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复习(1)(1)
《报任安书》复习

•乃
•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 ,竟 然,转折连词) • (2)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 •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副词,表判断,相当于“是” ) •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副词,就) •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副词, 才。 ) •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固定短 语,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岂不是……,恐 怕……吧)
布置作业:
1、分类巩固知识点 2、背诵默写4、5段
C.下流多谤议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 畜之
C(A形容词作动词,B使动用 法,D名词作状语。)
6、下列各组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 一组是( ) ①若望仆不相师 居则忽忽若有所失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③及以至是,言不辱者 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 间 ④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灌夫受辱于居室 A. 若 B.虽 C.以 D.于
C(A好像 B即使 C“以”通“已”;以致D在)
7、选出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项不同的是(
A.且西伯,伯也,拘于羡里
)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E.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E(其余皆为被动句)
8、名句默写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 • • • • • • •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2)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5)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虽 ①虽累百世,垢弥甚耳!②虽万被戮,岂有悔 哉!③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 • ④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报任安书复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司马迁再拜言 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 请略陈固陋 阙然久不报 幸勿为过 牛马走、辱、幸
拜两拜 情义 诚挚恳切 怨恨,抱怨 效法 固执鄙陋的意见 (形做名) 隔了很久 回复 责备 谦辞与敬辞
流俗所轻也 不与能死节者比 特以为智穷罪极 卒就死耳 用之所趋异也 积微约之渐也 具于五刑 审矣,何足怪也 殆为此乎?
我虽然怯懦,想苟全性命,却很懂得舍生取 义的界限,何至于甘心沉溺于牢狱的侮辱呢!
10、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 称焉。
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 尽数,只有卓越超群不同寻常的人才为后人所 称道。
文句翻译
1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 放失旧闻,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我不自量力,近来依靠拙劣的文辞,搜集 世上散失的文献,考证其中的史实,考察他 们成功、失败、兴起、衰败的道理。
文句翻译
8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 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 已也。
就人的本性而言,没有不贪生厌死的 ,(难免要)顾念父母和妻子儿女;至于 被正义和公理所激奋的人,则不是这样 ,那是因为有所不得已的缘故。
文句翻译
9、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 溺缧绁之辱哉!
假使我被法办遭杀戮,就像九头牛身上失 去一根毛一样,跟蝼蚁(之死)有什么不同?而 世人又不会将我和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提 并论,只认为我智力穷尽,罪过极大,不能 自己解脱,终于去死而已。
文句翻译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 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流俗之所轻也。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 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 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 ( 其职位 ) 接近 于占卜之官和太祝之间,本来就是皇上所戏 弄,像乐师、优伶一样被豢养的人,而为世 人所轻视的终 因为 浸渍,渐进 受(刑械) 清楚明白 大概
《报任安书》复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父母,顾妻子 顾:怀念 B.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分:道理 C.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表:表扬
)
D(表:显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仆虽怯懦,欲苟活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今虽欲自雕琢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二、词类活用
(1)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 • (1)太史公牛马走 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司马迁再拜言 (2)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 优伶一样 • (2)倡优畜之 (3)辱:动词的使动用法。 • (3)太上不辱先 使 …… 受辱 • (4)何足贵乎 (4)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 (5)且勇者不必死节 (5)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 而死
• 第6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 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 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 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 “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 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 “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 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 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 贤进士的苦衷。
第4-5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 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
• 可分为两层。第1层,从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 “思垂空文以自见”。列 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 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 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 第2层(5段),介绍 《史记》的体例和宗 旨,说明自己“就极 刑而无愠色”是为了 完成《史记》。
• 第3层(3段),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 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 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 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 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 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 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 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 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 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诎:诎体受辱2、以:及以至是3、罔:及罪至罔加4、摩:古者富贵而名摩灭5、底: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6、失(yì):放失旧闻7.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思垂空文以自见。
9.责(zhài):则仆偿前辱之责(二)掌握下列字词:1、曩:曩者辱赐书2、望:若望仆不相师3、倡优:倡优畜之4、节:不与能死节者比5、就:卒就死耳6、用:用之所趋异也7、趋:用之所趋异也8、太上:太上不辱先9、婴:剔毛发、婴金铁受辱10、传(zhuàn):传曰刑不上大夫11、渐:积威约之渐12、强(qiǎng)颜:所谓强颜耳13、倾:权倾五伯14、引决、自裁:不能引决自裁15、绳墨: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16、以:以稍陵迟17、引节:乃欲引节18、表: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19、倜傥: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0、稽(jī):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21、究:究天人之际22、通邑:通邑大都23、乡党:重为乡党所笑24、剌谬(làmiù):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25、曼辞:曼辞以自饰(三)词类活用1、文史星历:2、倡优:倡优畜之3、孙子膑脚。
4、以污辱先人。
5、粪土:幽于粪土之中(四)特殊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五)多义词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厥(1)思厥先祖父。
(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无可厚非。
仆:①(pú)若望仆不相师②(pū)前仆后继固:①请略陈固陋②固主上所戏弄阙:①(quē)阙然久不报②(què)不知天上宫阙卜:①(bǔ)近乎卜祝之间比:①不与能死节者比②天涯若比邻重:①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②重为乡党所笑槛:①(jiàn)及在槛阱之中②(kǎn)门槛五、古今异义的词(六)古今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报任安书》知识整理

