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单回路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一、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概述图1为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的一般形式,它是由被控对象、执行器、调节器和测量变送器组成一个单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给定量是某一定值,要求系统的被控制量稳定至给定量。

由于这种系统结构简单,性能较好,调试方便等优点,故在工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

图1 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1.干扰通道的放大系数、时间常数及纯滞后对系统的影响。

会影响干扰加在系统中的幅值。

若系统是有差系统,干扰通道的放大系数Kf则干扰通道的放大系数愈大,系统的静差也就愈大。

,则阶跃扰动通过惯性环节后,如果干扰通道是一惯性环节,令时间常数为Tf越大,则系统的动态偏其过渡过程的动态分量被滤波而幅值变小。

即时间常数Tf差就愈小。

通常干扰通道中还会有纯滞后环节,它使被调参数的响应时间滞后一个τ值,但不会影响系统的调节质量。

2.干扰进入系统中的不同位置。

复杂的生产过程往往有多个干扰量,它们作用在系统的不同位置,如图2所示。

同一形式、大小相同的扰动作用在系统中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静差是不一样的。

对扰动产生影响的仅是扰动作用点前的那些环节。

图2 扰动作用于不同位置的控制系统三、控制规律的选择PID控制规律及其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已在有关课程中介绍,在此将有关结论再简单归纳一下。

1.比例(P)调节纯比例调节器是一种最简单的调节器,它对控制作用和扰动作用的响应都很快。

由于比例调节只有一个参数,所以整定很方便。

这种调节器的主要缺点是系统有静差存在。

其传递函数为:G C (s)= KP=δ1(1)式中KP为比例系数,δ为比例带。

2.比例积分(PI)调节PI调节器就是利用P调节快速抵消干扰的影响,同时利用I调节消除残差,但I调节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这种调节器在过程控制中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调节器。

其传递函数为:GC (s)=KP(1+s1IT)=δ1(1+s1IT) (2)式中TI为积分时间。

3.比例微分(PD)调节这种调节器由于有微分的超前作用,能增加系统的稳定度,加快系统的调节过程,减小动态和静态误差,但微分抗干扰能力较差,且微分过大,易导致调节阀动作向两端饱和。

单回路温度定值控制系统

单回路温度定值控制系统

第1章绪论1.1 设计要求1.1.1 设计题目和设计指标设计题目:智能温控系统设计设计指标:1)设计组成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各部分,画出总体框图;2)能根据单回路温度定值控制系统的特点,确定控制方案;3)根据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仪表选择、控制器选择、执行器选择;4)合理选择PID 参数。

5)撰写设计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1.1.2 设计功能设计一个单回路温度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定值控制;确定设计方案,选择检测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确定控制器算法,并进行参数整定,以提高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工艺流程图图1:工艺流程图2.2方框图工作流程介绍系统开始后,水温传感器将水温传送给控制器与给定值进行比较,e 是否为0,如果为0直接输出,如果不为0,控制器进行PID 计算,参数整定后,进行调节,然后传给执行器执行命令,从而达到温度稳定。

PID 控制器 电阻丝加热器 加热罐水温水温检测一给定值 输出值图2:温度单回路系统结构框图+ 加热器 TT 温检控 制 器TC给定值第3章 硬件设计和器件选择3.1电气接线图250欧姆250欧姆0~5V0~10V12250欧姆250欧姆0~10V75温度控制对象温度变送脉宽调制图3:调节器与温度模块接线图3.2器件选择3.2.1 控制器用于调节PID 算法的控制器选择AI818 3.2.2 温度传感器测量水温的传感器采用热电阻Cu50。

热电阻Cu50在—50~150℃测量范围内电热阻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温度系数越大,测量精度越高,热补偿性好,在过程控制领域使用广泛。

系统采用三线制Cu50,温度信号经过变送单元转换成4~20mADC 电流信号,便于采集。

3.2.3 加热器采用电阻丝作为加热器件,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单元调节电阻丝的发热功率,输入控制信号为4—20mA标准电流信号,其移相触发与输入控制电流成正比。

