干在硫酸盐中只有Ba2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故可推知D为BaSO4,同时还可推知C中一定含有Ba2+.由反响式(3)可推知C为Ba (NO3)2,同时又可推知E为BaCl2.再由反响式(2)可推知A为HNO3,最后由反响式(1)可推知B是Ba (OH)2.答案 A 是 HNO3, B 是 Ba 〔OH〕2, C 是 Ba 〔NO3〕2, D 是 BaSO4, E 是BaCl2.把以上答案放入原题,完全符合题意,说明所得答案正确.例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2〕该白色沉淀局部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分析此题可采用顺推法求解.由实验〔1〕“得到白色沉淀〞可推出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和氯化钡.同时由“上层清液为无色〞可推出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由实验〔2〕可推出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答案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水平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测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 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表达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 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一、表格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例 1 有A,B, C, 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O H,HCl,MgSOjBaCJ和K2 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I〞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t〞表示有气体产生;“一〞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 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1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A ii C 1}(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A,B,C,D,E.(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表2给定试剂的反响情况陶OH W.1 BfiQj 如R KgNsOM '、、、、_ --4"HCI —一一:T IHen T-।*、、应<4 -1;;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响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响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响关系,再根据反响个数归纳解答.例2 现有H z SOjBaCl 2,NaOH,Na2c O s,Ca(OH)之五种溶液和CO?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响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响,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响关系,如图2.d・lllHSd-RnCL, NiOS N/COi—C*OHh-CO」L一二工二一」I图2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响关系H2 s.4能发生4个化学反响,Na2c.3和Ca(OH) ?能发生3个化学反响,BaC12,NaOH 和CO能发生2个化学反响.分析方框图,只有方框②是4条线,所以方框②中应填H2SO J这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NaOH既能和H2SO4(4条连线)反响又能和CO2(2条连线) 反响,在方框①,③,⑥中,虽均为2条线相连,但只有方框③是跟能发生4 个反响的方框②和发生2个反响的方框⑥相连,所以NaOH应填在方框③中,C 02填在方框⑥中.随之可判定BaCl 2应填在方框①中,能与BaCl 溶液反响的Na2cO3溶液应填在方框④中,最后应将Ca (0H)填在方框⑤中.三、图示式推断题这类题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例3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生产过程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 这种摩擦剂是一种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的CaCO s粉末.其生产过程如图3.CaCOj+H3O图3 生产流程试答复:〔1〕写出A, B, C, D的化学式;〔2〕写出①,②,③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此题所提供的信息是CaCO s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化关系,属推断题.根据最终产物是CaCO s这一条件,可用逆推法,按果索因.由反响③的生成物〔CaCO s〕可推出其反响物C为CO,D为Ca〔O H〕?.再根据反响②,推出B为CaO.最后由反响①的产物B和C,推出A为C aCO.推得的结果是否正确,尚须代入关系图中验证,无误即为答案.其转s化的化学方程式:①CaCO s〖FY〔 = 〗高温〖FY〕〗CaO + C02 t②CaO + H O = Ca〔OH〕2③Ca〔OH〕2+CO2 = CaCOj+H2O例4 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图4所示的变化.话注Ca9 Hl第■赴「濡淀G ®L N»OH aCl芹液广沉淀c图4物质的转化关系〔1〕 X的化学式是.〔2〕写出图中①,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①,②.解析:由气体A与Ca〔OH〕2溶液反响生成沉淀C可推出A为COjC 为CaCOj由①的生成物NaOH和沉淀C 〔即CaCOJ可逆推出X为Na COjNa 2co s与稀盐酸反响可顺推出B为NaCl.最后验证,符合题意.其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①Na2cO3+Ca(OH)2=2NaOH + CaCO3(②Na2cO s+CaClFNaCl+CaCO s J四、表达式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例5 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 s.KMnOjBaCl/K 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 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 一定不存在的是,不能确定的是.解析:(1)步题眼在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即肯定不含CaCO3 和KMnOj还暗含没有沉淀产生,那么混合物中不同时有两两反响生成沉淀的“即BaCl2和Na 2 cO3不共存〞;(2)步题眼在于“参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c03进而说明无BaCl2,但不能肯定是否存在KC1,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五、其他形式推断题不限制物质范围,给出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响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快速解答.例6 A, B, C,D, 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响:(1)A+B-c + H2O(2)c + H2 s O「D|+A(3)E + AgNO「Agci|+c根据上述反响,推断以下物质的化学式是:A, B, C.解析:首先从实验现象〔2〕和条件可知D为BaSO j从而可知C 中含有Ba 2 + ;其次由反响〔3〕的生成物AgCl又可推导出反响物E中含有C1-,进而推断出E为BaClj C为Ba〔NO s〕2;其次由反响〔2〕推出A为HNO3;最后根据A为HNO s,C为Ba 〔NO s〕2,E知条件和反响①的生成物可综合推出B为Ba〔OH〕2.再验证,可知以上推断结果完全符合题意.由此可见,无论是那种类型的推断题,不管未知物有多少种,无论用何种方法推理,总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为此,考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尤其要熟练地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质的特征反响现象,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金属 2HCl+Fe=FeCjjHjH 2sO 4+Fe=FeSOjHj ②可以判断金反响酸+活泼金属一盐+ 氢气的活泼性3.