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性胆囊结石

合集下载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效果与风险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效果与风险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的效果与风险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其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其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潜在风险。

一、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指利用药物来溶解胆结石,包括草酸钙、乳酸钙、维生素C和胆汁酸等药物。

其中,草酸钙和乳酸钙可以降低胆固醇饱和度,维生素C对胆固醇结石有溶解作用,胆汁酸可以促进胆汁流动,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 胆固醇溶解剂胆固醇溶解剂是一类可以直接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常用的有乙胺丁醇和水合氟化碳等。

这些药物通过改变胆汁的物理化学特性,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分解和溶解,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溶石药物溶石药物是指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或促进溶解代谢,达到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常用的溶石药物包括西咪替丁、尿胆酸和甘油酸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促进结石的溶解。

二、药物治疗的效果药物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药物治疗对胆固醇结石有效果。

根据研究,经过一定时间的药物治疗,胆固醇结石的溶解率可达到60%以上。

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病情、结石的性质以及药物的选择有关。

对于小体积、胆固醇结石易溶解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药物治疗的风险虽然药物治疗对胆固醇结石有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药物治疗的疗程较长,需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见效,对患者的耐心和合作性要求较高。

其次,部分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部分药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胆结石患者。

对于较大的结石、胆囊壁炎或胆状结肠综合征等并发症明显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胆结石的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合理选用药物治疗胆结石,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分析

药物性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分析

常超声肝胆检查 中发现,较多结石患者其转归并非如此[11,它们会 2 结 果
例 ,肾盏 重度 扩张并 伴 肾实 质变 薄 ((0.3cm),产 后手 术治 疗 ,证实 一 侧 或两侧 肾增 大 ,要密 切观察 和定 期 随诊 。同时 要观察 膀胱 的
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2例,膀胱输尿管交界部狭窄 3例,尿 充盈 情况 ,如 肾盂扩 张呈 花瓣 状 ,肾皮 质 回声 极薄 ,输尿 管也增 宽
儿大多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 ,进行手术治疗。目前超声在诊断 20O0.177.
药物 性胆 囊 结石 的超 声诊 断分 析
沈 文 强 ‘ 王 克 勤
摘 要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致胆 囊内假性结石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采 用超声诊 断仪对5O例使用头孢曲松钠致胆囊 内假性结石
的患者胆囊进行多切面扫查,随访停药后的结石变化。结果:超声像 图特点表现为呈粉末状强回声光点群者12例,呈团状或悬浮状者14 例 ,呈河中沉沙状者24例 ;:It-后方声影较淡或无声影 ,移动体位 ,光点可散开或有流动性 ,形态具有可变性。结论:静脉使 用头孢曲松钠 后会 产 生假 性胆 囊结石 ,与 一般 胆 囊 结石相 比 ,具 有特征 性 的超 声特 点 ,停 药后 短 期 内可恢 复 正 常 ,应针 对 其 图像特 征 与胆 囊结 石鉴 别 ,避 免不 必要 的手术 治疗 ,以免 给 患者 带来 不必要 的痛 苦 ,甚至 引发 医疗纠纷 。 关键 词 :药物 性结 石 ;胆 囊 ;超 声诊 断
同程度 羊水增 加 2例 ,减 少 1例 。本 组 资料 胎儿 肾积水 中 肾盂前 儿泌 尿 系统 平滑 肌 松弛 所 引 起 ,也 可 能 出现 轻度 肾盂 扩 张 。而 产
后径 0 ̄4r am者 lO例;5—9mm者 3例 ;10~15r am 3例 ;>15mm者 6 后脱 离高激 素状 态 有关 。在 胎儿 肾盂 积水 的诊 断 中要 注意 :胎儿

药物性(头孢菌类抗生素)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诊断

药物性(头孢菌类抗生素)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诊断
. 。 ,
示 ) 改 变 体 位 呈 漂 动 状 下沉
所 见 异 常声像 图 冻结 后 储 存 记 录


