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颅症护理

狭颅症护理
狭颅症护理

狭颅症的病理和护理

狭颅症,又称颅缝早期融合症或颅狭窄畸形,它是由于小儿颅缝及囟门过早闭合引起颅脑容积小,严重影响不断增长脑组织的发育,表现为头颅畸形,不良后果可导致慢性颅内压增高,逐渐造成视神经萎缩性失明和大脑萎缩性痴呆的危险。故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表现有智能低下、精神活动异常、癫痫发作等,一般于生后6个月至1岁时手术。行颅缝再造术或颅骨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必要时再次手术。

狭颅症亦称颅缝早闭或颅缝骨化症。神经外科疾病。由于颅缝过早闭合,以致颅腔狭小不能适应脑的正常发育。狭颅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见于男孩。发病率男:女为2:1。

一、病理生理

据统计婴儿出生2个月内脑重量增加20%,至6个月增加1倍,1年时增加2倍;颅骨则随脑的发育而相应增长。在此期间若出现一条或数条颅缝早期闭合,不但在颅缝闭合两侧的颅骨不能生长.只有向其他方向的颅骨生长,形成各种头颅狭小畸形;而且更重要的是狭小颅腔压迫和限制了正在迅速发育中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和各种脑功能障碍。

二、症状体征

1头颅畸形

有各种类型,因受累颅缝的不同而异。如所有颅缝均过早闭合,形成尖头畸形或塔状头;如为矢状缝过早闭合.形成舟状头或长头畸形;两侧冠状缝过早闭合,形成短头或扁头畸形;一侧冠:吠缝过早闭合,形成斜头畸形。

2脑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患儿智能低下.精神萎靡或易于激动,叮出现癫痫、四肢肌力减弱等神经症状,并有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3眼部症状和其他

由于眼眶变浅,可引起突跟和分离性斜视等。常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畸形,如并指(趾)、腾裂、唇裂及脊柱裂等。

三、护理措施

1用药后注意观察患儿呼吸、血压的变化;

2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清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保持患儿安静,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注意安全,设专人守护,拉起床栏,移开一切可导致患儿受伤的物品;

4定时应用脱水剂(200g·L甘露醇5mg·kg-1·d);

5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以预防脑缺氧。

6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5d,切口局部可有明显的水肿、压痛及皮下积液,严重者可影响骨膜,甚至并发颅骨骨髓炎。如术后3~4d出现高热或术后体温持续升高,同时伴有患儿哭吵、呕吐、意识障碍,脑脊液常规示白细胞增加,则应警惕有切口感染的可能。

7术后护理应注意:①加强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相应抗生素联合应用;②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术后予以氦氖激光照射伤口以促进伤口愈合;③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8加强营养支持和基础护理;

婴幼儿的代谢明显高于成人,能量消耗大且体内储备少,手术后为促进机体康复和防止婴幼儿营养不良,需及时指导合理喂养。患儿麻醉清醒后4~6h即可先试进少量的开水,观察0.5h,如患儿无恶心、呕吐,则可母乳喂养,但仍须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若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则可喂养牛奶、配方奶粉、面汤、果汁等。同时,加强皮肤护理以免引起皮炎、糜烂甚至褥疮。给患儿保暖时应防止烫伤,应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时应注意防止冻伤。

马凡氏综合征疾病研究报告

马凡氏综合征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蜘蛛趾综合症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心胸外科 病症体征:病理性近视,脊柱裂 疾病介绍: 马凡氏综合征是怎么回事?马凡氏综合症发病无性别倾向,其突变率亦无地 域倾向,据估计在美国大约有60000(占人口数0.02%)到200000人患有此病,该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有一半的几率将其传给下一代,大多数马凡氏综合症 患者有家族史,但同时又有15~30%的患者是由于自身突变导致的这种自发突 变率大约是2万分之一 症状体征: 马凡氏综合征有哪些症状表现?以下就是关于马凡氏综合征症状的详细介绍:眼部表现 主要有晶体状脱位或半脱位、高度近视、白内障、视网膜剥离、虹膜震颤等。男性多于女性。 骨骼肌肉系统 主要有四肢细长,蜘蛛指(趾),双臂平伸指距大于身长,双手下垂过膝, 上半身比下半身长。长头畸形、面窄、高腭弓、耳大且低位。皮下脂肪少,肌 肉不发达,胸、腹、臂皮肤皱纹。肌张力低,呈无力型体质。韧带、肌腱及关 节囊伸长、松弛,关节过度伸展。有时见漏斗胸、鸡胸、脊柱后凸、脊柱侧凸、脊椎裂等。 心血管系统 约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见主动脉进行性扩张、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由于主动脉中层囊样坏死而引起的主动脉窦瘤、夹层动脉瘤及破裂。 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亦属本征重要表现。可合并先 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等。也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房颤、房扑等。 化验检查: 马凡氏综合征有哪些检查方法?以下就是关于马凡氏综合征检查的详细介绍:

诊断此病的最简单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有怀疑者均可行此检查,进一步确诊 则需要通过MRI(磁共振显像)。 鉴别诊断: 马凡氏综合征有哪些诊断方法?以下就是关于马凡氏综合征诊断的详细介绍: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变,特别是合并的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骨骼、眼、心血管改变三主征和家族史即可诊断。临床上分为两型:三主征俱全者称完全型;仅二项者称不完全型。诊断此病的 最简单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有怀疑者均可行此检查,进一步确诊则需要通过 MRI(磁共振显像)。 马凡氏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家族或遗传史 主要标准: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之一符合该诊断标准;FBNI基因中存在已知的导致马凡综合征的突变;存在已知的与其家族中马凡综合征患者相同的FBNI基因单倍型。次要标准:无。由于家族或遗传史在诊断中意义重大,主要 标准中必须有一项存在。 2、硬脑(脊)膜 主要标准:CT或MRI发现硬脊膜膨出。次要标准:无。 3、心血管系统 主要标准:升主动脉扩张伴或不伴主动脉瓣返流,以及至少VALSAVA氏窦 扩张;升主动脉夹层。次要标准:二尖瓣脱垂伴或不伴二尖瓣返流;主肺动脉 扩张(在无瓣膜或外周肺动脉狭窄及其它明显原因下,年龄又小于40岁);二 尖瓣环钙化(年龄小于40岁);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或夹层(50岁以下)。心血管受累需符合的条件:有一项主要标准或一项次要标准即可。 4、眼睛系统 主要标准:晶状体脱位。次要标准:异常扁平角膜(角膜曲面计测量);眼 球轴长增加(超声测量);虹膜或睫状肌发育不全致瞳孔缩小。眼睛系统受累 需符合标准:主要标准或至少两项次要标准。 5、骨骼系统 主要标准:以下表现至少有4项鸡胸;漏斗胸需外科矫治;上部量/下部量的 比例减少,或上肢跨长/身高的比值大于1.05;腕征、指征阳性;脊柱侧弯大于20度,或脊柱前移(侧弯计);肘关节外展减小( 6、肺系统 主要标准:无。次要标准:自发性气胸;肺尖肺大泡(胸片证实)。如果一 项存在即可认为肺系统受累。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压疮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在工作中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1、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⑴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翻身的间隔时间视病情及受压处皮肤情况而定,一般 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的动作 ,以防擦破皮肤。尽可能避免使床头抬高超过30°高度,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在30 分钟内,侧卧时应将病人侧倾30°—45°,并用枕头支撑背部。 ⑵保护骨隆突出处,对压疮易患部位可使用泡沫合成敷料进行保护。(3)应用气垫床,保持充气效果,进气口置于患者的脚端。 ⑷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者,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及仔细听取患者主诉,如:皮肤及指(趾)甲的颜色、皮肤温度变化、疼痛等,并适当调节松紧,衬垫应平整,柔软,如发现石膏过紧或凹凸不平,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⑴保持床单被服清洁、平整、无皱褶、无渣屑。以避免皮肤与碎屑及衣服床单皱褶产生摩擦。 ⑵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须将患者抬离床面,避免发生拖、

拉、拽等现象。 ⑶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垫软枕。 ⑷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可在便盆上垫软纸。 3、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⑴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被服的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擦洗干净,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 ⑵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因其影响汗液蒸发,致使皮肤受热潮湿。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⑴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及增加营养,减少压疮的发生。 ⑵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蘸少许红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皮肤,压力均匀地环形按摩,由轻到重,每次按摩3—5分钟,已压红的软组织或已发生的压疮,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围按摩。 ⑶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背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患者,应考虑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 6、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指导其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有些诱因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咳嗽排便等,也可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的先兆。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是剧烈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出血量少者病人可清醒,但多数有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迅速昏迷。部分已癫痫发病或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常有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如病程进展快,发生脑疝,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瞳孔可不等大,双侧缩小或散大,呼吸深大,节律不规则,脉搏徐缓有力,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部分病人可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按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二、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般障碍外,因内囊受压或破坏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出血的源动脉为供应丘脑的穿动脉。当血肿较小且局限在丘脑本身时,可出现嗜睡及表情淡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病变累及脑干背