• (7)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禁得住,忍得住)
•之 • 况仆之不得已乎 (取独) • 无兄弟之亲(定语后置标志) • 而用流俗人之言(助词,的) •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它) •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助词,不译)
文言句式
• (1)省略句 阙然不报,幸勿为过(之) • (2)被动句 • ①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以“被”表被动) • ③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 ④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幽,意念被动,被幽禁。被幽禁
(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 • ⑤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赞,被称赞 ) • 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于,介词,表被
动) • ⑦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为,介词,表被动)
(4)固定结构 • 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
怕……吧?)
四、重点翻译句 .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一 致的一项是( )
A.固主上所戏弄 B.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C.下流多谤议 D.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A(B树立:立身处世;C下流:处于卑 贱地位;D夫:发语词,“人”与“情” 是一个词。)
5、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 象的一项是( )
A.流俗之所轻也 B.其次不辱身 C.下流多谤议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 畜之
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又有什么区别呢?
•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定计于鲜也。
•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
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
在受辱之前自杀。
•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 缧绁之辱哉!
报任安书(节选)复习

复习目标: 1.默写3、4、5段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弥、报、通、务、就、 游;虚词乃、为、以、于、与 3.掌握文中文化常识(书、五刑) 4.翻译重点句子 5.写作运用
一、名句默写
1.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2.由此言之,勇怯 , 势也 ; 强弱 , 形也 。审矣,何足怪乎? 3.传曰:“ 刑不上大夫 。”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4.所以隐忍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 恨私心有所不尽 , 鄙陋没世 , 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 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为作也 。 6.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故述往事 , 思来者 。 7.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8.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 出则不知所如往 。 9.故且从俗浮沉, 与时俯仰 , 以通其狂惑。
运用实例:危中寻机(片段)
危,是司马迁深陷牢狱,受宫刑之苦。该继续坚持 写下真实的历史,还是屈服于封建皇权放弃?司马迁 在危难面前,毅然选择了坚持,而正是这场危难,给 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面对权力威胁的勇气。如果没有 危,恐怕难以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危,是李白虽有昭昭若日月之德才,却遭人诬陷, 被流放边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危中寻机,将流放视为散心的良机,在流放中写 下了《蜀道难》等千古经典。如果没有危,哪有“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与不羁?
《报任安书》文言复习

《报任安书》一、实词1、曩者辱赐书(从前)2、仲尼厄而作《春秋》(遭受困厄)3、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指对方)4、请略陈固陋(请允许我)5、文采不表于后也(显露)6、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搜集)7、特以为智穷罪极(只是)8、不为自免,卒就死耳(最终)(走向)9、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缠绕)10、及其在槛阱之中(等到)11、定计于鲜也(态度鲜明)12、今交手足(捆绑)13、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尊敬)14、审矣,何足怪乎(明白)15、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监狱)16、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17、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抒发)(流传)18、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考证)(考察)19、会遭此祸(恰好)20、虽万被戮(侮辱)二、通假字1、被箠楚受辱(箠,通“棰”,杖)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剃发)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碰撞)4、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磨灭)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抵,大都)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散乱)8、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9、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屈身而跪)10、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11、其次关木索(关,“贯”,套上)12、故述往事,思来者(使---思)三、古今异义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 勤劳而踏实2、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子今义:男子的配偶3、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内心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超群,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5、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a下流,b卑鄙龌龊6、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四、词类活用1、衣赭衣,关三木。
(名作动,穿)2、曷足贵乎?(形作动,尊重)3、倡优畜之。
(名作语,像倡优一样)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报任安书》复习检测

