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分类号F23 密级

U D C 编号 10486

武汉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吴 杰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廖洪 教授

学 科、专 业 名 称:企业管理

研 究 方 向:财务会计理论

二〇〇七年十月

Research on Accounting for Mineral

Resources

By

Wu Jie

Accounting Department,WuhanUniversity

October 2007

郑 重 声 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是:

1.提出了矿产资源会计的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包括矿产资源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2.本课题研究试图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储量数量披露+储量价值披露”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在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下,矿产资源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与报告的新模式。

3.将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与分类体系纳入会计研究的视野,作为制定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关键内容。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全球趋同的、高质量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则没有高质量的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目标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

摘 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愈加旺盛,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走向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加紧密,矿产资源资本不断在全球流动,矿产资源行业企业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成为投资者追逐的主要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需要全球的矿产资源企业提供一致、可比的会计信息,以便在全球范围内作出投资及相关决策。然而,目前为止,尚不存在全面的、既能满足石油行业需要又能满足采矿行业需要的有关采掘行业全部上游活动的、世界公认的会计准则。因此,全球的矿产资源行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比的。这种不可比包括同一国家石油行业与采矿行业之间、同一行业各国家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此外,即使是现行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也存在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确认矿产资源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矿产资源和储量,这使得矿产资源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大折扣。相关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缺少相关性与可比性,财务报告就不能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为矿产资源行业研究制定一项世界通用、石油行业与采矿行业通用的、涉及全部上游活动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但是,目前为止尚没有全面对矿产资源会计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综合成果,现有的研究文献存在许多局限性,尤其是局限于历史成本模式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没有重大的突破。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将视野放宽,不能仅局限于会计领域的问题。矿产资源会计准则不仅需要会计理论的支撑,也需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矿产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矿学等学科或理论的新成果。因此,笔者试图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历史等方法,以会计基本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考虑会计计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会计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方向,对现有矿产资源会计的研究

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创新,以期对矿产资源会计的研究进行框架整合,为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矿产资源会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文研究的视角和定位,即主要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矿产资源会计基础理论提出一个整合框架,进而构建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论述了矿产资源会计的基本问题。明确矿产资源及其自然特点;矿产资源的自然特点又决定了其生产经营的特征;矿产资源的生产经营特征自然也决定其会计处理的特殊性、复杂性,进而决定其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矿物资产的确认、计量、折耗、减值测试、储量的确认和报告等问题;最后,以此为基础,吸收矿产资源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构建了矿产资源会计的理论框架。以后各章便以该框架为基础展开论述。

第三章主要解决矿产储量/资源资产的定义与分类及其价值评估问题。矿产储量/资源是矿产资源企业最主要的资产,企业应该提供矿产资源储量/资源的相关信息,但是,由于计量问题而不能确认相关资产,同时矿产资源行业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也影响了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会计报告中选择哪一类储量进行报告和披露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特征,矿产资源分类体系的趋同程度影响着矿产资源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与矿产资源评估界的合作决定了资源/储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成败。

第四章是在第三章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综合矿产资源资产计量的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下的各种会计方法,评价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现行价值模式尤其是储量确认会计(RRA)为目前矿产资源公允价值计量奠定了基础,作为公允价值计量雏形的RRA模式可能会以新的面貌再次成为矿产资源资产计量的首选。

第五章讨论了矿产储量/资源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首先概述了公允价值的一般理论和美国《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内容;其次,综合了IASB关于矿产资源公允价值计量最新研究成果,如估计储量/资源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选择问题、储量/资源公允价值计量的记账单元的选择及其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公允价值级次在矿产储量/资源中的应用问题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矿产资源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估问题。最后,提出矿产资源公允价值计量必须解决的其他相关问题。

第六章探讨矿产资源资产的减值问题。矿产资源的公允价值计量尚需时日,历史成本计量仍在一定时期内大行其道,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矿产资源资产必然存在减值的问题。现有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能胜任矿产资源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但是还应针对矿产资源的特点规定矿产资源资产减值的特殊性,包括减值测试时使用的储量/资源类别,减值迹象、现金产出单元的确定、矿物资产在用价值的估计等问题。

第七章是关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生产的国际合作中各种风险和成本分担安排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与报告或披露问题。主要出于分散风险的动机,采掘行业企业开发了大量的契约关系,产生了各种成本和风险分担安排,其中国际上最流行就是产品分成合同和联营。目前的会计准则基本能满足这些成本和风险分担安排的会计问题,但如果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进行各种相关交易,就必须重新考虑现有准则的适用性。

第八章是关于直接购买与出售矿区权益的会计问题。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生产的国际合作中各种风险和成本分担安排所涉及的财务会计与报告一样,目前的会计准则基本能满足矿区购买、出售和废弃的会计处理问题,但如果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进行各种相关交易,就必须重新考虑现有准则的适用性。

第九章分析了关于矿产资源矿区善后处理活动的会计问题,笔者从分析矿区善后处理成本的特点出发,主要对现行的准则进行了回顾与分析,梳理了对矿区善后处理成本确认与计量的发展历史和各种方法,进而分析了矿区善后处理活动会计问题最新进展的理论依据、概念逻辑、趋同方向及其意义。最后认为,矿产资源矿区善后处理活动的会计处理已经基本趋同,并且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主流。

第十章论述了关于矿产资源储量数量和价值的披露问题,笔者认为,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都使用了“历史成本+储量数量”的披露模式,而且石油天然气生产公司与采矿行业矿业公司的要求大同小异,但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披露模式受SEC的影响很大,而SEC的储量分类指南和“标准化计量”的披露要求越来越严格,并有向采矿行业扩展的趋势。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扩张,矿产资源会计

的报告与披露模式会发生重大变化,如现行补充信息的地位可能发生变化,未经审计的信息可能必须审计等等。但矿产资源储量数量披露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讨论了矿产资源会计准则框架的构建问题。首先回顾了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并对矿产资源会计准则进行了国际比较与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前各章的研究结论,构建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要计量基础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框架。