侧,可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瞳孔大小不等。累及内囊可有不同程度“三偏”,下丘脑出血可出现高热、昏迷、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级内环境紊乱等。 3、脑干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迅速深昏迷状态,针尖样瞳孔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出现四肢瘫痪,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和呼吸节律紊乱等,预后极差。 4、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枕部疼痛,眩晕及因共济失调而摔倒,查体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及构音不清。出血量大,可致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四脑室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枕骨大孔疝,严重者迅速死亡。 5、脑室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的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出血部位脑组织损伤或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轻重与出血量关系密切。轻者可只有头痛呕吐,重者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外,还有昏迷、抽搐、高热、瞳孔变化等表现。 三、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马凡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马凡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病变主要累及中胚叶的骨骼、心脏、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骨骼畸形最常见,全身管状骨细长、手指和脚趾细长呈蜘蛛脚样。心脏可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或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眼可有晶体半脱位、视网膜剥离等。心血管方面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或腹总主动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或腹总主动脉瘤。主动脉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将造成主动脉大破裂死亡。发病率约0.04‰~0.1‰。 一、马凡氏综合症临床表现 1.骨骼肌肉系统:主要有四肢细长,蜘蛛指(趾),双臂平伸指距大于身长,双手下垂过膝,下半身比上半身长。长头畸形、面窄、高腭弓、耳大且低位。皮下脂肪少,肌肉不发达,胸、腹、臂皮肤皱纹。肌张力低,呈无力型体质。韧带、肌腱及关节囊伸长、松弛,关节过度伸展。有时见漏斗胸、鸡胸、脊柱后凸、脊柱侧凸、脊椎裂等。 2.眼:主要有晶体状脱位或半脱位、高度近视、白内障、视网膜剥离、虹膜震颤等。男性多于女性。 3.心血管系统:约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马凡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是主动脉病变,升主动脉总体扩张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使病人常常表现主动脉反流的症状,而单纯的升主动脉扩张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其余的急诊表现主要是主动脉破裂或夹层动脉血肿的形成与破裂,解剖发现冠状动脉也可发生上述情况,因而需要及时的手术修补。另一个并发症是二尖瓣关闭不全,它可引起心律失常并导致心力衰竭。 二、马凡氏综合症的诊断 1、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变,特别是合并的主动脉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骨骼、眼、心血管改变三主征和家族史即可诊断。 2、临床上分为两型:三主征俱全者称完全型;仅二项者称不完全型。诊断此病的最简单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有怀疑者均可行此检查,进一步确诊则需要通过MRI(磁共振显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先天性心血管病变宜早期手术修复,对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者宜内科治疗。 3、实验室检查:血清粘蛋白含量降低,尿中羟基脯氨酸增高。 三、马凡氏综合症的和治疗 一旦确诊为合并有主动脉瘤(瘤体大于6cm)或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则应视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药物是不能去除此病的。由于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危险,心脏瓣膜关闭不全也有致心衰死亡的危险,所以尽管手术有一定风险,专家们还是建议手术治疗。Bental 手术是外科治疗首选方式。由于该手术的术式比较复杂,且病人病情多较严重。因此,病死率较高,约为6%~10%。Bentall手术是指采用带瓣造血管代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护理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护理 一、压疮的概念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最早也称为褥疮。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一)压力因素: 1、垂直压力:这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如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长期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 2、擦力:如在床上活动,被动改换体位时,硬拉硬拽,皮肤擦伤后受潮湿污染而发生压疮。 3、剪切力: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如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与床铺之间产生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二)营养障碍 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三)潮湿: 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等物质刺激而变得潮湿,出现酸碱度改变,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容易继发感染。

(四)年龄及易感人群 一般年龄在70岁以上,神经系统疾病者、肥胖者、身体营养不良者、水肿病人、石膏固定的病人、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发热的病人等是易患人群。 二、压疮易患部位:由于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不同。 仰卧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侧卧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俯卧好发于:耳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膝部。坐部好发于:坐骨结。 三护理规范及预防措施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常更换卧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在各种卧位时,釆用软枕、气垫,垫圈1/2—2/3满,不可充气过满,还可釆用翻身床、气垫床、水床等。 (二)擦力和剪切力。平卧位需抬高床头,一般不应高于30度,协助翻身、更衣,换床单时,一定要抬高病人身体,避免拖拉等动作。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或布垫,防止擦伤皮肤。 (三)保护病人皮肤。根据需要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和更换。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料布上,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四)背部按摩。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查房模板