• 注:①复礼:合于礼的要求。 ②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 伟):善。 ③吁(xū)嗟(juē):感叹词。 ④才:品质。 ⑤哲:哲人, 明智的人。 ⑥炤(zhāo)炤:同“昭昭”,明白。 ⑦否(pǐ):运 气坏。 ⑧还周:循环。还,通“环”。
惧志行之无闻。谅才韪②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 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 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③阔兮;人理显然,相 倾夺兮。好生恶死,才④之鄙也;好贵夷贱,哲⑤之乱也。 炤炤⑥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我之心矣, 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⑦!逆顺还周⑧,乍没乍起。无造福 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 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 (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 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 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 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世人 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 粗钝啊,铅质的刀
拓展阅读(三)
• 鵩鸟赋 • 贾谊 •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 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 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 “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 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 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 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 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 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 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 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 垠。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陵之祸的故事
天汉三年(前98),司马迁四十八岁。这是 《太初历》颁布后的第七年,他埋头撰述《史记 》的工作,正当"草创未就"之时,突然飞来了横 祸,受李陵案的株连被下狱受腐刑。这场灾祸使 司马迁蒙受人间的奇耻大辱而导致了重大的思想 转变,直接影响到《史记》的写作。司马迁抒愤 寄托,强烈地表达他的是非观点和爱恨感情,从 而升华了《史记》的主题。因此,对李陵之祸的 前因后果,以及司马迁受祸后的心态,都需要作 全面深入的探讨,才能说明司马迁立场、思想的 转变,以及怎样发愤著书。
体裁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 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信题多为:
“报……书”《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书”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与……书”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上……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寄……书”《寄欧阳舍人书》(曾巩)等等。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 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 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 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 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 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 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 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 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 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 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 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 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 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作业:绿皮书第387页
第二课时
【情境默写】
1.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亦欲以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 的句子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自己惨受宫刑 而没有以死殉节的原因的句子是“所以隐忍苟 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对生死的认识
死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源自一毛,与 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 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易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 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 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 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 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况若仆之不得已乎!
安书》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 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 记·淮阴侯列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
纪》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写作素材积累:
1.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什么而献身:人固有一死,或重 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 逆境出人才,磨难出成绩:盖文王拘而演《周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3.忍辱求生,必有所图:所以隐忍苟活,函于粪土之 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表于后世也。 4.人生多顾虑,哪能自专由: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 父母,顾妻子 5.大勇不莽撞,小怯犹可为: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 慕义,何处不勉焉 6. 发愤著书:《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 作也。
李陵之祸的故事
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骑射技术有乃祖李广 之风,谦虚下士。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下达了出 击匈奴的动员令。秋九月,李陵率五千骑兵出酒泉 ,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汉武帝派老将路博德率领 骑兵一万为他的后援。李陵终因寡不敌众,粮尽矢 绝,在离边塞仅有一百多里的地方,李陵全军覆没 ,投降了匈奴。老将路博德为李陵后援,汉武帝让 他别出西河,使得李陵孤军奋战而无救,这是汉武 帝调度失计演出的悲剧。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 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 著。
《史记》它与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合称“前四史” 。
[传世名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
课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 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1—2)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自己的荣辱观和 生死观,说明受辱不死的原因。(3-4)
第二部分:说明完成《史记》,可偿 前辱之债。(5-6)
第三部分: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 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7)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报任安书复习
第一课时
作家作品 司马迁和《史记》
司 马 迁 , 字 子长。西汉( 朝 代 )史学 家 ,文学家 和 思想 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 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
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 辩解,得罪下 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 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 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对后代 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写作背景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
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 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 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 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 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 了这封回信。
4.《报任安书 》中描写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 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 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 ;屈原 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 5.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 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 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 断足,终不可用,(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 ,思垂 空文以自见。”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 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 七十列传、
十表 、 八书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 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 的历史;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责
债
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以
已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彊颜耳,曷足贵乎?
解释 遭受杖刑 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碰撞 法网
指下狱受刑
四、虚词
五、本文涉及到的大纲规定的文言实 词
安被诚辞从当道得殆非 复负盖故顾固国过何恨或 及假间见就弥莫亡乃迁请 穷去如若胜使识是适书私 素徒亡王望恶相信只悉行 幸修要易再诸卒走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
(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 言。 意气:古——情意。 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 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 今——也作发奋, 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卑鄙 龌龊。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 焉。 (3分)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分)
六、翻译下列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 这是)由于(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的缘故。 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用了互文手法) 【译】:由此说来,勇敢或怯懦,坚强或软弱,都是由形势决定的。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注意“所以……者,……也”的句式,及“恨”的意动用法) 【译】:(我)之所以能忍受耻辱,苟且偷生,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房里却不推辞,是因为 对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世显露而感到遗憾。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shēng)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数也数不清,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 道。 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此书的)草稿还没有完成,恰好碰上这件祸事,惋惜它没有完成,因此(宁愿)接 受宫刑而没有怨怒的表情。 6、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注意 互文的修辞) 【译】:我自己只是一个皇宫里的小臣,怎么能自身引退、过山居穴处的隐士生活呢?所以我 姑且随波逐流,按照时代的形势行事,用来抒发我内心的悲愤。 7、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注意“无乃……乎”格式) 【译】:(这)岂不是和我的心愿相违背吗? 8、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注意“安在其不辱也”的主谓倒装) 【译】:处在像尘埃那样轻贱的处境中,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他们不受到污辱又(能)体现在 哪里呢?
衣赭衣,关三木 (衣,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