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观后感
《谁主沉浮》观后感三篇

《谁主沉浮》观后感三篇【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谁主沉浮》观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主沉浮》观后感1《谁主沉浮》这部影片以三大战役为背景,以1949年元旦为切入点,以塑造毛泽东形象为中心,选取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出了毛主席对人民的无比深情。
通过两大阵营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团结、睿智、和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及蒋介石的孤立无助和沮丧无措。
也从侧面表现了,西柏坡的岁月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从容淡定指挥三大战役,体恤民情,同时为建设新中国做一切准备工作。
观看影片回看当时共产党全民皆兵,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受欢迎,解放区的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生活安居乐业,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人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主,如电影毛主席所说的“赶紧找到跑出去的雇主、富农、地主,快要春耕了,土地不能荒在那里啊”。
而且,国民党的家属也分到了土地。
从这个情景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共产党把保护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反观国民党管辖区域,老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饥荒导致百姓死亡。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老百姓的生死根本不闻不问,只关心战争是否能取得胜利。
为了战争能够取胜,更是不惜几次炸毁黄河堤坝,导致黄河沿岸人民的生命和生活遭到严重的威胁。
为了给共产党点颜色看看,蒋介石还组织空军对第一个解放城市——石家庄进行了长达五天的轰炸,导致手无寸铁的百姓伤亡无数。
就是因为这样两党在决策上的鲜明对比,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正因为这样的统治,国民党也注定会失败。
通过观看《谁主沉浮》让我更加了解了共产党的信仰,共产党人有着不怕牺牲,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着。
正如歌词中唱到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过历史的证明,也唯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唯有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身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历史XX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百炼成钢第八集谁主沉浮观后感

百炼成钢第八集谁主沉浮观后感这一集一开场,就把我拉进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当时的中国啊,就像一艘在惊涛骇浪里航行的大船,大家都在迷茫,都在探索到底谁能主宰国家的命运,谁能带领着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呢?那些不同的思想啊,就像不同的舵手在争着抢着要握住船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各种思潮的展现。
有那些保守的旧思想,就像老顽固一样,死死拽着过去的规矩不放,可时代的浪潮已经汹涌而来,这种保守根本没法应对新的挑战。
但是呢,新思想就像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
就像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那简直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这些新思想的传播者们,就像勇敢的火炬手,在当时有些昏暗的中国大地上努力照亮每一个角落。
看到那些青年学子为了理想、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奔走、而辩论,我心里满是敬佩。
他们就像一群充满斗志的小狮子,在探索真理的草原上跃跃欲试。
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这种精神就特别“酷”。
你想啊,在那个很多人还不敢轻易改变的时代,他们就已经站出来,大声说“我们要不一样的中国”。
而且啊,这一集里不同阶层的人们开始逐渐觉醒。
工人阶级不再甘心被压迫,他们就像沉睡已久的巨人开始慢慢苏醒,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农民也不再只知道埋头种地,他们也抬起头来,看着远方,渴望着生活的改变。
这种各个阶层的觉醒,就像是无数股涓涓细流开始汇聚,我仿佛能看到一条奔腾的大河即将形成,那就是人民的力量啊。
这一集看完,我就觉得,那个时代的人们真是不容易,但又特别伟大。
他们在重重迷雾中摸索着前进的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少先辈用他们的热血、他们的探索换来的。
我们现在的日子就像在蜜罐里一样甜,可不能忘了那些在历史长河里努力奋斗过的人。
就像我们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虽然现在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去寻找国家的道路了,但也要努力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总之呢,这一集看得我是心潮澎湃,满脑子都是那个时代的热血画面。
影片谁主沉浮观后感