护理教学查房记录 查房时间:2018年11月20日护理单元: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查房形式:□床边√示教室查房方法:□预告式√随机 其他主持人:吴娜职称:主管护师汇报者:李思琼查房对象:√科内护士□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 其他 参加人员:齐炳文李思琼李会敬解文雅李俊芳姚凯歌臧玉洁陈战营实习护士5名 查房题目: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监护 查房目的:掌握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 查房重点:出血、渗血的观察与护理;循环系统的观察与护理;呼吸道的管理;感染的预防和用药的护理。 查房内容: 一、基本资料 申亚飞女 26岁主管医生:张志东 二、主诉 突发胸部疼痛伴胸闷8小时 三、医学诊断 1.马方综合征 2.主动脉夹层 3.胸主动脉瘤 4.三尖瓣重度反流 四、手术名称 1.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三尖瓣成形术 2.全胸腹主动脉置换 五、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 六、个人史 生于原地,久居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无牧区、无吸烟史,饮酒史,无冶游史,否认其他不良嗜好。 七、现病史 2018-10-25 以“突发胸部疼痛伴胸闷8小时”为主诉入院。 2018-10-26 CTA(登封市中心医院):主动脉夹层A型 心脏彩超(本院):主动脉夹层A型 2018-10-26 全麻下行“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三尖瓣成形”术 2018-10-27 21:30 拔除气管插管,鼻导管氧气吸入。 2018-10-28 转往大血管外科病区 2018-11-11 全麻下行“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2018-11-12 14:00 拔除气管插管,鼻导管氧气吸入。 八、阳性结果 超敏肌钙蛋白:44.54pg/ml;肌红蛋白549.9ng/ml;NT脑钠肽前体测定867pg/ml; 降钙素原定量2.36ng/ml;谷丙转氨酶48U/L;谷草转氨酶67U/L。九、主要用药

颅内高压症护理查房

内容:颅内高压症的观察及护理 地点: 主讲人: 时间:2012/12/15 参与人员: 病人基本信息: 伍继发,男,62岁,因头晕,呕吐,呕吐成喷射状,紧急送往我科。 定义: 颅内高压症(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C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合并症,许多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非神经系统障碍性疾病,最终都可能以颅内高压症为主要的表现。急剧的颅内压增高常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明确病因、刻不容缓,紧急救治。 一.颅内压: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产生的压力。 颅内压形成的条件:颅腔密闭,颅壁无弹性。 二.颅内高压症的概念: 1.正常颅内压 成人:80-200 mmH2O (5-15 mmHg) 儿童:40-100 mmH2O ( 2.5-7.5 mmHg) 2.颅内高压症 成人:﹥200mmH2O (15mmHg) 儿童:﹥100mmH2O (7.5mmHg) 3.脑灌注压 脑部具有自动调节脑压的功能,以保证正常的脑血流灌注。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在50~150mmHg(1 mmHg约等于13.6mmH2O)的范围内,脑能够维持正常的脑血流量需求。平均动脉压的下降,或者颅内压的增高,都会引起有效脑灌注压的迅速下降。当脑灌注压低于50mmHg时,脑的自动调节能力即失去代偿,脑血流量随脑灌注压的降低而被动下降,脑功能就会遭受到损害。 三.颅内高压症的发生原理 颅内压力的调节与代偿-- Morno-Kellie原理: l颅腔的容积基本上恒定,颅腔内容物的体积也基本保持稳定。若脑、脑脊液、血液三者中,某一种的体积增大或增加,其它两种内容物的量则相应减少,实现颅内压在一定限度内,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 当某种原因引起颅腔内容物的体积与量发生变化,有所增大时,机体通过自动调节以适应已发生的变化。 颅腔容积= 脑组织体积+ 脑血容量+ 脑脊液量 1400 1250 75 75 (ml)↓↓↓ 基本不代可部分代偿可完全代偿 颅内容积代偿能力约为8-10% 1.脑血流量(ml) 100g/min 全脑血流量 正常 54-65 700-1200 维持最低代谢32 400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一.预防压疮 1、预防局部组织受压 定时更换体位与适当的应用减压设备,就是防止局部组织受 压的最基本的方法。适当的体位与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受压时间,可防止大部分压疮的发生。患者可按仰卧-左侧卧-俯卧-右侧卧的顺序翻身,患者翻身侧卧时,人体应于床成30°角,以减轻局部压力,可在患者的背、臀部垫软枕、海绵垫、利用物体对臀部产生的弹力来缓冲重力对骶骨的压迫。不易翻身者,可将软枕垫于肩胛、背、臀部,使软组织交替受压,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 2、避免剪切力与摩擦力半卧位时,床头抬高应小于45°角,以减少骶尾部的剪切力。床铺避免剪切力与摩擦力应清洁平整,无褶皱,无渣屑。翻身时抬高患者,不拖、拽、扯、拉、推、防止产生摩擦。 3、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净,保持床上平整、干燥,避免潮湿等刺激。尿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失禁的患者应观察其排尿的规律,按时接尿。频繁腹泻或排便失禁的患者,可用油纱布填塞肛门。其方法为将油纱布轻柔塞入肛门 2―3cm,每两小时更换一次。塞入纱布的大小因人而异,松紧