超 声 观 察 内容
主要 是 胆 囊 大 小 形 态 囊 壁 厚 度 内 外 囊 壁 是 否 光
、 、
滑 胆 汁透 声 结 石 形 态 大小 数 目 回声强 度 后 方






衰减 移 动 情 况 有 无 合 并 症 等
经 任何 对 症 治疗 情 况 下 可 自然 消 退 所 诉 病 史 中 均

据囊腔
2 1/ 区


结石直径约 (0


3

1 2

)c

m


石 声 能 穿 透 相 对 较 好 部 分 呈 浓 团状 高 回 声 多 显 示 全 貌 或大 部 无
, ,

发现

个 共 同特 点 就 是 患 者 与 近 期 接 受 头 孢 菌 类
胆 囊 腔 内 多发 结 石 呈 浓 团状 声 像 图 改 变 ( 箭 头所 示 )
; ,
04

23

修 订 日期
, ,
2 : 007


06

08
作 者 简 介 :时 伟 (
19 5 9
) 男 副主任医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胆 道 系

统 疾 病 及 其 对 周 围 组 织 影 响 的 超声 影 像 诊 断
, ,
少 分 布 范 围缩 小 或 呈 星 点 状 在 胆 汁 暗 区 中 漂 动

药物疗法治疗胆石症

药物疗法治疗胆石症

药物疗法治疗胆石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手术疗法一直是治疗胆石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但部分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对手术不适宜或需要择期手术,药物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所用药物种类也日渐繁多,本文就临床药物治疗的近况分4个方面介绍。

1 口服溶石疗法口服溶石疗法始于约50多年前,Rewbridge发现长期服用胆酸钠可使胆固醇结石消失,至1971年,Thistle等报道人体应用鹅去氧胆酸(CDCA),可使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降低,从而为口服溶石疗法奠定了基础。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试验研究,除了CDCA,越来越多的药物应用于胆石的溶解,包括熊去氧胆酸、丙谷胺、前列腺素抑制剂等。

鹅去氧胆酸(CDCA)、熊去氧胆酸(UDCA)为正常胆汁中游离胆汁酸成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结石中的胆固醇溶解、脱落。

此外UDCA通过促进胆汁的分泌,降低胆固醇合成酶HMG-COAR的活性,降低乙酸盐在肝内转化成胆固醇的速度,并能提高胆固醇代谢酶7α-羟化酶活性,这些能够显著降低人体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增强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防止由代谢产生的胆固醇结石形成和溶解胆固醇结石。

因此CDCA和UDCA适应症主要为胆固醇性胆结石,经胆囊造影证实透光结石、胆囊功能正常及胆石无钙化的病人。

CDCA 主要用于胆石症静止期,不宜用于经常出现胆道症状或近期有并发症,如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炎者,以及胆囊无功能也不宜用CDCA治疗。

胆酸治疗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的依从性,并通过胆囊造影、超声等检查确定有效剂量和判定溶石效果。

CDCA的溶石有效率为47%~60%,治疗剂量能在3周内使胆汁中胆固醇不饱和,通常在6个月左右X线检查可见结石变小,多数在18个月后使结石溶解。

UDCA主要用于治疗胆固醇结石,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如对雌激素、安妥明及衍生物等长期服用易生之结石有预防作用,此外UDCA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的生化指标,并可用于回肠切除术后的脂肪泻。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作用

胆结石的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作用胆结石是胆固醇、胆红素等物质在胆囊中结晶形成的固体颗粒,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药物治疗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常见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作用。

一、溶解胆结石药物1. 牛磺酸牛磺酸是一种胆固醇溶解药物,能够溶解胆固醇结石。

它通过抑制肝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饱和度,促进胆固醇的溶解和排出。

牛磺酸通常与饮食控制和胆固醇合成抑制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溶解小型和较软的胆固醇结石。