输出交流电压来控制加热器电阻丝的两端电压,从而控制加热罐的温度。

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

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

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一、过程控制的特点与其它自动控制系统相比,过程控制的主要特点是:1、系统由工业上系列生产的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组成。

一个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对象和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包括测量元件,变送器、调节器和调节阀)两部分组成。

Q2 x (t)如图1 :液位控制系统K C:调节器的静态放大系数QK V:调节阀的静态放大系数1K0:被控对象的静态放大系数Km :变送器的静态放大系数2、被控对象的设备是已知的,对象的型式不少,它们的动态特性是未知的或者是不十分活楚的,但普通具有惯性大,滞后大,而且多数具有非线性特性。

3、控制方案的多样性。

有单变量控制系统、多变量控制系统;有线性系统、有非线性系统、;有摹拟量控制系统、有数字量控制系统,等等。

这是其它自动控制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4、控制过程届慢过程,多半届参量控制。

即需对表征生产过程的温度、流量、压力、液位、成份、PH 等进行控制。

5、在过程控制系统中,其给定值是包定的 (定值控制) ,或者是已知时间的函数 (程序控制) 。

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丁如何减少或者消除外界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y (t〕工业生产要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首先必须熟悉生产过程,掌握对象特点;同时要熟悉过程参数的主要测量方法,了解仪表性能、特点,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反馈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合理正确地构建过程控制系统;并且通过改变调节仪表的特性参数,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是由组成系统的对象和过程检测仪表各环节的特性和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二、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单回路控制系统由对象、测量变送器,调节器,调节阀等环节组成。

由于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投运,又能满足普通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所以应用十分广泛。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同样合用于复杂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方案的设计和调节器整定参数值的确定,是系统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如果控制方案设计不正确,仅凭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是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控制质量的;反之,如果控制方案设计很好,但是调节器参数整定不合适,也不能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选择被控参数对于一个生产过程来说,影响正常操作的因素是不少的,但是,并非对所有影响因素都需要加以控制“选择被控参数的普通原则为: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参数,当不能用直接参数(如测量滞后过大)作为被控参数时,应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被控参数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灵敏度⑥若生产工艺有几种控制参数可供选择,普通希翼控制通道克服扰动的校正能力要强,动态响应应比扰动通道快。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基本原理单回路控制系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别担心,咱们慢慢来,把它说得简单明了。

想象一下,你家里的空调,夏天一开,立马变成了清凉的避风港。

这个过程背后,就是单回路控制系统在默默发挥作用。

它就像是一位调皮的管家,专门负责调节室内温度。

你觉得怎么样?挺酷吧?单回路控制系统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控制机制。

就像你在厨房里做饭,火候掌握得当,菜才能好吃。

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像是人的“感觉器官”,然后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调整。

如果室温太高,控制系统就会给空调发信号,让它开起来。

这样一来,家里瞬间凉快。

是不是感觉有点像魔法?咱们再深入一下,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就像是你骑自行车时的平衡,往左偏了就稍微向右打方向,保持稳定。

系统通过不断获取反馈数据,进行调整,保证温度不会过高或者过低。

要是没有这个反馈,空调就会像个无头苍蝇,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调节。

想象一下,如果空调开得太冷,你可能就得裹着毛毯看电视了,真是太折磨人了。

再说说控制环路,单回路控制系统的“主角”。

控制环路里有三个重要角色: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就像你家里的眼睛,负责监测环境。

控制器是大脑,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

执行器则是肌肉,负责实际操作。

三者协同合作,像是一场默契的舞蹈,缺一不可。

要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会陷入混乱,真是让人无奈。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在夏天的炎热中,开着空调,舒舒服服地看着电视。

突然空调出问题,室内温度一下子飙升。

那种感觉就像是被烈日暴晒,简直要人命。

这个时候,如果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反馈,让空调赶紧调整,那就完美了。

可一旦反馈失灵,你就得忍受那种汗流浃背的折磨,真是心烦意乱。

说到这里,咱们还得提一下这个系统的稳定性。

单回路控制系统就像是一道题,解出来才能得到最终答案。

假如反馈不准确,系统就可能过度反应,导致温度忽冷忽热,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

这样的结果可不是你想要的,毕竟生活需要一些“稳定感”,对吧?有了稳定的控制系统,大家才能安心享受生活。

过程控制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过程控制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过程控制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流程:1.确定控制目标:首先,需要确定控制的目标,即需要控制的变量。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控制目标是温度。