适度。更具排便的量与性质,及时调整更换纱布。各班详细评估记录患者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1)定时温水擦浴,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的营养状况。(2)按摩用50%的乙醇或红花酒,用手掌大部分紧贴于受压皮肤,做均匀的按摩,每次3―分钟,红花酒由中药红花、丹桂、赤芍、紫草各10g,侵入500ml60%的乙醇中配置而成,4―5天后即可使用。 5、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就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蛋白质就是机体组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改善织修补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与组织修复力。给患者适当补充含锌的食物,可促进压疮的愈合。对Ⅳ度压疮一直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低蛋白血症可静脉输入血浆与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为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增强患者几天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促进压疮愈合。 二.压疮的防护措施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者、水肿患者、疼痛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使用镇静剂患者、长期卧床的偏瘫、截瘫患者等。 一、压疮的预防 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1.床褥的整理 病人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尤其对估计易发生褥疮的患者床铺更要格外注意,每日整理1~2次,保持平整、干净、无皱褶,并使患者卧位舒适。 2.皮肤的清洁 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对于易出汗的腋窝、腹股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使汗腺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涂少量油类或少许滑石粉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肤因摩擦而造成损伤。 3.营养摄入 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

4.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2小时翻身1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1次,左、右侧卧、平卧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二、压疮的护理 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护理措施 1.治疗措施 淤血红润期护理原则为去除危险因素,避免压疮继续发展;炎性浸润期护理原则为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浅度溃疡期护理原则为清洁创面,促进愈合;坏死溃疡期护理原则为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2.受压部分减压 主要为定期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经常更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拖、拉等,以防止擦伤皮肤。同时局部可使用气垫、气圈等以减轻压力。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好使用褥疮防治气垫床,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改善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发展。 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经常检查患者骨骼突出处以及受压部位,定

休克护理查房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的主要护理诊断以及休克的护理措施。 2、熟悉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3、了解休克微循环的变化。 学习重点 1、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监测的内容;休克评估。 2、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的病因。 学习难点 休克的评估。 本章内容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病因和分类】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根据休克的原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休克有不同的分类。

按休克的原因分类可分为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源性和过敏性休克。 (1)低血容晕性休克:常因大量出血或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如大血管破裂或脏器(肝、脾)破裂出血或各种损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及大手术引起血液及血浆的同时丢失。前者为失血性休克,后者为创伤性休克。 (2)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及毒素作用所造成。常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为主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又称内毒素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主要由心功能不全引起,常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4)神经源性休克:常由剧烈疼痛、脊髓损伤、麻醉平面过高或创伤等引起。 (5)过敏性休克:常由接触、进食或注射某些致敏物质,如油漆、花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异体蛋白质等而引起。 2、按休克发生的始动因索分类休克的始动因素主要为血容量减少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心脏泵血功能严重障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和微循环流量减少;或由于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血管床容量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据此,又可将休克作如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始动因素是血容量减少。快速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所致的大量血浆丧失、大量出汗、严莺腹泻或呕吐、内脏器官破裂、穿孔等情况引起的大量血液或体液急剧丧失都可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始动环节是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常见于大范围心肌梗死(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体积的40%),也可由严重的心肌弥漫性病变(如急性心肌炎)及严萤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等引起。 (3)心外阻塞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心外阻塞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后负荷增加。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动脉高压等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 (4)分布性休克;始动因素是外周血管(主要是微小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容最扩大。病人血容量和心泵功能可能正常,但由于广泛的小血管扩张和血管床扩大,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微血管中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血管扩张的因素包括感染、过敏、中毒、脑损伤、脊髓损伤、剧烈疼痛等。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颅骨修补护理查房

---------------------------------------------------------------最新资料推荐------------------------------------------------------ 颅骨修补护理查房 颅骨修补病例 C502 *** 男 66 岁诊断颅骨缺损患者于 2009 年 8 月 7 号车祸致头部外伤昏迷, CT 示左额硬膜下血肿、左额颞颅内血肿、当日于外院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于外院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意识状况仍不清、右侧肢体瘫痪,现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患者昏迷,GCS11,鼻饲中,气切刚封管,双下肢水肿,入院前外院检查中示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低钠,高血压史 20 年。 概述目的是恢复颅腔保护大脑的功能、消除颅骨缺损综合征和复原头颅外形, 纠正大面积缺损引起的低颅压综合征,同时颅骨修补术后可以松解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解除其对脑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从而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病因颅骨缺损大都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病人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 临床表现在颅骨缺损的患者中,前额、眉弓轮廓及其相邻的颞顶区颅骨缺损占70%以上,该部位是颜面和五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骨板减压术后常出现颞肌萎缩、颞区瘪陷,甚至改变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影响咀嚼。 颞肌形态和功能的完整依靠它的神经支配、血液供应、完整的 1 / 5