2. 羟基胆酸羟基胆酸是另一种溶解胆结石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类似于牛磺酸。

它能够增加胆汁中胆酸的浓度,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溶解。

羟基胆酸治疗胆结石的疗效一般较好,但对于胆固醇结石以外的其他类型结石效果较差。

3. 乌化蜡酸钙乌化蜡酸钙是一种胆固醇溶解药物,它能够影响胆固醇结石内的胆固醇晶格,降低结石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溶解。

乌化蜡酸钙通常与胆固醇合成抑制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溶解胆固醇结石。

二、预防胆结石药物1. 乳黄蓝贝母素乳黄蓝贝母素是一种预防胆结石的药物,它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的沉积和结石形成。

乳黄蓝贝母素一般适用于胆固醇过多、胆汁分泌不足的胆结石患者。

2. ursodeoxycholic acidursodeoxycholic acid也是一种预防胆结石的药物,它能够减少胆固醇的肠道吸收,增加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分解和排泄。

此外,ursodeoxycholic acid还能够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饱和度,改善胆汁的溶解能力。

它一般适用于胆固醇饱和度较高的胆结石患者。

三、镇痛药物在胆结石治疗过程中,由于结石移动或胆囊收缩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胆绞痛。

镇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阿片类镇痛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胆结石患者还需要合理的饮食控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的比较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的比较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的比较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体结晶物质。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就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便对患有胆结石的患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那些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患者。

常用于药物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保胆药:保胆药主要通过增加胆汁中的胆盐浓度,减少胆固醇的溶解度,从而促进胆固醇结晶生成胆结石。

应用保胆药物可以减少胆囊收缩,降低胆囊内压力,帮助预防和溶解胆结石。

2. 溶石药物:溶石药物主要通过分解和溶解胆结石,从而帮助患者排出结石。

常用的溶石药物包括山梨酸钾、黄连素和酵素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无需手术,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达到效果,同时其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腹泻、腹胀等,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则是比较常见且直接的治疗胆结石的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的患者或伴随并发症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结石取出术。

1.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结石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通过腹腔镜或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排除胆石和胆囊炎症。

该方法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对于一些患有肝胆功能失调和合并其他肝胆疾病的患者不是最佳选择。

2. 胆结石取出术:胆结石取出术是指通过导管或手术器械将胆结石取出。

常见的胆结石取出术包括经内镜胆道镜取石术和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这些手术方法适用于胆结石较小、位于胆囊颈部或胆总管下端并无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治疗能够迅速解决胆结石问题,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麻醉和切除子宫,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疼痛和胆囊残留等。

因此,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前需要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是治疗胆结石的两种主要方法。

患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病情、症状以及医生的建议做出合理的决策。

探究胆囊结石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方法

探究胆囊结石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方法
探究胆囊结石的病因 与药物治疗方法
汇报人:XX 2024-01-27
目 录
• 胆囊结石概述 • 胆囊结石病因探究 • 药物治疗方法 • 非药物治疗方法 • 预防与康复建议
01
胆囊结石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固 体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胆色素 等成分组成。
发病率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 疾病,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 性,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 升趋势。
适量运动
02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身
体新陈代谢和胆汁排泄。
避免久坐
03
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固醇结晶的形成,应尽量避
免。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
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肝功能、胆囊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胆 囊问题。
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胆 囊结石。
治疗前需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确 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治疗;治疗后需密 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 能出现的并发症。
适用于直径小于2cm、数量较少的胆 囊结石患者。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溶石治疗
通过口服药物溶解结石中的胆固醇,使结石逐渐缩小并排出体外。 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
针灸治疗
诊断标准
胆囊内出现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且随体位改变而移 动,是胆囊结石的典型超声表现。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可 作出胆囊结石的诊断。
02
胆囊结石病因探究
胆汁成分异常
01
02
03
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中胆固Fra bibliotek含量过高, 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研究进展

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研究进展

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研究进展摘要:现阶段针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一般会应用手术方法、内镜治疗等,而随着对该疾病的研究深入,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药物防治胆囊结石的新方法。

