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这一部分的题目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政治常识是常识判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要清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同时,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经济常识在行测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产业结构的分类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规则等也是很有必要的。
法律常识是常识判断中的重点。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考生要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条款也经常出现在考试中。
比如,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犯罪的构成要件、行政处罚的种类等。
历史常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都可能成为考点。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孔子、秦始皇、孙中山等重要历史人物。
文化常识涵盖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等方面。
对于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汉字的演变、古代文学名著等内容,考生应当有所知晓。
像春节的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以及《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
地理常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自然地理方面,如地球的公转自转、气候类型的分布、山川河流的概况等;人文地理方面,像人口分布、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等知识,都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
科技常识是近年来常识判断中越来越受重视的内容。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精选910题)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精选910题)1、皴法是什么的技法?(中级题) 1)国画2、睡觉时若希望更凉爽,可用:(低级题) 2: 竹席3、"惊天动地"作为成语,原本是形容:(低级题) C: 李白诗文的影响力4、人参的主要产地在:(低级题) 东北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哪一个诗人的诗句?(低级题) 李商隐6、"碧螺春"是一种:(低级题) 3)绿茶7、"婴宁"是谁笔下的人物(低级题) 1)蒲松龄8、"结驷连骑"中的"骑"指的是:(低级题) 一人一马9、"菽"是对什么的总称?(低级题) 豆类10、下面干果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高级题) 5: 核桃仁11、能把太阳的七种颜色全部吸收的物体呈:(高级题)1: 黑色12、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中级题) 4: 多瑙河13、"九宫格"的创始人是(高级题) 5: 欧阳洵14、北极星处于天空中的:(高级题) 2: 小熊星座15、在古希腊,人们购买奴隶是用:(低级题) 盐16、以下哪一位是中西交往史上较早的人物?(中级题) 3: 玄奘17、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官城"?(低级题) 1: 因蜀锦有名18、下列那种特点不属于优质植物油?(中级题)4: 放置24小时后有少量沉淀物19、烹调海参不宜加醋对吗?(低级题) 2: 对20、人类可分为三个基本人种,其中"蒙古"人种也俗称为:(高级题)1: 黄种人21、成年人身上有多少块骨骼 BA.205B.206C.207D.20822、蚯蚓的血是什么颜色 CA.白色B.蓝色C.红色D.黑色2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C)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24、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此确立了(C)A生产资料公有制B人民公社体制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5、《1844年经济学手稿》的作者是:A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斯大林26、“我爱吾师,我更爱智慧。
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2.8:判断推理模块宝典第一章逻辑判断逻辑推理蕴涵普通逻辑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内容的测试中;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当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可以做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出错..原因是;不同的试题;都针对着不同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核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有可能导出“我认为”的思路;而失去了正确解答的机会..为了便于考生掌握考点;有效地管理和调用相关的常识、方法和技巧;本书根据试题常见的考点;首先提供几个好理解、易操作的快读、快解方法;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这些快读、快解方法;都是针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点和题型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巧;在应试中十分重要..当然;当了解必要的逻辑常识后;这些方法的应用就更为灵活..一快读快解应用篇——真题考点经验精选快读快解口诀集锦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对应关系杂排除做首选具体有疑问果断选宏观可能不推“必”部分不推“全”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强弱相比较选最才保险概念有内涵当心被偷换分析必弄清论据和论点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分析巧运用解题思路宽口决部分解说:1.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2)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答案D..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人都会使用..B. 12人没人会使用..C. 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 仅有一人会使用..解析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2我们找到了唯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答案A..针对这道题;也可以把选项分别对照题中条件选中A是答案;但;这样的方法没有普适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灵活方法之一排除法..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理解: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备考可参考本章稍后介绍的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9.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虽然人人使用联结词;但语义是不规范的..甚至会出现歧义;使表达变得模糊不清..公务员考试中;所有联结词所表述的语义都是规范的;逻辑语义不容质疑..所以在阅读分析中;联结词是断定逻辑关系的重要直观依据..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如:前件后件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公务员考试中;发现有联结词出现包括简约的试题;就必须使用推理规则;这是重要考点..在这里;简单介绍如下必考的规则: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 ;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5双箭头:=> 读:所以..