肌纤维、适度的肌张力。 颞肌萎缩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 手术适应证早期颅骨修补的适应证是: (1)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神志清楚,无肺部感染;(2)无颅内高压,颅骨缺损区皮瓣有塌陷;(3)无颅内及术区皮肤感染灶;(4)头颅CT检查无术区脑组织明显水肿,中线无明显移位,无脑积水;(5)颅骨缺损>3cm以上。 既要考虑缺损部位、缺损面积,更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不适合行颅骨修补术: 局部头皮有感染者,颅内存在感染灶致颅内压增高者,缺损区头皮菲薄者,全身状况差者,神经缺损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者。 对于早期有颅内感染的患者,切忌早期修补。 对于缺损面积较小(<3cm)、不影响功能及美观的缺损,则不必修补。 尤其对于长期昏迷、植物生存、脑死亡、恶性肿瘤术后等患者,不要盲目修补。 颅骨修补的禁忌证应为: 高颅内压、颅内占位、脑肿胀、脑脊液不正常。 通常认为,颅骨修补宜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以上施行,而对于有感染者至少需延长至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以上,如果时间过长,局部皮肤瘢痕在术后不易愈合,又因为皮肤与硬脑膜或脑组织黏连紧密,增加了手术操作中的分离难度,对皮肤及

关于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中华麻醉在线 http://www.csaol.cn 2007年9月 关于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 庞启颖李中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 史。研究表明马凡氏综合征好发于胶原含量高的组织.病变主要累及 中胚叶的骨骼、心脏、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骨骼畸形最常见,全 身管状骨细长、手指和脚趾细长呈蜘蛛脚样。心脏可有二尖瓣关闭不 全或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眼可有晶体半脱位、视网膜剥离等。 心血管方面表现为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主动脉或腹总主动 脉扩张,形成主动脉瘤或腹总主动脉瘤。主动脉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 将造成主动脉大破裂死亡。少数患者可并发肺部疾患,如肺大泡、肺 气肿、蜂窝肺、上肺叶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及肺部感染等,尤以气胸 最为常见。 病因病理人类对于马凡氏综合征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1896年 Marfan因1名骨骼异常的5岁女孩而发现此病,当时命名为“蜘蛛 脚样指(趾)”,1914年Boerger首先将晶状体异位与蜘蛛脚样指(趾) 联系在一起。1931年Weve总结收集大量该种病例并正式命名为马凡 氏综合征,并且认为该病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过去一直把结缔组 织细胞外基质分子,如胶原、弹性硬蛋白和透明质酸等异常改变视为 病因。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该病是由于原纤维蛋白基因 (FBN1)缺陷造成的,并已将该缺陷基因定位于15q21.1。原纤维蛋 白是一种350KD的糖蛋白,它与3种较小的蛋白质构成微原纤维结

压疮预防与护理

压疮预防及护理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预防压疮在于清除其发生的原因,根据我们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术和条件,因此要做到以下基础护理内容: (一)制定工作目标: 预防患者发生压疮,为患有压疮的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愈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 给病人舒适环境,病房消毒通风。 2、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和确定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采取预防措施。 a、对易发生压疮的住院病人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协助病人翻身前护理人员耐心给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要让病人及家属知道病人勤翻身和发生压疮后的并发症,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而定,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指导患者家属用柔软动作给病人进行受压处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b、保护好卧床病人骨隆突出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将病人体位安置妥当后,在身体空隙处垫软和海绵垫等,并做好皮肤护理。 c、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给予平整,松软适度,要

求护理人员巡回时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改变的情况。d、避免摩擦力和剪力的作用,病人取半卧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协助病人翻身,更换床单和衣物时,切忌拖、拉、推等动作,保持床单之清洁、平整、无碎屑、不可给病人使用磨损的便盆。 e、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干燥,大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及时擦洗干净,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布)上。 (三)对出现压疮的病人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处理 根据压疮的分期进行护理,在病情许可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修补能力。具体如下: 一期压疮(淤血红润期):增加翻身次数以及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受潮,多加巡视。 二期压疮(炎性浸润期):对未破小水泡要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大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必剪去表皮),涂以消毒液用无菌敷料包好。 三期压疮(溃烂期):静脉血流受到严重障碍、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协助医生局部处理时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控制感染,保持周围皮肤干燥。 (四)护理人员要定时巡视病人 多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及压疮护理的健康指导。 (五)结果标准