本文的创新点是:

(1)提出了矿产资源会计的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包括矿产资源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2)本课题研究试图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储量数量披露+储量价值披露”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在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下,矿产资源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与报告的新模式。

(3)将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与分类体系纳入会计研究的视野,作为制定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关键内容。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全球趋同的、高质量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则没有高质量的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目标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

但是,由于笔者学识以及资料、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尚需进一步改进,并需在以下方面继续研究:

(1)矿产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尚需进一步研究;

(2)矿产资源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模式尚需进一步明确;

(3)为取得矿产资源的公允价值,会计界如何与矿产资源评估界合作;

(4)为了使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矿产资源信息取得使用者的信赖,如何审计矿产资源的公允价值;

关键词:矿产资源会计;矿产储量;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框架

Abstract

Mineral resources are very important nature resources which is material foundation of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globalization, the world need more and more mineral resources, and more and more mineral companies have been on the road of internationalized operation with being supported by their governments, and hence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xtractive industries become increasingly nearly and the capital used in mining industries and petroleum industry is flowing all over the world and so extractive companies is having been major objectives chased by investors in capital markets. In this case, user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need for consistent, comparable,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make decision of worldwide investment. However, because we have not a comprehensive standard for accounting of whole upstream of extractive industries which is accepted by the whole world and could meet the needs of petroleum and mining industri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esented by mineral industries is not comparable between oil & gas and mining industry in the some countries and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some industries. Furthermore, curr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xtractive industries have common disadvantages—they do not recognize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 and so this leads to less relevance and comparabilit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esented by mineral companies. Because relevance and comparability are key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f lack of them, financial reports can not present decision-useful information, and accounting would lose its due role. And so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high quality common accounting standards involving all upstream activities for petroleum and mining industries.

Research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need some theories as backstops, but there are not comprehensive researching results in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theory, and exist researching have many limitations, especially they are limited in history cost measurement and have no significant breaking. The author thinks that we need broaden our eye reach and are not limited in accounting issues.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mineral resources not only need the supporting of accounting theories but also should draw on other subject results such as mineral resources

economics, eco-economics, recycle-econom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mining engineering. Hence the author tries to conclude and analyz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on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o as to conceive the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framework with using normative, positive and comparable analysis methods and drawing on new results of other subjects and considering the recent accounting measurement technical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accounting, and so to establish bases for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s follows:

Chapter one reviews the researching status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on which the paper’s point of view and orientation is based, that is to say, to construct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framework and set out the framework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 with using normative, positive and comparable analysis methods.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basic issu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The paper clarifies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on accounting treatments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organization, measurement, depreciation, impairment,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ssets; lastly this chapter sets out the framework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theories on which subsequent other chapters are based.

Chapter three mainly discusse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reserves and estimating and eval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Because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mineral companies, such companies should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of them. But because of measurement problems the resources and reserves could not be recognized, in the meant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sources and reserves also effect their reorganization and measurement. We conclude that which the categories of resources and reserves are chosen as those reported and disclosed in financial reports can influence the decision-making usefulnes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 The degree of convergence of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ffects the leve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mineral resources evaluation industry determines whether measuring resources and reserves in faire value is successful or unsuccessful.

Chapter four discusses various accounting approaches of measuring mineral resources assets under history cost model and current value model and apprai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The current value model, especially RRA, which appeared in 1970s~1980s, set up the foundation for present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RRA model as the rudi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could become again the first option to measure the fair value of mineral resources assets in term of new form.

Chapter five addresses measurement issues of the fair value of mineral resources assets. The paper, firstly, deals with the general theory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the contents of US SFAS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 secondly,conclude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about IASB’s researching on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of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valuation techniques used to estimate fair value of reserves and resources,identifying the unit of account for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reserves and resource, applying the fair value hierarchy to reserves and resources, assessing fair value of a reserve/resource asset according to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other projects. Lastly the author sets out that other problems must be dealt with for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a reserve/resource asset.

Chapter six deals with the issues of impairment of reserve/resource asset.

Chapter seven is about accounting for arrangements to share risks and costs in the cause of exploring for, developing and producing reserve/resour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current relevant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satisfy demands of treating those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But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suitability of current relevant standards if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related with arrangements to share risks and costs are carried out.

Chapter eight discusses accounting for purchasing, selling, abandoning mineral interests. The paper thinks that current relevant accounting standards can satisfy demands of treating those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But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suitability of current relevant standards if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related with purchasing, selling, abandoning mineral interests are carried out.

Chapter nine discusses accounting for decommissioning costs of extractive industries. This chapter, firstly,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retirement costs, and then ret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retirement costs to conclude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about it. More ov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eory basis on which accounting for retirement activities develop recently and achieve convergence. Finally, the paper thinks that,accounting treatments for

decommissioning costs of extractive industries have been convergen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prevailing.

Chapter ten discusses disclosing of mineral reserve volume and value. In my opinion,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most countries use disclosure model of “history cost plus reserve volume”. The requests about oil & gas producing companies and mining companies in mineral industry are almost similar but slightly different. The disclosure model of oil & gas industry is controlled by US SEC. The disclosure requests of SEC reserves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are increasingly strict, which has trend to extend to mineral industry. With extension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the disclosure model and reporting model of accounting for mineral resources could be greatly changed, for example, the status of current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and the unaudited information could be audited. But the reserves volume of mineral resources will be still indispensable.

Chapter eleven deals with structuring the framework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 The autho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compared and appraised a few of those standards; lastly structuring the framework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

The creations of the paper are the follows:

First, the paper sets out an integrity framework for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econdly, the paper sets out the new model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Thirdly, the paper incorporat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to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tandard.

But because of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time limitation, this researching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o be continued as follows:

First, The basic theory of 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Second, the detail measurement model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Third, how to cooperate with evaluation professions for acquire reasonable fair value.