是推出符号..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表达否定..与旧符号“”相同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句型:如果A;那么B..符号:A → B 读A则B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 B;A => B 分离规则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 符号: A → B;-B => -A逆否规则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2.必要条件推理:句型:只有A;才B..符号:A←B读A才B规则:从略必要条件规则容易与充分规则记混;我们介绍一个换位定理;可以把必要条件转换为充分条件句;只要记住充分规则就可以了..换位定理:句型转换:只有B才A = 如果A则B..符号: B ← A = A → B3.排中律规则相容析取句型:或者A;或者B..符号:A V B读A或B规则1:否定A;必然断定B..符号:A V B;-A => B规则2:否定B;必然断定A..符号:A V B;-B => A这三类规则是重要考点;必须熟练掌握..请看试题..;试题1: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然真A.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B.在以后两年内;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C.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D.在以后两年内;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解析1.文中出现联结词“如果…那么;否、则”等逻辑联结词;考核推理规则..这类试题叫做论证演绎..2.文中命题及形式分析: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这是充分条件命题;即:提高10% →提高20%;逆否推理:-提高20% →-提高10%传递推理:-提高20% →-提高10%;-提高10%→破产 => -提高20% →破产结论是:不提高20%就破产..答案A..3.解析中使用了充分条件逆否规则、传递规则..面对这样简单的试题;如果熟悉规则;十几秒钟之内可以找到答案..如果不熟悉规则;可能要费些时间..但是;下面这样的试题不使用规则会有些麻烦.. 试题2:一个热力站有个5个阀门控制对外蒸气..使用这些筏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1)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4)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 ..A.2号阀和4 号阀..B.2号阀和3号阀..C.3号阀和5号阀..D.4号阀和5号阀..解析1.这样的试题;每个条件都是用联结词确定了逻辑关系;必须运用推理规则解析..这类题叫做正则演绎推理..2.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用符号表示;即简明又清晰;方便推理11→2;-5 其中1表示开启1号阀;-5表示关闭5号阀22 V 5→ -43--3;-441 必须打开1号演绎推理:据条件14;用分离规则:1→2;-5;1 => 2;-5断定开2;关5据断定2;-5;结合条件2: => -4 断定关4号据断定-4;结合条件3: => 3 断定开3号累计断定项是:2;-5;-4;3对照选项:答案B..即: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2号阀和3号阀..试题3:信任离不开互相尊重;信任是保持长期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某些私人关系的维持;例如友谊;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长期的友谊离不开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的支持..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在长期的人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意味着信任..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撑的友谊不会持续太久..C.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友谊会比其他关系更持久..D.由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支撑的私人关系总会持续很久..解析1.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条件1:信任→互尊条件2:换位信任←长期 = 长期→信任条件3:长期→互尊;同爱好概括条件2和3:长期→信任;互尊;同爱好2.对照选项:B否定了“同爱好”这个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前件也被否定: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持的私人关系不会太久..- 长期答案B..这个试题的特征是:没有联结词出现;但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可以识别是什么条件的命题..这样的试题叫做隐含演绎推理;也叫隐含论证演绎..公务员考试;经常变换推理规则的使用方法;如隐含演绎推理等..本章在演绎推理中有更多的介绍和习题供参考..图形推理由于公务员考试题量大信息处理高密度的特点;在图形推理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更要求做答的快速及准确度;为了帮助考生达到即快又准地完成图形推理题的目的;在此把教学多年一线的读题解题方法加以归纳凝练为“素”、“数”、“形”、“位”四字要决;“素”即“元素”、“数”即“元素的数量”、“形”即“元素的形状”、“位”即“元素的位置”..抓好这四个解题的核心加以适当的辅助练习;对考试的把握将大有裨益..图形推理题主要是通过给定图形的方式要求考生将与给定图形规律表现一致的选项选出来..所给图形可能是单一“一个图形”;也可能是“一组图形”;考点在于考查观察能力与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可见它不依赖于具体的文化知识的单纯积累与应用;受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大;属于“文化公平”的测验;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可能题型的认知与演练在应试上取得突破..图形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定位于图形的个体特征和图形的整体特征两个角度;图形的个体特征即从图形的组成元素规律出发来解题;元素的种类特征及种类元素的数量特征规律是解题着眼点;亦即“素”和“数”;图形的整体特征即从组成图形的整体规律出发来解题;着眼点为图形整体的形状和位置变化规律;亦即“形”和“位”..第一节素素即元素;是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立足于元素进行考核的题目是图形推理题中较简单的考核点..思维点和解题方法之间最常见的对应情况有以下几种:1类:元素组合四步看2类:公共元素抓共性3类:多元重组细插拼4类:同类组合看细节5类:异类元素看趋势6类:个性元素看形状7类:元素自变看增减8类:其他个案剖综合多种元素重新组合图形的组成元素可能成为出题的考核点;这种题目的考核在我们已经考过的考题中;现将题型题目及相应的解题思路相结合归纳为以下几个主题:1类:元素组合四步看1、横行看横向三排;每排三个图形为一组;共三组;看每组三个图形有何规律2、竖行看竖向三列;每列三个图形为一组;共三组;看每组三个图形有何规律3、旋转看顺时针旋转一周;看外围八个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或逆时针旋转4、对角看斜着两条对角线;或隔着中间的图形的两个对称图形之间看有何规律例1: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横行看三个图形为一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元素规律都是:每组由六个固定元素组成;每组的每一个图形由两个元素构成;三个图形中六个元素循环不重复出现..由此可知第三组的规律也是如此;在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中都没有出现的元素将在第三个图形中出现;由此可得正确答案为C..例206A-55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横行看;三个图形一组;每组为九个不同的元素组成;分别为三种不同的眼睛、三种不同的耳朵、三种不同的嘴巴;每个图形中分别有一种耳朵、一种嘴巴和一种眼睛构成;九种不同的元素在三个图形中以此类推..由此可知第三组第三个图形为选项C;选项A的耳朵在前两组图形中均未出现;故排除..例307-65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元素看起来相似;但其实则不同;按其元素旋转的方向可以分为顺时针旋转元素和逆时针旋转元素两种..无论是横行三个一组;竖着三个一组;顺时针旋转还是对角看;都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横行看;前两组的都是第一、三个图形的元素旋转方向相同;而第二个图形的元素与第一、三个图形的元素旋转方向相反;由此可得正确答案A可作为练习题06B-47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前两组图形的规律是其头和身分别由不同的图形构成;而其脚又分别为1或2或3;均不相同;只有A符合;D项的错误在于头不应是小圆;这样便与身的图形重复了;B、C项的脚数量不合..2006一类-54素加数角线变成中分线;“\”对角线变成“/”对角线;小长方形阴影与空白互换..故选D..。