跟 Fe 2O 3 + 6 HCl = Fe 2O 3+ 3 H 2sO 4二 可用于: 化 金属2 FeCl 3+3 H 20Fe 2 (SO 4) 3 + 3H 2O①制盐;学 氧化 2HCl + CuO = CuCl +H0 22 H 2sO 4 + CuO =Cu SO 4+ H 2O ②金属外表除锈性 物的 酸+金属氧化物一盐+水 质 反响HCl + NaOH =H SO +2NaOH = 24 利用这性质可4.跟NaCl + HO2Na 2sO 4 + 2H 2O ①制盐; 碱反 2HCl+Cu (OH) 2=CuCl 2+2H 2O H 2sO 4 + Cu (OH) 2②中和胃酸用应=CuSO 4+ 2H 2O---Al (OH);3酸+碱 一盐+水③除去水垢中的Mg (OH) 22HCl+Na CO =23H 2sO 4+ Na 2co 3 = 利用这性质可以5、踉2 NaCl+H ,O+COj Na 2sO 4+H 2O+ COJ ①区别盐酸和硫某些2HCl+CaCO =3H 2sO 4 +CaCO 3 = 酸一用BaCl 2;溶盐的CaCl 2 +H 2O+COJ Ca SO 4+H 2O+ CO 2 f 液;②用盐酸制反响HCl + AgNO 3 =H 2sO 4+ BaCl 2= CO 2气体;③制AgCl ; + HNO 3BaSOj +2HCl盐;④除去水垢酸+盐 一盐+酸中的CaCO3.酸的共性:(原因是酸溶液中的阳离子全是H +)三、常见的碱——NaOH 和Ca(OH)碱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备注及用途 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CaO+H 2O = Ca(OH)2 (放热反响)CaO 可作枯燥剂.注 意;不能枯燥酸性气H换反响复分解反响碱的共性:〔原因是碱溶液中的阴离子全是OH-〕盐+盐+非金属氧化11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 〔黑色〕;Cu、Fe2O3 〔红色〕;Cu2〔OH〕2CO3 〔绿色〕;CuSO4 - 5H2O 〔蓝色〕.⑵溶液颜色:CuCl2、CuSO4 〔蓝色〕;FeCl2、FeSO4 〔浅绿色〕;FeCl3、Fe2〔SO4〕3 〔黄色〕.⑶ 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 在空气中燃烧〔蓝色〕.⑷ 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 〔白色〕;Cu〔OH〕2 〔蓝色〕;Fe〔OH〕3 〔红褐色〕.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Fe、Cu、C、S;气体单质有H2、N2、O2;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CH4、SO2;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3.以物质特征反响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响〕;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IO3分解制O2〕;高温〔CaCO3 分解,C、CO 复原CuO、Fe2O3〕;加热〔KCIO3、KMnO4、Cu2〔OH〕2CO3 等的分解,H2 复原CuO、Fe2O3〕.4.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⑵ 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⑹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0H等.12⑺ 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 BaSO4.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I.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⑷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⑻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⑼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⑩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⑪最常用的溶剂是H2O.⑫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13。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汇总(十二)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汇总(十二)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雨水一定都是酸雨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都能放热,则能放热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则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3.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5.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使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性溶液C.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D.碳酸盐遇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酸能产生气泡的一定是碳酸盐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因CO2不可燃、不助燃,所以用CO2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能灭火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加入稀盐酸出现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7.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汇总很多同学在做化学推断题的时候就感觉很头大, 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有时候推了半天, 结果还是错的, 就更令人难过了。
其实, 化学推理题主要是从颜色、 物质的用途、 反应类型、 反应现象等方面入手。
多看解题技巧, 多学多练, 以后看到推断题, 你也能快速做出来的。
今天, 方法君帮大家整理了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和10道经典中考推断题, 解 题技巧虽好, 但还是要多做题, 见的多了做得多了, 思维自然就打开了。
(10)C u O—A—B—CuS04, B可以是碱或铁。
(11)C O2—A—B—N a2C03, B可能是酸。
例3:已知关系式:A-----tB, A、B为常见的物质,"-----t"表示转化关系。
(1)若A、B均为金属单质,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铁与硫酸铜反应。
(2)若A、B均为单质,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铁与盐酸反应。
(3)若A为盐酸,B为N a Cl溶液,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盐酸与硝酸银反应。
(4)若A为Ca(O H)2溶液,B为Na O H溶液,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已知关系:A-----t B-----tC, A、B、C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碳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碳酸钙一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
已知关系:A-----t B-----tC ,A、B、C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C a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氧化钙一氢氧化钙一碳酸钙。
已知关系:A-----t B-----tC-----t D, A ,B、C,D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C u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铜一氧化铜一硫酸铜一氢氧化铜。
已知关系: A -----t B-----tC-----t D , A , B , C、D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Fe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铁一氧化铁一硫酸铁一氢氧化铁。
中考专题化学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解题思想的应用

中考专题化学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解题思想的应用中学阶段,与化学学科联系紧密的是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等。