Key words:mineral resources accounting;mineral reserves ;fair value measurement;accounting standard framework

目录

摘要...........................................................................I Abstract........................................................................V 导论 (1)

一、选题的理由及其意义 (1)

二、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7)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点 (11)

第一章文献综述 (14)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及矿产资源会计的界定 (14)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6)

三、矿产资源会计研究的现状评价 (30)

第二章矿产资源会计的基本问题 (32)

一、矿产资源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32)

二、矿产资源的自然特点及其生产经营特点 (36)

三、矿产资源的产权及其管理体制 (48)

四、矿产资源资产及其价值确定 (54)

五、矿产资源会计的内涵 (56)

六、矿产资源会计的理论框架 (59)

第三章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与评估 (61)

一、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的作用和意义 (61)

二、矿产资源储量定义与分类的现状 (63)

三、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比较 (77)

四、矿产资源会计准则选择资源/储量定义应考虑的问题 (84)

五、估算和定义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因素 (86)

六、矿产资源储量的估价 (90)

七、结论与启示 (95)

第四章矿产资源资产的计量 (98)

一、IASB《框架》关于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理论 (99)

二、矿产资源资产计量的历史成本模式 (100)

三、矿产资源资产计量的现行价值模式 (115)

四、结论与启示 (122)

第五章矿产资源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国际新进展 (125)

一、公允价值概述 (125)

二、SFAS157内容简介 (131)

三、关于矿产资源公允价值计量的初步研究成果 (133)

四、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评估储量/资源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148)

五、结论与启示 (150)

第六章矿产资源资产减值会计问题 (154)

一、IAS36对资产减值的规定 (154)

二、IAS36对矿产资源资产的适用性 (159)

三、矿产资源资产的减值 (160)

四、未知结果生产前成本的减值问题 (165)

五、小结与结论 (172)

第七章矿产资源矿区善后处理活动会计问题的最新进展 (173)

一、矿产资源矿区善后处理成本及其特点 (173)

二、矿区善后处理成本会计处理的变迁 (176)

三、21世纪初期,矿区善后处理成本确认与计量的最新进展:趋同 (179)

四、结论与启示 (182)

第八章矿产资源生产中风险与成本分担安排的会计问题 (186)

一、风险与成本分担安排概述 (186)

二、传统分担(享)安排下的会计问题 (198)

三、产品分成合同会计的特殊问题 (204)

四、联营(Joint Interests)会计与报告 (207)

第九章矿区购买、销售与废弃的会计问题 (211)

一、矿区购买的会计问题 (211)

二、矿区销售的会计问题 (216)

三、矿区退役与废弃的会计问题 (222)

四、小结与结论 (224)

第十章矿产资源储量信息披露 (226)

一、矿产资源储量信息披露的现状与特点 (226)

二、关于矿产资源储量信息披露研究回顾 (245)

三、矿产资源储量信息披露展望 (266)

第十一章矿产资源会计准则框架的构建 (270)

一、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考查 (270)

二、各国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简介 (275)

三、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比较 (281)

四、对现行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评价 (309)

五、矿产资源会计准则框架的构建 (315)

结语 (322)

参考文献 (325)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40)

后记 (342)

图表目录

表3-1 矿产资源储量定义与分类特点 (64)

表4-1 成果法、利益区域法和全部成本法三者之间的比较 (114)

表5-1 各类记账单元的构成 (138)

表8-1 矿区权益的分类 (188)

表8-2 各种矿区权益之间的关系 (195)

表8-3 E和F各项活动支出 (198)

表8-4 E和F各项活动支出的一体化过程 (198)

表9-1 矿区权益转让的分类 (217)

表9-2 美国矿区出售的会计处理 (224)

表10-1 埃克森美孚公司2006年储量概要 – 净证实开发和未开发储量 (231)

表10-2 与证实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关的折现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标准化计量 (233)

表10-3 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2006年原油和液体天然气 – 证实开发和未开发储量 (234)

表10-4 折现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标准化计量 (238)

表10-5 WMC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1998年的储量 (241)

表10-6 对IASC关于矿产资源储量数量和价值披露的相关问题的回答 (267)

表11-1 矿产资源(油气生产)会计准则可比点确定表 (284)

表11-2 我国油气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表 (286)

表11-3 各国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比较 (311)

图:论文逻辑结构 (8)

图2-1 矿产资源会计的整合框架 (60)

图3-1 石油储量与资源评价指南演变 (68)

图3-2 SPE/WPC/AAPG/SPEE2007年石油资源分类框架 (71)

图3-3 石油储量分类中使用的不确定性及其类别 (72)

图3-4 CRIRSCE2006矿物资源分类体系 (76)

图3-5 石油和矿产储量/资源分类体系的比较 (81)

图4-1 矿产资源储量计量模式分类 (98)

图4-2 成果法程序图 (105)

图4-3 全部成本法程序图 (110)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106010341 张明侨 摘要:“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从1964年至今,国际上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已经逐步完善,也有了较好的发展。而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研究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几篇人力资源会计论文的分析总结,旨在简要阐述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会计新领域的一个分支,基于衡量人自身价值的需要,运用会计的计量技术应用于衡量人的价值,主要是计量人力资源、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我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研究,虽然近些年来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实务上并没有得到运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背景及发展进程 人力资源会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十分迅速,进入80年代后由于现实的需要人力资源会计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然而中国对其的研究则是从80年代开始,主要是对国外的理论研究进行翻译,理论上的发展极其缓慢,实务上也基本没有得到任何运用。1980 年,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发表文章,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要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人,告诉我们既要计量人才成本也要注重效益。1986年,陈仁栋翻译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也成为国内首次系统性的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人。随后,许多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文章也出现在了报刊上。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我国学者从引进、介绍人力资源会计转为研究为主。但目前而言,不管是理论还是实务,发展都不容乐观,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二、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 (一)介绍性研究成果较多,创新性研究较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但基本都是翻译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自己独创的成果少之又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步转为研究为主。而目前面对诸多的问题,仍然没产生多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二)对基本理论研究较多,而如何应用于实践的操作性研究较少。 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引进介绍开始,我国就其理论方面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到90年代进行理论研究,也有了不大不小的收获。可是就其在实践中的操作性研究少之又少,没有运行到实践中,在实务界的发展还有待提升。 (三)阐述必要性较多,研究可行性较少。 许多会计理论界的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表示我们必须大力推行人力资源会计,但在实务界并没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可谓是顾此失彼,在实务界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完全不值一提。对于人力资源会计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同等对待,尤其应该多向人事部门反映多做一些可行性研究。 (四)单兵作战多,群体性研究少。 作为会计新领域的人力资源会计,在理论上的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可是没有组织的基