影片《谁主沉浮》观后感《谁主沉浮》这部影片以三大战役为背景,以1949年元旦为切入点,以塑造毛泽东形象为中心,选取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出了毛主席对人民的无比深情。
通过两大阵营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团结、睿智、和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及蒋介石的孤立无助和沮丧无措。
也从侧面表现了,西柏坡的岁月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从容淡定指挥三大战役,体恤民情,同时为建设新中国做一切准备工作。
观看影片回看当时共产党全民皆兵,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受欢迎,解放区的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生活安居乐业,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人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主,如电影毛主席所说的“赶紧找到跑出去的雇主、富农、地主,快要春耕了,土地不能荒在那里啊”。
而且,国民党的家属也分到了土地。
从这个情景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共产党把保护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反观国民党管辖区域,老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饥荒导致百姓死亡。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老百姓的生死根本不闻不问,只关心战争是否能取得胜利。
为了战争能够取胜,更是不惜几次炸毁黄河堤坝,导致黄河沿岸人民的生命和生活遭到严重的威胁。
为了给共产党点颜色看看,蒋介石还组织空军对第一个解放城市——石家庄进行了长达五天的轰炸,导致手无寸铁的百姓伤亡无数。
就是因为这样两党在决策上的鲜明对比,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正因为这样的统治,国民党也注定会失败。
通过观看《谁主沉浮》让我更加了解了共产党的信仰,共产党人有着不怕牺牲,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着。
正如歌词中唱到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过历史的证明,也唯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唯有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走向富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身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历史XX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红色话剧谁主沉浮观后感3篇

红色话剧谁主沉浮观后感3篇2016红色话剧《谁主沉浮》观后感(1)《谁主沉浮》是浙江话剧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创作排演的献礼剧目,邀请了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担任编剧、宫晓东担任导演。
全剧巧妙的运用了近年来流行的“穿越”元素,让一名在上海新天地采访的青年记者穿越时空,回到1921年7月23日的中共“一大”会场。
通过青年记者的视角,以片断和跳跃的形式展现共产党一大会议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同时,也通过他与毛泽东等当时参加“一大”的15位新青年的对话,传递出理想与信念的主题。
除形式上巧用“穿越”,《谁主沉浮》在舞美上也颇为用心。
为表现时空对话,一面印有当年15位“一大”与会者头像制作的沙幕将舞台前后分隔,青年记者与毛泽东在沙幕前对话,当讲到某位与会者的命运走向时,沙幕便缓缓拉开,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向历史的窗,窗后是演员们展现的一段段革命故事。
此外,该剧的音乐以现场伴奏为主,一架钢琴一架古筝分列舞台左右,随着剧情的发展,由演员现场伴奏渲染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谢幕别出心裁地让“一大”新青年与当代的年轻人同台舞蹈,两代年轻人活力四射的热舞,既拉进了他们彼此的距离,也拉进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2016红色话剧《谁主沉浮》观后感(2)话剧《谁主沉浮》场景取自上海“一大”旧址,剧中人是当年参加“一大”的15名代表。
剧情以片断和跳跃的形式展现了“一大”开会的进程及会议的主要议程。
剧中除对15位代表做了普遍的介绍之外,着重对马林、李汉俊、张国焘、毛泽东、王尽美等人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重点刻画,有的段落表现了他们在法西斯和国民党的枪口下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的段落表现了他们晚年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反思……“该剧思想深刻,构思精巧,视角独特,语言生动,是一部有着深刻思想内涵和较高戏剧审美意识的作品。
”该剧主创人员表示,话剧《谁主沉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憧。
话剧观后感-谁主沉浮——道拉斯先生来临之前

话剧观后感-谁主沉浮——道拉斯先生来临之前《谁主沉浮——道拉斯先生来临之前》观后感在x月xx日下午,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观看了话剧《谁主沉浮》,这部话剧充满激情的提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先锋模范作用的深层次问题。
话剧《谁主沉浮》直面国企改革,直面国有资产流失等当下严重的社会问题。
故事围绕着“金钱”展开--共产党员罗亚平受命于危难,接手陷入困境的国有老厂---新华纺织厂,进行资产重组,让3000多工人重返岗位。
他面对能使自己得益,却会造成国资严重流失的“卖厂方案”不为所动,一心考虑资产重组,让3000多工人重返岗位,不料他的妻子和上级主管却陷入“金钱旋涡”不能自拔……通过展现金钱面前各种人的不同心态,话剧提醒我们:市场经济中,崇高的品质和善良的愿望决不能丢。
话剧塑造了一位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员罗亚平的形象。
面对跨国集团总裁道拉斯先生的收购,他不为利益所动,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顾一己私利,坚持正义,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可敬可爱的形象。
剧中的男主角打破所谓市场经济的“潜规则”,制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当剧中主人公罗亚平身处重重压力中,当他恩爱的妻子唐兰提出离婚时,罗亚平真情流露:“我也是人,我也有很大压力!”。
“为了一个曼哈顿,为了一个道拉斯,那么多年的感情你都不要了?”这一瞬间,观众都为这个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员,这个不畏强压的真汉子的真情感动。
观看话剧后,我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话剧主人公罗亚平身上体现出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
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中,我虽然是一名基层党员,但是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要带领群众,保护群众利益,保护国家利益,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心系群众,奋发进取,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电影谁主沉浮观后感

