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2.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合集下载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加、减法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

3.通过学习估算的方法,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单位,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找邻居”师: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邻居”。

(1)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327、213、482、194(2)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327、213、482、194师:今天同学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要运用到刚才小游戏中的一些知识。

二、情境引入、导入新课1、谈话:在蜜蜂王国,采花的蜜蜂叫工蜂,是工作最辛苦的蜜蜂。

在有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只工蜂一天一般往返10次,每次行程约1公里左右,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30公里。

)(出示情境图)这天早晨,蜂王一声令下,勤劳的小蜜蜂从皇宫出发,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出采蜜去了。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其中的数学信息。

3、请同学们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一起解决,板书:“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列式,286+103= 快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是最爱动脑筋、最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个个都挺棒!下面老师把问题改一下,看你们会不会解决?板书:“向南飞和向东飞一共约有多少只?”仔细读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请学生思考“约”字的含义。

师讲“约”的意思。

“约”就是“大约、大概、不十分确定”的意思。

学生思考:在这个题中需要我们计算出精确的结果?教师点拨:当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时,可以只算一个近似的结果,这就是“估算”。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计算的结果,这时候就会用到估算。

我们这一节课就一起研究三位数加减法估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法估算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棋辰学校陈慧兰第1课时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第15页例4)二、教学目标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引入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另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有几十朵花?师: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15页例4。

(1)创设学习情境。

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可是巨幕影院只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出示教材第15页例4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呢?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

要判断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首先要知道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4得多少,再与巨幕影院座位数441比较。

不过,三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还没有学过,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学完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比较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和巨幕影院座位数的大小,其实并不需要准确计算223+234的大小,我们可以进行估算。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资料:评课稿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资料:评课稿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评课稿《加减法估算》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又提到: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估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有重要意义,在数学计算的检验中很有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初学估算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往往喜欢用口算的方法去代替估算,而做到让学生产生一种估算的需要真的很困难。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刚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笔算,一直强调计算的精确性。

而估算却与精确性计算形成了一个反差,许老师用猜自己的年龄创设了估算的情境,为后面直入正题做好了铺垫。

接着许老师又通过猜数游戏,不追求一个准确的结果,而只要一个数值范围,正因为有了这层铺垫,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动力,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的展开。

学习数学要给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个逐步适应、认同的过程,在学生大致的了解估算以后,许老师又引入了一个数学小精灵,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通过为小精灵解决问题,拉开估算的帷幕。

经过许老师的引导,逐渐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估算,心理上产生一种估算的需要。

在巩固练习中许老师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关于估算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中理解和领悟估算不仅是一种快捷的巧算方法,更是一种策略,它在生活中及数学课堂中的计算上都能灵活运用,从而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学习这个知识的价值所在。

估算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要求整齐划一。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案)三级上册数学 第单元 加减法估算

(教案)三级上册数学 第单元 加减法估算

4加减法估算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所以在本节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节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而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根据现实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1.下面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课件出示)1965183872212.课件呈现: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所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4.点击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参考答案】1.2005004002002.从一到六年级依次为:6983 7174838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把一个数看成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估算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4.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4.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4.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今天我要教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其中的内容是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我将使用人教新课标教材,带领学生们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个概念。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四舍五入法将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然后进行口算。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的差异,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解释。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会重点讲解四舍五入法,并让学生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它。

我会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将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

同时,我也会让他们进行实际的计算,以加深对估算方法的理解。

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和投影仪,以便进行板书设计和展示例题。

学具包括练习本和计算器,供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和自主计算。

接着,我会讲解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之间的差异,并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解释。

我会提供一些额外的例子,让他们进行练习,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算式和估算的过程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

我会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四舍五入法,并写下每个步骤的计算结果。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

例如,我会让他们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算式,并记录下他们的估算结果和准确结果。

我会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估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我还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资源,以供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个教案,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口算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一课一练试题汇总(附答案).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一课一练试题汇总(附答案).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一课一练试题汇总(附答案)目录1.1秒的认识 (2)1.2时间的计算 (4)2.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5)2.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7)2.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9)2.4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11)3.1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13)3.3吨的认识 (16)4.1加法(1) (18)4.2加法(2) (19)4.3减法(1) (21)4.4减法(2) (23)4.5连加 (25)5 倍的认识 (27)6.1口算乘法 (29)6.2笔算不进位和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30)6.3笔算连续进位的乘法 (32)6.4有关0的乘法 (34)6.5解决实际问题 (36)7.1四边形 (37)7.2周长 (39)7.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1)8.1几分之一 (43)8.2几分之几 (45)8.3分数的简单计算 (47)8.4分数的简单应用 (49)9 集合思想的认识 (51)1.1秒的认识1.单位换算。

1 时=( ) 分1 分=( ) 秒1 时 10 分=( ) 分1 分 20 秒=( ) 秒70 秒=( ) 分 ( ) 秒80 分=( ) 时( ) 分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吃一个苹果大约用 5() 。