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1.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篇一原油是什么?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
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原油是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音tīng)、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此外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2.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判断易考点梳理篇二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生物防治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鸟治虫、以蛛螨类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菌等措施。
以虫治虫——利用有益的昆虫消灭害虫的方式。
如: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性天敌)防治玉米螟、异色瓢虫(捕食性天敌)防治蚜等。
以菌治虫、以菌除草——利用害虫或杂草的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与杂草的方式。
如:白僵菌(真菌)防治鳞翅目害虫;苏云金杆菌(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鲁保一号”防治兔丝子等。
以病毒治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的幼虫。
以鸟(家禽)治虫——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利用椋鸟防治蝗虫、散养鸭防治草原蝗虫等。
以蛛(螨)类治虫——如:利用棒络新妇(蜘蛛类)防治桃蚜;利用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
以激素治虫——利用雌虫的信息素诱集雄虫的方法。
如:小菜蛾性诱芯诱集小菜蛾等。
以菌治菌——某些微生物(益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种现象称拮抗作用。
利用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防治园林植物病害,有的已获得成功,如利用哈氏木霉菌防治白绢病。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2)1500字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2)1500字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题(2)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形式之一。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依法行使国家立法、监督和决策权的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重要形式之一。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织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智囊团和组织者。
3.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人民所有的社会财富。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人民所有的社会财富,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4.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劳动权益,包括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
(√)解析: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享有合法的劳动权益,包括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享受社会保障。
5.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解析: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6.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
(√)解析: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7.公民是国家的组成部分,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解析:公民是国家的组成部分,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等。
8.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
(√)解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9.人民警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业执法机关。
(√)解析:人民警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业执法机关,是国家公务员的一部分。
10.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宝典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宝典:绪论比较两年的大纲,常识判断部分没有任何变化,常识判断的考查重点依然是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由于大纲没有变化,所以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就成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中的常识判断部分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是涵盖范围继续保持广角度,且比2011年更加突出此特点;第二是题目分布平均,但考查重点明显。
(一)紧扣大纲,注重题量的稳定性2012年国考常识判断与去年考情相比变化不大,题量保持25道,参考时间15分钟。
2012年的考试真题紧扣大纲,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人文、法律、时事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工科知识的考查力度加大,学科交叉性突出2012年国考常识判断题目与往年相比,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理工科知识的考查力度,考查理工科知识的有8道题(第14、15、19、20、22、23、24、25题),占总题量的近1/3。
而2009年至2011年三年的国考中考查理工科知识的常识判断试题一共只有17道。
另外,学科交叉出题更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对常识的掌握程度,表明公务员考试命题更加科学。
如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第14、22、24、25题),医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第20题),文学与历史结合(第21题),历史与地理结合(第9题)。
二、经典真题详解及技巧指导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常识判断部分题目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这对不同专业的考生来说显得更为公平,同时也加大了答题难度。