颅内高压症的内科治疗

颅内高压症的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3-06-03T09:47:51.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朴钟源[导读] 眼底可见静脉充盈,视乳头充血,生理凹陷消失,视盘隆起,视网膜渗出。 朴钟源(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150036)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67-01 成人侧卧位腰椎处脑脊液压力正常为70~180mmH2O(1mmH2O =98 Pa),儿童40~100 mmH2O。无禁忌证时,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大于200 mmH2O即符合颅内高压症诊断。临床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联征,头痛可为满头痛,或者仅涉及额叶、颞叶、枕叶、颈部,夜间常常痛醒,用力后加重;呕吐与进食无关,常为喷射性;眼底可见静脉充盈,视乳头充血,生理凹陷消失,视盘隆起,视网膜渗出。常见病因有脑脊液增多、脑血容量增多、脑水肿、颅内肿瘤、自发性及外伤性颅内血肿、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颅内脓肿、肉芽肿等。严重的颅内高压使得脑组织移位,形成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脑疝,脑干受压移位,累及延髓心血管呼吸中枢,可使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常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头颅CT或头颅MRI、脑脊液检查。 1 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轻度抬高头部(15°~30°)和上半身,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避免用力如解大便、咳嗽,可以给予缓泻剂、止咳剂。监测血压、瞳孔大小、意识状态,血压突然增高、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加重、频繁呕吐及大汗淋漓均提示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突然散大或两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疝,应紧急处理。对高热、癫痫发作、电解质紊乱、烦躁紧张及恐惧病人应积极处理,否则会加重颅高压。 2 脱水降颅压 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果糖、清蛋白等。对急性和重症颅内高压应用高渗脱水剂或利尿剂,轻症病人用作用温和的脱水剂。 2.1 20%甘露醇 轻度脑水肿,可予125 ml,快速静脉滴注,1~2次/ d。重度脑水肿病人,250 ml,快速静脉滴注,3~4次/d,或与其他脱水剂交替应用。 甘露醇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脱水剂,在体内不被吸收,90%以上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因其不参与体内代谢,故不影响血糖。快速静脉滴注时20 min起效,2~3 h小时达峰作用,维持4~6 h。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故应监测血电解质。65岁以上老人易引发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心功能衰竭病人禁用甘露醇。使用指征不当可引发低颅压,出现的头痛多为紧箍样痛,以额枕部明显,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与颅高压引起的头痛鉴别不当可引起误诊。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或头颅MRI,视脑水肿程度而调整脱水剂用量。对糖尿病病人应避免使用甘露醇,因其可诱发高渗性昏迷,可以根据血浆渗透压指导甘露醇的用量。反复用药使得甘露醇在脑内积聚引起颅内压反射性增高,不宜应用过长时间,一般1周左右。禁忌证为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2.2 甘油果糖 成人常用剂量为甘油果糖250 ml,静脉滴注,1~2次/d。它是一种高渗注射液,能够透过血脑屏障降低颅内压,持续脱水6 h左右。作为一种热源给脑组织提供能量,每500 ml提供1 339 kJ热量。对改变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明显优于甘露醇;其中的果糖与红细胞结合,能保护细胞膜避免脱水,防止溶血现象;对血浆及尿渗透压影响小,不会明显利尿,对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远远低于甘露醇。因其为单糖,具有抗酮体作用,对血糖无影响,更适用于糖尿病病人。输液时不需加快速度,不会诱发左心衰竭,可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2.3 清蛋白 成人常用剂量为20%人血清蛋白50 ml,静脉滴注,1~2次/d。 清蛋白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而起到脱水降颅压作用,它半衰期长(约20 d),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脱水作用,且作用温和,不易渗漏至脑循环外,亦不易出现停药后反跳现象。在缺血性脑损伤及外伤性脑损伤病人应用大剂量人血清蛋白,迅速提高血容量,降低血球压积28%~32%,而改善脑损伤区血液循环,有效改善脑创伤后发生的脑血管性痉挛、清除脑创伤后形成的脑水肿。由于脑水肿可在脑损伤后1~14 d内呈渐进发展,故建议尽早和持续应用大剂量清蛋白,可以保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补充蛋白质,提供能量。对血容量不足且低蛋白血症的脑水肿病人尤为合适。但当血脑屏障受到破坏时,清蛋白可漏至毛细血管外而加剧颅高压;此外,清蛋白可增加心脏负荷,心功能不全病人慎用。 2.4 糖皮质激素 成人常用剂量为地塞米松10~20 mg/d,静脉滴注,1次/d。糖皮质激素抑制氧自由基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细胞膜和血脑屏障,作用于特异性糖皮质激素受体,从而间接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减轻脑水肿,降低颅高压。对脑肿瘤或脑脓肿引起的颅内高压因可缩小病灶体积故降压效果明显。而对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等细胞毒性水肿无效,甚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不利影响;长期使用会引起免疫力低下,诱发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 参考文献 [1]刘子藩.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新医学,1998,29(2):103-104. [2]屠菊薇.颅内出血对小儿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2):29.