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分类号F23 密级 U D C 编号 10486 武汉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吴 杰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廖洪 教授 学 科、专 业 名 称:企业管理 研 究 方 向:财务会计理论 二〇〇七年十月

Research on Accounting for Mineral Resources By Wu Jie Accounting Department,WuhanUniversity October 2007

郑 重 声 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是: 1.提出了矿产资源会计的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包括矿产资源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2.本课题研究试图突破“历史成本计量+储量数量披露+储量价值披露”模式的束缚,提出了在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下,矿产资源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与报告的新模式。 3.将矿产资源储量的定义与分类体系纳入会计研究的视野,作为制定矿产资源会计准则的关键内容。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全球趋同的、高质量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则没有高质量的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目标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

摘 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愈加旺盛,越来越多的矿产资源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支持下走向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加紧密,矿产资源资本不断在全球流动,矿产资源行业企业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上成为投资者追逐的主要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就需要全球的矿产资源企业提供一致、可比的会计信息,以便在全球范围内作出投资及相关决策。然而,目前为止,尚不存在全面的、既能满足石油行业需要又能满足采矿行业需要的有关采掘行业全部上游活动的、世界公认的会计准则。因此,全球的矿产资源行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比的。这种不可比包括同一国家石油行业与采矿行业之间、同一行业各国家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可比。此外,即使是现行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也存在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确认矿产资源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矿产资源和储量,这使得矿产资源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大折扣。相关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缺少相关性与可比性,财务报告就不能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为矿产资源行业研究制定一项世界通用、石油行业与采矿行业通用的、涉及全部上游活动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但是,目前为止尚没有全面对矿产资源会计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综合成果,现有的研究文献存在许多局限性,尤其是局限于历史成本模式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没有重大的突破。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将视野放宽,不能仅局限于会计领域的问题。矿产资源会计准则不仅需要会计理论的支撑,也需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矿产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矿学等学科或理论的新成果。因此,笔者试图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历史等方法,以会计基本理论为基础和指导,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考虑会计计量技术的最新发展和会计理论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方向,对现有矿产资源会计的研究

浅谈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中遇到的 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产业结构单一畸形化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容易陷入资源枯竭、经济滑落的资源性发展的怪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合理地开发与保护并举、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大大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是实现整顿和规范开发秩序总体要求的重要手段,是整顿规范工作的必然延伸。安阳县在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人就基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角度提出一些浅显的思考与体会。 一、安阳县矿产资源整合概况 安阳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水冶以西太行山延脉区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霞石正长岩、石灰石等十余种,其中霞石正长岩矿资源储量位居全省首位。2008年初,辖区境内共有153家矿山企业,其中煤矿23家,铁矿72家。通过历次深化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截止2012年,我县注销煤矿13家,铁矿53家。超额完成采矿权、探矿权压减比例的任务目标。 二、整合中采取的主要错施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安阳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发改、工商局、公安、检察、煤炭、安监、环保、矿管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深化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查工作。为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从矿管部门抽调政策性强、业务熟练、作风扎实的人员具体负责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并配臵专用车辆等办公设备,保障了深化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市政府部署安排,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由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议,制定印发《安阳县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对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县政府明确各有关乡镇政府是资源整合工作的责任主体,将资源整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整合工作任务细化,分别落实到矿管、工商、环保、安监、公安等有关部门,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 (三)提高矿业权准入条件,严格采矿权审批。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采矿权审批,从严把关采矿权发证材料审查,严控矿山发证数量,对不在规划区内、矿区范围不清、未达到最低开采规模、不具备环境保护条件、资料不全的采矿权申请坚决不予批准,确保从源头上控制矿山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下资源型企业勘探开发支出的账务处理释疑-精选资料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下资源型企业勘探开发支出的账务处理释疑 一、勘探开发支出应遵守的会计准则 勘探开发支出是资源型企业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所发生的探矿权使用费、地质调查、物理化学勘探各项支出和非成功探井等支出,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支出项目,这项支出项目复杂,金额大。因为没有明确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它的账务处理一直是资源型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难点。那么,这项支出应执行那项会计准则呢?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28章:“石油天然气以外的采掘业企业的勘探和评价活动参考油气准则执行”。根据这个讲解,因此,采掘类的资源型企业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的勘探支出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这就给我们工作中发生的支出是否资本化或费用化提出了指引。 二、形成采权权前在探矿权范围内的勘探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第十三条规定:钻井勘探支出在完井后,确定该井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确定部分井段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有效井段的钻井勘探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无效井段

钻井勘探累计支出转入当期损益。 未能确定该探井是否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在完井后一年内将钻探该井的支出予以暂时资本化。 第十四条在完井一年时仍未能确定该探井是否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资本化支出继续暂时资本化,否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一)该井已发现足够数量的储量,但要确定其是否属于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还需要实施进一步的勘探活动 (二)进一步的勘探活动已在实施中或已有明确计划并即将实施 钻井勘探支出已费用化的探井又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已费用化的钻井勘探支出不作调整,重新钻探和完井发生的支出应当予以资本化。 根据上述准则讲解,企业发生的勘探支出在勘探项目未完成前应当暂时资本化,记入长期待摊费用或无形资产,然后根据是否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一是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原已资本化的支出暂时挂账。 二是确定没有发现经济可采储量的,将暂时资本化的支出扣除净残值后一次转入当期损益 三是勘探完成后一年后无法确认是否发现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发现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除非有证据表明有足够的