电影谁主沉浮观后感电影《谁主沉浮》观后感电影《谁主沉浮》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挣扎、选择和成长,电影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和人性的思考。
电影以男主角李涛为线索展开,他是一个背负着家庭压力的普通上班族。
李涛一直过着平凡而乏味的生活,每天在公司里默默工作,将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压抑在心底。
然而,一次意外的变故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他不得不面对生死抉择。
电影的剧情紧凑而引人入胜。
在李涛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被现实的束缚所困扰,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和妥协。
电影通过李涛的经历,让我思考了许多问题。
首先,电影给我带来了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李涛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一直在为了家庭而奋斗。
然而,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是否该放下自己的责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这让我反思了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的平衡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这个困境中,不知道如何取舍。
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李涛的故事,启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其次,电影让我思考了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的问题。
李涛在公司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他一直在默默付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他是否应该放下这个平凡的职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呢?这引发了我对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为了工作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追求着社会的认可和物质的回报。
电影给了我思考,当我们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是否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最后,电影还让我思考了对待死亡的态度。
在面临死亡的时刻,李涛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和价值的权利,即使生命面临挑战和困境。
这给了我对生命的勇气和坚持的力量。
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
生命短暂而脆弱,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留遗憾。
总的来说,电影《谁主沉浮》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观后感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观后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观后感》
当我观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就像开启了一段充满力量与思考的旅程。
看到那动荡不安的年代画面呈现在眼前,到处是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时,我感觉内心被一种沉重和悲愤填满。
那些侵略者肆无忌惮地掠夺,当时我就想到我们的先辈们所承受的痛苦该是多么难以言表。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进步青年为了寻找救国之路不断探索奋斗。
他们在街头激昂地演讲,那许仙壮志豪情,周围百姓从开始的懵懂到后来被燃起希望的眼神,这个场景让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在那样黑暗压抑的社会环境下,青年们敢于发声,他们明明知道可能会遭受迫害,却毫不退缩。
剧中还有刻画革命者深入工人群众中的情节,他们和工人一起工作,了解他们的真正生活状况和需求。
看到这里,我明白了革命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而是要深入基层,真正与民众连为一体。
这让我联想到如今我们在做很多工作的时候也是如此,想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了解实际的情况,不能脱离群众。
在看到革命者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那个场景让我揪心又满怀敬意,揪心于他们所受的痛苦,敬意在于他们坚定的信念。
那是用生命在抵挡黑暗,为了光明未来的曙光而抗争。
在观看过程中,我也有不太理解的部分,比如关于当时一些政策的制定背后复杂的考量因素等,但这也正促使我去查阅更多资料深入学习。
看完整个剧集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辈们以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和平,也要学习先辈们的精神,在自己的生活中不畏艰难,在时代的潮流中勇敢前行,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价值篇章。
谁主沉浮的观后感