2.选择传感器: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选择温度传感器。

3.选择执行器: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执行器。

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可以选择加热器或制冷器作为执行器。

4.设计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特性设计控制器。

常用的控制器包括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5.信号处理:将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其适合控制器的输入。

常见的信号处理操作包括放大、滤波和变换等。

6.反馈控制:将控制器的输出与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调节。

常见的反馈控制算法包括比例反馈控制、积分反馈控制和模糊反馈控制等。

7.参数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节,使得系统达到最佳性能。

8.系统集成: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等各部分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关键要素: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将被控变量转换成电信号,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

2.执行器: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节被控变量,常见的执行器有阀门、电机和加热器等。

3.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和设定值,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常见的控制器有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等。

4.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用于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变换等处理,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5.反馈控制:反馈控制通过比较传感器输出和设定值,根据比较结果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控制目标。

6.参数调节: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数的选择和调节,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的调节,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过程控制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进行,根据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通过信号处理和反馈控制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过程控制1章单回路

过程控制1章单回路
④干扰(扰动) 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对象并使被控变量发生变化旳原因称为
干扰(扰动)。
(2)工作原理
假定控制阀为气关式(气闭式), 控制器为反作用 。
①F1旳变化造成 L 变化 ( F1 > F2 )→ L ↑ → u ↓ → F2 ↑→ L ↓ ( F1 < F2 )→ L ↓ → u ↑ → F2 ↓→ L ↑
(3)所选旳间接指标参数必须具有足够大旳变化敏捷度。 (4) 在被控变量选择时还需考虑到工艺旳合理性和国内、 外仪表生产旳现状。
1.3 操纵变量旳选择 操纵变量选择原则: 1. 选择操纵变量必须满足工艺上旳可实现性与合理性 可实现性——工艺上是可控旳。
如加热燃料旳流量与成份,流量是可控旳,成份是不 可控旳。
各环节特征: 检测元件:
Km 1 5s
干燥筒8.5S 1)(8.5S 1
K2 (100S 1)(100S 1)
混合过程: K3
1 10S
e 风管: 3s
选择: 1)乳液流量动态特征最佳,但工艺不合理,故不取。 2)空气量通道动态特征优于蒸汽流量,故空气流量选为
被控变量旳选择措施: (1)首选直接参数; (2)其次选择间接参数。
1.首选直接参数做被控变量 直接参数——能直接反应生产过程产品产量和质量、
稳定性以及安全运营旳参数。一般对于以温度、压力、流 量、液位为操作指标旳生产过程,就选择温度、压力、流 量、液位作为被控变量。 例:蒸汽锅炉锅水位控制系统,水位就是直接参数;
①被控对象 需要实现控制旳、与被控参数有关联旳设备或生产
过程称为被控对象,简称对象。
②被控变量 对象中需要进行控制(保持数值在某一范围内或按预
定规律变化)旳物理量称为被控变量。如本例中旳贮槽液 位。

单回路控制系统详解

单回路控制系统详解

一、单回路控制系统1. 画出图示系统的方框图:2.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总的开环增益(放大系数)应是正值还是负值?仪表行业定义的控制器增益与控制系统中定义的控制器的增益在符号上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 试确定习题1中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若加热变成冷却,且控制阀由气开变为气关,控制器的正反作用是否需要4. 什么是对象的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若它们可用一阶加时滞环节来近似,试述K P 、K f 、τp 、τf 对控制系统质量的影响。

5. 已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S (T e K P SτP P +-,若P P T τ的比值一定时,T P 大小对控制质量有什么影响?为什么?6.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的变送器量程变化后,对控制质量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

7. 试述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原则,并举例加以说明。

8. 对图示控制系统采用线性控制阀。

当负荷G 增加后,系统的响应趋于非周期函数,而G 减少时,系统响应震9. 一个简单控制系统中,控制阀口径变化后,对系统质量有何影响?10. 已知蒸汽加热器如图所示,该系统热量平衡式为:G 1C 1(θ0-θi )=G 2λ(λ为蒸汽的冷凝潜热)。