论文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院别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0月25日

摘要 人力资源会计这一较新的会计学分支,各国学者都对其进了深入的探索和钻研。在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但对人力资源会计实践应用的研究还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在企业中的实施。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研究思路和人力资源会计基础理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会计无论是对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公众,其重要性均日益突出。 在本文中首先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接着概述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产生与发展以及中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状,并以中国的几个在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例,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为了加强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中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应用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目录 1绪论 (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1.1.1研究背景 (2) 1.1.2 研究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3) 1.2.1国外研究综述 (3) 1.2.2国内研究综述 (5) 1.3研究方法 (7) 1.4研究思路 (7) 2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概述 (7) 2.1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 (7) 2.1.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8) 2.2 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8) 2.2.1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 (8) 2.2.2 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9) 2.3 人力资源会计的任务 (10) 2.3.1 人力资产的确认 (10) 2.3.2 人力资产的计量 (10) 2.3.3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 (11) 3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现状分析 (12) 3.1人力资源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3.1.1 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存在争议 (12) 3.1.2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存在分歧 (13) 3.1.3人力资源在分配上的问题 (14) 3.1.4 人力资源会计在相关信息列示上的问题 (14) 3.1.5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14)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 一、人力资源会计产生的原因1、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人力资本理论。经济学家很早就对人力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做出了明确的肯定。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识到人力的作用,他指出:“一个人,如果技艺高超,可以和许多人相抗衡。有的人,由于他有技艺,一个人就能够做许多没有本领的人所不能做的许多工作。”①配弟在其《政治算术》中根据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人的经济价值。他还采用“生产成本法”计算出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他指出,如果为使一个人具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对他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那么可以把他比作一台花钱买进的机器。为了获得能力而花费的费用可以被看作是在员工身上固定的已经实现的资本。J·B·萨伊指出,由于人的技艺和能力的形成需要花费成本,并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资本。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②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斯科特(Scott)认为经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永远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20世纪中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力资源都是重要的财富,只有那些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他通过对农业问题的研究得出结论: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的重要因素,已不再是土地、劳动者数量和资金投入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提高。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为人力资源会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将资本划分为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体现在物质形式上的资本,后者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构成,它是通过教育、保健、劳动力迁移等支出所表现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活动进行准确的计量与核算,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济效果和效率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就逐渐产生。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经济学理论、会计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2、人力资本的稀缺性要求会计把人力资本纳入其核算范围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它的存在是由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会计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要求,即要把稀缺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核算范围,从而帮助人们对其进行管理和资源配置。二战前,人们主要看重物质资源,发展也以财富为中心,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会说话的工具以及增加财富的手段。由于历史环境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实际核算和计量提出现实的要求,因此但是经济学家并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传统的理论也不赞成将人当作资本和财富,所以过去人们也普遍反对把人力资本作为资本来分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变迁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稀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进入会计学领域符合会计发展基本规律。3、全面反映企业资源要求将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范围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人力资源地位较低,往往得不到企业契约其他方的重视,所以传统的财务会计只站在非人力资本投资者的角度,仅反映企业的财务资源。伴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契约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企业各方的关注,会计不仅需要反映企业的非人力资源状况,同时还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源状况,这就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 4、人力资源会计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尽管经济学中很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于会计学的融合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出现。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二战后,美国经济开始由重视工业生产向重视技术服务

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 前言:本文针对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作者的本意不是要贬低人 力资源会计的作用,而是希望能够冷静地研究人力资源会计中一些实际问题,不要人云亦云。 文中有些论述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只是站在“反方”的角度对某些问题提出看法,以 此推动人力资源会计的深入研究。 一、介绍性论文较多,独创性研究成果较少 我国是80年代开始介绍人力资源会计的。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 序伦先生的文章,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研究问题。1986年,上海翻译公司出版 了陈仁栋先生翻译的费兰霍尔茨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第一次在国内系统地介绍了 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如今20年过去了,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论文不仅数量上少,有独创性研究成果的更少,除了少数论文或著作外,大多是一些介绍性的或泛泛而谈的文章。而对诸如: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冲击、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对传统 工资理论的冲击、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环境、实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反映、中国推行人力 资源会计的难点等问题则很少进行研究。 、单兵作战多,有组织研究少 单兵作战是中国会计研究的通病,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当然也不例外。但人力资源会计是一 门新兴科学,许多理论上的难题有待解决,许多种方案、设想有待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论证。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组织的力量、没有企业的参与,单靠个人的研究是很难 有所作为的。正是由于缺乏群体研究,从而造成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简单重复多、可推广应用 少这样一种现象。值得庆幸的是,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高度注意,首届人力资源会计研讨会得以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希望此举能够 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阐述必要性多,研究可行性少 许多理论界人士发表文章,论述必须大力推行人力资源会计。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 种现象,在理论界的许多人士苦心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同时,实务界对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 兴趣并不是那么浓厚。与实务界大力推崇管理会计相比,人力资源会计简值不值一提。这使 笔者想起有关坏账准备提取率的一场讨论。有一位来自一家大型食品企业的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认为:“当前,企业客观存在的坏账比率确实很高,但允许人家欠我,我就不可以欠他?”言外之意是,对于老实的企业来说,提取再高的坏账比率也不是不够的。细细琢磨这一番话,真是耐人寻味。在对待人力资源会计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不多了解一些实务界(尤其是人事部门)的反映呢?可惜从事这方面实证调查的人太少了,发表这方面调查报告的太 少了。 四、过分强调人力资源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不容置疑,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四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也不可否认,会计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人的管理不同于对财和物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涉及到许多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它要比对财、物的管理复杂得多。也就是说,相