谁主沉浮的观后感《谁主沉浮》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
影片凭借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回响。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发了观众们对命运和选择的思考。
在观影之后,我不禁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和对待挫折的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整部影片以主人公的命运为线索展开,他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有着梦想和渴望。
然而,他的人生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无法掌控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影片通过刻画主人公逆境中的坚持和努力,深入探讨了人生中常常遇到的困境和选择。
影片中的主人公经历了重重困境,但他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他的坚持和努力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
我不禁思考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有时,我们很容易被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所吓倒,甚至觉得自己无法承受。
但影片向我展示了,“谁主沉浮”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能忽视。
在影片中,主人公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他遭遇到了许多的阻碍和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受挫,而是一次次站起,继续前行。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他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但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我们才看到了希望。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
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真实动人,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拼搏和坚持的成熟人。
这个过程中的转变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我们需要经历各种考验和磨难,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可能会犯错误,但只要能从中吸取教训并迎难而上,就能不断成长。
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观众们被引导去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命运和选择。
作为个体,我们如何在命运的安排和选择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个深刻而广泛的问题。
影片以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展示了命运和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
有时,命运摆在我们面前,不可抗拒;有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命运的走向。
在电影的高潮时刻,主人公遇到了一个重大决策。
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事业,而不是被环境所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主沉浮》观后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014年4月2日,在我们最后一次党课的讨论课上,党课负责人组织我们观看了《谁主沉浮》这部电影。
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上面所出现的一组数据显示“锦州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阵亡约10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阵亡24568人。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而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有着自己的信仰的共产党战士,他们是为解放全中国而牺牲了自己。
《谁主沉浮》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中国命运决战历史关头两个最高统帅部的对比结构形式,以追求寓意和哲理的相对全景式的叙事方式,提炼和升华“民心向背定兴衰”的主题,展示一幅幅历史画卷……。
当时在军事力量上,共产党全民皆兵,军队所到之处,无不受欢迎,解放区的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生活安居乐业,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人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主,如电影毛主席上多说的“赶紧找到跑出去的雇主、富农、地主,快要春耕了,土地不能慌在哪里”。
另外,国民党的家属也分到了相应的土地。
这件事情说明了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人民的利益是共产党的首要工作。
相反而言,国民党占领区,老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因为饥荒浮尸遍野。
以蒋介石集团为首的国民明党根本不闻不问,只关心战争的胜负,为此不惜几次炸毁黄河,致使黄河沿岸的老百姓生命和生活遭到严重的威胁。
为了警告共产党,蒋介石组织空军对第一个解放城市——石家庄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狂轰乱炸,致使无辜百姓死伤无数。
什么样的因铸就什么样的果,蒋家王朝为了四大家族的利益,不管不顾广大来百姓的死活,正因为这样的统治,国民党的失败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谁主沉浮》以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为背景,以塑造毛泽东形象为中心,艺术地选取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形象地刻画毛泽东高瞻远瞩、决战决胜的胆识的同时,还人性化的表现了,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人民的无比深情。
他为双方官兵的伤亡而痛心伤感,显现他热爱生命的意识。
如毛泽东每次听到死亡数字是会皱着眉头,显示出心情沉痛的样子,当黄河堤岸被第七次炸毁时,毛泽东又为来百姓着想,个人省吃俭用,并带领大家手工卷烟,为的是多筹集一点钱给黄河岸边受苦的百姓……。
通过两大阵营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团结、睿智、和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及蒋介石的孤立无助和沮丧无措。
如这部电影中蒋介石的身影始终实在回忆布雷的情节中展开的,蒋介石对着布雷的幻影自言自语,清晰的表现出了他现在就是一个孤家寡人的形象,手下的人多数阿谀奉承,最后自己不情愿的打算“让位”,体现了此刻的蒋介石很无奈,但也无计可施的心情……。
这部影片多侧面立体地表现了,西柏坡的岁月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从容淡定指挥三大战役,体恤民情,同时为建设新中国做一切准备工作,就像刘少奇所说的,我们要想军事建设转向经济建设。
《谁主沉浮》虽没有太多的壮观的与悲壮的场面,但是每次听到战报中阵亡的人数时,有心灵上的撞击;虽没有千军万马的战场,但是在你的脑海中会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前仆后继的身影;虽然没有冲锋号的响声,但是从你耳边依然隐约听到冲锋号吹响的声音,听到解放军为胜利而呐喊冲锋的声音……。
虽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看到领袖们气吞山河的魄力;虽没有直接表现新中国的成立,但是看到新中国的曙光。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通过观看《谁主沉浮》让我更加认清楚了共产党人和他们的信仰,共产党人是一群有着共同信仰的人,他们不怕牺牲,不畏困难,自力更生,顽强拼搏。
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无私奉献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我想说的是没有这么一群共产党人就没有新中国。
从共产党成立至今的这段历史证明,唯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唯有共产党可以领导富中国。
电影从头至尾无不反映着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观看影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党性,改进作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部爱党爱国爱社会的好教材.。
那个年代,多少人为的是新中国的解放而流血奋斗,而如今,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尤其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
首先,我们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其次,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时代所需要i的时代性人才。
最后,必须树立远大理想,有为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会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总之,民族复兴大业召唤这当代中国青年,青年大学生应当思考与领悟:在充满挑战和大有希望的新世纪,坚定信仰,执着追求,努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而不解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