(1)主要扰动为θi 时,选择控制阀的流量特性。

(2)主要扰动为G 1时,量特性。

(3特性。

11.作用后,对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为了保持同样的衰减比,比例度δ要增加,为什么?12. 试写出正微分和反微分单元的传递函数和微分方程;画出它们的阶跃响应,并简述它们的应用场合。

13. 什么叫积分饱和?产生积分饱和的条件是什么?14. 采用响应曲线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选用单比例控制时,δ=K P τP /T P ×100%,即δ∝K P ,δ∝τP /T P ,为什么?而选择比例积分控制时,δ=1.44K P τP /T P ×100%,即比例度增加,为什么?15. 采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控制器参数,在单比例控制时,δ=2δK (临界比例度),为什么?16. 在一个简单控制系统中,若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T )(1S 1)(T S (T K W P V P +-+S ,进行控制器参数整定时,应注意什么? 17. 已知广义对象的传递函数为1)S (T e K P SτP P +-,采用比例控制,当系统达到稳定边缘时,K C =K CK ,临界周期为T K 。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设定值r 偏差e 调节`器
u
调节阀
干扰 f (t)
μ
被控过程
测量值x
测量变送器
y(t) 被调参数
对于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来说,控制方案的设计和 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是其中两个重要内容。如果控制方案设计 不正确,仅凭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是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控制质 量的;若控制方案很好,但是调节器参数整定不合适,也不 能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⑷ 执行器 执行器的图形符号是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的图形符号
组合而成的。
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2.仪表位号
在检测控制系统中,构成回路的每个仪表(或元件)都用仪表位 号来标识。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组合和回路编号两部分组成.首 字母表示被控变量,后继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回路的编号由 工序号和顺序号组成,一般用3-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1.1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构成
单回路控制系统示例
液位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1.2 控制系统的工程表示
工艺控制系统流程图(管道仪表流程图):
液位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
带测控点工艺流程图是自控设计的文字代号、图形 符号在工艺流程图上描述生产过程控制的原理图, 是控制系统设计、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图示形式。
国家行业标准HG20505-92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
单回路控制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概述
一些常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
1.图形符号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图形符号包括测量点、连接线(引线、信 号线)和仪表圆圈等。 ⑴ 测量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第一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概述✧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又称简单控制系统,是指由一个被控过程、一个检测变送器、一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所组成的.对一个被控变量进行控制的单回路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组成方框图:➢简单控制系统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基本单元、其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调整和投运,能满足一般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因此在工业生产小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适用于被控过程的纯滞后和惯性小、负荷和扰动变化比较平缓,或者控制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的两个重要内容:控制方案的设计、调节器整定参数值的确定。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要求:●过程控制系统是稳定的,且具有适当的稳定裕度。

●系统应是一个衰减振荡过程,但过渡过程时间要短,余差要小。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方法很多,主要有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根轨迹设计法、系统参数优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过程控制系统统设计步骤:●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选择控制方案●建立系统方框图●进行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分析计算●实验和仿真➢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控制方案的设计:核心,包括合理选择被控参数和控制参数、信息的获取和变送、调节阀的选择、调节器控制规律及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等。

●工程设计:包括仪表选型、控制室和仪表盘设计、仪表供电供气系统设计、信号及联锁保护系统设计等。

●工程安装和仪表调校●调节器参数工程整定: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第二节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1.被控参数的选择➢选取被控参数的一般原则为:●选择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和环境保护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可直接测量的工艺参数为被控参数。

●当不能用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时,应该选择一个与直接参数有单值函数关系的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

●被控参数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灵敏度。

●被控参数的选择必须考虑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和所用仪表的性能。

2.控制参数的选择➢需要正确选择控制参数、调节器调节规律和调节阀的特性。

➢当工艺上允许有几种控制参数可供选择时,可根据被控过程扰动通道和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作出合理的选择。

所队正确选择控制参数就是正确选择控制通道的问题。

✧扰动作用-----由扰动通道对过程的被控参数产生影响,力图使被控参数偏离给定性✧控制作用-----由控制通道对过程的被控参数起主导影响,抵消扰动影响,以使被控参数尽力维持在给定值。