颅骨修补护理查房

颅骨修补 病例 ?C502 *** 男 66岁诊断颅骨缺损 ?患者于2009年8月7号车祸致头部外伤昏迷,CT示“左额硬膜下血肿、左额颞颅内血肿、当日于外院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 去骨瓣减压术,于外院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意识 状况仍不清、右侧肢体瘫痪,现入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昏迷,GCS11‘,鼻饲中,气切刚封管,双下肢水肿,入院前外院检 查中示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低钠,高血压史20年。 概述 目的是恢复颅腔保护大脑的功能、消除颅骨缺损综合征和复原头颅外形,纠正大面积缺损引起的低颅压综合征,同时颅骨修补术后可以松解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解除其对脑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从而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病因 颅骨缺损大都因开放性颅脑损伤或火器性穿透伤所致,部分病人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 临床表现 在颅骨缺损的患者中,前额、眉弓轮廓及其相邻的颞顶区颅骨缺损占70%以上,该部位是颜面和五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去骨板减压术后常出现颞肌萎缩、颞区瘪陷,甚至改变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影响咀嚼。颞肌形态和功能的完整依靠它的神经支配、血液供应、

完整的肌纤维、适度的肌张力。颞肌萎缩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还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 手术适应证 早期颅骨修补的适应证是:(1)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神志清楚,无肺部感染;(2)无颅内高压,颅骨缺损区皮瓣有塌陷;(3)无颅内及术区皮肤感染灶;(4)头颅CT检查无术区脑组织明显水肿,中线无明显移位,无脑积水;(5)颅骨缺损>3cm以上。既要考虑缺损部位、缺损面积,更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 不适合行颅骨修补术:局部头皮有感染者,颅内存在感染灶致颅内压增高者,缺损区头皮菲薄者,全身状况差者,神经缺损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者。对于早期有颅内感染的患者,切忌早期修补。 对于缺损面积较小(<3cm)、不影响功能及美观的缺损,则不必修补。尤其对于长期昏迷、植物生存、脑死亡、恶性肿瘤术后等患者,不要盲目修补。 颅骨修补的禁忌证应为:高颅内压、颅内占位、脑肿胀、脑脊液不正常。 通常认为,颅骨修补宜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以上施行,而对于有感染者至少需延长至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以上,如果时间过长,局部皮肤瘢痕在术后不易愈合,又因为皮肤与硬脑膜或脑组织黏连紧密,增加了手术操作中的分离难度,对皮肤及脑组织损害较大。皮瓣塌陷时间过长,易造成皮瓣缩小,缝合后皮缘紧张易致缺血坏死。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及护理

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 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 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病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 降低颅内压治疗 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氯噻嗪25-50mg,每日3次;②乙酰唑胺250mg,每日3次;③氨苯蝶啶50mg,每日3次;④呋塞米(速尿)20-40mg,每日3次;⑤50%甘油盐水溶液60ml,每日2-4次。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有:①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②山梨醇溶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2-4次;③呋塞米20-40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此外,也可采用浓缩2倍的血浆100-200ml静脉注射;20%人血清清蛋白20-40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 激素应用 地塞米松5-10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泼尼松5-10mg口服,每日1-3次。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

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 脑脊液体外引流 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辅助过度换气 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当动脉血的CO2分压每下降1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2%,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2]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1)观察和记录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的变化。(2)床头抬高15-30度。(3)高流量给氧。(4)意识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适当减少盐的摄入;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但成人日补液两限制在2000毫升以内(其中含盐溶液不超过500毫升),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保证尿量24小时不少于600毫升即可。 2.症状护理(1)高热者,采取降温措施。(2)躁动者,不可强行约束,应查找原因对因处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呕吐者,即使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并提供呕吐后清洁护理。(4)视力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者,提供生活护理,以防意外受伤。(5)头痛严重者,给予镇静止痛剂。(6)意识不清者,定时翻身、拍背和口腔护理,防止肺部并发症。 3.防止颅内压突然增高(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误吸;安置合适卧位,防止颈部过屈或过伸;有舌后坠者,及时安置口咽通气道;不能有效排痰者,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2)防止用力、剧咳和便秘;告知病人勿突然用力提取重物;进食时防止呛咳,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考试大网站收集鼓励摄入粗纤维类食物,如2日不解大便应给予缓泻剂,已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