数学学科、物理学科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如归中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守恒思想、控制变量的思想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中考专题化学中的归类、推理、类比解题思想的应用1推理法1.题型特点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的、特殊的结论,称为推理法。
推理法是以科学原理或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和推理,通常利用前面的事实为依据判断后面的推理和结论是否正确。
常用连接词“所以、因此”等衔接,特别要注意结论中的“一定”字眼。
推理类思想方法的应用在中考中是高频点,主要在选择题中考查。
推理法实际上是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该方法是化学思想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哲学的一种思想方法。
化学的研究,通常总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规律,并加以推广;同时事物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同时,由于不同事物存在某些独特的一面,因此有具有特殊性一面,体现了辩证思维。
2.主要考查内容(1)金属、酸、碱、盐的性质;(2)物质分类、反应类型及概念的理解;(3)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元素;(4)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5)溶液酸碱性和指示剂变色;(6)溶液的相关分析等。
3.必备知识梳理初中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1)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但造成空气污染的不只是二氧化硫,还有其他物质如二氧化氮、一氧化碳;(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但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铜和铁两种单质组成的是混合物;(4)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等;(5)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6)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的离子,如电子带负电,但它不是离子;(7)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但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和氧气接触;(8)铝表面的氧化膜能起保护作用,但铁表面的氧化铁却不能起保护作用,因为铁锈疏松,不能阻碍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9)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10)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如饱和的蔗糖水不能溶解蔗糖了,但还能溶解一定质量的食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氢气还原氧化铜,氧化铜被还原,氢气则被氧化,反应中无氧气参加;
2.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素组成的,两物质混合后,所含元素也是只有一种,此时不能称之为单质;(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3. 正确;
4.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有盐生成,但是为置换反应;
5. 正确;
6.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之后,故铜不能与酸反应;
7. 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生成了碳酸;
8. 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溶剂,也会有少量晶体析出,但是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变的;
9. 正确;
10. 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还可以是碳酸钠;
11. 正确;
12. 纯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不是溶液,溶液是混合物;
13. 正确;
14.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有气体产生),但不是复分解反应;
15. 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会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
16. 正确;
17.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有铜单质生成,但是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18. 碱性溶液不一定为碱的溶液,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19. 正确;
20. 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还可以是碳酸钙;
21. 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显+5价;
22. 氧化物定义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的化合物;氢氧化钠中也含有氧元素,但是组成元素有3种,故不为氧化物;
23. 碳单质不是有机物;有机物的定义:除了碳、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外的含碳化合物叫有机物;
24. 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相应溶质,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
25. NH4NO3中铵根离子相当于金属离子,故也为盐;
26. 正确;
27. 碳酸钠水溶液也显碱性(PH>7),但是碳酸钠不是碱;
28. 正确;
29. 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可以导电;
30. 正确;
31. 碳酸钠中碳酸根为带电的原子团,与盐酸反应中,变为碳酸,继而分解成二氧化碳,此反应过程中,碳酸根离子被拆了;
32. 正确;
33. 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4. 任何化学反应都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纸张燃烧后灰烬质量变小,是因为过程中,有一部分元素转化为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35.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够燃烧;
36. 一氧化碳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
37.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氧气,水不可以;
38.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氧气和臭氧混合物中也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不能叫做单质;
39. 正确;
40. 质子和电子都带电,但是不能称之为离子;
41. 氨气和氯化氢都有刺激性气味;
42. 金属单质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43. MnO2只能作为某些反应的催化剂;
44. 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质子,不含有中子;
45.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如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
46.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微粒可以为原子,也可以为分子,氖原子和水分子所含质子数是相等的,但不能说是同一种元素;
47. 该物质还可以是碳酸钙;
48. 正确;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所以不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有机物;
49. 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由于生成的碳酸钙是微溶物,会析出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持续进行,故不可以;
50.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有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51. 普通电灯在工作时,也会发光放热,但是不是化学反应,也不是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