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侧重考查的方面和题型各有差别。
以下将从北京、广东公务员考试,及山西、河南、辽宁等省公务员联考的常识判断真题入手,分析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试题的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篇一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知识点一、政治常识1.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了解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设置。
- 掌握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2. 宪法和法律基础- 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熟悉国家的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
3.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掌握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方针政策。
- 了解政策的实施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 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2.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和调控政策。
- 了解微观经济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规律。
3. 财政和税收- 理解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 熟悉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
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掌握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
2. 世界历史-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文明和文化交流。
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掌握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 了解中国的主要河流、山脉和地理特征。
2. 世界地理-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
- 掌握国际地理事务和全球环境问题。
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 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 了解当前科技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
2. 信息与网络-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熟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
六、社会常识1.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了解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类型。
- 掌握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2. 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 掌握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七、文化常识1. 文学艺术- 了解中外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 掌握重要的文学艺术作品和代表人物。
2. 语言文字- 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规范用法。
- 了解其他主要语言的特点和使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宝典:绪论2012年09月19日15:39 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一、常识判断大纲解读比较两年的大纲,常识判断部分没有任何变化,常识判断的考查重点依然是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由于大纲没有变化,所以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就成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中的常识判断部分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是涵盖范围继续保持广角度,且比2011年更加突出此特点;第二是题目分布平均,但考查重点明显。
(一)紧扣大纲,注重题量的稳定性2012年国考常识判断与去年考情相比变化不大,题量保持25道,参考时间15分钟。
2012年的考试真题紧扣大纲,考查了政治、经济、科技、人文、法律、时事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工科知识的考查力度加大,学科交叉性突出2012年国考常识判断题目与往年相比,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理工科知识的考查力度,考查理工科知识的有8道题(第14、15、19、20、22、23、24、25题),占总题量的近1/3。
而2009年至2011年三年的国考中考查理工科知识的常识判断试题一共只有17道。
另外,学科交叉出题更有利于全面考查考生对常识的掌握程度,表明公务员考试命题更加科学。
如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第14、22、24、25题),医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结合(第20题),文学与历史结合(第21题),历史与地理结合(第9题)。
二、经典真题详解及技巧指导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常识判断部分题目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这对不同专业的考生来说显得更为公平,同时也加大了答题难度。
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侧重考查的方面和题型各有差别。
以下将从北京、广东公务员考试,及山西、河南、辽宁等省公务员联考的常识判断真题入手,分析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试题的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北京市北京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常识判断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种,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包含法律、政治、经济、时政等多方面内容。
多项选择题这一考查方式在其他省份及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书在此处重点分析多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例1 下列选项中,只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有()。
A.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B. 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C.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D. 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答案】ACD【解析】《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十二)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十三)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该法第89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该法第108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
因此,A、C、D选项说法正确,而“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不恰当的决定”是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权力,B项不是全国人大的权力,本题选择ACD。