(2)课间休息时间是 10() 。

(3) 奶奶做饭用 40() 。

(4) 乐乐跑 100 米大约用 14() 。

3. 辨一辨。

( , 错误的画“? ” )(1) 钟面上最长的针是分针。

( )(2)3 时 30 分时 , 分针指向10。

( )(3) 刷一次牙需要 2 秒。

( )4.亮亮跑 100 米的成绩是 25 秒 , 比红红慢了 3 秒 , 红红的成绩是多少秒 ?5.明明骑自行车去学校 , 去时顺风用时 8 分 25 秒, 回来时逆风多用了 2 分 5 秒。

明明回来用时多少 ?6.体育老师对第一小组同学进行小丽 11 秒,小军 10 秒,(50 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跑的最快,(9 秒,小明 8秒,)跑的最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案

4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第1课时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第15页例4)二、教学目标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引入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另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有几十朵花?师: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15页例4。

(1)创设学习情境。

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可是巨幕影院只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出示教材第15页例4情境图)师:怎样才能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呢?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正确。

要判断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首先要知道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即223+234得多少,再与巨幕影院座位数441比较。

不过,三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我们还没有学过,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学完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板书课题: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比较六个年级的总人数和巨幕影院座位数的大小,其实并不需要准确计算223+234的大小,我们可以进行估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1.把估算的结果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238+389( ) 592-195( ) 204+358( ) 521-395( ) 506+196( ) 419-253( ) 2.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

193 205 311 294 404 218 398 287
3. 养鸡场养殖公鸡、小鸡和母鸡的数量如下:
公鸡和母鸡一共大约多少只?
4.
(1)买一台榨汁机和一部电话,大约要用多少钱?
(2)买一台电子秤、一个微波炉,900元够吗?
答案:
1. 600 400 560 100 700 150
2. 193 205 218 311 294 287 404 398
3. 108+189≈300(只)
4. (1)382+167≈560(元)
(2) 249+623=872(元) 872<900 够
节日热闹:盛况空前普天同庆欢聚一堂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欢呼雀跃欢声雷动熙熙攘攘载歌载舞红旗招展火树银花灯火辉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金鼓齐鸣
看:盯瞧瞅瞟瞥望睹观赏窥顾盼端详注视鸟瞰浏览张望阅览欣赏观赏月光:皎洁的月光明亮的月光清冽的月光清幽的月光朦胧的月光柔和的月光惨淡的月光凄冷的月光月光如水月光如雪月光如银
希望:期望盼望渴望奢望指望
得表扬:得意扬扬洋洋得意神采飞扬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喜上眉梢春风得意眉开眼笑
受批评:心灰意冷垂头丧气郁郁寡欢心灰意懒一蹶不振
建筑: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古色古香庄严肃穆庭院幽深巍然耸立绿瓦红墙描龙绣凤气势磅礴栩俯瞰窥视探望远眺审视环顾扫视瞻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袖手旁观先睹为快望眼欲穿东张西望屏息凝视目不转睛
成语中的反义词:藕断丝连转危为安左顾右盼阴差阳错争先恐后冬暖夏凉大同小异轻重缓急天南地北舍本逐末
比喻手法成语: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玉洁冰清蚕食鲸吞狐朋狗友狼吞虎咽锦衣玉食
中国:中华华夏九州四海神州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读书和学习:如饥似渴学而不厌学无止境学以致用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学海无涯
朋友:伙伴同伴旅伴伴侣战友密友故友好友挚友新朋好友良师益友
梅花:腊梅墨梅素梅冰肌玉骨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清香远溢幽香沁人
小溪:波纹粼粼清澈见底终年潺潺柳树:垂柳青青婀娜多姿依依多情
花儿好看:绚丽烂漫妖艳素雅争奇斗艳鲜艳夺目花蕾满枝琼花玉叶色彩斑斓花团锦簇灿如云锦
花儿好闻:芬芳幽香芳香浓郁清香四溢香气袭人沁人心脾清香袅袅香气扑鼻香飘十里日子:丰衣足食太平昌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走兽:四肢轻快互相追逐连蹦带跳小巧玲珑乖巧驯良扬蹄飞奔腾空跃起庞然大物生龙活虎威风凛凛
万千气象:晚霞朝晖红霞满天霞光万道闲云迷雾云雾缭绕星光灿烂晓风残月月凉如水月色朦胧月淡风清月明星稀皓月当空
栩如生造型逼真琼楼玉宇布局合理亭台楼阁历史悠久中西合璧
龙腾虎跃
打比方成语:如醉如梦如泣如诉如火如荼如饥似渴如兄似弟如胶似漆如花似锦如狼似虎
死:去世逝世长眠安息千古永别永诀与世长辞遇难牺牲捐躯殉职夭折圆寂羽化驾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