浅谈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浅谈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发表时间:2019-07-19T14:51:17.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吴敏[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形势的日渐激烈,不可再生资源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郓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形势的日渐激烈,不可再生资源在世界各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而言,虽然地大物博,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矿业结构调整。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管理;基本原则;现状 引言 曾经,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矿产资源大国,矿产种类齐全,蕴藏量丰富,但自从我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之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骤然增加,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对各种矿产资源进行了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既造成了对地表的破坏,又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造成了很多矿产资源的浪费,加上对矿产资源的提炼方式,提炼技术难以达到要求,各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在,在新时期下,我国的矿产安全已经敲醒了警钟,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能源压力骤增,矿产的安全开始限制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开始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了,已经势在必行。 1 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1.1 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种类齐全,铁矿,煤矿,石油,天然气,地热等各种矿产分布广泛,总的蕴藏量很大,在世界上总体而言,具有很大的种类优势和总量优势,资源总量较大,矿种比较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小,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虽然有着很大的矿产资源总量,但人均占有量要远远地区世界平均水平,很多种矿产资源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 1.2 我国的成矿情况比较好,矿产的潜在挖掘力很不错,很多深山处偏远地区各种矿产蕴藏量丰富,需找矿脉的前景很不错。但是,我过的矿产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中西部偏远地区,矿产种类齐全,蕴藏量丰富,但是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勘探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难以承受大规模的开发。 1.3 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是伴生矿和贫矿量很大,富矿和大规模的矿脉比较少,总体的开发难度大,总体而言,我国的矿产资源品质不高。同时,由于新的开采技术难以采用,新的设备采用率低,对各种矿石的提炼程度不够,难以达到综合利用的标准,总体矿产资源综合多次利用程度较低,造成的浪费比较多。 2 矿产资源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依法管理矿产资源 目前,有来自两个方面的严重问题,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一是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导致成本高,亏损严重浪费,广泛和反复挖滥采的退化。二是对生态环境的不合理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就目前的情况看,煤炭开采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环境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开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合理利用各级政府的重要前提。但在重型和轻型保护,重型矿山,防晒霜,努力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保护综合利用不足,利用协调发展和推广环保的整体发展大势没有足够的二次原料,矿山“三废”回收利用收集等重视不够,提高认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最大的整体效益不强。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对自然资源的现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系统不完全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违背宪法原则。各级政府还没有完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增长,发电,环境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成本的发展。充分体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的宪法原则。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这一宪法原则,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不断增长。这是一个宪法原则,这是在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坚持合法财产不可侵犯 私人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是目前最活跃的部分,但取得采矿权的法律后,许多私人开采,因为在被迫关闭事件发生时没有补偿的原因停机损失发生政策变化的情况下。私人财产,以充分体现公民的宪法原则的法律保护。保护私有财产已经被明确写入国家“宪法”,这是共和国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保护私有财产立法的历史,重要的根本大法。要加强以充分体现保护个人权利的宪法原则的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由于需要迫使企业收回公共利益的采矿权依法取得采矿权的,必须给予充分的经济补偿,以保护人的勘探,开采权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的利益。如果合法的采矿权都得不到保障,只能鼓励采富弃贫,减少短期投资的安全性净吃。因此,为了落实宪法原则为契机,实现私有财产,采矿和有力地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剥削的法律保护 2.3 坚持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 建立社会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公平的第一位要求。市场化经济是竞争政治经济合同,市场主体是公平化有效实施公平竞争的,是履行合同的先决条件前提。根据现有的国有矿产资源的采矿权,集体和人性的个体,外资持股,并提供了不同的法律地位开采,资源分配,获得采矿权和许可证和管理治疗显著的差异。如第四条:“国有矿山企业的主要矿产资源,国有工矿维护和巩固经济发展”;第50条规定:“在提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法律,行政法规,受到国外投资,”等等,这些规定表明,矿产资源,并不能反映不同的法律地位和平等拥有挖掘主题,不仅没有给国民待遇的外国投资者,国内企业尚未取得国民待遇,使“不同的身份”矿业公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失去了最基本的前提。不过,从全省的角度来看,在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和辩论,在东部省份的竞争所带来的好处的地方分布,显示效果非常清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重申了鼓励,支持和指导,其中包括私采的政策,包括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些要求包括重要原则的市场经济歧视不是内容。为了消除歧视,反映在市场上每个主题同等的法律地位。应建立在民营资本平等准入,矿产资源勘查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公平对待和国家经济的外国投资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建立国民待遇,创造条件参与竞争。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建立,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设立外商投资国民待遇。 2.4 根据地区状况利用矿物资源 严格准守矿物资源分布的实际特点规律是不均匀的,根据区域矿物禀赋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之所需,根据地区状况确定和认真执行矿物资源的开发使用用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之组建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充分依托资源的优势及规划面积,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矿物资源指的是地质的作用产生的具有使用作用的物质条件,是不同形态的的自然资源。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7T10:45:05.3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孟青青[导读] 可以更好的提供人力资源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为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为人力资源的控制、使用和配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开展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人民出版总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人力资源部新疆 830001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中受到高度的重视,人力资源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资源,在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会计是将人力资源作为研究的对象,能够及时的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经济效果和动态信息,可以更好的提供人力资源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为进行有效的决策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为人力资源的控制、使用和配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开展人力资源 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问题 1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它以知识和高新技术为主要特征,人才成为了这一时代下的主要资源之一。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做好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发挥人才优势,为自身创造一定的竞争优势,依此挣得市场份额,拥有持续稳定的基础。人力资源作为有劳动能力且能创造价值的人,其对发展、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点是全世界人们有目共睹的,鉴于此,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社会经济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竞争这一单一层面上,已经延伸到人力资源竞争层面上。为适应人力资源竞争需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价值,我国更为深刻的认识了人力资源会计,使人力资源会计受到了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从经济学等角度看,人力资源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利用会计方法尽量其成本和价值,能为较为客观、全面反映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表现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益,这是管理者确定经营管理决策时所必须参考的数据信息。 2我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境 2.1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存在争议。在当今经济发达社会高速发展新时期,人力资源成为创造溢余收益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会计的地位越来越高。会计界的专家们认为人力资源应予以确认并纳入到会计核算中,否则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没有代表性。受传统会计中资产特征的影响对于人力资源是否可以作为一项资产予以确认的问题,学者主要持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人力资源不符合资产定义,不能作为资产来确认和计量;第二种是,人力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从进入就可以被所支配和调控,并用来为创造经济效益,可以确认为资产进行核算归集。 2.2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存在分歧。如何准确计量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障碍。目前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迟缓,其直接原因是计量过程中会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并未形成统一的方法,无法完整应用到中。第一,计量对象的特殊性。由于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和其持续在中工作的时间无法确定导致人力资本并不能像物质资产那样,从投入就完全受的支配,在计量上就会产生很多困难、存在误差,直接导致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不能够准确反映,无法让信服,使刚刚建立的人力资源会计地位有所撼动。第二,计量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人力资源计量的方法很多,但是其操作复杂,适用性低,这就阻碍了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发展。第三,计量成本过高。本文提出的三种模式在计量过程中都存在计算复杂工作量大存在偏差的弊端,同时还需要聘请或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了核算成本。总之,在计量上面临的问题减缓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的步伐。 3解决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困境的建议及思路 3.1加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建设。(1)加大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目前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但大多都是借鉴国外文献的理论,并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存在许多理论盲点没有说服力,导致人力资源会计也难以走向实际应用。故而,要促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并且在实质上解决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问题,首先须加大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力度,建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2)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框架。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理论阶段停留在只借鉴没创新,实践缺乏完整理论体系。会计界应该加快理论研究尽早解决会计确认、计量核算标准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框架,打破传统会计概念框架的局限。 3.2改进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上的方法。(1)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体系。由于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现有的计量方法,使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体系不断完善。随着会计核算方法的不断细化和发展,人们常用非货币化的计量手段来核算那些难以量化的资产,视情况而定计量标准使之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地得知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2)以家人力资本核算为计量的切入点。随着知时代变迁,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鉴于家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家人力资本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让我们独辟蹊径。总之都可以归结为家人力资本在中价值的一个集中体现,这将会是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问题得以解决的新的着手点。 3.3改进现行的财务报表。形成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披露的新式报表附注。众所周知,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主表的补充说明,很多用数字不能详尽说明的事项需要在附注中进行解释,而人力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不能完全以货币进行核算披露,为了使信息使用者对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应将其不能再报表中完全体现的数据在附注中进行披露。披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第一人力资源投资情况的披露,根据其实际支出情况,对比之前的预算金额,判断某项投资是否到达预期的目标以及投资报酬是否理想;第二人力资源核心状况的披露,根据重要性原则,重点披露其核心技术人员和高管信息;第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披露,在附注中详尽地说明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及其原因,当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变更时说明变更的原因。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在很早就被提出来了,但是在我国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相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出路,促进的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为支撑,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业人员的素质一般不高,他们普遍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导致相关工作难以开展。从这些困境出发,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提升本身的竞争力。我们可以从建立健全法律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优化工作环境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促进的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文献: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会计方向) 2015年 5 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昌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昌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本人论文(设计)中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的部分为(如没有,请填写“无”): 学生签名: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不言而喻,为更好的对人才进行管理就有必要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本文首先将定义展开,弄清楚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进而阐述其相关基本理论。通过许多学者对于这门全新学科的研究了解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及运用是建设现代化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大势所趋,结合我国大背景并分析其在我国运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虽然人力资源会计主体有多种但笔者主要从企业这个会计主体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一系列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问题,并介绍一些简单的账务处理。然后以华为公司的案例,结合其独特的人力资源会计报表设计分析华为公司会计体系的合理性,并解读该体系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然而除了华为以外在我国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的企业少之又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开题报告