本文主要总结了现阶段已经应用于临床之中的胆汁酸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依泽替米贝的治疗效果,希望能对提高我国胆囊结石疾病的防治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胆囊结石;药物;防治;研究胆囊结石疾病是一种具备了高发病率、溶石难度高特点的疾病,在欧美地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到了10%~20%左右,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病率也达到了7%~10%左右[1-2]。

在现阶段针对胆囊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依旧以手术治疗较为常见,该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对复杂,因此其药物治疗在临床仍然尚不明确[3-4]。

本文针对现阶段胆囊结石的防治药物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报道如下。

1.溶石治疗关于溶石药物的报道首次出现在1972年,其主要的应用药物包括了熊去氧胆酸(UDCA)以及鹅去氧胆酸(CDCA),这两种药物都能够显著的降低胆汁胆固醇,具备了促进人体胆固醇晶体以及胆结石溶解的效果,但是该类药物的治疗周期较长,达到了6~12个月[5-8]。

高剂量的鹅去氧胆酸应用,可能会造成人体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以及腹泻,一般在临床研究中会将其与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9]。

熊去氧胆酸是美国唯一批准应用于胆结石治疗的药物[10]。

应用熊去氧胆酸,其可以与牛磺酸或者是甘氨酸结合,并产出亲水性胆汁盐,应用胆囊结石治疗中可以促进人体富含囊泡的液晶中间相形成,有助于促进胆固醇胆结石的溶解,还可以对患者肠道胆固醇吸收进行抑制,达到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吲醇酯饱和度的效果[11]。

与此同时,熊去氧胆酸还具备了抗炎症、抗凋亡、降低胆固醇结晶形成、黏度、胆泥总量的效果[12]。

应用熊去氧胆酸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需要较长的周期,而且该药物的适应证范围相对较窄,该药物也会应用于部分手术耐受性较低的患者以及合并有其它身体重大疾病的患者之中,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的选择该药物进行治疗[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7期] 浅谈药物性胆囊结石
传统意义上的胆囊结石形成后,不会自然消失,反会渐渐增大,多数病例最后终因保守治疗无效而切除胆囊。

然而在日常超声肝胆检查中,发现部分结石患者其转归并非如此,它们会在未作任何对症处理情况下,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消失。

在对此类结石患者系统随访观察中,发现在此前都有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应用史,国内最早于1998年报道,我科近段时间先后发现有妇科及儿科两例此类胆囊结石病例。

此类结石与平常多见的胆固醇结石在超声图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均呈强回声团样,数量、大小不一,后方有声影,改变体位可移动。

因此,如果单从某次的超声检查,超声医师无法对其进行鉴别。

那么,药物性胆囊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认为:过饱和头孢菌类抗生素的胆药高浓度,在胆囊腔内相对较长时间的留存,药物自身的化学特性(阴离子)就自然决定它与胆汁中钙盐成分(阳离子)结合,形成短暂的固态结合体,这种无数单个结合体,堆积、凝结,即可形成药物性胆结石。

由于其结构较疏松,当停药后胆汁浓度迅速下降,此时药物自身的阴离子渐渐消失,它所形成的结合体(药物性结石)也随之消退。

因此它特点是:形成快、碎裂溶解快、自然消退快。

随访复查中发现,原石在停药后较短时间内,出现时而散落成无数,时而堆积成团现象。

总体上其演变规律是结石的数目减少,结石体积逐渐变小,结石密度逐渐变淡,胆汁透声逐渐变好,在结石完全消退后,胆囊所有声像图表现为正常。

另外,潘生丁、非甾体抗炎药因大部分在胆囊内代谢排泄,长期使用也可引起药物性胆囊结石。

因此,临床医师应注意不要把这种‘一过性’且完全可以自愈的胆结石患者仓促手术,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多次超声复查的必要性。

避免患者长期不必要的结石治疗和手术带来的痛苦与创伤,甚至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浏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余毅]
[日期:2010年11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