➢在生产过程有几个控制参数可供选择时,一般希望控制通道克服扰动的校正能力要强,动态响应要比扰动通道快。

➢可由过程静态特性的分析(扰动通道静态放大倍数K f、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K o)、过程扰动通道动态特性的分析(时间常数T f、时延τf、扰动作用点位置)、过程控制通道动态特性的分析(时间常数T o、时延τ(包括纯时延τ0、容量时延τc)、时间常数匹配)确定各参数选择原则。

➢根据过程特性选择控制参数的一般原则:●控制通道参数选择:选择过程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K o要适当大一些,时间常数T o要适当小一些。

纯时延τ0愈小愈好,在有纯时延τ0的情况下,τ0与T o之比应小—些(小于1),若其比值过大,则不利于控制。

●扰动通道参数选择:选择过程扰动通道的放大系数K f应尽可能小。

时间常数T f要大。

扰动引入系统的位置要远离控制过程(即靠近调节阀)。

容量时延τc愈大则有利于控制。

●时间常数匹配:广义过程(包括调节阀和测量变送器)由几个一阶环节组成,在选择控制参数时,应尽量设法把几个时间常数错开,使其中一个时间常数比其他时间常数大得多,同时注意减小第二、第三个时间常数。

●注意工艺操作的合理性、经济性。

3.系统设计中的测量变送问题➢被控参数的测量和变送必须迅速正确地反映其实际变化情况,为系统设计提供准确的控制依据。

➢测量和变送环节的描述:s m m m m e s T K s W τ-+=1)( ➢ 参数选择原则:减小T m 和τm 均对提高系统的控制质量有利。

若T m 较大,则会使记录曲线与实际参数之间产生较大的动态误差。

从减小测量变送环节误差角度考虑,应减少仪表的量程,即增大K m 。

➢ 系统设计测量和变送中涉及的问题:● 信号滤波● 信号处理● 纯时延问题● 测量时延问题● 信号传送时延问题:信号传递时延将降低控制质量。

对比可采取以下改善措施:i. 若测量信号为电信号,可将转换器安装在仪表盘附近,以缩短气压信号的传送距离.ii. 若调节器输出为气压信号,可在50~60 m 距离间,装一继动器,提高气压信号的传输功率,以减小传递时间。

iii. 若调节器输出为电信号,应将转换器安装在调节阀附近,或采用电气阀门定位器。

4. 调节阀(执行器)的选择➢ 调节阀类型的选择:气动执行器和电动执行器➢ 调节阀口径(D g 、d g )大小的选择:主要依据是阀的流通能力。

正常工况下要求调节阀开度处于15%~85%之间。

➢ 调节阀气开、气关形式的选择:主要以安全方面考虑。

➢ 调节阀流量特性的选择:系统总的放大倍数尽可能保持不变,通常被控过程的特性是非线性的(一阶以上特性),而变送器、调节器(若比例作用时)和执行机构的放大系数是常数。

因此往往通过选择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来补偿被控过程特性的非线性,从而达到系统总放大倍数不变的目的。

5. 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目的:为了使调节器的特性与控制过程的特性能很好配合,使所设计的系统能满足生产工艺对控制质量指标的要求。

➢ 调节器PID 控制规律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当广义过程的时间常数较大,纯时延较小时(即τ0/T o 很小),引入微分作用其效果良好。

此时各类调节器控制规律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为:比例积分微分(PID)作用最好,比例微分(PD )作用较好,比例(P )作用次之,比例积分(PI )作用较差。

● 当过程控制通道时间常数较小,而负荷变化很快,引入微分和积分作用均要引起系统振荡,对控制质量的影响不利。

● 当过程控制通道时延很大,负荷变化也很大时,单回路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工艺要求,需采用其他控制方案。

➢ 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原则:根据00T τ比值选择控制规律: ● 2.000<T τ时,选用比例或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 12.000<<T τ时,选用比例积分或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 100>T τ时,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控制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控制方式。

根据过程特性选择控制规律:● 比例控制规律: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时间常数不太大,扰动幅度较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质量要求不高,允许有余差的场合。