摘要: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人才,人才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已成为知识经济运行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推动力。企业应通过运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充分挖掘企业人才的潜能,使之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会计核算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经被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其核心作用也对整个企业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因此有人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21 世纪会计主流”。显然,对人力资源成本的准确会计核算就成为人力资源会计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和报告,才能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衡量、评估和管理,才能为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一、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特点 人力资源会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或文字说明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以供企业管理当局和其他利害关系者使用的一门学科。其会计核算具有一些区别与传统会计的特点,概而括之,主要有如下几点: 1.会计对象的特定性。核算对象是企业控制的人力资源,也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反映和控制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是可以用价值计量的资源。 2.不断投入性。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构成人力资源资产的成本,是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长期创造价值的源泉,但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具有不断投入的特点。 3.计量单位的多样性。人力资源会计仍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由于人力资源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要采用其他的一些计量单位(如自然单位、逻辑单位、百分比单位、文字说明)来说明人力资源信息。 4.资源的易失性。由于劳动力既是企业的资源又是社会资源,也是家庭、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分子,具有相对的人格独立性,企业内外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未来人力资源的流动、离职产生影响,所以企业的该种资源具有缺控性和易失性。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会计计量 一种资源是否构成企业资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人具有服务的潜力,因为聘用协议的订立而受到控制和影响,因此可以把他们当作企业的资源来进行管理。为了正确计量人力资源,在运用传统的会计科目的基础上,需增加以下几个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该科目是资产类账户,属核算人力资源取得和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其借方记录人力资源的原始取得价格和价值增减变动。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情况,可以对学历水平的层次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低估价作为人力资产的初价值;职工由于调出、转让、退休、死亡等原因退出企业时,记入贷方;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现有人力资源