例2 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人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
A. 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B. 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C. 外贸状况特别是进口商品总量D. 人口总量【答案】ABD【解析】年人均消费水平=居民个人消费总额/年均人口总数。
居民个人消费总额的高低主要受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和积累率的高低的影响。
所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额和增长速度、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人口总量。
因此,本题选择ABD。
例3 下列有关人民币升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所以人民币升值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B. 人民币适当升值,能够迫使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C. 中国是个需求很大的大市场,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D.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答案】ABD【解析】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值钱了”,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外产品、出国旅游等会相对便宜,因而国内消费者会得到更多实惠,所以A选项正确。
而人民币适当升值,会使得外国公民每购买相同单位中国商品所需费用增加,如果中国出口企业不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就会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可迫使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所以B选项正确。
尽管中国市场需求很大,但人民币升值对应外币必然是贬值的,会使得外商在中国投资成本相对增加,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如果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企业没有提高技术水平,造成出口产品销量减少影响企业利润率,为降低成本可能会采取裁员等措施,再者外商投资减少,不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而会导致失业率增加,所以D选项正确。
本题选择ABD。
例4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一般包括()。
A. 犯罪主体B. 犯罪主观方面C. 犯罪客体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ABCD【解析】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是指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因此,也称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关于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刑法理论上存在分歧,但一般采用四要件说,即认为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应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本题选择ABCD。
(二)广东省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题相对较少,题型为单项选择题,主要是自然科技知识。
例5 下列自然现象的产生与人类排放大气污染物无关的是()。
A. 阴霾天气B. 臭氧层空洞C. 酸雨D. 雷电【答案】 D【解析】气象上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称为阴霾天气。
故而阴霾天气与排放大气污染物有关。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降低的空域。
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NO(一氧化氮),以及人类大量生产与使用的氯氟烃化合物(氟利昂),如CFCl3(氟利昂-11)、CF2Cl2(氟利昂-12)等。
氟利昂在对流层内性质稳定,但进入臭氧层后,易与臭氧发生反应而消耗臭氧,从而降低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
故而A、B、C 项都不能选,排除,选D项。
例6 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
当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年中北半球最热的时候B. 一年中北半球白昼最长的时候C. 北半球夏天开始的时间D. 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答案】 B【解析】A项错误,北半球达到最热的温度显然还需要一个能量积累过程,所以经常是七八月份最热,最热只是理论上的,换个角度说,北纬1度的地区肯定是太阳直射北纬1度时才最热,而北纬1度属于北半球;C项错误,立夏才是北半球夏天开始的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夏至;D项错误,白露才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
例7 干支纪年法始于东汉,下列采用了干支纪年法的一项是()。
A. 贞观之治B. 黄道吉日C. 辛丑条约D. 安史之乱【答案】 C【解析】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C项中的“辛丑”正是指的农历辛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
A项中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故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B项中的“黄道吉日”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推算出来的,并没有采用干支纪年法。
D项中的“安史之乱”指的是唐玄宗天宝末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安”、“史”是姓,不属于纪年法。
(三)424联考2011年4月24日,山西、河南、辽宁等11省市公务员考试采用同一套试卷。
其中常识判断考查内容包含天文、历史、地理、法律、生活百科等多方面知识。
例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了三次重大转变: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战争转向生产建设;拨乱反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下四项中哪一会议与这些转变无关?( )A. 八七会议B. 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七届二中全会D. 遵义会议【答案】 D【解析】八七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A项排除。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全会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B项排除。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 项排除。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问题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D项与题干所述无关。
所以选择D选项。
例9 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
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B. 发行央行票据C. 买进政府债券D. 提高再贴现率【答案】 A【解析】货币政策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较合适。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这项措施的作用是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