如贮罐液位、塔釜液位的控制和不太重要的蒸汽压力的控制等。

●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引入积分作用能消除余差。

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小,负荷变化不太大,工艺上不允许有余差的场合,如流量或压力的控制。

● 比例微分控制规律:引入了微分,会有超前控制作用,能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最大偏差和余差减小,加快了控制过程,改善了控制质量。

适用于过程容量滞后较大的场合。

对于滞后很小和扰动作用频繁的系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微分作用。

●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可以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控制质量,它适用于容量滞后大、负荷变化大、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反应器、聚合釜的温度控制。

6. 调节器正、反作用的确定✧ 正作用-----指调节器的输出随着正偏差(指测量值大于设定值)的增加而增加,即调节器的输出随着测量值增大而增大。

✧ 反作用-----指调节器的输出随着正偏差的增加而减小,即调节器的输出随着测量值增大而减少。

➢ 调节器作用方向确定的原则:应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及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来正确选择,以使自动控制系统成为一个负反馈的闭环系统,即如果被控变量偏高,则控制作用应使之降低;相反,如果被控变量偏低,则控制作用应使之升高。

控制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应与扰动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相反,才能使被控变量回到设定值。

➢ 控制系统各环节的极性的规定:● 正作用调节器:即当系统的测量值增加时,调节器的输出亦增加,其静态放大系数K c 取负;● 反作用调节器:即当系统的测量值增加时,调节器的输出减小,其静态放大系数K c 取正;● 气开式调节阀:其静态放大系数K v 取正;● 气关式调节阀:其静态放大系数K v 取负;● 正作用被控过程:其静态放大系数K 0取正;● 反作用被控过程:其静态放大系数K 0取负。

过程控制系统要能正常工作,则该系统的各个环节的极性(可用其静态放大系数表示)相乘必须为正。

变送器的静态放大系数K m 通常为正极性,故只需调节器K c 、调节阀K v 和过程的K 0极性相乘起来必须为正即可。

➢ 确定调节器正、反作用的次序过程:● 首先根据生产工艺安全等原则确定调节阀的气开气关形式;● 然后按被控过程特性,确定其正、反作用;● 最后根据上述组成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各环节的静态放大系数极性相乘必须为正的原则来确定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式。

第三节 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1. 有关单回路控制系统整定的概述✧ 系统整定-----指选择调节器的比例度σ、积分时间T I 和微分时间T d 的具体数值。

系统整定的实质,就是通过改变控制参数使调节器特性和被控过程特性配合好,来改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特性,求得最佳的控制效果。

➢ 系统的良好控制效果一般要求:瞬时响应的衰减率9.075.0~=ψ(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储备),尽量减小稳态偏差(余差)、最大偏差和过渡过程时间。

➢ 注意:只有系统设计正确,仪表经过调校和正确安装之后,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才是有意义的。

➢ 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理论计算整定法:如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等。

这类整定方法要求已知过程的数学模型。

其计算繁琐,工作量很大,而且最后得到的数据一般精度又不高,所以目前在工程上较少采用。

● 工程整定方法:如动态特性参数法、临界比例度法、衰减曲线法、现场实验整定法等。

它直接在过程控制系统中进行。

其方法简单,计算简便,而且容易掌握,所得参数虽然不一定为最佳,但是实用,能解决一般性问题,所以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 计算机仿真寻优整定法:采用最优积分准则。

来求调节器的整定参数的最优值的方法。

2. 理论计算整定法(介绍根轨迹法)➢ 根轨迹作图整定方法原理:应用根轨迹作图方法的原则来选择调节器的PID 参数,使系统特征方程中对瞬态响应起主导作用的根满足某一指定要求,从而使系统的瞬态响应达到指定的性能指标。

➢ 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方程式:1)()()(0-==s W s W s W K➢ 根轨迹上各点(即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应满足下列条件:● 幅角条件:ο180)12()(+±=∠N s W K ,(N =0,1,…)● 模值条件:1|)(|=s W K➢ 系统整定时,W 0(s)为已知,调节器W(s)的形式已定,但比例度δ,积分时间 T I 、微分时间T d 待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