采矿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转载]采矿业特殊业务得会计处理 目前,全球所有得会计准则都就是结合制造业得生产经营特点制订得。随着非制造业在经济活动中得比重越来越大,如何规范非制造业不同于制造业得特殊业务得会计处理,成为制订会计准则必须面对得问题。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针对农业企业、保险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与建筑业得特殊业务分别制订了专门得会计准则(CAS6生物资产、CAS26原保险合同、CAS27再保险合同、CAS28石油天然气开采、CAS16建造合同);而CAS23-25及CAS38四项关于金融资产得准则,虽然适用于所有行业,但主要就是针对金融业(尤其就是商业银行)得。 采矿业企业得业务大部分与制造业一致,因此中国没有对其制订专门准则,但它也确实存在一些具有行业特殊性得业务,目前实务中主要依赖会计师得职业判断进行处理. 1、探矿权及勘探支出得会计处理 探矿权就是指在依法取得得勘查许可证规定得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得权利。企业在取得探矿权前,为了初步识别一个区域就是否有勘探价值,会发生勘探支出;企业取得探矿权后,为了详细探明资源储量,也会发生勘探支出。如果勘探表明该区域存在经济可采储量,则企业将申请采矿权,在该区域开展采矿活动.采矿活动得会计处理与制造业基本一致,但探矿权及勘探支出得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对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探矿权取得支出与勘探支出都暂 时资本化,确认为油气资产.如果勘探确定油井或气井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得,那就确定资本化;而如果确定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得,应将钻探该井得支出扣除净残值后计入 当期损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石油天然气以外得采掘业企业得勘探与评价活动参照油气准则执行",似乎为石油天然气以外得采掘业企业得相关会计处理已经做出了明 确规定.但就是,其她采掘业企业不可能使用“油气资产”这个科目来归集探矿权及勘探支出,因此实务中如何“参照执行"就存在不同得理解:对于探矿权,大部分企业确认为无形资产。但就是,通常意义上得无形资产,比如采矿权、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在确认时就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而探矿权要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必须经历一个勘探得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瞧,探矿权类似于制造业得在建工程或开发支出,就是需要继续投入才可能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得资产。在制造业中,在建工程最终会转为固定资产,开发支出最终会转为无形资产。目前,开发支出特指研发部门发生得、预计未来将产生有商业化价值成果得支出。探矿权继续投入后最终形成得资产,有人认为就是有形得固定资产(即一个具体得矿),也有人认为就是无形得采矿权.我们倾向于探矿权继续投入 得结果就是一个具体得矿,而采矿权专门用于核算向国土部

浅谈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浅谈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表时间:2017-07-17T16:19:22.2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作者:黄光婵 [导读] 我国属于资源大国,资源种类繁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运用的资源数量不断增加。 摘要:我国属于资源大国,资源种类繁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运用的资源数量不断增加,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直接因素。矿产资源的综合运用指的是提升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笔者主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进而阐述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旨在为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运用提供建议。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9185399.html,/1/view-7883667.htm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主要目的是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等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求我国各项产业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上提高水准,以达到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目的。矿产资源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和环境发展,因此,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针对当前矿产资源运用情况和对策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1 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是影响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矿产资源指的是在经过地质成矿变化所形成,并天然存在于地壳内部或者袒露在地表,呈现着固、气以及液三种状态,且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的有用元素或者是矿物的集合体。一般情况下,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实际的存储数量有限。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所开发出来的矿产资源中,有一半具有极为广泛的运用价值,可开发潜力极大。除此之外,以矿产资源自身的使用途径和特色为准可以将其划分为煤炭、石油、非金属以及金属,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另外,矿物资源种类多样,其有着有毒、易污染等特点。有些矿物本身无毒甚至属于必需性元素,但是,这些矿物可能在特定条件下对人类产生致命伤害,例如石英、金刚石等。有些矿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毒性,有雄黄、胆矾等。还有一些矿物含有毒元素但是本身无毒,其主要在冶炼和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自然金和萤石等。 2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我国的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这种特性要求相关产业在运用资源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规划。首先,我国属于矿产资源总量占据一定优势的国家,但人均占有率少,这与一些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情况相似。但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天然条件上相对比较差,这导致其在采集和挑选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也会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因此,对我国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其次,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加,矿产资源需要进行综合利用才能缓解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与供给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加大。除此之外,我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将直线上升,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上应该加大力度。总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资源供给压力,提升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3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 3.1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经过了多次改革之后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该资源在综合利用效益上的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运用之后所得到的产品在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方面存在着效益不佳的情况,这导致资源实际利用率下降。例如:一些石棉矿石进行破碎处理之后进行风选,在破碎处理的过程中,一些长石棉纤维被破坏,成为短纤维,这就直接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损坏。 3.2 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 矿产资源在开发和运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的问题,假如运用不当可能对于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而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矿产资源开采中使用粗放式的方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还会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金属矿产废石以及尾矿等废弃物存储量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充分表明我国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方式不当的问题。我国矿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于经济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有用的元素流失,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3.3 技术落后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时间相对西方先进国家较晚,在技术水平上尚且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只有极为少数国有企业的矿产资源在综合运用的技术上能够达到国际中等水准,但其他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设备上都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工作人员在选择矿产品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设备难以准确且充分挑选非金属矿产,生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造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量少而废弃物产出相对较多的情况出现。相关研究发现,我国每年新增加的尾矿排放量越来越多,这表明矿产资源在利用上出现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技术的落后居于主要地位,很多矿产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浪费的情况,综合利用率过低。 4 处理措施 4.1 健全法律系统,增加政府投入 我国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效益、技术以及环境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法规系统。因为我国在有关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方面不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很多矿产开发和利用的国有和私有企业在运作方式上采取粗放的形式,直接导致资源开发出现浪费的情况。另外,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标准化系统建设上不够完善,其中资源利用申报制度也存在缺陷,直接影响了矿产品开发效率。 4.2 增强技术研发,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益 技术水准直接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和运用效果。因此,矿山企业应该将新型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的先导力量,在矿产的采集和冶炼等方面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另外,针对伴生矿产以及较为复杂的冶炼技术和废弃物综合运用的问题展开技术攻克,提高企业自身的矿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